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6400000020

第20章 苏联作家(8)

《恰巴耶夫》是他的代表作,写国内战争时期人民英雄恰巴耶夫的英勇事迹以及恰巴耶夫师成为一支有觉悟的革命军队的过程,通过对政委克雷奇科夫的描写,成功地刻画了党的领导者的形象,是早期苏联文学中的优秀作品之一。

爱伦堡

爱伦堡,1891年1月27日生于基辅一个工程师的家庭。1907就读于莫斯科第一中学,因参加布尔什维克地下组织被开除学籍。1908年被捕,遂即脱离组织关系。不久获释,于同年12月流亡巴黎,1910年开始发表诗作,都是模仿象征派诗歌的习作性质的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5~1917年间,爱伦堡担任莫斯科《俄国晨报》和彼得格勒《市场报》军事记者,到法德前线采访。战争使他产生了怀疑、悲观情绪。这在诗集《前夜之歌》中有所反映。这个时期他还写有军事通讯,后来编辑成集,以《战争的外貌》(1920)为名出版。1917年7月回国。十月革命后,曾参加苏维埃政府部门工作。1918~1923年间还出版了诗集《火》(1919)、《前夜》(1921)、《随想》(1921)、《国外随想》、《毁灭性的爱》(1922)、《兽性的温暖》(1923)等,表示欢迎“另一个伟大的世纪”的诞生,同时对此感到“既狂喜又恐惧”。

1921年春开始,爱伦堡以苏联报纸记者身份长期驻在国外。20年代初,发表一些评论俄罗斯当代艺术和诗歌的论文,宣传结构主义的艺术思想。1922年发表哲理性讽刺长篇小说《胡里奥·胡伦尼多及其门徒奇遇记》,受到列宁的注意。小说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革命时期欧洲和俄国的生活,对资本主义世界作了尖锐的讽刺和批判,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矛盾复杂的思想。这个时期发表的其他小说,如《尼古拉·库尔波夫的一生和毁灭》(1923)、《让娜·涅依的爱情》(1924)等,则以个人与社会的对立为主题。在有些小说中,如《十三个烟袋》(1923)和《德·叶·托拉斯》(1923),加强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道德的批判,以及对资产阶级文化内在矛盾的分析。

1931年他周游欧洲各国,目睹了***主义的猖狂活动;回国后参观访问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的工地,受到了鼓舞,增强了对苏维埃国家前途的信心。这个时期写出反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新人成长的长篇小说《第二天》(1933)。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时期,他作为《消息报》记者几次去西班牙,写出一些诗歌和短篇小说集《停战以外》、长篇小说《人需要什么》(1937),表现他的反***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在法国,他目击法国的沦陷,以此为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1941),获1942年度斯大林奖金。卫国战争时期,在《消息报》、《红星报》及前线报纸上发表了许多政论,揭露***主义的政策和道德,呼吁世界各国人民奋起斗争,并鼓舞他们必胜的信心。这些政论使他赢得了世界的声誉,后来收集出版了3卷政论集《战争》(1942~1944)。

二战结束后,他完成2部长篇小说:写战时生活的《暴风雨》(1948年度斯大林奖金)和写战后生活的《九级浪》(1951~1952)。50年代中期发表的中篇小说《解冻》(第1、2部;1954~1956)和各种形式的文艺论文,60年代发表的内容庞杂的回忆录《人、岁月、生活》(6卷,1961~1965),在苏联文艺界都引起激烈的争论。

1967年,爱伦堡因病医治无效在莫斯科逝世。

费定

费定,1892年2月24日生于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1914年毕业于莫斯科商业学院经济系,后赴德国深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国,费定归途中被德国当局作为敌侨扣留;十月革命胜利后受聘担任苏维埃政府驻德使馆翻译。1918年回国,先后参加过反击尤登尼奇的斗争,担任过红军和地方报刊编辑。

