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6200000003

第3章 思无邪·书香萦绕的童年(2)

父亲没有选择这座房子,因为一位女士告诉他们,从住进这座房子她一直在生病,没有彻底康复过。后来钱钟书猜测,说这个话的可能是他的婶婶。世界就是这般奇妙,一切似乎也都是早有安排。

最后,杨荫杭选择了沙巷的一处宅子,但是前后算起来也只是住了半年的光景。时间不长,却给杨绛留下了不能抹去的回忆。

这个房子有着跟北京完全不一样的景致,北京的高墙青瓦在这个温婉的城市是很少能见到的,而这里的小桥流水也是北京不具有的。在自家的院子里站着,便可以看船来船往,像是住进了画里,杨绛对这个有兴趣极了。

父亲很喜欢吃当地的"炝虾",就是在家附近河里直接打捞上来的小活虾,简单地洗一下,酱料简单一淋,再扣一会儿就直接吃,家里人都很喜欢这种类似生鲜料理的食物,唯独杨绛不喜欢,她看着还一跳一跳的小虾,实在提不起兴趣。

住了一段时间后,家里人陆续开始感到不舒服,除了杨绛之外,其他人都生病了,父亲病症最严重。之前也有人说过,这座房子之前的几个住客都得了伤寒,也怕是吃了太多生虾,经过简单的治疗,其他人慢慢康复,唯独父亲没有好转,家人开始担心杨荫杭的身体。

父亲是留过洋的人,认为西医才能治疗自己的毛病,无奈当时的无锡只有一个西医,设备设施也不全,只能取了血和大便,送到上海化验,拿到化验结果已经一周过去了,父亲身体越来越虚弱,检查结果却没有确诊什么。

看着病情日益严重的丈夫,又想到之前不幸离开的二女儿,杨绛的母亲担心起来,只得自作主张找了中医过来看。中医来过,只是一搭脉便告诉家人是伤寒没错了,而且拒绝给杨荫杭开药,言下之意已经无法挽回了。

一切来得很突然,似乎一下天都倾斜了。后来杨绛回忆,那几天好多亲戚也都连夜来看父亲,家里的灯一直亮着,人来人往,每个人脸上都挂着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叹气,似乎要发生大事一样。

这时候的杨荫杭已经意识模糊,持续地发烧,一直说着胡话。他是一家之主,是顶梁柱,也要负担家族中其他一些没有经济来源的亲戚生活,他垮了,整个家就垮了。

母亲唐须嫈不愿就这样放弃自己的丈夫,便前去请杨荫杭的故友华实甫先生。他是一位很优秀的中医,唐须嫈觉得,如果他也救不了杨荫杭,那就是命了。

华先生来的时候,仔细地看了看杨荫杭的病情,他其实也觉得没什么希望了,但他还是答应唐须嫈的要求"死马当活马医",开了服药给他。

为了让杨荫杭能接受中医的治疗方法,唐须嫈费力地把开的中药都伪装成了西药的样子,把买来的西药的胶囊倒空,然后把中药塞到里面,重新扣好。为了有最好的效果,唐须嫈把自己的嫁妆珍珠也磨成了粉末给杨荫杭吃。

这一家人似乎得了命运的眷顾,杨荫杭的身体竟然慢慢地好了起来,从死神的手中抢回了一条命。不过杨绛觉得,父亲能够死里逃生,全是母亲的功劳,如果不是母亲坚持,如果不是母亲的悉心照顾,也许父亲真的就不在了,陪伴永远是生命的良药。

父亲一直以为自己是靠自己的意志挺过来的,没有人告诉他这个幸福的小秘密。

经历过二姐的早逝,又经历了父亲的命悬一线,小小的杨绛早早地懂了生离死别的意义,便也更懂得了家人的珍贵。她喜欢依赖在父母的身边,哪怕只是听他们说话,看他们做事,因为在她心中,大家都在才叫家。在刚搬到新家的时候,家人把杨绛和弟弟们安排到了就近的学校──大王庙小学。那是一所十分简陋的学校,就是一个叫作什么大王的庙宇改造的,大大小小也有八十多个学生,却只有两个老师,其中一个还是校长。

如此简陋的条件,却挡不住孩子们浪漫天真的天性,孩子们被分成四个年级,因为老师不够用,所以就算分了年级,也是在一起上课的。

对于这一个校长一个老师的组合,杨绛记忆深刻。老师本姓孙,具体叫什么已经没有印象,却清楚地记得同学给他起的外号"孙光头",手里总是拎着个教鞭,从教室这边踱到那边,再从那边踱到这边,最爱的就是拿着手中的教鞭打学生的脑袋。

