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5800000006

第6章 鲁迅不与人言的内心世界(5)

大概是在鲁迅十三四岁的时候,周家发生了巨变。先是他的祖父因科场案入狱,后是他的父亲病重乃至去世,家里失去了支柱。从此,作为长子的鲁迅就开始了一段与母亲相依为命的艰苦生涯。也许是作为长子,遭受了许多的白眼和难堪,因而鲁迅也就十分理解母亲的不易。所以在许多事情上,主要是生活方面,鲁迅是不愿意违逆母亲的。在这个问题上,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对自己婚姻的态度。他在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后,当然不愿意走旧式的无爱的婚姻。但因为这一婚姻是母亲所订,他就只好牺牲自己,作出妥协,为母亲娶了一位儿媳,权当是母亲送给自己的一件礼物。而这妥协的结果是造成了他和朱安两人在感情和婚姻上的悲剧。鲁迅说过这样的话,母爱如同湿棉袄,脱了感到冷,穿着感到难受。这的确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当然,对没有接受正式教育,对新的思想和观念毫无了解和认同的鲁瑞来说,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和承认自己儿子的事业和劳动,也是值得我们考虑的。因而,我们可以说,在思想和观念上,鲁迅和他的母亲的确是有着相当大的距离的。

但是,思想上的隔膜并不能使他们的母子之情隔断,鲁迅对母亲尽了自己最大的责任。

鲁迅是一九一二年随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的。行前曾返绍兴安顿家事,当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安排好自己母亲的生活。到北京后,他住在绍兴会馆,过着独居在外的生活。后来,周作人也应邀到北大任教。就经济而言,鲁迅,包括周作人,是周家的顶梁柱。绍兴老家只留下了他们的母亲和三弟。所以到了一九一九年,鲁迅便买了八道湾的住宅,自己亲自动手设计、整修房屋,又回到绍兴把老母及全家都接到了北京。那一年,鲁迅的母亲已经六十了。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六年鲁迅离京南下的不到十年间,是鲁迅侍母最突出的时期。此前,或者因为年幼,或者求学远游,或者在外地为生计而忙碌,鲁迅总是不在母亲的身边。而经过了多少的离别,终于全家生活在一起,这一点对鲁迅来说是十分高兴的。

鲁瑞女士虽然没有受过正轨的教育,但却能识文断字。据曾经长期在周家帮忙的王鹤照回忆,鲁老太太认得字很多,但是不大会写。曾经教他识字,学诸如《实用杂字》等入门读物,并且给他讲《水浒传》、《西厢记》等,使王鹤照懂得了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后来竟能记账、读书。到了北京后,鲁老太太有了更多的时间看小说,鲁迅便常常为她买书。鲁迅曾对荆有麟说:“因为老太太要看书,我不得不到处收集小说,又因为老太太记性好,改头换面的东西,她一看,就讲出来:说与什么书是相同的,使我晓得许多书的来源同改装。”到了上海以后,鲁迅不在母亲的身边,便从上海买了之后邮寄到北京。

一九二三年,周氏兄弟失和,鲁迅从八道湾迁出,借居到砖塔院。先是他带着朱安借居。但是鲁老太太在八道湾并不痛快,常常弄到没有饭吃的地步。据王鹤照回忆,鲁老太太曾劝王离开八道湾,说“还是离开这里好,免得受闲气。”可见周作人夫妇的确是容不得人的。鲁迅见母亲在八道湾处处受制,便借钱买了西三条胡同的房子接母亲来同住。虽然工作忙,他总要抽空与老太太坐坐聊天。他们母子间谈些什么,现在已难以索考,但首先,日常家务肯定是少不了的。在八道湾的时候,先是鲁老太太主家,后来是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管事。

