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7000000010

第10章 隋唐时期(4)

杜甫离开长安,又有机会接近下层的百姓,了解到民间的疾苦。征兵、征粮,连年不断的战争,再加上官吏们横征暴敛,强征士兵,弄得老百姓家破人亡。人民流离失所,引起了他深切的同情,他创作了“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许多着名的诗篇。

杜甫对现实生活越来越失望,他毅然辞掉了官职,来到成都,住在西郊外的浣花溪。在朋友的帮助下,杜甫开辟荒地,建起一座草堂。在这风景优美的草堂边,他种田栽花,养鸡养鸭,生活虽然过得清贫,但是能和左邻右舍的农民交朋友,心情很舒畅。

这一年的8月,秋风怒号,草堂顶上挡雨的茅草被卷走了。风刚停,又下起了瓢泼大雨,屋里漏得很厉害。在这难眠的长夜,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写道: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他想到社会上广大的和他一样受风雪侵蚀的贫民,慷慨激昂地表示,为了天下的“寒士”能够有房子住,免于饥寒,他自己即使冻死了也觉得满足,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啊!

后来,杜甫的好朋友——成都节度使严武病死了,他失去了生活上的依靠,只好带着妻儿老小到处流浪。他经过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走出四川。这时候,北方到处在打仗,江南的亲朋好友又没有消息,他只好以船为家,在湘江上漂泊,吃野菜,穿着破旧的衣服。尽管身患重病,他仍然没有忘记祖国的灾难,关心着战争局势的发展。公元770年冬天,59岁的杜甫病死在湘江的小船上。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了几千首诗,用诗描绘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的生活,杜甫的诗,既凝练概括又生动准确,既通俗又深刻。所以,人们把他的诗称为“诗史”,后世尊他为“诗圣”。

韩愈

韩愈,生于768年,卒于824年,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又常常以昌黎(今辽宁省义县一带)的韩氏大姓自称,所以人们尊称他为韩昌黎。他幼年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靠嫂嫂将他抚养长大。他7岁读书,13岁就能写诗,能很熟练地写作文章。

他从小勤奋自学,读了很多的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还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他主张写文章要有创造性,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模仿前人一言一句,去掉陈词滥调。

他大力提倡用西汉以前的文体写文章,反对当时流行的文体。西汉距离当时已经八百年了,所以人们把西汉时候的文体称为古文,把当时的文体称为近体文。韩愈提倡古文,形成了一个文学上规模壮阔的运动,后人称它为古文运动。

唐朝时候,一切应用的文字,从皇帝的诏书、敕令,到人们来往的书信,都是用近体文写的,也叫做“四六文”。什么是四六文呢?就是在一篇文章中,大多数句子是用四个字和六个字相间隔(也有四个字和七个字相间隔)组成,排成一对一对的,所以又叫对偶文。这些句子还要讲求对仗(如天对地,山花对海树,大陆对长空)和音韵,就是上句末尾那个字是平声(相当于汉语拼音的第一、二声),下句末尾的字一定是用仄声(相当于汉语拼音的第三、四声),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写的《滕王阁序》,用的就是四六文体。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就是这篇文章中的几对句子。这种文体形式整齐,辞藻华丽,念起来顺口,好读好背,可就是过于束缚作者的思想,常常要以内容去适应形式。有的人为了追求形式,反复推敲语句,反而不注意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了。从南北朝的北魏到隋朝,一直有人反对四六文,提倡古文,到唐代,提倡的人更多了,后来韩愈极力提倡古文,使古体文在应用文字中占了优势,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用新散文体先后写出了300多篇政论、传记、书信、序言和墓志。这些文章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从形式到内容都洋溢着革新精神。他的散文风格奇特,结构严整而宏伟,文字精炼,语言生动。韩愈关于古文运动的理论,对后世发生了极大的影响。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散文大师,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的首位。

韩愈为人品行端正,对人一贯讲真话,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他虽然25岁就考中进士,开始做官,但由于得罪了权贵,因此几次遭到贬谪。

凤翔法门寺里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藏了据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节手指骨头。这塔30年打开一次,向人们展示佛骨,据说这一年的庄稼就会获得丰收,百姓就能过上安泰的日子。

元和14年(819年),又是展示佛骨的年头了,迷信佛教的唐宪宗,派人到凤翔去把佛骨迎接进皇宫,供奉了3天,然后送到长安的各个寺庙轮流供奉。于是,从王侯公卿一直到平民百姓,都争先恐后地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别人的后面,有的人弄得倾家荡产,有的人在头和胳膊上烧烫了许多伤疤印记,有的人停下活计不干了,闹得沸沸扬扬。