国内战争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政论、特写和短篇小说,其中小说《基谢尔叔叔》(1919)和《果园》(1920)曾获得当时文学界的征文奖。1920年在彼得格勒同高尔基相识,后来写了长篇回忆录《高尔基在我们中间》(1937~1942),详细记述了两人长期亲密的友谊。

1921年,费定参加“同路人”文学团体“谢拉皮翁兄弟”。20年代的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早晨的故事》(1921)和《安娜·季莫菲耶芙娜》(1922),中短篇小说集《脱兰士瓦》(1926),长篇小说《城与年》(1924)和《兄弟们》(1928)等。其中,两个短篇写革命前外省小市民及地方官吏的愚昧、自私和冷酷;中篇小说《脱兰士瓦》反映了新经济政策时期农村富农势力的嚣张;两部长篇小说都以十月革命引起的社会大变动为主题,一方面揭露欧洲资本主义及旧俄地主资产阶级统治的腐朽、没落,肯定革命的必要性和布尔什维克党人的坚强意志,同时指责革命者缺乏人性和善良,宣扬艺术家只有同革命保持一定距离才能创作出真正的好作品。这说明作者虽拥护革命,却未能真正理解革命的性质。在艺术上则反映了他多方面的探索。

20年代末和30年代,费定曾多次到德、法、意、瑞士等国访问。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盗窃欧洲》(1933~1936)和《“阿尔克图尔”疗养院》(1940)。前者主要写荷兰一个林业大王的家世及其在苏联的经历;后者写瑞士一个肺结核病疗养院里的各种人物。两部作品对处于经济危机时期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但对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生活和苏维埃新人的描写比较简单。

1941~1945年参加卫国战争。这期间创作的剧本《感情的考验》(1942)和大量短篇、特写,充满爱国主义热忱。战争结束后,他以《消息报》记者的身份出席1945~1946年在德国纽伦堡举行的审判战争罪犯的国际军事法庭,写了特写集《纽伦堡的审判》(1946)。

费定最重要的作品是战后初年发表的两部曲《早年的欢乐》(1945)和《不平凡的夏天》(1947~1948)。这两部长篇小说主要写一个青年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表现个人和革命事业的关系,艺术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命运等,塑造了伊兹维柯夫和腊高静两个血肉丰满的布尔什维克形象,画面广阔,情节曲折,描写细腻,语言优美,被认为是当代苏联文学中优秀的长篇小说,获1949年度斯大林奖金。1961年开始发表的《篝火》原计划是两部曲的续篇,叙述主人公在30年代及卫国战争时期的遭遇,但未完成。

费定晚年发表过许多演说和文章,批评战后苏联文学创作中某些故步自封、狭隘简单、粗制滥造的倾向。他强调“打开窗户”,提高创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费定于1958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59年起担任苏联作家协会书记处第一书记,1967年为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71年起任苏联作家协会主席团主席,1977年逝世。在我国,鲁迅曾于1928年翻译介绍他的《果园》。

帕乌斯托夫斯基

帕乌斯托夫斯基,1892年出生于莫斯科一个铁路员工家庭。1911~1913年在乌克兰基辅大学自然历史系学习,后肄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他曾当过工人、水手。十月革命后在报社工作,1912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帕斯乌斯托夫斯基的早期作品表现出追求异国情调、充满幻想的倾向,如《闪烁的云彩》(1929)等。193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卡拉·布加兹海湾》,描写苏联人民改造自然的斗争,将文献材料与艺术构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作者的成名作。

1933年,作者完成传记小说《查理·隆谢维尔的命运》,该作品描写一位拿破仑军官被俘后,决心以一死来解脱自己终身被禁锢的命运。另一本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1945~1963)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作者的经历,是作者创作历程和道德探索的总结。

1956年他发表的中篇小说《金蔷薇》,实际是一部总结创作经验和研究其他许多大作家创作活动的作品。其他作品还有中篇小说《柯尔希达》(1934)、《黑海》(1936)、《北方故事》(1938)等。

