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5200000004

第4章 汉语发展的渐进性和系统性(1)

——学习王力先生《汉语史稿》的体会

洪成玉

王力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版的《汉语史稿》,把历史悠久的汉语看成是动态的、立面的,有着时间层次,是在不断发展的,并用发展的理论和观点对汉语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历时研究。在此前的一些研究语法和词汇的论著中,往往把上下几千年的汉语压缩在一个平面上进行考察,古今混杂,甚至以今律古。王先生的《汉语史稿》和此后的《古代汉语》,一改既往的静态研究为动态研究,从而开创了汉语研究的新篇章。

《汉语史稿》涉及到汉语发展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科学的论述,有继承,有吸收,有独创,有理有据,体现了王先生博大精深的语言学思想。我在学习以及此后的研究实践中,对王先生的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并有其特殊规律这一思想,有一些逐渐加深的体会。这个体会就是:语言发展的渐进性和系统性。

一、语言发展的渐进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自身所具有的这种交际功能,决定了它的发展只能是在使用群体不知不觉中缓慢进行的。一个适应交际需要的新的语言形式从萌芽到成熟,一个不适应交际需要的旧的语言形式从减少到消亡,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渐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几百年的时间”(王力1957:5)。本文所要讨论的是新兴语言形式从萌芽到成熟的渐变进程。这个进程,主要表现在量的渐增性、点的渐扩性和时的延续性。

一个新兴的语言形式,在初始的萌芽阶段,数量总是非常稀少,然后由少逐渐增多。汉语史表明,一个处在萌芽阶段的新的语言形式,其量很少,有时甚至少到今天在研究它们的时候,对其真实性令人产生怀疑的程度,误以为它们是经过后人传抄、改动或误刻所致,并因而导致看法上的争议。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系词“是”的产生时间的讨论。郭锡良先生还为此在综合各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先秦两汉的系词“是”做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其间还不时向王先生请教,最后写成了《关于系词“是”产生时代和来源争论的几点认识》(以下简称“郭文”)。郭文按王先生对系词的认识和方法,在现存先秦古籍中,只找到了四例疑似的例子:

谓彼是是也。(《墨子·经说下》)

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是鲁孔丘之徒与?(《论语·微子》)

韩是魏之县也。(《战国策·魏策三》)

郭文经考证分析,排除了③④两例,然后说:“剩下两个例句,我们虽然没有材料论证它是否传抄之误,但是在先秦那样多的语言材料中,判断句成千上万,唯独只有两个系词‘是’,这是很值得怀疑的。”(郭锡良1990:116)产生怀疑的唯一原因就是:数量实在太少,不成比例。如果从语言发展的渐进性来看,我们不妨承认,剩下的两个例句就是系词。郭文在下文也说:“我们认为应该承认西汉‘是’已经用作系词,甚至不排除战国末期系词‘是’就已经萌芽。”(郭锡良1997:118)

到了两汉时期,系词“是”开始逐渐增多,但数量仍然是很少的。郭文在“对两汉系词‘是’的探讨”的章节里,所列举的系词“是”总共只有19例,其中还包括疑似的例子。这也有助于说明,一个新兴的语言形式在其发展初期,其量总是很少很少的,有一个缓慢的增长过程。

有时,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产生时甚至可能是孤证。例如表示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们”,约产生于唐代,开始写作“门”。唐刘知几《史通·外编·杂说中》:“渠门底个,江左彼此之词。”王先生认为“但这只是一个孤证,而且意义不明。一般还是认为词尾‘们’字起于宋代,在最初写作‘懑’(满),后来写作‘’(瞒)、‘门’、‘们’。”(王力1990:73)王先生虽然说“这只是一个孤证”,但紧接着又说“一般”,可见王先生并没有否定这个孤证可能就是词尾“们”的萌芽。对一个孤证存疑而不贸然肯定,这正反映出王先生治学极为严谨的态度。

一个新的语言形式处在萌芽状态时数量很少,不仅语法现象中存在,词义现象中也存在。先秦的文字义,一般由“文”或“名”表示。如:

书同名,车同轨。(《管子·君臣上》)

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仪礼·聘礼》)

于文,皿虫为蛊。(《左传·昭公元年》)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礼记·中庸》)