鲁迅除了往家里交钱外,可以说是不管家事的。到了西三条,家里只有他们三人。人少了,但家事还是要商量的。另外,讨论鲁老太太所读的书也应该是经常的话题。据荆有麟说,鲁迅做中国小说史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鲁迅为自己的母亲多方收求小说话本,对这些东西有了许多具体的了解。这应该是他们之间经常的话题了。此外,据周作人讲,鲁老太太移居北京后,开始看报,“日备大小报纸两三份,看了之后与家人好谈时事,对于段张冯蒋诸人都有批评。”那么母子俩在一起谈谈时事也是很有可能的。鲁迅在领了薪水之后,也常常买一些点心什么的东西拿回来,让家人改善改善口味。他总是先把点心送到母亲的房间,请鲁老太太选用,然后再送到朱安女士的房间,请朱安选用,剩下的拿到自己的房间。在鲁老太太的房间里,一年四季都备有点心什么的零星食品,这些大都是鲁迅在街上购买的。

据王鹤照说,当年鲁迅返绍兴接全家北上,一路上鲁迅让老太太坐卧车,自己坐二等车。到了南京,刚刚在旅馆住下,鲁迅就到外面买了南京有名的小吃肴肉和羊膏请老太太吃。一九二六年,鲁迅被章士钊解任,又遭到军阀政府的通缉,只得南下谋生,辗转来到上海。不在北京,不能亲侍母亲,但他对自己的家还是挂念万般。除了经济上的负担外,常常写信寄书。他曾两次返平,均为探望母亲的病况。

虽然鲁迅在生活上对自己的母亲十分关照,但并不能说他们母子之间在思想上就非常认同。事实是他们在思想上还存在着非常大的距离。鲁老太太爱读小说,却不喜欢“鲁迅”的作品。据荆有麟回忆,鲁迅的《呐喊》出版后,章衣萍的夫人吴曙天女士曾将《呐喊》送给鲁老太太看,而且告诉她《故乡》一篇最好。可是鲁老太太读完这篇小说后却说“没啥好看,我们乡间,也有这样事情,这怎么也可以算小说呢?”所以荆有麟说,在思想上,母子是相离太远了。但先生对于家事,多半还是依了老太太的主张。鲁迅曾对荆说过,“她们的成见,比什么都深,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顶多只能改变十之一二,但没有多少时候,仍旧复原了。你若再想改革,那他们简直不得了。真没办法。”但是,思想上的距离并没有影响鲁迅对母亲在生活上的关心。他对自己的母亲尽了一个儿子应尽的孝心。

12、鲁迅的绰号

鲁迅先生的笔名是很多的。着名的如巴人,是他发表《阿Q正传》时所用。又如唐俟、何家干、封余、晏之敖、隋洛文、阿二等等。仅《鲁迅全集》所收,就有一百一十多个,而且据说这还不是全部,有人认为,鲁迅先生的笔名有一百六十多个。但是对于先生的“绰号”,恐怕知之者甚少。关于绰号,据许寿裳先生说,鲁迅自己就是很爱给别人起绰号的。比如在日本留学时,曾受业于章太炎先生门下。那时一同听讲的有许寿裳、周氏兄弟以及钱玄同等八人。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讨论。而每每此时,钱玄同最为活跃,一边说话,一边爬来爬去。所以鲁迅就给钱起了一个绰号叫“爬来爬去”。严复是二十世纪初最着盛名的翻译家。他译《天演论》,自称“达旨”。而鲁迅亦特别称道他的功力,所以给严复一个轻松的绰号叫“不佞”。当时一位着名的维新人物蒋智由,有一次谈到服装问题,说清朝的红缨帽有威仪,而西式礼帽则无威仪。于是鲁迅便给他也起了绰号叫“无威仪”。鲁迅给人起绰号,总是事出有因,一般来说充满善意。这从一个细小的方面可以看出他做人的风趣和幽默。

