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3800000003

第3章 学校与家长合作的基本常识(3)

之前,人们往往用家校联系、家校联络、家校协调、家校沟通等词语来表述家校两者之间的关系。然而家校合作是一个发展的概念。辞海“联系”条目中的解释是:“指联络,结合相关的人和事物。”“沟通”,指“彼此相通”。“协调”,指两个人或单位相互配合,尽可能取得一致。从字面上解释,家校联系就是把家庭和学校这两个相关的系统结合起来,联结起来。家校沟通是让双方相通,也就是有所交流。家校协调是在两者相通的基础上相互配合,双方达到一致。由此得知,在家校关系中就其相互接近的程度与相互作用的程度而言,联系、沟通、协调三个概念是递进的。

如今,家校关系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联系、沟通、协调三个层面上。在《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一文中,岳瑛对我国家校合作的历史和概念进行了研究分析:“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我国的教育实际工作者开始重视家校合作的问题,到了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许多学校在教育实际中逐渐意识到学校要主动争取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将家校合作进一步延伸和扩展至社会各方面,并在实践中探索家校合作的方法和形式。”此外,该文还对与家校合作相关内涵的英语表述作了解释:“目前‘家校合作’尚未有一个固定含义的概念,仍未形成确切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英语中最常见的表达‘家校合作’的词是‘home-school cooperation’(家校合作),与之相关联的词还有‘education intervention’(教育介入)、‘parent-teacher collaboration’(家长-教师配合)、‘parent involvement’(家长参与)等。”

岳瑛在文中还进一步对家校合作的概念进行界定:“虽然家校合作尚无确切定义,但是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都一致认为应主要把握如下几点内涵:1.家校合作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是一项双向活动。由于学校教育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家长要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和配合,学校则要对家庭教育做出引领、指导。2.家校合作应以学生为中心,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即学生。3.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家长参与对学生的教育,是广泛的社会背景意义上的参与。”

在《家校合作》一书中马忠虎阐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问题,分析了家庭与学校的地位和作用。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合了家庭和学校这两个对学生最具影响的社会机构,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够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的支持,家长在养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的指导。以上观点指出了在教育中家庭和学校的平等地位和作用,改变了我国教育界以往的看法即认为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的看法,平衡了家校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作用,调动家庭对子女教育的积极性。

周丹从对形成孩子多种素质为目的出发,对家校合作的涵义进行分析:“‘家校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使孩子受到系统一致、特色分明、相辅相成的来自两方面的教育影响,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社会化。”文章强调“‘家校合作’既是一种崭新的行为模式,也是一种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关系的理念”。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认为合作的目标、合作的方式与内容以及合作的状态等方面构成了家校合作的内涵。

家校合作的方式和内容十分丰富,按合作活动的主体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活动的主体是家长,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另一类活动的主体是学校,即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或称为学校进行的家长教育。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家校合作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家庭与学校之间相互配合、互相支持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的双向活动。

通常情况下,“家长参与”指的是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本书侧重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指的是学校家长的教育。在我国内陆地区一般将“家长教育”称为“家庭教育指导”,而在台湾地区“家长教育”则被称为“亲职教育”。在本书中,我们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以及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简称为“家长参与”与“家长教育”。

1.家长参与的内涵及形式

家长参与称为家校合作的下位概念。家长参与是指家长为使其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家庭中以及到学校和社区参加和进行各种教育活动。研究分析者将家长参与分为如下几类:

·以家庭为本的参与

家长在家庭中参与家庭教育或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学习指导的参与方式即为以家庭为本的参与。家庭为本的参与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家校合作。

·以学校为本的参与

在家校关系中家长作为平等的一方为了子女的发展,参与到学校教育体系中,协助配合学校并为了支持学校而进入学校活动、学校教学、学校科研、学校管理与决策等的参与方式即为以学校为本的参与。从现代家校合作的理念与我国目前家校合作的基础出发,本书把以学校为本的参与作为研究的重点。

·以社区为本的参与

作为家庭的一方,家长为了子女的发展,参与并支持子女所在的学校及家庭所在的社区的各种教育活动的参与方式即为以社区为本的参与。以社区为本的参与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初露端倪,并且获得了宝贵的经验。社区为本的参与相对学校为本的参与而言是更高层次的家长参与方式,它决定着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但在本书中不作重点研究。

