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6300000015

第15章 美国作家(2)

爱默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不满,提倡个性的绝对自由和社会改革。1830至1840年,他曾认为解放思想和精神比解放黑奴重要,因而超然于废奴运动之外。但随着事件的发展,他改变了态度,也明确表示反对奴役黑人,反对农奴制。1859年,他公开为约翰·布朗辩护。南北战争时期,他为庆祝黑奴解放宣言的颁布,写了著名的《波士顿颂》一诗,为黑人的平等权利而呼吁。

爱默生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包括了诗歌、散文、文艺论著等各种体裁和形式。其中较著名的散文作有《论自助》、《论超灵》、《论美国学者》等。这些散文著作,后来汇集成《散文选》第一集和第二集,分别在1841年和1844年出版。此外,还有文艺评论著作《诗人》(1844)和《历史人物传》(1850)等。

爱默生的创作独具特色。他的文字不追求典雅华丽的辞藻,有时简洁有力,犹如格言;有时用一连串的形象比喻来说明繁复的哲理,具有磅礴的气势和雄辩的说服力,被概括为“爱默生式风格”。

霍桑

纳撒尼尔·霍桑,1804年7月4日出生于美国东部新英格兰地区的萨莱姆镇,是当地移民望族的后代。霍桑的父亲是一个船长,在他4岁时,父亲因病逝世于海外,霍桑由母亲抚养成人。霍桑的出生地萨莱姆镇在美国历史上曾以宗教迫害的“驱巫”案而闻名,这就是发生在17、18世纪之交的对上百名教会“异端”和无辜居民的迫害。霍桑自幼受了故乡宋教气氛的熏陶,当地流行的宗教迫害故事对他的思想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1821年霍桑在亲戚资助下进入博多因学院,同学中有当选总统的皮尔斯等。1825年大学毕业,回到塞勒姆镇,从事写作。他曾匿名发表长篇小说《范肖》(1828)和几十个短篇作品,陆续出版短篇小说集《古宅青苔》(1843)、《雪影》(1851)等,逐渐得到重视和好评。

霍桑的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新英格兰的历史或现实生活,着重探讨人性和人的命运等问题。著名的短篇小说《小伙子布朗》、《长的黑纱》揭露人人皆有的隐秘的罪恶,表达了人性是恶的和人是孤独的等观点。另一些小说如《拉伯西尼医生的女儿》,反映了他对科学和理性的怀疑,以及他反对过激和偏执的思想。《通天的铁路》则指出技术的进步虽丰富了人的物质享受,却败坏了人的精神。有少数作品正面表达了霍桑的理想,如《石面人像》;另外有些故事记叙了新英格兰殖民地人民的抗英斗争,但往往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氛和神秘色彩。

1836年和1846年霍桑曾两度在海关任职,1841年曾参加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场。他于1842年结婚,在康科德村居住,结识了作家爱默生、梭罗等人。1848年由于政见与当局不同,失去海关的职务,便致力于创作活动,写出了他很重要的长篇小说《红字》(1850)。这部作品以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生活为背景,描写一个受不合理的婚姻束缚的少妇犯了为加尔文教派所严禁的通奸罪而被示众,暴露了当时政教合一体制统治下殖民地社会中的某些黑暗。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经过长期赎罪而在精神上自新的少妇海斯特·白兰,长期受到信仰和良心的责备而终于坦白承认了罪过的狄姆斯台尔牧师,以及满怀复仇心理以至完全丧失人性的白兰的丈夫罗杰,层层深入地探究有关罪恶和人性的各种道德、哲理问题。小说以监狱和玫瑰花开场,以墓地结束,充满丰富的象征意义。

《红字》发表后获得巨大成功,霍桑继而创作了不少作品。其中《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1851)描写品恩钦家族的祖先谋财害命而使后代遭到报应的故事,说明财富是祸患,“一代人的罪孽要殃及子孙”;这部小说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血腥掠夺。另一部小说《福谷传奇》(1852)以布鲁克家场生活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社会改良尝试的失望心情以及对狂热的改革者的厌恶。

