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6100000016

第16章 奥地利作品(4)

《象棋的故事》就描写了维也纳的B博士,在德国**所制造的这种处境中,如何忍受心灵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折磨。在他渐渐支持不住时,用偶然获得的一本棋谱来填补精神上的饥荒,抵御那透不过气来的空间与时间的挤压,以保持精神力量,战胜***阴谋。3个月后,棋局失去魅力,于是不得不发明一种新的棋局——自己与自己对垒。这种双重的思维,造成了精神上的分裂,下棋变成了一种病态的疯狂。

茨威格擅长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细腻的心理分析,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作家致力于人物的灵魂的开掘,着力展示蕴含在人物心灵中巨大的激情和感情的风暴,并且巧妙地通过人物精神活动,透露人的生活境遇和命运。相对而言,作家对客观现实的描写不太注重,这使得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因素模糊空泛,人物的心理状态也就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于是人物的感情与命运就往往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笼罩着一种神秘的色彩。

天晓得

《天晓得》是奥地利当代作家西默尔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77年。

小说的中心事件是联邦德国保险公司职员卢卡斯前去调查“月光号”游艇在海上爆炸的真相。在调查过程中,他接触到控制国家财经命脉、左右国家法律权益的当权者,他们或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或相互勾结、投机倒把,为非作歹,灭绝人性,制造一起又一起的谋杀案,法律却对他们无能为力,道德几乎成为一句空话。

卢卡斯尽管竭尽全力与之进行生死搏斗,历经百般周折,查清事实真相。但凶手受到各国政府的包庇纵容,证人一个个被害,案件得不到处理。卢卡斯找到公证人,将证据锁进保险柜,要公证人在他死后将一切公之于众。不久,卢卡斯遇刺,女友被谋杀,他被逼上死路。他决定以写自传的形式把只有“天晓得”的奥秘传诸人世,而后便自杀。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形式,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和见闻,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丑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钢琴教师

《钢琴教师》是奥地利著名女作家埃尔夫丽德·那利内克在1983在自传背景下创作的。

埃尔夫丽德·那利内克于2004年度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在她的小说和戏剧中,声音和与之相对抗的声音构成一条音乐的河流,以独特的语言激情揭露了社会庸常中的荒谬与强权。

那利内克在所提出的疑问的框架之内,描写了一个无情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读者面对的是强权与压抑,是猎者与猎物之间的根深蒂固的秩序。

作品的主人公——那位钢琴教师艾丽卡——关于性的种种基本可以用“受虐狂”这个心理医学名词概括。很奇特的是,艾丽卡却呈现出一种完全自给自足的安祥状态。她熟练地在浴缸自残,神情自若地在成人音像店租带。甚至在拣起别人遗留下的沾有秽物的纸巾放在鼻下细闻时,她的神情也是安定自然,丝毫不见羞愧或仓皇。

她已人到中年,尽管因为严苛的母亲,她可能没有恋爱过,但她在性方面却是一个已经寻找到平衡的女人,而这一切在年轻的学生到来后就完全被打破。像一个踩在钢丝上向前用力伸出手的人,她所有的平衡都被失去了。接下去她开始像所有陷入恋爱的人一样变得张惶失措,进退失据。

这场恋爱其实是一场恋战。就像有论者论及本书时引述的名言:“爱只不过是两个人之间权力互动的关系。”失败的一方自然是艾丽卡,因为她在向一个正常的年轻男人要求一场变态的爱情。这是整个作品最令人哀伤的部分。

虽然自觉心理尚算健康,可是大部分读者竟然不能抽身事外来旁观这个变态的女人的变态的爱情。她自给自足凌驾于那场恋战之上时,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变态的女人。而她开始仓皇失措,“降尊纡贵”,屈膝求爱时,却看到了一个正常的疼痛的女人。

哪一场爱情不变态?爱如陷阱,一旦陷入,便万劫不覆。于是辗转反侧,于是奴颜媚骨,于是把自己的梦也奉献给他的黑夜,可是接着便有可能不是受虐而是真正的受伤。《钢琴教师》里学生强奸老师之前的那一记耳光,作为一个受虐狂,艾丽卡一定多少次幻想过这记耳光。可她怎么能想到原来事到临头,一切真的只是一厢情愿。她被爱人强奸后的那个深夜,当她抱着母亲恸哭时,终于明白了:爱如此艰难,竟然只能回到不会离开但却一直在伤害自己的亲人那里找回爱情。

结尾,艾丽卡一脸止水,扎了自己一刀,然后平静地离开我们的视线。爱竟成死灰,绕了一圈之后,她重新回到自己的平衡之中去。从此没有波澜,没有跌倒,没有悲伤,没有爱情,没有生命。

我们过得还行

《我们过得还行》出自奥地利作家阿尔诺·盖格尔的笔下,是一部清朗明晰的家庭叙事小说。其故事梗概如下:

