登陆注册
266900000019

第19章 论语卷之七 (3)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与,平声。相,去声。子贡意不死犹可,相之则已甚矣。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被,皮寄反。衽,而审反。霸,与伯同,长也。匡,正也。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微,无也。衽,衣衿也。被发左衽,夷狄之俗也。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谅,小信也。经,缢也。莫之知,人不知也。《后汉书》引此文,“莫”字上有“人”字。程子曰:“桓公,兄也。子纠,弟也。仲私于所事,辅之以争国,非义也。桓公杀之虽过,而纠之死实当。仲始与之同谋,遂与之同死可也。知辅之争为不义,将自免以图后功,亦可也,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若使桓弟而纠兄,管仲所辅者正,桓夺其国而杀之,则管仲之与桓,不可同世之仇也。若计其后功,而与其事桓,圣人之言,无乃害义之甚,启万世反覆不忠之乱乎。如唐之王皀、魏徵不死建成之难,而从太宗,可谓害于义矣。后虽有功,何足赎哉。”愚谓管仲有功而无罪,故圣人独称其功;王、魏先有罪而后有功,则不以相掩可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与文子同升诸公。?,士免反。臣,家臣。公,公朝。谓荐之与己同进为公朝之臣也。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谥法亦有所谓锡民爵位曰文者。洪氏曰:“家臣之贱,而引之使与己并,有三善焉:知人,一也,忘己,二也,事君,三也。”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夫,音扶。丧,去声。丧,失位也。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鱼它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仲叔圉,即孔文子也。三人皆卫臣,虽未必贤,而其才可用。灵公用之,又各当其才。尹氏曰:“卫灵公之无道,宜丧也。而能用此三人,犹足以保其国,而况有道之君能用天下之贤才者乎。《诗》曰:‘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欲践其言,岂不难哉。

陈成子弑简公,成子,齐大夫,名恒。简公,齐君,名壬。事在春秋哀公十四年。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朝,音潮。是时孔子致仕居鲁,沐浴斋戒以告君,重其事而不敢忽也。臣弑其君,人伦之大变,天理所不容,人人得而诛之,况邻国乎?故夫子虽已告老,而犹请哀公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二告夫,音扶。三子,三家也。时政在三家,哀公不得自专,故使孔子告之。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孔子出而自言如此,意谓弑君之贼,法所必讨;大夫谋国,义所当告。君乃不能自命三子,而使我告之邪。之三子告,不可。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以君命往告,而三子鲁之强臣,素有无君之心,实与陈氏声势相倚,故沮其谋。而夫子复以此应之,其所以警之者深矣。程子曰:“《左氏》记孔子之言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予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此非孔子之言。诚若此言,是以力,不以义也。若孔子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国以讨之。至于所以胜齐者,孔子之余事也,岂计鲁人之众寡哉?当是时,天下之乱极矣,因是足以正之,周室其复兴乎。鲁之君臣,终不从之,可胜惜哉。”胡氏曰:“《春秋》之法,弑君之贼,人得而讨之。仲尼此举,先发后闻可也。”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犯谓犯颜谏争。范氏曰:“犯非子路之所难也,而以不欺为难,故夫子教以先勿欺而后犯也。”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循天理,故日进乎高明;小人徇人欲,故日究乎污下。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去声。程子曰:“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程子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愚按,圣贤论学者用心得失之际,其说多矣,然未有如此言之切而要者。于此明辨而日省之,则庶乎其不昧于所从矣。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使,去声,下同。蘧伯玉,卫大夫,名瑗。孔子居卫,尝主于其家,既而反鲁,故伯玉使人来也。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与之坐,敬其主以及其使也。夫子,指伯玉也。言其但欲寡过而犹未能,则其省身克己,常若不及之意可见矣。使者之言,愈自卑约,而其主之贤益彰,亦可谓深知君子之心,而善于辞令者矣,故夫子再言“使乎”以重美之。按庄周称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又曰:“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盖其进德之功,老而不倦。是以践履笃实,光辉宣著,不惟使者知之,而夫子亦信之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重出。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此《艮卦》之象辞也。曾子盖尝称之,记者因上章之语而类记之也。范氏曰:“物各止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故君子所思不出其位,而君臣、上下、大小皆得其职也。”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行,去声。耻者,不敢尽之意。过者,欲有余之辞。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知,去声。自责以勉人也。子贡曰:“夫子自道也。”道,言也。自道,犹云谦辞。尹氏曰:“成德以仁为先,进学以知为先。故夫子之言,其序有不同者以此。”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夫,音扶。方,比也。乎哉,疑辞。比方人物而较其短长,虽亦穷理之事,然专务为此,则心驰于外,而所以自治者疏矣,故褒之而疑其辞,复自贬以深抑之。谢氏曰:“圣人责人,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如此。”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凡章指同而文不异者,一言而重出也。文小异者,屡言而各出也。此章凡四见,而文皆有异,则圣人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逆,未至而迎之也。亿,未见而意之也。诈,谓人欺己。不信,谓人疑己。抑,反语辞。言虽不逆不亿,而于人之情伪,自然先觉,乃为贤也。杨氏曰:“君子一于诚而已,然未有诚而不明者,故虽不逆诈、不亿不信,而常先觉也。若夫不逆不亿而卒为小人所罔焉,斯亦不足观也已。”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与,平声。微生,姓,亩,名也。亩名呼夫子而辞甚倨,盖有齿德而隐者。栖栖,依依也。为佞,言其务为口给以悦人也。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疾,恶也。固,执一而不通也。圣人之于达尊,礼恭而言直如此,其警之亦深矣。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骥,善马之名。德,谓调良也。尹氏曰:“骥虽有力,其称在德,人有才而无德,则亦奚足尚哉?”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德,谓恩惠也。子曰:“何以报德?言于其所怨,既以德报之矣;则人之有德于我者,又将何以报之乎?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于其所德者,则必以德报之,不可忘也。或人之言,可谓厚矣。然以圣人之言观之,则见其出于有意之私,而怨德之报,皆不得其平也。必如夫子之言,然后二者之报各得其所。然怨有不仇,而德天不报,则又未尝不厚也。此章之言明白简约,而其指意曲折反复,如造化之简易易知,而微妙无穷,学者所宜详玩也。