“字”的本义是生育。《说文》:“字,乳也。”段玉裁注:“人及鸟生子曰乳。”约在战国时期引申出文字的意义。如《商君书·定分》:“有敢剟定法令,损益一字以上,罪死不赦。”好像与语法现象偶合,表示文字义的“字”,在先秦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也只有一例。虽然这也只是一个孤证,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认可“字”的文字义,战国时期就已产生了。西汉时期,“字”的文字义的使用频率仍然很低。《史记》中仅6见,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孝武本纪》《三王世家》《吕不韦列传》《仲尼弟子列传》《太史公自序》。西汉时期的其他子书,如《淮南子》《新语》《新书》等都还不见“字”用于文字义。这说明,一个新的语义的产生,普遍有一个量的由少逐渐增多的过程。

至于语音发展的量变过程,还一时找不到这样能说明问题的语料,但现今普通话的某些语音变化,似也显示有这样的迹象。例如“微”“危”“巍”等字,1950年出版的《中华新韵》都读wéi,阳平;而当今的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等都注音为wēi,阴平。“期”的读音也类似“微”,原也读阳平,现一律读为阴平。邮票的“邮”,维持的“维”,尽管现代辞书还注音为yóu、wéi,但“邮”在口语中用作动词时,如“我给你邮过去”,口语中也常常念成阴平;“维持”的“维”,口语中也常念成wēi。如果说,我们根据这个语音迹象进行假设性的预测,某些浊声母的阳平字,呈现出有可能向阴平发展的趋势,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恐怕这样的字也会有一个慢慢地由少增多的过程。

语言发展的渐进性,还表现为点的逐渐扩散。点的逐渐扩散与量的逐渐增多,两者看起来似有联系,但所指内容却各不相同。量的增多,是指新兴的语言形式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多,是一个数的增多的概念,并能形成时间层次。如系词“是”在先秦只有两例,汉以后逐渐增多,魏晋时期才逐渐稳定。

点的增多,是指使用这种新兴语言形式的人和居住区,从一小片,逐渐连成一大片,是一个面的逐渐扩散的概念。语言既然是交际工具,一个新兴的语言形式进入交际活动,开始总是在较少的人和较小的范围内流行的。如果某个时期,出现一例新兴的语言形式,尽管只有一例,也标志这一形式已具有并实现了其交际功能,而且已得到了这一小范围内的人的认可,否则,就不可能在交际活动中出现。

因此,点是一个用同一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人群或地区。如果我们不排除郭先生所举的两个先秦的“是”就是系词,就可以据此判断这两个地区的人群,在相互交往中已经开始使用系词“是”了。这两个例句是:

谓彼是是也。(《墨子·经说下》)

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墨子是鲁国人,在今山东境内;韩非是韩国人,在今陕西境内。这说明先秦时期,这两个地区中已经有人群使用系词“是”进行交际活动了,尽管反映在书面语言上只有两例。

经郭先生辨认,《史记》中有8例系词“是”。《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而司马迁与韩非是同乡,也是陕西人。我们据此不妨做一个合理的推测:汉代的首都在西安,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也是全民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系词“是”这个新兴的语法形式,正是从这个点,也即从这个地区,逐渐扩散到全国的。还有一个看似巧合,实际上也有其必然性的例子。《史记》中的8例系词,其中5例是记叙汉以前的传记中出现的;另外3例是记叙汉代的事,有2例是司马迁转述的,有1例“此是家人言耳”,是汉代人亲口说的话。这个例句见《儒林列传》,原话是:“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而辕固生是齐人,即今山东境内,与墨子是同一地区的人。齐、鲁是古代的文化中心,在陕西境内的长安历来是古都,也是汉代的京都。一般说,政治、经济或文化中心,对语言的交际功能要求比较高。一些新兴的语言形式,总是首先在这些地区产生,并先在这些地区间传播扩散,然后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看来,系词“是”最早也是在这两个地区产生和使用,决不是偶然的。

还有一个多少能说明问题的现象。《史记》中的8例系词“是”,其中有关汉人的2例,《汉书》虽也转录了《史记》的原话,但其中的系词“是”却被删去。一例是以上所引的“此是家人言耳”,一例是“朱家心知是季布”(《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前一例,《汉书》收在《儒林传》,改为“此家人言矣”;后一例,《汉书》收在《季布传》,改为“朱家心知其季布也”。《汉书》的作者班固也是陕西人,理应知道《史记》中的这两个“是”并没有用错。之所以把《史记》中的两例系词“是”改掉,从中也给我们透露了一个信息,即系词“是”到东汉初年还处在发展过程中,还是一个新兴的语言形式,主要还是在口语中流行。而《汉书》作者却好古,思想保守,喜欢用古字古义,排斥新的语言形式,有意删去新的语言形式系词“是”也在情理之中了。我们也应该因此赞扬《史记》作者司马迁,正因为他的思想开放,乐意接受新的语言形式,才为我们今天研究语言的发展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语料。

