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400000002

第2章 梅魂幻 神烧卷痴子哭梅花

绣口锦心,无端为花烦恼。男儿泪岂容轻吊。何事号淘,这情谁晓,似颠狂风中柳袅。蝌抖龙蛇,笔下蟾宫非杳。为谁何云梯抛早。百病堪医,惟痴情难疗,纵附子人参休道。

——右调《风中柳》

且说颖氏,一日夜间腹痛临盆,那斩首的妖龙,原是修炼多年,精神不散,魂魄飘飘。偶从颖氏房前经过,见灯光透出。

近看时,是妇人分娩。凡思一动,投入胎中。一时之后,颖氏生下一孩,清秀异常。南旸夫妻,欢喜之极。但闻房中,梅香满室,一月方散,因而小名梅郎。到六岁时,独请一师,名唤鲜于明。送梅郎上学,取名南斌。拜过了师,开书教读。读的是千字文,南斌上口便熟,片时将一本千字文俱皆完了。鲜于明甚以为怪。到午间,出个一字课与他道:“天。”斌回报道:

“这样课,对他怎得。要对时,自然对地了。何不把长而有趣的,出一课来对对。”鲜于明见说得跷蹊,便把斌字字义出一联道:“学子文武全才。”南斌随口就把先生的名氏对去,道:

“先生日月并照。”鲜于明听了,叫一声道:“妙。”随即又出一联:“南村南家,一位奇男子。”南斌又随口对道:“先生先进,双姓是鲜于。”鲜于明听了,连叫道:“妙极,妙极。”随即又问道:“你可会吟诗么?”南斌道:“先生命题。”鲜于明道:“就把南斌二字为题。”南斌低头一想,从从容容道:

东西旁拱北来朝,执笏操戈并辔镳。

一面能教三面服,赋诗退敌姓名高。

鲜于明拍掌叫道:“奇才奇才。”心中想道:“东西旁拱北来朝,岂不是南;执笏是文操戈是武,并辔镳,合成斌字。一面能教三面服,岂不是南。赋诗是文,退敌是武,姓名高,合成南斌。此等诗,即使老成才子赋来,有其确,无其捷。有其捷,无其确。分明是一位神童,吾不能为之师矣。”即接南旸到书房看了,亦称奇叹绝。此后南斌所读的书,总是过目成诵,不在心上。因书窗前有梅树数株,不时去浇灌护惜,就如性命一般。

次年,南旸另延一师,就是郡痒饱学名土诸材。向年七月十五兰盆时,果然孝思勃发,归家荐亲,故此不遭水劫。如今南旸请他来教南斌,因诸材也有一子,名唤诸绶,此时已有十岁,带到南家,与南斌同窗。诸绶也聪明,南斌与之志同道合。

一日残冬之候,窗前梅花盛开,二人开了书窗,倚栏看梅。见天上忽然下雪,诸绶即口拈一绝云:

曾拟空中撒白盐,又云柳絮舞风前。

看来玉帝雕良璞,玉屑霏霏降世间。

南斌听了,也就顺口儿依韵回和一首云:

也非柳絮也非盐,岂是霏霏玉降前。

昨夜瑶池梅落片,扫将梅片落人间。

诸绶道:“南兄之诗,有仙家丰韵,无烟火气。”南斌道:

“诸兄之诗,如官家冠佩,无寒酸气。”二人相得,大概如是。

同窗了七年,诸绶十六岁,南斌十三岁了。文章经史,诗词歌赋,无所不通。是年宗师科试,南斌与诸绶一同上道。文宗出的题目,第一题是“内无怨女外无旷夫。”随后文宗又写下一片牌来,内中有云:

