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3600000018

第18章 德行养生(1)

佛家认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应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而疾病的发生也往往与不良的道德行为有密切的关系。佛家在人间教化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去恶行善,净化人生,改善社会,而提倡以五戒十善、六度四摄为内容的佛教,恰与人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还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养生先养德,德高人自寿

佛家认为,道德通过情绪影响生命活动,因此加强道德修养可以制约情绪,进而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另外,通过注重养德修养,还可以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进而能增强人的身心健康。

庄子曰:“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则精复。”其意即指,丢开世事则形体不会劳累,看破生死则精神不会消耗,身体就会健康。孔子说:“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说的是德高者长寿。先哲们的至理名言将道德修养与养生益寿的关系说得十分明确。历代医药学家也主张,欲养生须养德。《黄帝内经》中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说,当人的精神状态良好时,不容易产生疾病。医学家张景岳也说:“欲寿,惟其乐;欲乐,莫过于善。”他们都认为,要想拥有健康之躯,必须要有良好的品德。

为什么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人体具有这种奇特的养生功效呢?

1.从医学角度分析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融洽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心理活动可以使体内分泌较多的有益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及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调节到最佳状态。

同时,大脑中可分泌一种天然镇静剂,使人获得内心愉悦,有助于缓解心中的郁闷和烦恼。有人对一组做好事者进行唾液分析,发现他们的唾液中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大大增加,该物质是一种抵御感染性疾病的抗体。这为做好事的人能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临床心理学家则从社会、精神方面进行分析,乐于助人的理念与养生外生原则是一致的,乐于助人强调以他人为中心,养生的外生原则提倡他人愉悦是自身幸福的源泉。

2.从养生学的角度分析

德高者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人际关系良好。他们能正确认识自我,尊重社会需要,遵守道德规范,充满信心和责任感,妥善地解决人际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

他们与人为善、宽厚待人的行为,能唤起他人的感激、喜欢和热情,给自己带来良好的心理感受和心灵慰藉。医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与别人在一起,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比缺少社会关系、无交往的孤独者长寿2.5倍。

德高者心地善良、正直、富于爱心,凡事为他人着想,那些敌意、仇恨、不友好、无谓争论、恶性竞争等多与他们无缘。有资料表明,常怀敌意心绪者,患心脏病的可能性最大,其冠状动脉容易被堵塞。

研究发现,人在说话时,血压会升高,而在倾听别人谈话时,血压又迅速下降(这样便会取得一种平衡),而那些怀有敌意、仇恨和热衷于恶性竞争的人,从来都不会对别人的谈话洗耳恭听,只是在寻找机会反驳别人,从而丧失了达到血压平衡的机会。这样,在经常戒备、处处设防中,他们很容易患上高血压等心身性疾病。

德高者心胸坦荡,光明磊落,无忧无愁,无患无求,身心总处于淡泊宁静的良好状态中,而那些道德修养差的人,为了一己之利,常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其胡作非为又必然导致做贼心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内疚等心态,甚至有人食不香、睡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这种无形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使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器官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出现心悸、失眠、头痛、头晕、食欲下降等症状,严重者还会诱发某些精神疾病。

清人金缨说:“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益。”

养生重养德是传统的养生理论,它要求人们平时除了注意营养平稳和锻炼身体外,更需要注意养德。始终不渝坚持以德为本,养生必养德,此乃养生益寿的希望所在。

小知识

名医孙思邈谈养生

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他在西魏时代出生,他活了101岁才仙游,可见他的长寿心得实在值得学习。孙思邈少时因病学医,博通经史百家学说。他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在《千金要方》中,孙思邈写道:“性既自善,内外百病悉不自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在经也。”“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大意是说,能保持心性善良的人,不容易生病,也不容易受到天灾人祸的侵害,所以道德修养才是养生的根本,而德行不好的人,即便服用金丹玉液也无法延长寿命。

唯有放生,功德最为无量无边

相传,佛祖释迦的前世曾是一个名叫流水的僧人。有一年,当地瘟疫流行,很多人因此感染瘟疫而死去。流水虽然是一个僧人,但他懂得医术,便四处外出为人治病,救活了不少人。

一天,流水又像往常一样外出给人治病。当他经过一个池塘边时,发现池水很快就要干涸,而池塘中有很多的鱼正在死亡边缘挣扎,眼看着就要因为缺水而即将死去。流水善心大发,他决心要拯救这些池鱼。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有人想捕捉池鱼,故意在上游截断水源。流水立即设法找来20多头大象,到上游背水回来,再倒入池塘中。经过一番努力,池塘的水满了,池鱼终于获救。