皮尔斯当选为美国总统后,霍桑于1853年被任命为驻英国利物浦的领事。1857年后,霍桑侨居意大利,创作了另一部讨论善恶问题的长篇小说《玉石雕像》(1860)。1860年霍桑返回美国,在康科德定居,坚持写作。1864年,霍桑的健康恶化,在赴海外疗养时,逝世于旅途的航船之中。

霍桑是一个思想上充满矛盾的作家,新英格兰的清教主义传统对他影响很深。一方面他反抗这个传统,抨击宗教狂热和狭隘、虚伪的宗教信条;另一方面他又受这个传统的束缚,以加尔文教派的善恶观念来认识整个世界。作家赫·梅尔维尔曾指出,他的作品中渗透着“加尔文教派的‘人性本质’和‘原罪’的观念”。霍桑思想保守,对生产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抱有抵触情绪,对社会改革持怀疑态度,对当时蓬勃开展的废奴运动不很理解。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流露。

霍桑的小说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驰骋的想象,神奇的象征,构成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霍桑还善于刻画和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揭示主要人物的病态心理或被抑制的思想感情。因此,霍桑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

朗费罗

朗费罗,1807年2月27日生于美国东北缅因州的沿海城市波特兰。他的父亲是一个律师,母亲是一个诗歌爱好者。1822年,朗费罗进入缅因州的博多因学院读书,学习希腊文、拉丁文,也学习法、意等现代语。1825年毕业后,受学院委托,赴欧洲学习深造。1829年回国,在博多因学院讲授了6年现代语文。1835年,他接受了哈佛大学的聘请,并再度赴欧游学。1836年在哈佛大学任教。

1839年,朗费罗出版第一部诗集《夜吟》,其中包括著名的《夜的赞歌》、《生命颂》、《群星之光》等音韵优美的抒情诗。1841年再出版诗集《歌谣及其他》,其中有故事诗《铠甲骷髅》、《金星号遇难》,也有叙事中含有简朴哲理的《乡村铁匠》、《向更高处攀登》等。诗中充溢了淬砺奋发的精神和乐观情绪。这两部诗集在大西洋两岸风靡一时,朗费罗从此以诗人闻名于世。在组诗《奴役篇》(1842)中,他不仅写了《奴隶的梦》、《奴隶的夜半歌声》,而且也写出了《警告》这样的诗,预言被奴役的黑人终将象《旧约》中备受屈辱的大力士参孙一样,“举起手臂,把这个国家制度的基础动摇”。

朗费罗于1845年发表诗集《布吕赫钟楼及其他》,因收有《斯普林菲尔德的军火库》、《桥》、《努伦堡》和《布吕赫钟楼》等佳篇而为人称道。《海边与炉边》(1849)包含了诗人向读者宣告创作意图的《献辞》以及通过造船的形象讴歌联邦的缔造的长诗《航船的建造》。

朗费罗的主要诗作包括3首长篇叙事诗,或“通俗史诗”:《伊凡吉林》、《海华沙之歌》和《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伊凡吉林》(1847)描写阿卡迪亚的一个和平的村庄遭到法国殖民者的焚毁,少女伊凡吉林及其未婚夫被迫离开家乡,流落失散,经过辗转寻觅,终于在死亡中团聚。这首诗采用六音步无韵诗体,着意描绘宁静的田园景色和劫后被拆散的恋人的痛苦。

1854年朗费罗辞去哈佛大学教职,专事创作。次年发表《海华沙之歌》。这是采用印第安人传说而精心构思的4音步扬抑格长诗,写西风之子即印第安人领袖海华沙·生克敌制胜的英雄业绩,以及他结束部落混战,教人民种植玉米,清理河道,消除疾病等重要贡献。在美国文学史上这是描写印第安人的第一部史诗,它的意义不容忽视;但诗的素材主要来源于斯库尔克拉夫特的著作,作者缺乏直接的生活体验;诗的韵律完全模仿芬兰史诗《卡勒瓦拉》,当时虽然受到了读者的赞赏,却遭到后代一些评论家的责难。

《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1858)根据普利茅斯移民的传说改写,大意是说一个军官请好友代自己求婚,结果成全了别人。此诗当时在英美两国受到热烈的欢迎。