韩愈一向尊崇孔子倡导的儒家学说,不喜欢敬佛之事。他担忧这些愚昧行为造成祸害,就上了一道奏章给唐宪宗,进行劝谏。

奏章里说:“臣以为佛这东西,不过是一种法术。从后汉时开始流传到中国,上古时并不曾有。从前黄帝和喾、舜、禹都活了100多岁,然而当时中国并没有佛。汉明帝时开始有佛法,而他在位只有18年。之后战乱亡国之祸接二连三,国运不能久长,宋、梁、陈、元魏以来,奉佛越来越虔诚,而朝代更加短命。

其间只有梁武帝在位48年,前后3次舍身在台城,国家不久便亡。敬佛本为求福,反倒招致灾祸由此看来,佛不值得信奉。您是天子,一心信佛,老百姓见了,就不惜舍弃身家性命来学您的样子。如果不立即加以禁止,就会伤风败俗,传笑四方。”还说:“佛祖本来就是外国人,又早已死了,留下的这一点枯骨,不过是污秽不祥的残物,您怎么能把它迎进皇宫呢?我请求您把这节骨头或是点火烧了,或是扔到江河里去,永远断了奉佛之事的根,使天下人从此不再受它的迷惑。佛祖如果真有灵验,要降祸惩罚,那么,就让他把灾祸加在我一个人的身上吧。”

唐宪宗看了这言词激烈的奏章,大发雷霆,下令要把韩愈处以极刑。幸亏得到宰相裴度、崔群向皇上求情,说:“韩愈触犯皇上,应当问罪,但他如果不是心怀忠诚,不惧怕要丢官受罚,怎么会到这个境地呢?”韩愈才免了一死,被贬到潮州去做刺史。潮州在现在广东省潮安县一带,当时是极边远荒凉的地区,离长安有几千里路。韩愈骑上马,冒着大雪从长安出发。

到蓝田关(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的时候,因为地面积雪太厚,马都走不了。他回头,西望长安和秦岭,想到这回直言上谏,本来是想让皇上革除弊政,治理好国家,没想到宪宗一点都听不进反对的意见,早晨上表,晚上就遭到贬谪,受到这样不公平的对待。正在这百感交集的时候,他的侄孙韩湘赶来为他送行,于是他作了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诗送给韩湘,来抒发他内心的愤懑和不平,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后来,韩愈又上书求皇上宽恕,皇上准备重新起用他,谁知道奸臣皇甫镈憎恨韩愈心直口快,怕他被重用,就对皇上说:“韩愈还是太狂放粗疏,可先放到别郡。”

朝廷改任韩愈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县一带)刺史。当时袁州地方有一种风俗。穷人找不到活路,就把儿女抵押给有钱的人家做奴隶。如果到时候拿不出钱来赎回儿女,孩子就属于买方所有,终身给人家做奴隶了。这是一种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的手段。

韩愈到任以后,就设法赎回卖身的人家的子女,让他们回到自己父母身边,并且颁布文告,禁止这种风俗,不许卖人为奴。这些措施自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但是毕竟可以减轻平民老百姓的一些痛苦。

韩愈的文章在当时已经享有盛名,许多晚辈纷纷投到他的门下,向他学习文章。他对那些好学上进的后生,十分爱护,总是尽力帮助他们。远道来的学生就住在他的家里。他家里并不富裕,有时候做的饭不够,他就同大家凑合着吃一点,从不讲究。韩愈年轻的时候,和孟郊、张籍是好朋友。后来韩愈做了官,文章和诗歌的名气都很大,孟张二人当时名气并不大,韩愈却照常和他们交往,讨论诗文,并没有因为他们地位卑微就瞧不起他们,而且还常常在别人面前称赞他们的才学。但是,对那些庸俗的权门豪贵,他连看都不看他们一眼。长庆4年(824年)12月,时年57岁的韩愈去世了。

韩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不慕权贵,敢说真话,关心人民生活疾苦。他关于古文运动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着名的散文大师,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也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

贾岛

贾岛,生于779年,卒于843年,是唐朝诗人,字阆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曾为僧,后受韩愈影响,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晚年曾任长江县(今四川遂宁西北)主簿、普州(今四川安岳)司仓参军。其诗多为写景、送别、怀旧之作,荒凉凄苦,语言清淡朴素。尤其注意词句锤炼,刻意求工,被后世称为“苦吟诗人”。

贾岛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平民家中,因为生活艰难,贾岛就到庙里出家当了和尚,法号无本。