35岁的菲利普·埃尔拉赫,以当自由作家为生,成就平平,很早就因“不幸的情况”,而与“亲戚之间通常的或者至少是并非不通常的代与代之间的信息传递断割”。对于前辈人的经历,他不想知道多少,更无什么刨根问底的愿望。直到那一天,他作为继承人继承了93岁去世的祖母的一幢别墅,于是同请来的帮工一起前去打扫。

屋顶的阁楼上放满了纸盒、纸箱、木柜、木箱和皮箱,几层厚的鸽子屎、羽毛、碎壳、尘土、吃剩下的或吐出来的昆虫残余、蠕动的蛆、爬行的蟑螂、跑动的老鼠、病原体满眼都是——经过几辈人积攒遗留下来的,不让人产生任何“怀旧”情感,而是种种需要穿上保护服才敢去清理的废物、垃圾和负担。害怕沾染上细菌的菲利普,缩着头从这个房间走到那个房间,从这里或那里拿起一张发黄的照片,或是将一捆当年信件抛进废纸装箱。笨重书柜的抽屉里满放着文书和照片,整个别墅里弥漫着“一种说不清楚的悲哀的家具漆味、箱壁纸味和老人味”,厚厚浊浊的,不是打开门窗就能消散。

菲利普越是叫帮工清理,读者越是随之深入其家庭往事。

祖父理查德·施德尔克博士,上个世纪30年代的电站副站长,基督教社会党人,**得势后被禁止从事政治;战后50年代当上了政府部长,在与苏联代表事关奥地利前途未来的谈判中曾扮演关键角色;60年代又被自己党派冷落在家,是个固执的主宰。祖母阿尔玛·施德尔克,其父追随**,与丈夫恰恰是在奥地利与希特勒德国“合并”那年结婚生子,婚姻给外人看上去和谐美满,实际是冷清无语无情感交流,官员夫人的意识禁止她去想丈夫与其他女人的关系,她只能以读施蒂弗特小说来求得排遣和心宁。

祖父与祖母的婚姻有两个孩子:儿子奥托——菲利普的叔叔——希特勒青年团团员,1945年初还刚刚是个14岁的孩子的时候,在抵抗苏军进攻的战斗中死亡;女儿英格莉特——菲利普的母亲——学医的大学生,几年后爱上彼得·埃尔拉赫这个当年的希特勒青年团团员,祖父这时政治生涯上正春风得意,因嫌这门婚姻门不当户不对而与之闹翻。母亲与父亲的婚姻也带来两个孩子,菲利普和他的妹妹西茜,处在进入福利社会的年代,家庭生活却开始变得不再温情和幸福,父亲耽于发明梦想,承受职业和家庭主妇双重负担的母亲不幸游泳淹死在多瑙河中。菲利普和妹妹也多争吵,西茜移居纽约。

祖父、祖母、叔叔、母亲、父亲的故事构成板块,或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呈现,或跳跳跃跃联缀起来,成为家庭叙事。家庭故事布满瘢痕,1938年的奥地利“合并”德国,1945年的维也纳成为战场,1955年的奥地利成立,1989年的欧洲剧变——上个世纪70年代左右的奥地利民族命运和国家侧影,蹭蹬波折折射其间。“生活在于妥协,与父母妥协,与苏联人妥协,与彼得妥协,与某个时候自己与彼得拥有的孩子妥协”,英格莉特的这段预感,道出了70年代左右的历史是对奥地利人道路的磨淬史。

对历史侧影的展示,在《我们过得还行》中是通过从1938年8月6日至1989年10月9日期间的其中八天事由为契机,以家庭成员的视角来回望的。历史回望非常重要,因为谁不知道历史,谁就不懂得今天生活。同样,以八天事由折射的历史侧影构成角度,组成来龙去脉,让读者去认识在逝去年代中在时代背景下奥地利人的日常家庭生活,并以2001年4月16日起至2001年6月21日止这个时间段中的数天事由来展示当前,也是小说的核心内容。

祖母阿尔玛,从年轻母亲到耄耋老人,先是丈夫不忠,后是儿女死于非命,再就是丈夫患上老年痴呆甚至想不起妻子姓名,孙儿们不问不管。面对种种世事困厄和人生负荷,她始终从容、泰然、坚强,散发着内心温暖,是作家笔下一个可感可思的形象。孙子菲利普,生活中的关系黯然,与女邮递员上床不知对方姓氏,有个女友已经成家结婚,没有朋友,不与邻居往来,想改善关系方法却幼稚,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过去”的受伤者,却不想接受“过去”,但“过去”总找上门来。他的形象不仅是新一代奥地利人观念的代表,在一定层面上还是对奥地利特别状况的隐喻。

