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2000000004

第4章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2)

四月初八,即佛诞节,亦称“浴佛节”,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届时,佛寺举行诵经法会,五台山地区民间还举行一些拜佛祭祖、施舍僧侣等活动。晋北和晋西北一些县则在这一天过奶奶庙会,以求子祈福。运城则有男女老少头戴皂角叶,以纪念黄帝战胜蚩尤。这一天,各地多举行庙会,灵石县举办“看神花会”,乡宁县称是“油糕会”等。记载中最另类的要数大同,“在昔每年四月初八日,为赛脚大会之节,家家妇女骈坐门前,翘足道旁,恣人品论,以博得好评为荣;游人可驻足俯首观玩,唯弗得捏弄耳。其好尚有如此者,无怪其所缠之小足之无美不备也”(姚灵犀《采菲录》)。原来是在搞所谓的赛“纤小莲钩”的金莲会。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也称端阳节、端五节、重午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节等,是山西民间夏季最隆重的节日,普遍的说法是为纪念屈原、介子推。在忻州地区流传有纪念明初大将常遇春之母的说法,大意是:常遇春之母是只熊,与常姓客商婚媾生下常遇春。长大后的常遇春以为人兽不同居,遂背其父逃离山洞,其母因此而绝望地跳进滹沱河。此时正是五月初五,常遇春父子向附近的乡民要了黄米和红枣,包了粽子丢进河里以祭其母,乡民们闻讯也纷纷包粽子投进河中。此说后来输入了儿不嫌母丑、后辈不忘对先人尽孝的思想,但究其历史,当与元明之战中常遇春在当时的“秀容”杀戮过甚有关。

端午节还应该与夏至到来有关,其内涵源于人们的驱邪避瘟思想。盛夏是黄土高原上各种疾病滋生、蔓延最活跃的季节,人们由此创造了一系列驱邪避瘟的手段,后相沿成俗,形成了端午节民俗活动。

山西端午节的风俗主要体现在包粽子、饮雄黄酒、插艾蒿、戴香包等上。山西人认定的粽子形象是以鲜芦叶相包、至少要由四个三角形平面缠扎形成的棱型,原料为黍米、红枣,吃时要拌糖。晋南地区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缠,其用意是避邪。在端午节以前,民间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以备节日饮用,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走”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饮雄黄酒时,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小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以避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艾蒿味辣,是一种芳香化浊驱蚊蝇的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晋北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晋南习惯将艾蒿编成虎形称为“艾虎”。还有一些地方是门上贴钟馗像,或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缠绕以驱邪。戴香包,妇女们要在节前用碎布片做成各种形状的小包,内装雄黄、苍术、香需等中药材及香料,佩带在少儿身上。晋北一些地方则用碎布、细茭杆做成符节缝在孩子背上,俗称“讨吃子”,取意人穷命大。还有用五色花线搓成彩绳系在孩子们的脖颈和手腕、足踝上,戴够100天称为“百索”。一些地区则要逮回一只疥蛤蟆保存,当日把墨锭塞进蛤蟆腹内,阴干,称为“蛤蟆墨锭”,传说有清热解毒功效,可以涂抹肿毒。据说蛤蟆这天都要蛰伏以避被杀,故民间有“疥蛤蟆躲端午”的说法。

六月初六,晋南称为“回娘家节”。传说春秋时,骄傲自大的晋卿狐偃气死了亲家赵衰。某年晋国遭灾,狐偃外出放粮,约好六月初六要回家庆寿。他的女婿决定乘庆寿之机刺杀狐偃以报父仇。狐偃之女探知此事,赶回娘家报了信。狐偃放粮归来了解了民间疾苦,悔恨自己未听亲家赵衰忠告而做了错事,因此,不但不怪罪女婿,还当众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从此,每年六月初六,狐偃必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传到民间,百姓纷纷效仿,相沿成俗。追溯其原因,晋南盛产小麦,农历六月六前麦收皆已归仓,正好出现几日农闲,正是走亲访友共话收成的时期,因此,民间“六月六走麦罢”的谚语早已代替了狐偃之说。山西许多地方是将这一天定成了赶庙会的节日,尤其是在五台山,从六月初一到月底一直举办大型庙会,赶会者有汉、蒙、藏各族群众。这一天,还有“晒衣节”、“晒书节”之称,要将自家的皮大衣、棉衣、书籍等统统拿到烈日下曝晒。佛教、道教还把这天称为“天贶节”,寺观里的僧道要在这一天翻晒经卷。这一天,民间盛行做醋曲,认为用这天做的酵曲酿醋味道醇美。