说鲁迅的绰号容易使人联想起一些鲁迅的论敌对他的攻击,以及因此而进行的谩骂式的称谓。如“世故老人”,大概高长虹就这么指称过鲁迅。鲁迅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深刻当然没人能比,但在做人和处事上实在是单纯甚至幼稚得厉害。说他“世故”,真有些风马牛不相及。至于“堕落文人”则是国民党的通缉令中所称。不知为什么鲁迅一生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而国民党却说他“堕落”,也许实在是找不出更好的罪名,只好以“堕落”来侮辱他,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只是这样的罪名显得过于拙劣。当然,这种带有人身攻击和诋毁、侮辱性质的东西,与我们所说的绰号是截然不同的。

鲁迅比较早的一个绰号是“富士山”。据沈瓞民在《回忆鲁迅早年在弘文学院的片断》一文中所说,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对大清帝国的留学生不求上进、不学无术的现象十分不满,因而对他们的衣着打扮也很看不惯。特别是对那些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把学生制服中的帽子顶得高高耸起的样子感到十分滑稽,所以称他们是“形成了一座富士山”。这样的内容,鲁迅在他的《藤野先生》中有很生动的描写。但沈瓞民说,在日时,鲁迅即常常和他们说起,“大家听到他描摹留学生盘在顶的丑态形如‘富士山’时,都不忍喷饭。我有一位同学王立才,为人风趣……就因此叫鲁迅为‘富士山’,‘富士山’的诨名,在同学中传得相当广,当时这诨名传开的原因,还因为富士山原蕴藏着火山,很能象征鲁迅革命斗争的精神。”沈早年与鲁迅一道留学日本,并且同住一个宿舍,他之所言,应该说是可靠的。

一九零九年,鲁迅由日返国,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书。新任学监夏震武无礼于教师,引起学校教师的强烈不满,要夏辞职,并且终于获得成功。因夏氏不明时务,木然逞强,鲁迅等一般教师皆呼夏为“木瓜”。夏辞职后,鲁迅、许寿裳等二十余人曾为纪念合影一张。当时的参与者张宗祥称此次行动为“木瓜之役”。后来,凡在这张照片上的人,相遇都互称“木瓜”。鲁迅当然也被这些同志戏称为“周木瓜”。

沈尹默在《鲁迅生活的一节》中提到鲁迅的另一个绰号即“猫头鹰”。他说“有人替他起了个绰号,叫做猫头鹰。这个鸟和壁虎,鲁迅对于它们都不甚讨厌,实际上,毋宁说还有点喜欢它,这个替鲁迅起绰号的人,大约是了解这种情况的,恐怕就是钱玄同这类的熟朋友作的怪吧?”沈氏在别的地方也提到了这件事。他在《忆鲁迅》一文中写道:“豫才的话不甚多,但是每句都有力量,有时候要笑一两声,他的笑声是很够引人注意的。玄同形容他神似猫头鹰,这正是他不言不笑时凝寂的写真。”说鲁迅神似猫头鹰,应该说比喻得非常准确。他似乎是这样的人,时刻准备着,与一切的黑暗、丑恶、不公作斗争,而且迅猛有力,一针见血,决不犹豫。

说一个人的绰号,也许没有太多的意义。但我以为从这样一个小小的侧面,也可以使我们了解一位伟人,了解他的精神、情操,为人和品性。这样来看,也许就是很有意义的了。

13、鲁迅的气量

在许多人眼中,鲁迅是一个爱走极端的人。他敏感,易怒,不饶人。还有人以为他是一个十分爱骂人的人。连他的母亲在给他辩解时也说,鲁迅是被人逼急了的时候才骂人的。鲁老夫人对自己儿子的了解究竟有多少,我们还不敢持过于乐观的意见,仅从她的这种辩解中也就可以看出她对鲁迅的不了解。当然也有许多人认为鲁迅是个锱铢必较的人,直到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还说要一个也不宽恕。由此种种来看,鲁迅似乎是一个褊狭、记仇、气量很小的人。然而其实大大地不然。所有这些理解都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面。事实上鲁迅的气量是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