语言发展的渐进性,还表现为时间的延续性。一个新兴的语言形式,从萌芽、发展到稳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正如王先生所说:“往往需要几百年的时间。”这是符合当时汉语发展的客观事实的。我国社会长期处在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阶段,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商业不发达,教育不普及,交通很落后,加上幅员辽阔,山河阻隔,人员流动的规模和范围都很小。这就决定了一个新兴的语言形式产生以后,要普及到全国“往往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如系词“是”的萌芽到成熟,就经历了几百年时间。郭文所举的汉代不满20个例句中,其他的分别引自《韩诗外传》《穀梁传》《说苑》《盐铁论》。《韩诗外传》的作者韩婴是燕人,即今北京地区人;《穀梁传》的作者是穀梁赤,是鲁人;《说苑》的作者是刘向,是沛(即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四世孙,长期在京(长安)做官;《盐铁论》的作者桓宽是汝南人,即今河南上蔡人。从战国末期到两汉的三四百年时间里,系词“是”才从陕西扩散到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可谓慢矣。

同类推荐
  • 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中国的家长总是最苦情的家长,不怕累,不怕苦,半辈子都在为孩子操心。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教孩子,要抓关键点。3岁左右是多方面能力(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懂得了这一点,父母们教孩子就不用那么累了。本书将3岁关键期的幼儿发展进行了详细而通俗的讲述,告诉家长如何在让孩子在3岁的时候长对了,那么以后就一劳永逸了。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生物知识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生物知识

    生命是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人们总是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生命的奥秘,本书所介绍的,正是世界上不分国家、不分肤色、不分男女老少的人们所共同关注的话题。本书不仅系统地介绍了生物知识,同时还讲述了有趣的生命现象,揭示了世界上未解的生物之谜,可谓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
  • 中国历史上的奸与诈

    中国历史上的奸与诈

    本书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向大家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奸诈之人,及其所做的奸诈之事。希望它能帮大家认清奸诈之人的嘴脸,给大家带来做人方面的启迪。
  • 绝顶聪明大测验

    绝顶聪明大测验

    青少年是祖国的宝贵财富,是未来的希望,而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如何提高自己的智力,怎样便捷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了帮助青少年开启智力,拓展思路,我们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把高深复杂的各科知识趣味化、简单化,力求使青少年在快乐的学习中得到启迪,学到知识,增加智商。
  • 青少年文化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文化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内心淡定的力量》是卡内基亲笔所写,从童年时代到去世前夕,从少年打工到领军钢铁业,从一穷二白到身家亿万,从积累财富到致力于慈善,让读者详尽地了解卡内基的同时,领悟到卡内基成功的奥秘所在,不论是内容选择还是版式设计,都非常具有创意,称得上是一本经典励志书!
  • 嫡手遮天:彪悍太子妃

    嫡手遮天:彪悍太子妃

    “如不是为了王位,朕又怎会娶你这商家之女?”往日恩爱的夫君却是说出此等骇人听闻之言。皇陵中,万箭穿心,身虽死而心未灭。夏璎珞对天盟誓,如有来世定不嫁入宫门、坐那凤椅。所有欺辱,定当百倍奉还!
  • 理想的激励(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理想的激励(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此套书撷英采华,精心分类,不但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欢乐、轻松的成长环境,而且更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可以说是一套让青少年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青春励志经典读物。
  • 总裁的圈套