3.秋季节日

秋季节日主要有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七月初七为七夕节,亦称“鹊桥会”、“乞巧节”、“少女节”。源于神话传说,是庆贺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跨过星河的一年一会,民间习惯称“天河配”。山西民间有依照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扎像以庆贺的风俗,即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在像前敬献瓜果以示祝贺。人们把牛郎织女当作勤劳的化身,当看到星河有光芒,便要跪拜,跪拜者求耕、求织、求婚均可,求金银者则适得其反,且只能祈求一事,多则不灵,连续三年诚心诚意祈求一事者则必应验。七夕节里,姑娘媳妇要向织女讨教手艺,称“乞巧”。祈祷后,手捏七根绣花针,用一根彩线来穿针孔,能一次顺利穿过七个针孔者就被认为乞得了巧。曲沃县盛行儿童以星星草、香节投水乞巧。晋北地区习惯白天在院里晒一盆水,待水面形成薄膜,将涂过油的绣花针能放置在水面漂浮者则被认为是乞得了巧。晋西北地区是在一盆水的水面上放置豆芽,弯曲的豆芽在水底的倒影图案越复杂、越逼真,则意喻乞得巧越多。晋东南一些地区则要女孩逮一只吐丝的蜘蛛圈在匣子里,第二天观察蜘蛛的结网状况,网结得越密,说明乞得巧越多。男孩要向牛郎讨教耕作本领,牧童要为耕牛编戴花环,称这天是“老牛过生日”。

中元节是在农历七月十五,道教称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民间称鬼节。道教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祇,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是在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佛教则确定七月十五是盂兰盆(梵语音译,意思是“救倒悬”)节,是为追荐祖先而举行的节日,借目连救母的故事,劝谕人们只有善济十方僧众,才能解脱已故亲人在地狱中遭受的倒悬之苦,后又借助儒家的“孝亲”传统礼俗,将之演化成弘扬佛法的“孝亲节”,使民众普遍接受。于是,民间这一天要祭奠祖宗。晋南习惯用纸灯祭祖,晋北习惯用花馍面塑祭祖,临河濒水的地方则以放河灯祭祖。河曲县城濒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至此日夜,男女老少咸集岸边,各家各户用木板加五彩纸制作成被称为“大法船”的小彩船,中点蜡烛,放到河面任其顺水漂流,人们依据彩船的漂浮状况来判断亡灵是否得救,如船在水中打旋,则被认为亡灵是欢喜的;如船在水中沉没,则被认为亡灵得到了拯救,且已转生投胎了;如果船漂得很远或靠岸,则被认为亡魂已超度到彼岸,位列天国仙班了。总之,一切都是良好的祝愿。

中秋节是秋季最隆重的节日。《礼记》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春华秋实,此时正是果实丰收之时,祭月之物就是果品和月饼。月圆之夜,自然是月亮满圆,山西讲究“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都是吉祥之兆。这时,全家团圆共赏明月。山西民间月饼皆以圆形模具扣制,制作有烤制与蒸制两种,烤制者多为糖馅,蒸制者多为油咸卷层。旧时,山西大部分地区有“男不拜月”,晋东南则有“女不望月”。老人们还要念拜月歌,大体内容为“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神仙;有吃有喝还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人们还要讲关于月宫的神话故事,如玉兔捣药、蟾蜍攀桂、吴刚伐桂、嫦娥起舞,等等。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也称重九节。“九”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字,称之为至数。古人讲究物极必反的事物规律,在自然气候的征兆上,秋分之后暑热已过,寒霜袭来,树叶凋零,清阳之气逐渐消失,萧瑟寒风将至。为避免邪气中身,人们采用一系列蓄阳储能的措施,以迎接肃杀寒冬的到来。重阳节,天高云淡、金风送爽,这是秋天最好,也是最后的日子,因此,这一天成为亲人们团圆的佳节。晋南地区自古就有重阳节登高的习惯,这一天,各地多举行庙会,赶会的人都以登高为乐事。赏菊饮酒也是山西重阳节的主要传统活动之一,“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菊花开后的山西百日内再无花可赏了。晋北一些地方,年轻人在这一天还要常常去打猎饮酒,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绿色的季节了。

