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2800000018

第18章 风云迭起的两汉王朝(4)

鸿沟之盟后,项羽率兵东去,刘邦也打算领兵回关中。这时张良、陈平建议说:“我们已夺了大半河山,四方诸侯都已归附,项羽兵疲粮尽,众叛亲离,正是消灭他的大好时机,让他回到彭城,等于是纵虎归山。”刘邦听了立即命令部队东进,追击楚军。同时派人命韩信和彭越火速集结,合击项羽。

公元前202年的10月,刘邦率军追项羽至固陵(现在河南太康西),但此时,韩信和彭越的军队还没有到达。项羽向汉军猛烈反击,将汉军击溃。刘邦只得坚守不出,问谋士张良有什么良策。张良说如果能封给韩信齐地,封给彭越梁地,那他们两个肯定会火速进兵的。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马上派人许诺韩信和彭越,在击败项羽后立即封他们为齐王和梁王,于是韩信和彭越立即进兵。同时,楚的大司马周殷也被刘邦派人劝降,淮南王英布领兵也赶来会师。汉军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到了12月,汉军会合各路援军共三十万人于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将项羽团团围住。夜里,围困项羽的汉军将士唱起了楚国苍凉的歌,勾起了楚军的残军败卒们的思乡之情,楚军营地一片哭声。

项羽此时已是穷途末路,无论在谋臣、良将、兵力方面已比不上刘邦。又听得这四面楚歌,以为汉军已占有全部楚地。无奈之下,项羽在大帐中和心爱的虞姬饮酒,乘着酒力慷慨而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含泪唱和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边唱边举剑起舞,然后含泪自刎,倒在了项羽怀中,香销玉殒。中军大帐里,上演了一幕悲凉的“霸王别姬”。

虞姬死去,项羽痛不欲生,抱住虞姬的尸体放声痛哭,不能自拔。手下将卒极力劝解,项羽才擦去眼泪,跃上心爱的骏马率领八百骑兵趁夜突围。第二天早晨,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而去,刘邦命令灌婴率骑兵火速追击。项羽在渡过淮河后,身边只剩下了100人,到达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时,因为迷路走入大泽之中。从大泽出来后,项羽向东撤退,在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被灌婴的骑兵追上。这时项羽手下只剩下28个骑士了。而汉军追兵却有数千人。项羽自己估量已经没有办法逃脱,就对他手下的骑士说:“我起兵反秦已经八年了,参加了七十多次战斗,敢于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我击破,受到我攻击没有不降服的,这样才称霸于整个天下。然而今天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老天有意要我灭亡啊。我愿意为诸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一定要取得胜利,为诸位突破重围,斩杀敌将,砍倒汉旗,以使诸位明白,这是老天要灭我,而并不是我战败了。”

项羽于是把手下的骑兵分为四队,向着四面。刘邦的军队在四周重重包围着他们。项羽大呼一声,命令面向四方的骑兵奔驰而下,约定冲过山的东面,分三处地方集合。项羽所向披靡,所过之处,刘邦的军队都望风溃散,项羽还将一员汉将斩落马下。汉将杨喜(赤泉侯)一路追赶项王,项羽圆瞪双目,大声呵斥,杨喜和他的马都十分惊恐,吓得倒退了好几里路。项羽和他的骑兵果真分三个地方集合起来。汉军不知道项羽究竟在哪一处,就把军队一分为三,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再跃马奔驰,又斩落了汉军的一个都尉,并杀死了数不清的汉军士卒,然后重新把他的骑兵聚集起来,清点人数,仅仅死掉两个骑士,楚军将士们都盛赞项羽英勇无比。

项羽再次杀出重围,率领几个仅存的部下向东朝乌江而去。乌江亭长已经拢船在江边等候,亭长劝他说:“江东地区虽然小,但地方有千里,百姓有几十万,也足以够您称王了。现在只有这里有船,您还是快快上船,先渡过江去,以图东山再起,而刘邦的军队没有船就无法渡江。”