贾岛虽说是当了和尚,但他不是整天念经诵佛,平时他经常看些儒家经典,还学会了作诗。有一天,贾岛骑着一匹瘦驴行走在洛阳的街道上,突然想出两句绝妙的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两句诗的诗境可说是来自他寺庙生活的体验。但是贾岛觉得这两句诗似乎还有些欠缺。他冥思苦想:到底是“推”足以表现月光下寺庙周围的静谧呢?还是“敲”字,“僧敲月下门”更能表达从僧人内在表现出外在的静谧呢?他在心里琢磨着是用“推”字的,还是“敲”字的,不知不觉便念出声来,又不知不觉地用手比划着推、敲的动作。他已完全沉浸在诗的境界当中。这时,原先握着缰绳的手也松了,放任那匹瘦驴自由自在地走着。忽然间,那匹瘦驴一下子停住了,接着是一片斥责声。在一片斥责声中,贾岛才如同从梦中惊醒过来,原来自己的瘦驴冲撞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达官显宦的车骑。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于无意中惹了祸。

正在他惶惑不安时,只见从官车上走下一位衣着华贵的官员,这位官员原来竟是声名赫然的韩愈。但贾岛此时尚不认识韩愈其人,只知韩愈其名。韩愈是唐代着名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同时也是唐代着名的诗人。当韩愈见一骑着匹瘦驴、衣衫褴褛的穷和尚被带到自己面前时,开初也因为这个和尚的无礼而不禁有些生气。但听完贾岛说明原委之后,也就消了气,并且饶有兴趣地跟着吟诵起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还不自主地做着“推”、“敲”的手势。好半晌,才说出了3个字:

“敲字佳。”

“对!敲字佳。”贾岛也深有同感地说。

就这样,韩愈和贾岛二人都忘却了刚才的不愉快。由“推敲”而结识了,这以后贾岛就成了韩愈府中的座上宾,韩愈见贾岛诗文出众,就劝贾岛还俗不要再当和尚了,贾岛听了韩愈的建议,就还俗和韩愈一起到了长安,拜韩愈为老师,跟他学习写诗作文。因为贾岛很穷困,韩愈就经常资助贾岛衣食,贾岛学习特别刻苦,特别是遣词用字,更是精益求精。

贾岛曾说自己作的《送无可上人》中的两句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其苦思锤炼功夫之深。他的一首《剑客》更是其苦吟精品、令人叫绝的传世佳作。诗云: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十年磨一剑”,也可说是他自己苦吟功夫的写照;“谁有不平事”,则又正好寄寓了他内心世界的委屈与“不平”。

贾岛布衣出身而卓有才华,却又是一生怀才不遇,的确是太不公平了。30岁到长安,又在长安过了整整30年的“布衣”生活。直到唐文宗开成年间,年逾60岁的他才被授予长江县主簿这个九品小官。后来才稍稍迁升了一点,任普州司仓参军,直到他去世。

贾岛的苦吟,尤其是那种推陈而出新的本领是广为后世所佩服的,现代着名学者和诗人闻一多在其所着《唐诗杂论》中,给予贾岛很高的评价。

白居易

白居易,生于772年,卒于846年,是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北)。早年家境贫困,颇历艰辛。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他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年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早期所作讽喻诗,如《秦中吟》、《新乐府》中的不少篇章,较尖锐地揭发了时政弊端和社会矛盾,于民生困苦也多有反映。自遭受贬谪后,意志逐渐消沉,晚年尤甚,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其诗语言通俗,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有《长恨歌》、《琵琶行》。

白居易出生时,他母亲年仅18岁。由于父亲在外为官,教育白居易的责任落到了母亲陈氏身上。陈氏出生在一个读书人的家庭,是个颇有几分才气的小家碧玉。她总是亲自教白居易识字断文,吟诗辨韵,给了他良好的启蒙教育。

白居易天资聪颖,常人没有人能与他相比的。六七个月时,虽没学会说话,但能将“之”、“无”两个字分辨出来。不管谁问,他能将小手指准确地点在所问的“之”或“无”上面,而且屡问屡指都不出错。人们惊叹他是“奇童”,传诵很广,便引出了“幼识之无”这句成语。

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白居易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辨音律声韵了。白居易十一二岁的时候,为了躲避藩镇割据的战乱,逃难到越中(今浙江省境内),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从小刻苦学习,整天读书、练字、做诗、写文章,以至读得口舌都生了疮,写得手腕和胳膊肘上都长了老茧。因为学习刻苦勤奋,加上他的天赋,使他成为杰出的诗人。他十几岁就写下了《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

白居易在他16岁那年去长安参加考试。在考试之前,他先把自己的作品送给当时的大诗人顾况看。当顾况看到诗卷上署名“居易”二字,便开玩笑地说:“长安米贵,在这里‘居’可不‘易’呀!”当他漫不经心地打开诗稿一看,嘲笑的面容立刻凝重起来,特别是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时,大为惊奇,反复吟咏不已: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读完此诗后,迎上前对白居易说:“我以为年轻人中没有人才,想不到今天碰到你,我才知道什么叫‘自古英雄出少年’,你有这样的才能,在长安‘居’下去是很容易的。”