然后,流水为池鱼说法,讲说十二因缘。后来,这些池鱼均获升天。后世佛教徒为了纪念此事,专门制定了放生的佛教仪式,并最终成为了一种民间习俗。

放生,是佛门提倡的功德,是佛教徒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提倡救济众生。中国佛教施行放生一事,始于隋代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后成为民间风气。僧侣住持的放生,有一定的仪式。放生活动多在僧侣安居结束、父母忌辰和岁终举行,称为“三节放生”。这种习俗盛行于中国,也流行于日本、韩国、越南等地。

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求得福寿,一定要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广。然而若想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广,所有的善事中没有比放生更彻底、更完美的。这是因为一个人嘴巴吃的,肚子装的十分有限,所以一个人如果戒杀吃素,少杀掉的生命,免造的杀业,仍然有限,即使我们努力相互告诉,辗转劝说周遭亲友,然而一部分的人相信,一部分的人不相信,真正能够听从我们的劝告从而感化他们不杀生吃素的人也只是寥寥可数。

唯有放生,功德最为无量无边。我们一辈子行善的愿望,可以在一天短短的时间内满足实现,千千万万人累积善事的功德,我们自己一个人便可单独成就。只要有信心努力去做,灾祸危难可以马上消除,福报感应可以马上到来,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一个人会有例外。

那么,放生有哪些意义呢?

1.放生就是救命

放生就是救那些被擒被抓,将被宰杀,命在垂危的众生的命,而众生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救他们的命,他们感激最深,所以功德至大。

2.放生就是慈悲

佛心就是大慈悲心,慈悲心是学佛的根本,而放生则是为了解除众生的苦难,起慈悲心予以救赎的一种行为。放生可以滋养我们的慈悲心,在放生的过程中,慈悲心获得最大限度的培养,常常放生,慈悲心常常滋长,与佛心更相契,与佛更容易感应道交,学佛道业更容易成就。

3.放生就是延寿

每个人都希望长寿,放生救赎生命,延长了无数众生的生命,也必然同时延长了自己的寿命,这是因果必然不变的真理。

4.放生就是福善

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每一条生命都是平等珍贵的,所以救一众生,功德已无量无边,更何况救众多生命。放生就是积最大的福,放生就是行最大的善,积福行善,所有功德,莫过放生。

小知识

吃素与放生

吃素与放生是学佛人行持上最重要的两件事,但吃素只是止恶,是消极地不再造杀业,不再积欠新的杀债;而放生却是扬善,是积极地救赎生命,偿还以前所欠的杀债。吃素而不放生,以前欠的杀债还是有果报的;放生而不吃素,所赚得的功德又因为吃肉杀生都赔光了。所以吃素放生是一体的两面,需要相辅相成,同时并行,效果才会显著。

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

在佛典《譬喻经》第七卷上记载了一个流传很广的“仁者寿”的佛教故事:从前有一位老师父证得了六神通(6种超人间而自由无碍之力),他的弟子是一个8岁的小沙弥。那老师父因为揣度到小沙弥的寿命只有7天了,于是便想让小沙弥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也算是临死前的一点儿安慰了。

于是老师父把小沙弥叫到自己面前,对他说:“你已离家不短时间了,你的父母一定很想念你,你回家一趟吧,过了8天再往回来。”小沙弥听说师父让自己回家看望父母,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寿命将尽,因此十分高兴地辞别了老师父。

在小沙弥走到离家不远的地方时,刚好天降大雨,小沙弥便躲到一棵大树下面避雨。在树下,小沙弥看到雨水快要流到一个蚂蚁窝中,他急忙用土在蚂蚁窝的周围垒上围墙。随后,大雨停了,小沙弥又接着赶路。