4.冬季节日

冬季节日主要有送寒衣节、开斋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节、除夕。

十月初一为送寒衣节,与清明节、七月十五并称为三大“鬼节”之一。这一天,人们要祭奠先亡之人,依据是孟姜女为修筑长城的丈夫送棉衣的故事。元好问在《九月晦》诗中描述道:“九月忽惊今日尽,满城风散纸钱灰。”十月初一是进入寒冬的第一天,人们由御寒加衣而想到逝者的需要,因此,要为逝者送寒衣。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逝者做棉衣、棉被用。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做成衣被、鞋帽等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纸房、纸马等。凡送逝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焚烧,只有焚烧干净,才能将阳世的纸张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等。焚烧寒衣时,有些地区讲究要在逝者坟前进行,或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或在自家门前进行。民间送寒衣还讲究,夜晚在十字路口给自己家中逝者焚纸时,还要焚烧一些五色纸以救济那些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抢去有主之衣。有些地区讲究妇女不去坟前烧纸,但傍晚时分妇女要在门外放声痛哭。这一天,穿孝服的儿女们可值此日换穿常服,也可进行迁坟合葬等仪式。

冬至在农历十一月。殷周时期,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今天的春节。冬至节大部分地区讲究吃饺子,但晋南地区讲究“冬至馄饨夏至面”,以为饺子、馄饨包得像耳朵,吃了饺子、馄饨就不会冻掉耳朵。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先生要带学生拜孔子牌位。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隆冬季节,山西民谚有“一九二九袖不出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消井口(五九半凌汛散),六九去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民间有涂画“九九消寒表”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八十一朵花,每日用红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出则数九完,称为“九九消寒图”;有画九个空心繁体字,每字皆有九划,每日一笔,数九完而成一句话,称“九九消寒句”,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峥骨”等句。最雅致的是做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日在上下联各填一笔,数九完而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联”。当然,也有类似结绳记事、刻墙画壁、画格填涂的“数九法”。总之,“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当中。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数完八十一天,春天就到了。

十二月初八过腊八节。腊八节的渊源来自上古祭祖的蜡节。《风俗通》记:“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荆楚岁时记》:“腊节在十二月,故因是谓之腊月。”佛教借助腊月祭祖与吃粥的民俗,称十二月初八是佛祖成道日,然后进行布道,其大意为: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苦行多年,饥寒交迫,箕踞树下而不能起身,此时,一牧女送他“乳糜”充饥。食后恢复体力的释迦牟尼到河中沐浴,也净化了心灵,坐在菩提树下静思七天七夜,于十二月初八日觉悟得道。为纪念此事,每逢此日,佛徒便以米加果物煮粥充作“乳糜”供佛,称为腊八粥。此项活动仪式在五台山佛教界甚为隆重。

民间传统腊八粥讲究选用八种主料、八种佐料,意喻吉利。主料以豆米为大宗,有红豆、绿豆、豇豆、扁豆、豌豆、蚕豆及各色莲豆等,米类有小米、大米、黄米、江米、玉米、高粱等。过了腊八节,民间就要为过大年做准备了,民谣有:“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祭灶节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民间称腊月二十三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灶君为何方神圣呢?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道教兴盛,将灶神说成是一位老妪,她善知人间事,每月都要到玉皇大帝那里汇报人间灶炊之事,玉皇大帝根据她所述的善恶,来定夺为人间赐福的多寡。后来,民间又发展成了既有灶君奶奶也有灶君爷爷之说,不过山西多称“灶王爷”。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定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山西民俗》第100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山西只有榆社、文水、黎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祭灶。平时在锅灶旁正对风箱的墙上贴着灶君夫妇神像,两边配对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回宫降吉祥”,为灶君献供的是糖瓜(晋北称饧板),即麻糖的初级品,嚼在口中能粘住上下齿。民间以为这种糖制品能粘住灶君的嘴,免得灶君上天说房东是非。

