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6700000006

第6章 捷克 斯洛伐克作家(1)

什图尔

什图尔,1815年出生在斯洛伐克的乌赫罗维茨,后一直在斯洛伐克首府布拉迪斯拉发求学和工作,他中学时参加社会活动,是捷克-斯拉夫学生联合会的领导人。1845年什图尔创办《斯洛伐克民族报》,宣传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思想。1846年他发表的两本小册子《斯洛伐克方言研究》、《斯洛伐克语言学》,对斯洛伐克文学语言的发展有一定贡献。1847年他被选为匈牙利国会议员。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后,他转入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

什图尔最早发表的一部组诗《黄昏遐想》,控诉了不平等的社会。情诗《离别》,描写诗人参加民族解放斗争前夕告别亲人的动人场面,这是他影响最大的作品。他的全部诗作收集在《歌曲集》(1853)中。他还着有《关于斯拉夫各民族的民歌和传说》(1853),其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文学、艺术、民歌等问题的观点。

什图尔在斯拉夫问题和民族艺术、哲学等问题上的观点,深受黑格尔唯心史观的影响。

聂姆曹娃

聂姆曹娃,1820年生于维也纳。在她年幼时,全家移居捷克斯卡利采城附近的农村。她靠刻苦自修获得丰富的知识。17岁时嫁给了一个比她大15岁的男人。由于丈夫职业变动频繁,她随之辗转各地,从而有机会接触城乡劳动人民,了解社会各阶层生活状况。

1842年,聂姆曹娃迁居布拉格,积极参加爱国活动。1845年移居多马日利策,和社会下层有了更多的接触。她参加捷克进步组织“捷克摩拉维亚兄弟会”。当捷克爱国诗人哈夫利切克去世时,她不顾警察的禁令,向诗人献上荆棘花冠。由于受到奥匈帝国和捷克反动当局的监视,她被迫流亡在国外。

聂姆曹娃于19世纪40年代初开始创作。曾收集大量民间传说,编写了《民族传奇和故事集》(7卷,1845~1847)和《斯洛伐克童话和故事》(10卷,1857~1858)。她的中短篇小说如《山村》(1856)、《庄园内外》(1857)、《贫穷的人们》(1857)、《好人》(1858)以及《野姑娘芭拉》(1856)等,描写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穷人的遭遇和社会的阶级矛盾。作者认为穷人是捷克民族真正的代表,深情地赞颂了他们高贵的品德。在《庄园内外》中,反映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贫富对立。《野姑娘芭拉》是描写一位智勇双全的姑娘如何帮助女友摆脱她所厌恶的求婚者的故事。芭拉这个动人的形象,体现了捷克劳动人民爱劳动、正直、淳朴的优良品质。

聂姆曹娃最为成功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外祖母》(1855),小说刻画了一个捷克农村普通劳动妇女正直、乐观、聪颖,富于风趣的形象。小说描绘了捷克农村的风貌和自然景色,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

聂鲁达

聂鲁达,1834年生于布拉格。在中学时,他积极参加校内爱国文化活动。1848年他受到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的反对封建主义、争取民族解放的精神影响。中学毕业后,他在政府机关中谋得一个低级职务,观察到了官场的种种丑恶现象。

1853年,聂鲁达进入查理大学文学院学习,不久因家境困难而辍学。他曾充当教师和报刊编辑,同时从事文学创作。长期的新闻工作使他更广泛地接触到社会各阶层人物,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认为作家必须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必须同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全部创作中。

他写了大量诗歌,收集在《墓地的花朵》(1857)、《诗集》(1867)、《宇宙之歌》(1878)、《故事诗和叙事诗》和《平凡的主题》(1883)以及诗人死后出版的《星期五之歌》(1896)中。《墓地的花朵》情调低沉,流露出悲观主义,但对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反动势力的猖獗表示抗议,激励人们同社会罪恶进行斗争。在《宇宙之歌》中,表现了诗人思想境界的开阔与深邃,他把祖国的命运同宇宙联系起来。他的诗带有哲理色彩,有些诗篇比较抽象,但基调乐观。在《星期五之歌》中,他把当时捷克人民的处境比作耶稣受难,相信复活就要到来。这部诗集中的一些名篇如《爱》、《再前进》等,在反对黑暗统治的长期斗争中经常被人们引用和传诵。