到了家中,一切都很正常,父母都很欢喜。小沙弥便按师父的吩咐,住到第8天的清晨,小沙弥拜别父母又回到了森林中师父修行的地方。看到小沙弥平安地回来,老师父很是奇怪,经过仔细询问,方知小沙弥因在路上救了一窝蚂蚁的功德而延长了自己的寿命。小沙弥听师父讲了前因后果后,对于“善有善报”这句话更加坚信不疑了,于是努力修行,从不懈怠,最终活到了80多岁的高龄。

佛家养生之道认为,慈悲心是一个人修仁好德的基础。具备慈悲心,才有可能做种种好德之举,因而能成正果,延年益寿。佛家认为,生而为人,而对众生没有慈爱之心,是鄙贱的人。这类人貌似明哲保身,然并不能保身,往往还会早早断了性命。

在佛典《法句譬喻经》里就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商人,名字叫弗迦沙。他进入罗阅城,被一头母牛用角刺死。牛的主人怕惹来麻烦,就把那头母牛廉价卖掉了。可是当买主牵着那头牛去喝水的时候,也被那头母牛从背后把他刺死了。他的家人很气愤,立即把那母牛杀了,又把肉卖给了别人。有一个农夫买了母牛的头,当他走累了,想在树下休息的时候,就把母牛的头挂在树上,可是没想到牛头却从树上掉落下来,牛头上的角正巧刺中他的要害,那农夫也一命呜呼了。

瓶沙王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很是奇怪,就去问佛陀。佛陀对他说:从前有3位商人向一开旅馆的老妇人借宿。借宿本来是应该给钱的,可是这3个商人以为老妇人孤独无能,就等老妇人出外时,偷偷地溜掉了。后来被老妇人追到,这3个商人却说:“我们已经给了你住宿的钱的,你怎么还来向我们要呢?”老妇人无可奈何,但心中却十分痛恨这几个商人,她在心中暗暗想到:等我将来再遇到这3个人,一定要将他们杀死。当时的老妇人就是这头母牛,而那3个商人就是那3个被牛刺死的人。瓶沙王听后,感触颇深。

由此看来,“佛法无边,回头是岸”,人一定不能无德。否则到头来一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佛家以慈悲为基本教诲,以热爱生命、热爱人生的“爱”为核心。慈悲是一种以非种族、非国界为基础的对人类的博爱,它不同于自私和针对特定对象的“小爱”,而是一种“大爱”,也就是爱世人,包括爱自然万物。慈悲造就了人的伟大人格。菩萨见众生为生老病死苦、身苦、心苦、今世苦、后世苦等诸多痛苦所烦恼,生出大慈悲心加以拯救。因此说,一切诸佛法中,慈悲为大。

小知识

善解人意也是一种慈悲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人不能不了解自己,也不能对别人一无所知;做人认识自己很重要,了解别人更重要。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很多不同的声音,亲人的期望、爱人的期许、老板的要求、同事的意见,有的符合你心意,有的则是你不愿意接受的;有的你能理解,有的你却不能明白。因为人总是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却很少去想别人需要什么。因此,了解别人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他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搞清楚别人的需求就很容易理解别人的行为,满足了对方的愿望,自然就可以彼此和睦地相处了。

内心美才是真美,内心洁净才是真洁净

貂皮大衣穿不出气质,真金白银买不来高贵。不论是男女、老少、美丑、贫富,美是发自内心的,它源于素质修养和真诚对待人生的态度和方式。

从前,有个大财主,他有7个女儿,个个花容月貌,美艳绝伦。每当家里来了宾客,财主总要把女儿们叫出来展示一番,他最想听到的就是客人们的赞叹声,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有一天家里又来了客人,是一位禅师。财主照样让他看自己的女儿,然后问他:“我的女儿美吗?”

禅师说:“这样吧,你将女儿披上盛装,去各地街上行走。如果每个人都说她们美,我就给你500两黄金,只要有一个人说不美,你就输给我500两黄金,怎么样?”

财主动心了,于是欣然同意。

他带着女儿在各地游走,每个人都说他的女儿漂亮。眼看500两黄金就要到手了,财主又带她们来见佛祖,得意洋洋地问:“佛祖,你说我的女儿漂亮吗?”

佛祖不屑地答道:“不漂亮!”

财主非常不高兴,问道:“城里的每个人都说她们漂亮,怎么就你说不漂亮呢?”