从1843年起,朗费罗夫妇在幽静的克雷吉别墅中度过了17年幸福的家庭生活。1861年他的夫人不幸被火烧伤致死,这一直使他无比悲痛。为了摆脱精神上的重负,他投身于但丁的《神曲》的翻译,还写了6首关于但丁的十四行诗,是他最佳的诗作。

《路畔旅舍的故事》(1863)大体上仿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第一首诗《保罗·里维尔的夜奔》描叙独立战争中平民的英雄保罗·里维尔夜半骑马奔驰,及时向起义民兵报告英军偷袭的情报,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以《基督》命名的三部曲诗剧,着手于1851年,1872年完成,它的第1部《神圣的悲剧》描写基督的时代,象征“希望”;第2部《金色的传说》描写中世纪,象征“信念”;第3部《新英格兰悲剧》由殖民时期两个民间传说组成,象征“慈善”。

朗费罗晚年创作不辍,备受尊崇,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曾分别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75岁生日那一天,美国各地的学校都举行了庆祝。1882年3月24日朗费罗逝世。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他是获得这种尊荣的第一位美国诗人。

朗费罗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诗人。100多年来,他的诗在美国和欧洲仍有广大的读者,获得很高的声誉。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列为1957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诗歌技术娴熟,音韵优美,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并被编入教科书译成多种文字。

惠特曼

惠特曼,1819年5月31日出生于美国长岛。父亲务农兼作木匠,因为不能糊口,五岁那年全家迁往纽约附近的布鲁克林。老惠特曼从小就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推崇独立革命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托马斯·潘恩,使惠特曼从小就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惠特曼为生活所迫,8岁就步入社会,先后做过跑差、艺徒、排字工人、小学教师、记者、编辑、水泥匠等。惠特曼青年时代对民歌产生浓厚兴趣、经常学习民歌,并且练习写作。1846年2月至1848年1月之间,他担任《布鲁克林之鹰》的编辑。1848年去新奥尔良编辑报纸,不久回到布鲁克林。此后的五、六年中,他帮助年迈的父亲承建房屋。经营小书店、小印刷厂,自由散漫,随意游荡;与少年时一样,尽情地和船夫、领航员、马车夫、机械工、渔夫、杂工等结交朋友。

《草叶集》是惠特曼的一部诗歌总集。1853年,《草叶集》第1版问世,收入了《自我之歌》、《大陆之歌》等战前时期的12首诗。后来,惠特曼又对这部诗集进行多次修订,至1892年,共出10版,成为包括296首诗的洋洋巨著。这首诗的内容几乎包括了作者毕生的主要思想,是作者最重要的诗歌之一。诗中多次提到了草叶:草叶象征着一切平凡、普通的东西和平凡的普通人。诗的背景是纽约的街道和长岛的海滩,反映了各劳动阶层的生活:满载着稻草的车车、船夫和挖蛤蛎的人、屠夫的小伙计、铁匠、赶马车的黑人、木工以及领航员、纺纱女郎、排字工人、筑路者、拉纤者、妓女等等。诗人在诗中用十分漫柔的笔触写了一个逃亡中的黑奴形象。

《自我之歌》还表达了作者思想的其他重要方面。他十分重视、而且也经常描写人们极为自然的性生活,“我是肉体的诗人,也是灵魂的诗人。”他认为人的肉体和性行为没有丝毫必须鄙视的地方。这在长期以来习惯于清教徒成规的美国体面人的目光中是骇人听闻、大逆不道的;当时承继着新英格兰文化传统的著名诗人洛威尔和朗费罗对此都极不以为然,希望诗人把描写性的部分从诗集中删去,但是惠特曼却断然加以拒绝。

惠特曼自称是个喜欢户外生活的人。他虔诚地崇拜自己赤裸裸的、无罪的肉体。他认为性的结合就是肉体和灵魂的结合;灵与肉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惠特曼思想中也有不少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东西,在这里表现为上帝和“宇宙灵魂”的存在。诗人并不信奉基督教,他有时把上帝叫作长兄或同志,但有时他又认为有一个象爱默生的“超灵”那样的上帝存在。这是一个抽象的原则,存在于万物之中,因此每一个微小的生物或物件都包含着广阔的世界,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自己也和万物相通,因此“自己”或“自我”也是神圣的,而且每一个男人或女人也都有一个神圣的“自己”。与此相联系的是他关于“死亡”的看法,他并不认为“死亡”就是一切的消灭,“死亡”恰好是一种属于精神的、新生命的开始,而且是一种更高的生命。