项羽笑着对亭长说:“天意要我灭亡,我为何要渡江呢?当初我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渡江抗秦,今天没有一个人能回来,即使江东的父老怜悯我而尊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项羽感念亭长是一个宽厚长者,就将自己骑了五年的乌骓马送给了亭长,据说这匹马能日行千里,从来没有遇到过能超过它的对手。项羽回头与汉军再战,杀得汉军血肉狼藉,项羽自己也多处受伤。忽然,项羽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汉军骑兵的司马将领吕马童,项羽就大声地问他:“你不是我的故人吗?”吕马童不敢面对项羽,就把他指给王翳说:“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说:“我听说汉王用千金悬赏我的头,还要封邑万户,我就把这个人情送给你吧。”说完就自刎而死了。

垓下之战是楚汉战争结束的标志,以项羽的自杀失败、刘邦的获胜而告终,公元前202年,刘邦正式建立了西汉王朝,统一了全国,秦末分裂割据、诸侯混战的局面至此也基本结束了。

平城之战,被困白登山

如果说,能够赢得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并且一统天下,成功地完成从平民到皇帝的身份转变,是刘邦这一生最得意的事情。那么,与匈奴的平城一战,被困白登山七天七夜,则是刘邦这辈子感到最窝囊、最失意的事了。

匈奴是一个古老的民族,长期在中国北部的草原、沙漠地区游弋,逐水草而居,过着粗放的游牧生活。秦汉之际,匈奴统治者冒顿杀死其父头曼,自立为单于,并且东击东胡,西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统一了匈奴各部,并逐步强盛起来。由于中原地区长期疲于兵事,无暇北顾,冒顿乘机夺取了长城以北汉朝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到汉王朝在北部中国的统治。

为了防御匈奴的南进,汉高祖刘邦曾派韩王信坐镇晋阳,守卫太原以北之地。后来,韩王信以“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为理由,上书刘邦,把韩国都城从晋阳迁到马邑(今山西朔县)。

公元前201年,冒顿带领大队兵马进入长城,一直打到马邑城下,将在马邑西北的韩王信重重包围。韩王信是战国时韩国的旧贵族,曾响应刘邦起义,带兵攻打韩地有功,被刘邦封为韩王。但刘邦对他很不放心,所以,把他调到远离都城的地方。韩王信也知道刘邦对他有疑心,所以,当匈奴兵临城下后,他一直不愿与匈奴交战,几次派使臣与匈奴谈判,要求和解,以便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汉朝援兵赶到马邑城后,见韩王信不出兵交战,不断派人与匈奴频繁来往,怀疑韩王信可能要叛变,就把这一消息报告了刘邦。在紧急情况下,为了防止事态扩大,刘邦亲自给韩王信写了封信,申明大义,对他进行劝告、指责和警告。信中说,“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刘邦的这番话不但没有挽回形势,反而促使了韩王信的叛变。韩王信见刘邦如此口气,深知处境的危险,怕被问罪杀头,于是献出了马邑城,投降了匈奴。接着,韩王信与匈奴勾结起来,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长驱直入,很快占领了山西大部分地区。

为了进一步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汉王朝统治,公元前200年冬天,刘邦亲率三十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韩王信叛乱。汉军进入山西后,连连取胜,使韩王信军队遭到重大伤亡,其部下将领王喜被汉军杀死,韩王信逃奔匈奴。之后,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拥立战国时赵国后代赵利为王,收集韩王信的残兵败将重整旗鼓,再次与匈奴合谋攻汉。冒顿派左、右贤王各带兵一万多骑与王黄等屯兵广武以南至晋阳一带,企图阻挡汉军北进。汉军乘胜追击,又在晋阳打败了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收复了晋阳、离石等六城,攻下楼烦等三城。汉军由于连连告捷,产生了麻痹轻敌的思想,便想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亦想趁势彻底消灭匈奴。当刘邦听说冒顿在代谷驻扎,便先派人侦察冒顿虚实,准备将匈奴一举歼灭。