聂鲁达写了2000多篇小品文和杂文。他的第一部小说集《短篇集》(1864),描写的人物大多是城市贫民,表现出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后,他陆续发表中篇小说《流浪汉》(1872)和短篇小说集《小城故事》(1878)等。聂鲁达写了捷克最早反映无产阶级生活的作品,描写了一些被雇佣来修铁路的社会底层的受苦人,他们劳动量大,生活悲惨,最后走向斗争。《小城故事》包括13篇短篇小说,集中反映了布拉格城区的市民生活。作者一方面描写并讽刺小市民的狭隘、愚昧、庸俗、顽固,同时对贫苦劳动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

聂鲁达的小说笔调幽默活泼,人物形象生动显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认为是捷克现实主义散文创作的奠基作品。

伊拉塞克

伊拉塞克,1851生于波希米亚东北部贫穷的山城赫罗诺夫,家境贫寒。他少年时代在故乡读书,喜爱民间诗歌和民间传说。后到布拉格上大学,攻读历史。毕业后任中学教师多年,同时从事写作。

伊拉塞克的早期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山乡故事》(1878),反映作者故乡山区人民的困苦生活;长篇小说《斯卡拉克一家》(1874),描写1775年纳霍德边区的农民起义。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初期,捷克人民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他选择了捷克历史中最光辉的两大时期——胡斯运动和民族复兴作为创作的主要题材,创作了许多成熟、优秀的作品。关于胡斯运动,他写了《在激流中》(1887~1890)、《抗击众敌》(1893)和《弟兄们》(1899~1908)3部长篇小说和未完成的《胡斯派国王》(1916~1920),还写了3部曲剧本《扬·齐日卡》(1903)、《扬·胡斯》(1911)和《扬·罗哈奇》(1913~1914)。这些作品揭示了14世纪末15世纪初捷克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尖锐矛盾,指宗教斗争形式出现的胡斯运动,其实质是捷克人民反对异族统治、反对封建压迫、反对天主教会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胡斯革命派在齐日卡的率领下大败德国皇帝和罗马教皇十字军进犯的场面,反映了革命阵营内部不同阶层在革命过程中的不同态度,批判了中小贵族与市民的动摇和背叛。

关于民族复兴,伊拉塞克创作了长篇小说《弗·勒·维克》(5卷,1886~1906)和《在我国》(4卷,1896~1903)。这两部作品反映18世纪70年代~19世纪50年代捷克民族城市和农村复兴运动的整个过程。《弗·勒·维克》描绘了布拉格和一些小城市捷克爱国知识分子为唤醒人民觉悟、建立民族文化而进行的艰苦启蒙工作。《在我国》写一个进步教士哈夫洛维茨基长期同黑暗和落后现象作斗争、帮助农村人民提高经济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故事。

此外,伊拉塞克的重要作品还有: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狗头军》(1884,中译《还我自由》),描写外邦统治下黑暗的捷克社会的长篇小说《黑暗时代》(1913~1915),反映1848年革命的中篇小说《哲学生的故事》(1878),以及描写捷克古代民族英雄事迹的故事集《捷克古代传说》(1894)等。在戏剧方面,他写了反映农村生活的剧本《父亲》(1894)、《沃伊娜尔卡》(1890)和神话剧《灯笼》(1905)。

他的作品成功地反映了捷克人民热爱自由、忠于祖国、敢于斗争的革命传统,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激励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库库钦

库库钦,原名马捷耶·本楚尔,1860年出生斯洛伐克一个农民家庭。他做过乡村教师,曾在布拉格学医,毕业后在克罗地亚布拉奇岛行医多年,后又去南美从事文化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返回祖国。