越中千岩万壑,山水争奇,必有奇才。今日之角胜,他日之弘硕也。今本道第二题,通场赋梅花诗一律,以试诸童之才,以见志。倘无诗与诗不全,即文隹,亦不录。特示。

南斌题目到手,竟挥完了头篇。第二题吟诗,是他长技。

梅花又是他酷好,也一挥而就。工夫尚早,忖道:“场中同辈,料无奇才。独诸绶是我敌手。若要压倒他,必须多做两首佳诗,自然是我批首了。又提起笔来,依前韵续上二首。候第一牌开门,纳卷出场,自家拿定是批首了。次后诸绶出场,二人写出诗文与诸材看了,也道南斌是案首,诸绶不出第三。及至文宗阅卷之时,见这些童生,第一篇是文章,还也完的多,通的多,看到梅花诗,也有不做的,也有只做四句的,也有不叶韵的,也有不成韵的,也有抄千家诗、神童诗的。文宗大笑了一场。

见头篇大通的,只得取了。至后来理出一卷,卷面是未冠。看他头篇大概,清新隽逸,加了数一圈。去看梅花诗是:

寒香护惜几曾夸,且攘芳菲落尽花。

窃爱夜深眠月露,甘心末世对烟霞。

淡妆素服凭谁赏?高髻危栏只自嘉。

只有东风能解意,瑶台吹上占魁华。

文宗圈上两行,竟欲取为批首。及至后来,看到第一束卷子,内中有一卷,卷面是幼童。头篇文字,比前卷更好。文宗加了密圈,批道“字字人情。”去看梅花诗,原来有三首,其一:

白玉堂前种有年,东风吹上百花先。

含美人拟双珠蚌,放萼朝披五色烟。

日映文章肠欲见,科登幽素士加怜。

他时尚用调商鼎,赖此春华一夕妍。

其二:

群芳次第及华年,赢得开时我独先。

姿艳颗思占鼎甲,标高势欲上凌烟。

香分月桂羞他晚,节傲风松觊我怜。

寄语江城弄笛子,休将五月落春妍。

文宗看完第二首,便拍案连声叫妙。又去看第三首:

竹友松兄待有年,相逢常得在春先。

寿阳妆额娇宫禁,驿使逢君寄陇烟。

范氏谱成知种美,宋家赋就使人怜。

有时纸帐偕君卧,知己相看韵较妍。

文宗看完,只管摇头作圈,摇个不住。想道:“越中看如此奇童,方见得山阴道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不然,不但为本道所笑,即山川亦且笑人。”意欲举笔加圈,见烛光不明。

将手去撮烛花,手疼一放,烛花竟抛在卷子上,烧得通红,连连扑灭,只剩了两页白纸。文宗顿足太息,呆看了半晌,懊恼了片时,无计可施。忖道:“此子才高命蹇,为之奈何。只得把一首诗的未冠,做了第一名。以后胡乱填了,发到府间。折号出案时,诸绶是批首,南斌竟无名。南斌一气,几乎气杀了。

想道:“诸绶既是第一,文宗之眼不差。难道我的卷子,休抹坏了。或者有割窃之弊,也不可知。”随即到礼房去看新生的卷子,只见抄神童诗的也进了,抄千家诗的也进了,那不叶韵的、不成韵的都进了,愈加气愤。忖道:“红纱罩眼,颠倒豪杰,文场之常。但未有如此错乱者。”又想道:“比如古时,唐朝应制,到天子殿前赋诗,那中状元的诗,也不过如此。如今便考了案首,做了秀才,气味也只有限,何况又抹杀了。”

愈想愈气,闷闷的踱了回来。路中见街坊上有许多古画摊着,立住看时,内中有一幅张仙打弹,画得容貌堂堂,作张弓放弹之状。南斌心中一时触发起来,忖道:“文字功名,谓之缰锁。

便成就来也不耐烦。古人中如班仲升,投笔封侯,立功异域。

那些吟七言做八股的酸学,究竟了老班,只好伸颈乍舌。何不如精习弹射,日后可以经文纬武,驰骤皇都。”就买了这幅张仙画,又去买了弹弓,归家走到书房边,见窗前这几株梅树,开花过期,已将谢了。触物伤情,因而哀哀切切的,哭个不了。