子曰:“莫我知也夫。”夫,音扶。夫子自叹,以发子贡之问也。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无以甚异于人而致其知也。然深味其语意,则见其中自有人不及知而天独知之之妙。盖在孔门,惟子贡之智几足以及此,故特语以发之,惜乎其犹有所未达也。程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在理当如此。”又曰:“下学上达,意在言表。”又曰:“学者须守下学上达之语,乃学之要,盖凡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然习而不察,则亦不能以上达矣。”

公伯寮訫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朝,音潮。公伯寮,鲁人。子服氏,景谥,伯字,鲁大夫子服何也。夫子,指季孙。言其有疑于寮之言也。肆,陈尸也。言欲诛寮。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与,平声。谢氏曰:“虽寮之訫行,亦命也,其实寮无如之何。”愚谓言此以晓景伯,安子路,而警伯寮耳。圣人于利害之际,则不待决于命而后泰然也。

子曰:“贤者辟世,辟,去声,下同。天下无道而隐,若伯夷、太公是也。其次辟地,去乱国,适治邦。其次辟色,礼貌衰而去。其次辟言。”有违言而后去也。程子曰:“四者虽以大小次第言之,然非有优劣也,所遇不同耳。”

子曰:“作者七人矣。”李氏曰:“作,起也。言起而隐去者,今七人矣。不可知其谁何,必求其人以实之,则凿矣。”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与,平声。石门,地名。晨门,掌晨启门,盖贤人隐于抱关者也。自,从也,问其何所从来也。胡氏曰:“晨门知世之不可而不为,故以是讥孔子,然不知圣人之视天下,无不可为之时也。”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荷,去声。磬,乐器。荷,担也。蒉,草器也。此荷蒉者,亦隐士也。圣人之心,未尝忘天下。此人闻其磬声而知之,则亦非常人矣。既而曰:“鄙哉,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苦耕反。莫己之“己”,音纪。余音以。揭,起例反。,石声。亦专确之意,以衣涉水曰厉,摄衣涉水曰揭。此两句,《卫风·匏有苦叶》之诗也,讥孔子人不知己而不止,不能适浅深之宜。子曰:“果哉!末之难矣。”果哉,叹其果于忘世也。末,无也。圣人心同天地,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不能一日忘也。故闻荷蒉之言,而叹其果于忘世,且言人之出处若但如此,则亦无所难矣。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高宗,商王武丁也。谅阴,天子居丧之名,未详其义。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言君薨,则诸侯亦然。总己,谓总摄己职。冢宰,大宰也。百官听于冢宰,故君得以三年不言也。胡氏曰:“位有贵贱,而生于父母,无以异者。故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子张非疑此也,殆以为人君三年不言,则臣下无所禀令,祸乱或由以起也。孔子告以听于冢宰,则祸乱非所忧矣。”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好、易,皆去声。谢氏曰:“礼达而分定,故民易使。”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己以敬,夫子之言至矣尽矣。而子路少之,故再以其充积之盛,自然及物者告之,无他道也。人者,对己而言。百姓,则尽乎人矣。尧、舜犹病,言不可以有加于此。以抑子路,使反求诸近也。盖圣人之心无穷,世虽极治,然岂能必知四海之内果无一物不得其所哉?故尧、舜犹以安百姓为病。若曰吾治已足,则非所以为圣人矣。程子曰:“君子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唯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而四灵毕至矣。此体信达顺之道,聪明睿知,皆由是出,以此事天飨帝。”