综上所述,家长参与既包括在家庭中家长为支持子女的教育所做的工作,也包括在学校和社区中家长为支持子女的教育所做的工作。在家校合作中,无论家长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参与到学校教育都可看作是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两者联系起来,才能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协调,共同合作。

何瑞珠在其著作中就家长参与问题谈到,“过去数十年,西方社会在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政策上,往往强调让家长以监护人、教师助手或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学校事务。但是,近几年来家长参与的重点已由校内义务工作转为在家庭内参与教育事务,涵盖一系列以‘家庭为本’的参与:帮助子女温习功课、建立有利学习的家居环境、鼓励子女改进学习态度,以及在家中与孩子商讨学习计划。这些以‘家庭为本’的家长参与,可说是亚裔父母的强项。……说明了无论身处于东方还是西方文化背景之下的亚裔父母,均较多选择的参与模式是家庭为本。但是有些学者提出异议,认为‘家庭为本’的参与模式并不足以改善整体的学校教育,并坚称除非家长在校内也有所参与,否则学童的学业成就不会得到改进。因此,一些研究者建议,家长参与应采用一个涵盖更广的定义——在家庭、学校及社区动员家长的力量以协助子女与社群发展”。

通过以上对家长参与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外,家长参与已经经历了从家庭到学校(包括从学校到家庭的回归),再到社区的发展历程。而在中国,我们的家长参与还处于较低的阶段,也就是基本处于以家庭为本的参与及以学校为本的参与。在以学校为本的参与中,家长的参与基本停留在参与学校一般活动的层次,尚未达到参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决策的层次。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进一步阐述这种情况。

2.家长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的内涵及模式

家长教育称为家校合作的另一个下位概念。家长教育指学校或有关社会机构及人员,为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在内容、理论、方法等方面对家长进行的指导。

学校和有关社会机构和组织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处于指导者的地位。不同的社会机构和组织有不同的机构特性、不同的教育资源、不同的指导方法,他们教育和指导不同的家长群体。蒋亚辉将目前我国家长教育划分为如下几种模式。

·学校主导的模式

各级学校为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利用自身的权威和优势对本校学生的家长进行的家庭教育内容、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即为学校主导的模式。本书中所用的家长教育的内涵所指的是学校主导的模式。在家校合作中,学校通过家长教育,不仅与家长建立了联系,而且提高了家长的素质。

·社团主导的模式

各类社会团体,特别是各级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青团等组织,为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对各类社会团体内外的家长进行的家庭教育内容、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即为社团主导的模式。

·社区主导的模式

指城市中的各社区综合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通过建立社区家长学校、社区亲子工作坊、组织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对所辖社区内的家长进行的家庭教育内容、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即为社区主导的模式。

·市场主导的模式

教育咨询服务公司、家庭教育服务公司、家长学校等社会民营教育机构,根据不同家长个体和群体需求,所提供的家庭教育的有偿服务即为市场主导的模式。

在本书中,为了体现家校合作的不同侧重点,其论述往往是从家长参与及家长教育这两个方面展开的。而家长参与和家长教育有时在实践中很难划分。实际上,家长在参与中也在接受教育,而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参与。

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家校合作进行分析研究。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包括:家校合作的内涵、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家校合作的意义、家庭与学校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家长的权利与义务研究等方面。家校合作的实践研究包括:家校合作的内容、家校合作的现状、家校合作的方式、家校合作的问题及对策、家校合作的推进等方面。

家校合作内涵的解读

(一)家校合作的特征

1.家校合作的关系

人受教育的过程即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又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一不可,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家庭不但是子女生活的地方,而且是子女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的有意识与无意识行为构成了家庭教育的影响过程。无论是在教育时间、教育内容还是在教育方式上家庭教育都具有优势,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而且,它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等职责。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成员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的教育目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的两个重要因素,前者是后者的起点、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及保障。

在整个培养社会人的教育过程中,家庭与学校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家校合作不仅有利于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子女,而且又可以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达到以教育学生的目的,又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使得它们相互支持,密不可分,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我们可以联想到由一个支点发出的两个分力,合力(对学生的影响)的大小是由两个分力所形成的角度决定的,而这个角度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或者家长与教师形成的某种关系。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方向一致、家长与教师的关系融洽时,所形成的合力就越大,即对受教育者的积极影响越大。

