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900000034

第34章 邢君瑞五载幽期 (2)

第十四卷邢君瑞五载幽期 (2)

孤山落日趁疏钟,画舫参差柳岸风。莺梦初醒人未起,金鸦飞上五云东。

断桥残雪

望湖亭外半青山,跨水修桥影亦寒。待泮痕边分草缘,鹤惊碎玉啄阑干。

雷峰夕照

塔影初收日色昏,隔墙人语近甘园。南山游遍分归路,半入钱塘半暗门。

曲院风荷

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

平湖秋月

万顷寒光一夕铺,水轮行处片云无。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

柳浪闻莺

如簧巧啭最高枝,垂柳青归万缕丝。玉辇不来春又老,声声诉与落花知。

花港观鱼

断汊唯余旧姓传,倚阑投饵说当年。沙鸥曾见园兴废,近日游人又玉泉。

南屏晚钟

涑水崖碑半绿苔,春游谁向此山来。晚烟深处蒲牢响,僧自城中应供回。

三潭印月

塔边分占宿湖船,宝鉴开奁水接天。横笛吹云何处起,波心惊觉老龙眠。

两峰插云

浮图对立硗崔嵬,积翠浮空霁霭迷。试向凤凰山上望,南高天迈北烟低。

话说邢君瑞游于南北两山之间,到处题咏,自得其得。那时正值清明节序,西湖之盛,莫盛于清明。清明前两日名为“寒食”,杭州风俗,清明日人家屋檐都插柳枝,青倩可爱,男女尽将柳枝戴在头上,又有两句俗语道得好:“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小孩子差读了道:“清明不戴柳,死去变黄狗。”甚为可笑。杭州此日,家家上坟祭扫,南北两山车马如云,酒樽食箩,山家村店,无处不是饮酒之人。有湖船的,在船畅饮,没湖船的,藉地而坐,笙箫鼓乐,揭地喧天。苏堤一带,桃红柳绿,莺啼燕舞,花草争妍,无一处不是赏心乐事。还有那跑马走索,飞钱抛钹,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货郎贩卖希奇古怪时新玩弄之物,无所不有,香车宝马,妇人女子,挨挨挤挤,好生热闹。邢君瑞看了这般繁华景致,分外高兴。有柳耆卿词为证:

坼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湘桃绣野,芳景加屏。倾城,盖寻胜赏,骤雕鞍,绀出郊垌。风暖繁弦翠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隹丽地,任金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醒。

话说邢君瑞在苏捱上堤来挤去,眉梢眼底,不知看了多少好妇人女子。晚间到此君堂中,甚是寂寞不过,只得取出随身的那张金徽玉轸焦尾琴来,按了宫商角徵羽,弹《汉宫秋月》一曲。那时春景融和,花香扑鼻,月满中庭,游鱼喷跳,邢君瑞悠悠扬扬,正弹到得意之处,忽然间,万竹丛中有人娇声细语的赞道:“妙哉!《汉宫秋月》之曲,此非俗人之所能弹也。”邢君瑞大异,便放下了手,遥望见一女子,穿花度竹而来,淡妆素服,果是:

遮遮掩掩穿芳径,料应小脚儿难行。这女子缓步弓鞋,轻移罗袜,渐渐的走到面前。邢君瑞打一看时,与日间见的妇人女子更自不同,怎见得这女子的妙处:

淡淡丰姿,盈盈态度。秋水为神玉为骨,见脂粉嫌他点染,芙蓉如面柳加眉,看百花兀自娇羞。香雾云鬟,蕊珠宫仙子下降,朱唇玉貌,瑶台畔帝女临凡。邢君瑞见这般出色女子,疑心是贵家宅眷,起身正欲走避。你道这女子好怪,启一点朱唇,露两行碎玉,轻轻的道:“君瑞,幸毋避我,妾有诗奉闻。”遂吟诗一首道:

娉婷少女踏春阳,无处春阳不断肠。舞袖弓腰浑忘却,罗衣虚度五秋霜。那女子的歌声,真如骊珠一串,百啭黄鹂。邢君瑞暗暗的道:“这女子怎生知俺表字君瑞?忒煞奇怪。莫不是东墙之东,西楼之西,那里曾相见过来?端的奇异。俺眼里从没有见这等出色女子。”便风发了一个邢君瑞,兴致勃勃,那里按纳得住,也接口吟一首诗以挑之道:

