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4000000006

第6章 1960年(6)

国民经济的调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使我国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到1960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在各个方面明显地反映出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粮食供应十分紧张;基本建设大大地超过了国力;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中共中央、毛泽东觉察到了国民经济中的问题,从1960年秋开始,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8月,李富春在主持制定1961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鉴于当时的困难局面多次提出应该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提高,并根据这一精神安排国民经济计划。9月30日,中央批转了经周恩来审定的国家计委党组《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年1月,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正式通过了这一方针。会议指出:1961年应当适当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对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此后,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调整时期。

"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其主要内容是:搞好综合平衡,把"大跃进"运动中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特别是农、轻、重,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调整过来,使之趋于协调,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这一方针,是党和政府为战胜严重困难而采取的重大决策。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后,毛泽东率先离京调查。1月21日,他派3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调查。3月lO日,毛泽东在广州主持召开了由中南、华东、西南等地区有关同志参加的调查汇报会。与此同时,***、周恩来等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由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有关同志参加的调查汇报会议。两个会议的主要议题,都是讨论农村工作。3月15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给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一封信》,要求从现在起,县级以上党委领导人员,首先是第一书记,要认真学习毛泽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把深入基层(包括农村和城市)蹲下来,亲身进行有系统的典型调查当作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并且定出制度,造成风气。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先后制定了《农业六十条》、《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工业七十条》、《商业四十条》、《手工业三十五条》、《科研十四条》、《高教六十条》等一系列条例。这些条例总结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各项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推动了"八字方针"的进一步贯彻执行。首先,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恢复农业生产。主要措施有:(1)对农村人民公社在所有制关系上明确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制是现阶段农村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规定公社对生产队和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强加干涉,生产队所有和支配的资金、物资不得无偿强行调用,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和小家具等生产资料永远归社员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2)在分配上取消过去实行的部分供给制的规定,严格实行评工计分和按工分配的办法,停办公共食堂。(3)从各方面精简和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一方面,尽量压缩农村各项事业占用的人力,挤出劳动力充实农业生产第一线;另一方面,压缩城镇人口、精简职工、动员一批流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返回农村,以增加农村劳动力。到1961年底,全国已精简职工873万人,减少城镇人口1000万人,仅在1960年秋到1961年春,新增加农业生产劳动力2913万人。(4)从1960年开始对粮食实行超购加价和奖励办法,全国粮食平均加价5%。1961年提高收购价格,提价幅度为粮食20%、油料13%、生猪26%、禽蛋37%。同年4月还决定对棉花、油料等主要经济作物实行奖励政策,并把农副产品划为三类,实行不同的收购价格,以满足农民的自由贸易的要求。(5)加强工业和其它各行各业对农业的支援。如1960和1961年,国家拨出钢材151万吨,以支援农业和农机制造,增产化肥和农药,提高农业和支农工业的投资比重,等等。其次,对工业进行调整。根据1961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和《工业七十条》,调整工业的主要措施有:(1)把工业生产和工业基本建设的指标降下来,降到确实可靠、留有余地的水平上去。(2)在工业管理中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把过去下放过多的权力集中到省、市、自治区一级,根据中央统一领导的要求和本地区的具体情况,重新安排和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3)抓住煤炭和钢铁两个主要环节进行调整,集中主要力量使煤炭生产稳步上升,使钢材品种增加质量提高。(4)国家与企业之间实行"五定"、"五保"。"五定"指国家对企业实行定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定人员和机构;定主要原料、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的消耗定额和供应来源;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定协作关系。"五保"指企业对国家保证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保证不超过工资总额;保证完成成本计划;保证完成上缴利润;保证主要设备使用期限,同时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和经济核算制。

再次,对商业也进行了初步调整。主要措施有:(1)大力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减轻市场需求压力,积极恢复和发展日用工业品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增强市场供应能力。到1961年底,社会集团购买力由1960年75.4亿元减到49.4亿元,同时,使日用轻工业、手工业品市场供应的紧缺局面逐步趋向缓和。(2)国家对粮食、棉布等18种基本生活必需品实行平价供应办法,同时对一部分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据统计,1961年和1962年高价商品销售额共74.5亿元,增加财政收人38.5亿元。这对回笼货币起了积极作用。(3)恢复"大跃进"以来撤并的供销合作社、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开放农村集市贸易。在政策上明确指出,国营商业、供销合作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是现阶段我国商品流通的三条渠道。

以上政策措施的实施,使国民经济开始出现新的转机,但由于"左"的指导思想还没有彻底纠正,高指标也没有调整下来,要实现国民经济根本好转,还必须继续进行全面调整。

1月,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代表中共中央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当前全党的主要任务是踏踏实实地、干劲十足地做好调整工作,而1962年又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工作的最关紧要的一年,必须抓紧。毛泽东在会上讲话中说,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我们还缺乏经验,还有很大的盲目性。从全党来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逐步地加强对它的认识,下功夫弄清它的规律。这次会议肯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必要性,初步统一了认识,对扭转国民经济困难局面具有重大作用。