佛祖回答说:“世人看的是面容,而我看的是心灵,在我看来,身能不贪钱财,口能不说恶言,意能不起邪念,这样才是美。”

财主听了佛祖的话,灰溜溜地走了。当然,他也输给了禅师500两黄金。

美不在外貌,而在于心灵。这种简明而深刻的道理不知道被世人说过多少遍,然而,到了真要做出选择的时候,人们往往又抱持庸俗的观念,总是以貌取人。

在舍卫国,有一个做清洁工作的妇人,天天打扫街道,十分勤劳。因为长期工作,她的衣服很脏,大家都很讨厌她。每次见到她,人们总是掩着鼻子走过。但佛陀却叫她来听佛法,鼓励她精进。

这样一来,城内的人很不赞成,他们跑来责问道:“佛陀啊!你常说清洁的话,教人做清净的事,可是你为什么要和肮脏的女人谈话呢?难道你不觉得讨厌吗?”

佛陀严肃地看了他一眼,答道:“这妇人保持城市的清洁,对我们贡献极大,而且她谦卑、勤奋,做事负责,你们为什么讨厌她呢?”这时,那妇人已经洗过澡,换了衣服,容光焕发地走出来和大家见面。

佛陀继续说:“你们外表虽然清洁,但是内心骄傲、无礼,心灵污秽。要知道,她外表的肮脏容易洗净,你们内心的肮脏才难于改善呀!”

佛陀的话让人们羞愧不已,他们知道自己错了,从此再也不敢讥笑别人。

同类推荐
  • 寿比南山:为什么如皋有那么多百岁以上老人

    寿比南山:为什么如皋有那么多百岁以上老人

    历来闻名世界的长寿之乡都地处高寒地带或远离尘嚣、无污染的偏僻地区。然而,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发达地区的江苏如皋却是一个例外。作为世界唯一地处平原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如皋的长寿文化源远流长,长寿现象独具魅力,当地百岁老人在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名列世界前茅。环境稀松平常,却养育了众多百岁人瑞,这一长寿现象背后到底蕴藏什么奥秘?世界长寿之乡的人们在饮食、生活起居、运动以及日常养生、养性方面有着怎样的智慧?长寿神话真的是可以复制的吗?
  • 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女职工疾病预防手册

    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女职工疾病预防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 从冬到夏谈养生:中医养生与二十四节气

    从冬到夏谈养生:中医养生与二十四节气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道法自然”。中医养生从千年文明中不断吸取精华,以中医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精液、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特点,以食疗、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方法为手段,总结出一套神奇且行之有效的养生大法,成为人们预防疾病、保养身体、促进康复的重要依托。本书综合了历代养生名家名著的理论,针对二十四节气制定了饮食、运动、食疗、起居等方面具体的养生方案,读者可以掌握并运用到生活当中,轻松地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 家庭常见病饮食疗法小处方

    家庭常见病饮食疗法小处方

    在《家庭常见病饮食疗法小处方》一书中,编者搜集整理了百余种日常生活常见病症的滋补、治疗小方剂,以便于读者使用。这些方法大都是从传统医药典籍中间摘选出来的,其中也有一部分为中医临床常用药方,对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病有不错的疗效,而且无毒副作用。在摘选这些药方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尽量避免有把握不准的地方,但还是请读者在实际使用时,最好能征求一下医师的意见。另外,还应特别强调的是,对急重病症,这种方法不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能在医师指导下作为辅助疗法,所以此类患者必须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贻误治病良机。
热门推荐
  • 卿本妖娆:王妃要休夫