意态精神画亦难,不知何事出仙坛。此君堂上云深处,应与萧郎驾彩鸾。邢君瑞吟完,那女子面上喜孜孜一笑生春,深深的道个万福道:“予心子意,彼此相同。我与君子本有宿缘,当为配偶,奈缘分尚远,当期五年,君来守土,相会于凤凰山下。君如不爽,千万相寻。”道罢,香风一阵袭人,忽然不见。邢君瑞大喜道:“这明是仙女临凡,所以预知俺的名姓,又说五年君来守土,相会于凤凰山下,这事甚奇。但一别五年,甚是遥远。古来道:‘有情那怕隔年期。’古人相期,不过一二年,这仙女一约却就整整约了五年,想是仙家日月,与人间不同,从来说:‘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教俺怎生宁耐。俺不免像小孩童书房中读书‘图夜散书堂’,快做个手势像车水、纺砖儿的光景,速速的把这日月催趱将过去,便转眼间就是五年,少不得有相逢之日。”说罢,暗暗自笑,从此甚是得意。

一日与一个杭州朋友贾元虚饮酒,酒席之间,邢君瑞自以为侥幸有此奇逢,细细诉说此事。那贾元虚是个老成之人,说道:“我们这西湖之上,或有仙女临凡,亦未可知。也有鬼魅害人,假说神仙,或假托邻近女子,迷惑外方之士。那少年不老实之人,往往只道真是仙女,真是邻近女子,与他淫媾,不上几时,精神都被摄去,只剩得一副枯骨。如此等事甚多,我小弟试说一件事与兄听,这是不多几年之事。

“有一个姑苏吴秀才,也是个少年有才之人,来游西湖,就寓在钱塘门真觉院中。黄昏时候,忽有扣门之声,这吴秀才开门一看,却是一个女子,容貌标致无比,雅淡梳妆,时新衣服。吴秀才问这女子来历,他便道:‘是邻近女子,只因郎君日日在奴家门首经过,丰姿俊秀,奴家私心甚是爱慕,要与郎君结为夫妻,不嫌自献,深夜来奔,又恐家中人惊觉,只得暂回,改日再来探望。’说罢,便欲转身而去。那吴秀才淫情勃勃,怎生上门来的买卖肯放回去。‘现钟不打,却又等铸。’便把这女子一把扯将进来,闭上了门,与他解带脱衣,上床而睡,行其云雨之事。五更之时,辞别吴秀才,出门而去,就像《牡丹亭记》道:‘秀才休送,以避晓风。’每每戌时而来,寅时而去。

那吴秀才是个傻的,自以为巫山之遇,放出生平精神,夜夜奉承这个女子不迭。一连过了数月,院中和尚看得吴秀才精神憔悴,面貌清瘦,语言举动失张失智,像着鬼着魅的一般,遂细细盘问。那吴秀才怎生肯说,还恐怕和尚不是好人乘机奸骗了这个女子,甚是吃酸,再三不肯说出。合院和尚见他瘦得不好,恐日后连累,只得苦苦盘问,吴秀才方吐真情。众和尚大惊道:‘果然有此事,前者有一官员带了一个女子,才色艳丽,耍选充内廷,不意一病而死,就权殡在西廊,已经三年,往往出来迷惑外方之人。相公所遇,定是这个怪物,所以说日日在门首经过。况且此处并无邻居女人,相公快快避去,方保性命,若少迟延,这性命必然休矣!’吴秀才还疑心不是鬼,牵情割爱,不肯起身。到夜晚,于窗间得女子一首诗道:

西湖着眼事应非,倚槛临流吊落晖。昔日燕莺曾共语,今宵鸾凤叹狐飞。死生有分愁侵骨,聚散无缘泪湿衣。寄语吴郎休负我,为君消瘦十分肌。吴秀才看那字,墨色惨淡,方知是鬼写的字,满身冷汗,遂急急起身。怎知那女鬼夜夜梦中不舍,后来毕竟呜呼哀哉了,岂不可惜!所以说西湖之上,时有鬼魅,假名冒姓哄人。前车既覆,后车当戒,仁兄不可便信为仙女,堕其术中,迷而不悟,只看吴秀才便是榜样。”邢君瑞道:“虽有鬼魅,亦有仙女,但要看有缘无缘。小弟曾看书上载得一事,甚为有趣。说唐时王轩极有诗才,游西小江,泊舟在于苎萝山,想西施当日在此浣纱,不知怎生样妙,痴痴呆呆一想个不住,因题诗于西施石上道:

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王轩题罢,一片精诚感动那当年西子。忽然见西子袅袅婷婷,烟云缥缈,扶石笋而歌道:

妾自吴宫还越国,素衣千载无人识。当时心比金石坚,今日为君坚不得。西子歌罢,便从石边走将出来,遨请王轩入于洞房深处。珠宫贝阙,好生华丽,就如天台仙女留刘晨阮肇一般,恩恩爱爱,美美满满,做了一月夫妻。后来因冥数已完,只得送王轩出来,涕泣相别而散。此事流传已久。后来萧山有个郭凝素,只道西施还肯嫁人,也学王轩走到苎萝山题两句诗在石上,思量打动西子之心,怎当得西子采也不采,一毫没有影响。那郭凝素还东瞧西望,盼了一回不见形迹,好生没兴,只得踽踽凉凉而归。当时有人做首诗儿嘲笑道:

三春桃李本无言,苦被残阳鸟雀喧。借问东施效西子,何如郭素学王轩。据这二人看将起来,可见只要有缘。小弟看这女子宛似西子模样,况他说五年相会,此语一定非虚,安知弟非昔日之王轩乎?”贾元虚道:“但愿仁兄为王轩,不愿仁兄为吴秀才也。”二人遂大笑而别。

后邢君瑞游赏西湖已毕,归于太原,却心心念念,思量来赴五年之约,果然“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座间移”,不觉早是五年光景,邢君瑞的哥哥恰好来杭州做太守。邢君瑞拍手大叫道:“真仙女也,鬼魅只知过去,不知末来,‘当期五年,君来守土”,他早已知道了,岂不真是女仙?俺这遭与他准准结为夫妻,同其衾而共其枕,颠其鸾而倒其凤,岂不乐哉!”遂同哥哥到于杭州。哥哥自去行做官之事,君瑞自具一只小舟,游于西湖之中,心心念念思量会着仙女。那时正值初秋,十里荷花盛开,香风扑鼻,曾有晏殊荷花《念奴娇》词,单道西湖荷花好处:

水枫叶下,乍湖光清浅,凉生商素。西帝宸游,罗娇翠盖,拥出三千宫女。绛彩矫春,铅华昼掩,占断鸳鸯浦。歌声摇曳,浣纱人在何处。 别岸孤袅一枝,广寒宫殿冷,寒栖愁苦。雪艳冰肌,羞淡泊,偷把胭脂匀注。媚脸笼霞,芳心泣露,不肯为云雨。金波影里,为谁长恁凝伫。

话说邢君瑞月明之下,正在荷花中荡来荡去,忽闻得湖浦咿咿呀呀之声,遥见一美人领一青鬟驾小舟映月而来,举手招这君瑞道:“君瑞真信人也。”邢君瑞惊喜之极,急忙叫两舟相并了。那美人道:“妾西湖水仙也,与郎君有宿世之缘,该为夫妇,千里不违约,君情良厚矣。”邢君瑞等候了五年,今日相见,怎生不分外高兴,急忙跃入美人舟中,美人叫青鬓开了船,荡入潮心,顷刻之间,人舟俱没。舟子并小厮大惊,忙报与邢太守,太守叫舟人在西湖中遍处打捞尸首,十数日并无踪迹。后人常见邢君瑞与采莲女子小舟游荡于清风明月之下,或歌或笑,出没无时,远观却有,近视又无,方知真是水仙,人无不羡慕焉。有诗为证:

苏小当年为水仙,水仙又结此君缘。西湖明月留千古,何处相逢不可怜。

同类推荐
  • 犯罪心理档案

    犯罪心理档案

    这是一部囊括了几乎所有犯罪元素的惊心之书,每一起凶案都让人头皮发麻,真凶一直藏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眠共餐。善与恶的殊死角逐背后,充满着绝望、怨恨、嫉妒、贪婪、傲慢。公安厅最隐秘最不可告人的犯罪档案完全揭露,你将深入一线的犯罪现场,深入剖析诡谲罪案,展现不寒而栗的凶案全记录令人心惊。直面最令人恐惧、最沉重难解的人性之恶!
  • 骚土

    骚土

    老村的长篇小说《骚土》讲述的是鄢崮村在“文革”初起时的故事,以揶揄式的笔调、喜剧化的风格,对农村生活作了描写:季工作组进入鄢崮村,他煞有介事地指手画脚,句句不离“阶级斗争”,俨然是一部不食人间烟火的政治机器;而那些整天围着这位“钦差”团团转的叶支书、吕连长等,个个奴颜婢膝……作者用一个个《阿Q正传》式的情节,让读者在漫画式的人物形象中看到他们可笑而又卑微的灵魂。
  •  美容秘方

    美容秘方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杀手警探(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杀手警探(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
  • 雀跃

    雀跃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热门推荐
  • 共和国勋章

    共和国勋章

    她可以使那些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们获得相应的荣誉和奖励,名至实归、名副其实。更重要的是,设立国家勋章的意义非常重大,设立国家勋章也是贯彻宪法,贯彻宪法至上精神的具体体现。本书收录了作者收藏的各种类型的勋章,并对其作了详细的介绍
  • boss,不可以

    boss,不可以

    余漫物语:顾行楚衣冠楚楚,却是一只实实在在的衣冠禽兽。顾行楚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顾BOSS精神恋爱了空白了将近三十年,终于迎来了他的春天。只是,这是别人家的兔子?顾boss近来无聊闲暇最喜爱的事就是铁血灭情敌,香草诱兔子。顾boss忙着灭情敌,转身一看,眼眸顿眯。竟然还有不怕死来的小强来勾搭他狼窝里小兔子?顾boss恍然大悟,小兔子生龙活虎的蹦蹦跳跳,是挺引人注意。他应该毫不手软的在她身上盖印,宣布所有权,再有小强不怕死的一脚踩死,永不翻身!某日,余漫对着镜子尖叫,“顾行楚,你混蛋!”顾行楚倚在门边,瞥了眼她脖子上的一圈吻痕,“我送的项链,喜欢么?”余漫龇牙咧嘴扑到他身上狂啃他脸,留下一脸牙印,咬下一个“余”字,“送你的签名,喜欢么?”顾行楚拦住某只依旧骂骂咧咧郁闷没法上班的兔子,扑倒。“漫漫,礼尚往来,买一赠二,我送你‘顾行楚’三个字。”——本文原名《大人不可以》,素甜文,嘻嘻,老板抓兔子的甜文。++++++++++++++++++++++++++++系列文章:《师傅不可以》《师兄不可以》+++++++++++++++++++++++++++++好友好文:《爱,末路相逢》
  • 斩婚:逃跑娇妻晚点名(全本)

    斩婚:逃跑娇妻晚点名(全本)

    她:长到十八岁的她已有名动一方的美貌,令多少男人倾心,她却甘愿成为他三个月一换的情人!只因他是大姐的未婚夫,她要在这三月内成功偷得他的种,待孩子长大再来认祖归宗,彻底地将大姐及她那不可一世的母亲羞辱。他:他游遍花丛,也接受父母安排的婚姻,只是心底想要留下她的渴望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强烈,没有想到,她还是走了,宛若人间蒸发。六年后再相见,她已经是孩子的母亲,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个孩子的父亲,是他。第一次,她因为复仇,不能嫁他为妻;第二次,她因为报恩,不能嫁他为妻;她只能选择,愿做情人不为妻。********************************************【挥剑斩情丝,请支持:斩婚系列文】《斩婚:总裁,离婚请签字》http://m.pgsk.com/a/190740/《斩婚:新婚陌生人》http://m.pgsk.com/a/191724/《斩婚:逃跑娇妻晚点名》http://m.pgsk.com/a/194243/
  • 樊海燕小说两种·疑前科