颖氏到书房解劝,越劝越哭。哭到三日,也还不止。颖氏对南旸道:“梅郎性癖耽花,向有痴情。今又因功名不遂,竟成颠子。倘有不测,你我何如?何不送他到南庄,舒畅几时。”南旸甚喜,当日就着工人与书童,送南斌到南庄住下。此庄,周围到是溪水,溪外是池塘,塘上一边栽柳,一边栽梅。墙门上有一匾额,是“小瀛洲”。进内一路,是曲径花栏,处处有亭台点缀。周围约有百亩之基,四时花卉俱佳,院子甚是精确。

画堂前有一匾额,是“万花谷”三字,前后俱有月池,池内种莲花,池边栽凤竹。所以轩前对联是:

竹影播疑君子至莲香动似美人来

其余花卉,因前七月二十三日,被浪水淹坏了些,不比已前繁盛。南斌到庄,把经书文字,置之高阁,单把古今的梅花诗集为一部,不时吟咏,俱依韵和他一首。名为《玉人楼》。

一面将张仙打弹图挂起中堂,香烛供奉。除看花饮酒赋诗之外,就到后园学习弹技。如此多年,不知不觉,弹技竟精工矣。不料外边世事变更,李自成把京师都破了。南斌也只是在庄快活,置之不闻。又是三年,弹技更精了。

一日,正值盛暑之天,南斌拿了弹弓,步出溪塘,意欲打鸟。见溪水清凉,就脱衣入水中洗浴。将身钻入水底,跃了两跃,竟变了一条金鳞。正在水中得意,忽有一群乌鸦,在半空展翅噪鸣。南斌恶其恶声,水中一跃,变了原身,即上岸,持起弹弓,望空一放,那鸦儿竟打了落来,不觉徘徊自喜。未及穿衣,忽书童匆匆走来报道:“老主人来了。”南斌最怕南旸古执,恐有琐碎之言,就一跳,跳入水中去了。南旸寻到溪边,书童说入水去了。南旸吃惊,问故。书童道:“向来常常如此,不但热天,即寒天也常要入水去玩要的。”南旸闻了,甚以为奇。随即分付书童道:“外面新朝渡江,逃兵沿途抢掠,特来通知。如今会得人水,倒也放心。只是衣服银钱,须要小心藏好,我即忙要回到城中去护家了。”南旸说完,匆匆而去。南斌在水底,句句听见。就跳上岸来,穿了衣服,往前村打探消息。只见有逃难的男女,或躲在山湾,或逃在冷寺,纷纷的说道:张家妇人被逃兵点污,又掳他丈夫挑担。李家女子被逃兵掳去,又抢他首饰衣裳。南斌听了,忙回到庄来一看,忖道:

财物还可埋藏,这许多梅树,逃兵入门,必然尽毁了,岂不是断送了我的性命。只是不容他入门才妙。随即备了百枚弹子,藏在腰边。溪旁原有一株槐树,枝叶森森,持弓攀缘上树,躲在树中。叫书童与工人立在树下,不必惊慌。不多时,果然有一班来了。前面有一个执旗的,想是头目。南斌在树上,持起弹弓,狠狠一放,把那头目的乌珠打出了,翻身倒地。一班人叫得一声阿哟,只见又把一人,对心一弹,此人叫一声阿唷,捧头而跑。大家抬头一看,只见又一弹打来,把一人头颅打开。

说的迟,做的快,但见弹子从空中飞来,个个打伤,逃出去了。

南斌下树,走出看时,见撇下一重担。叫工人挑进庄中。解开看时,都是金银首饰。将晚时,只见又一班来了,甫斌又忙忙上树,打伤而去。又拾一担罗绮衣裳。次早,只见又有一班来了,南斌又忙忙上树打去,留下一个女子。问他,是前村柳庄闺女。南斌即着工人送还。逃兵过完,南斌反得了许多财物,不胜之喜。此后,只是浇梅、看花、赋诗、饮酒。光阴荏苒,又是初冬。一日登梅花楼饮酒,赋梅花诗,其题玉梅云:

分明数缕武陵霞,飞上枝头散作葩。

寒透一身香特异,霜堆满面色偏华。

其题白梅云:

冰肌本是粉和霜,又向瑶池洗玉妆。

让雪三分应不让,天香一段雪输降。

其题红梅云:

锦绣每从云母缀,胭脂疑倩月娥搽。

桃姨杏姊难争色,占得春风第一家。

正是赋诗得意之时,只见工人走上楼来道:“诸相公今秋中了举人,有书送与相公。”南斌接看名帖,原来是诸绶。折开书来,上写道:

二兄才高八斗,学足五车。九重丹诏,不日彩凤衔来矣。苍生久望,谅白云留不住也。弟不才,缪叨乡荐,将赴春宫。因企念弘才,敢邀玉驾偕往。临楮不胜翘企之至。

南斌看完,忖道:京师乃皇都壮丽之地,久欲观光,因恐父母羁留,不能如愿。何不借此机会,竟赴京师,因而遨游湖海,遍历山川,亦丈夫之所为也。即便收拾回家,将诸绶手札与南旸读之。颖氏听见远行,洒泪苦留。不料南斌来到梅树下,大哭起来。南旸没法,只得对颖氏道:“此去亲近正人君子,强似在南庄痴忧,恁他去罢。”颖氏也只得依允。南旸与些盘费,颖氏又私与若干。次日南斌拜别爹娘,到诸绶家中,一同起程。二人路上豪情,不在话下。一月之期,已到京师。在试场边,租一所雅房住下。南斌在寓半月,见诸绶只管埋头读书,豪无意兴,心中忖道:何不移寓他处,可以纵意遨游。幸喜父母所赠盘缠,约有百两在身。当日即往天坛,寻一所雅寓。次日值诸绶出门访客,写字数行作别。

不肖一片野心,几同狼子。而仁兄方且展摩鹏翼,睥睨鳌头。恐灾狂之态,有妨刺股。暂别数日,少纵狼心。幸勿见罪为感。

写了,放于书案,收拾了自家行李,将寓门锁匙,交付主人,竟移往天坛住下。自此以往,游遍京师诸景,畅怀饱目。一日,想道:闻得仓平州地方,自永乐皇造陵以后,共有十二皇陵,何不往彼一游。因雇驴到仓平,出西城七十里,果然便是康陵。

下驴登陵一望,但见陵冢坍颓,树木稀少,不禁连声叹惜。正是:

金枝玉叶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堆。

但见古来歌舞处,黄昏惟有鸟声悲。

南斌看遍皇陵,又闲步再登,深入其中。见上面有一所大陵,两边梅花盛放。一见就如珍宝一般,急急向前细看。只见陵前,两边各有六株。梅干有合抱之大,因鼎革以来,无人守陵,被杂兵采取为薪,将茂枝尽行砍去。幸树大根深,从旁又生出小枝,开花正盛,格外芳香,比家下梅花不同。南斌忖道:

此梅新抽小枝,开花尚且如此,想当初原枝所发之花,不知怎样香华,如何艳丽。自伤薄命,因而伤梅花之薄命。竟抱着梅花,号啕大哭。哭罢释抱再看,见上面第一株梅花,分外繁华,就向前跌足,坐于树下。只因悲伤太过,隐隐心疼,合眼片时,却像对心刺一刀的一般,登时殒杀。但不知南斌殒杀之后,死活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克丽丝汀的一生(下)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克丽丝汀的一生(下)

    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流光溢彩,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
  • 告别香巴拉

    告别香巴拉

    上世纪70年代,下放在青海的经济学家方以民被迫害,九死一生逃到了西藏无人区,误入香巴拉,一个不可思议的乌托邦式的世界。在这里,有一个电气学家、一个地质学家、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喇嘛兼医师、一个猎手和他的女儿,连同大量的宝藏,形成了一个超然于世的独立世界。方以民扎根下来,并生下了儿子方明觉,所有人都把最精华的知识传授给他。方明觉长大后,人们决定让他回归正常的社会。曾经迫害方以民的人依靠90年代的资本狂飙,雄霸一方。方明觉担负着报仇和惩恶扬善的重任。他是一个人单独和一个权势群体在作战,能帮助他的,是香巴拉那群逐渐老去的人们的智慧,以及那巨大的财富……
  • 狄小杰侦探社3