在杨绛的记忆中,同学们几乎被打了个遍,单单这几个杨家的孩子没有此般"待遇",可能是因为这是北京回来的娃娃吧,真正的原因已经无从考究了。他打头的这般威风却没有跟他的学识一致,一次教科书上一段字是这样的:"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他讲出来的"子曰"是"儿子说",今日想起来,真是好笑至极。

校长是不打学生的,单单打过一个,就是自己的儿子,娃娃还小,开裆裤被直接扒下,大大的手印红通通地印在小屁股上,最后竟是"孙光头"劝了下来……

这些大王庙记忆虽然零散,但是却很鲜明地照亮了她整个童年的记忆。

在杨荫杭的心中,孩子都是要上学的,无论男孩女孩,而且要接受最新最好的教育。他一直认为上海启明女校教学质量很好,大女儿以优异的成绩在那里毕业,留校做了老师,说可以带三妹和四妹一起过去启明读书。

经历过这么多事,母亲是舍不得女儿的,尤其是小小的杨绛,一直在自己身边不曾离开。杨绛虽然人不大,心里却是明镜般的清晰,她知道,去启明上学是父亲期望的,所以她要去。

那天母亲问她:"你打定主意了?"杨绛说:"打定了。"虽然口里说着是自己的意愿,但还是哭了,眼泪静静地流。她把脸背过去,不想让母亲看到,那时的她就非常懂事,会顾及家里每个人的感受。

母亲准备每个孩子要带的行装,给杨绛备了一个小小的箱子,让杨绛自己决定都带些什么过去。母亲还给了她一个闪亮的银元,这是杨绛的宝贝,跟自己最喜欢的红手帕放在一起,深深地藏在衣服左边的口袋里。虽然心有不舍,她却不得不背起父亲的期望,走向自己崭新的未来。

第一颗无声的泪珠晕染成长的轨迹

每个孩子都会慢慢地成长,用属于自己的方式,终有一天会告别父母保护的翅膀,独自学会飞翔。

一九二〇年二月,杨绛来到启明,开始了另一段全新的生活。那一年金秋时节,全家人搬到了上海生活。

在后来的作品《我们仨》中,杨绛回忆了在启明上学的那段时光,描述得平静而美好。

这是一所天主教的学堂,跟大王庙比起来简直壮观,很多间教室排成一排,有花砖铺成的路,还有漂亮的草坪,最受欢迎的自然是那个大操场,那里有秋千,有跷跷板,有整座学校最多的笑声。

在这里,照顾孩子们的是修女,孩子们叫她们"姆姆",杨绛很讨姆姆的喜欢。对于姆姆,孩子们是又怕又亲切,更有几分好奇。好奇的是姆姆的穿着,那衣服和帽子都是那样特殊,孩子们在背后经常讨论,那么高的帽子,那么厚的裙子,究竟是几个呢?

机会来了,在每年天主教徒上山瞻礼的时候,杨绛跟着上了山,本来她这么大的孩子是不被允许同行的,因为她很聪明乖巧,校长特许杨绛参加,还有幸跟姆姆睡在一起,这是"侦查"的好机会,也是至高的荣誉呢,至少她一直很骄傲。

姆姆照顾所有人都上床休息了之后,才准备休息,为了不被姆姆发现自己的小心思,杨绛蜷在被子里,佯装睡着了,呼吸都放得轻轻的。后来她心满意足地知道了答案,帽子有三层,裙子也有三条,之前她们猜姆姆的裙子有七条那么多呢……

有一个姆姆,是教格致课的,格致是中国古代认识论的一个命题,指穷究事物的道理而求得知识,大致教一些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之类的知识,格致课在每周三上。教格致课的姆姆会称呼杨绛"同康",这是杨绛故去二姐的名字。

在家中和学校里,已经很久没人提起过"同康"这个名字了,都怕伤心起来。二姐上学的时候,学习很好,十分聪慧,很受格致课姆姆的喜欢,她看到杨绛总会想起她的"同康",杨绛也没有纠正她,就一直这么叫着,而且她更爱这门课了。

上学的时候,学校有个特殊的假期,在每个月的第一天。这个假期还有个特殊的名字──月头礼拜。在这天,本地的学生会被父母接回家。那天回家的孩子,都会穿戴整齐,精心打扮后跟着父母兴高采烈地回家。

