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6100000004

第4章 都市的咒语(3)

我省还有许多地方,乡间民宅不在院里建厕所。在村外特别划定的区域,集中在一块,各家修建各家的厕所。这样,大家日常起居就更加远离了厕所。

而在城市,或者叫做都市,楼房和烟囱都很高,烟囱里冒着黑烟,楼房贴了瓷砖与玻璃,炫耀着高度、俯瞰着乡村,这儿的厕所却令人不敢恭维。

前不久,城里还是大杂院多。“半种地,伙栽瓜,一个院里住两家”,在乡间就容易闹矛盾、起纷争。城里人没办法,居民密集,住房紧张,十来家挤在一所院子里。平凡的乡下,一般老百姓一家可以拥有的四合院,在都市里属于超级豪华住宅。人民的功臣与公仆才有资格居住。普通市民,只好挤大杂院。

本来是只为一家人设计建筑的厕所,此时要供十几家市民来使用。大杂院的厕所于是成为公厕。

这样的公厕,男女不分,业务繁忙。大家按点上下班,也基本上按时间用餐和排泄。这儿吃着饭,那儿就叽里呱啦弄出些厕所特有的声响,大家也只好听之任之。这一位内急,甚至是腹泻,到厕所门口咳嗽连天,打招呼;里边也连天咳嗽,有回应,像是对暗号。暗号照旧,里边那位却占着茅坑不挪窝。外边这位如同被困的部队呼叫援军,恨不得叫爷爷奶奶。

急着要进去,进去之后又恨不得不进去。污液横流,几乎无处下脚;臭气熏天,宜于使用防毒面具;苍蝇狂舞,翅声如雷;茅蛆横行,满地满墙。这儿假如不是十八层地狱,至少也够十六七层。

那种恐怖的刺激留存于大脑皮层,会让人做噩梦。好比考试的压力使人会做噩梦,在梦中你看不清题目、时间不够。上那种茅房的噩梦,恐惧程度不亚于生活的真实。梦醒来,你会庆幸自己原来平躺在床上。传统的说法和新版《周公解梦》都讲,做那样梦是发财得钱的征兆,中国贫困人口却居高不下。生活的真实与梦境的真实加倍地来折磨都市的居民。

典型的正宗的公厕,情形亦未见乐观。除了一样多的苍蝇茅蛆之外,这里往往另有一景:淫画满墙。即便是火车上的高等乘客软卧车厢的公厕里,也不乏业余画家们的此类作品。

这当然也是我们的公厕文化,文化之一种。

1960年,所谓三年困难时期,流传一首都市民谣:

高级点心高级糖,高级老汉上茅房;茅房没有高级灯,高级老汉掉茅坑。

那是物质极度短缺时代,人们对等级制度的揶揄。在人们想象中的惩罚里,高级老汉掉到了都市最可怕的地方。

超级都市里,这几年能偶见一些超级公厕。其高级豪华的程度,只是更加强烈地反衬出一般公厕的低级落伍。

到都市里的公厕真正改变面貌,市民们才可能逐步减缓对公厕这一字眼的恐惧。到每一个市民不再做那种噩梦,都市的这条咒语才会解除。

医院

农村过去读书人少,因而乡下人格外敬重文化人。因为敬重文化而“敬惜字纸”,将带字的纸页收拾起来,放在火盆中烧化。事情近乎神秘,反映着对文化图腾般的崇拜。

早先,乡下人能够接触到的文化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员,一种是医生。

这两种人,村人都称呼他们是“先生”。

教书先生,即便是“错别字先生”,老乡们也一样尊重。有孩子在学堂念书的人家,隔一段时日要请先生来家里吃饭。这样的请客吃饭,成为一种乡间的时尚与美德。到合作化时代,生产队里依然继承着过去的老传统:开学放假,要派毛驴接送先生。很年轻而留着偏分头的教员,不惯骑驴,也得人模人样骑在驴上招摇过市。村口聚集些娃娃、老汉、风流女人来观看。

看病的先生,后来叫做中医。谁家有病人请先生来看,叫做“瞧先生”。相当于都市人讲的“看医生”。“瞧”,村人在这儿当“请”的意思来使用。谁家请先生,至少也得备一匹驴去瞧。有条件的,或者先生架子大的,还得备车去瞧。

先生来了,号脉诊病,要花钱,所谓脉礼,相当于医院的挂号费。先生开了处方,当然还得抓药。也得花钱。

农家贫苦,人们活得也粗糙,有病多数是拿命来抗。头疼脑热,哪里算什么病;孩子们爬树上山,摔得头破血流,打什么破伤风,小伙伴冲泡尿就是消毒,抓一把土按了伤口来止血;真正有病,就那么挺着,还得坚持下地上山,某年月日终于一命呜呼,人们还议论说:人家咋行好积善来,一下子就死了!

