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6200000005

第5章 爱河之源——童年的记忆(4)

1955年,开始搞合作化。县里为了向上级表功,证明合作化运动的伟大胜利,将粮食强行征集殆尽,我们全村都陷入饥馑状态。我家的小狗又老又饿,在屋檐下面蜷缩着身子默默地死去了。有人劝奶奶把狗杀剥了吃,奶奶不肯。还有人来讨过狗的尸体,说他们吃了狗肉之后,可以给奶奶一张狗皮褥子,奶奶仍然没有答应。她让四伯把狗埋葬了。嘱咐四伯要埋得深些,以免遭到狼的攫食。

我家的老牛两角有一只毛发旋儿,是顺时针的旋儿。我家的小狗两眼之上有两片白色皮毛,所谓“四眼”。

他们不唯对我们家功劳卓着,也给我的童年带来过无穷的乐趣,我永远记着它们的样子。

十五洋鼓洋号

爷爷在我出生的前一年1946年去世,我不曾见过他,却听奶奶和父亲讲起过他。

奶奶说,爷爷年轻时有一条漂亮的辫子,又黑又粗,比上衣马褂还长下去半尺。一次进城碰上了民国政府剪辫子的巡警,被齐根剪掉了。爷爷回来,气得哭了好几天。临死的时候,有一条遗嘱专门吩咐:要把他那剪下的辫子带进棺材,一并入土。我记事时男人们一律剃光头,很难想象男子汉拖一条辫子是什么形象。后来知道一点历史知识,明白了汉人拖一条辫子原是汉民族在满清异族统治下的耻辱。爷爷之类的民众,其愚昧可悲一现于此。

父亲则说,爷爷当年脑子特别好使。赌牌押宝,手段不凡,而且是我们村中戏班的鼓师。怪不得解放初期,村里搭台唱戏,几位大伯都多少不等能登台演出几场戏呢!二伯有一出《杀狗》,三伯有一出《藏舟》,五伯能唱一出《白蛇传》

里的《游西湖》;四伯则是戏班里的正生,会的戏文就更多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分到田地,多年的战乱平息,农村真是一派升平景象。庆祝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欢呼中苏友好万岁,或者枪毙反革命开大会,四乡八里的农民都要举行盛大的集会。各种社火班子,纷纷献艺。我们红崖底村是个小山庄,但也有高跷会、旱船队,铁棍秧歌八音会。大集会时,同样要到苌池镇去表演卖弄一番。

踩高跷的多是年轻人,扮些《西游记》、《白蛇传》之类热闹戏文。走旱船就要中年人,因为走旱船要相当的技术,真如水上漂一般才成。所扮戏文则是《回荆州》、《火烧战船》等与水流江河有关的节目。铁棍那就必须是行家把式来表演了。一丈多高的铁架,下端绑在把式的身上,上端绑一个小孩子;下面的把式迈着方步一步一抖肩膀,上面的着了戏装的小孩就顺势将水袖左右舞动。远远看去,花花绿绿的男女在半天云里手舞足蹈,甚是引人入胜。

秧歌队就是小孩子们表演的把戏了。主要由姑娘们组成的队伍,人人腰间系一块红绸,依着鼓点扭来扭去,红绸随着手势上下翻飞。那舞蹈其实十分简单,但围观秧歌队的老乡们情绪也很高涨,指手画脚,说三道四。那大约都是在注意姑娘们的吧!

记得有两次,我也被选进了秧歌队。和女孩子们混在一堆,我已经有些不乐意,但又不敢反抗老师的命令。奶奶却很高兴,又给我梳头洗脸,又翻箱倒柜找彩绸。到了苌池镇,在一个十字路口开始表演,我发现人群中有我的姥姥,姥姥大声夸赞我。给周围的人指指点点。实在说,秧歌队扭起舞步来,我个子太小,大步追都追不及,哪里还顾得表演。也许,姥姥她们就是欣赏我那匆忙笨拙的样子吧!

那时,我们红崖底村最出名的表演项目是洋鼓洋号。父亲领头张罗,他们一干在北京、太原做事的人,共同集资买了洋鼓洋号,还专门从县城请了一位教西洋鼓乐的教师。这教师矮矮的个子,留一背头,唇髭,据说曾是阎锡山部队中的军乐教官。他教学十分严格,学习吹号的学生都在庙院里随他住宿;夜间他监督学生不许撒尿,到清晨催赶大家上山练号,一直练到大家不再尿急。据说,尿水都从号嘴里流走了。冬天,水滴从号嘴落下,小号手们人人脚下,都是拳头大小的冰疙瘩。这也是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件事,但曾经学过号的大哥宝山说,确实就是那样的。

宝山读的书全忘了,但他至今还记得许多号谱如《大马士》之类。教师,不知其姓名,人们都称他“洋老师”。也许恰巧他姓杨?

