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3900000016

第16章 方国珍叛降

至正八年(1348)十一月,方国珍起事于台州,桑众海上。

方国珍,江浙行省台州路(治今浙江临海)黄岩人。浮海贩盐为业。家世业农,佃种为生。父亲柔良,每为田主所欺。时“黄岩风俗,贵贱等分甚严。若农家种富室之田,名曰佃户,见田主不敢施揖,伺其过而后行。谷珍(即国珍——引者注,下同)父为佃户,过于恭主。谷珍兄弟四人既长,谷珍谓父曰:‘田主亦人尔,何恭如此?’……父卒,兄弟戮力,家道渐裕,酿酒以伺田主之索租。一日,主、仆至其家,盛馔宴主,先以美酝醉死其仆,而主亦醉死焉,皆醢其尸于酒瓮。”日久,事渐露,为主家所告,官府遣人往捕,遂杀捕者,起事①。

田园风景图浙江参政朵儿只班总兵往讨,一军皆没,朵儿班只被俘,方国珍遂通过朵儿班只遣使向元请降。朝廷剿抚意见分歧,暂从其请,授官庆元定海尉。国珍回故里,而聚兵不解。

方国珍的起事本为报私仇,泄私愤,并无明确的反对元朝统治的意识。他利用自己熟悉海上情况和善翔海船的优势,出没于沿海和海中岛屿,与元军周旋,希冀以造反的方式,扩充实力,邀官请赏。十年(1350),进攻近海州县借粮,俘元帅扈海,进而进攻温州。烧掠沿海州县后,再入海。

十一年(1351),元以孛罗帖木儿为江浙行省左丞,总兵至庆元(今浙江宁波)。泰不花为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进驻温州,讨方国珍。泰不花招募知天文、地理、兵机、战策之士。会两浙各道兵于温州,与庆元约,于六月南北夹击,一举剿灭方国珍势力。至朝,孛罗帖木儿先至大闾洋,方国珍夜率劲卒纵火鼓噪,官军不战而溃,赴水死者过半,孛罗帖木儿被俘,方国珍要求他代为向朝廷请降。七月,元遣大司农达识帖睦迩、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樊执敬、浙东廉访使董守悫前往招谕,设巡防千户所,以方国珍兄弟为长、贰,官其徒可任百户者十人,由朝廷发给官、兵粮饷,国珍再降。泰不花只好亲至海滨,遣散招募的兵众,拘收船只、兵器。

时红巾军起,元廷派兵讨徐州芝麻李,命江浙行省以舟师守大江,方国珍疑惧,又叛。泰不花一面发兵守御,一面遣人令其率众归宣慰司。国珍益疑,以舟突袭海门,泰不花乘潮前往迎击,船触沙,不能行,与国珍遇,战死。

十二年(1352),元廷再以左答纳失里为江浙行省左丞,吴世显为浙东同知元帅,与浙东都元帅章保同分府温州,黑的儿为福建同知元帅;与浙东副元帅也忒迷失同分府台州。八方国珍攻台州,被也忒迷失、黑的儿击退。又使僧人持书浙行省请降。方国珍并不以消灭元军为战斗目标,他常以袭击的方式,俘虏元朝官、将,为自己请降,乘机要求官赏。元朝也不欲事态扩大,影响漕运;又担心方国珍与红巾军,故每欲招降。于是方国珍对元朝便采取屡降屡叛的策略,元朝所授与的官职也就一次次升高。

十三年(1353)正月,方国珍又降。十月,授国珍徽州路治中,兄国璋广德路治中,弟国瑛信州路治中,令交出船只,遣散兵众,督促赴任。国珍疑惧,不受命。遂拥船千艘,据海道,阻绝粮运。

江浙行省左丞帖里帖木儿和江南行台侍御史左答纳失里以招降不成,获罪。以江浙行省参知政事阿儿温沙升本省右丞,浙东宣慰使恩宁普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皆总兵讨方国珍。又设浙江元帅于庆元,以纳麟哈剌为元帅,备御方国珍。纳麟哈剌治铠仗,理舟楫,运粮饷,以给军用。方国珍则不时于海上袭击元朝所运军资粮饷。

至此,方国珍已经三降三反。至正十五年(1355),朝廷拟以海道巡防万户职招降。十六年,方国珍再降,以为海道运粮漕运万户,兼防御海道运粮万户,其兄国璋为衢州路总管,兼防御海道事。

十七年(1357),受江浙行省命率温、台、明三州舟师袭张士诚予太仓。十八年(1358),元授方国珍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海道运粮万户如故。五月,又为江浙行省左丞兼海道运粮万户。国珍既为行省官兼运粮万户,每年白海道运粮至京师,为朝廷所倚重,又与御史大夫拜住哥情好甚密,于是以其侄明善为镇抚驻温州,进而控制了台州和庆元。北上余姚、上虞,控地与张士诚接。

