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7400000012

第12章 文艺复兴时期(4)

作品讴歌了幸福、爱情和欢乐的人生。还通过托比爵士、侍女玛莉亚、小丑等人身上所体现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乐观精神,对清教徒的虚伪无聊大加讽刺。

全剧情节错综复杂,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最主要的作品,大约作于1600年。

说此剧本是莎士比亚的最主要的作品是有原因的:1.它是作者戏剧艺术达到了最成熟期的作品;2.它最能代表作者的思想,表现人文主义者在危机时期的思想状态;3.作者在这个剧本里对当时的政治局势表现出了比较明确的主观态度。

它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哈姆雷特是一个丹麦王子,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受人文主义的教育。因为父王突然死去,怀着沉痛的心情回到祖国。不久,母后又和新王——他的叔父结婚,使他更加难堪。新王声言老王是在花园里睡觉时被毒蛇咬死的,王子正在疑惑时,老王的鬼魂向他显现,告诉他,“毒蛇”就是新王,要他为父复仇。

王子是人文主义者,认为这个复仇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他说自己有重整乾坤的责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既怕泄密,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心烦意乱,忧郁不欢,只好装疯卖傻。同时,奸王也怀疑他,派人到处侦察他的言行,甚至利用王子的2个老同学和他的情人。王子趁戏班子进宫演出的机会,改编一出阴谋杀兄的旧戏文叫他们去演出,来试探叔父。戏未演完,叔父坐立不安,便仓皇退席。

这样,奸王的做贼心虚完全暴露,他更加害怕隐私被揭发。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献计,让母后叫王子到她私房谈话,自己躲在帷幕后边偷听,王子在谈话中发现幕后有人,以为是奸王,便一剑把他刺死。奸王便用借刀杀人法,派他去英国,并叫监视他去的2个同学带去密信一封,要英王在王子上岸时就杀死他。但王子警觉,半路上调换了密信,反叫英王杀掉那两个同学,他自己跳上海盗船,脱险回来。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发疯落水溺死。奸王利用雷欧提斯,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置王子于死地。

结果,哈、雷二人都中了毒剑,母后误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而死。王子嘱托好友把他的行事始末根由昭告世人,被葬以军人礼式。

这个情节是借用丹麦8世纪的历史事件来反映英国16~17世纪之交的政治形势的。正如作者借主角的口所说的“是这一个时代的缩影”。他说:“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他说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里面有许多监房、囚室、地牢;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这里说的是丹麦,指的是英国。因为当时的英国是资本原始积累最典型的国家,全国到处是乞丐、流浪人,朝廷还颁发血腥法令,禁止乞讨、流浪,使他们走投无路,除受饥挨冻之外,还要遭到鞭打、割耳、打烙印、绞死,简直是人间地狱!

《哈姆雷特》这出悲剧用丰富、生动的情节,隐蔽地表露一个重要的思想:文艺复兴的后期,中央政权稳定了,转而形成君主专制的政体。国王摔开资产阶级,独裁独断,独吞利益;在政治上违背了进步的措施,让旧封建势力卷土重来,尔虞我诈,搞得国内乌烟瘴气。在这种颠倒混乱的时代里,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一般劳动人民更不堪封建和原始积累的剥削、压榨,于流离失所中,有一种“穷则思变”的倾向,但又感到忧虑彷徨。在这样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就是1648年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夕,人文主义者的代表哈姆雷特觉得“黑云压城城欲摧”,虽有志奋起除灭奸王,重整乾坤;又觉得重任难当,踌躇莫决,在苦思熟虑中,心情沉痛而陷入忧郁。

由此看来,这出悲剧的冲突正合于恩格斯给拉萨尔的信中所指出的:“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主角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他一向认为人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象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象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经极大的变故之后,便使他对人世不发生兴趣。

他生在一个开明君主的宫廷,从小学到大学都受人文主义的教育,抱有远大理想,成了国内有新思想的模范青年,进步人士所瞩望的新时代的代表。但经过这一巨大的打击,一时找不到重整乾坤的办法,暂且佯狂,以免打草惊蛇。他的爱情对象奥菲利娅在他佯狂之后便叹息道:“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