    樊海燕小说两种·疑前科

    推开日常生活这扇门,充满的是平庸、烦忧、单调、重复等状态……而这些庸俗、无聊的琐事纠缠在一起,扰乱了惯常的秩序,浪费了宝贵的生命时光。《疑前科》各章节围绕一个“疑”字,通过塑造北城纪检书记马庆新夫妇,北城电视台台长许立扬、“周末文艺”制片杜美、主持人王晓玲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事件、场景,拷问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夫与妻,妻与夫,上级与下级,下级对上级,闹腾了半天,底片洗出来,只有四个字———“庸人自扰”。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强娶:痞王,我不嫁

    强娶:痞王,我不嫁

    她怀胎三月,死在父亲丈夫的长剑之下母亲弟弟被害生死不知,她身逝,亦心死!魂附她身,她成上官家陋颜三小姐斩情丝,狠心肠,步步为营,辣手摧花,只为救母,报仇!本是人人嘲笑的上官三小姐,何故一夕间突然惊艳天下?书芳宴上,她艳压群芳,技压群雄!上官内宅,她斗嫡母庶姐,争财产权位!江湖之大,她与妖孽夫君唯我独霸!天下权位,她夫妻股掌倾覆!上官三小姐锋芒乍现,引天下才俊尽折腰,便连风流闲王也痴情相付。闲王日复一日往上官家下聘,从珍珠玛瑙到碎银铜板,倾尽其财却还乐在其中,上官三小姐不为所动——不嫁!可,闲王是谁?乾龙国懒散痞王,手无实权,行事乖张她不嫁,他便强娶!【复仇篇】六军扫荡,血溅皇城,国破!她站在敌国风骑将军面前,长剑悠悠平举直指,笑靥如花,“夫君,前世欠我的,该还了。”郝濬面色瞬间惨白,眼中神采从挣扎归为死寂,他早该知道,她就是她。“我……还你一剑,是不是……还能回到以前,我真心爱你,你心中亦还有我,是不是?”“哈哈哈,真是好笑!”还没等上官兮说话,旁边看戏的一风华男子举步上前,“夫人身怀六甲,举剑太过危险,来,先将剑给我。”他接过长剑,微笑着招呼来随身跟从的金丝猿猴,“小金,来,刺他一剑,让堂堂风骑将军爱上你试试。”“……”
  • 气者之五行巅峰

    气者之五行巅峰

    世俗之人,摇身一变成为神秘体质的拥有者,五行之变化,五行之奥秘,能否让其站在气界的最巅峰。
  • 被禁锢的头脑

    被禁锢的头脑

    本书是198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沃什写于1950年代初的经典作品,对于二战前后波兰以及波罗的海三国人的处境做了精彩的描述与反省。米沃什的许多真知灼见放到现今的语境下,其阐释力度依然强劲,甚至更富潜力与空间。中文世界对本书期盼不已,中文版从波兰文直接译出,同时汇集了德文版、英文版序,并请著名批评家崔卫平女士作导读,可谓善本。
  • 豆田篱下:糟糠不下堂

    豆田篱下:糟糠不下堂

    现代建筑女强人一朝穿越成为绑在喜堂上成亲的农家妇女。公婆嫌弃,小姑找茬,弟媳陷害,当地经济不发达,日子过得苦巴巴……她就不信了,有现代人的知识和技能,还怕搞不定婆媳关系过不上好日子!她用职场经验妥妥收拾了婆婆和小姑,又雄心壮志要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红红火火开始了在古代的事业,意外获得的一枚藏有古井的手镯更让她如鱼得水春风得意!
  • 化身博士:斯蒂文森中短篇小说选

    化身博士:斯蒂文森中短篇小说选

    《化身博士》是一篇独特的作品,同时也是斯蒂文森的得意之作。在这篇作品中,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让一个白天是绅士的人,晚上变成一个恶魔,释放身上的邪恶。这部作品被称为心理小说的先驱,书中“Jekyll and Hyde”一词甚至成为心理学中“双重人格”的代称,影响力可见一斑。本书选取的另一篇小说《自杀俱乐部》描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也充满奇特的想象,十分精彩。斯蒂文森的作品虽然写于一百多年前,但是仍然符合当前读者的阅读口味。故事通俗却不流于俗套,行文严肃却不失幽默,在通俗类小说作品中,是非常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