2月21日至23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即西楼会议),具体研究贯彻"八字方针",搞好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措施。会上,陈云作了题为《目前财政经济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讲话,分析了当时财政经济方面存在的严重困难,提出6条意见:(1)把今后十年划分为两阶段,从1960年算起大约五年为恢复阶段,后一阶段是发展阶段;(2)减少城市人口,"精兵简政";(3)采取一切办法制止通货膨胀;(4)尽力保证城市人民的最低生活;(5)把一切可能的力量用于农业增产;(6)计划机关的主要注意力,应从工业、交通方面转移到农业增产和制止通货膨胀方面来。会议认为,目前财政经济的困难是很严重的,从1958年到1961年,年年都有赤字,估计当年仍有相当数量的赤字,我们在经济上正处于一种很不寻常的时期。我们必须坚决扭转这种局面,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目前全党必须集中力量,增加农业生产和日用品生产,解决吃、穿、用的问题,保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至于基本建设,在最近两三年内,除了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工程和十分必要的扩大再生产的某些工程以外,其他一律停建。会议确定,当年的年度计划,必须按上述原则进行调整。

5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央财经小组提出的《关于讨论一九六二年调整计划的报告》。报告提出,1962年整个国民经济必须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要退够。就是说,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综合平衡的方针,把建设规模调整到同经济的可能性相适应,同工农业生产水平相适应的程度;把工业生产战线调整到同农业提供粮食、原料的可能性相适应的程度,同工业本身提供原料、材料、燃料和动力的可能性相适应的程度;把文教事业的规模和行政管理的机构缩小、精简到同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程度。报告还提出了进行调整的具体方案。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对国民经济进行大幅度调整的指导思想,并制定通过了大规模调整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其主要措施有:第一,降低工业指标,调整工业措施。中央财经小组确定,1962年,绝大多数重工业生产指标比原计划分别降低5%至20%;其中钢产量从750万吨降为600万吨,煤产量从2.5亿吨降为2.39亿吨,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从59.5亿元降为46亿元。对现有的工业,下决心进行"关、停、并、转",即有计划地保住一批工厂,缩小一批工厂,合并一批工厂,关掉一批工厂并且改变一批工厂的生产任务,从而把工业生产战线和基建战线真正缩短,把力量集中起来,更好地完成当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并且为以后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据统计,到1962年10月为止,全国县以上工业企业数,从1961年初算起,共减少了4.4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数9.6万个的45%。

第二,精简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1961年曾经大力精简职工。一九六二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1962年上半年继续减少城镇人口七百万人的决定》。5月27日再发出《关于进一步精简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的决定》,要求把全国职工人数在1961年末的4170万人的基础上,再减少1056万人至1072万人。全国城镇人口应在1961年末的1亿2千万人的基础上再减2千万人。从1961年1月开始,经过两年半的时间,总共精简职工1940万人,减少城镇人口2600万左右。第三,加强财政金融管理,抑制通货膨胀。1962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收回几年来银行下放的一切权力,银行业务实行完全的、彻底的垂直领导,严格信贷和现金管理。同年4月又决定严格控制财政管理,规定各大区和各省、市、自治区按国家规定应该分得的地方财政结余、地方预备费、地方投资,由国家按年度季度统一分配。同时减少财政支出,制止通货膨胀。

第四,进一步调整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实行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集体所有制至少30年不变。同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正式规定了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各项有关政策。同年11月,中央又发出《关于发展农村副业生产的决定》,提出了恢复和发展农村副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经过1961年至1965年努力,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196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达223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33亿元,工业总产值14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1957年相比,增长59.9%,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9.9%。农轻重比重基本恢复正常,市场供应显著改善,财政收支在后3年都有节余,其中1965年节余7亿元。全国物价稳定,市场繁荣。

中共中央采取坚决措施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1958年的"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主要比例的严重失调,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开始意识到,在经济建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存在严重的问题,必须立即纠正。在1960年6月18日中共中央于上海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作了《十年总结》的讲话,针对一个时期以来在经济建设中头脑过热的情况,指出,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时,要留有余地,要实事求是。7月15日至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研究国际问题和国内经济问题的工作会议,确定了压缩基本建设战线,保证工业生产;充实农业生产,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援等措施。同年8月,李富春在讨论研究冶金工业、交通运输、农业和经济计划问题时,多次代表大家提出,应当对经济进行调整、巩固、提高。当8月底国家计委党组向国务院汇报1961年经济计划而提出对经济实行调整、巩固、提高的问题时,得到周恩来的赞同,周恩来并加上了"充实"二字。9月30日,中共中央批转了周恩来审定的国家计委《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1961年,我们要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这是"八字方针"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出现。这一调整工作首先从整顿农村人民公社开始,主要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同类推荐
  • 沙陀三王朝

    沙陀三王朝

    中史称“沙陀三王朝”的后唐、后晋、后汉,都是由沙陀人建立的政权。沙陀人以战略要地山西为根据地,在唐末五代的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演绎了三个王朝的兴衰,不能不让人惊叹。
  • 风月天唐