    狄小杰侦探社3

    他是狄仁杰的第36代孙,虽祖上门楣显赫,人生却穷困潦倒;她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忠实拥趸,虽为人聪明伶俐,生活却霉运连连。他们是一对欢喜冤家,时而横眉相对,时而相濡以沫。他们无数次患难与共,却从未享受美好;他们无数次出生入死,却从未停下脚步……他们命运的齿轮,已经紧紧咬合在一起。他们共同上演了一出史上最华丽的纸上青春悬疑单元剧!悬疑青春派,推理非主流,尽在精彩永远不断的《狄小杰侦探社》!
  • 飘(上)

    飘(上)

    整部小说洋洋洒洒,气势恢宏,可谓一幅浪漫的历史和社会画卷。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南方佐治亚州为背景,以一个种植园主郝嘉乐的女儿郝思嘉为核心人物,通过几个家族的兴衰变化反映了美国南方各州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
  • 隋是唐非

    隋是唐非

    本书从隋末暴政到唐初中兴,大唐帝国的盖世伟业是如何建立的?其间腥风血雨、惊险悬疑、步步惊心!一部《隋是唐非》,超过最刺激的悬念小说!历史这样写,很好看。
热门推荐
  • 懒妃要出墙

    懒妃要出墙

    某集团董事长的私生女宁妖娆遭到绑架,绑匪将她扔在一间废屋后消失无踪,缺水断粮五日后被饿死。死后,宁妖娆穿越到礼部尚书的二女儿宁绛雪身上。一穿过来就被指婚给瑾王的宁降雪很无所谓。老公不爱她,无所谓;美男大盗要夺天下,也无所谓。反正这辈子宁降雪最爱的就是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幸福不缩水的智慧

    幸福不缩水的智慧

    你的工作幸福吗?工作让你幸福吗?一份比较权威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职场人士的工作幸福感并不是很强,整体工作幸福指数处于中等偏下,而且在工作中负面情绪比较多。一个人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如果工作不幸福,或者不去主动追求幸福,那么工作将会是一场漫长而又痛苦的马拉松。本书以幸福为主旨,从心理学和实际工作的角度,与读者分享了幸福工作的十大法则,阐述了“工作着,是幸福的”、“怎样才能使自己幸福”等观点。这些法则,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对于一个欲提高自身工作幸福感,致力于收获一生幸福的人士有很大的帮助。
  • 我的同桌有点怪

    我的同桌有点怪

    报告老师!我的同桌好像有点奇怪!奇装异服、胡言乱语,还脑补过度!简直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神经病一样的队友!熊森极度想要暴走,怎么说自己也是异事件调查联盟的优秀成员,居然要和一个不着调的重度中二病少女组队!这科学吗?这靠谱吗?这、这以后还能愉快地完成上头交给自己的任务吗?
  • 学生作文知识讲话

    学生作文知识讲话

    《作文知识讲话》是作者几十年作文教学实践及其研究探讨的结晶,对中小学生和语文教师具有切实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 大宋帝国三百年5:文功武治宋太宗(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5:文功武治宋太宗(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 又见红楼

    又见红楼

    原来她本身就是一株仙草幻化而来,她深知自己最终的命运是如何,但她不愿受到摆布,只会化尽这一世的眼泪,经历重重磨难与思想斗争之后,从小在学校饱受欺凌家庭蒙受阴影的16岁小姑娘竟然穿越到了明代,她最终在牛郎之女相会之期在云端与宝玉在一起。“”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她在”大观园中的危机四伏是她无法想象的,寄人篱下的她几乎到了绝望欲死的地步,从来没有想过原本自己丑陋不堪的穷家女竟会变成大观园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宝玉是否真的可以放下自己
  • 任正非这个人

    任正非这个人

    华为是一家十分独特的企业,其分散的股权结构、出众的国际市场业绩以及对自身形象和战略的严密保护,使得华为成为一条罩上了神秘面纱的“中国龙”……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