大集会上,吹洋号的还有一家。是苌池镇县立九高小的洋号队。但只要我们红崖底的洋号一响,九高小就鸦雀无声了。渴望长大,成为洋号队的一名号手,是我童年时期的梦想之一。不幸的是合作化而公社化,农民肚子尚且吃不饱,哪还有心思和精力唱戏扮社火?乡间的戏班八音会,铁棍伙子旱船队,竟完全绝了种。

错误的农村政策不仅使亿万农民啼饥号寒,而且将我们农民的曾经异常繁荣的民间文化陷于断裂,造成了无可接续的可怕的空白。十亿农民厌恶搞运动,痛恨极左路线,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在这一点上,我和农民站在一起,我要用我的笔和他们一起战斗!

十六挨打生涯

我上学读书不久,洋老师就离开了我们村。曾经给我烤裤裆的梁老师也离开了我们村。

梁老师家住我县县城一条窄窄的街上,记得小时进城见到过他。

梁老师叫梁贵明,娶了我村一个长辫子姑娘桂花。他曾经带着家小回过红崖底。帮助村中出黑板报,用红绿粉笔写了许多龙飞凤舞的字。有的他叫“美术字”,有的又叫“艺术字”。他的样子很得意,但老百姓背后都不以为然。大家记得他的毛笔字写得很差。况且他在村中教书时不过十八九岁,村中初立学校,读书的学生多数都十五六岁,他又不曾痛打过学生。

老乡们不知依据什么道理,评价一个老师好坏,标准只有两条:一是毛笔字写得如何,二是能不能责打学生。也许,守旧的农民是拿早年的私塾老师的做派来衡量教师的吧。

梁老师走后,来了伍老师。伍老师叫伍国才,他留着厚厚的分头,大冬天戴口罩却不戴帽子,老乡们都暗暗笑话他。他的毛笔字也不行,提的仿影备受人嘲笑。而且他也不打学生,学生们捣蛋闹事,竟然扛住教室门使他无法进来上课。

他的办法只是教唱了一首歌,歌词中唱到:

自由主义,你是个坏东西!

……有意见,背后说:当面不肯提。

……大家就认为他窝囊。伍老师不久也调走了。他后来当了我县一中的校长,偶尔在县城见到我村老乡和他教过的学生,都十分热情。

伍老师之后,来了个张老师。张老师叫张俊山,受到老乡们一致拥护。他的毛笔字写得极好,提出的仿影就和石碑上的一样好;而且,他责打学生特别厉害。揪耳朵拽头发,左右开弓打耳光,使教鞭打人鞭杆一断三四截。一个学期一捆教鞭不够他使。所以,开家长会时,家长们都异口同声夸奖他。七嘴八舌发言,都是说:

“打,打狗日的们!”

“给咱狠狠打!这帮祸害,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大一些的学生偷走教鞭也不抵事,村干部们立即会派上人扛一捆新的来。张俊山到底因为严重体罚学生被调走了,老乡们都十分惋惜。连奶奶都唠叨:

“你们老师调走了?听说那可是个好老师呀!”

体罚学生自然是和乡间的愚昧落后有关的一种不良行为,这且不去说它。问题是我记的这位张老师教书本身很差。他唯一的教书方法就是背书,一年级到四年级,第一课到最后一课,一律都背。我怀疑他本人除了受过私塾教育,肯定没有受过别的教育。

张老师之后,来了李老师。李老师叫李荣耀,一直教到我小学毕业。李老师也是一个打人好把式。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和同桌的宝山吵架吵到动拳头,动拳头之后又互相摔文具,把砚台和铅笔盒砸得山响。李老师冲下讲台,将我二人揪出座位,好一阵拳打脚踢。其中一巴掌,足足扇了我一丈远。宝山年龄大,学习差,他挨打就更厉害。挨打之后,他还不敢回家。砸了砚台文具盒,大伯打起他来,要比老师厉害几十倍呢!

有时,大家上自习吵闹,老师就不分青红皂白,叫学生们排好队,他挨个打耳光、踢屁股。大家一律挨打,从心理上似乎感到一种“平等”的味道,还互相偷偷地相视而笑呢!