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孙、弟,并去声。长,上声。叩,音口。胫,其定反。原壤,孔子之故人,母死而歌,盖老氏之流,自放于礼法之外者。夷,蹲踞也。俟,待也。言见孔子来,而蹲踞以待之也。述,犹称也。贼者,害人之名。以其自幼至长,无一善状而久生于世,徒足以败常乱俗,则是贼而已矣。胫,足骨也。孔子既责之,而因以所曳之杖微击其胫,若使勿蹲踞然。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与,平声。阙党,党名。童子,未冠者之称。将命,谓传宾主之言。或人疑此童子学有进益,故孔子使之传命以宠异之也。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礼,童子当隅坐随行。孔子言,吾见此童子,不循此礼。非能求益,但欲速成尔。故使之给使令之役,观长少之序,习揖逊之容,盖所以抑而教之,非宠而异之也。

同类推荐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天柱峰宝鸡天台山有一座巍然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的奇峰,人称天柱峰。天柱峰上有座“莲花顶”。每当日落日出之时,这里霞光辉映,雾海翻腾,石莲游浮,蔚为壮观。人们称誉此峰此景为“三味生奇花”。相传中国国名“中华”即由此而来。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 养女

    养女

    “新绿丛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持策划,于2001年开始出版的以宁夏作家作品为内容的系列文学类图书,截至2005年年底已连续推出三辑。其中《马鸿逵传》已经再版,《花旦》《白衣宰相》《花逝》等作品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丛书的出版,既丰富了本地区的文化生活,又为宁夏的文学创作发掘了很好人才。
  • 黑腹庶女

    黑腹庶女

    她是上官炎侧妻所生的庶女,年幼的时候,亲眼目睹嫡母杀死她亲娘。在幼小的心灵埋藏着仇恨。或许她不像别的女人狠毒,但是千万别惹毛她,不然等她发怒的时候,有你好看。她是个名副其实的弃妇,整个咸阳城无人不知上官府的三小姐被休弃两次,还生下女婴。官家以她为耻,除了爹和奶娘,没有人真正发自内心关心她、爱护她。在二叔的逼婚下,她再次穿上红妆,带上红头盖,于她素未谋面的相公拜了堂,喝了交杯酒,洞了房,成了真正的夫妻。但谁会想到他们之间是签下婚姻契约呢?身为君府的少夫人,就该有少夫人的威严,岂能容忍那些女人的欺负,原本腹黑狠毒性格终于在一瞬间爆发了,在人前楚楚可怜,在人后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毒妇。谁惹怒她,便下重手,不杀人,但也让人生不如死。片段一:“啪~”屋子里一阵响着巴掌声音,一道巴掌大的五爪印烙在牡丹脸上。她气得想还手,却被上官熙牢牢的抓住,带着委屈的声音怒喝道:“你算什么东西,敢打我?”“我打你怎么招了?你只不过是相公暖床的工具,我不仅要打你,我还要把你的孩子打掉,这就是你忤逆我的下场。”上官熙说着,阴森森的把目光打落在牡丹肚皮,勾起一丝冷笑。“你敢!”牡丹声音带着颤抖,那种不安分的眼神顿时让牡丹心里阵阵恐惧。上官熙勾起笑意:“那你要不要试试看呢?”片段二:美人见君浩已经走远了,便得意的看向上官熙,整理好衣衫笑道:“姐姐,你是不是很嫉妒妹妹我呢?没办法啊!姐姐长得平凡无趣,当然爷是不会喜欢你这种女人。”上官熙突然把脸拉近她,伸出手粗鲁的抓起她的头发,口气带着威胁:“你是什么身份,也敢在我面前摆架势?劝你最好有自知之明,不然你这漂亮的脸蛋。。。。。”阴险的笑着,手在她脸上游走着,长长的指甲深深陷入她那张漂亮的脸蛋。————————————————————————————————————————————精明的医术、武功,外表却弱弱无能的她,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折磨死人誓不罢休。————————————————————————————————————————————月月的读者群:103866632有兴趣可以加入。请支持凌玖儿的新文《一品弃妃》推荐好友文:十七妾刁一妾废妾惹桃花傲妃多夫九岁庶女娇女惹挑花
  • 香为媒

