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4600000001

第1章 艰辛童年

悠悠时光,篆刻缤纷的睡梦;

一缕清风,呼唤遥远的记忆。

01故乡情结

每一代人都会对“自己的一代”倍感深刻、亲切和留恋,这并不奇怪。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们可以说是“特殊的一代”,他们的精神结构是经“特殊材料”制成,并经深度拆解、 震荡、改换,他们是连接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的一座桥梁,是新旧两种观念激烈展示的桥头堡。当今天的人们回望那段生活,常常 用宁静、平和等字眼来形容。物质的匮乏并没有磨灭掉朴素的生活中所蕴藏的情趣,而那时的孩子们也有属于自己的童年记忆。 我出生在新河县仁让里村,整个童年时代就是在那儿度过的。我七岁就没了母亲,由于当时特殊年代和我们这个特殊家庭,童年留给我的既有难忘的苦涩和无奈,也有难忘的甜蜜和欢乐,尤其 到了暮年,一想起我的童年,一想起我们村的原风景,就感到特别亲切,特别兴奋。这大概就是故土难离、叶落归根的情结吧!

据《新河县志》记载:我村原名小街头。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知县杨子仪以该村久无诉讼,改为仁让里村。另据民间传说,仁让里村村名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村有一个姓秦名志高的人,中举在邢州做知府后,其父仗势欺人,因与 隔壁邻居争宅基地面积纠纷不断。他家欲盖东厢房,想占邻居一墙为己有。邻居闻知后,说“此墙为我家所有,你要占墙实属无 理。”秦父依仗志高在邢州居官,连县官也要让他三分,所以毫不示弱,两家互不相让。秦家好长时间未能动工。不得已,秦家 给在知府做官的志高捎去书信一封,让其给县官打招呼予以解决。不久秦志高复信,秦父拆封取信过目,只见上写六句小诗:

“家书收悉皆知详,因墙争斗欠思量。父忘为儿起名意,怀志登高看远长。理应仁让多谦恭,让出三尺又何妨?”秦父看后甚觉惭愧,放弃了占墙的想法,主动给邻居赔礼道歉,并表示这隔墙不再占用,再让出三尺,邻居也深明事理,表示也让出三尺。于 是两家由互不相让变为相互谦让,形成了一条新的胡同。邻居街坊都夸两家是“仁义之家”。县令闻此义事,特意制作一块横匾 悬挂于胡同口,上书“仁让里”,以扬其举。无论是县令改名也好,还是民间传说也罢,时至今日,仁让里村与人为善、合作共 事、友好相处的村风并极少有诉讼现象,确是事实。

我们村共有秦、王、韩三大姓。都是在明朝“燕王扫北”后迁移过来的。由于战争和瘟疫造成人烟稀少,燕王(朱元璋四子朱棣)便把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为恢复农业生产,于永乐十五 年(1417年)下令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民到山东、河北、河南一带开荒种田。至今我村秦、王、韩这些移民后裔仍讲山西洪 洞县大槐树下是我们的故乡,是自己的根。

我村距县城7.5公里之遥,位于与冀州市交界处,是久负盛名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每逢三、八日开市,这一天四邻乡民人流如织,高峰时多达近万人,一直长盛不衰。这里的建筑青砖红瓦, 错落有致;这里的路灯高悬,绿树成荫;这里的街道宽阔,路面洁净。我村建设虽然在全县并非最好,但也堪称是一个优美漂亮 的村庄。

我村村东绿海如画,杏树、梨树将叠峦起伏的一个个沙丘深度包藏,那儿百鸟争鸣,鲜花绽放。据老人们讲,日本侵略中国时,邓小平、宋任穷、陈再道等开国元勋为躲避日本飞机的跟踪 轰炸,曾在此藏兵布阵;日伪军到我村扫荡一直就没敢进过村东树林,担心中了埋伏,被我八路军游击队包了“饺子”。

我村村西枣树遍地,每年的10月,果压枝头一片珍珠般红的海洋,如临仙境。相传刘秀被王莽追赶了三天三夜没进汤水,他率领部下走进枣林时,见一老婆婆正在喜摘红枣,忙停下马来索 要充饥,并连声说:“婆婆,你们这儿的枣太好吃了。”至此,后人就把我县的红枣起名为“婆枣”至今。

我村中央原有一鱼塘,各种鱼虾游弋其中,这儿就是我孩 童时代嬉戏、玩耍的天堂,也是我一辈子魂牵梦绕、难以忘怀、挥之不去的地方。

在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我的祖辈年复一 年、代代更迭繁衍生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02晨拾红薯

