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6100000017

第17章 作诗文·诗可以兴,可以怨(2)

当春风重新吹拂华夏,新的生机在每个角落焕然出现,阴霾的天空绽放出多年来第一缕艳阳。那一年,是值得被历史和所有人深深铭记的一年。一九七八年,一切动乱和不平终于画上了句号,"四人帮"倒台,邓小平走上历史舞台,中国多年紧闭的国门在举国一片欢呼中缓缓打开。

对外开放,这个英明国策并不仅仅指经济上的开放,这是一种全方位开放。包括文化的交流。那年八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派出代表团参加欧洲汉学大会,钱钟书名列其中。由于多年的锁国政策,英文好的学者并不多,而钱钟书是少数精通英文又国学深厚的学者之一,因此,遣派他出访欧洲,是毋庸置疑的。一行人当中还有夏鼐、许涤新等人。可以说,他们是"文革"后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学者。

那场欧洲汉学大会传承自青年汉学家会议,两三年一度,轮流由欧洲各国主持。值得令人深思的是,在当时,分明是研究汉文化的会议,中国却没有一次资格能够成为大会的东道主。而这次会议在是意大利召开的,这个以文艺复兴而举足轻重的国度,美丽、温柔,和中国一样饱含文化底蕴。钱钟书等中国学者受到了巨大的欢迎,因为中国已经缺席了多年,而大会也多年不曾有中国人来讲解自己的文化。

大会要求每一个与会人员都上交一篇论文,写论文对于钱钟书而言,是驾轻就熟的。他的论文题目是《古典文学研究与现代中国》,独特而富含深意。当他走上演讲台,用一口纯正流利的英文侃侃而谈,风趣幽默,又不失含蓄,在场的人们听得专注入迷,不敢有片刻分神,生怕漏掉一分一秒。更令他们吃惊的是,在钱钟书的演讲中,他没有用翻译,而是自己以英文演讲,当他引用意大利作家的话时,他说的是字正腔圆的意大利语,这一点,令在场所有的人都对这位来自古老东方的学者刮目相看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钱钟书精通数门语言,而意大利语,正是他能够流利运用的外语之一。他是天生的语言家,加之付出的努力,他在这场汉学大会上,为祖国母亲赢得了真正的尊重和理解。他的语言天赋令与会人员十分震惊,他演讲中的内容更是惊艳四方。譬如,他在演讲中提到,陈寅恪曾考证过《长恨歌》中杨贵妃入宫时是否还是处子这点,他是颇有微词的,他以为在严肃的正统文学研究中,这种考证是相当可笑的,说得严重一点,也是对文学的亵渎。他的语言虽然极具幽默,引人入胜,但是他的观点却是鲜明的、正义凛然的。如果说他的语言能力令人们震惊的话,那么他的思想和观点,则令所有人都肃然起敬。

演讲结束后,是各国学者对钱钟书的提问,这难不倒他。在回答过程中,他不断引用英国、法国和德国文学中的典故来回答,当一位法国学者以中文提问他时,他没有用中文回答,而是用纯熟的法文回答这位学者。后来这位法国学者跟别人说,钱钟书知道的法国的东西几乎比他自己还多。

然而,在惊艳了四座之后,钱钟书并未陷入自傲之中,他反而因为一些小事,陷入了沉思和自责当中。会议当中,钱钟书看完了《围城》三个国家的译本,而会议结束后,又有一位意大利作家认出了他,他对钱钟书说,他最初是在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看到钱钟书这个名字的。说起来,这些事都是寻常,可在钱钟书眼中,他却发现当整个中国滞后不前,当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在接受改造而无法研究学术时,在外面更辽阔的那个世界,却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着,经济、科学、文化……每一样,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他们对中国文化,对汉文化的钻研,已不比中国人自己逊色。这当然不是钱钟书的责任,然而他的心里,依旧感到一阵难言的悲哀,如同此行中被狠狠地打了一个耳光。当作为中国人的自己,看到外国对中国的研究是那样沉迷和认真时,他确实是沉默了。