第1版《草叶集》中有一篇重要的序言,其中夸大了年轻的美利坚共和国的巨大成就,但是作者的坚定的民主思想也表达得很清楚。

这薄薄一册划时代的诗集受到了普遍的冷遇。只有爱默生给诗人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我认为它是美国从未有过的一部不同寻常的具有才识和智慧的作品……我因它而极为欢欣鼓舞。里面有无与伦比的内容,其说法也是无与伦比的……我向你的伟大事业的开端致敬。”

惠特曼从这封信中得到巨大的鼓舞。

1856年,第2版《草叶集》出版,共收诗32首。第1版的序言已为《在蓝色的安大略湖畔》所代替。每一首诗也都有了题目,诗集中的佳作之一《给一个遭到挫败的欧洲革命者》其实是献给全世界的革命者,诗人鼓励他们在遭到挫败后必须再接再厉,因为自由终究要胜利,胜利伟大的,但是失败也一样伟大;而他自己则是一个支持“全世界每一个无畏的叛逆”的坚定不移的诗人。

《一路摆过布鲁克林渡口》是诗人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诗人写渡口的繁忙景象,特别写熙熙攘攘的来摆渡的人群,感到他和他们心心相印,和他们所想、所看到、所感受的完全一样,和他们浑然一体。他不但在当前和他达到了精神上的一致,即在将来,在数代之后,亦复如此。这里又表现出了惠特曼哲学思想中的“宇宙灵魂”、“极灵”的存在。

《阔斧之歌》的主人公是阔斧和它所创造的各种形象,它是拓荒者,在创造一个新世界。作品不但歌颂了阔斧的创业精神,也歌颂了“一切有进取心、有胆略的人们的美”,以及有“独立精神,独立的出发点,和依靠自己力量的行动的美”。诗中还穿插了一段对“伟大的城市”的描写:伟大的城市不是一个物资多、数目大、体积和分量重的地方;伟大的城市必须既无奴隶又无主人,必须有最忠诚的朋友在那里立足,必须是个两性的白璧无瑕也站住了脚跟的地方。因此阔斧还有一个本来的重要任务,即创造一个理想的、真正民主的世界。

同类推荐
  •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2011年3月1日,一名普通的调查记者通过微博,让我们看到了大山深处那些因为上学路远无法回家吃饭,必须忍受饥饿的孩子,并大声疾呼:孩子们需要一份“免费午餐”!一夜之间,无数像你我一样善良的人们,用网络时代特有的方式,为山区孩子送去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餐。看似普通的献爱心活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冰冷的电子屏幕背后,还有一颗颗炙热的心,和对我们深爱着的这个国家的呵护之情。所以,请停止抱怨,用行动改变中国。翻开本书,见证您的一份爱心,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免于饥饿,快乐成长。
  •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闻一多最脍炙人口的诗歌、演讲、文艺评论、学术研究、散文、杂论、书信等作品遴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闻一多在诗歌方面成就最大,《闻一多大全集》的遴选也比较侧重于其诗歌作品。如诗集《死水》《红烛》《真我集》等,无一不体现了闻一多的“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主张。
  • 梦醒了的人生

    梦醒了的人生

    本书主要内容讲:娜拉走后怎样;人生的足迹;著者自叙传略;我的第一个师父;我的种痘;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女吊;父亲的病;琐记;忽然想到;致萧军;藤野先生;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范爱农;杂忆;《呐喊》自序;《自选集》自序;通信;我和《语丝》的始终;妇女与儿童的发现;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对人生的沉思等等。
  •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叶君主编的《假设与求证(胡适文选)》收录了胡适先生以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成果。胡适先生将实证主义从美国引入中国,井提出了“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基本方法,对科学研究有晕大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英雄纪

    英雄纪

    ,中国首部以彝族奴隶社会、摩梭母系社会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大西南少数民族异域风情之旅。您将领略到一幅古老的彝族奴隶社会和神秘的摩梭女儿王国画卷
  • 危栏