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是忧郁,优柔寡断,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本来无忧无虑,明朗、爽快、进取、生气蓬勃,犹如夏日清晨的空气。到了父死母嫁,坏人当权,全国成了牢狱之后,他痛恨嗜血的、荒淫的恶贼,狠心的、奸诈的、悖逆的恶贼。他一心想除灭奸王和整个恶势力,重整乾坤而又一时不得重整的方案和条件,沉入苦思焦虑,才变成忧郁。

第1、2幕描写他由苦思到忧郁的经过;从第3幕起,写他逐步克服忧郁的心情,他觉悟到“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行动的意义”。

审慎的思维是应该的,但不可以畏首畏尾,失去行动,便会逆流而退,消沉下去。他决心起来行动,排演戏中戏,证实奸王的罪行,他的性格也便由优柔寡断,转变为果断,由忧郁转变为明快。刺杀御前大臣于幕后,改写密信,跳上海盗船,决斗,刺死奸王等一系列的行动,再也不见忧郁了。临死时重托密友宣传他的故事和心愿,遗嘱让福丁布拉斯继立为王,也是因为他有雷厉风行的性格。

哈姆雷特是有群众的,被流放到英国去时,海盗们去救他,一般人民都向着他,这是奸王克劳狄斯说的。哈姆雷特对农民和城市平民的不满情绪是有所了解的,他对霍拉旭说:“这3年来,我觉得时代越变越尖锐,庄稼汉的脚趾头已经挨近朝廷贵人的脚后跟,可以擦破那上面的冻疮了。”

事实上正是如此,雷欧提斯为报私仇,登高一呼,便群起响应,潮水一般地涌到宫门。但哈姆雷特不能这样做,一则因为他审慎,不能如雷欧提斯那样轻率鲁莽从事;二则因为他还只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只从事于思想、文化的改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夕,正是乌云压城之时,哈姆雷特从忧郁中惊醒过来,他看到了历史的必然要求而实际上还不能实现的悲剧。

正是在这一悲剧冲突中,他结束了人生的旅途。哈姆雷特的死,意味着人文主义者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任务。

奸王克劳狄斯是代表封建旧势力的阴谋家,杀兄娶嫂,取得支配国家的权位。他还为了封建旧势力的卷土重来而排斥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原先中央王权和资产阶级所订立的同盟,至此一变而为对抗性的矛盾。

克劳狄斯的哥哥,老哈姆雷特,原是个开明君主,与人文主义者合作,致力于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把国家弄得富强了,反动的旧势力便来摘取改革的果实,推行君主专制政体,和资产阶级进步势力必然闹对立,历史必然要求革命,除灭克劳狄斯所代表的反动势力。

克劳狄斯不是露骨的暴君形象,而是反动的阴谋家的形象,阴谋把历史倒退到封建专制时代去。他是个笑面虎、两面派,一面做出关心哈姆雷特的样子,许愿将来把王位传给他,把他看作自己的儿子,一面派人侦察他的行动和思想,千方百计地借他人之刀来杀他。当面说为了他的安全,要他到英国去,背后却派人捎去密信,让英王在他上岸时立刻杀掉他;此计不成,又利用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用毒剑毒酒置他于死地。最后,他自己也死于毒剑之下。

凡是搞阴谋诡计的野心家都是两面派,虽然得意一时,也色厉内荏,做贼心虚。克劳狄斯在最得意的时刻也惶恐不安,他在夺取王位后,在新婚的笙乐声中也掩盖不住内心的恐惧,他见哈姆雷特一身丧服,脸上笼罩着愁云,便心神不安。虽然发出命令:于每一次举杯祝饮时都要放一响高入云霄的祝炮,也镇不住心中的恐慌。派人四出侦察王子的言行,把王子的2个老同学都请到宫中来专门与王子为伴,监视他,甚至利用御前大臣的闺女。在观看戏中戏时,便沉不住气,匆忙退席,彻底暴露自己的做贼心虚。退席后还跪下祈祷忏悔,还迫不及待地催促王子上船去英国。在比剑的阴谋中,乱了阵脚,终于弄得家破人亡。