他想起自己多年前,自己怀抱着理想,从世界的这一头回到祖国。海风时而温柔,时而凛冽,激荡在游子心中,宛如一曲悲壮而沉重的交响乐。他或许想过自己的未来,是否还有同这个世界重逢的时刻,倘若有那么一个时刻,他们都会变成什么模样呢?而今他重新站在这片土地上,心中百感交集,岁月将他变作了一个沧桑老人,这片土地却涌起了无数后起之秀。在这样鲜明的对比之下,在复杂而斑驳的情怀里,他不由感叹:"我喜欢西方的文学,因为西方有过那么多伟大的作家,他们的思想是时代的结晶。我认为,中西方的文学家应该加深交流,相互照明,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意大利有句谚语,傻和尚点灯,越多越不明。我们不做傻和尚,我们做真智者!"

一番深情而饱含美好祝愿的话讲下来,会场里惊起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是的,学者虽然有国界,可文学没有国度,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故步自封,只会让自己的国家更加落后,而同外面广博世界架起沟通的桥梁,互通有无,却能够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和强大。这个道理,钱钟书明白,而在场的所有学者,他们也明白。所以当他们听到这番话时,便用激烈的掌声表明他们的立场。

凭着钱钟书和代表团的努力,这次汉学大会,中国在世界面前展现了崭新的一面。这些中国学者的精彩表现,令整个世界都看到了新中国的非凡风采。如同一幅古老而悠远的水墨画,中国的美丽与温柔,随着时光的流淌,徐徐展开在众人面前,一山一水,一词一画,都是那般令人惊叹。

钱钟书的人格是值得后人去敬重、钦佩和学习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然他也是一介凡人,但他身上的品格,却掷地有声。在那场长达十年的"文革"里,他失去了如同半子的女婿,心爱的女儿也因此伤心欲绝,而他和老妻,也失去了许多东西:钱财、声名,还有研究的权利……或许,他也曾泪流满面,悲痛不已;或许,他也曾不堪忍受,愤然而起;或许,他也怨过恨过,在遭受那样不公平的待遇时,可是最后,当一切过去,成为历史,他却理解了,包容了。像所有可以为祖国贡献出生命和灵魂的儿女一样,他为这个东方古国在世界上的重新崛起,而用心奔走,用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它重新赢来了久违的尊重。当掌声响起,当所有目光凝聚在钱钟书身上,当胜利的风灌满了即将起航的风帆,他知道,真正的春天,正走在坦坦荡荡的道路上。

热闹的"钱学",冷静的钱钟书

汉学大会一役归来,钱钟书这个名字,已响彻世界。未久,中美建交,中国社会科学院再度派出代表团,这次的访问地点,是美国。而钱钟书,自然要随团而行。一九七九年,代表团抵达北美,他们先来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负责接待中方代表团的是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先生,他是钱钟书的老朋友了,时任耶鲁大学教授,作为华人,已凭自己的才华闯出了一片天地。

美方安排他来接待钱钟书一行人,亦是用心良苦。钱钟书和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相交,多年来友谊始终真挚,虽然国度不同,但两颗心一直纯真以待。他们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大多都是书信往来,他们都酷爱中国古典文学,时常探讨这方面的东西,一谈就是好几个钟头。因此,在这个相对陌生的地方,能够老朋友日日陪伴,钱钟书毫无异国他乡之感,反倒有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

会议地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间会议室里,这间会议室并不大,只能容纳二三十个人,然而人们听说钱钟书要来,纷纷赶来,硬是挤进了三四十个人。会议开始,只见钱钟书脸上笑容谦和,表情诚恳,一点也没有骄矜自傲之气,他用流畅的英文同大家问好,仿佛只是个普通又可爱的小老头儿,顿时就使人生了亲近之意。

实际上,这种会议好似华山论剑,言语之间,你退我守,刀光剑影往来于无形,若非有真才实学,很容易便被打倒。幸好,钱钟书是见惯了大场面的,这种小型会议对他来说如小菜一碟。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将此放在心上,反而,他的态度更加谦逊柔和,对待问题亦是小心谨慎中又不失独到见解。