刘邦派出的探哨刚刚出发就被匈奴发现了,冒顿决定将计就计,迷惑汉军,将匈奴的精锐士兵、肥壮牛马等全部隐藏起来,不让汉军发现,只用老弱之人和瘦弱牲畜以示溃败的样子,以此迷惑汉朝军队。汉军侦察人员几次往返阵前,也没有看破匈奴的假象,信以为真,就把侦察的情况如实地报告给刘邦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残兵,连他们的马都是羸弱的瘦马。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胜仗。”刘邦果然中计,将汉兵全部派出北击匈奴。汉军刚刚过了勾注山(今雁门山),正碰上从匈奴出使回来的刘敬(娄敬),刘敬对匈奴的设防产生了怀疑,极力劝阻刘邦不要贸然进兵,并告诉他中原长期争战,国力虚弱,百姓不堪其苦,而匈奴趁中原混战之际已有很大发展,冒顿骁勇善战,不可轻击。可此时的刘邦一心想剿灭匈奴,根本听不进去,还破口大骂刘敬说:“你这个齐国奴隶,一贯以能说会道升官,今天还想胡说八道,惑乱军心。”于是,把刘敬抓起来,囚禁在广武城,准备凯旋后处理。

刘邦带领骑兵快速前进,也不等步兵赶上,直抵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冒顿见汉兵蜂拥赶来,就在白登设下埋伏。刘邦带领兵马一进入包围圈,突然四下里涌出无数匈奴兵来,个个人强马壮,原来的老弱残兵全不见了。刘邦发现被包围后,才知道上当受骗,撤退已经来不及了,只好组织突围,虽经几次激烈战斗,也没有突围出去。后来,退到平城东面的白登山,却被冒顿率领的四十万精锐骑兵团团围住。

冒顿单于还派出大队人马,分扎在各个重要路口,截住汉兵的后援,使汉军失去联系,没法救援,意欲把汉军一网打尽。之后,冒顿率领骑兵从四面进行围攻:西面的骑兵是清一色白马,东面是一色青马,北面是一色黑马,南面是一色红马,企图把汉军冲散。结果,双方损失都很大,一直相持不下。

这天,高祖登上白登山的山头,向四面眺望,只见四面八方都有匈奴的骑兵屯驻把守,根本没机会突围,不禁喟然长叹,认为天要其亡,汉军的士气也日益低落起来。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气候严寒,连日雨雪不断,汉军士兵不习惯北方生活,冻伤很多人,还有一些士兵甚至被冻掉了手指头。在匈奴地区有首歌谣唱道:“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汉书·匈奴传》)可见这次战争是多么艰苦!在不利的形势下,为了扭转败局,刘邦决定凭借白登地势居高临下的有利条件,指挥汉军昼夜加强防守。在被围了三天后,粮食也快吃完了,汉军饥寒交迫,又被截为内外两部不能相救,形势危在旦夕。

被围到第七天时,谋士陈平终于想出一条妙计,劝刘邦用重金贿赂单于的爱妻。陈平对刘邦说,冒顿单于对新得到的阏氏十分宠爱,朝夕不离,这次匈奴大军在山下扎营,冒顿单于把阏氏也带在身边,经常和她一起骑马游玩,两人情深意笃。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冒顿单于虽然骁勇无比、智谋过人,可也不免被美女所惑。便建议刘邦从阏氏身上寻找突破口。刘邦正苦于无计解脱,觉得这也是个好办法,于是决定试试。由于当时行动仓促,汉军并没有带多少金银财宝,刘邦就下令汉军将领将所带的财宝都交上来。当时刘邦有一件御寒用的狐裘,是一件无价之宝,刘邦也将它拿了出来,送给了阏氏。半夜的时候,汉军的使臣乘着大雾弥漫,偷偷地下山去拜见阏氏。这位阏氏听说有汉军的使者到来,就屏退了左右,秘密召见了汉使。汉使向阏氏献上了许多的金银珠宝,说这是汉军将士送给阏氏的。阏氏见到那些黄金珠宝,毫不动心。于是汉使又拿出狐裘说,这是汉皇帝送给她的礼物,阏氏一看就爱不释手起来,她把礼物都收了下来,答应为汉朝皇帝向单于求情。