民以食为天,在那个年代让人刻骨铭心的就是粮食极度匮乏。从我记事起,我家就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吃的是高粱面和红薯窝头,吃顿小米饭、玉米面窝头算是好的了,只有过 节才能吃上一顿白面或者饺子。也许,现在城里人说红薯面好吃,是粗粮,对身体好,但现在薯面大都掺杂别的成分,感觉甜 而可口,其实真正的红薯面不是真正的甜,总带着一股苦头,吃多了胃里泛酸水。尽管红薯面不好吃,但在过去困难的年代,那 是乡下主要食物,为了不饿肚子还得吃,甚至冒着违反大队不让拾红薯的“清规戒律”还得去偷拾,因为生产队分的那点粮食根本不够吃。大队“看青”人员(实际上是当时大队组织的护秋人员)一般是晚上在野外查防,早晨不出村监视。因此,人们偷拾红薯一般都选择起早,摸着黑,走到地里刚看到地皮。

北方中秋的早晨很冷,是一种混合着水汽和庄稼气味儿的 冷。我背着筐子,拿着四个齿的镐,在人家刨完红薯又翻过几遍的地里翻腾,希望有遗落在泥土中的红薯被我刨出来。一边用 力甩镐,一边用警惕的眼睛扫视着有没有大队的“看青”人员光顾。要被发现就麻烦了,轻者遭到训斥轰走,重者没收全部工 具。一个早上下来,不知要翻多少泥土。就是在这样的季节,为了在翻土的时候泥土不灌进鞋里,到了地里就把鞋脱掉。潮湿的 泥土带着早晨的沙凉顺着脚心一下就刺到心里。偶尔刨出一块红薯就把什么都忘了,那种喜悦之情绝对不亚于如今的彩票中奖。如果幸运的话,一早晨能拾半筐头红薯,不幸运也就是几块。但 要遇到大队“看青”人员,只能乖乖溜之大吉,一块也得不到。当年拾红薯是迫于生活,现在看来,这也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 财富,从小就培养了一个人不怕吃苦、敢于挑战的性格和品质。

03砍柴留痕

在五六十年代,我们乡下几乎全都用柴禾填灶做饭,根本就烧不起煤,也没有电,当时柴禾和粮食同等重要。什么是柴禾?柴禾一般是指庄稼秸秆、树叶以及野草、树枝之类的东西。人们 在收获庄稼的同时,也把作物秸秆收拾好,拉回家晒干垛齐。秋冬的时候,野草、树叶黄了,把野草割下,或把落下的树叶搂起

来弄回家。这样,村庄外一个挨一个柴禾垛就形成了村落的一个外部风景。

在我的记忆里,为了生计,我从小就随父亲起早拾柴。那 时候,离村子近的树叶早已被人们搂得片甲不留。因此就需要走远点,背着花篓,拿着镰刀,天不亮就出发,拿着两个红高粱饼 子,提上一壶水。脚底下连双像样的鞋子也没有,穿在脚上的鞋子,早已是刚能挂住脚,并破有几个洞。深秋的天气,早晚已经 是很冷了,可我仍然穿着那件破烂不堪的单衣。两头不见日头,我和父亲吃的红高粱饼子,是我童年时最难咽下的粮食,也是当 时比较好的饭食了,中午饿的时候,吃在嘴里感觉是那么的又香又甜。

我清楚记得,只有一次外出拾柴是破例提前回来的。那一天,我同父亲去拾柴,我用镰刀砍一个已经腐烂干枯的荆条墩儿,一不小心砍在脚上,鲜血迅速染红了我的脚面,我痛得大哭 起来,父亲看到这个情形,什么也没说,什么也不要了,背起我飞奔公社卫生所。至今,我的脚部还有当年拿镰刀砍伤留下的疤 痕。多年之后,每逢说起此事,父亲都默不作声,只是长叹。我知道老人是在内疚,不该让那么小的我使用镰刀砍柴。但我非常 理解父亲,他当时拉扯我们兄妹三个过日子真是太难,太难了。

04黎明哭声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除了忍饥挨饿外,缺衣少穿也始终伴随着我的成长。尤其是我七周岁那年母亲早逝之后,更加增添了我家生活的艰辛程度。

我兄妹三个,哥大我两岁,妹小我四岁。那是夏季的一个清晨,东方刚刚鱼肚白,我们兄妹三个还在梦中,大姑母便哽咽着把我们唤醒:“大元、二元、小妮,你们醒一醒,你们的娘咽气 了……”因为我当时岁数小,不明白“咽气”是什么意思,只是用诧异的目光注视着大姑。我哥终究大我两岁,似乎明白了什么 似的,伤心地大哭起来。

从小就失去亲我爱我的娘,是我终生难以愈合的伤痛和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多少次曾在睡梦中,投入娘的怀抱,醒来时,却是冰冷的被窝,泪水早已打湿了枕头;多少次曾在外面受了欺 负,我本能地喊起我的娘,我那远在天堂的娘,却再也听不到儿的呼唤;多少次曾羡慕地看着同伴依偎在娘的臂弯,陪伴儿的只 有热泪数行;依稀模糊的娘,在我心中和梦里,永远是那么美丽、慈祥!