有一位外国女生问道:"听说您过目不忘,那么您可以不可以指点我一下呢?"钱钟书微笑说,他并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如果说他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大概就是他能够把自己的知识相互打通,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觉得走在大街上,总有人比他某方面是更强的。他谦和的态度,赢得了在场人员的掌声,讨论就在这样平和的气氛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他们讨论了明朝的《平妖传》,钱钟书认为这是中国明朝时最好的一部小说,时代内涵丰富,情节设计也格外合理,已经凸显了优秀长篇小说的迷人风采,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部小说的后半部分远没有前半部分好,中国长篇小说都很难逃脱这种命运,不论是《水浒传》还是《三国演义》,都有这方面的弊病,但是也有例外的,比如说《红楼梦》。只是可惜的是《红楼梦》的后面四十章遗失了,不然现在可以看到一部从头至尾都很完美的作品。

其实《平妖传》在中国古典文学上的名气并不大,可是钱钟书对这样一部作品亦是十分了解,说起来如数家珍,可见他就算不是过目不忘,也能博闻强识。这个本事,是令在场的人们都十分震惊的。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大概也就是如此。

哥伦比亚一行结束后,代表团即刻起程前往哈佛大学、伯克莱大学进行演讲。最后一站是在斯坦福大学。作为美国乃至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学的会议研讨,也相当有学术水平。在这次会议上,钱钟书被问到对于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的看法。《金瓶梅》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上的一部"奇书",钱钟书回答说,他认为《金瓶梅》是一部十分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这不仅是因为它对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描写得十分详细,还因为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红楼梦》的诞生,其中的人名、章节还有写法等,都被《红楼梦》借鉴。但是在中国,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同,因为传统文人认为这是一部"淫书",谈虎色变……

钱钟书的回答,并不是一味地围绕问题进行回答,他还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将幽默的味道融合其中。他所到之处,都能听到一片笑声。在笑声中将知识传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中国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并没有这样的理念,这是只有接受过西方式的教育的钱钟书,才能中西结合、熟练运用的。

在偌大的世界里,倘若一个人想要立足,占据一席之地,是并不容易的。更何况是抵达繁华锦绣的境界,为世人所景仰,崇拜,甚至是提到这个名字时,都会带上一点小小的骄傲,这更是难得。然而,钱钟书做到了。在两次出访之后,他的声名达到了顶端,不仅是在国内,在国外,他的名字也为人熟知。

当时,许多国外大学向钱钟书抛出了橄榄枝,开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希望他能够到本校任教,其中,不乏世界顶级的名校。是走,或是留,这样的抉择多年前他也曾面临过,彼时,他还是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漂洋过海只为一日衣锦还乡,为祖国抛洒青春与热血。学成之后,他甚至没有一分一秒的犹疑,就选择了故国。而好友夏志清,却选择了留在国外。后来,他踏上北美,故人重逢,曾对夏志清先生说:中国必然不会垮,因为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的,只要你记住自己是黄皮肤的人,无论在哪里,就都给中国长脸了。

他并不反对朋友的选择,可他自己却始终坚定地留在了祖国的怀抱中。多年前是如此,多年后亦是如此。他年轻时都可以义无反顾地归国,老去后更是不愿离开祖国。虽然这片土地,曾经带给他和家人那样残酷悲伤的回忆,可它依旧是他永远的家,自始至终。就算外面的世界可以给予他更好的生活,更丰厚的金钱,而国内远远不能达到那样的水平,他也从未想过离弃。

有一段时期,钱钟书这三个字炙手可热,许多人为了一睹真容,不惜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去当时他在三里河的住处走一走,心里盼望着能够碰上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疯狂程度,不亚于此时的粉丝追星。他们是否曾想起,就在不久前,这位老人,还是被打倒、伤害、唾弃的对象,他被迫戴上高帽子,背上莫须有的罪名,从事辛苦的体力劳动,而此时,过往的一切仿佛烟消云散,他们选择性地遗忘了他曾经受过的伤害,锦上添花的人总是多,雪中送炭却不见得人人都可以。