粗糙的生活磨炼出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超常的抵抗力与生存的自信心。最低我们还不曾听说乡下人减肥什么的。

而现代化,都市化,已经把人化得十分虚弱。

医院,成为现代都市最繁忙的场所。

医院,成为都市的一条威力巨大的咒语。

在现代都市,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医院出生的。甚至还在母亲的肚子里,胎儿就已经开始接受B超检查。孩子们然后在医院的产房出生,而且相当比例的孩子是剖腹产。城市的医院用催产素、产钳、侧切直至剖腹等药物、器械手段来帮助我们的女人生孩子,生育这人类最起码的本能因而退化,女人们不再相信自己天赋的能力。

医院出生的孩子,从此与医院结下不解之缘。孩子稍有不适,家长紧张无比,立即抱了上医院。我们的孩子因而不再有对任何疾病起码的抵抗力,而只有越来越严重的对药物的依赖性。肯吃药,成为孩子可爱的优点;不怕打针,成为孩子勇敢的标志。害怕打针的孩子,恐怖地哭吼:我不上医院!懂事而害怕生病的孩子,则主动强烈要求:我要上医院!

国营体制,公费医疗,又助长了人们对医院的眷恋。看病不花钱,人们何不无病呻吟、小病大养。身体健康不上医院的人,觉得好生吃亏。这一位成了心理有病。于是,有人没病,一定要在医院泡出病来。医生说他没病,他认为医生和他过不去。有人托关系、走后门,要赖在医院不出来。请他出院,等于要他上杀房。这些主儿,混成了病虫,任何高明的医生医术也对其没半分奈何。

真正有病上医院,发现医院却不是什么好去处。挂号要排队,瞧医生要排队;医生处方先要划价,划价在另一座楼;划价之后,该缴费,缴费得回这一座楼;缴费当然也得排队,取药就更得排队。还不说戴白帽子的小姐女士们脸色难看,聊天没完。这一套繁复的程序,使你小病急成大病,胃口疼急成心绞痛。

你只是有点伤风,想随便开点药吃,那可不成。医生们救死扶伤,医德高尚,尊重科学,相信仪器,不能光听你说。你即便久病成医,即便前不久刚因为伤风来瞧过同一位医生,医生也要将你从头到尾检查一回。量血压,听心脏;透视,照相;查尿,查血,查粪便;心电图,脑电图;B超,CT;磁共振,伽玛刀……医院凭什么来挣钱?反正你也是公费医疗,又不花你的钱,你急什么?急惊风还要遇着满郎中,何况你只是小伤风,你忙什么?本来两颗羚翘解毒丸、三包感冒冲剂就办事,单是检查费用就已经上了千。

况且公费医疗划分了严格的等级。据说叫做不同的待遇,已经形成制度。高级人士想和普通群众打成一片而不可得,好比首长们想骑自行车上班根本不可能。制度不允许。他们与群众接触一回,得专门安排,像是由导演编排的演出。

制度保障之下,小病因而大养。这一位的小伤风,检查费用如果不上千,他就可能爆发急惊风。医院里地动山摇,院长的乌纱帽要搬家。

都市的人们既然由医院接生到人世间,多数便也要由医院打发回阴间去。大丈夫马革裹尸,老百姓终死床箦,都市人得死在医院。普通农民,既没有西方的宗教意识,也不懂东方“生寄死归”的超脱生死观。他们怕死,但又看得开。老得不能动弹了,活着只是给别人添麻烦了,会觉着老天爷该收自己回去了。都市的人则不然。要在医院很夸张很铺排地来死。要吃遍几乎所有的先进药品,要试过几乎所有的超级抢救手段。身上到处切开口子,满管子。甚至已然成了植物人,也要在医院坚持下去。医生与患者共同为提高人均寿命平均指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经过种种反自然的医院里的现代化程序,然后才是太平房。人终究要死亡,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医院咒语到此时或许才得以解除。

然而不然。人体上切开那么些口子怎么办?得缝起来。尸体残缺,脸色难看怎么办?有人负责化妆。缝好口子画好脸之后呢?送往火葬场烧掉。

传统的农耕大国,人们生于黄土归于黄土不好吗?尸体分解,供养了微生物肥沃了大地不好吗?