不论家长们如何夸赞老师,我们挨打者本身都十分痛恨老师。至今许多当年的同学见面,谈起挨打生涯,无不耿耿于怀。体罚,给儿童心理上的创伤是难以弥补的。乡下孩子爱打架,结婚之后打老婆,当了队长打社员,家庭教育自然没起什么好作用,学校教育也绝对没起什么好作用。

小学毕业,各村学校的学生都集中到苌池镇去考试。李老师家在苌池,他把我们八九个毕业生都叫回家中吃饭。他的老母亲捣着小脚忙里忙外,他的父亲笑呵呵地关照我们吃饱吃好。那是李老师对我们显出他人情味的唯一的一次。但我们都不领他的情,吃饱了放开裤带继续吃,还悄悄地骂:

“狠狠吃!狠狠吃那狗日的!”

后来,我到太原读中学了,听说李老师因为过去当过伪军,被驱出教师队伍回村种地。他们村把他打成坏分子,我路经过他们村的大街上还曾经看到过关于他的漫画。我心中陡然升起一种复杂的情绪,不知是同情,还是怜悯。他辛勤教学,指手画脚,唇干口燥的样子,蓦地闪现在我的脑海……平心而论,从教书的角度讲,李荣耀老师尽力心力,他不曾误人子弟。

十七尊师传统

不论老师毛笔字写得好坏,责打学生厉害与否,他们一律都受到农民的非同寻常的尊敬。

我们红崖底是山村。比起平川地面“土厚人情薄”,愈是偏远山乡,民风愈是深厚。何况农民无文化,对教书先生几乎敬若神明。正如他们地位低下,对官场上人物和下乡的一般工作员都十分恭敬。当然,对前者是敬其才学,对后者则是敬畏其权势了。每逢初一十五,乡俗要吃油炸糕。端阳中秋,免不了粽子月饼。这些日子,凡念书的学生都要秉承家里的安排,给老师送礼。一般都送三四只油糕。两只太少,五只是敬神的份子。送的方式却很不讲究,没有一家使盘使碗,都是用一支筷子串了糕团。筷子是山里砍回的六道子柴火做的,送罢油糕,筷子就扔掉了。几十个学生,少说也共同送来一百多只油糕。所以,每逢节日,老师的家中就有人来,将礼品带回去食用。

至于谁家起房盖屋,婚丧大事,那更要请老师来坐宴席。老师和下乡干部们坐在一块,由族中长老奉陪,享受最高的礼遇。哪家办这样的大事,竟然不请老师,统统要受到舆论的非议。

除此之外,过一月四十天,谁家有孩子在学校读书,还要专门设宴款待老师。没有白面,也要借一升两升。实在借不到,起码也是荞面豆面。做饭做菜水平太低的,往往还要请人来帮忙,以免落人耻笑。

我们家那时读书的孩子多,请老师吃饭的次数也特别频繁。过一段时间,奶奶就要提醒伯叔们:

“有点日子啦,该请先生来吃饭啦!”

李荣耀老师打人厉害,饭量也不差。请他吃饭,我们兄弟几个都打心底里不乐意。那么,一定要遭到奶奶的责骂:

“先生如父母,打你们是为你们好!不打不成才。撵牛放马不念书,请先生打他们,先生还不待去哩!”

甚至我们都长大了,离开了小学,我们家再没有孩子念小学,奶奶也还要请先生来吃饭。由于乡亲们的虔诚和恭敬,我们的老师就更加摆出文化人的派头来,处处表现得和农民不同。农民盖房,盖完了就完了,老师要叫那是“竣工”,搞得大家没头没脑。解释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说是天上铺了透明的飞机路,肉眼根本看不见。至今谬种流传,村中老者认作定论。

最为有趣的是,李老师有一支口琴,卖弄起来尤为滑稽。每到放假,村里都要派人赶一匹毛驴,送老师回家。我们老师从村东山嘴哪儿骑上毛驴,沿着村中大道朝西出村。乡亲们都停下来行注目礼,我们老师大模大样骑在毛驴上,闭了双眼呜呜咽咽地吹奏着他的口琴,招摇过市。大家还要连声啧啧赞叹:

“看看人家先生那样儿!”

“听听人家吹得那音乐!”