奥菲利娅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儿,哈姆雷特的情人,一个天真的窈窕淑女。她认识到哈姆雷特的才学出众,说他是时流的明镜,举世瞩目的中心,虽然情人眼中出偏见,但大体上还是能够认识到当时人文主义者的进步作用的。可惜她深处闺阁,又在庸俗的封建廷臣包围之中,自身又脆弱、被动,她不能冲破牢笼,象莎士比亚初期喜剧中的新女性那样。她生身的母亲似乎早已去世,指点她处世行事的只有父兄二人。父亲是庸俗好事,喋喋多言,投机取巧的御用文人;哥哥是游手好闲,贪爱虚荣的花花公子。父兄都劝他不要爱上哈姆雷特,因为他们以己度人,说地位高了,爱情就靠不住,只是逢场作戏。她完全没有处世的经验,疑信参半,在复杂的斗争中,只能听父兄与奸王的摆布。等到父亲死亡、情人离开祖国,举目无亲,不堪悲愁的高压,忧积变疯。哈姆雷特是佯狂,她却是真疯!在唱着清新的民歌上场时,充分显露出她的艺术天才和素养,以及对民间文艺的爱好。她的不幸命运,反映这一时期同类女性的悲惨遭遇。

从这部悲剧的艺术特点,可以看到莎士比亚艺术上总的特点,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莎士比亚化”的主要内容,也即是现实主义和形象思维的方法。我们不妨从典型环境、戏剧情节、人物和语言等4个方面来把它分析一下。

莎士比亚认为戏剧应是“时代的缩影”。悲剧《哈姆雷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17世纪之间的社会生活,从宫廷到家庭,从军士守卫到人民造反,从深闺到墓地,从剧场到比武场,这么广阔的社会背景,构成主人公的典型环境。从这些一幅幅“福斯太夫式的背景”,即以福斯太夫为中心反映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方兴未艾时代英国平民社会的五光十色,又是何等深刻地衬托出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及其变化。

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又一主要特点。恩格斯1859年给拉萨尔的信中说:“您不无根据地认为德国戏剧具有的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更多地通过剧情本身的进程使这些动机生动地、积极地,也就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通过生动而丰富的情节,自然而然地表露思想,这就是形象思维方法的典范,也就是莎士比亚不同于席勒的关键所在。《哈姆雷特》的情节就是这样生动、丰富的。其中有3条复仇的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以哈姆雷特为主线,以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为副线。在复仇的情节之外,还配合了次要情节,即爱情、友谊、亲子关系等,起着充实、推动主要情节的作用。

主人公的父死母嫁、整个朝廷的荒淫无耻,爱情的挫折、友谊的背叛,造成思想的矛盾、忧郁,经过启发、斗争、终于冲破忧郁而倾向于行动。这么丰富而生动的情节,自然而然地表现一个思想,那就是时代要求变革,人民要求改变现实,推翻封建专制的血腥统洽,但实际上还不可能实现,还需要审慎的思维,准备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制造舆论和积蓄力量。

莎士比亚剧中人物的个性化这一特点是有划时代的意义的。恩格斯指出:“古代人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而在这里,我认为您原可以毫无害处地稍微多注意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其中最可注意的是人物的个性化。在他以前的古代、中世纪的戏剧,人物多是类型的。

古希腊悲剧的人物上台是戴面具的,因为那时每剧的演员只有2、3个,一个演员兼演几个角色,每换一次面具就是另一角色的上场。面具数目有限,只能看到类型而不见个性。中世纪的“圣迹剧”和“神秘剧”的人物也是类型的,神总是威严的或慈善的,圣徒总是纯洁的,稍后的“道德剧”中的人物只是“善”、“恶”、“罪”、“义”等抽象概念的拟人化,更没有个性。