事实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

首先,分开责任:家长默默地支持老师的工作,但与学校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干预学校的内部事务。

其次,一般联系:学校要求家长到学校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和学校活动。

再次,积极推进:家长与老师共同致力于学生发展的目标,都是教育学生的主角。

2.家校合作的特点

家校合作不同于传统的家校联系,它是一种崭新的行为模式,也是全新的关系理念。家校合作既是一种处理两者关系的行为模式,也是一种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关系的理念。

作为一种崭新的行为模式,家校合作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是一项双向活动。家长要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家庭教育作出指导。在这样一种联系方式中,家长、学生、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非常重要;家校合作应考虑家庭和学校双方的活动,但学生是该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家长和学校服务的共同对象,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校合作作为一种崭新的行为模式,其特征包括:两者联系内容具有共需性;联系范围具有全面性;联系工作具有计划性;联系目的具有互惠性;家校两者联系行为具有互动性。

作为一种关系的理念,家校两者是合作伙伴关系,在教育机构群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家长和学校的共同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与老师是儿童教育中的天然合作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各有其优势与局限性,在教育儿童时,既要相互分工又要互补合作;家长既要在家庭中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又要对学校教育进行参与、监督。

(二)家校合作的目的

经过专家分析得出,家校合作的目的是要形成教育的合力。

1.家校合力的目标

专家指出:“家校合作以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品德和学业等其他各方面的良好发展为最终目标。”但主要目标侧重于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方面。

2.家校合力的含义

马忠虎强调:“家校合力,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不仅在儿童培养目标上表现出一致,而且在家庭全方位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方面也表现出一致,学校尽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家庭和学校才能在子女教育过程中互相配合,密切合作。”此界定不仅强调了合力体现为教育目标上的一致,也指出了合力的含义:家庭尽全力地协助学校以及学校全方位地支持家庭。

3.家校合力形成的方法

陈桂兰在《建立新型家校关系推进素质教育》一文中指出:“家庭与学校双方共同参与教育的全过程,具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它们之间形成了双向交流的机制,并使这种关系逐渐制度化,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目标一致,功能互补,形成教育合力。”因此我们得出了家校合力形成的方式方法。

同类推荐
  • 美国种族简史

    美国种族简史

    罗永浩倾力推荐!为什么今天还要回顾一个国家的种族历史,反思各种族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生存状况,即使在建国已有两百多年的美国,在种族已经实现了“平等”的今天。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追求集体感和身份认同是自然的选择,在种族繁多的美国,因为融合、改变带来的矛盾冲突尤其突出。一个少数族裔融入的过程伴随着各种痛楚,常不为外人道,而在美国,德国人、日本人、法国人、华人、西班牙人、波多黎各人走过的成为“美国人”的道路也各有辛酸。也许,你认为自己了解种族的问题,理解文化震撼,但读完本书,或许你会发现对种族的误解还深深存在,急待改变。
  •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的最后,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 经典音乐故事

    经典音乐故事

    西方古典音乐博大、灿烂,源出于古希腊和希伯莱文化,肇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繁盛在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生长在西方文化的土壤里,具有浑厚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的宗教精神、科学思想、民主意识滋养下,更透射出人类文明之光。然而,在一切艺术形式中,音乐里蕴含的捉摸不定的因素最多,这本小册子从西方音乐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入手,指明风格,析清流派,点评艺术价值,试图帮助音乐爱好者深入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音乐欣赏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提高修养。谈音乐、欣赏音乐,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音乐知识、专业名词一般性判断原则,这本小书里尽量避开复杂的专业术语,而那些浅显的知识一点就通,无须作更多的解释。
  • 素质教育在中国

    素质教育在中国

    中国的素质教育要做什么,我想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做人与成才。从古至今,海内外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做人这一方面都有共识。北宋的张载和现代的陈鹤琴都论及过做人。陈鹤琴认为在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的基础上,不仅要做中国人,而且还要做世界人,要以宇宙为学校。要做世界人必须具备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素质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还要让他们成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在西方社会中提出的把学生放在“适应性领域发展”的观点与朱熹的思想大致相同。
  • 老观念,新观念

    老观念,新观念

    某份著名杂志的宣传语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再新一点”。“新一点”是一份努力、一种跨越、一分灯火阑珊处回望时脱胎换骨的感悟。本书的总结出关于人生的100个观点,从老观点里挑出精髓,从新观点里迸出火花,让老观点不老,新观点更新。
热门推荐
  • 一品田园美食香

