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4900000007

第7章 别具特色的上党梆子

川剧是“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的综合体,而上党梆子则同样拥有“昆、梆、罗、卷、黄”五种声腔。一南一北,相映成趣,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戏曲演出史上两个奇特的景观。

因其独特的声腔体系,独特的表演风格,以及独特的剧目种类,使得上党梆子在山西四大梆子中显得特立独行、别具一格。

旧时,上党梆子被官府称为“土戏”。主要流布于晋东南及周边地区。上党梆子的剧目多以朝代大戏为主,其中昆曲、罗戏、卷戏、梆子还与上党古剧队戏一同承担着当地的酬神祭祀活动,为区别于“落子”、“秧歌”等小剧种,故又被老百姓称之为“大戏”。1934年,上党梆子首次赴省城太原演出时,考虑到应该有一个正式的名称,因与北宋泽州人氏孔三传之创制“诸宫调”的渊源关系,由文人学士将其重新命名为“上党宫调”。1954年,在山西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中,被定名为上党梆子。至此,分布于南路、中路、北路、上党的山西四大梆子以强势之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由于其独特的声腔体系,使得上党梆子除演唱梆子腔外,还兼唱昆曲、皮黄、罗戏、卷戏。过去,衡量一位名伶技艺高超、出类拔萃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看其是否能演唱“昆、梆、罗、卷、黄”五种声腔的剧目,能否全盘掌握。享有“宫调泰斗”之称谓的早期名伶赵清海,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五种声腔的剧目如何在舞台上演出,各司其职,还是有一定的讲究的。一般来说,上午唱昆曲,下午唱皮黄或梆子,晚上唱梆子戏。罗戏和卷戏一般作为主戏开演前的“垫戏”和夜场戏演完后的“送人戏”,多由戏班中的学员们出演。

我们不难想像,在庙会,在乡村,在人头攒动的喝彩声和小商小贩的吆喝声中,曲词高雅深奥的昆曲与高亢火爆热烈的梆子腔一唱一和,同台献艺,加之卷戏的风趣搞笑与罗戏的诙谐幽默,恰如上党乡野的风情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在高平县(今高平市)成汤庙戏楼的舞台两侧立柱上,镌刻着这样一副楹联:宋代孔三传汴京名伶创诸宫调难怪泽州音韵冲瓦舍;唐朝李隆基潞安别驾喜闻新声或曰上党歌舞先梨园。

从中,我亦可感知上党梆子悠久的历史。

楹联中所提及的“诸宫调”,是指流行于宋金时期一种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说唱形式,由北宋民间艺人孔三传所创。而“梨园”则指唐明皇李隆基时期所创立的歌舞演习机构,因此“梨园弟子”又成为后代戏曲艺人之别称。

由于年代的久远,以及留存史料的缺乏,上党梆子究竟形成于何时,争论颇多。现今学术界大致认同的年代是明末清初,略晚于蒲州梆子。

关于上党梆子的来源,在民间有两种传说:一种指明末形成于泽州(今晋城)、阳城一带;另一种则认为是从明朝王宫中传出的。

“上党歌舞先梨园”。唐明皇李隆基别驾潞安,也可理解为唐时歌舞对后世上党戏的产生起了一定的潜移默化作用,因而也被后人归之为剧种成因之一。

由清·洪升所作的传奇《长生殿》,成为昆曲最具代表性之剧目,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的《惊变》、《埋玉》二折,为旧日上党戏曲班社常演剧目。在早年的上党梆子戏班中,能否唱好昆曲除作为检验名伶之功底外,还往往成为班社学徒们的启蒙戏。昆曲严格的发声、吐字要求,讲究的唱与念,以及规范的曲牌格律,使得弟子们从一开始就打下扎实的念白和唱腔基础。