到了莎士比亚的舞台便大不同了,很多个性化的人物。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不仅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是对立的,性格也适成对比,一个是内向性的,一个是外向性的。哈姆雷特和奥菲利娅也成对比,一个佯狂,一个真疯。哈姆雷特、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三个贵族青年都有为父复仇的心事,而做法各个不同,性格也各异:哈姆雷特慎重考虑问题,雷欧提斯轻率鲁莽,还有一个则当机立断、雷厉风行。哈姆雷特性格的特点是忧郁,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他起初本来是无忧无虑、抱负非凡的时代新青年,遭到惨变之后便陷入忧郁,最后从忧郁中解脱出来,成了决断决行的豪爽性格。

因此,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个性。奥菲利娅是个天真柔顺的女子,受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的影响,有些开通的思想,喜爱读书,喜爱民间文艺,也明白一些国家大事。但她和莎士比亚其他悲喜剧中的新女性都不一样:既不象《奥瑟罗》中苦丝德蒙娜那样痴情,甘受冤枉,至死无悔;也不象《李尔王》中的考狄利娅那样绝口不说半句阿谀的话;也不象《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那样有谋略,参与法庭的斗争;更不象《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那样野心、残忍。

总之,莎士比亚创造的人物很多,都有其不同的个性,其中有不少在世界文学中传为不朽的典型,如福斯太夫、夏洛克、太门、朗思、恺撒、哈姆雷特等,都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喜欢或称道的典型形象。

语言的丰富有力,是莎剧动人的力量所在。歌德曾说:“莎士比亚是用生动的语言感动人的。”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也在于戏剧语言的改革。他一改从前正宗戏剧的清规戒律,用韵散杂糅的文体,特别是运用大量的无韵诗,可以自由表达各种个性化的人物,及其在各个时间、场所的变化。在《哈姆雷特》中语言是多样化的,既有双行一韵,一行五音步的庄重的旧体剧诗,也有自由活泼的无韵诗,也有轻快的民间歌谣、俚谚,也有滑稽的散文对话,多种多样,丰富生动。

莎士比亚所用的词汇有1.5万之多,是世界作家、诗人中罕有的。马克思最喜欢他的作品,细心阅读,并能背诵,还分类研究其中特殊的语句和语法。

同类推荐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社会上最迷信鬼神的人,尚且只能在赛会这一日抬一回神舆。不知 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 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汤一介先生抽到的是;“仁者寿”。如果差50分,陈祖芬在她写的小说里要成立爱与快乐研究所,也招来。王蒙夫人瑞芳抽到的是:“你坐上了爱情幸运号”。他会对北大有关人士讲,提供了寻找优雅、寻找纯真的机会。那天席间轮到抽签游戏了,少年班招生时,简称L&J。陈祖芬抽到的是:“这也好那也好,要注意这个人,因为你是青春宝”。张颐武教授说,这部小说是她的原形毕露,是这个时代,一定以为是又一个少年作家新鲜出炉。,如果不是看到她的名字。孔庆东教授说,季羡林先生抽到的是:“看见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 忧郁的科尔沁草原

    忧郁的科尔沁草原

    本书分为10部分:国都、飞向宇宙、生命高原、怀念大海、草原、东北这片土地、关中、丝路访古、仰望雪峰、塞纳河上的夜宴。内容包括:卢瓦尔河谷的城堡、在法国的田野上、塞纳河上的夜宴、海边的谈话、贝多芬雕像、帕塔亚景观等。
  •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文白相间,新旧质素交融,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宋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现存各本的异文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宋至明清的语言演变,为汉语文白演变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言实录。
热门推荐
  • 这样领导最给力

    这样领导最给力

    本书详尽系统地阐明了领导者必须遵守的领导法则。并辅以真实、典型、新鲜、趣味、可读性强的事例,告诉你如何做好一位好领导,如何管理员工,如何让员工尽心尽力,如何帮助员工,如何为员工谋求发展,如何让员工看到你公司的希望,如何管理公司。如何使公司赢得发展……
  • 识人用人管人(大全集)

    识人用人管人(大全集)