冯雪峰在他对鲁迅的回忆中,曾谈到了他和鲁迅的交往。一九二八年的十一月间,冯雪峰因被国民党通缉,从家乡来到了上海,和他的同学柔石来往密切。这时冯、鲁还不认识,但相互知道。柔石告诉冯雪峰,鲁迅对他写的一篇叫做《革命与知识阶级》的文章很反感。事情的起因是,在当年创造社和鲁迅的论争中,创造社的人认为鲁迅是不革命的,甚至是反革命的。冯雪峰虽然感到了创造社的小集团主义和宗派思想,但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鲁迅的革命性。所以他的文章替鲁迅辩护,说鲁迅只是不革命,而绝对不是反革命,并且认为鲁迅对革命是无害的,是所谓的“同路人”。加上冯文在态度上的轻浮,鲁迅当然不高兴。不过柔石也对鲁迅做了解释,认为冯的文章旨在批评创造社的小集团主义,鲁迅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不说什么,并不等于没什么。

对一般人来说确是如此。但对鲁迅来说,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柔石和鲁迅住得比较近,私人关系好,所以他常常到鲁迅的家里,也曾谈到了冯雪峰。这时的鲁迅似乎逐渐对冯有了一些了解,并肯定冯翻译日本升曙梦介绍苏联文学和艺术的书,对中国的文艺界是有好处的。鲁迅还让柔石给冯带了一本日本文译本的关于辩证法的书,并说,“你去送你那个同学去吧,省得他再买了。”

由此开始,冯雪峰说他改变了过去对鲁迅先生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他说,“由于我自己的一些片面的印象和主观的偏见,我以前是并没有应有地尊敬鲁迅先生的。我从前在北京时凭我自己的片面的印象所构成的鲁迅先生的性格,就和柔石所说的很不相同。”“在柔石的心目中,鲁迅先生简直就是他的一个慈爱的塾师,或甚至是一个慈爱的父亲。”柔石是经常和鲁迅来往的人,因而他对鲁迅的了解是非常直接、具体的。

而冯雪峰则主要靠的是间接的了解和印象。问题就出在这印象上,对鲁迅的偏见也来自这所谓的“印象”。随着冯雪峰和鲁迅之间的接触,两人终于结成了终身的友谊。这友谊的成功,与鲁迅对一个青年人的“大气量”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鲁迅在了解了冯雪峰后,就不再计较冯对自己的误解。后来他们在一起办刊物,讨论社会、文学,常常通宵达旦。鲁迅去世后,冯又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秘密参与了鲁迅先生后事的安排。他们两人之间,可以说既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又是情趣相投的朋友。

如果说鲁迅对冯雪峰是在逐渐了解之后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并忘记了过去曾经有过的不愉快的话,鲁迅和傅东华则是属于另外一种情况。

即有共同的目的、共同的事业,却不一定有良好的私人感情。尽管如此,鲁迅也给了傅以极大的帮助。傅东华是浙江金华人,一九三零年到上海,在复旦大学等学校任教授。一九三三年起,任同人文学刊物《文学》月刊的编辑。当时鲁迅先生是该刊的同人,为该刊撰稿。但是,傅东华在《文学》月刊的第一卷第二期却发表了一篇《休士在中国》的文章,涉及到鲁迅。

同类推荐
  • 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科学巨人: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科学巨人: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通过它我看到了一个年过五千岁的中华民族站在珠峰之顶,面带慈祥的微笑,遥望着远方。
  • 中外历史英雄之谜

    中外历史英雄之谜

    无论从道德文章,还是文韬武略各方面看,英雄都是旷世奇才。他们知识渊博,论天下形势如同掌中观文;他们腹藏玄机,帷幄之中可决胜千里之外。
  • 为人生加速:福特自传

