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2000000002

第2章 膳食养生(1)

道教是一个养生宗教,对膳食养生非常重视。道教在长期的膳食养生实践中,不仅找到了平衡营养、强身健体的有效方法,而且还形成了既具有自己宗教特色又符合科学养生的饮食习惯。这样的饮食习惯,对人们的健康大有裨益。

养生之道,莫先于食

道家认为,养生之道,莫先于食。利用食物的营养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长寿。通过调整饮食来补养脏腑功能,能促进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康复。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壮,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面介绍一些我国古代养生家的饮食养生方法和经验,可供养生者借鉴:

1.三餐要有别

俗话说得好:“早饭要饱,午饭要好,晚饭要少。”注意一日三餐合理安排对养生是大有益处的。在食物选择方面,早餐应选择体积小而富有热量的食物,午餐应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晚餐则应吃低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且一日三餐的分配比例应该是3:4:3。

2.合理搭配饮食

合理搭配,均衡进食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粗粮与细粮要搭配着吃。粗粮包括高粮、玉米、小米、芥麦、豆类等杂粮;细粮指的是精米白面。

主食与副食搭配。主食即米饭、粥食,面食等,副食如菜肴、水果、饼干、糖果、饮料等,副食具有增加营养,刺激食欲,调节机体功能等作用。为了达到身体的健康,在吃的过程中,食物应多样化,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荤菜与素菜搭配。荤菜指的是禽肉、奶类、蛋类、鱼类等动物性食物,素菜指的是蔬菜瓜果等植物性菜肴。

3.饮食宜清淡

盐是饮食中主要调味品,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养生学家都强调饮食宜稍淡,不宜过咸。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食盐太过,会损伤心、脾、肾等脏,食之清淡,物之真味真性俱得。食物中稍有咸味即可,若摄入食盐过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高,细胞内的水分就会渗透到细胞间液中,会导致血管内血容量增多,回心血量增加,使周围小动脉收缩,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同时,吸收的盐分越多,肾脏对水和钠的排泄量也越大,加重肾脏负担。由此可见,盐吃得越多,高血压患病率也越高,这足以说明饮食中少咸多淡,很有道理。

4.要讲究饮食卫生

自古以来,饮食卫生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把注意饮食卫生看成是养生防病的重要内容之一。饮食宜新鲜。新鲜、清洁的食品,可以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饮食新鲜、不变质,其营养成分很容易被消化、吸收,对人体有益无害。食品清洁,可以防止病从口入,避免被细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进入机体而发病。《论语》中就有“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进一步指出:“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告诫人们,腐败不洁的食物、变质的食物不宜食用,食之有害。新鲜、清洁的食品才是人体所需要的。

小知识

饭后运动害处多

1.刺激肠胃。吃饱饭后进行运动,会给肠胃带来机械性刺激,使肠胃内食物左右、上下震动,可能引发呕吐、胃痉挛等症状。

2.引起血流灌注分配紊乱。吃饱饭后消化器官需要大量血液消化吸收,当全身肌肉在运动时,也需要大量血液参与,于是就会夺取消化器官的血液量,导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乱,这种紊乱既影响运动效果又危害机体。

3.影响运动效果。人体进食后体内副交感神经易受到抑制,此时机体若要锻炼,运动效果会打折扣。

4.饭后胰岛素分泌上升,可抑制脂肪的分解,能量的来源就受到限制。由于脂肪分解少,减肥运动也不宜在这个时间段进行。

食为性命之基

对于人类而言,营养是从饮食而来的。因此道教认为“食为性命之基”(《混俗颐生录》),“食为民之本”(《通玄真经》),真人谭景升所撰《化书》中说:“一日不食则惫,二日不食则病,三日不食则死。民事之急无甚于食。”这种说法在《道枢》中也有记录。可见,道教徒是极为重视饮食的,他们已认识到了饮食对人类生命的作用。

道教还把饮食与服气、服药归结为摄生的三个基本方法。《摄生月令》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神能爽志以资血气,摄生者气正则味顺,味顺则神气清,神气清则合真之灵全,灵全则五邪百病不能干也。”《枕中记》曰:“五味乃五行之气,感应为人,即由五味而生,亦由五味而消。”《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

道教对饮食的重视,使得道教的神话传说中也充满着奢华的饮食生活,那里有专为经过修炼的仙人以及为了接近仙人而洁斋(净洁身心,诚敬斋戒)的人准备的饮食,它虽然是神仙境界的饮食,却是现实生活的饮食投影和对食欲希望的折射。所以,在道教的神仙传说中,就有可以在人需要时立即送来足够多人享用饭菜的法术,这也说明了道教与饮食的密切关系。