    危栏

    ,表现了他的生存境遇中的独特的生命的变异与内在的疼痛。线条简洁而又推进迅速,本书是把普通人带入了官场。我读后心中有些难受,接受“水与火”的灵魂的拷问。表现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悲情诉求,这种故事性强而又晓畅好看的小说,有一种不是滋味的滋味,有一些不寒而栗的感觉。这说明小说已达到了它的目的。本书故事性强。这是一位长期耽于官场又不适应官场而又坚持要在仁途上走下去的主人公。作者把主人公带入了其设定的结构之中,也是因为它有着与读者的前意识相一致的预设的结构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系列:钟鼓楼

    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系列:钟鼓楼

    叙述的是1982年12月12日早晨5点至下午5点北京钟鼓楼一带发生的故事。在一个古旧的四合院了,薛家正着手办理一场婚礼酒席。围绕着这场酒席,小说勾画出北京城普通民众近百年的平凡的生活历史。它以一种精巧的结构,将相邻的多个家庭串联起来。展示出每个家庭,每个人物的生动历史。围绕着“时间”这一概念,小说表现出对历史,对社会,对个体的深度的现实主义观照和人文关怀。在“时间”的物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的考量中,表现出作者带有历史哲学色彩的深度思考。小说也是一部浓郁的京味百科书,具有厚重的地方风情文化。
  •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可以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中风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33%,更能使健康寿命延长10岁,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心血管病患者,发病以后不要延误时间,要马上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千万别紧张,不要动,就地卧倒,越紧张耗氧越多,越动耗氧越多。第二件事,如果你身边有硝酸甘油,马上含在舌头下面;如果有阿司匹林,嚼碎了,服100毫克~300毫克,这很管用。第三件事,千万要记住,一定别自己去找医生,一定要让医生来救你。
  • 邪王挚爱:卯上无良公主

    邪王挚爱:卯上无良公主

    “我欧阳莺儿要么就做你后宫唯一的女人,要么就把你给太监了。”朝堂上女子一袭粉红色的外衫,更显得的柔美不可方物,满朝臣子颤抖的听着这荒唐的话语,唏嘘不已。龙椅上的男子,妖孽的脸上铁青一片,桃花眼中一派笑意,似冷酷,却又似温柔,“爱妃小宝贝,你再说一遍?”“再说一遍你也只能是我一个人的,怎样?有意见?”他将她拉入龙椅,并肩齐坐,轻吻香腮,“一辈子都莫要挣扎。我,会欲罢不能的。”《宠文+搞笑小清新》
  • 藏地情人

    藏地情人

    在古老藏地,明妙被一把锋利的腰刀拦住,挥刀人是木雅藏人桑青,他们成为情人。深爱过,猜忌过,委屈过,放弃过,这烈火般的男子,让她吃尽苦头,却是世间最好的情人。有一天,他突然神秘消失。她写下这故事:桑青,我在找你,请联系我。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霸道老公缠冷妻

    霸道老公缠冷妻

    “我的要求很简单,把这个签了。”严天雄带着鬼魅而满意的微笑,“虽然你这个女人不要命,但是你还有什么路可走呢,到任何程度。”“我呢,现在给你一个机会,和我契约结婚,婚期三个月,我保证你不受外界的干扰,但是你得无条件的服从我。”当霸道遇上冷漠,走投无路的她被迫签下契约,成为他的契约妻,期限三个月。是身世的痛,还是宿命的悲,她选择离开他,一次又一次地逃跑未遂后,她精心策划第三次逃跑,为了把自己藏起来,永远不让他找到。他说过,如果是恶魔,就不要做回天使,为了寻回曾经不在乎的爱,他要把她从茫茫人海中找出来。
  • 道鼎传说

    道鼎传说

    鼎阳躺在坚硬的床板上,翻来覆去,床板"咯吱"的响个不停。往窗外瞟了一眼,外面已经蒙蒙亮了。深深的叹了口气,快速的穿上衣服,收拾起来--从水缸里舀了瓢冰冷的清水,匆匆忙忙的把脸洗了,冰冷的水刺激着他的皮肤,但他也顾不得了,洗好后就亟不可待的跑了出去。赶紧蹲下身子,开始忙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