    本书是一部识人、用人、管人的思想和方法集大成之作。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识人”,围绕识人观念,阐述了识人的基本方法和标准,提供了如何识别甄选企业需要的人才的技巧;中篇“用人”,以“人尽其才”为基线,透彻地论述了用人的种种情形,阐明了如何用好人的秘笈;下篇“管人”,以“人性化管理”为出发点,解答了如何管好人这个根本问题,指明了管人的若干原则和策略。书中中外管理思想熔于一炉,理论与案例相辅,原理和方法并重,既有操作原则又有操作方法,方便实用,易于掌握,适于各类管理者阅读。只要用心精研,灵活运用,必能突破管理瓶颈,让你在管理工作中得心应手、呼风唤雨,打开一扇全新的事业之门。
  • 依米花

    依米花

    A村是一个很小的村子,只有百来户人口。四面环绕着茂密的山林,中间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一条黄色的马路像黄金蟒一样从村子的最里头爬到村口的公路。山麓下稀稀疏疏的坐落着青砖青瓦房。村口站着一颗要四五人才能合抱的樟树,像一个垂暮的弓着背的老人,等待着归家的孩子。
  • 绝色爹爹

    绝色爹爹

    只有二十二岁的少将军竟然有一个十三岁的私生女,九岁就能种下种,难道她爹爹是超人?这也就罢了,他竟然宠的这个女儿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几乎到了宠溺的极限。一道圣旨下来,吴国来和亲的绝色公主,放着太子皇子不嫁,非要嫁他,他竟抗旨不尊,为了什么?大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从此柳承铭和柳纯儿这两个名字也就名扬天下了,在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名扬天下分两种,一种是美名,一种是臭名,没有悬念,他们绝对是后者!【领养区】一号女主---柳纯儿由亲亲2422771313领养!一号男主---柳承铭由亲亲加菲猫520领养!男配一号---莫岩由亲亲隋欣彤领养!推荐漠漠的现代宠文《盗婚--邪性老公》:http://m.pgsk.com/u/2614090771这是漠漠刚注册的新浪微博,亲亲们有空可以去戳一下的,其实我也没时间玩,汗滴滴
  • 七世轮回:寻爱天涯

    七世轮回:寻爱天涯

    本文原名:《妃你莫属:三岁太子妃》---第一世,他们相爱,发誓要永世相守。第七世,她为了寻他,嫁入皇宫成了为他钦点的太子妃。为了寻他们前世的爱,她双目失明,她谋划江山,助他真正坐拥皇权。他不知前世他们有多少纠葛,他只知道,他要冷落她,贬黜她,来报复他亲母,蓦然回首再寻她,她却已经远隔天涯。他追寻了她整整七世,千里寻她百年等待,但他却发现,即使与她近在咫尺却仍像是远在天涯。他从未知人世的纠葛可以跨越轮回,他只知道他爱她,所以不惜用尽力气去寻她。众里寻她千百度,国倾,城倾,宫阙倾,却不曾想,蓦然回首灯火处,佳人难再得……————转型都市言情新作《爱情很丰满,婚姻很骨感》http://m.pgsk.com/a/197010/
  • 康熙的狂宠逃妃