农民尊敬读书人的那种虔诚,想来每每令人感动。

十八黑鸡大娘

爷爷1946年去世后,他的七个儿子就分了家。依“三从四德”的妇道,夫死从长男,奶奶从那之后一直和大伯全家生活在一块。这样,我在故乡生活的十年,事实上成为大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

大伯家四口人,大伯、大娘、大哥宝山、妹妹莲英,加我和奶奶,六口人。

六口之家,做茶打饭,推米捣面,操持家务的是大娘。

古话说:“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大伯是爷爷七子中的长子,在穷人家做大儿大女绝不是什么轻松愉快的事。大姑十四五岁嫁了人,给家中赚回一笔礼银,她的丈夫却是个比她大将近二十岁的糟老头子。大伯找了一个老婆,各方面,也着实差劲。

大娘奔儿头,刀条脸,满面似乎只摆放了一只鼻子。肤色呢,也太不白净。

过门没多久,就得了个绰号,叫“黑草鸡”。有的人嫌三个字费事,干脆叫她“黑鸡”,左邻右舍,妯娌姊妹,经常大呼小叫:“黑鸡!借一把簸箕!”“黑鸡大嫂!帮我坐个锅!”大娘连声答应,毫不迟疑。

大娘不仅黑得有水平,而且不识数。

农忙时节,受苦人吃玉米面,女人们吃糠面。奶奶叫大娘蒸干粮,告诉她给爷爷和七个伯叔共蒸八个玉米面窝头。大娘就钻在厨房发牢骚:

“也不说清楚!‘八个’,八个是多少?”

奶奶要是告她给每个受苦人蒸一个玉米面干粮,大娘恰恰正好蒸八个。她每捏一个,就念叨:

“这个是他爷爷的,这个是他爹的,这个是他二叔的……”

大娘还记不住自己的属相和年龄。每逢选民登记或者有病请大夫开药方,问她年龄,她只能说:

“我嫁过来时,和他三叔同岁,都是属牛的。谁知道这会儿哩!”

大娘又黑又蠢,偏偏最会偷吃。所谓“偷嘴媳妇”,做媳妇的受着婆婆的刻薄统治,日日受苦受累,吃食只是清汤寡水,不偷吃怎么办呢?平时奶奶不下厨房,大娘小小偷吃一点并不困难。若是奶奶串门去,大娘更可以放胆大吃一回。

烙油饼,下面条,从容享受。负责望风放哨的宝山远远发现奶奶走回来,急忙报信。大娘满不在乎:

“慢慢吃吧!没事儿!吃完洗了碗,她也扭打不回来!”

奶奶对这一套却是了如指掌。她扶了我的肩膀在村街上慢慢扭动,看见宝山探头探脑,接着兔子似的窜奔,就说:

“准是又偷吃哩!半生不熟,急急慌慌,也不怕吃出病来!”

一般奶奶都不训斥大娘,只做不知。有时放下脸子来,狠狠责骂一顿。大娘木了一张脸,泥雕木塑似的听着,不言不语,不红不绿。

大娘不识数善偷吃,但她在奶奶的统治压迫下,也最辛苦。

每天早上,我和奶奶还睡着,她就起床捅火坐锅,接着扫地倒尿盆。饭熟了还要给奶奶和我端饭,吃一碗端一碗,来回奔走穿梭似的。到了晚间,众位叔伯来给奶奶请安,七八条汉子抽烟喝水。大娘总是肃立在角门边,叉手不离方寸。

水碗浅了,急忙过来添水;水壶空了,一路小碎步去烧水。无论大家聊天到多晚,她都要侍奉到多晚。

父亲回来探家,神聊海哨,往往到半夜。大娘劳碌一天,支撑不住,靠在门框上就打起盹儿来,间或还有鼾声。父亲笑一笑,呼喊她:

“大嫂!你去歇息吧!我说什么呢,你又听不懂;众人喝水呢,也都长着手,自己会倒。你像个老丫环似的,立在这儿还不是瞎受罪?”