道家饮食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料

以粮食作为养生的主体(“五谷为养”),以肉食、果品、蔬菜来增益、补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将粮食作为主食,占饮食比例的60%~70%,其余肉食、果品、蔬菜则占了30%~40%。

2.调味

据文献记载,黄帝时代已煮海为盐。到商代,伊尹说成汤以至味,已经总结出五味及烹调运用之妙,指出“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并能做到“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厚”(《吕氏春秋·本味篇》)。《黄帝内经》中,特别强调调配必须符合养生的要求。

3.食疗

食疗包括食补与药膳,如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的用海藻酒饮治甲状腺肿大,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的用猪肝治疗夜盲症等。由于道家饮食文化的传播,民间有很多此类文化遗存。

4.节食

节食这一思想是道家饮食文化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包含两重意义:一为少吃,每餐吃到七八成饱即可;二可为节制荤腥油腻的饮食。纵观当今世界西方以动物性原料为主体的膳食结构,带来了众多食源性的“文明病”,东方相对的要少得多,这足以证明道教饮食养成生学说的正确性、科学性。

小知识

伊尹——草药汤液创始人

伊尹是商初重臣之一,原名伊挚,尹为官名。

伊尹出身下层,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伊尹自愿作陪嫁之臣,随同到商。伊尹背负鼎俎为商汤烹炊,以烹调、五味为引子,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劝商汤承担灭夏大任。商汤由此方知伊尹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免其奴隶身份,命为右相,成为最高执政大臣。

伊尹因高超的烹饪技巧,并在宰相位置上业绩显著被后人称为圣人,而他在医药方面的贡献,创制汤液却鲜为人知。

在为百姓治病的过程中,伊尹尝遍百草,中毒无数次,得出经验生食草药不如煮熟为好,他从做饭的道理摸索,生米生菜做成美味佳肴,营养丰富,口感上乘,何不将草药混合煎成药水用之?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就有了草药汤液。

调理饮食,当遵循时序

对饮食的时节,道教有严格的规定。道教讲求四季摄生,主张一年四季应该遵循饮食规律进食。

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加强,饮食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之物。初春阳气之发,辛甘温之品可发散为阳以助春阳,温食利于护阳,但大热大辛之物不宜食。春季可食微凉食物,以防阳气过盛。

春为肝气当令,肝过旺则伤脾,使中土衰弱,不利于健康。金、元之际著名道士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认为,春天或寒或热,老年人容易旧病复发,因为春天的气压低,会导致精神昏厥,所以老年人切不可饥腹多食,要少吃多餐,避免引起消化不良的现象。道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说:“当春之时,食宜减酸宣甘,以养脾气。”吃药也不能吃便行疏利之药,避免损伤脏腑,产生其他疾病。邱处机认为,春天最好选择清风和气、凉膈化痰之类的药物,或者选择食治方中中性稍凉的方剂,注意饮食调停,脏腑自然畅通。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体表。如《黄帝内经·素问》所说:“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人体中络脉的分支,即络脉中的细小部分受血),皮肤充实。”从而形成阳气在外而阴气内伏的状态。人体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气化湿。因此要适当选具有酸味或辛香的食物,增强食欲。宜食清爽可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三元延寿参赞书》指出:“夏之一季……当不问老少,皆食暖物,则不患霍乱,腹暖百病不作。”

《千金要方》中指出夏日宜“省苦增辛,以养肺气”,避免伤心阳,但不可过用热食,以温为宜。《摄生消息论》认为,夏天比较炎热,人出汗较多,所以夏天饮食的味道宜减苦增辛以养肺。饮食温暖,不令大饱,肥腻当戒。事实上,夏天天气暑热,人体体温与外界气温不相协调,人体内盐分代谢加快,心脏功能负担加重,消化功能降低,容易造成腹泻的现象,所以夏天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讲究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饮食不必过饱,以素淡为主。

秋季饮食,宜实行“少辛多酸”的原则,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味能胜酸,所以,秋季要减辛以平肺气,增酸以助肝气,以防肺气太过胜肝,使肝气郁结。所谓少辛,是指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可有效防止肺气太盛。因此,不要多食香燥辛热之品,及采用炸、熏、烤、煎等烹饪方法。

《混俗颐生录》认为,立秋以后,气温处于平和状态,各种细菌滋生,所以人容易患各种传染病,此时人一定要注意安养,在饮食上要多吃酸性的食物以养肝。《摄生消息论》认为,秋天饮食的味道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秋天气候由热变凉,细菌繁殖较快,食品容易腐烂变质,不慎食之,会产生痢疾。《三元延寿参赞书》还说:夏至以后至秋分,必须慎食肥腻的食品。

