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5500000004

第4章 跟着古志游和顺(2)

《资治通鉴·周纪五·赧王下》以及凡提及该战役的典籍,原文与《史记》所载大体相同,这里不再重复。需要说明的是,原文中赵、秦两军行军决战的路线弄清楚是关键。程步先生认为,赵军离开赵都城邯郸三十里,便筑营防守。此时已占领阏与多年的秦军离开了险要的太行山,下山推进到平原武安驻扎(武安离邯郸只有八十里),距赵奢营寨大约二十里。就在秦军在武安附近准备与赵军大战的时候(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赵奢一边装作加固营垒(坚壁……复益增垒),一面令主力上山,快速推进到离阏与只有五十里的地方(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筑营抢占了制高点,这样秦军只好由平原返回向太行山进攻(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结果赵奢居高临下,大破秦军,遂解阏与之围。尽管中间曲折离奇,精彩纷呈,但决战地不在武安,而在阏与。最简单的逻辑是,武安离邯郸只有区区八十华里,骑马而疾驰,何用“二日一夜”?易中天先生主张读史一定不能离开原文,程步先生主张读史得留个心眼,看来此话必须当真。

至于阏与是今山西沁县乌苏说,是因为原文中有“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之言。于是有人考证说山西沁县有南北马服村,然而去当地考证的人向村民们询问有关情况时,当地人的回答有点让人哭笑不得:南马夫,北马夫,两个马夫吗,赶马的吗。结论是什么,我想不用再说了吧。倒是创修于明神宗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年)的《和顺县志》上载:赵奢垒,在县东石家庄(村名,晋冀交界),即赵奢去阏与五十而军处,今庙犹存。据史书载,从战国至北齐(前四〇三年-公元五五〇年)近一千年的时间里,和顺原来的名字就叫“阏与”。《水经注·清漳水》也记载:又东北经梁榆[四]域南,即阏与故城也。《水经注》还引用晋代卢谌的《征艰赋》中的名句“访梁榆之虚郭,乃阏与之旧都”,以证两名为一地。至今清漳河流经和顺城南的仍叫梁榆河,流经城北的叫张翼河。

阏与之战的历史意义。有人统计,春秋末期至秦统一,大小战役有二百多次,“晋阳之战”的结果是“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的结束战国的开始。到了战国时期,秦国是主角,赵国是六国中最强大的,所以秦赵之战影响着历史的进程,而在山西发生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战役也应该是三次,即“阏与之战”、“长平之战”和“再战阏与”。

在秦国与赵国的争霸战争中,阏与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其时,阏与属上党郡,是韩国的战略要地。战国后期,秦国想占有上党郡,以便作为其东进的跳板,韩国也想将上党郡交给秦国,但经过上党官吏和百姓“全民公决”,却归附了赵国。阏与正好在上党郡的最东部,距邯郸一百四十公里。攻占了阏与,秦可在太行山巅俯瞰赵国的一马平川,赵国将无险可据。所以按照“远交近攻”的战略构想,秦东渡黄河首先攻打的是韩上党郡。阏与之战发生在秦昭王三十八年(前二六九年),由于赵奢的勇敢和智慧,大败秦军。据程步先生统计,秦昭王时代秦军十八次东渡黄河作战。其意义在于,阏与之战前,秦军战无不克攻无不胜,从阏与之战秦败开始却是战而不胜,秦赵维持了八年的战略平衡,直至公元前二六二年“长平之战”秦胜赵败。有意思的是,赵奢[五]是阏与之战的英雄,他的儿子赵括[六]却是长平之战的败将。父子俩留给后人的成语分别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和“纸上谈兵”。二十六年后,即公元前二三六年,秦大将“王翦攻阏与、橑阳”[七](《资治通鉴·始皇帝上》),连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阏与、橑阳改属秦。七年后,即公元前二二九年,王翦又攻打赵国,一年后,攻陷赵都邯郸,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在山西的三大战役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阏与之战,赵胜秦败,打破了秦不可战胜的神话,成就了赵奢等一代名将,开始了两国长达八年的战略平衡;长平之战,秦胜赵败,成就了白起等一代名将,重新启动了秦灭六国的铁蹄进程;再战阏与,秦终于占领了阏与这一战略要地,成就了王翦等一代名将,秦完成了对赵的战略包围,为最终灭赵做好了决战准备。

