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9800000008

第8章 诗词是非谈(7)

“王孙”,这里不能作草名理解,《本草纲目》讲:王孙即牡蒙或旱藕,也叫黄耆,是一种药材。如把药材比成小人,岂非笑话?其实在诗文中,“王孙”本是贵族子弟的通称,除了前边已举过的诗中用来指人者外,还有《史记·淮阳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司马贞《索隐》释:“言王孙公子,尊之也。”在唐诗里可以举出更多的例证,如王维诗:“随意春风歇,王孙自可留。”“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又杜甫的《哀王孙》把王孙又作王子皇孙解。即从白诗原文看,“王孙”也应指人,“又送王孙去”,草,岂能“送”乎?

白居易诗集中,在长安做的诗有好几首。这首《古原草送别》诗,当是初至长安之作。全诗从草引起,又以草喻别情,最后又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

“离离”,写出草的形态,分披繁茂,密而难分。“原上”,点明送行地点,乐游原上,想来当是诗人与这位友人常游之地,今日在此告别当更牵惹情思。这草色的荣枯,至少两位友人已经历过一个春秋了,它是友情的见证,也是友情的标志。即景抒情,由平淡下笔。三四句陡然升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离离的原上草不只能经受自然的风霜雨雪的考验,由枯而荣,而且还不怕“野火”摧残,因为春风会吹得草芽重生,叶绿新荣。我们这样牢固的友情还有什么外力能使之中断呢?随着送行一程又一程,终于分手自兹去了,友人踏上古道了,经过多少驿站,几多关山,荒野城镇,但是,这离离的野草啊,却生满原野,生满天涯。芳草连天,古道已看不见了,只有翠碧光泽映照着城关生色。最后两句,点明题意,又送走我一位好友远去,这野草茂实实,密层层,更显露出一片送别之情。这情思绵绵如野草,风雪不能使之枯,野火不能烧之尽,它是无时不在,无往不有的,在古道的旅程中,在荒村的野店店中,触目皆是,心心相连。这是谁的情?难道不是诗人的深厚的至诚之情么?

可是,古人写别情离绪的诗很多,好诗也不少,为什么这首诗却超出一般水平而受到顾况的赞赏,得到千古传诵呢?考察一下白居易以前的送别诗,只是抒发离情别绪而已。即以诗人长安时的另一首送别诗《长安送柳大东归》来看:

“白社羁游伴,青门远别离。浮名相引住,归路不同归。”

也只是说柳大一心要回洛阳,诗人只好在长安的青门送行。过去因浮名而相交,旅寓长安,今日分别却走的不是一条路子了。全诗只不过是感叹朋友的聚散无常,再聚首很难罢了。别无更深含意。而这首《古原草》则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不只情浓义重,至为感人,而且读了“野火”、“春风”二句,还会引人联想到少年诗人的壮阔胸怀;雄心勃勃,不怕压,不怕苦,乘长风而显生机,更要远天芬芳,晴空凝翠,志满中华,是自励也在励人。含有至深至切的人生哲理。

顾况是当时朝廷的著作郎,是文学界的权威巨魁,他欣赏白居易这首诗,也决不会因为诗中以草喻小人当道或送别多情,而是从心底里赞赏这位少年才志超人,出语不凡,声遏行云,情动人心。这就是白诗在长安“声名远振”的原因。《尧山堂外记》甚至记下这样一段动人的传说:“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壁;白诗名动阊阎,每需冰雪论筐取之,不复偿价,日日如是。”难怪后人总好借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抒发青春向上的情怀。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集《野草》不就是借用这两句诗意而题名的吗?

§§§第19节王安石《泊船瓜州》的“绿”字探——对《宋词选注》的异议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被神宗任命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大力缓和了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但是由于保守势力的围攻,中途一度辞相,最后终于在熙宁九年(1076)罢相,新法也就在他死的前一年(1085)被废除了。新法实行的时间虽不算长,历经种种阻挠,但是成就还是可观的。且看他六十一岁元丰元年(1079)写的《后元丰行》: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黏稻),龙骨长干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获筍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常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此时他虽罢相归里,但是新法仍造福广大农村,千里禾稻一片新绿,家家有干鲜菜肴,物价低廉,人心欢畅,载歌载舞,即平时也如过节一样。

在他罢相归里途经瓜州时写了《泊船瓜州》: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京口即今之镇江,在长江南岸,瓜州与之相对,是当时的渡口。诗人停船在瓜州渡头待度,眼望京口与瓜州只剩一水之隔了,故居外山(今南京紫金山)也只有几重关山就到了。展望江南大地,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送我到故里家园呢?