    卿本妖娆:王妃要休夫

    地产大亨嫡女一朝魂穿西凉,替了那悲催的萧家二小姐为质异乡。从此,纯良不再,御姐归来。苦逼的质子生涯玩转一出暧昧温情折子戏,倒也快哉。传说,他为她冲冠一怒,兵临城下,刀戟厮杀,生死无话。传说,她最终却向他奉上一纸休书,这一世夫妻缘尽于此。若爱,一生一次一个人;否则,她宁愿什么都不剩。凡此种种,成就了一段惊艳史册的蚀骨霸爱!是否这样的美好,也只是传说而已?她到底是王倾了心的人,抑或只是他浩荡棋局上的一颗子?自她踏入历史的那一步起,便注定了传奇。后人试图从稗官野史之中窥见关于这位王妃的只言片语。《后妃列传》:“但凡打着七王妃的名号行事,我便容不得屈居人下的,这便是我萧卿君的职业操守!”“唔,唯‘伺候枕席’一事,爱妃宜再精益求精些。”“谁精找谁去。”“可本王只对你的身体感兴趣。”《嘉靖本纪》:“皇上,皇后遣了六院妃嫔,后宫六院沦为空城。”“唔,遣了便遣了,皇后难得拈酸吃醋一回,自是要尽兴。”“皇上,皇后领了十万大军对阵军前,末将攻是不攻?”“唔,叫我三十万大军降了便降了,要让她笑颜依旧,若只需烽火戏诸侯,倒也简单。”“皇上,皇后挺着大肚要孕走他乡。”……“皇上?”皇上已然一阵青烟走起。
  • 公主千金的故事

    公主千金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剪刀

    剪刀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碧瞳

    碧瞳

    她是被遗弃的小孩,受人嘲笑,任人欺凌。垂死边缘被他救回,从此有一个人成为他的牵挂。为了她被逐出师门,他无怨无悔,谁想噩梦将至人鬼永分。放弃一切只为留下一丝魂魄,人面兽心换来转世重生。终认出那个为她倾尽所有的他,但是他已是全身毒发……她不要他就这样离开,即使是一缕魂魄伴着自己也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雪人王子的末日告白

    雪人王子的末日告白

    推荐白菜的新文:《若不曾遇见你》?bid=317490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外冷内热的优雅王子和是外热内冷的平民女孩会有爱情吗。萧暮雪从小生长在一个残破的家庭,父亲工伤致残,母亲离家出走,每天生活在恐惧和烦躁中,逐渐形成了内冷外热的性格,她不相信任何人,不对生活抱有希望。却因为遇到了殷庚宇,而开始对生活拥有信心。但因为一次事故,将她黑夜里唯一的亮光也抹去了。殷庚宇去了国外,她又回到了自己的轨道。多年后,两人再次相遇,心中那从未熄灭的火焰又重新熊熊燃起,但他们面对世俗的羁绊,家人的反对,该何去何从。末日到了,再不告白就晚了。
  • 面具舞会:你我本是陌路

    面具舞会:你我本是陌路

    人生就是一场面具舞会,谁将自己隐藏的最好,谁就是这场舞会的主角。在这场以生命为代价的舞会中,她无疑是最亮的一点,面具下的脸,透着一点魅惑,一些妖娆,一丝天真,一缕可爱……他是这场舞会中最炫丽的风景,淡淡的带有些许诡异的微笑,成为他最醒目的招牌。究竟哪张面具下的脸才是真正的她,他想要知道。可是当他撕下她脸上的一张面具之后,却发现……他问“哪张面具才是你真正的脸?”她笑着回答“我也忘记了!不过,我知道的是你我本不该相遇的,所以让一切都恢复到最初的轨道吧!”他疑惑的问“什么意思?什么是最初的轨道?!”她轻轻的抱住了他,在他耳边说道“你我本是陌路!”
  • 优秀是一种习惯

    优秀是一种习惯

    本书从影响你一生的习惯入手,根据工作、休闲、学习、思维、健康等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向读者讲述哪些习惯是我们必备的,哪些习惯是我们应坚决制止的,哪些习惯是可以改进的。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总结自己的角角落落,体味生活的方方面面,慢慢养成足以让自己快慰一生的良好习惯。就像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的:“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 名门医女

    名门医女

    中医学和心理学双博士学位,造就了裴瑾这样的大龄剩女一枚。家境殷实的她,从小衣食无忧,故而养成了一副恬静慵懒的性子。可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做个心理辅导也能飞来横祸,再次睁开眼,她却迎来了一个新的身份——蒲州裴氏世族的千金小姐裴瑾。爹爹漠视,继母霸道,祖母冷淡一个个粉墨登场的魑魅魍魉,她权当做一场心理测试一波波来势汹汹的敌对势力,她又该如何自处?简而言之重生之路是锦绣滴,爱情是美好缠绵滴,男主是冷面闷骚滴.简介无能,看正文吧!!绝对是虐渣文,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温馨大结局!小七出品,品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