孙皓辉先生在《大秦帝国》一书中,不仅对“阏与之战”作了精辟的演绎,而且指出:阏与之战后,天下战国又是一变,两大同盟隐然形成,一边是以秦国为轴心,一边是以赵国为轴心,开始了较之早期合纵连横更为酷烈的争战。

王立群教授在总结赵国之亡时说:赵国除了灿烂的文化,还有一点是后人最为称颂的,就是赵国军民的积极抗战,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唯独赵国是最能打也是打得最为惨烈的国家。

阏与之战,《史记》中记述之生动,人物形象之鲜明,情节之曲折令人叹为观止。程步先生认为,阏与之战远比“围魏救赵”精彩得多。《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中可见一斑。

河(黄河)之东,山(太行山)之巅,漳河出,有阏与(今山西和顺县),阏与战,载《史记》。

注释:

[一]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二六二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发生于秦赵两国之间的包围歼灭战,赵国遭受毁灭性打击,极大地加速了秦统一的进程。长平,今山西高平。

[二]晋阳之战,公元前四五五年,发生在晋国赵与魏、韩、智四大贵族集团之间的一场战役,终赵、魏、韩灭智氏,逐渐形成“三家分晋”局面。晋阳,今太原。

[三]鈇质,古代腰斩时用的刑具。

[四]梁榆,北齐天保元年(五五〇年)前后,阏与改置梁榆县,一直至隋开皇十年(五九〇年)改名和顺为止。

[五]赵奢,生卒年不详,号马服君,“马”姓起源,赵国名将,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到赵孝成王时期,在阏与之战中充分表现了他的勇气和智慧,他特别重视对战争形势和特点的研究,有较高的军事造诣。

[六]赵括(?~前二六九年),赵奢之子,大将。赵括熟读兵书,不晓活用,作为长平之战的赵军统帅,因其指挥错误,致使赵军全军覆没,四十万士卒被秦将白起活埋。

[七]橑阳,今左权县。

4、古和城——南溪北涧总东流

古人曰:王者度地居民,辨方正位,必有一定之规。来过和顺县城的人无不为县城设置之中“规”,也就是风水好而叹之。清康熙十四年,知县邓宪璋在为县志作的序中写道:一泓漳水,潆洄郭外,于形胜亦可观。靠山面水是居家建城的最好选择,而和顺县城,城内中轴线为中和街,取《中庸》“以中和养其身”,董仲舒“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之意。背后云龙挺峙,靠的是满山青松;面前漳河环带,傍的是两弯清流;周边群山环绕,聚的是太行灵气。