往事已远,岁月也远去。如同一阵轻轻的脚步声,那样轻快,那样悄无声息,人们只看见桃花林间的飞燕一年一度归来又飞去;苍山间缭绕的浮云如烟开合聚散;牙牙学语的孩童忽然之间拔高了个子,纤瘦轻盈,脸庞上沾染了青春的美好;而自己曾乌黑的发间,已经有了斑斑点点的霜色。在书堆中埋了一辈子的人,或许终于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他看见,窗上的玻璃隐约映出自己的苍老--原来时光竟然如此匆匆,不经意里,自己所拥有的时间,就已那样少。他伸出握惯了笔的手,轻轻合拢,仿佛可以感受时间如流沙,在手心渐渐虚无。

是的,他也老了。他还能拥有多少个日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可不管还有多少个日出,他都会一如既往地寻找真理,研究学问,一如少年时。

同类推荐
  •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阅读此书,对中国读者了解日本近代史,实现国家新生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艰辛努力。尤其是从幕末政治走向明治维新的过程,本书是由传奇武的日本历史小说高产作家山冈庄八创作的一部纪实体小说。它以文学的笔调、宏大的篇幅,描绘了日本幕末那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日本有志之士为推翻幕府统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揭示了日本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冲击下,幕府政治退出历史舞台、统治权重新回到天皇手中,并最终走向明治维新的必然规律。本书翔实生动地描写了诸如“黑船来航”、“安政大狱”、“樱田门外之变”、“和宫下嫁”、“寺田屋骚乱”等当时日本的重大历史事件
  • 马到功成

    马到功成

    马云、马化腾历经江湖的腥风血雨,才分到了互联网市场的一大杯羹。2008年,阿里巴巴、腾讯市值已经高这百亿美元,“二马”笑傲江湖。同是搞互联网,一个“出语不凡”,一个“很粉很年轻”,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才能。
  • 撒切尔夫人传

    撒切尔夫人传

    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位本世纪的政坛巨星——出生的年代,正是英国社会比较动荡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虽使大英帝国获得了战胜国的桂冠,但却是以国力大耗为代价的,英国自此明显地走下坡路。在国内,称霸了英国政坛半个多世纪的自由党已衰落下去,由工会创立的工党迅速兴起,政治舞台上出现了英国历史上少有的三党竞争的局面,英国政局处于不稳定状态。玛格丽特出生的这一年——1925年,虽然没有可载入历史的重大事件发生,但这前后却都发生了对英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1924年,英国工党首次上台执政,虽然是少数党组阁,并不到一年就下了台,但这标志着工党的兴起和壮大,是破天荒第一由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政党掌握政权。
  • 尼克松传

    尼克松传

    理查德·尼克松,美国第37位总统,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每股总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因水门事件被迫画上句号,而在此之前,他带领的这代美国,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本书为您一一呈现。 本书是美国最佳历史类图书奖获得者里克·伯尔斯坦所著,他以惊人的研究和非凡的叙述才能,为我们分析美国分裂的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里克·伯尔斯坦以引人入胜的笔法、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美国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披露了尼克松是如何从政治困境中突围,获得总统要职的。
  •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热门推荐
  • 一寸河山一寸血5

    一寸河山一寸血5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5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反攻阶段的历史。
  • 诗学第四辑

    诗学第四辑

    一种诗歌观念的形成和固化,除需要有勇气的开拓者之外,一群人甚至几代人的坚守与倡扬更是不可或缺。如此这般,曾经的"先锋话语"亦或"不经之谈",...
  • 萌妻不乖:首席大叔凶巴巴

    萌妻不乖:首席大叔凶巴巴

    “她呢?”从黑色霸气的最新款的玛莎拉蒂车下来的男人,语气略显着一丝的冷冽和怒意,浑身散发着凛冽的气息,冷冷的语气暴露了他此时的愤怒。一旁的佣人低着头,低声地说道:“少奶奶在小少爷的房间。”唐亦琛俊彦上挂着那一层冰霜并没有因为佣人的话而软和几分,深邃的眸色反而是更为的黯沉,眸底深处折射出冰渣子,让周遭的空气温度骤降!
  • 冷总裁的甜蜜娇妻