第二天,阏氏拜见单于,向单于汇报道:“有消息说,汉朝有几十万大军前来救援,马上就要到了。单于把汉朝逼迫得太厉害,把他们的皇帝困在山上这么久,汉人怎么肯就此罢休呢?自然会拼命相救,到那时我们恐怕很难应付。再说就算打败了汉人,夺取了他们的土地,我们的子民世代游牧而居,也适应不了中原的水土环境与定居生活,无法长住。万一灭不了汉帝,等救兵一到,内外夹攻,我们的处境将会更难。”

阏氏又说:“汉帝被围了七天,虽然人马俱乏,但是他们君臣一心,视死如归,立誓一定要杀出重围来,‘困兽犹斗,穷寇勿追’,现在他们要和单于您拼命了,我们当然不害怕,但也要小心别弄个两败俱伤啊!依妾身之见,不如给汉帝放一条生路,网开一面,他也一定会铭记单于您的恩德,不敢再举兵来犯了!”冒顿只是觉得阏氏说得有些道理,并没有当机立断地下令放刘邦一条生路。

但是,想到自己曾与韩王信部将王黄、赵利约定,共同在白登合击汉军,现在,约会日期已过,却没有等到韩王信的军队。于是,冒顿有点猜疑,怕韩王信再与刘邦联合起来,使自己腹背受敌,就逐渐放松了对汉军的围攻,准备撤军,正好当时起了大雾,无法交战,冒顿收回兵马,主动让开包围圈的一角,陈平等趁隙保护刘邦乘着大雾,命令士兵持强弩、发满弓,从匈奴解开的围角冲出,顺利地进入平城。这时候汉军主力已到,冒顿失去战机,于是带领大军撤退而走。刘邦得知匈奴撤兵,也不敢恋战,只是派樊哙收复了代地,自己则率兵退回了广武。

其实,关于刘邦白登突围的真相,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说刘邦采用了陈平秘计,才得以解围。陈平秘计究竟是什么呢?《史记》也只是说“其计秘,世莫得闻”(《史记·陈丞相世家》)。

于是,便有了种种猜测,除了我们上面所说的,还有一段颇为有趣的小插曲。据说,陈平让军中一个精通绘画的人画了一张美人像,派人连同金银珠宝一起送给单于的妻子,并对阏氏说:“汉朝有一个美女,长得如同这画中的人一样美。现在皇帝被围,朝廷准备把她献给冒顿,以作为解围的条件。男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就算阏氏您生得国色天香、倾国倾城,单于也还是会更宠幸这位中原的美人。到时候,您在单于那里的地位可就不保了。”

阏氏见画中的美人比自己年轻漂亮不止百倍,不由妒火中烧。她害怕冒顿得到美女后自己失宠,就千方百计地说服单于收兵,放汉帝一条生路。

这种说法不一定可靠,但刘邦确实派人与匈奴进行过谈判,并给阏氏送过一批厚礼,阏氏收到礼物后,也确实对单于吹了枕边风,单于听后就下令收兵了。

总之,陈平用这条妙计,终于骗得匈奴退兵,刘邦总算逃出重围,一场大难消于无形之中。

汉承秦制,薄敛赋税,安定边境,

强本弱末;屠杀功臣,和亲匈奴

公元前200年,刘邦采纳齐人娄敬(即刘敬)的建议,迁都长安。娄敬认为刘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样,所以不应该像周朝那样以洛阳为都城,应该定都关中。张良等人也建议迁都关中,因关中为形胜之地,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这样有利于在秦地镇守险地,国家才能兴旺。娄敬因建议刘邦迁都有功,赐姓刘,拜郎中,号“奉春君”,后为关内侯。