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四时调摄笺》中指出:“冬日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所以,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食辛热之品,以辛主苦,使肺气直达,固实肾气。冬季虽然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勿多食葱,以免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冬季忌吃粘硬、生冷的食物,此类属阴,易伤脾胃之阳,如肾阳虚者,常易造成中气下陷、形寒肢冷等病症。

《混俗颐生录》认为,冬季寒冷,宜服酒浸补药,以迎阳气。《摄生消息论》认为,冬天应该避寒就暖,调饮食,适寒温,多食红枣、赤豆、芝麻、桂圆、羊肉、牛肉、狗肉等温补型的食物。

小知识

饮食得当养胃气

太乙真人《七禁文》第六条说:“饮食得当,可养胃气。”全真道“南七真”之一的彭鹤林云:脾为脏,胃为腑,脾胃的气是互为表里的。胃是水谷之海,主受水谷;脾居中央,能消磨水谷,运化为血气,以滋养全身,灌溉五脏。所以修身的人,不能不美其饮食。

这里所说的“美”,并不是说要具备一切异品珍馐,而是要注意不食生冷、坚硬的东西,不要强迫自己饮食。应在有些饥饿时才进食,但不可过饱;在有些渴意时饮水,但不能过多。凡各种不宜食的食物,都损胃气,不仅会使人生病,也会伤身。要少疾长寿,对这些都要深戒,养老奉亲与自我保养的人也应当知道。

道家食素,持戒护生利健康

道教注重养生,素食也是养生之法,并与道家的修身炼性吻合,使心更加清净,所以道家也是提倡素食的。

自古以来,道士的主要饮食习俗为素食(这里主要指全真派道士,道教有“全真”和“正一”两大教派,在饮食上全真道士食素;而正一在非斋日可饮酒茹荤)。道士食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为了持戒

《积功归根五戒》第一戒为不得杀生;第二戒为不得荤酒。为了持此二戒,必须食素。例如,《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说,“不得杀伤一切物命”,“不得渔猎伤煞众生”,“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蛰藏虫物”,以及“不得妄上树探巢破卵”。上天有好生恶杀之德,上天孕育万物,喜其生而恶其死,道门之士要体察天地之心,因此要以杀生为戒。要不杀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持斋食素。明代养生学家高濂指出:“肉食本不是人类所应有的习俗,如要养生,要须注意生辰、生子、祭祀祖先、祈祷神灵、婚礼,宴请客人、为求生计等不可杀生。”他对于饮食宜忌又说:“蔬食菜羹,欢然一饱,可以延年;活烹生割,心惨不忍,可以延年;为杀勿食,家杀勿食,可以延年;闻杀勿食,见杀勿食,可以延年。”

2.为了护生

道教是一个重生、乐生的宗教,认为世间之物皆由天地精气所化,如同人类一样,它们一样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利,正是因为人类的贪婪,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残杀了它们的躯体,从而造下了无边的孽障,坏了慈悲之心,素食则是戒杀的具体表现。如“勿食蛇兽等肉,食则令人折算寿,神气不安,慎勿杀生”,“仙道记十败,七为勿食一切肉”。

《黄庭经》说,“淡然无味天人粮”,同时,道家讲究“道法自然”,世上生灵,都是天地所赋予的,不论天上飞的雀鸟、水里游的鱼虾、陆上走的动物以至蚂蚁昆虫,即使是植物花草树木,不论大小,都是一个生命,修道人都应有爱护怜悯的态度,都应该珍惜,我们要有一种恻隐之心,不应有所杀伤。按照这种思想,人的饮食应当是“淡然无味”且不破坏自然界的和谐的。道经云:“斋食(即素食)者,洁净身心,涤除邪秽。”“圣人以此斋(素食)戒,以神明其德夫。”道士王常月亦云:“心不持斋,神性若不能改,则本心不定;本心不定则元神不归,元神不归,真性必不能见矣。”

4.有利于健康

科学证明,素食和蔬菜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自律神经的平衡。蔬菜中含有很多人体所需营养,还有抗衰老及抗癌作用。素食者血液偏于弱碱性,肌肉和身体不易疲劳。素食者血液黏度低,血液流畅相对供应充足,头脑就清醒。肉食偏酸性,食肉多者爱睡觉,心神不宁,性格外向。食肉多者血管壁胆固醇多,易患高血压和心脏病。