    冷总裁的甜蜜娇妻

    她是因为孩子而嫁给了他,他因为仇恨与利益娶了她。新婚之夜,他竟然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只留她一个人独守空房。他说,叶青,我们的游戏才刚开始……
  • 备胎大联盟

    备胎大联盟

    在本世界混吃等死的岳重同志忽然接到了一个自称泛位面备胎大联盟打来的电话,在不经其同意的情况下就被天降之物(快递)给砸中了脑袋,从此踏上了兢兢业业的备胎之路。纯正备胎格式,金手指和指引NPC一个都没有,如果连语言都不通,该如何在危险的二次元生存下去?阅读须知:请将脑洞尽可能开到最大,虽然是备胎但不会掺翔。另外作者因为需要工作所以章节基本是写好就传没有经过修正,有语句不通或者错别字的地方请在置顶帖指出,设定BUG什么的请不要在意,因为作者是个业余写作爱好者,不会有大纲之类高端的东西,加上每天的想法不一样...
  • 南南小姐的花样年华

    南南小姐的花样年华

    "老婆大人,您回来了!”高大英俊,玉树临风,不可一世的秦大总裁终于沦落到在家当家庭煮夫的命运。看到自家老婆上班回来,主动迎门,并体贴的给脱下外套。“恩!”南南只是从鼻孔里发出一个音节,然后斜着眼睛瞅着系着紫色围裙的某人,不住的点头。“这围裙很适合你呢!”“谢谢老婆夸奖!”秦总表示再接再厉!在老婆休息之后,秦秋拨通了秘书的电话。“公司最近有什么麻烦的方案和决策通通都给我发过来,我解决!不准累着我的老婆!”秦氏总部南南坐在办公室无聊的摆弄着签字笔。“莫非公司最近要倒闭了吗?只是动手签签字,没一样有挑战性的工作,怎么感觉自己像个二世祖呢!”一旁秘书一头黑线,心里腹诽‘您身后有个二十四孝好老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呵呵,总裁您淡定!作为一个跨国企业的老总就是这么轻松来着!”
  • 绝萌冷面妖妃

    绝萌冷面妖妃

    今晨夜,那个从小就站在神界权力的最高处成长,被包围在权力阴影中的冷面男子,血液里却对她有着疯狂的执著。陌瑶菲,本只是命运圣母用一滴眼泪捏造的倾世精灵,却沦落成了修罗帝王捉弄的小小妖精。修罗万年的追寻……于她,已是曾经万年的遗忘和舍弃;于他,却是两千年里至痛的自我冰封。冥王VS小妖妃。
  • 冷面总裁与俏丽女总监

    冷面总裁与俏丽女总监

    俏丽动人,是一个清纯寨乡女子的私生子。母亲的眼泪让她对男子从来不相信。一日,新总裁的到来,把她的平静生活搅了。“唔……”她用力推开他,捂着胸口,她,“你要干什么?”“你说,能干什么?”性感的嘴唇微微上扬,似笑非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间(中)

    人间(中)

    “《谁是我》中,我发现我不是我,我质问谁才是我?我历尽艰辛终于找到自我,我却痛苦逃避真实的我。兰陵王面具神秘依旧,又是谁躲在蓝衣社的背后?我携带密令,远赴美国,却遭致命阴谋,被判终身监禁。肖申克州立监狱,我已死为幽灵,又复活为英雄。人间的传奇正在继续……”
  • 幽默与口才

    幽默与口才

    灰色的幽默表达内心的苦恼和忧愁,黑色的幽默视荒谬人生为痛苦的玩笑,冷色的幽默揭露生活中的阴暗,蓝色的幽默富有东方温和的诗意,玫瑰色的幽默沾染西方美学传统色彩。本书用精彩的理论和有趣的故事,展示幽默的智慧、揭示幽默的机巧,告诉大家;幽默能使批评和反驳被对方接受,幽默能使长篇大论的演讲富有感染力,幽默能使人际关系变得融洽,幽默能使生活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