库库软的作品以描写农村生活着称,主人公大多是农村里的牧鹅人、鞋匠、泥瓦匠等。其长篇小说《斜坡上的房子》(1903~1904)取材于克罗地亚人的生活,描写地主的儿子同农民的女儿恋爱的悲剧,表明两个阶级的鸿沟是不可逾越的。

玛耶罗娃

玛耶罗娃,1882年出身于布拉格附近一个穷苦的工人家庭。3岁丧父,随母移居克腊德诺。小学毕业后当过女仆,靠自学和上夜校获得知识。她曾参加社会主义青年组织的活动,支援克腊德诺矿工的罢工运动。她是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曾从事新闻工作,当过《红色权利报》、《共产党人》等报的记者。

玛耶罗娃的创作给捷克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作品内容针对资本主义工业化高潮时期工业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早期作品主要反映工人家庭的悲惨处境和妇女的不幸遭遇。虽然对人物与现实的刻画与暴露还不够深入,但她处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反映了工人阶级的实际情况有别于当时流行的感伤主义与自然主义描写手法。

玛耶罗娃在艺术上较成熟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共和国广场》(1914),主人公追求革命,从沙皇俄国逃亡到巴黎,由于对现实认识不清,误入无政府主义团体,经历了许多艰辛,最后被捕入狱。这部小说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后工人运动面临的危机,指明无政府主义的危害性。长篇小说《汽笛》(1935)是玛耶罗娃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个工人家庭祖孙三代的遭遇,写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克腊德诺矿工和冶金工人的斗争。长篇小说《矿工之歌》(1938)反映一对矿工夫妇流离失所的苦难以至沦为乞丐的悲惨命运。

除小说外,玛耶罗娃还写过许多报告文学如《美国印象记》(1920)、《革命后的一天》(1925);儿童文学如《罗宾松卡》、《心怀不满的小兔子》等。她在1953年访问中国,回国后出版了报告文学集《歌唱的中国》(1954)。

哈谢克

哈谢克,1883年生于布拉格一个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丧父,他同母亲和弟妹过着乞讨的凄惨生活。在中学上学时,曾参加反对统治者的游行示威,因而屡遭拘留和逮捕。他高中毕业后,遍游全国各地,广泛地了解社会生活。

1903~1906年间,他在同无政府主义者接触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在1905年捷克工人运动高涨的形势下,他参加了捷克进步作家的行列。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哈谢克应征入伍,被奥匈帝国当局编入捷克兵团开赴俄国作战。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时,在俄国参加了革命。1918年2月,他加入苏联红军,担任宣传鼓动工作,不久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20年返回捷克,住在布拉格。

20世纪初他开始文学创作。早期发表的短篇,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疾苦,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有力地抨击。后来的短篇小说《女仆安娜的纪念日》、《得救》,《巴拉顿湖畔》等,抨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腐败与黑暗。

哈谢克创作中的最大成就是长篇小说《好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1920~1923,另译《好兵帅克》)。这是一部杰出的政治讽刺作品。小说通过主人公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写奥匈帝国统治者的凶恶专横及其军队的黑暗腐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普通捷克士兵的形象。《好兵帅克》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已被译成30多种文字。

萨波托茨基

萨波托茨基,1884年出生于革命家庭。父亲是捷克社会民主党的创立者。1898~1902年他学习石匠、雕刻匠手艺,后在布拉格做青年团和工会工作。

1907~1911年间,萨波托茨基任克拉德诺矿工城社会民主党书记,曾任党刊《自由》的编辑。1920年他作为捷克马克思主义左派代表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二次大会,见到了列宁。解放后,他先后任共和国总理、总统等职务。