不。医院的太平房通往火葬场。都市的咒语后边连着咒语。

同类推荐
  •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塞巴斯蒂安·荣格尔自创了一门专业,他复活了自然的戏剧与人类的本性。很少有作家到过地球上如此迥乎不同且求生艰难的角落。没有人提供过对于极端事件的更触目惊心的思考线索。从美国西部闷烧的雷电山火,加勒比海惊心动魄的鲸鱼捕捞,克什米尔危机四伏的旅行,到科索沃腐烂发臭的集体坟墓、塞拉利昂无情无义的钻石交易,再到阿富汗无止无休的炮火硝烟,《火如何灼痛它自己》一书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一些地方和局势中的细枝末节。
  •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描述了农村少年汪中在父母双亡之后漂泊四方,经历艰难曲折,最终走上了自觉地为革命事业而英勇斗争的道路。主要人物形象激励过许多在黑暗中找不到出路的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而这部小说也因最早歌颂党的领导、最早塑造优秀共产党人形象,从30年代起一直被国民党当局查禁。
  •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本书不欲多袭前人的论断。但前人或当代的学者们的批评与论断,可采者自甚多。本书凡采用他们的论断的时候,自必一一举出姓氏,以示不敢掠美,并注明所从出的书名、篇名。
  • 理直话自爽(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理直话自爽(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从大地走向大地

    从大地走向大地

    2004年夏天,作者在养病期间无意中接触到19世纪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作品,这些才华横溢的俄罗斯画家的油画将作者带入一个优美深邃的境界,引发了作者对自然、对艺术的赞叹与欣赏、探索与思考。作者的文字淡泊宁静,却能将读者带入深远的意境,跟着作者的思绪,我们看到了一粒种子是如何成长,最后变成一艘远航的船的过程;看到了森林与海洋的对视与相溶,看到了秋天美丽宁静的树林,薄暮时分钟声中的教堂,强烈光线下的雪地与沼泽,还有从容不迫地流淌着的小溪,比肩而生的青黄的小草,这些生活中可能被许多人忽略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是一本能给人带来极大美感的随笔,给生活以希望,给心灵以阳光。
热门推荐
  • 德国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德国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莱恩又和他的伙伴们来到了德国柏林,经过二战洗劫过的柏林饱含历史的沧桑,几个小伙伴也在这里开始了乌烟瘴气的生活。德国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闯入了黑森林,原来这里曾是核武器的秘密研究基地!为了避免危险和意外,他们逃出了黑森林,却又遇到了一位古怪的女孩,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经周折,他们竟然有幸参加了这里的啤酒节,真是喜出望外。可是事情交没有到此为止,他们遭遇了惊魂一刻……
  • 有所得必有所失:决定人一生的148个选择与放弃

    有所得必有所失:决定人一生的148个选择与放弃

    人生中有许多得与失,都需要选择与放弃,要想拥有辉煌的人生,就必须拿得起,放得下,解决好人生的困惑,生活才会更加亮丽多彩。“观钱塘潮者,赏其潮头也;著奇文者,一波三折也;伟大在世羡煞后生者,三起三落也!”没有坎坷不必走,没有失败的尴尬和忍辱哪来成功的喜悦?也许你就是忍受不了人情的冷暖和失败的打击,抱头哀叹,早已说过“不如意事常八九”,你自己还会遇到,那就当它是横亘于面前的一块石头吧。摆正它,蹬上去!也许视野会更开阔、心胸会更豁达呢!有所得必有所失,要想拥有一个好的人生,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好好的去享受人生,而不是去批判生活,因为失意也是一种收获。总之,失意在所难免,权且把心放宽。
  • 壁柜里的爱情

    壁柜里的爱情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藏獒笔记之反盗猎可可西里

    藏獒笔记之反盗猎可可西里

    肖兵只身前往可可西里,加入反盗猎组织“暴风”,与凶残的盗猎者斗智斗勇、浴血搏杀……
  • 世界上的恐怖袭击(世界军事之旅)

    世界上的恐怖袭击(世界军事之旅)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不仅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军事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真实地展现人类军事活动,也许我们无法成为一场军事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我们可以把军事百科作为模拟战场。本丛书从不同角度阐述军事的相关知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

    九霄诸天,以无上法力建立九幽血狱,少年叶东因一滴从天而降的鲜血,不但得到旷世功法,更是获得了开启血狱之能,成为血狱之主,从此之后,带领血狱亿万囚徒,踏上一条逆天之路!
  • 杠上花花痞子:今年不出嫁

    杠上花花痞子:今年不出嫁

    恭喜你今年桃花盛开,年内可能走上红地毯。夏冰看到这句话,不小心被自己喝着的饮料给噎着了,什么破测试题?这么狗血喷饭的测试结果!桃花,绝对不是她夏冰要的,她每年的生日愿望可是继续保持单身贵族的生活。桃花如预言般降临,夏冰防不胜防……她忍不住呜呼感叹:单身并不难,难的是应付那些千方百计想要结束你单身的人。小心桃花来袭……
  • 本人独自在家(好看系列)

    本人独自在家(好看系列)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这套书能引导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成为小朋友们的良师益友!
  • 材料世家

    材料世家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