他的作品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擅长写作富于抒情色彩的短篇,借景抒情,文笔细腻,语言生动,格调清新。

凯尔巴巴耶夫

凯尔巴巴耶夫,1894年生于土库曼斯坦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0年前后曾在列宁格勒大学学习。194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1923年,凯尔巴耶夫开始写作,尝试过不同体裁,既写诗歌,也写小说和剧本。在诗歌《妇女界》(1927)、《一个被奴役的女人》(1928)、《走向新生活》(1928)、《干枯的嘴唇》(1929),短篇小说集《现实》(1931),中篇小说《拜兰节》(1934)、《勇士》(1935)等作品中,凯尔巴巴耶夫着力于描写土库曼妇女过去的痛苦生活,反对封建残余,宣传妇女解放,号召人民建立新的生活。

卫国战争期间,他写有中篇小说《库尔班·杜尔德》(1942),长诗《艾拉尔》(1943),诗剧《马赫图姆库里》(1943),剧本《爱祖国》(1941)、《兄弟们》(1943)等,歌颂前方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后方农业生产者的忘我劳动。长篇小说《决定性的步骤》,是土库曼苏维埃文学第1部反映革命历史的著名作品。中篇小说《白金国的爱素丹》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奖金,塑造了土库曼集体农庄女庄员的动人形象。

凯尔巴巴耶夫的长篇小说《涅比特·达格》(1957)反映石油工人的真实生活和工作生活中新旧思想的斗争;《天生的奇迹》(1965)描写土库曼著名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阿塔巴耶夫的事迹。

凯尔巴巴耶夫1942~1950年任土库曼作家协会主席。曾为土库曼科学院院士,荣获过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被认为是土库曼苏维埃文学奠基人之一。

潘菲罗夫

潘菲罗夫,1896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十月革命后参加过肃反委员会工作。1923~1925年在萨拉托夫大学学习。1926年加入共产党,1924~1927年任《农民杂志》编辑。

20年代下半期,潘菲罗夫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拉普”),曾任苏联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1931~1960年两度任《十月》杂志主编,是第二、三、四届最高苏维埃代表。

潘菲罗夫于1918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创作多以他所熟悉的农村生活为题材。长篇小说《磨刀石农庄》(4部,1928~1937)是他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的产生和发展,反映十月革命后苏联农村激烈的阶级斗争、思想斗争和农业集体化的进程,塑造了新农村建设者斯杰潘·奥格尼约夫、基里尔·达尔金、斯乔莎等鲜明形象,是苏联文学中第一部多方面反映农业集体化过程的作品。

卫国战争时期,潘菲罗夫写有大量的特写和小说。战后发表《为和平而斗争》(1945~1947,获1948年度斯大林奖金)、《在受难者的国家里》(1948,获1949年度斯大林奖金)、《伟大的艺术》(1954)等。

50年代完成3部曲《伏尔加河——母亲》、(《打击》1953;《沉思》,1958;《以青年人的名义》,1960),真实地描写了苏联战后的经济生活,其中《沉思》集中反映了苏共二十大以后农业方面的尖锐矛盾和变化。

索波列夫

索波列夫,1898年生于一个军官吏家庭,曾就读于彼得堡海军学校。1918年,索波列夫志愿加入海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6年在海军报刊工作,并开始发表作品。1930年积极发起和组织“红军和海军作家联合会”。1931年退伍,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932年,索波列夫发表的长篇小说《大修》是他的成名作,它刻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部分俄国海军官兵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对帝俄海军衰落过程的理解和对革命高潮出现的信念。

卫国战争期间,他以《真理报》和海军总政治部军事记者身份,深入波罗的海、黑海等海军前沿阵地。1942年发表的特写集《海魂》(1943年获斯大林奖金),真实而鲜明地描绘了海军战士保卫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的英勇业绩,以及他们的“海魂”所燃起的仇恨与怒火。