据洪迈《容斋续笔》卷八记载:“王荆公绝句……吴中人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这十几个字哪个也不如这个“绿”字形象鲜明,遂成为推敲用字的范例,传为文苑佳话。后世很少有人提出异议。近读钱钟书《宋诗选注》,有些想法。《选注》指出:用“绿”字在王安石诗中还有,如“除却春风沙际绿”《送和甫寄女子》。钱氏考证:“绿‘字这种用法在唐诗中早见而亦屡见:丘为《题农父庐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李白《待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啭歌》:’东风已绿瀛洲草。‘常建《闻斋卧雨行药至山馆稍次湖亭》:’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于是发生了一连串的问题:王安石的反复修改是忘记了唐人诗句而白费心力呢?还是明知这些诗句而有心立异呢?他的选定’绿字是跟唐人暗合呢?是最后想起唐人诗句而欣然沿用呢?还是自觉不能出奇制胜,终于向唐人认输呢?”

写诗受前人用字的启发而借用前人的诗句,或从前人诗句点化而来的情况是不少的,但也不能说用个前人用过的字就都是沿袭前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就以这个“绿”字来说,即使从唐诗中还能找出若干个用“绿”字的诗句,恐怕也难代替王安石在这个“绿”字:“麦行千里不见土”,他用的这个“绿”不单指自然界的草绿、树绿,更主要的是麦禾黍稌的绿,是人们在新法下生产积极性提高后用双手描画出来的新绿。

如果我们读一下熙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王安石写的废湖造田奏折,可能会更有启发。

“臣切见金陵,山广地窄,人烟繁茂,为富者田连阡陌,为贫者无置锥之地。其北关外有湖二百余顷,古迹号为玄武之名,前代以为游玩之地,今则空贮波涛,守之无用。臣欲于内权开丁字河源,泄去余用,泱沥微波,使贫困饥人尽得螺蚌鱼虾之饶,此目下之利。水退之后,贫民得以春耕夏种,欲乞明敕所司,无以侵渔聚敛,只随其田土色高低,岁收水面钱,以供公使库之用。”(《建康志》)

诗人在这前一年既有这样主张,那么这次罢相归里,当然要急于看看钟山下这片新田新绿在春风中的喜人景象。因此这个“又绿”的“又”字除含有年年绿之外,是不是也含有又增一片二百顷的新绿这层意思呢?或许是承上次辞相曾见江南绿,这次罢相又见江南绿了。从这个想法考虑,所以认为这首诗是写于后一次归里为宜。

正因为这个“绿”吸引着他,要赶快回乡看看自己倡导的成果,虽距家咫尺——“一水间”、“数重山”,也嫌其远。“何时”二字道出了诗人的急切心情,恨不立刻在明月抚照下回到绿满大地的钟山脚下,看到昔日儿时所见之苦,如何变为今日之甜,也就衷心欣慰了。又《书湖阳先生壁》诗云;“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入青来。”这个“绿”字,更明显,是指稻苗的新绿,此又一证也。

第四句有的本子讲成:明月何时照我回朝呢?倒也有意思,说明王安石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还想东山再起,以达夙愿。但是,这样讲,和头两句就脱节了。头两句明明说是离家乡近了,第三句又说家乡美,怎么第四句却背道而驰回朝廷呢?还乡的急切之情明明贯穿全诗,怎么末句会与全诗矛盾呢?

§§§第20节南辕乎北辙乎?——再议《泊船瓜州》

王安石一首《泊船瓜州》不知惹出多少歧说异解来。本来据洪迈《容斋续笔》所述,王氏原稿“又到江南岸”经十几次修改始定为“又绿江南岸”,大家都认为“绿”字改得好,比“到、过、入、满”形象有生机,近年偏偏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唐诗有很多人已用过“绿”字,王氏是忘记了唐人诗句而白费心力呢?还是明知这些诗句而有心立异呢……是跟唐人暗合呢?还是欣然沿用呢?还是自觉不能出奇制胜,终于向唐人认输呢?这一连串的“呢”,简直把王氏的“绿”字贬得一钱不值,与“绿”字褒贬不一的同时,又出现去向问题,头几年有人说这是写王氏罢相还乡之时,但末句的“还”字,不是指还乡,乃是自问何时能再还朝,“东山再起”重掌相印。最近又有人说这首诗不是写罢相还乡,而是写再度拜相离乡之情,“还”字是指别乡时自问何时能重返故乡。这些说法,根据诗人生平事迹,都不能说没有依据。王安石在朝时既有回乡之想,罢相时也有再起之思。“绿”字在唐诗里确有大量实例,而王诗也不是第一次用“绿”字。遇到这种分歧见解,我们不妨再细读原诗,再多翻翻王安石的有关诗文,参考对照一下,自然会受到启发,从而得出较正确的解释。