当今的上党舞台已少有昆曲演出了,但昆曲的影响力与渗透力,仍可透过舞台上演员们的唱念做打体现出来。2009年,在山西省第十二届“杏花奖”评比演出的舞台上,人们就欣喜地看到,来自高平市人民剧团的“梅花奖”演员陈素琴在其新排《陈圆圆》中,将昆曲以“戏中戏”的表现手法穿插其中。其演唱余音绕梁,使人回味无穷。

1985年,一部《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手抄本面世,在戏曲界引起极大反响。手抄本的年代为明万历二年(1574)正月十三日,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抄本中提及的杂剧、院本、队戏、哑队戏及音乐、歌舞的名目多达245个,并且还详细记载了当时迎神赛社活动的有关礼仪程序和演出的一些情况。在当今宋、金、元时期戏曲史料匮乏的情况下,该抄本无疑成为研究这一时期戏曲活动的最为直接、最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从中我们还可看到古代上党地区演剧活动的繁盛状况。

在杂剧、院本、队戏、哑队戏的滋润下,在外来昆曲、弋阳腔、梆子腔的影响下,从明末清初的萌芽,经康熙、雍正年间的发展,到乾隆年间上党梆子已经走向成熟。

清道光九年(1829)晋城青莲寺重修玄帝宫残碑上记载:“有鸣凤班者,行戏四十余年矣。”鸣凤班即为上党梆子早期著名班社。该班社由凤台县(今晋城)东四义村史家创办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名角荟萃,剧目丰富,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望。在青莲寺佛殿内留存的有关鸣凤班的演出记录中,还记载有道光十一年(1831)十月十五日鸣凤班演出时的剧目名称23出,而其中的梆子腔《彩仙桥》、《对松关》及昆曲《大赐福》等,都是当时戏班常演之剧目。

清咸丰至抗日战争前的近百年间,是上党梆子繁荣兴旺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代表性的班社为乐意班,该班由壶关县大河口村王万成创办于清咸丰十年(1860)前后。因该班社资本雄厚,故又称之为“十万班”。班社无论从演员、服饰还是演出阵容上,在当地都显赫一时、独占鳌头。乐意班还有进北京演出的辉煌经历,民间传说中乐意班的牌匾,就是当年皇上在观看演出后御笔亲题。

清末民初的上党地区,名角荟萃、名伶辈出。以赵清海为首的一批名伶,唱响于上党梆子的舞台。赵清海的黄戏《清河桥》、《一捧雪》、《苦肉计》、《取巴州》等,深为当地百姓所喜爱。还有段发荣之《东门会》、《雁门关》、《挂龙灯》,曹火柱之《大报仇》、《黄鹤楼》、《巧团圆》及冯秃嘴之《伐子都》等,都名噪一时。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段二淼、郭金顺、赵德俊、申银洞、王东则、徐贵生、廉明昌为代表的一批名角,更是影响深远。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晋东南作为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改造旧戏班,以配合革命斗争的需要,演出了一大批反映新思想、新人物的剧目,如《打春桃》、《王和尚卖妻》、《小二黑结婚》、《万象楼》、《赤叶河》、《王贵与李香香》、《白毛女》、《血泪仇》、《李有才板话》等。同时,还排演了一批新编历史剧(如《韩玉娘》、《邺宫图》),以达到教育民众、鼓舞士气的目的。

也就在这一时期,以吴婉芝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员登上了舞台,使得上党梆子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最明显的一点是,突破了以往戏班以生角领班,其演出剧目大都由须生担纲演出的形制,代之以旦角挑梁剧目的逐渐增多。这从吴婉芝早期演出的现代戏《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以及传统连台本戏《玉龙簪》、《秀莲图》,移植剧目《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到后来的代表剧目《三关排宴》、《皮秀英打虎》等,均可证实。

女性以本色出演旦角,一改男旦在舞台上矫揉造作、拿腔拿调等诸多弊端,而以清新亮丽、婀娜妩媚获得观众的青睐。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上党梆子的舞台随着女演员的日渐增多,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迅猛发展的态势,赢得了与生角并列舞台的领军地位。