《书》曰:卜宅政位。和顺古城,原有城墙拱围,墙高三丈七尺,角楼敌台十一座,垛口八百一十六个,更房三个。城门三座,南曰康阜,西曰宝凝,北曰拱辰。历代知县因时修葺,由土而砖,蔚为壮观。城中官署、学宫、书院、文庙、武庙、城隍庙、火神庙、关帝庙、明伦堂、社稷坛、神只坛、先农坛、梁余祠、乡贤祠、忠义孝悌祠等一应俱全。每年立春前一日,知县穿官服,率众僚,到东郊先农坛拜芒神[一],行迎春之礼,回大堂开春宴,演戏报喜。正月十五、十月初一,知县邀仕官、举人、贡生、生员及百姓中高龄者在明伦堂[二]举办餐饮大宴。五月初一,知县等率有关人员专门到梁余祠祭奠和顺的先祖梁余子养,到名宦祠祭奠在和顺有作为的历代官吏,到乡贤祠祭奠和顺的历代名人,到忠义孝悌祠祭奠忠臣孝子。古代以礼治天下,和城虽小,礼周不逊他邑。每年要到文庙、武庙、文昌庙、吕祖庙、城隍庙等举行庙祭;到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先农坛举行坛祭。那时候的和顺县城,云龙巍巍拥方城,城池巍然以卫民,学宫俨然而育才,官署森然以临政,仓廒谨然而积储。校场阅兵,坊表旌烈,市集易货,驿站传信。一城绿柳,十里白杨,满眼青山,遍地夕烟。官吏峩冠博带,骑驴劝耕;百姓粗衣短褂,田园耕作;军人戎装整齐,站岗巡逻;商人荷担过市,声声叫卖。如若天下太平,可现农耕社会和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田园风光。县城是城乡结合部,在古代,做县一级的官,尤其是做和顺这样一个地广人少景美事简的县官,除了财政收入任务不好完成外,悠然轻松的好处是其他地方不可比的。正如明代成化二十年进士、正德年间国子监祭酒王云凤(和顺人)在《送和顺县刘大尹序》中说:“事易专,令易行,力易为者,惟治邑使然。吾邑和顺者,其境僻,无监司[三]可否异同之夺;其俗淳,无豪猾争论词讼之忧;其地近而事简,无车马将迎案牍丛脞之苦;其民贫而用啬,无衣食糜丽僭拟世禄之患。故往时之君子,唯以赋贡不时集为念,余则皆优游宴笑之日也。”既然事情不多,也只好闲来“优游宴笑”了。在这方面,明弘治年间和顺知县周钺的诗作多有描述:

百雉[四]孤城间两洲,南溪北涧总东流。

三门作品题清仪,二水成人泛白鸥。

向晚云收涵兔影,入寒潦尽见龙湫。

危桥跨处堪图画,高咏沧浪兴未休。

从这首诗中可以知道,那时的县城并不大,总的格局是“一山二水三门”,即背依一座云龙山,张翼、梁榆两条河流一北一南从西奔流而来,环抱着只有西、南、北三个城门的小城,并在东面合流东去。河上白鸥点点,入夜明月中天,人在桥上赏美景吟诗文兴趣盎然。在作者看来,两条漳河水一左一右,组成一个“人”字,三个城门组成一个“品”字,可谓“人品”、“品人”之深意。后来的县官有感于前任县官的感想,又有诗作补充曰:

……

三门峻峭依山敞,两水潆洄抱郭来。

采食尚传梁子界,地基遥接赵王台。

当年贤宰知多少,愧我自非治赋才。

诗中告诉我们,和顺是梁余子养的封邑,县城连着赵王石勒避暑之地,作者谦虚地说,当年和顺的贤达有多少啊,可惜我不是治县的良才。明弘治年间,知县周钺不堪案牍劳累,便出城到东北郊的九京村散心,但见鸟在沙洲卧,儿童骑竹迎,周县令乐而忘返,直到月挂林梢,方才打马回府,晚上赋诗一首,名《九京新月》:

吏隐长年泯宦情,西风一笑出郊行。

忘饥驱鸟沙边卧,跨竹儿童马首迎。

路入九京游衍处,人留千载古今名。

一钩悬挂林梢月,恰到严城已报更。

后来的知县刘顺昌有感于周钺的诗叹曰:“……新月年年照野壑,如何人物几迁更。”明月年年照,人物时时换,在天地的永恒中,人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虽然宇宙共一轮明月,但在这儿因人而异,从此九京新月便成了和顺一景。有一天早上周县令又到县城西南郊的凤台村郊游,但见漳河水百媚千娇,山势恰凤凰展翅,松涛如韶乐响起,露草如聆听诗语,东方朝霞壮丽,云拥红日前移,联想到临邛旧有求凤之乐,于是赋诗一首:

迭嶂回峦漳水湄,崇岗一似凤来仪。

风松乍作箫韶奏,露草还吟萋菶诗。

天半朱霞增壮彩,云扶旭日望中移。

临邛旧有求凤操,西去长天不可思。

之后,刘顺昌又和道:“……丹诏时同红日近,凌空一望发深思。”于是,凤台异形又成了和顺一景。就这样一唱一和,这些在平常人眼里看似平常的风景有了名,有了名气,有了精气神。

时光如水,和顺县城虽历经千年风霜,百次兵火,但古迹毁而不没,先人去而诗留。如今九京新月下增了一泓清水,月影阑珊,灰鹤起舞,杨柳婆娑,更见浪漫。“凤台异形”中修葺一新的百年古寺,晨钟暮鼓,香火旺盛,方格状的县城面积不断扩大,早已跨过了两条河流。县城里,明代建筑木石牌坊经三百年风雨仍坚实如新,旧城门虽孑然独立而更见精神,明地下防御地道重见天日,诉说着当年的战火往事。新和城槐花飘香烟柳氤氲,八百米中和街人头攒动,店铺林立;千余米新和路劲松挺拔,宽阔美丽;清漳河环城而过,如锦似练;东西公园绿草俊树,奇石流水;星级宾馆拔地而起,贵客盈门……

清漳河环绕着和和顺顺的梁余子孙,云龙山下崛起了一座靓丽的山城。

注释:

[一]芒神,古代主管农事的春神。

[二]明伦堂,旧时各地孔庙的大殿称明伦堂。明伦,即明人伦。

[三]监司,负责监察的官吏。

[四]百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5、云龙山——万壑松声带雨秋

和顺像一只展翅的蝴蝶,也像一头昂首的雄狮。县城正好居于心脏部位,县城之西就是美丽的云龙山,主峰是海拔一千五百四十八米的摩天垴,似龙头高昂,拖一脉秀山曲折蜿蜒,傍两条漳水云蒸霞蔚,酷似龙行云中,故名云龙山。

云龙山自然之异之美,历代县令、来和政客和文人多有记述。清和顺邑令邱廷溶在《重修云龙山碑记》中论道:

今之登云龙山者,皆以为异也。先是元人于山之阳,得灵泉而异之。设堂其上祭祀龙王,岁旱有祷必应,其巅则赵王台,所云襄子[一]避暑地,遗踝犹存。时至其地,蹑层峦,憩飞阁,周览幽遐,放情寥廓。举凡岩谷隐显,川原之缭绕,历历在堂庑间。

清山西学政邵树本[二]说云龙山:

夫水之酝酿也厚,则山之吐纳也灵,以故云龙形势,独擅斯邑。岩壑窈窕,烟霞澄鲜,桥留玉涧之名,泉涌珠跳之象,而绵延旧德,石井浤然,更复挹之不竭也。时或凭高俯瞰,遥见漳水东流,如带如练,河光山色,上下一碧,而山中井之水、泉之水、桥下之水,固知其同出一源也。

因云龙山紧依县城,便成为历代县令公事之余的最佳散步吟诵之所,“有高明之地以舒登眺,闲境之境以息尘劳,佳卉杂树之交荫以润色光景”。又因其太美之故,这些芝麻官游览之后,留下了不少诗作。宣统元年不远千里来和顺当邑侯的江西人刘洪辟就有诗曰:

傍城有名山,龙盘势高耸。

拥翠对衙斋,终日看不足。

终于在“佳节三月三,同人约五六”,“劝耕东郊逐,乘兴一登临”,“玉壶手自携,春泛杯摇绿”,但见“古刹依峰腰,虹桥亘山腹,亭短复亭长,松际露白屋”;“涧底鸟时鸣,壁间诗细读”;“一井大如拳,澜回潜流伏,老松千万株,之而鳞簇簇,风来起涛声,恍惚闻丝竹”。刘县令感慨至此,竟然为美景所“诱惑”,顿生去官之意:

小憩偏亭台,孤怀增感触。

故山多白云,清绝堪避俗。

安得买山资,归去萦松菊。

一官欲绊人,五斗惭窃禄。

大笑下岗来,催诗忙刻烛。

自此之后,刘县令登山不辍,诗作不断,境界由有意去官发展到飘飘“欲仙”:

龙山佳气郁葱葱,弥望青苍透碧空。

万树种松三面翠,一桥架石两崖通。

岗分左右中通涧,亭列东西半倚松。

凭临莫谓高无际,路隔蓬莱尚几重。

和顺距离蓬莱遥远,但紧邻昔阳县,明吏部尚书昔阳人乔宇就到云龙山游历过,其诗赞道:

千仞灵源鬼凿开,真从一窍泄胚胎。

蛟龙石底能潜见,云雨寰中任往来。

地界远分梁子国[三],山形高枕赵王台[四]。

西溪[五]胜迹堪留吟,徒倚苍松坐碧苔。

此诗前四句写云龙山之泉,后四句的前两句写和顺之历史,最后发议论,精到而有气势,不愧是明代大家。

说云龙山就不能不说说云龙书院,云龙山与云龙书院的故事令人欷歔不已。

乾隆三十五年(一七七〇年),安徽滁州举人唐楷任和顺邑侯,云龙山美景让他大发感慨:

诸生不见夫云龙山乎!崖谷崒嵂,源泉流为巨津,每当烟结雾凝,不崇朝而霖雨遍野,意其中有神物焉!曩所以蓄飞腾变化之势于深壑大川者,其在是欤?

显然,云龙山的云水雾气让他大吃一惊,甚至怀疑其中有神物,什么神物?唐楷不愧是饱学之士,首先从《易》中找到了答案:

同类推荐
  • 在全世界的边缘呼唤爱

    在全世界的边缘呼唤爱

    本书讲述作者因为爱情、家庭等变故,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的场景美轮美奂,醒来后,她决定去找寻梦中的地方,借以疗伤。她走遍欧洲,最后来到非洲,终于找到了自己梦中的地方!书中记载了她旅行期间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过去美好爱情的回忆。在非洲野性天然的美景中,她对人生、爱情都有了新的顿悟。全书文字优美,感情充沛,堪称一部关于爱与人生的逐梦之旅。
  • 跟随勇敢的心:我最难忘的读书之旅(修订版)

    跟随勇敢的心:我最难忘的读书之旅(修订版)

    记住一些词,记住一些人和书的名字,会有助予生活。谨以此书纪念那些“透过眼前浓雾而看到了远方”的人。他们曾携着电、裹着雷,闯进一个青年不眠的思想之夜:为反乌托邦咯血而死的奥威尔;战争中当逃兵的“德国良心”伯尔;苏军炮塔下镌写“布拉格精神”的克里玛;见证俄罗斯伟大精神夜晚的巴纳耶夫;与精神“鼠疫”殊死搏斗的加缪;替百万亡灵起诉“古拉格”的索尔仁尼琴;孤独讲述“人,岁月,生活”的爱伦堡……稿纸的背后,是流亡、牢狱、枪声,是过早逼近的坟墓和匆匆竖起的纪念碑。
  • 绝色杭州

    绝色杭州

    杭州,这如梦似幻的人间天堂,正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它温柔的怀抱。,作者王旭烽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写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人文精神,写绝代佳人、一世英豪,写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在这一湖碧水间的林林总总,这美丽华贵的城市,值得你梦萦神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这座天堂级的城市,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有名满天下的西湖水,举世奇观的钱塘潮
  • 欧洲之旅