战后发表的《绿光》(1954)是索波列夫的代表作,描写一艘快艇向敌后派遣侦察员的一次军事行动。侦察员在返航途中遇到急湍的海流,舢板无法通过。他们决定沉没舢板,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游回快艇,最后终于见到了快艇上发出的“绿光”——幻想和希望之光。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年轻的艇长列绍特尼科夫、水手长哈卓夫的形象,描写了他们之间动人的友谊和海军战士的优秀品质。

索波列夫的创作多以大海为背景,反映海军的生活。他曾担任俄罗斯联邦作协理事会主席(1957~1970)、全苏作协书记处书记(1958~1971)、最高苏维埃代表和主席团成员。1968年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布尔加科夫

布尔加科夫出生于乌克兰基辅市一个教授家庭。自幼喜爱文学、音乐、戏剧,深受果戈理、歌德等的影响。1916年基辅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被派往农村医院,后弃医从文,开始写作生涯。

1920年,布尔加科夫开始在《汽笛报》工作,并发表了中篇小说《不祥的鸡蛋》、《魔障》和长篇小说《白卫军》等作品。他的作品以幽默辛辣的文笔著称,但因在“红”、“白”两个对立阵营中的“中立”立场引起争议。

布尔加科夫晚年坚持用业余时间写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又译《撒旦起舞》),小说有一实一虚两条线索,一是撒旦及其随从在人间的见闻,一是大师的小说,写耶稣之死。最后大师和玛格丽特在魔王的带领下离开了莫斯科,飞向永恒的栖身之地,意味着大师和爱情远离了莫斯科。

布尔加科夫的小说极富魔幻色彩,被评论界称为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肖洛霍夫

肖洛霍夫出生在一个商店职员的家庭,中学毕业后参加过征粮队等。1922年到莫斯科学习,同时开始创作。1924年成为职业作家。

他的早期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浅蓝的原野》等,以顿河地区为背景,揭示了国内战争时期哥萨克内部阶级冲突的尖锐性和悲剧性。

1926年,肖洛霍夫开始创作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期间还写了反映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等。卫国战争期间,他作为战地记者奔赴前线,写了很多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短篇小说。

1956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以卫国战争为背景,通过一个普通苏联人的遭遇,控诉了***的侵略战争给苏联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小说对战争和人的关系的深刻思考,对苏联当代文学尤其是战争文学影响很大。1965年,肖洛霍夫获诺贝尔文学奖。

列昂诺夫

同类推荐
  • 年轻时做新鲜事

    年轻时做新鲜事

    本书主要收录:我十五岁那年、托翁的动手能力、“托尔斯泰灯”、静的等级、解剖我自己、享受安宁、慢半拍、对一朵花微笑等等。
  • 笔下有千年

    笔下有千年

    雪落无声之时,黄昏悄悄,余晖宁静而安逸,只有温柔缺乏了浪漫,我多想再回到那波光粼粼的湖面,由我驾桨,乘那叶小舟,再带你缓缓地飘摇,我在汩汩流动的岁月之河边仰望你,我在铺满了霞光的春之晨放飞我心中的白鸽,带著我的热情和奔放问候你,我以我真诚的初恋青春之情,编织一个五彩的网,去寻捕我那失落的梦。
  • 无法湮灭的悲怆

    无法湮灭的悲怆

    本书重新还原那段悲抑的历史。当赵登禹挥动大刀倒在血泊、赵尚忐惨死汉奸宵小之手、杨靖宇的弹尽粮绝英雄末路都以细节的方式呈现时,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当一个团半日之内临阵“升迁五个营长,都壮烈牺牲”,却仍与力量悬殊之敌对峙,当田横五百士的遭遇重演,被日军逼上绝路的八百多名十七岁左右的新兵,在叩拜了天地父母后前赴后继地跳入黄河,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哭泣,不只是泪奠英雄,更为那打不垮的民族之精神。
  • 民族灵魂的重铸