也可以说,以吴婉芝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员,是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的第一代名角。1954年,在山西省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上,吴婉芝与郭金顺演出的梆子戏《寄女杀家》,王东则与王引姣演出的《访永宁》,段二淼演出的皮黄戏《清河桥》及李梅与秦桂花演出的落子戏《茶瓶计》,引起轰动。之后,随着戏改工作的深入,上党梆子的舞台更是繁花似锦。从山西省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间,是新中国成立后上党梆子繁荣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与“上天同党”的上党地区,不但孕育了悲壮慷慨的上党梆子,在这片热土上,还诞生了人民作家赵树理。由赵树理参与改编的《三关排宴》,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三关排宴》改编自上党梆子连四本戏《昊天塔》中最后一本《忠孝节》(又名《忠义节》)。热爱家乡戏的赵树理,在该剧的改编排演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剧中,上党梆子名角郝聘之饰演佘太君、吴婉芝饰演萧银宗、郭金顺饰演杨四郎。一流的编创队伍,一流的演员阵容,打造出了这一上党剧坛的经典之作。1962年,《三关排宴》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2006年,在赵树理诞辰100周年之际,人物传记体原创剧《赵树理》,又被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搬上舞台。冥冥之中,赵树理与家乡,与上党梆子那割舍不断的亲情,温暖着这片热土,也温暖着一代又一代的上党儿女。

1986年,似乎因了山西戏曲青年团调演而显得格外的不同寻常,意义非凡。这一年的4月1日至12日,由山西省文化厅主办的,由蒲州、中路、北路、上党四大梆子及眉户5个剧种参加的“振兴山西戏曲青年团调演”,成为日后山西戏曲发展的一个拐点。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到今天的约三十年间,上党梆子迎来了自身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这中间,一批优秀剧目亮相于舞台,一大批优秀戏曲人才更是脱颖而出,成为当今上党梆子舞台的骨干。

1992年,在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领奖台上,来自晋城市上党戏剧院的两位青年演员张爱珍与吴国华,双双摘得梅花大奖,开启了上党梆子“摘梅”的历程。1999年,晋城市上党戏剧院主工须生的张保平以《杀惜》中的宋江、《杀庙》中的韩琪和新编历史剧《初定中原》中的多尔衮,摘得第十六届“梅花奖”的桂冠。2002年,高平市人民剧团的青年演员陈素琴,又以《杀妻》中的王玉莲、移植剧目《风雨行宫》中的金桂和新编历史剧《陈圆圆》中的陈圆圆,摘得第十九届“梅花奖”的桂冠。以他们为代表的这批青年演员,是继吴婉芝、郝聘之、郭金顺、郝同生等名家之后的又一批顶尖的上党梆子优秀人才。如今,已到中年的他们,不但是上党梆子舞台的中坚力量,同时还担负着上党梆子薪火相传的重任。

音乐唱腔是剧种的灵魂,也是区别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昆、梆、罗、卷、黄”五种声腔的长期共存、同台演出,使上党梆子的发展、衍变更有其独到之处。

上党梆子唱腔虽以“慷慨豪放、高亢激越”为其显著特点,但因地域、表演、演唱风格的不同,又曾分为“州底”和“潞府”两大流派。

“州底派”以泽州(今晋城市)周边区域为其流布范围,在演唱上讲究的是稳健、平缓、抒情,行腔多以中、高音区居多。一代名伶赵海清、郭金顺即为其代表人物;“潞府派”则以潞安府(今长治市)周边及沁县周边区域为主,刚健、火爆、粗犷,行腔多以高音区为主。该派的代表人物为段二淼、王东则等。

蒲州梆子的母体孕育了我省的中路梆子和北路梆子。巧合的是,上党梆子同样孕育了山东菏泽“枣梆”和河北永年“西调”两个剧种。1963年,山东菏泽地区枣梆剧团和河北永年西调剧团,相约演出于上党地区,成就了上党梆子演艺史上的一段佳话。