    欧洲之旅

    《欧洲之旅》介绍了威尼斯、罗马、瑞士、荷兰、柏林等。
  • 西游漫记

    西游漫记

    《西游漫记》是一部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情景融汇、可读性强的游戏散文。《西游漫记》作者缪俊杰长期在新闻岗位工作,访问和游历过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埃及、加拿大,以及泰国、马来西亚、朝鲜的部分二十多个国家,遍览各国名胜,访及上至政府首脑、财团领袖,及至异国民众、山寨土著,将所得第一手材料,汇于一炉。读者将同作者一起回望历史风云,欣赏世界之精彩。
热门推荐
  • 我家娘亲很护短

    我家娘亲很护短

    推荐新书《媳妇撒个娇呀》强大到令人恐怖的宝宝,无赖到令人跳脚的娘亲,外带一只萌宠小吃货,开始了精彩的人生之旅。“看上娘亲了?卖进青楼!”“打娘亲的主意?往死里揍!”某女不干,“儿子,不得无礼!想娶我,报身价、报现金、报家产……”某男怒了,“想娶这个蠢女人的,先到我这报遗产!”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员工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员工课

    提升职场修养的心灵鸡汤,启发工作智慧的点金之石;解读经典,汲取先贤智慧;修炼内涵,铺就成功阶梯。这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能否位列世界强手之林,能否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开疆拓土,关键就在于它有没有无可比拟的员工。
  • 舰艇博览

    舰艇博览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修养含义

    修养含义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黄帝内经与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与四季养生

    ,它与《山海经》、《易经》并称为上古时期的三大奇书。各九卷。《黄帝内经》这个书名,很少有人想到黄帝。灵柩,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就是从黄帝算起的,而且黄帝给我们留下了《黄帝内经》,就是说神灵的关键,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方伎略》中,有“黄帝内经十八卷”的记载。事实上。《素问》主要是对生命的体质、生命的本质追问,在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到孔子、老子等人,是黄帝与岐伯等臣之间在进行的发问、探讨。《黄帝内经》从结构上分为《素问》和《灵柩》两部分,生命的枢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帝屋

    帝屋

    抢最好的宝贝,泡最美的妞,学最逆天的招式,神魔玩于我掌,鬼怪踩在我脚,横行妖魔乱舞的龙州谁敢拦他?可他却偏偏有一位同样受黄帝青睐却走上霸道的兄弟,誓与他逐鹿天下,王道,霸道,天下谁主?
  • 语言理论与实践

    语言理论与实践

    这个集子收录的是个人零散的思维碎片,如果其中存在一种教学思想的话,这种思想可以说属于“工具论”。这种“工具论”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高度统一后推行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方式(形式训练)高度一致。
  • 绝世神医:废材嫡小姐

    绝世神医:废材嫡小姐

    果然没娘的孩子是根草,不虐尾~,奈何桥上走一遭,她早已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小羔羊!笑她废物。想她云嫣怎么说也是神医大小姐,一朝穿越竟沦落成三岁能言、七岁能走,没瞧见姑奶奶一挥手,更没有修炼天赋的废材,只能靠着一张还算标志的小脸,十方妖孽男神全都有啊~本文一对一,谁见都想踩一脚啊。至于只能攀高枝?!瞎啦,神医也要变草包。不怕,自有小龙、青鸾乖乖送上门却不知,当凤眸再启,不太监,没关系,一碗汤水瞬灭所有丹药;没驯妖资格,不断更,八岁被坑死,被送去攀高枝、拉关系!
  • 冒牌皇妃好调皮

    冒牌皇妃好调皮

    虾米?师傅叫我去偷人?人家虽然是神偷但是只偷宝贝不偷人啊。可是师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去偷人,怎料偷人不成反而被人偷了去?这一不小心还偷了个七皇子妃的位置?好呀好呀,反正王爷不在家,看她怎么偷个底朝天!从来不知道自己原来还这么抢手,不过不好意思,名花有主啊。你们这些太子王爷,都往一旁让一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