先从诗题说起,瓜州在长江北岸,与南岸的京口相对,乃古代大运河至长江的终点渡口,由北来的行船都要停泊瓜州以待过江。王诗正是停船瓜州待渡的。

再看诗中写的京口、钟山、南岸,已明明点出此船的去向是在江南,正扣到末句的“还”字上。“一水间”写京口与瓜州相距之近,“只隔数重山”一个“只”字即说相距之不远了。而“又绿江南岸”之“绿”更吸引着诗人的神思向往之情。故“何时照我还”已明确地写出迫切还乡之情。“何时”强调“泊船”延搁时日之烦恼,“还”归故乡之饥渴。如果是写别钟山的,那怎么会出现这种感情呢?离家只能叹惜越来越远,绝不会有越来越近的感觉吧?

再说这个“绿”字,论者所举的“已绿湖上山”、“已绿瀛洲草”、“主人山门绿”,都写的是“春到人间草木知”的“绿”。而王安石的“绿”却另有新意:是“一水护田将绿绕”,水浇稻绿,是“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黏稻)”的农田之绿。王安石力行青苗法,又在罢相前一年奏请废玄武湖造田,一心盼望农田禾壮苗肥,绿满川原,对家乡的“绿”当然是更渴望的了。“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不就是想见江南的“绿”么?

再看这个“又”字,不只说江南年年绿,今年又绿,同时也含有重见江南绿之意。他上次辞相还江南曾见过江南绿,这次还江南又一次将见到包括二百顷玄武湖变成稻田的新绿。这个“绿”更吸引着他,要赶快还乡看看自己倡导的成果。虽距家咫尺,“一水间”、“数重山”也嫌其远;“何时”,急切地恨不立刻在明月抚照下回到绿满大地的钟山脚下。看到昔日儿时所见之苦,如何变成今日之甜,也就衷心欣慰了。

“一”、“只”、“又”、“何”把还乡渴望见“绿”的急切心情,鲜明地贯穿全诗表现出来。而一个“又”字又将时间坐实,确是在第二次罢相还乡时写的诗。

现在某些古诗词赏析文章,未及仔细推敲,更没有去翻检前人研究的成果,也未参考今天的研究信息,便妄自造说,潦草成篇,于是南辕北辙、张冠李戴的现象时有发生。如王之涣《登鹤鹊楼》“白日依山尽”,本来是登楼西望隐约的华山、秦岭,却不顾地理条件,误说是望楼东的中条山。卢纶《塞下曲》写雪夜雁飞,有人也不顾塞下风雪无时,却说大雪无雁,月黑雁也不飞。这种现象值得注意,我们读古诗词时不能不加以鉴别。

§§§第21节“闹”字入词有何不可?

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清代艺术理论家李渔对这个“闹”字持否定态度:“若红杏在枝头,忽然加一‘闹’字,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见之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予谓‘闹’字,极粗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诗词。近日词中争尚此字,皆子京一人之流毒也。”(《窥词管见》)

可是,清末的文学理论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却盛赞此“闹”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宋词鉴赏辞典》也反驳李渔的说法,认为“争斗有声‘因可’之谓闹‘争斗无声,为什么不能’之谓闹‘呢?在宋祁之前,金人元好问咏海堂诗早用过’闹‘字了:’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至于说’闹字极粗俗,从《诗经》以来的优秀诗歌中,用俗字俗语的真不知有多少!”