    风月天唐

    两坛男儿烈酒,丰塑乱世铁骨柔情;三分历史笔墨,书尽别样世事沧桑;QQ群:179648838新书《江山权色》,新笔名:倦孤心,已发布。在创世中文网,以及qq阅读app都可以搜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 明末皇帝分身

    明末皇帝分身

    肖图白穿越明末,崇祯皇帝成为其分身。遥控分身,手掌大权。种田,练兵,排队枪毙……
  •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某种意义而言,21世纪国际竞争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各具特色的城市圈。没有城市圈的形成和崛起,没有发达的大城市做后盾,没有人口和产业聚集以及城市的高度文明,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难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国家。
  • 吴楚争雄

    吴楚争雄

    伍子胥为吴王阖闾的大事奔走多年,如今大事都已完成。子胥一心要借兵报仇,可是阖闾总是不给子胥开口的机会,借故一拖再拖。阖闾此时最大的心事是自己的次子姬旦与长孙夫差之间的储位之争。姬旦锋芒毕露,用尽心机;夫差拜子胥为师,他隐忍谦逊,声色不露。在历经围猎风波、巫蛊冤案等等事件之后,过于心急的姬旦死在了自己的手上。但他的“密友”不知去向。此人在后来的各大事件中以多重身份亮相,此人究竟是谁?
热门推荐
  • 都市童话

    都市童话

    也许青春留给我们的仅仅是一场舞蹈、一次演唱落幕后的感慨,在长大后的日子忆起那人、那歌、那梦,恍然如昨。仿佛一粒尘埃入眼,让你自然地落下一滴疼痛的泪。生活就是灯光迷乱的舞台,其实打动人的并非是出众的容颜、靓丽的服饰以及美妙的嗓音,而是那颗用真情演唱的心,不管是掌声如雷,还是知音难寻,这真情演绎的过程自然流淌成一曲精彩的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罗德斯岛的地下迷宫

    罗德斯岛的地下迷宫

    失窃的天神钥匙,可怖的地下迷宫,苏醒的远古战神竟然是机器人……还等什么,翻开“奇迹之旅”你就能得到一次前往神秘遗址的机会!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途!数轮挑战智力的头脑风暴。
  • 思存此处

    思存此处

    无意中找回了丢失一年的游戏账号,却不知道此账号已经被别人使用着陷入了一个网恋小三门。群众,渣男,小三,和背叛了的朋友们,看着热闹非凡,可此号已不是本人。不过没关系,反正她一直把网游当做单机游戏来玩的,那些张三李四她本来就不认识,随便闹腾吧,屏蔽就好。然而,她终究会发现,网游的真正魅力就在于人与人之间,而不是单机程序。细雨靡靡,思存此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公元一六五八年,明代最后一个小皇帝,南明小朝廷由广西贵州退入云南,在吴三桂,卓布泰的围追下,逃往滇西边境,晋王李定国在贡山伏兵,不料大理寺卿卢桂生告密,李定国大败,高文贵等四将战死。永历帝退入缅甸,后被缅方执拿,送给吴三桂。公元一六六二年四月被吴三桂杀于昆明。时晋王李定国,巩昌郡王白文选仍率部转战滇西,闻永历死讯,李定国病故,白文选降清。李定国部将杨容将蜀王刘文秀所献的十六万两黄金藏在道人山,欲图东山再起。多年后吴三桂反清,杨容下山投吴三桂......寻朱明后人。南明王朝始建于广东,流转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直在马背上流亡,至永历帝死,前后近二十余年,史称“马背王朝。”
  • 冷酷BOSS放过我

    冷酷BOSS放过我

    一个大雨滂沱的雨夜,20岁的他去了孤儿院。8岁的她,嗲嗲地一声,“叔叔。”他心中融化,将她脏兮兮的小手捏住,带回家中。她18岁生日,在他耳边轻声说,“我可以接受男生么?”他眸子瞬间僵硬,转瞬却一记漂亮的微笑,“爹地会送你一个惊喜哦!”她笑靥如花,满心期待。18岁,一场雪的订婚宴和一次粗暴的掠夺,她失去了初恋也失去了童贞。两年后,他为她披上婚纱,他深邃冰冷的眸子,勾起邪魅,“你再也别想离开我!”她灿若春花地笑,在一片祝福声中,与他拥抱,“那就一起下地狱吧!”“砰”,子弹穿透了他,也穿透了她…………….
  • 重生之皇夫推不倒

    重生之皇夫推不倒

    前世,他因为猜忌,亲手打掉了他们的骨肉。她为报仇,赐死他蒋家满门。一杯毒酒是他和她之间最后的结局。这一世,他浴火重生,她却全然不知前尘。挑拨离间算计的,狠狠报复绝不手软。那些想要推倒他皇夫之位的,统统靠边站。当重生男遇上未重生的女主,他和她之间因为骄傲和倔强错过的爱情,能否重来呢?大家多多支持,谢谢啦!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