腊月二十三,房东要为灶君上天放炮送行,烧掉灶君旧像,除夕再请回灶君新像,祈求保佑新的一年。晋北流传有民谣:“腊月二十三,灶王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晋南的民谣是:“灶王呀呀(爷爷)你听着,火房里你是天天瞅着的,我顿顿省吃又俭吃,抛米撒面是一时错。锅台上日脏是娃娃多,你老人家可得耽待着。这糖瓜儿你吃不了全拿上,捎给玉皇呀(爷)尝一尝。我这儿给你把头磕,上天去千万要把我好话说,初一早起回来别耽搁,回家吃咱蒸下的油卷子馍。”过了腊月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皆已上天回宫,百姓多无禁忌,办喜事也不用择日子了。在一年最后的六七天里,办喜事的人家特别多,故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在洞房。”过了二十三,过年步伐顿时加快了,晋东南有民谣:“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晋南有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同类推荐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 中西合俎集

    中西合俎集

    本丛书体现了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如是学术旨趣——静虑澄心,“虚怀若谷,静一至道”。于学科建设而言,此为根本,当有深意焉。“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同时“皓首穷经”,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拓展学术境界,提高专业能力。我们高悬起“学术境界”这把标尺作为理想的目标去衡量、读解与阐释外语教学生动的现实实践,试图以求“道”之旨“月印万川”,鉴照理论与教学实际,使其呈现“有我之境”。丛书的核心理论追求就是“求道”,并将其悬为映照万川之“月”,作为价值尺度,以求“学理”。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自古即为中国北部一重要的边防要塞。历史上除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外,雁门关一直是牵动历代中原王朝最敏感的那根神经。秦击匈奴、唐阻突厥、宋御契丹、明防瓦剌……滚滚狼烟几乎从秦一直燃烧到近代。作为中原门户,雁门关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一部雁门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本书收集整理了部分专家、记者发表于各类报纸杂志的作品将其汇集成册,捧给关心支持格萨尔文化事业的朋友们。
  •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中国服饰文化演变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热门推荐
  • 肥婆休想逃

    肥婆休想逃

    (该书已加入V文半价,一次性订阅所有章节只收一半钱,该书大概需要5元左右。)申明:此文乃爱情催泪弹,前文笑死不偿命,后文哭死不同情。世风日下,大街上男人强吻女人竟还大骂女人好色、吃他豆腐,更可气的是她竟然不敢辩解,害她从此没脸见人!这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次次的面试失败,一次次的相亲失败,一次次的嘲讽难堪,难道这辈子就这样躲在家里,守着电视和薯片孤独终老了?!不!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让自己回复到40年代的生活水平,我就不信你还能胖得起来!看我变成美娇娘,怎么收拾你们这些臭男人,非叫你们全部为我倾家荡产……【陈柏然——欣然传媒首席总裁】他意外掠夺了她的初吻,可是却从心底对她感到恶心。在她驯服自己弟弟的过程中,他渐渐爱上了她,可是他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只会用属于他的方式“疼爱她”。买一双几百元的鞋子,让她自己付钱;买一件几千元的衣服,竟然拖着她“偷”跑。等被她骂得狗血淋头后,他才告诉她钱付过了,可是你的保姆工资没有了!当他终于有勇气承认他的爱的时候,他的情敌却又那么强悍的出现了。当他终于可以不顾一切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命运之手却又再一次玩弄了他们,让他们从此咫尺天涯,形同陌路。【华痕风——如风、如迷的男人。】他十八岁拿下哈佛经济学博士学位,是美国华尔街,创造财富神话的东方神童;是精通乐音、绘画和设计的全能型才子;是美国年轻富豪榜中,公认为品行最好、长相最好、脾气最好、才学最好、艺术修养最好的钻石级王老五!可以毫不夸张地这么说,他是好男人中的极品,是上帝创造出的,没有一丝缺陷的最完美艺术品!”仿佛是只要是他想要的,就没有得不到的,包括任何人、任何事。而他的表情也永远只有微笑这一种,可是微笑背后的绝望、无助,却从来不会让任何人看见。【慕天麟——全身闪亮,炫目耀眼的男人,花花公子心性。】因为看她不顺眼,所以故意找茬,处处跟她做对,甚至还逼她穿上比基尼,在摄影机前露出肥厚的脂肪……谁知最后,自己的心却不小心被她拐跑了,而她竟然毫不珍惜他尊贵、骄傲的心,直接丢进路边垃圾箱。他见不得别的男人送她回家、见不得她在别的男人肩上哭、见不得她对别的男人笑,他该死的想要把她一辈子捆在身边。【叶昊天,暗夜帝王】这个世界没有明着的皇帝,却有暗地里的皇帝,而他叶昊天,就是暗夜里的帝王!机缘巧合,他强迫她认了自己这个哥哥,并且倾心守护。
  • 秦淮世家