    民族灵魂的重铸

    本文不同意用西方现代“无主潮”的多元化状态来简单类比当代中国文学特定的多元化现象,同时认为,人道主义作为普泛的哲学思潮由于缺乏“中介”及其它原因不宜视为文学主潮;现实主义不论在方法的狭义上或者精神的广义上,也不宜涵盖日益复杂的文学现象。本文从文学的“人学”根本特性出发,把新时期文学主潮概括为: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涌流,它并非人为的规范,而是人的自觉(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新觉醒)与文的自觉(当代文学摆脱依附性重建独立性格)的交汇的自然现象
  •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我们将会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升降沉浮,不过是命运经盘上的一次次轮回。这里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我想尽力全景式地写出这台大戏来,也没有真正的侥幸者和发迹者,本书将至少涉及两代知识分子,有的只是一片历经烟熏火燎、遍布断壁残垣的废墟,通过序曲至尾声,以及在这废墟里被理性的血泪渐渐浇灌出的人格的新芽……
热门推荐
  • 恶魔冷少:呆萌娇妻难掌控

    恶魔冷少:呆萌娇妻难掌控

    那一日,她以为和自己最爱的人度过了人生第一次。那一夜,他为自己好朋友送来的礼物很合胃口而欢喜。黎明,一切答案揭晓,他和她又该何去何从?自此,展开了一场你追我赶的人生闹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将门嫡女种田忙

    将门嫡女种田忙

    她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三军统帅,可惜是“以前的”;她的父亲是威名赫赫的北军大将,可惜是“获罪的”。她原本虽然痴傻,却有着最尊贵的家人和身份,可惜转眼之间,天之骄子变成山野村夫,名门贵女化作乡姑田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当她变成她,刹那间,风云际会,红颜乱世。一颗尘世间最温暖的女儿心一滴天地间最冰冷的男儿血一段男女间最缠绵的情之恋为了他,她愿意下得厨房,还上得厅堂为了她,他愿意上得厅堂,还下得厨房是谁说,她只是会种田的傻子是谁说,他只是会杀人的疯子且看——
  • 幽默笑话

    幽默笑话

    幽默笑话,具有语言诙谐、故事生动、短小精悍的特点,深受群众喜爱。本书编者遵循健康有趣、雅俗共赏的原则,从现今流行的幽默笑话中精选了上千则,并对其中一些作品作了文字上的润色,有些原无标题的加了标题,汇编成册,以飨读者。
  • 只想记得这些好

    只想记得这些好

    张冬娇十年散文精选本《只想记得这些好》,唯美,清新,纯静。捧读文字,就像在火炉边和朋友交心,感到岁月美好而温暖。
  • 原来你也在回忆

    原来你也在回忆

    京城风云镖局押运赈灾银两前往济南府,岂料镖银竟变成了石头。镖师被无辜捕杀,镖局遭灭门惨祸。总镖头段天涯含冤忍愤,泣血仗剑,独闯京城,在京城名捕碧玉虹的帮助下,秘查祸首行踪。谁知此一路凶险环绕,阴霾笼罩。定海侯、六扇门、柳五伯,黑白两道设阱布局;未婚妻,碧玉虹,双面佳人,身份难料。惊天大盗究竟是谁?真相背后另有真相,幕后之人却别有用心……
  • 灵蛇剑传奇二

    灵蛇剑传奇二

    一男一女正骑着两匹快马向前急行。从两人脸上的表情可心看的出两一定非常的着急。前面是一条清澈的小河,闪光照射进水里,里面的石块闪闪发光。河里面的鱼儿也在自由自在的游着,一个背景很迷人的少女站在河边。也不知道她是在观赏河中的游鱼?还是在等着已经约发的恋人……
  • 灭世劫之公主无泪

    灭世劫之公主无泪

    她是被驱逐的公主,带着毁灭性的恨意归来,自以为操纵了所有人的命运,最终却发现自己自始至终都只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他是法术强大的国师,爱她护她,终究却是她所有悲剧的来源;一场复仇之旅掀起的灭世之劫,绝世姿容下掩藏的悲凉。是爱还是恨?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