同类推荐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相遇、分离、等待、回忆,最终释然。本书是一本温暖人心的青春文字,书写了当下年轻人感情的各个横切面,与《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青春书籍,一起掀起“怀念青春,回味温暖”的热潮。四十八篇独具个人风格的温暖爱情故事,是作者的故事,也倒映着每一个用力爱过的人的影子。值得纪念的时光,与幸福有染,与憾恨无关。
  •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世说人语

    世说人语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光荣的荆棘路

    光荣的荆棘路

    真正的名人,吸引人们关注目光的往往并非是他们头顶上耀眼的光环,而是他们的事业精神与人格魅力。盛名之下,真实的名人是何样子?《光荣的荆棘路》辑选的文章将带您一起走近名人,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分享他们光环背后的苦乐喜忧。这里有大师的画像,有岁月的朝花夕拾,有繁华落尽后沉淀的思想。他们经纬交织的阅历,映射出的是智慧的光芒,是人性的光辉。一起来走进这一精神殿堂吧!
热门推荐
  • 豪门陷阱:首席夫人不回家

    豪门陷阱:首席夫人不回家

    为了复仇,他从欧洲回来。精心策划,步步为营,彻底的粉碎了杜氏集团。为救家族,善良的她与他一纸婚约,最后掉进了仇人的陷阱……
  • 倾城小农女

    倾城小农女

    为嘛一道圣旨下来,她就成了将军大人的第13位妻子,有人说将军生了一副克妻相,咳咳!最重要的还是将军大人长得其实挺有型的.......,总之身边的人对她这位将军夫人的头衔都不太看好,不带你这样开的。”冷莫子仰天大叫,还是一个美人胚子为嘛住的还是歪歪斜斜的茅草屋,有人说将军残暴不仁。咦!将军夫人其实还蛮好用的,“老天!玩笑,拿着圣旨狐假虎威,想她21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佣兵女王,却穿越到一个蓬头垢面,被人抛弃的小姐身上,你说蓬头垢面也就算了,反正洗干净,县令见了她也要跪在地上点头哈腰的,住歪歪斜斜的茅草屋就算了,赚点钱,修一间让人羡慕的宅子就成。
  • 汽车维修基础

    汽车维修基础

    以汽车维修工艺及技术实践为主,结合理论教学,分别讲述了汽车维修技术基础、汽车维修钳工基础知识、汽车维修常用工具及设备、汽车维修测量技术、汽车检测设备、汽车维修管理等内容。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绝密军队2九天之城

    绝密军队2九天之城

    传说中南诏古国的开国之秘,地下九天之城的诡异神奇,南诏人信奉的精灵之神……在云南腾冲神秘的火山洞穴中,我和战友们再次经历了不可思议的神奇历程,只存在于南诏古国传说中九天之城的神奇诡异,遭遇上古生物龙和凤凰,揭秘古南诏国兴衰之谜……继绝密军队在九天之城探秘的结局又会是怎样一场意外?
  • 青少年必读著名诗人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读著名诗人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军旅日记

    军旅日记

    这本《军旅日记》的原则一是说实话,照原样。本子上怎样记的,怎样抄下来。因此不同时期都有当时的话,甚至是错话和幼稚的话,现在不好理解的话。二是日记不是全部。一年只摘录了几十篇。三是日记特点是事情多、学习多、会议多、接待多、吃饭多。这后面“三多”,特别是最后一“多”正好是要反对的。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拽丫头:校草校霸都爱我

    拽丫头:校草校霸都爱我

    “拽丫头”系列姊妹篇,续写拽丫头与校霸的爱情故事。拽丫头第一天到学校,先和一个大帅哥吵架,后来脸盆砸到他的头……这个帅哥竟然是学校第一大风云人物:慕容雪。他竟然当众说喜欢拽丫头,还要带着拽丫头去开房……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首!
  • 王爷独恋之爱妃别逃

    王爷独恋之爱妃别逃

    “你在干什么?”“我在做男人都会做的事!”话毕,一张炽热的唇覆了上来。“哎呦,你干嘛打我!”男子眼睛黑了一块,脸上微微愤怒。女子乾笑起来:“自然反应,谁让你这么突然,我习惯了。”说完女子翻身把男子押在身下,邪邪笑道:“为了避免你再次被打,我便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吧!”女子俯身正想亲上去,男子又翻身把女子压在身下:“这件伟大的工程还是由我来!”男子把女子禁锢在怀里,不让她再有逃走的可能,他等待今天已等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