李渔之说应驳,王国维之说应作具体阐发,《辞典》虽驳李说,却因有误,驳得无力。元好问是金末元初的诗人,较宋祁晚生一百二十九年。宋祁是不会袭用元好问用‘闹’字的,相反的元好问是受宋祁影响而用‘闹’字的,用李渔的话说正是受“子京一人之流毒也。”

先驳李渔说。李是最懂诗词曲令的理论家,何以对此“闹”字大动肝火?原来这个“闹”字本义也确实不雅。闹原不从门,应从鬥,闹者,扰也,猥也,不静也,喧嚣也。用它组成的词汇,如闹事,妄起风波也;闹房,新婚夜群饮狂哮,对新婚夫妇以丑言丑行恣为谐谑;闹天宫,《西游记》的孙悟空甚至打到天宫去;在唐诗里有:“门巷不教当闹市”,“红尘热闹白云冷”,“闹”也都是嘈杂烦人的意思。可是李渔没有考虑到“闹”字到了宋代已逐渐和热烈、红火、活脱生动融合起来,另生新义。如晏殊的“宿蕊斗攒金粉闹”就表现的是花蕊繁茂攒动的样子。晏殊比宋祁年长九岁。此后在宋代名家诗词中出现过很多“闹”字,如写灯闹的:“繁灯闹河塘”,“马行灯闹,凤楼帘卷”,“车驰马逐灯方闹”,“华灯闹,银蟾照,万家罗幕香风透”。写花树闹的:“水南梅闹雪千堆”,“满园桃李闹春风”,“艳桃浓李闹长堤”,“风吹梅蕊闹”,“闹花深处层楼”,“海棠闹日不曾来”。写酒花闹的:“瑶瓮酥融,羽觞蚁闹”,“最爱杯中浮蚁闹”。写闹春的:“春光闹,鸳浴垂杨沼”,“记长堤画舫,花柔春闹”。以上例句中的“闹”字,都属于“无声争斗”吧?又哪个有“粗俗”之感?又唐宋诗词中还有些带“闹”字的装饰品及玩具,如“闹装鞍辔青骢马”,“闹蛾儿簇小蜻蜓”,“闹竿儿挑着葫芦”,也都是美的表现。因此李渔说“闹”字不能入诗词是不能成立的。

同类推荐
  • 人畜之间

    人畜之间

    动物为了繁殖后代,只对同类有性要求。让它们对人类的“性趣”,是人类培养出来的。不知这是文明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许多人一一中国人外国人都有,总觉得人民币的坚挺“挺”得有点悬乎。议论最多的是中国产品的出口受到遏制,数额急剧减少。我亲眼见到的是,因为人民币的坚挺,把大量中国人“挺”出了国门,坚挺着下巴和肚子到东南亚去旅游。
  • 若我足够好,终将遇见你

    若我足够好,终将遇见你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好姑娘:或弱柳扶风,或英姿飒爽,或嗲言撒娇,或才华横溢……如果不被接受,她能继续下去的力量;如果遭遇挫折,她能有重新再来的勇气。她应该是冬日的暖阳,不仅能温暖你,也能让你的世界变得明亮。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安安分分地守住自己的好姑娘,一点一点地朝未来努力,一点一点地向对方迈进,也不失为最质朴的幸福。虽然将来未知,却终究握在自己的手上。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用最好的自己,遇见最适合的那个人。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近代文学发展概论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近代文学发展概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国防部长浮沉记

    国防部长浮沉记

    这一历史的大悲剧仅仅是本书的序幕,而层出不穷的磨难和骇人听闻的迫害才是彭德怀坎坷命运的真实记载。老奸巨猾的康生之流如何在毛泽东面前诡进谗言;毛泽东将彭德怀遣往大西南目的何在;奉“中央文革”之命的两大派红卫兵头头如何十万火急抢押彭德怀进京。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敢于为民请命、犯颜直谏的彭德怀从此罹难。为民族昌盛两呕心沥血的彭大将军如何被惨不忍睹的法西斯手段摧残至死
  •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是由高为编写,《书缘与人缘》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鹤坪印象》《谁的悲哀》《不可小觑的旧版书》《伪书盛行谁之过》《传记只读前半部》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听阳光穿窗而过