这样,历史与当前交融,配以透明、简净、朴素、有一定奥地利方言文化语言的《我们过得还行》,以其有别于当前德语文学中其它家庭叙事小说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成为奥地利为纪念二战后国家成立50周年发起的“思考年”在文学上的最大收获。

同类推荐
  •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

    每个人都在问,这世界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我们生存的盛世,让我们感觉迷惘、不安和焦虑?郭宇宽带着自己先锋媒体人的多年观察和思考的累积,给国人提供了观看当今世界的富有同理心的视角,在他笔下,所有的歧视、崇拜、误解与敌意都化作深刻的“理解”。
  • 世界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 真语杂言

    真语杂言

    本书收录了《田园绿歌》、《难忘》、《说茶》、《母亲的皱纹》、《儿子脱奶》、《感悟石城》、《向往逝去的童话》、《“六一”以外的“儿童节”》等作品。
  •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是朱增泉将军的军旅诗,共分五个部分,是作者在自己漫长军旅生涯中的感悟和思考。因为将军特殊的身份,他的军旅诗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直面战争、呼唤和平、赞美生命、书写英雄。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人类逃避不了的话题,和平更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将军的作者,对战争与和平更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思考。几十年的军人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沉重而深邃的人生思考,看着自己身边的生命一次次穿越死亡,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渴望显得尤为真诚与强烈。其中《猫耳洞奇想》是一组很独特的军旅诗,更是一个军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的思考与感悟,充满着血的浓烈与烫热。
热门推荐
  • 公考的那些日子

    公考的那些日子

    比真实更真实的“公考”故事;比现实还现实的“公考”真相!回味小平民跨过“华夏第一考”的喜怒哀乐!品味小草根考取“镶钻金饭碗”的酸甜苦辣!
  • 倾城妖孽:双重性格甜妃

    倾城妖孽:双重性格甜妃

    她,玉玲珑是仙音界预言之神命定的妻,身为天界前战神传承的战神,却阴错阳差的爱上了魔界魔君。她迷茫亦师亦夫的白衣人姚枫瑾和阴柔腹黑魔界魔君冥璃殇之间。大家兜兜转转,最终她明白他在她心中早已生根发芽,永远拔出不去。他和她之间本是仙魔势不两立,天地不容。妖孽男心甘情愿死在她的战剑下,她亦是生无可恋。他与她的爱恋最终如同那曼珠华沙,花叶两不见,相生相错。千年之后,经过千百次的转世,这一世的她有着全新的记忆从现代依照穿越到古代,命运的交织,那份情是否依然存在?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做到死

    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做到死

    常言道:“一个人是条龙,三个人便成虫。”表面上看,“三人成虫”是因为不懂得合作、各自为战造成的,其实,本质上是因为没有优秀的领导者带领这个团队。如果一个团队有优秀的领导者带队,那么,这个团队绝不会萎靡不振。相反,它还会产生“111> 3”的团队效应。企业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带人、带团队。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麦城谜案

    麦城谜案

    这是一桩没有凶手的离奇谋杀,在一座无法逃离的荒诞城市中渐渐铺展。在路上旅行了多年的夏天忽然接到电话,告知他的挚友麦子卧轨自杀了,于是匆忙返回麦城。而葬礼上的一些细节,使他开始怀疑这起命案的始末,并着手展开一系列调查,最后却陷入更大的陷阱当中。麦城巨大的阴影之下,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谜题?是幻想,是希冀?是欲望,是梦想?是用大段内心独白来构建出的阴谋,还是追求自由与真理的蓝色骨头和信仰?这些都不重要,唯有他,一直在这城市的深处悄然观察着。
  • 三日长过百年

    三日长过百年

    生活在黄土地上的“草根”百姓,因为一场骤然降临的巨大灾难,生命中迸发出令人惊叹的血性,义无反顾地投入抢救生命的战场。“小人物”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亲情与责任,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较之于外来大军轰轰烈烈的救灾行动,他们显得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 培养孩子的伟大励志故事全集

    培养孩子的伟大励志故事全集

    本书以故事为出发点,结合孩子的特性、心理特点、常见问题,做了精辟、简短的阐释。书中精选的故事有趣耐读,而且富含哲理,意义深刻,是家长激励孩子,培养孩子能力的不错选择。
  •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每一个饭局,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有恶性的,也有良性的。恶性的较量大概就是政治博弈,良性的就是大家有事无事坐在一起,谈谈人生观与宇宙观。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用“桃子”做武器,杀死了三个力敌万人的武夫,这是中国最出色的刺杀事件;专诸刺王僚的故事想必人尽皆知,显而易见,在饭桌上革别人的命远比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来得直接,来得有效;赵匡胤用一顿饭就把武将手中的兵权轻松解下……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从历史上著名的几场饭局来看,有时想要革命,还真得请客吃饭不可。因为往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都摆不平的事,一顿饭就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