    为人生加速:福特自传

    与其他企业家不同,亨利·福特有着工程师和商人的双重身份,他既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也是著名的汽车工程师。也正是基于此,他拥有与众不同的商业理念。
热门推荐
  • 口才的魅力

    口才的魅力

    卡耐基认为,培养自信的最佳方式,就是去做你从来都不敢做的事情,甚至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从而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喜悦。因此,他在每次授课的时候,会想尽一切办法让每一个人都开口说话。
  • 戏说红楼

    戏说红楼

    在潇湘看了许多红楼的书,不忍她为一个没担当的男人泪尽而死。妨不住也动笔写起了妹妹,当然也是要她幸福,当然这要靠她自己去争取,要她坚强一点,自主一点。初次写书,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提建议!
  • 贵平吟草

    贵平吟草

    主要包括:无题;登庐山感赋;清明扫父墓;寻诗;七回乡偶书;重走砍柴路;重游黄龙寺;三过双井村(三首);读《石湾诗草》(两首);一二怀乡;赠妻;修江月夜等。
  • 人生要敢于奋斗

    人生要敢于奋斗

    这是一个奋斗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在往前行,别为自己找任何借口停下来,因为停下来你就会被淘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要敢于奋斗,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一切都需要通过我们的双手去争取。自己是自己最大的贵人,自己也是自己最可靠的救星。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猜谜俱乐部(超级智商训练营)

    猜谜俱乐部(超级智商训练营)

    本书适合3至8岁!用谜语对游戏,父母问孩子答,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动脑能力。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小朋友的谜语。看到最后,一切才恍然大悟,掩卷顿思,意犹未尽。独特的视角,零距离的进入青少年的内心世界;独特的编排体例,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阅读习惯。
  • 至死不渝爱上你

    至死不渝爱上你

    简介:一次意外让他俩相遇,一个冷漠如他,一个善良如她。好心的救助却搭上了自己的一生。一颗冰封了25年的心在看到她的那一刻瞬间融化,莫名的安心,不言的舒服,让他毅然决然的把自己的命交给了她,短短七天的相处,由一见钟情变日久生情,在他恢复的差不多的时候,想要有何表示的时候,她却选择了逃避。俩人再一次相见她已经有了未婚夫。他们两个总是错过,她总是选择逃避而放弃他,他不甘,他爱她,甚至可以付之生命,可是为什么她总是选择逃避。他对她说,对你的呵护是应该的,而我的呵护只属于你一个人的,你是我唯一的。他对她说,我爱你,就永远不会放弃,你是我的,也只能是我的,只有我才配的上你。他对她说,你要怎样才接受我,我愿意用我的生命来换取你的心。终于,她对他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怎样的爱情让他至死不渝,怎样的爱情,让她恐之不及。此文专情。
  • 独孤剑说

    独孤剑说

    一条天地唯二的龙,一个离家出走的人,一把转世重生的剑,三千迷离世界三世变幻轮回,铸就一段三界六道的传说。
  • 魅都:萤红之卷

    魅都:萤红之卷

    “拥有地狱新娘的项链,和死神一样玩冒险游戏……是惊悚连连的“死神来了”?还是智慧PK的悬疑《天机》?此刻,无人岛的秘密将与你一起揭晓……新衣街的古董店,老费在琢磨一颗异常光亮的红色琥珀石,那是传说中地狱新娘的项链,谁想拥有它谁想毁灭它?心理医生莫颜的家里住进来一位从天而降的住客,与死神一起玩的游戏惊悚又冒险……”
  • 五谷膳食养生经

    五谷膳食养生经

    本书分为五谷为养,为身体提供基础能量;滋补保健五谷膳食方;对症调理五谷膳食方;四季养生五谷膳食方四个章节,讲述五谷杂粮的养生功效、不同功效的五谷膳食方。每种五谷杂粮的基本信息全面,全面解读其养生功效,还从滋补保健、对症调理、四季养生的角度介绍相应的五谷膳食方,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五谷膳食的养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