    听阳光穿窗而过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一等庶女,嫁值千金

    一等庶女,嫁值千金

    抽风版:什么?以皇后的宝座诱惑她?切……皇后的那个印能卖多少钱?值一百两么?什么?无价之宝……某女摸着尖尖的小下巴,大眼珠滴溜溜的乱转起来,嘴边荡起一丝猥琐的笑:“可以考虑……”——女主不会聪明、强大到天下无敌,也不似云中仙子般善良慈悲,总之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喜富贵,我以这江山为聘。人若犯我,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深夜,她的惨叫划破长空,伴随着孩童啼泣!心心念念的结发夫君,情如手足的‘善心’嫡姐,却是将她推入地狱的操刀刽子手。她亡……受尽凌辱。冰凉的房里是几名彪形大汉残淫的喘息和咒骂声,她的孩子本该是高高在上的睿王世子,如今却被人只手捏断颈骨,出世则亡……庶女重生,她索命归来。那些伤她害她的人,她一个也不打算放过。说白了,这是一个一无是处的懦弱庶女重生翻身的故事她是袁府小小的庶女,亦是世人嘴里惊才绝艳的女中诸葛。同一张面容,同一副皮囊,重生后,却是桃花四处开,她想避也避不开。——什么皇权贵胄都靠边站,本姑娘不畏皇权,我必十倍偿还(捂嘴奸笑中……)。至于男主……呃,不贪虚名!只是,这一只、二只、三只……后面的那些笑得像八百年没近过女色的皇子、公子们,请你们立正向后转,本姑娘哪里啃得下这么多?但是……(沉思苦想中)正所谓,食色,性也!最妖孽的那位留下,吃多了素食,偶尔开开荤,其实也不错!只是……只是……为毛被吃干抹净的人却是她?“娘子,为夫美么?”某妖孽笑得像只狐狸,双眼放光,手脚并用,还不忘伸出舌头……呃……妖孽啊……某女长叹一声,鼻血直流!——^^正剧版:上一世,视她为草芥的人,这一世是这样的:“锦心,我愿与你携手这江山,你做皇后我便是皇上,你若不要,我便陪你浪迹天涯……”上一世,连正眼都未瞧过她的人,这一世是这样的:“锦心,猜猜我是谁!嘻嘻!,天地神灵为媒,此生此世,只娶你一人……”上一世,处处打压她的人,这一世是这样的:“锦心,我知你不喜这深宅大院的尔虞我诈,跟我走吧,我经商,你守财,我生火,你做饭,这种生活,可好?”——深宅大院,危机四伏,一步走错,便有可能长睡不起。
  •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收集了徐志摩的全部经典散文,通过这些文章,你可以体会到徐志摩《浓的化不开》的感情、《自剖》的真诚、《迎上前去》的勇气、《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的决心、《艺术与人生》的思索以及《爱眉小札》里无尽的深情。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感受到另一个让人一读倾心的徐志摩。
  • 凤乱江山

    凤乱江山

    新君登基,小宫女趁乱偷了大批金子欲逃离深宫,却不料被神秘侍卫抓了现行。为保性命,只好谎称肚子里怀了龙种……问题是,她连昏君的面都没有见过,情非得已,抄把菜刀敲昏某侍卫,偷偷蒙混过关。却不料,一不小心误把某大人物给强了……大人物威逼、昏君要滴血验亲……怎么办?
  • 蜀山剑侠传6

    蜀山剑侠传6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魔君的悍妃

    魔君的悍妃

    【玄幻女强】她这个令黑道闻风丧胆的女警,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小心穿来了异世,掉落在一艘花船上!修灵力,破奇案,戏美男,闯天宫,她到异世也依旧能过的如鱼得水!等等,她的美男不是没有七情六欲吗,为什么会一次比一次勾魂,还反守为攻?什么,那妖孽男居然还来头不小?当穿越女警碰上异界妖孽男,当女强撞上男强,且看他们擦出怎样的火花!
  • 千金有毒:Boss的落跑新娘

    千金有毒:Boss的落跑新娘

    “签了它!”他目光幽深语气清冷,一纸契约宣告他的占有。“敢碰我的女人,杀无赦!”他狠辣果决,一怒为红颜。“叶晚晴,你不过是仗着我宠你……滚!”他宠她上天,弃她入地狱。她浅浅一笑,华丽转身,“唐少,但愿不再见。”他步步紧逼,咬牙切齿,“女人,我说过,除非我厌弃,你终生都是我的……”
  •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好孩子成才私房书。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一本习惯养成心灵书,陪伴孩子的快乐童年,播下好习惯,收获好人生。
  • 被恐怖笼罩的村庄:死鸟

    被恐怖笼罩的村庄:死鸟

    这个秋天赤板市发生了一系列奇怪的事情,一团巨大的黑云笼罩了中心广场,花朵在一瞬间枯萎……就在这样的夜晚,晚报记者石萍接到了一个奇怪的匿名电话,电话中诡异的事情让石萍来到了偏远的水曲柳乡村。整个乡村被一种迷离恐怖的气氛笼罩着,两个少女在阳光下背靠背微笑着自杀,一只又一只小鸟莫名其妙地突然坠落死亡,夜半凄厉的招魂声在秋风里飘荡……是什么把死亡的气息洒满了整个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