杨绛是少数不过这个假期的孩子之一,她心里是委屈的,她也想父母来接自己,然后跟家人待在一起。管食堂的姆姆是个细心的人儿,看着留下的孩子失落的神情,就变着法儿来逗她们开心,给她们分糖吃,在平日里这是怎样的美食呀,可是大家都还是打不起精神来。直到整个"月头礼拜"过去,同学们陆续回来了,这些留守的小鸟才快活起来。

过了几个"月头礼拜"之后的一天,大姐来找杨绛和三姐,说带她们去看父亲,当时的杨荫杭被邀请到上海的申报馆做主笔。

杨绛跟三姐高兴得很,大姐帮她们整理了衣服,精神抖擞地去看父亲去了,这是她上学以来第一次踏出校门。三姐妹坐了电车,又走了一会儿,才到了申报馆。

大病初愈的父亲,越发清瘦,杨绛紧紧地靠着父亲坐,拉着父亲的手,听父亲跟姐姐说话,心里又高兴又伤心,只念母亲也在这里多好,父女几人,聊得不亦乐乎。

父亲说要带大家吃大餐,以往"吃大餐"是有寓意的,就是代表犯错误了,要挨训了。这真正的大餐,杨绛是没吃过的,她还有些紧张起来。

杨绛不会用刀叉,就盯着看父亲怎么吃、怎么用,自己就照样儿地学来。但还是闹出了个小笑话,她不知道汤是一口气要喝完撤掉的,就一口一口地慢慢喝,中间还会吃点别的东西,一旁的服务员每次以为她喝完要撤盘子的时候,她就又喝几口,服务员来来回回好几次也没撤走杨绛手里的盘子。

回去的路上,这件事成了其他三个人的笑料,父亲问杨绛,吃了这么多哪个最好吃,杨绛直叫苦,光顾着学刀叉,吃的什么全然不记得滋味,只是记得冰激凌好吃了。

父亲一辈子行事低调,对孩子们的管教也有自己的方法。他从来不动手打骂,却也不会娇宠孩子,男孩女孩在这个家里也一律平等对待,凡事也力求能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父亲的学识和经历在当时是很受尊敬的,杨绛很好奇,自己父亲在和自己一般大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她想了好久,也想不到,索性就直接问了父亲,父亲的回答竟是:"就和普通孩子一样。"习惯了低调处事的父亲,给出了一个杨绛没有想到的答案。

这样一位父亲,家里的孩子们多少有些害怕他,不敢触怒他。杨绛这样形容父亲,说他是"凝重有威",这样一位有威望的父亲连初次见面的钱钟书也有几分望而生畏,不过后来他说"爸爸是"望之俨然,接之也温"",让人从心而发地尊敬。

父亲很少带家眷去拜访朋友,但是有一次是姐妹们都印象深刻的,那次父亲的朋友开车专程来接杨荫杭一家。之前杨绛从来没有坐过汽车,这对她来说是极难忘的。

到了父亲朋友家,才发现难忘的不仅如此。这里阔气得很,有穿着体面的仆人,有绿树成荫的花园,还有装修别致的洋房……映入眼帘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一起来的姐妹三个都感到很新奇,以至于回到家中还在不住地感叹看到的一切。

她们的对话被一旁的父亲听到了,父亲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生活程度不能太高的。"

父亲说话总是这样,淡淡的,却让人记忆深刻,像世上的道理本就是这样简单平淡的一样。

这句话,父亲是常挂在嘴边的,他希望孩子们也能像他一样,过着俭朴的生活,不要被繁杂的事物迷了眼,毕竟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父亲是善良的,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自己想成为的"好人"。

父亲对孩子们的爱是平等的,唯独对杨绛多出来一些,有一次午饭之后,大家本来打算各自散去,父亲叫住了杨绛,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从那以后,杨绛就成了那个唯一留下陪父亲午休的孩子,她只安静地在一旁看书,一点声都不出,不吵父亲。

有时候父亲在一旁写东西,杨绛就在一旁看着,然后捡着父亲用了的笔去练字,她写得一手好字。她手也生得巧,剥栗子、去果皮,都做得像模像样的,连往火炉里加炭都没有声音,让姐妹们十分佩服。杨绛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很乖巧懂事,她剥了很多瓜子仁,用一个小木碗装着,给妈妈吃。

像所有妈妈一样,好吃的妈妈都会紧着孩子吃,所以平时为了哄孩子开心,妈妈都会佯装吃几粒,或者干脆就只是做个动作就代表吃了。杨绛这次仔细地看着妈妈的嘴,手紧紧地拉着妈妈,想确定妈妈是真的接受了自己的"爱的礼物",妈妈看着杨绛忽闪的眼睛,读到了女儿的渴望,索性吃得一粒不剩,杨绛开心极了,那种快乐是那般深刻,无可替代。