古称上党郡的上党地区,高山大岳可与“上天同党”。但同时,也形成了相对封闭、隔绝的地域环境。旧时的上党梆子表演多为粗犷明快、简练大方的古朴风韵。新中国成立后,新文艺工作者的介入,编剧、导演的引进,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对其“念白”的规范统一,使得上党梆子从表演到演唱,均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今日的上党梆子,典雅与婉约并存,明快与抒情相映。

因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与蒲州梆子的渊源关系,其剧目也都大体相同。而上党梆子的剧目,内容丰富且自成体系。据196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上党梆子共有传统剧目700余出,其中梆子约600余出,皮黄约90余出,昆曲约10余出,罗戏和卷戏各存数出。

从剧目内容上看,反映忠奸斗争的较多,突出体现在表现杨家将和岳家军的剧目占的比例较大。如《雁门关》(连五本)、《昊天塔》(连四本)、《天波楼》(连三本)、《闯幽州》、《董家岭》、《佘塘关》、《九龙峪》、《双挂印》及《天门阵》等均为杨家戏。而《夺秋魁》(连四本)、《渡康王》(连五本)及《风波亭》则为岳家戏。以前,这些剧目都是大班社的必演剧目,也多为须生名角挑梁的拿手戏。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或整理改编,或立足原创的剧目搬上舞台。《三关排宴》、《天波楼》、《皮秀英打虎》、《杨七娘》、《杀妻》、《两地家书》、《汉阳堂》、《初定中原》、《陈圆圆》、《赵树理》等优秀剧目,颇获好评。

既别具特色,又风格俊逸的上党梆子,在衍变、发展的进程中,“昆、梆、罗、卷、黄”五种声腔的共存共生,造就了其多彩而绚丽的艺术基因。面对今天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多元化的艺术种类,我们更多地希望新一代的上党剧人,于开拓创新中能够继承传统,坚守特色品格,将上党梆子的风格,上党梆子的美韵,一代一代地传唱下去。

2006年5月20日,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入选国家首批“非遗”名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随着全社会关注点的不断提升,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生发于民间的古老戏曲艺术,仍将继续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大众。

同类推荐
  • 解读《权经》

    解读《权经》

    权力是封建时代人们争夺的核心,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深谙权力之道,才能成为权力场上的获胜者。作为权力场上的“佼佼者”,冯道对权力的认识和体悟当有“不凡之处”;作为权力场上“奇迹”的创造者,冯道的《权经》也必有“过人之见”。 《权经》分“求权”、“争权”、“用权”、“固权”、“分权”、“夺权”、“拒权”、“让权”等八卷。作为专门研究权力的学问,它是系统而全面的,囊括了权力的方方面面、各个要点,可以说是无一遗漏;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权力”专著,它的权威性和深刻性又是无人能比的,毕竟冯道不是在空谈,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不仅是权力的“理论大师”,更是权力的“行动大师”。
  •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本书是作者李岗在多年研究生教学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产生背景,跨文化传播学的性质、对象与任务,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跨文化传播原理和模式,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传播,视觉符号与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观照。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本书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的珍贵学术论文。堂堂中华何以一再遭人欺凌。今天读来,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代盛衰,仍发人深省。,全书分为两编。本书最为独特之处是,通过对于中国兵制的梳理,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作者以侧锋破题,从“兵文化”入手,试图解答中国文化何以造成千年积弱,根源何在
  •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信仰仁爱、和谐、真诚。以前我们提倡文化的复兴,现在我们需要提倡信仰的复兴,信仰的复兴是一项宏伟的精神家园建设工程。民族的复兴,文化复兴是基础,信仰复兴是关键。过去十年间,我们的文化已经走上复兴之路,现在正迎接中华民族伟大的信仰复兴。复兴是在保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我们永远恪守夫子“述而不作”的原则,不是创造、不是革新,是接受、是弘扬。关注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呵护过程。我们在这里赞美的信仰,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我们看到,传统的精华,正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贡献巨大智慧。我们的信仰就是人类的共同信仰:我们用仁爱、和谐、真诚,建设人类共有家园。
  •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开拓进取、注重实效、积极行动、乐观向上的精神,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升华的一种宝贵品格,也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向自由王……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冤家路窄:多金男友靠边站