    康熙的狂宠逃妃

    本文主要写的是康熙小玄子和德妃娘娘的爱情长跑,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本文就是德妃逃康熙追,德妃再逃,康熙再追,德妃逃逃逃,康熙追追追的动人爱情诗篇~女主——德妃(吴雅:人家穿越去清朝的都是阿哥捧着,大臣护着,凭什么她穿越过去就身处冷宫,而且还没搞清楚状况就在生孩子!?还一不小心生的是胤禛四四?疯掉了疯掉了,紫禁城太恐怖,看她如何玩转红墙,逃脱康熙的魔爪!哇咔咔…可是,逃离了以后,为什么会突然怀念起那个一身龙袍的家伙?男主——康熙:原本心中只有江山黎民,女人于他而言不过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可是为什么这个女人会不一样,花样百出,四处放电,还居然为了逃脱跟他斗智斗勇!这个女人有没有搞清楚状况,她是他的女人,一辈子都是!无论她逃到天涯海角,他也一定会抓她回到他身边!附上其他男主滴浓浓爱意——马齐:“德妃娘娘逃出宫就在我身边,是皇上生生抓回宫中去的,如今已过三十年,也该将雅儿还给我了!”隆科多:“那日紫藤花下的一个回眸,便让我心心念念了几十年,上天入地,我也会守护着德妃娘娘,辅佐娘娘直上云霄!”钟楚良:“你总说当年是皇上误会了你我,才迫使你在御下承宠,也迫使我被逐出皇宫,其实当年我心意实真,如今改了名姓再度入宫,就是希望与你再续前缘!”…“你、你、你们,给朕滚远点,敢碰朕的女人,你们活腻了吗?”“男人靠得住,母猪能上树!管你是皇帝还是大臣,都是群下半身思考的动物!我不是优乐美,凭什么让你握在手里,我的穿越我做主,拐上阿哥闯天下去了!”片段一“万岁爷,德妃娘娘又翻墙了!”“哦,明天把那里的台阶再修平整一点,别摔了娘娘!”某皇帝声音波澜不惊。“娘娘是带着四阿哥一块逃的!”“哦,有四阿哥护着,德儿也比较安全。”“还有马齐大人和隆科多大人!”“什么!”某皇帝拍案而起,“摆驾,朕要微服,跟他们一起出去!”想丢下他,门都没有!片段二“才坐完月子,你又去哪儿了!”某皇帝脸阴的如同院里的缸。“我翻墙出去买桂花糕。”某女晃了晃手上的糕点,当然,还顺便看了看买桂花糕的小帅哥!“吃饱了?有力气了?看来朕低估了你的体力!既然这么有活力,我们上床运动一下吧!”“喂,我才坐完月子,你是想累死我吗?喂,轻一点啦!”“就该让你精疲力尽,你才能知道你是谁的女人!”片段三某四四眼巴巴地望着德妃:“额娘,我今天过生日,想吃额娘做的生日蛋糕…”生日蛋糕呀,说说就流口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婚后密爱:顾少追妻指南

    婚后密爱:顾少追妻指南

    刘浩曾经和莫寒说过,说他不是她的王子,给不了她尊贵的爱恋,可是他可以做她的骑士,会给她一生的守护。莫寒为了这句话,便决心跟刘浩一辈子。为了他,她相信婚姻的天长地久,相信爱情的山盟海誓。为了他,她可以不顾他家庭的贫困,家人的极品,更不顾他凤凰男的身份。可是她不曾想过,一次意外,她闯进她的卧室,竟然发现他和另外一个女人……从此以后,好男人的典范变成渣男的典范;小三登堂入室竟然是莫寒大学的同学;婆婆公公以照顾他们生活为名住进了莫寒的家;极品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莫寒终于忍无可忍,慢慢的开始自己的新生活。突然出现的大学同学顾梓言给了莫寒新的希望和人生。给她工作,给她重新规划人生。可是,现实却不让她……
  • 品质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品质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道德修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道德修养,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真正达到良好的道德修养,我们精心策划了本丛书!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道德故事,展现出形形色色可歌可泣的美德和令人憎恶的丑行,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 瓜坏,籽不坏

    瓜坏,籽不坏

    《瓜坏,籽不坏》所收作品,多为往事旧话。所涉猎的人物,有帝王将相,历史伟人,也有贩夫走卒,才子佳人,市井百姓。书中的故事,有些来自民间传说;有些借助于地方掌故;有些演绎了江湖段子;有些纯属于作者道听途说,做了艺术加工。但,每个故事都讲得妙趣横生,跌宕起伏,神乎其神!每个故事的背后,或正直或邪恶或清廉或贪婪或惊奇或趣然,皆不乏对生活哲理的探求与陈规陋俗的贬抑。作者以小说家的语言,把玩这些故事,其文字简约,笔法娴熟,开阖有度,节奏轻快,读来如品茶饮酒,颇具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