时,朱元璋以建康为根据地,开始向周围发展势力,十二月,遣人招谕方国珍。方国珍又决定投降朱元璋,与之连兵共图张士诚。于是在1359年(元至正十九年,小明王龙凤五年)致书朱元璋称:“国珍生长海滨,鱼盐负贩,无闻于时,向者因怨构诬,逃死无所,遂窜海岛。为众所推。连有三郡,非敢称乱,迫于自救而已。惟明公倡义濠梁,东渡江左,据有形胜,以制四方,奋扬壤武。以安百姓。国珍向风慕义,欲归命之日久矣,道路雍遏,不能自通。今闻亲下婺州,抚安浙左,威德所被,人心影从。不弃犷愚,猥加诲谕,开其昏朦,俾见天日,此国珍所夙愿也。谨遣使奉书上陈恳款,或有指挥,愿效奔走。首言为定,明神实临。”②于是献黄金五十斤,白金百斤,金织文绮百端。三月,再遣使献温、台、庆元三郡,并以次子方关为质。朱元璋却还其质子,授国珍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国璋右丞,国瑛参知政事,国珉枢密分院佥院。方国珍之降本非出自至诚,遂称疾受印而不任职。“心持两端。觇伺成败”③。十月,又受元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官,并为元运东南赋粮至京师。时元以达识帖睦迩为江浙行省丞相,张士诚为太尉,国珍为平章,朝廷“虽縻以好爵,资为藩屏,而贡赋不供,剥民以自奉,于是海运之舟不至京师者积年矣”④。方、张互相猜疑,“士诚虑方氏载其粟而不以输于京也,国珍恐张氏掣其舟而因乘虚以袭己也。”朝廷遣兵部尚书伯颜帖木儿、户部尚书齐履亨征海运于江浙,伯颜帖木儿“正辞以责之,巽言以谕之,乃释二家之疑”,于是征平江之粟自杭州转运至京师。

古代风景画鉴赏方国珍首鼠两端,既受朱元璋官印,又依旧奉至正年号,运江南粮以助元。而朱元璋西有陈友谅,东有张士诚,无力对浙东用兵,故对方国珍多次遣使责问,以威势暂事羁縻。方国珍依旧运米至大都,并为元朝招降朱元璋效力。同时南与福建陈友定、北与元将扩廓帖木儿通,以成犄角之势,暗中与朱元璋抗衡。朱元璋也利用方国珍侦视元廷动静。自至正十九年至朱元璋吴元年,方国珍一直在元廷和朱元璋两大势力之间玩弄两面派手法,控制着温、台、庆元地区,元再任为淮南行省左丞相,分省庆元。

至正二十六年(1366),方国珍向朱元璋献白金二万两,朱元璋回报以纱绮、鞍辔。元朝又封他为衢国公,进位太尉,江浙行省左丞相。

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吴元年,1367),方国珍一方面与福建陈友定联络,一方面送款于朱元璋,称待朱元璋取杭州,即纳地降吴。

九月,朱元璋以方国珍反复无信,命参政朱亮祖率师讨方国珍。败其弟国瑛,克台州。十月,朱亮祖下温州。朱元璋又派大将汤和讨方国珍于庆元,十一月,汤和攻下庆元。方国珍驱部下乘海舟遁,和率军追袭,方国珍大败后遁入海岛。其部将徐元帅等降,方国珍也遣人至汤和军前请降。明洪武元年,方国珍至建康,明太祖朱元璋赐第京师,授以广西行省参政职。洪武七年(1374)死于南京。

注释

①黄溥《闲中今古录摘抄》,转引自杨讷等编《元代农民战争史料,琅编》,中华书局,1985年。

关于方国珍起义原因,《明史》等载,同里蔡乱头啸聚恶少年行劫海上,有司发兵捕逐其党,多株连平民。国珍为怨家陈氏诬构与寇通乃杀陈氏,被后者告至官。官兵追捕急,遂亡入海。此说显系国珍自述,或当有所回避。

②《明太祖实录》卷七。

③刘辰《国初事迹》。

④《元史·食货志》。

同类推荐
  • 庙堂往事

    庙堂往事

    为何混官比升官更难?为何文人做官总不长?为何太子党不易取胜?为何身正也怕影子斜?为何官德出了问题比杀人放火还严重?为何新科进士好升官?为何发脾气要抓机会?为何新官最怕”泼冷水”?为何一名技术官员能快速晋升?为何“默许”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为何京城里也有很穷的官?这是一本语言幽默诙谐的官场历史解析读物。
  •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本书从明十三陵的选址到建造到建筑风格历史渊源等尽数介绍,是一本了解明十三陵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人类的文明漫长而悠远,想要了解它的发展历程,就不能不了解历史,就不能不掌握必要的历史常识。只有掌握了历史常识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底蕴,才能增进对历史乃至现实的解读与把握,才能在新的挑战面前,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潮流。
  •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人以祝融为始祖,其历史的起点,原本在神话与传说之中。历经筚路蓝缕的岁月之后,楚国得以崛起于南方。楚人有着“蜚将冲天”、“鸣将惊人”的雄心,“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气魄,终于在春秋中期跻身五霸之列。然而在取得这样的成就后,政变与内乱让楚国招致了吴师入郢的巨大外患,实力大损。战国时代,楚国用吴起变法以求打破困局,为国家带来起色,楚国一度达到了强大和繁荣的顶点。但在怀王时代,遭遇连番挫折,势力顿衰。此后,郢都沦陷,半壁河山被秦人占领。楚人虽亡羊补牢,但已经无法改变“六王毕,四海一”的趋势。秦末起义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又给八百余年的楚国史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尾声。
  •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华夏历史悠久,文物世代传承,鸿殖丰厚,仓促之笔不能尽显中华数千年瑰宝之美。所选文物挂一漏万,每篇文章寥寥千字难以绘出她们的容姿丽质。传世之国宝重器,包含了众多轶闻野史,甄别缕析,稽古钩沉,实非易事。在《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撰写过程中,首先由衷地感激我的同事杜卫民兄长的无私帮助,杜兄博学多识、殚见洽闻,有深厚的文物知识,他为《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文物进行了遴选,并奉献出数篇自己的佳作。
热门推荐
  • 朗月行