同类推荐
  • 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可以再现历史,概括生活,表现人类的内心世界。艺术是人类精神的集中、高度的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达·芬奇便是这一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哲学家。贝多芬的名字是和音乐联系在一起的,他的音乐以博大的胸怀、强大的冲击力,震撼了世界乐坛,因此,他被人们尊称为“乐圣”。梵高的一生是穷困潦倒的一生,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在短短的十年绘画生涯中,为世界留下了《向日葵》、《鸢尾花》、《加歇夫人》等作品······
  •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必须靠自己闯出一条血路,如果你不满现状,希望以新形象更上一层楼,那这些自白绝对有助于你登上成功阶梯。 艾伦·纽哈斯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把加内特公司发展为美国最大的报业公司,如果你出身贫寒,并创办了全美销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 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了《美国各地有话直说》《权力剪影》《真正的一个国家》《世界之窗》《近距离看世界首脑》《差不多一个世界》等作品。目前,他正在写一本新书,讲述人生中“难堪的年代”,该书将为他的第8本著作
  •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叔本华,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陈,统一中国;隋的统一,促进了边境同内地、台湾同大陆的联系。然而,隋炀帝奢侈腐化,苛酷无比,弄得民穷财尽,终于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隋唐时期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唐代的诗歌,在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中发展到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的散文也有很大成就,韩愈和柳宗元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唐代的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不论在绘画和雕塑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
热门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80余篇,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学大师对社会的见解和生活的智慧,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随笔经典之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听李敖讲学问

    听李敖讲学问

    李敖大师满腹经纶、学识渊博且著作等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穿越之莫待花落

    穿越之莫待花落

    她精神恍惚了几日,神才算定下来,哪能个个都得权得势,只得接受现实。同时,一觉醒来已是伊州永安城叶府的年轻老爷,她发现,在这个时空,穿越,她原来还有一个宝贝…...--情节虚构,哪能个个不是皇后就是王妃。这把她吓得可以。现代略有姿色的女子叶落,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本佳人:夫君太冷酷

    倾本佳人:夫君太冷酷

    落难才女,薄情官人,一见彼此误终生,不见彼此终生误。她曾说:大官人放心,一入楚宅,妾自本分,不慕荣华,不慕君心。可后来,妻妾倾轧,她只能以虚情,谋他真爱,以他滔天财势,复她心中血仇。而他明知她无心无情,却还是将一腔信任,倾情相付。最后,当他用匕首抵着她的颈,哭诉:“庭深与绾心不能生相守,那便死同心,绝不受生离之苦!”最后,当她流出血泪,浸湿他的衣,他终究是划破手指,用血写就一封休书。绝对宅斗,斗的凶猛,谋生谋情,不输宫斗。绝对情深,步步为营,此情至深,深不可解。
  • 调侃年代

    调侃年代

    本书精选作者的三篇小说力作:闻酒识女人、调侃年代、春夏之后。作者用饱含真诚的笔墨游走于人间百态,畅谈了女人与红酒的点点滴滴,酣畅地叙述了毕业后的苦辣酸甜,虔敬地探讨了生命的真谛。
  • 师父威武

    师父威武

    世人以为这仙侠山上只住着一个大魔头,那就大错特错!还有一个比魔头还恐怖的大魔女,此刻就在危害人间!武林风波谁说只为美人?只为武功秘籍?难道就不能为了一颗小小的桃子吗?****想不想看一只猴子怎么变成懵懂的小女孩,想不想看天真无邪的漂亮小矮人与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相恋的故事,想不想知道她那条可爱的尾巴引起多少武林轰动。想就不要走过路过也错过!要是有人问,这到底是人兽恋还是萝莉控?别问我,我也不知道!你们自己看去吧!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2007年是杨尚昆同志百年诞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几次来向我了解杨尚昆的一些情况。之后,应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之邀,陆续将杨尚昆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有关回忆录第二册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在《百年潮》和《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陆续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2008年秋,在杨尚昆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又以一篇拙文《怀念杨尚昆》回顾了他光辉的一生,缅怀伟人,激励自己。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稿汇编成《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出版。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出版社的要求,特将经杨尚昆生前审定、以杨尚昆名义公开发表的《高饶事件》一并放入《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银河帝国4:基地前奏

    银河帝国4:基地前奏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