一个家庭,特别是还要抚育孩子,没了男人不好混,没了女人更不好混。我父亲在他们兄弟中排行老大,上要带头孝敬父母,下要抚养我们三个不懂事的孩子,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他 白天起早摸黑,拼命干活,多挣“工分”,晚上还要安顿小、伺候老。

有两件事,我始终难以忘怀。我白天傻玩不小心刮破了上衣,父亲发现后狠狠“凶”了我一顿。晚上,父亲在昏暗的小煤油灯下给我缝补衣服。可那根本不是大老爷们做的活啊!小小银 针根本就不听使唤,三次扎到父亲的手上,他每次都是停下来,将血从指头肚挤出,用线穿过针眼继续缝补。父亲边缝补边落

泪,足足忙碌了两个时辰。尽管补丁打得七扭八歪,但终究第二天能穿了。还有一件事是过“五月端五”(端午节),父亲蒸了红薯面和小麦面混合的韭菜包子,我们兄妹三个见了包子,真是高兴极了,我一连吃了五个,哥哥、妹妹他们吃了几个,我毫无印 象了,应该也不少。我只记得父亲吃了两个就在一旁默默无语地喝起水来,还一直说:“你们多吃个,我不饿。”后来,奶奶告 诉我说,你爹是想省下来让你们下顿继续吃。这两件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 让父亲吃上馍馍,不再为填饱肚子而发愁。

同类推荐
  •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

    ,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爱你生命的每一天》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这套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
  • 回望昙华林

    回望昙华林

    本书有几篇谈到当年学生自己办的文学社和刊物,其中《拾花》、《碧桃》给大家印象尤其深刻,据说,当时中文系这些自生自发的学生“同人刊物”一度“如雨后春笋”。林如稷、冯至那些文学大家,他们办浅草社和后来加入沉钟社的时候,不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吗?可是,一阵寒冷的北风刮来,《拾花》、《碧桃》这些刊物和文学社都坠落了,夭折了,还有写了“思想情调不健康”文章的同学被令退学。好在培植那些同人刊物的园丁们,包括那位被退学的傅生文君,在七十、八十两个年代交汇之际,很多又考取最早的几批研究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抱负,展现他们的才华。
  • 刈麦集

    刈麦集

    四年前,我应某旅行社征稿写了第一篇游记,这第一次小小的尝试,使我感到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抒发情怀不仅很奏效,而且也很有意义,然后又写了关于离开北京十年的游子生活的回忆文章,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写作中我发现,自己不但表达能力还可以,而且记忆力也比较强,尤其是看到作家麦家的一句话:“作家就是和记忆打交道。”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既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加之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我决心从六十岁关键的收获季节开始收割自己人生这块土地上的庄稼,这也是书名《刈麦集》的来历。
  • 就当一次路过

    就当一次路过

    恩德传媒出品,这么远那么近监制,OUR书系第一辑。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路过,每个人都有各自抵达的终点,或许是你独自上路,或许有人愿意为你停留。最终大多数人或许会分开,我经历过,我知道他们很重要,任何人来到你身边愿意为你停下脚步,都是值得珍惜的事。所有相遇都是有意义的,别在意是否还有告别,哪怕只是一次路过,也要在最好的年纪里,放肆地活,坚定地爱。正是因为那些过往和遗憾才成就了现在的你,所有的回忆都会成为你温暖前行的动力。
  • 趣谈写作