    朗月行

    六年前这样结束,果然不是真的结束。醒来之后,白冉月还是觉得,那是她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她从来不会后悔。真的,手牵手,阳光普照,真的很好。
  • 武灵天下

    武灵天下

    他原本是武林高手,竟重生在一位已被人唾弃而自寻短见的废材身上;没有根骨,没有先天灵气他一样可以成为强者,谁让他原本就是武林高手。《武灵天下》讲述一位武林高手带着飞刀绝技重生到灵界,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万众瞩目灵尊级暗器师的故事。
  • 生死考验的爱情:蚂蚁蜕变记

    生死考验的爱情:蚂蚁蜕变记

    本生性脆弱的北方女孩未予,痴等暗恋男生近十年未果,却意外的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岂料婚后第一天,一场抢劫让她父亲撒手人寰,母亲长卧病床,生活百般刁难,她都坚强勇敢,却不想凶手落网的那一天,一个秘密被揭开天幕。“你说什么老公,他,凶手,他,竟然是你的哥哥?为什么?
  • 逍遥游

    逍遥游

    “有一天,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忽然,苏东坡问了佛印禅师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佛印禅师回答道,念观世音菩萨。苏东坡就问道,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老和尚的年纪大概六十左右,盘坐在蒲团之上,声如洪钟,眉毛皆是白色,双手合十,一脸慈祥,一团和气。
  • 越策越开心

    越策越开心

    本书致力于创造快乐的良心事业!本书从大量流行元素、坊间话题、生活趣闻、茶余饭后的种种灵感中精挑细选出笑话精品,以灰色为主打色,内容包罗万象而又各具特色,让读者在轻松幽默的扭转中品味人生、领悟真理。懂生活才懂幽默,懂幽默才能更好地品味生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爆笑王妃萌萌哒

    爆笑王妃萌萌哒

    她本是惊才绝艳的天下才女,却被利欲熏心的父亲送进那虎狼之地的后宫之中,在那场尔虞我诈中,纵然是她谨小慎微步步小心,但依然落的个斩断双足乱棍打死的悲惨下场;而她再次醒来,?那原本如履薄冰的惊恐眼眸,忽的浮出凌厉而又很决的目光,那些曾经要将她至于死地的人会是怎样的反应?而在那一场腥风血雨中,那个为了江山对她玩弄于股掌的暴君,她又会是怎样的血债血尝?
  • 再见,蔚蓝海岸

    再见,蔚蓝海岸

    六年前,一场扑朔迷离的潜水意外,让苏安宜从此在回忆中迷失,再也无法找到自己。六年后,她终于决定整理心情,前往所有迷惑的源头,探寻过往的一切。她以为自己已经空无所有,可以付出生命面对真相。然而当爱情再度来临,当真相揭开之时,却是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
  • 冲喜新娘:不嫁坏心大少爷

    冲喜新娘:不嫁坏心大少爷

    她有未婚夫?!以至于她即将奔三了还没有交到半个男朋友.每次在她要不顾一切拉个男人跳进恋爱的火炕时,总是有人能让她悬崖勒马,恋爱未遂。当年,爸爸为报恩而答应她成为了某个病秧子大少爷的冲喜新娘,从此,她就开始老老实实做寒窑18年的怨女。原以为那个家伙多年没消息,应该早已经暴尸在某处,而终于,她重获自由的时候,他妈妈告诉她一个‘好’消息,他要回来,并且希望他们马上结婚,并生儿育女。OMG!那绝对比天打五雷轰,比下地狱,比五马分尸,比死一百次还要难过,生出来的,一定也是一只会喷火的暴龙宝宝。她记得,当年他们短短的相识,对她来说根本就是噩梦一场!那个病的随时可能断气的却坏脾气大少爷,就是恶魔跟撒旦的化身。所以,她绝对绝对不要跟他结婚!哦?这个呆女人主动说不要嫁给他?有意思!她甘心前功尽弃?毕竟,这么多年,她一直没嫁,图的是什么?“嫁给那个随时会死掉的病秧子?我才不想当寡妇!那个家伙,为什么就没死在外边!”她对她的朋友这么说。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