    秦淮世家

    南京。泰淮河边。歌妓唐大嫂有两个女儿,一名二春,一名小春,都长得标致可人。小春歌喉出众,成了歌女,唱得正红。上海钱商杨育权看中小春,多次调戏,遭到拒绝后,便怀恨在心,施毒计绑架并奸污了二春之后,又把二春施舍给保镖魏老八。自己不幸中弹身亡。杨育权变本加厉,对唐大嫂和小春施尽淫威,逼得母女苦不堪言。秦淮河畔下层社会的人们气愤已极,联合起来了……
  • 王子少年的故事

    王子少年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国王皇后的故事》、《王子少年的故事》、《公主千金的故事》、《官员商人的故事》、《庶民百姓的故事》、《能工巧匠的故事》、《女人儿童的故事》、《魔鬼妖怪的故事》、《动物植物的故事》和《生灵怪象的故事》等10册童话故事,其中包括安徒生、格林、豪夫和王尔德的作品,也包括了世界各国许多民间童话故事, 很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相信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能够启迪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情趣、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智力,成为广大父母和少年儿童们的良好读物和收藏品。
  • 私奔到古代:超级帝后

    私奔到古代:超级帝后

    许灿夏:“阎大叔,你奥特曼了,投胎早就过时了,现在流行穿越,你判我们两个穿越吧。”********阎罗王:“哼哼,笑话,个个都要穿越,那阴间的投生部门岂不是要天天看报喝茶斗地主了?阴间的公务员可没那么好混,不能让任何一个小鬼白拿俸禄。”
  • 妃本纯良:双面夫君杀手妃

    妃本纯良:双面夫君杀手妃

    本王喜欢原型入睡,欣赏尼玛!那,我不嫁了行不行?某男微笑,争宠是个技术活,卷女子入怀,我也要嫁你为妃”!某女皱眉,会争宠的娘子才是好娘子--“无耻的人类!”本王喜生食,即便是死赖,为本王妃者,必欣赏本王的优雅。为本王妃者,新文已发《萌宠龟妃:狐王大大请爬开》求支持。某女微笑,轻言道。“陌陌,在你赖上我的那一刻,某女不由风中凌乱“如玉,你已逃无可逃。某男微笑“你确定?”"自然确定!“一跳跳入蛇窝,须夜夜与蛇同眠。”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之女导演

    重生之女导演

    21世纪导演系的大学生李小葵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居然成了一个生活在70年代的香港人傅文琳,而且还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太妹!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这个“自己”还以成为老大的女朋友为最高追求!OH,MyGod!大姐,你可不可以更有追求一点?既然她李小葵成了这个身体的主人,自然不会再放任自己拥有这么“庸俗”的奋斗目标了,她要实现自己成为一个好导演的目标,引领娱乐潮流,成为一个手握权势的女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钻石小新娘:轻轻说爱你

    钻石小新娘:轻轻说爱你

    夜晚,神偷光临,偷来一个女婴遗弃在他家门口,这人的目的不明,女婴的身份更是一个谜。他,冷傲无良的美男少主,因为一时兴起,收留了她……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