    趣谈写作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热门推荐
  • 我的夫

    我的夫

    各位亲们,糊糊开新文了,***本书已加入特价书库,一次性订阅全部VIP章节可享受5折优惠(已订阅过的章节不会重复订阅)看完全书只需要2.64元人民币,不到一瓶饮料的价格。***********************林宝儿,前世过于肥胖丑陋,吃尽了追不到男人的苦,这一世要补偿个够。哪里帅哥最多?蜂巢!——看不懂蜂巢是什么意思,去看正文去!什么样的男人最正点?当然是皇家的了。蜂巢的美男们,皇子们,采花贼,魔宫男侍,一个个慢慢地浮现,与女主纠结…………………米有收藏米有票票米有留言就米有动力……………“丑不当然,不只是这些。帅哥会很多滴,对恩批反感滴,请远离。道德君子,看到这里请点右上角勾魂小红叉。是俗文,是雷文,请自行携带解毒药避雷针。这是糊糊的第二篇尝试之作,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喜欢。………………米有收藏米有票票米有留言就米有动力…………推荐朋友们的文文,请大家也去溜达一下,说不定就看到自己喜欢的文文了《修罗女之恋》(偶的亲亲宝贝)《冷情美王爷》(1女N男,小轻松,女尊)《穿越之将军皇后》(偶的轻亲亲恋恋)《颜殇》恋恋滴《绝代女王爷》《转世修罗》《我家有个狐仙大人》《侠女进化论》《百变俏伊人》《娇傲江湖》当当当,,大家快去看阿!!
  • 局外人(加缪中短篇小说选)

    局外人(加缪中短篇小说选)

    《局外人:加缪中短篇小说选》弥漫着诡异、怪诞的气氛。书中的主人公无论对生活,还是对人,都消极、冷漠、懈怠、不在乎,说话、举止十分荒诞。读者往往能从这种荒诞背后体会到一种冷漠,同时还能体会到一种理性,并在现实生活中对这种理性产生共鸣。
  • 高门王妃:嫡女倾城

    高门王妃:嫡女倾城

    她本是京城第一富商的嫡女,却被冠上了“克爹克娘克兄长”的罪名;他本是频频闯祸的痴傻王爷,却唯独对她言听计从。一纸婚书,将在寺庙“清修”的她许配给他,成就了京城里一段啼笑皆非的姻缘。她,带兵、打仗、赚钱养家;他,卖萌、傲娇、貌美如花。当凌辱、阴谋、迫害纷至沓来,她带他浪迹天涯,他许她睥睨天下!
  • 乔那村干部

    乔那村干部

    乔那,全国第一批招录的大学生村官,以笔试倒数第一的成绩分配到本山县最远最穷的东禺乡。但他务实肯干,扎根基层,用自己的行动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组织看电影、修公路、办村节晚会、评低保、斗村霸、开补习班、竞选村支书、引进草莓、黑木耳等农业产品发展经;并最终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壮大成了一个上市公司……乔那同时也周旋在女友唐小珊、村姑史玉芬、女教师宋子叶、女记者康沛文等众多个性鲜明,样貌非凡的女性之间,演绎出恩怨情仇、可歌可泣的爱情佳话;与官二代“情敌”郭颂之间的斗争、与李二牛,郭子杭等兄弟之间不断深化的友谊,与乡、村领导干部间的同仇敌忾和与县局级干部间建立的无比信任的关系,让乔那在工作中如鱼得水。更多精彩尽在《乔那村干部》!
  • 海底沉船的恐怖符号

    海底沉船的恐怖符号

    报警器响了,“飞虎小队”们立即出发。跟踪超市里行迹诡秘的人,发现了惊天秘密……那个人见人怕的“病老头”到底谁什么人?泡沫里到底吞噬了多少孩子们的生命?飞龙小队能揭开吃人温泉的秘密吗?本书是一段精彩的冒险探案故事。
  • 擦去心灵的尘土

    擦去心灵的尘土

    本书教育人们怎么在各种环境中面对各种不同的情况时,应该拥有怎样的正确心态,并且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带着女神闯星河

    带着女神闯星河

    多年努力一事无成的小人物,惨遭女友抛弃,却在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来自浩宇的星际两大美女,从此跟着她们闯荡宇宙,解开宇宙之中的一个个不解之谜的同时,漫漫星空的各个星球,有了他们的主宰者,那个人就叫古宇!
  • 千秋家国梦

    千秋家国梦

    全书由15篇各自独立的文章组成,犀利的笔触直指现实社会那一个个令人尴尬的沉重话题。其中,《走出古隆中》、《古城荆州》等文热切地呼唤改革,但强烈的优患意识与炽热的爱乡爱国之心始终是本书的主调。作者以地处中华腹心位置的荆楚地区为标本,希望人们冲决封建网罗,摒弃小农意识,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一桩桩历史事件的风云变幻、一处处历史名胜的兴衰荣枯起笔,以跃身现代文明的大潮中去中流击水。毅然穿透那重重的历史帷幕,本书是作家曾纪鑫近几年来思考地域文化、历史名人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大文化散文著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