由此看来,道士食素是为了养生的需要,因为道士出家修道的主要目的,就是追求长生成仙。所以,道教徒素食既体现了道教和慈善爱的精神,又暗合养生之道。

小知识

徐州道家宴

徐州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故乡,也是道教饮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道教的饮食文化是以求长生养生为目的,有食素与食荤两派,不过在节日大典、例祭、道事活动时均用蔬食菜馔。

道家宴席主要有:“三清托荤宴”、“太极宴”、“三五宴”、“四四宴”等。托荤菜有:“阴阳鱼”、“乾坤蛋”、“四方肉”、“太虚丸子”、“黄芪竹荪”、“陈皮鸡”、“胭脂肉”等。由徐州“太极宴”研制组做的“托荤太极宴”菜点共有4组28品。第一组:先上主拼太极图,外围五行碟;第二组,先上两小件,跟上一汤,后上八大件;第三组:上四道点心;第四组:上一品锅、四菜碟,两样主食。

日餐五色,滋养五脏

《黄帝内经》中提到饮食要“养助医充循自然”,即“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也是道教选择饮食的原则。

同类推荐
  •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危害健康的细节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危害健康的细节

    《百味》丛书分辑出版与人们生活、成长密切相关的种种知识和有趣话题,每册涉及一个主题,以问答形式和亲切的话语、活泼的版面,讲述与生命伴生而来的种种快乐和烦恼、种种酸甜与苦辣,讲述我们存在其中的世界的丰富与多彩。
  • 这些事不必找心理医生

    这些事不必找心理医生

    我们每个人既相同又不同,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生活,我们的内心每天都在上演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故事。怎样才能消除那些有损健康的消极心理,使自己时刻都生活在快乐幸福之中呢?《这些事不必找心理医生》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众多角度阐述了现代人常见的各种不良心理,介绍了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并附有较为专业的心理测试题,以期能给各位读者带来切实的帮助。
  • 洪昭光健康新观念

    洪昭光健康新观念

    本书分为“阳光观念”、“四大基石”、“家庭健康”、“男人健康”、“女人健康”、“健康箴言”六个部分,向读者讲授了最新了健康观念、科学的保健方式及最佳的生活方式等普及知识。
  • 健康新知:吃出免疫力!

    健康新知:吃出免疫力!

    中医中有一句话:“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里的正气,指的就是人体的免疫能力。意思是,正气盛的人,抵抗力强,就不会生病,所以,中医养生贵在长养正气,正气强,精气神就强,就能战胜邪气,当然,就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我们的身体与生俱来有着一种非凡的自我康复和抵御疾病的能力——免疫系统的免疫力。
  • 赵氏经络综合锻炼方法

    赵氏经络综合锻炼方法

    天地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道”。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讲述了道的玄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法门”。释义:“道”如果可以用语言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热门推荐
  • 杠上无良妃

    杠上无良妃

    现代她是一个21世纪的顶级特工。而重生到音灵国成为了世家宠爱的八小姐。所谓八小姐也就是上头有七位哥哥!在亦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富可敌国的家世、倾世的容颜、更有超群的武艺、试问这天下谁与之争锋?此女主天生顽皮,且毒舌,爱整人,更爱扮猪吃虎。且看女主如何扮猪吃虎,吃尽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用理智驾驭情感

    用理智驾驭情感

    用理智驾驭情感》讲述了:理智地驾驭情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感情用事者不仅仅会远离成功,还会因为自己的不成熟给别人带去伤害、给自己招来祸端。宽容会让人感动一世,爱意会让人温暖一生。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身心愉悦,远离愤怒,把持平和,少生气,多喜乐,认真快乐地生活,豁达宽容地处世,用理智赢得快乐的人生。
  • 一妃冲天:彪悍女的爆笑情路

    一妃冲天:彪悍女的爆笑情路

    多年以后,苏离离才相信,命运真tmd会玩人!你要想寻找的人,千山万水踏了好几遍,仍是错过错过再错过;不想见的人,却硬是碰在一起,撞在一起,绑在一起,赖在一起,最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分不出彼此!
  • 人若有情,天荒地老

    人若有情,天荒地老

    从小被送人的颖儿好不容易走出大山,不料养父母相继去世,出身豪门的林和一起长大的天逸都爱上了这个让人疼得女孩,林的求婚让颖儿不知所措,天逸因给不了她幸福装作若无其事让颖儿伤心无奈,天逸与许昵雅结婚给颖儿带来巨大的伤痛,无奈出国。
  • 完美圈套