大娘鸡打楞似的一下子惊醒,抱歉地笑一面;依然双手秉在腰际,继续木然肃立下去。

同类推荐
  • 行走在历史的田野

    行走在历史的田野

    历史的田野广袤无垠,我所涉足,不过其中一二。仰望人物星空,灿烂无比;偶尔史林折枝,余香满手;记录编辑思绪,回味无穷。每天都在迎接新的太阳,感动与感奋,交织在跋涉的征途。
  •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同时,这些作品几乎都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他的创作方向开始转向了散文与散文诗,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的卡里·纪伯伦,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形成了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纪伯伦的创作以小说为主。青年时代,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和散文诗集《先驱者》、《沙与沫》、《先知》等,上世纪20年代起,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引领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是“文革”前孙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集。《白洋淀纪事》即是“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的作品。它从1958年问世迄今已有几个版本,多次印刷,成为新中国以来广为流传的作品集之一。今次新版,除了收入可以收集到的,“文革”前他所创作的所有作品外,还特地将他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合在一起出版。《铁木前传》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要全面了解和认知孙犁的创作风格,不可不读它。读了这本书,读者就会很好地理解孙犁的那些自述和评论文字,同时,对孙犁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他的文学创作,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
  •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本集整理了对纪伯伦影响较大的人物与之互通的书信,这些书信在纪伯伦短暂的一生中给予他鼓励与慰藉。在亲人中,本集收录入了纪伯伦与父亲、与堂弟奈赫莱·纪伯伦的书信,在这些书信中,纪伯伦传递出了对亲人的浓浓亲情。在友人中,本集收入了纪伯伦与诸多良师益友的通信,表现了他们之间纯洁、珍贵的友谊。
  •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作者把现实生活与艺术想象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与读者促膝交谈,娓娓道来。至情至理,亲切感人。给人以轻波摇梦、低吟浅唱的情韵,很有几分耐人品嚼的味道。特别值得一读的是“谁主沉浮”这篇。作者构思奇巧,立意新颖,哲理性强。读后既让人感到无奈,苦涩、沉重、惋惜,又耐人思索与回嚼,并久久不能忘怀。黄河系列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感到句句有诙谐,字字是真理。黄河是个大题材,从涓涓细流,到融汇百川,千回百折,奔流不息。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走访过她,讴歌过她。作者的黄河系列中的“一任西行”、“心诉”及“雪落黄河静无声”等都值得一读。故乡与怀旧系列,作者构思巧妙,入情入理。
热门推荐
  • 铁血红河

    铁血红河

    自从居住在红河大陆的人们有了印象开始,无数个流血的画面就从未自人们的心头消失过。当历史的车轮滚动到1500年这一路段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更为腥风血雨的画卷。或许这昭示着全大陆的罪恶,或许这将会带来神的惩罚;又或许这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那么和平的天使会降临么?论英雄成败,皇图梦,转头空。颂风情万千,倾城恋,淡若云。无论时世如何变迁,保留下来的一般是道不尽个中滋味的旁白。不如让我们一起端坐林中阁:杯茶话万物,赏林间自在飞花。煮酒论人生,品窗外无边丝雨……
  • 我的僵尸未婚夫

    我的僵尸未婚夫

    一次外出游玩,那么不小心,居然被笛音害得跌入井里,醒来居然穿越了时空,来到几千年以后,还契合的成了什么皇子妃.八皇子对自己真的不错,决心只爱自己一人,并告诉自己他眼里只有我.可誓言说了还没三天,那八皇子就要娶一个强国公主,原因只是他们打不过,为了人民委屈我当妾!让我当妾,不如让我去死.于是,我偷跑出皇宫跳入了送我来这里的井里.再次醒来,我被好多同学围饶着,发现自己正呆着医院的病房里.头好疼,那一切不会都是梦吧!出院后,我的生活完全变了,我身边出现了梦里的那个八皇子,可他的身份是明星.还说什么,我是他的未婚妻?!这还算了,可自此之后,每当我到有坟墓的地方,总会有骷髅\僵尸之类的蹦出来,叫一声"主母",害得我当场晕死过去.......天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救命啊,大罗神仙们!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俏妈咪de天才宝宝

    俏妈咪de天才宝宝

    “冷先生,您的快递!”“谢谢!”冷易接过快递员手中的件,大笔一挥,签上自己的大名,还不忘绅士风度地道谢。“这就是您的快递件!”快递员从身后拉出一个身高才到他大腿的小男生,诡异地说道。“什么?一个小孩!?”冷易再也顾不形象,瞪大了双眼,盯着面前从天而降的小鬼。*“你叫什么名字?”“我的中文名字叫夏澈,我的英文名字叫吉米!”小鬼闪动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毫无惧色地抬起头,与面前这个与自己十分神似的大男人对视。“谁把你寄过来的!?”男人问。“我妈咪!”小鬼答。“为什么要把你寄过来?”男人问。“因为妈咪说我是你的种,换句话说,你是我的生身父亲啊!所以,你必须将我抚养成人!”小鬼老气横秋地答。“你妈咪是谁?还有,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自己的身份?”男人还不死心,又问。“拜托,这还用证明吗?你不觉得我们很像吗?如果你还不放心,我们可以去验DNA!还有,我妈咪的中文名字叫夏悦,英文名字叫COCO。”“夏悦…那你妈咪为什么把你寄过来,她自己哪去了?”男人心的陡然被揪起,再次追问。“呜…妈咪要嫁人了,嫌我是个拖油瓶,才把我寄了过来!”说到此,小鬼这才显现出像正常孩子一样的幼稚表情,伤心地哭了起来。“嫁人?”既然我是孩子的他爹地,她怎么可以不经过我的同意,就下嫁他人?不行,一定不行!女人咱们等着瞧…本文慢热,需要耗费看文的亲亲们一些耐心!前半部分全是铺垫,后半部分,必会精彩!敬请亲们关注!票票+收藏+留言=奴的动力!感谢!!!
  • 红线传