    冤家路窄:多金男友靠边站

    本以为在部队以后的生活就会好过一些,谁知道会遇到叫陆连城的家伙,你往南,一看就知道他不是个简单的人物,来到特种部队以后才知道他是特种部队的队长,冯愈年,这一刻夏锦织总算明白什么叫冤家路窄。一次特别的任务,让夏锦织沉睡了两年,我便向北。我们注定这辈子也不可能再次相遇。夏锦织选择了去到部队。与闺蜜同时喜欢上一个人,这两年里她清楚的听到了陆连城的话,以及连她自己都无法相信的秘密,不想夹在中间,还有关于她的身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

    讲到英国文学,不能不提到狄更斯;讲到狄更斯,不能不提到《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把本书和《圣经》并列,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的确称得上是文学史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主人公大卫,是一个善良博爱、正直勤奋、务实进取的知识分子典型。他虽然也有过错误的念头,荒唐的举止,但妻婆的“无论在什么时候,决不可卑鄙自私,决不可弄虚作假,决不可残酷无情”成了他的座右铭,手向上指着的爱格妮斯就是他的“指路明灯”。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贵族校草拽拽未婚妻Ⅱ

    贵族校草拽拽未婚妻Ⅱ

    靠,刚高中毕业就结婚,有木有搞错!我才不会真的跟他有夫妻之实!哼,不就是家里两个臭钱么,姐也有,姐还比你多!拽什么拽!结果,好好的大学,却不能跟小正太玩了,都是这个臭男人搞得,他还挺得瑟,不行,我得收拾收拾他,再这么下去,还反了他了!
  •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作者在长期从事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病人”,这些“病人”看上去很正常、很健康,但实际上正在遭遇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他们大多都是遇事不能主动化解,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责、心烦、不快乐……心事越积越深,逐渐形成了“心病”。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并排解心理障碍。而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能帮您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带给您幸福美满的人生!
  • 前妻,跟我回家

    前妻,跟我回家

    两个人的结婚证,一个人的婚姻。结婚整整一年,除了报纸上漫天飞的花边新闻,她从来都没有见过那个法律上身为她丈夫的男人。★★★★★“念念。”三年后再次见到她,千言万语,什么自责的话什么思念的话全都扼在了喉咙,唯一能吐出来的只有这两个字。苏念一却是厌恶的看着他,这两个字从他嘴里吐出来真让她觉得恶心。“程总,有什么事吗?”苏念一努力地让自己露出一个笑容,眼底的厌恶却是无法掩饰的。尤其是身后的那个男人叫她,她转身时灿烂的笑颜,连眼睛都是透着光的。那一刻,程慕笙终于知道什么叫做太迟了。
  • 鬼坠星夜

    鬼坠星夜

    我能碰到谁?我能留住谁?,这片天地又会少点什么。一千年后黑星再度降临。还是鬼的命?眼前一直不离的又是谁的影?拨开那层血,一千年前黑星落于星河之中,这是星的命,从此天上少了一轮明月我能看见谁?
  • 从零开始读懂社交学

    从零开始读懂社交学

    生活中,我们不能缺少朋友。一个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即使再有知识,再有技能,那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工作、事业会困难重重。如果你的人脉资源越丰富,你所拥有的能量就越大。拥有了有效而丰富的人脉关系。也就获得了通往财富和成功的门票。《从零开始读懂社交学》介绍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教你如何运用社交技巧来博得他人的好感,建立起扎实而强大的人脉关系,成为一个人脉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