    完美圈套

    醋溜悬疑拔丝恐怖的小清新,推理怎么样?世界上最悲剧的事情,不是看男友的手机之后,发现自己被三了。而是在看了男友的手机之后,发现自己被当做了谋杀的目标!梁安然在相亲中遇到了一个难得的优质帅哥,可她却万万没想到,他接近她只是为了干掉她!从此之后,梁安然就拥有了走到哪儿让人死到哪儿的“死神体质”!一个个看似意外的死亡事件背后,似乎隐藏着更加骇人的秘密。而真相,远远不止一个!
  • 武道逆天

    武道逆天

    秉承着先祖的意志,以无上血脉逆天而上,羽化九州,冲破云霄之巅,肩负着家族的兴旺。以双拳为刃,靠着其锋锐的心魄,群雄并立,豪迈的胸襟。他将以肉身为鼎,站据在这世界的顶端。在这个杀伐四起,群雄割据的天下。,武道昌隆。突破这红尘的层层阻碍,盛世宏图
  • 权世唯一

    权世唯一

    剑指苍天,寒光路及尽萧杀!云破雾散,霓虹划过傲九天……希望还在,愿不能遂。垂帘沉殇,何处话凄凉?看四少长剑灵光洒脱过。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二婚不愁嫁

    二婚不愁嫁

    "离婚"当朱旭冉说出这一句话的时候.祝雅丽立刻拉着箱包自己让自己净身出户.他们相识在一场相亲节目上,她说婚内绝不出墙。他被她给逗乐了,然后结婚了.因为他的前女友,那个舞姿蹁跹的女人要从国外回来了,他们离婚!她只是他空虚是慰藉。她未必将他当成了一世良人.罢罢罢,婚姻一场戏,谁更入了迷?朱旭冉没有想到,三年的婚姻,她比他更加的没了心,原来他才是被抛弃的哪一个…他后悔了,可是离婚简单,复婚难哦…一、“祝雅丽,没有想到你是这样的人!”朱旭冉将报纸丢到了祝雅丽的脸上,“我跟燕妮会结婚了!”祝雅丽咧嘴一笑,“那恭喜啊!”一看报纸,怎么她跪在俊男靓女身前,罪过罪过,谁这么缺德?二、“你这个狐狸精,滚出了公司去?”面前的老太太颐指气使。祝雅丽一愣,“那我半个月的工钱?”她辞职可不是能力问题,是有人对她十分偏见!三、“怨妇,你会不会跳,得罪你的是别人,你干嘛老踩我?“”踩你是你荣幸,小屁孩,大姐是一定要拿奖金的!“一只十八相送,一送送到大门口……再从送到小桥头……四、”雅丽,我看好你,如果你跟我一起,我必定能创造前所未有的辉煌的““丫,我看不起我自己!我不想疯狂了!”辉煌?昏黄如何?黄昏了,天要黑了……五、"我举报,我不想被灭口,不对,是你家小三现在想灭我的口……”……“你家小三曾经去堕胎,不止一次的堕胎,……报告完毕,外边下雨,老子没处去了,你家小三还真是缺铁缺钙缺锌缺德的很,唯一就是不缺男人……”“祝雅丽,你居然敢怀着我的孩子来参加相亲,你想死啊!”“这位先生,你十分不符合我的条件,我想的人,房子不能超过八十平米,工资不能超过我,得会做饭会洗衣,身高不能超过170,太高我有压力……”朱旭冉:当他意识到她不再属于她的时候,嫉妒真的像蔓草一样疯长,偶然记得,曾经有人告诫过他,在嫉妒之上,更是悔恨异常……郑舒宇:这个人是姐姐,是朋友,是个特别的女子,是个美丽的女人,她时而漂亮,时而温柔,时而俗气,时而洒洒如常,她像一滩静静的潭水,若是狂风一起,变成了倾滩而出的惊涛骇浪……面对她,有疼,有爱,有痛,有恨,唯独没有欲望……某人:你是我的,你曾经那么的爱我,爱我爱的那么痴狂,你是我的,我的!
  • 豆田篱下:糟糠不下堂

    豆田篱下:糟糠不下堂

    现代建筑女强人一朝穿越成为绑在喜堂上成亲的农家妇女。公婆嫌弃,小姑找茬,弟媳陷害,当地经济不发达,日子过得苦巴巴……她就不信了,有现代人的知识和技能,还怕搞不定婆媳关系过不上好日子!她用职场经验妥妥收拾了婆婆和小姑,又雄心壮志要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红红火火开始了在古代的事业,意外获得的一枚藏有古井的手镯更让她如鱼得水春风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