    红线传

    独家收录“红线传系列”的近五万字未发表作品,超值典藏七篇系列力作,集结成册以飨读者。故事主角为红线,忘言,爱德华三个盗窃世家的青年人和他们的父亲莫奇?罗宾、管家J所组成。就像是一天分为白昼与黑夜,红线游走于黑白之间——这种命运在她成为莫奇先生的养女时就开始了。她就是暗夜的精灵,她在城市中穿梭,成为都市的一个传说。忘言是莫奇先生收养的最小的孩子。据说已经失忆,但是他真的失忆了吗?只有天和他自己知道!……而作者唯一能够肯定的是,他身上有很多秘密。
  • 经理人必备商务口才与谈判知识

    经理人必备商务口才与谈判知识

    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经理人员的成就,每一项失败也都是经理人员的失败。中外企业的无数案例都证明了一个结论:经理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视野、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成功。本书是经理人必备系统丛书之一,从管理概论、管理职能、管理创新以及管理法则与实践四方面,比较客观地讲述了经理人管理工作的本质,为广大经理人搭建出走向成功的知识阶梯。
  • 凤阙倾城:盛宠王妃

    凤阙倾城:盛宠王妃

    一入宫门深四海。从此某郎是路人,深宫之中,暗涌无限,她一步步走来身心俱疲。皇室家族,地位显赫,可她的夫君却偏偏是个四处闯祸的傻子!她生性顽劣,固执,能将她束缚在那黄金牢笼里的,只有那个高傲冷峻的四王爷。他在她情窦初开的孤寂岁月里强势闯入她的世界,却又在她决意舍弃一切荣华随他而去时,将她残忍出卖!心动,心痛,心死,世事却已在弹指间斗转星移……
  • 逆天娇女,傲世阴阳师

    逆天娇女,傲世阴阳师

    她,是众人口中的煞星,是不详之物,是具有阴阳眼的怪物,死于意外车祸,却不知是被一个女鬼带到了异能世界。依然摆脱不了命运,她只求简单过活,却被众叛亲离,伤的体无完肤……她发誓要逆天而行,与天为敌,血溅三界!成为三界最强阴阳师!他,天界的首席上仙,银色长发,淡紫色的眸子,挺直的鼻梁,美的绝伦绝幻。天界,他是众人尊敬,崇拜的上仙,是玉帝亲笔御赐的御圣将军,是众仙娥爱慕的对象,众仙嫉妒巴结拉拢的目标。他却甘被贬下凡,只为于她相守,只为保护她,陪伴她。他,是魔界至尊无上的魔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唯独倾心于她,扬言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得到她。他,冥界一抹孤魂,渴望阳光,却被自己的亲叔施咒被压在十八层地狱永世不能翻身。不能转世投胎,每日每夜在怨恨中渡过。在疯狂的报复厮杀中,他遇到了她,并被她所感化,甘愿成为守候在她背后的一抹孤魂。
  • 变身王爷

    变身王爷

    古有七岁校书郎,今有七岁少年将。你家王爷来自现代!看好了,本王给你等办个现代军营!某女得瑟滴说。打江山,定乾坤;创帝国,开盛世。N年后……什么?王爷是女人?!一直六宫无妃的皇上惊震中凌乱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乱世文宗洪迈

    乱世文宗洪迈

    本书应该说是一部洪迈传论。其前七章是以洪迈的生平为纲,阐述洪迈生命的各个重要时期最为重大的事迹,涉及时代、文学审美观、治世观念、历史观,可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而清晰的洪迈评传;其后二章《容斋随笔》、《夷坚志》则是对洪迈在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的综合评价了。如果有人想对洪迈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读一读此书必定会得到很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