杨绛前后在启明读了三年多的书,这段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也很顺利。其中的趣事和细节,她后来也跟丈夫钱钟书多次聊起过,就连当时一位姆姆的口头禅都变成了后来《围城》里的句子。

那段生活在杨绛的成长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她少年之时,她学到了最重要的判断力和自控力,一次老师需要她帮忙去给姆姆送封信,信纸并没有密封,只是简单地一折,就交给了杨绛。尚小的她自然很是好奇里面的内容的,而且打开看下又不会被发现。但是她还是管住了自己那颗好奇的心,打消了念头。

她还学到了如何去和集体接触,融入当中去生活,如何去处理人际关系之间的小摩擦,这些都是一个人成长中需要学习的内容,很高兴她在适当的时候,用一种适当的方式学习到了一些,才造就了她后来的性格,也决定了这辈子自己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听凭心灵的指引,她找到了自己人生路的方向。这条路既是一条成长的道路,也是一条求学的道路,路上难免有坎坷和泥泞,却因为那份坚持的信念一直保持着前进。

青春是最美的形容词,象征着能量和希望的共存。成长的艰辛却因为有家人的陪伴成了那回忆中的一杯美酒,让人在蒙眬中沉醉。当面对着这条路上无数个岔路口,选择则成了唯一的钥匙,带领你打开心中的疑问和未来的阻隔。杨绛的父亲是明智的,他知道正确的人生态度才是女儿最应该握在手中的武器,他一直陪伴着女儿的成长,在面对问题的时候给予一个方向、一个答案、一句鼓励。而被呵护的杨绛也像一朵含苞的蔷薇,准备好了迎接更大的风雨和更美妙的阳光。

同类推荐
  •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是一位信奉佛教而又蜚声海内外的儒学大师,性格耿直,敢说敢为。他是毛泽东的挚友、诤友,也是一位身份特殊的老朋友,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有过彻夜友好的长谈,有过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在大庭广众之下针锋相对的吵骂,这其中的恩恩怨怨,让人惊叹,也让人称道……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梁漱溟远在四川未能参加,据说,当天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曾感慨地说过:可惜今天的盛会有两个人不在场,一个是梁漱溟,一个是邵明叔。
  •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谈起春秋五霸,首推齐桓公。就政治、经济、军事而言,在七十多个诸侯中,齐桓公并不出类拔萃。他用财无度,好酒,好猎,好女人。然而他有一最大优点:爱惜人才。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一旦认准了,破格提拔,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在贤相管仲等人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荣登霸主宝座。然而,齐桓公的结局并不好。作为一个堂堂霸主,竟被活活饿死。始作俑者,是他生前最宠爱的三个大臣。这个中的滋味,很耐人寻味。在众多的诸侯中,齐恒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本书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
  •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迄今已来,关于王阳明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不是神奇的圣人,也不是明朝一哥,一本最真实的王阳明传记。不妖魔不神化,33篇阳明诗文分析,44位阳明信徒微故事,18副珍藏图画,还原最真实的千古圣人王阳明翔实的一生:叛逆、问道、格竹、中举、入狱、贬官、悟道、崛起、平贼、戡乱……三真不朽,千古唯一。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碰撞,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末日决战。还原正德皇帝朱厚照、造反宁王朱宸濠、风流才子唐伯虎、一代奸臣严嵩的真实历史形象。……
  •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的编选,吸收了《怀念萧红》与《萧萧落红》两书的重要文章,在篇目的排序上分“身世”、“婚变”、“纪念”三辑,同时,还首次将怀念,悼念萧红的诗词选人回忆录中。在涉及萧红、萧军、端木婚变回忆录的选择上,保留各种不同说法,立此存照。
热门推荐
  • 嫁个傻相公