    总裁的圈套

    【她,十八岁起被他囚禁,羞辱、折磨接连而至,当她成功出逃竟发现有了身孕!】她恨他——这狂妄的男人夺走了她的一切,更毁了她的生活他要她——谁让她先招惹他,他要用她的身体来发泄满腔的怒火那蚀人心魂的一夜注定是她此生都逃不开的劫数四年前,这个恶魔以撒旦之姿强要了她成为她心中隐藏的秘密,无法摆脱的梦魇四年来,她沦落为他的禁脔,他的玩物★★★尹盛集团的继承人,金融界呼风唤雨的天之骄子狂傲、霸道、冷血、掠夺仿佛是关景泽的本性谭亦悠从卫生间出来,脸色苍白的看着手里的验孕棒,鲜红的二道横杠刺痛了她的神经。“拿掉!”关景泽冷酷的声音从身后响起,怀里抱着另一个女人,从她的身边经过。“他是你的——”谭亦悠面无表情的看着他,她又何偿想要留下?!“那又如何?”讽刺的眼神像要把她看穿。★★★她的婚礼上,他的到来打破了教堂的气氛看着他一步步向她逼近,谭亦悠心乱如麻高大的身躯立在她面前,他仍是狂傲霸道,邪魅无比勾起冷笑,他用着所有人都能听到的声音说:“你以为你逃走,我就找不到你?关景泽能满足的了你被我开发过的身体吗?”耳边传来众人的窃窃私语,谭亦悠脑子里一片空白,她知道,她完了——曾经梦魇记忆涌进脑海,鲜血淋淋她改头换面,只为可以避开这个主载黑暗世界的男人如今,她还是躲不过他他缓缓逼近,眸子里的恨意令她不寒而颤:“你不该和他结婚,更不该利用我去报复关景泽,既然你敢这样做,就要付出代价!这辈子,你都只能是我的!”好熟悉的一句话,曾经有两个男人对她说过,到底,她这辈子是谁的?【主要人物】男主,关景泽,狂傲、霸道,腹黑冷血,是尹盛集团未来的继承人。女主,谭亦悠,性格倔强,只憧憬与心爱的人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诱你爱我,爱的交锋无非爱恨,爱莫能弃【看文须知】1、情节发展需要,可能与简介稍有出入,出入不大,但必定更加精彩,敬请期待!2、本文为豪门言情文,YY成分居多,为了情节需要,不严谨之处切勿追根寻源。3、本文有点小虐,女主不柔弱,喜欢的朋友收藏+票票,鲜花、钻石,以示支持,不喜欢的绕道。◇◇◇◇◇◇【完结文】《黑道总裁》《苦恋》
  • 不良婚约(全本)

    不良婚约(全本)

    落花的文是毒药,请慎入!落花作品,部部经典!风格独特,回味无穷!*********************************************他突然一笑说:“是,我是要结婚,但是和谁结婚对我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随便找一个吧。”他环顾四周,突然看见前面屋檐下坐着一个女乞丐,看上去又瘦又小又脏又邋遢。便走过去,用手一指:“就是她好了。左晨俊,一个香港的名流总裁,经营家族的连锁五星级酒店。偶然在路边捡了一个小乞丐,为了逃避父母的逼婚,与小乞丐签了个合同婚姻,婚期为3年。但是在两人的相处中,他慢慢发现自己不可抑制地深深爱上了她,她所带给他的不只是惊奇,更多的是难以决择的迷茫……在经历了风风雨雨,生死离别后,他们是否还会相聚?到最后,她还能带给他什么惊奇……**************************************************本书为浪漫纯情小说,情节扣人心弦,故事感人肺腑!先声明一下,本书为场景剧本,很小白,纯粹是为了放松心情所写的!不喜勿入!本书签约出版,此为网络版!**************************************************欢迎收看落花全本作品《奴妃妖姬》欢迎收看落花新作《神秘首席的契约》飘雪落花新文《傲龙宠凤之抢心记》正火热发布,喜欢古文的亲可以去看看哦!http://m.pgsk.com/186043/
  • 学会与爱犬对话

    学会与爱犬对话

    狗与人类经过了10万多年的相处,可以说已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与狗的关系是如此的亲密,但我们与狗的交流并不是很顺畅。我们经常以人类的简单想法来解释狗的行为动机,忽略了狗特异于人类的思考模式。也因为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得我们在与狗的沟通、管教及训练上,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学会与狗狗进行有效对话,让我们与狗能心意相通,在狗帮我们完成各种任务的同时,我们也能让狗生活得幸福。
  • 非常品质

    非常品质

    谁不盼望成功?谁不追求成功?想成功,首先就要修炼自己,使自己具备成功的品质。伟大的丹麦哲学家及宗教思想家索伦·克尔克查得说:“好书能够读透你的心。”静下心来修炼好自身品质,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激励青少年成长的世界名人故事

    激励青少年成长的世界名人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末世之精神病院团

    末世之精神病院团

    小布:这位丧尸兄弟,我看你印堂发黑,今日恐有血光之灾,听我一言,务必不要在街上晃荡。阿九一刀砍过去。暖暖:咦,这不是隔壁的李大哥嘛,李大哥你不是吃素嘛,来片大白菜吧!阿九又一刀砍过去。黄上:侍卫!快来护驾!阿九默默地继续砍。大力:不要过来!不要过来!发抖着轻轻一推,丧尸撞在墙壁上,阿九补上一刀。暖暖低头掰手指:1、2、3、4……为什么是4不是5!啊!好难受!一群蛇精的末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