    香为媒

    罪臣之女,京城第一名媛遭遇退婚,身价不跌反涨,精挑细选嫁给了仇敌之子。对母亲恨之入骨的恶婆婆,神神秘秘的畏缩小姑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闺蜜。痴缠的前未婚夫,迂腐的酸秀才,勇武黑心的将军。经历战火的洗礼对自己不离不弃的相公。对我好的,我记着,对我不好的,你等着。我是腹黑小白花柳白鹭,我为自己代言。
  • 梧桐树下的爱恋

    梧桐树下的爱恋

    她,早已心死,减去动人的长发,本以为不会在爱,何人可唤醒她那本已冰冷的心?他,父母之间的裂痕,爱人的背叛,早以使他的心脆弱不堪,命运让他遇到了她,这一切是否可以改变?他,明知道她的心中本没有自己,可是依旧心存希望,一直守护着她,他是否可以梦想成真?
  • 厉王的嗜宠王妃

    厉王的嗜宠王妃

    楚悠然,二十一世纪的孤儿,一次意外,穿越到异世时空和她同名的楚悠然身上,醒来时,却身陷崖底,崖底奇遇,十年后,成了各国家喻户晓蝴蝶神医,凭着儿时记忆,找到家人,只为了解当年坠崖…的实情……他,龙玄国的三王爷,龙御天,冷酷无情,性格阴晴不定,让人难以捉摸,一朝相识,他深深的爱上了她,他宠她,爱她,只为捂热她那颗冷淡而善良的心。彼此相爱的他们并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为了完成使命,为救出母亲她决然的给他喝下了忘情药剂,
  • 明史演义

    明史演义

    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逐元帝,勉强支持了数十百年终弄到一败涂地,把明祖创造经营的……,其问如何兴,如何盛,如何衰,如何亡统有段极大的原因。但总属普通说法,不能便作代兴衰的确证。明代由兴而衰由盛而亡,却蹈着元朝五大覆辙:第一弊是骨肉相残,第二弊是权阉迭起,第三弊是奸贼横行,第四弊是宫闱恃宠第五弊是流寇殃民。先贤有言:“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国必兴盛,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国必衰亡。此外还有国内的党争,统一华夏,嗣后传世十二,凡十七帝历二百七十有六年,国外的强敌,胶胶扰扰,愈乱愈炽,这句话虽是古今至言,明朝的系统是汉族为主
  • 修神灭煞记

    修神灭煞记

    叶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块玉佩,这个玉佩竟然是一个独立修炼空间,从此踏上了修炼成神之路,他所面临的最后的敌人就是无比强大的煞。愤怒、悲伤、仇恨、恐慌这些负面情绪都会有助于煞的滋长,煞受到人世间的这些负面滋养而很快的生长,当它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会遗祸人家,整个世界就会陷入混乱。唯一的办法就是修炼成神的修炼者集合力量来封印
  • 说话要有心眼 办事要有手腕

    说话要有心眼 办事要有手腕

    人生如战场,有“手腕”的人总能把事办得恰到好处。人生如舞台,有“心眼”的人总能把话说昨滴水不漏。一个人能不能在人际关系上随机应变,重要的是看你说话时会不会动“心眼”。一个能不能在社会上左右逢源,重要的是看你办事时有没有“手腕”。说话的“心眼”是搞好关系的基础。办事的“手腕”是左右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