    一品田园美食香

    她:衰神附体,也不晓得哪个混蛋踢了她一脚,害得她从山顶一路掉啊掉,莫明其妙的掉进异世,附在年轻小女娃身上。她想哭,更想笑。娘哎,就算她许了个愿要长生不老,可也不用一下从大龄剩女直接变成妙龄小女娃吧?在睁眼闭眼,一辈子就过去了的魔咒失效之后,好吧!她认栽了。她是打不死的小强,咱走南闯北,哪哪都能生存,再恶劣的环境,也经不住咱这一双巧手给你左修修,右整整,美好田园生活就在前方,努力向前冲啊!(本文文主打美食,地道农家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本文没有勾心斗角,都是温馨小感动。致富路上,慢慢前行,一步一个脚印。本文男主死心塌地,女主专情专一,欢迎妞们一起进入美食田园的怀抱,一起见证男女主的爱情成长,还有可爱萌宝加盟哦!)奉上美食心得(友情提示,注意各位的口水)(1)麦芽要告诉各位:“烤肉的时候可要注意了,不能烤的太嫩,也别烤糊了,得经常翻个身,每翻一遍身,就得刷一遍油,要烤的兹兹冒烟才好吃,那嫩肉完全吸收了烟熏跟油的香味才是最好,末了还要撒上花椒粉跟孜然……”话未落音,那炭炉上刚刚还在冒烟的肉串就没了踪影。“谁吃了?谁吃了??”……(2)俗话说,贴秋膘就得乘着要冷不冷的时候。大火爆炒洗净的猪大肠,加入酱油醋以及生姜调味,等炒够火候,再加骨头汤加大料一块炖煮入味,直到炖的入口即化,就能放进豆腐或是黄豆芽烫熟,或者青菜啥的都成,等到豆腐吸收了汤汁的鲜味,那滋味,那香气,能叫你连舌头也一并吃了。(*^__^*)嘻嘻……
  • 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

    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划时代著作,震撼世界的十本书之一,本书还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著作,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图书。
  • 凡仙传

    凡仙传

    方方明悟,修道一生。不若凡人一世!,一生带着难言说的追求,梦醒时分,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 第一宫女

    第一宫女

    她曾是县令千金,却在童年突遭家变,从此落入苦海。为了爹一展笑颜,为了亲人不再受苦受穷受人欺,毅然偷偷入宫做了一名卑微的宫女,期盼有一天,能与皇上不期而遇,希望日子从此掀开新的一页。极尽的宠爱,极尽的占有,繁华的遮盖下又是怎样的心痛?人的心能经几次蹂躏?人的爱能经几次折磨?人的情是否有极限?爱过痛过迷恋过寂寞过,然后是什么?谁来告诉她这个皇上亲赐的“第一宫女”?
  • 小相公追妻记

    小相公追妻记

    他和她,青梅竹马。小时候的他,总是受她保护。情窦初开,他去追大家闺秀,她搞破坏,顺便史无前例的纠缠他。后来,迫于压力,她远嫁南方,他才发现,没有她的生活,陷入了混乱。于是,他认真学习做生意,考虑举家迁往南方。再相遇,他已进化成狼,势必要扑到她这个小白兔!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你也可以约见奥巴马

    你也可以约见奥巴马

    六度分隔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指的是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因而可以说,其实我们与美国总统以及与任何一个我们想……
  • 死水微澜

    死水微澜

    李劼人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被郭沫若称颂为“小说的近代史”。本书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本书以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七年时间为经,以四川省会成都及其近郊构成的川西坝为纬,描绘了清朝末年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及挣扎的苦难历程。在作品中,作者表达了对备受压制的人们——特别是下层妇女的同情。小说还结合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细腻地写出了当时的民俗风情、起居服饰等,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的地方色彩。
  •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徐大成编著的《康乾盛世》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康乾盛世的有关内容。 《康乾盛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世上最美的感悟

    世上最美的感悟

    父母的爱,如山如川;父母的爱,血浓于水;父母的爱,刻骨铭心;父母爱,净化灵魂;父母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颠簸之路,父母呵护我们应对人生的喜怒哀愁,从这一刻开始收拾情怀,用心感悟无声无形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