    嫁个傻相公

    ★★★文文已经加入了【五折】促销,大家别错过瓦!!★★★他:为什么放弃我?你不是也喜欢我吗?裴多多:没有为什么,喜欢不一定是爱,爱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他或许不完美,但是却能给我自然而平淡的温暖,也是最适合我的!他:只有我最爱你,而他根本没有能力给不了你幸福!裴多多:幸不幸福不是从能力上看的,而是心灵上的一种契合,纵使他的能力是全世界最低的,但是却是唯一令我悸动一个人。他:只有我才配得上你,也只有配得上你我!裴多多:爱情不是商品,不是讲究一种等价的交换,我不知道我配不配得上你,但是我知道你配不上我!这么多的‘他’,说又会是她心中的那个他?片段一“娘子,你怎么咬我?”辰奕风晕乎乎地感受着唇上的馨香,傻傻地问。“我不但要咬你,还要吃掉你!”说着,裴多多把辰奕风按到,她来个霸王硬上弓。片段二“求你,不要走……”辰奕风从身后环抱着裴多多,哽咽道。“破镜难圆,覆水难收,很多事,再也不能回头!”正如她逝去的孩子!片段待续……谢谢亲颜思络给明明建的群:112487768喜欢明明的书,或者想和交流一下剧情的都可以加,验证码是书名或者人名。友情链接,大家多捧捧场!<御雷>《相公有喜了》敢休我?你死定了!撒旦老婆冷冰冰祸妃九千岁邪妃九千岁绑架皇太子极品女商冷情王爷嚣张妃忆凌云浮华云梦女王夫君不嫌多倾城总裁的明星老公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重生之妃倾天下

    重生之妃倾天下

    她与自己仇人同归于尽,却穿越到了古代世界。刚刚感受到家的温暖,整个家便被朝廷赶尽杀绝。昨日的杀手便重回冷漠,踏上了报仇的道路。为了复仇,甘愿为妃,陷入宫中纠葛,遭遇暗杀,她又从容应对。紧要关头,命悬一线,前世的仇人救她一命,而后大仇得报,两人又会铸成怎样的一段姻缘。
  • 天价女奴:灵族凰妃

    天价女奴:灵族凰妃

    【本文情节纯属虚构,请忽模仿】【全文完结!!!女强,男强,强强联手!包涵玄幻、盗墓、复仇、前世今生!】她,是组织里的优秀特工,沉稳干练,独来独往,顺利完成暗杀任务,却意外坠海而亡,魂穿异界,沦为他手中绝**奴。他,贵为一国储君,霸道执着,喋血冷酷,却偏要将她强留身侧!当现代特工对上喋血太子,谁困住了谁?“你是我的,休想逃走!否则,我会为你打造金笼,将你锁在身边,永生永世!”凤眸微眯,她嘴角微扬,暗忖,我岂是一只鸟笼就锁得住的!!!天地为熔炉,万物为薪碳,成王败寇已有天定,而她,就是各方势力觊觎利剑。且看小小**,如何反排命格,如何复立乾坤……———————————————————————————————————————————————————【此坑慢热,但,保证好看!】【女强,男强,强强联手!包涵玄幻、盗墓、复仇、前世今生!】【喜欢人鱼复仇请跳坑,喜欢凤凰**请跳坑!喜欢特工穿越请跳坑!此坑保底十更!】【腾讯独家连载转载必究】【正版连接】http://m.pgsk.com/origin/workintro/848/work_m.pgsk.com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留下诗作最多的诗人。他生活于充满内忧外患的南宋时期,一生经历了科举落榜、爱情失意、怀才不遇、政敌打压等种种磨难,但始终保持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高昂斗志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可贵操守,并有近万首诗作和百余首词作传诵至今,脍炙人口,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铁马秋风:陆游》记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催人奋进,更发人深思。阅读本书会对陆游重要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 笔下有千年

    笔下有千年

    雪落无声之时,黄昏悄悄,余晖宁静而安逸,只有温柔缺乏了浪漫,我多想再回到那波光粼粼的湖面,由我驾桨,乘那叶小舟,再带你缓缓地飘摇,我在汩汩流动的岁月之河边仰望你,我在铺满了霞光的春之晨放飞我心中的白鸽,带著我的热情和奔放问候你,我以我真诚的初恋青春之情,编织一个五彩的网,去寻捕我那失落的梦。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新月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新月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它的特殊的隽永的艺术魅力,一幅梦想现实交织的绚丽画卷。勾起了我们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纯洁的儿童世界。诗集中,一首母爱与童真的不朽乐章,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本书是一部诗坛圣者的巅峰之作,新月集(The Crescent Moon,1903)主要译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也有的是用英文直接创作的
  • 绝品女仙

    绝品女仙

    大荒八十万年,灵气枯竭,所有符文法宝都通过研究改造,变成低耗灵气,甚至不需要灵气的存在。池青,专门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灵气,低耗灵气运转符文法宝的专家,因为一次事故,意外穿越回八十万年前,灵气充足,修仙最鼎盛时期。于是,池青开始了认认真真修炼、勤勤恳恳努力的日子。【欢迎看新书《伯府庶出》最不被看好的伯府庶子之女,一不小心拐了当朝最有权势的镇军大将军。】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