同类推荐
  • 打开另一扇窗户

    打开另一扇窗户

    此书中相当一部分篇什作于立勤生病前后。生动地记录下她面对疾病、面对死亡的心态和她向疾病和死亡抗争的经历。生与死本是人生难免碰到的课题,然而,当一个正处于人生灿烂季节的二十九岁的女人面对死神狰狞面目时,她的心灵该承受着何等的重压和磨难呢?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介绍了元曲的整体风貌,并同唐诗宋词进行了横向比较,使读者对中国诗歌的多元成就有所会心,且获得文学知识与情操素养的全面享受。《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内容丰富,每首元曲后都有注释、语译、赏析三方面内容。
  •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是杜书瀛先生关于李渔最新最全的一部专著。他借鉴中国古典文论中特有的“评点”的形式,研究李渔30余年,对清代戏曲家、理论家李渔两部重要著作《闲情偶寄》和《窥词管见》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校勘、注释和评点。他对李渔研究的理论内涵的发现和阐述,多有超群出众处,自1982年推出《论李渔的戏剧美学》开始,《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作者杜书瀛,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李渔研究的专著,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李渔研究专家、行家、大家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经典精装系列:羊皮卷

    经典精装系列:羊皮卷

    本书是一部人生“圣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丛书,它所蕴藏的力量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命运,它所记载的震铄古今的财富秘密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
热门推荐
  • 独立

    独立

    伙伴们背对着夕阳,在厂外的铁轨旁一边走一边聊着各自的作业有没有写完。
  • 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说话法则

    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说话法则

    老狐狸认为,一个人要想把话说好,就必须遵循一些法则。在这些法则的指导下,自然能够在人群中游刃有余。具体来说这些法则主要涵盖了六个方面:谨慎、时机、底气、氛围、换位和自制等。这六个方面也是说话艺术的六个结点。老狐狸不是在教你诈,而是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存,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和水准,同时寻找到发挥的舞台。希望本书对所有致力于提高说话技巧的读者有所帮助。
  • 五凤吟

    五凤吟

    小说叙述明嘉靖年间,浙江宁波府定海县乡宦之子祝琼与友郑飞英、平君赞一同读书,吟诗作赋,与县尹邹公之女雪娥一见钟情,私订婚盟;祝琼又与雪娥婢素梅、轻烟狎戏……描写琪生与五女子之间的艳异情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居士林的阿辽沙

    居士林的阿辽沙

    《居士林的阿辽沙》主要内容包括:妓与侠、夜与港湾、开局、山河寂寞、市场街的诗人们、芜城、裸谷、俄狄浦斯在深圳、晁盖之死、《易经》与考夫曼先生、绛衣人、蛊舞、敌档、少将与中尉、忧郁的布鲁斯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红线咒

    红线咒

    她:亡国公主,爱与恨,情与仇,不管折磨着她,深深的宫闱挡不住她的寂寥之心,她爱的人背叛了她,爱她的人,却是她最恨的仇人。生为仇恨生,难道她终究是躲不过命运的捉弄?他:他与她是青梅竹马,国难当头,他却为了保住自己的家族而选择背叛她,再次相见,她已是他人的妃,君郎成陌路,昔日红线相扣,今日断线斩情。他:第一次见面,惊鸿一瞥,便铭记于心,强取豪夺,却始终入不了她的心,他是她最恨的仇人,怎知,他要的,不过是她一人而已。茫茫乱世,身份高贵,却犹如一株浮草,也许,谁都不知道,明朝是何年。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精选了曾国藩家书一改过去各版本形式,将曾国藩生平分为京宦生涯、窘困的团练大臣、人生巅峰、余晖残照四部分。在讲解曾国藩家书的同时,以这种简介的形式方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曾国藩其人、其事、其思想。
  • 先跟对人,再做对事

    先跟对人,再做对事

    做事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是成就梦想的阶梯。掌握了做对事的技巧,能使你在老板的支持下一展所长,犹如游鱼人海、飞鸟入林,可以实实在在地大展身手。《先跟对人,再做对事》阐述了跟对人、做对事的奥秘,旨在为读者的事业成功打造一个绝佳的平台。跟人是一门高超的技术,是基于美好愿景而采取的积极主动的人生选择。跟对人,你的人生很可能就此改变,你会少走很多弯路,甚至绕开致命的失败。
  • 甜心的诱惑

    甜心的诱惑

    他说:陪我演场戏,演我老婆,期限一辈子!她说:请放心。我们之间没有离异只有丧偶!,她不想毁了兄长未来,嫁了风流不羁的他。他别有居心,娶了视老公如无物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