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000000006

第6章 书答 (4)

由是观之,则所谓善与恶之名,率若此矣。盖惟志于仁者,然后无恶之可名,此盖自善恶未分之前言之耳。此时善且无有,何有于恶也邪?噫,非苟志于仁者,其孰能知之。苟者,诚也,仁者生之理也。学者欲知无恶乎?其如志仁之学,吾未之见也欤哉。

复宋太守

千圣同心,至言无二。纸上陈言,皆千圣苦心苦口,为后贤后人。但随机说法,有大小二乘,以待上下二根。苟是上士,则当究明圣人上语,若甘为下士,只作世间完人,则不但孔圣以及上古经籍,为当服膺不失,虽近世有识名士,一言一句,皆有切于身心,皆不可以陈语目之也。且无征不信,久矣,苟不取陈语以相证,恐听者益以骇愕。故凡论说,必据经引传,亦不得已焉耳。今据经则以为陈语,漫出胸臆则以为无当,则言者亦难矣。凡言者,言乎其不得不言者也。为自己本分上事,未见亲切,故取陈语以自考验,庶几合符,非有闲心事、闲工夫,欲替古人担忧也。古人往矣,自无忧可担,所以有忧者,谓于古人上乘之谈,未见有契合处,是以日夜焦心,见朋友则共讨论。若只作一世完人,则千古格言尽足受用,半字无得说矣。所以但相见便相订证者,以心志颇大,不甘为一世人士也。兄若恕其罪而取其心,则弟犹得免于罪责,如以为大言不惭,贡高矜己,则终将缄默,亦容易耳!

答耿中丞论淡

世人白昼寐语,公独于寐中作白昼语,可谓常惺惺矣。周子礼于此净业,亦见得分数明,但不知湔磨刷涤”之云,果何所指也。

夫古之圣人,盖尝用湔刷之功矣。但所谓湔磨者,乃湔磨其意识。所谓刷涤者,乃刷涤其闻见。若当下意识不行,闻见不立,则此皆为寐语,但有纤毫,便不是淡,非常惺惺法也。盖必不厌,然后可以语淡。故曰“君子之道,淡而不厌”。若苟有所忻羡,则必有所厌舍,非淡也。又惟淡,则自然不厌,故曰“我学不厌”。若以不厌为学的,而务学之以至于不厌,则终不免有厌时矣,非淡也,非虞廷精一之旨也。盖精则一,一则纯,不精则不一,不一则杂,杂则不淡矣。

由此观之,淡岂可以易言乎!是以古之圣人,终其身于问学之场焉,讲习讨论,心解力行,以至于寝食俱废者,为淡也。淡又非可以智力求,淡又非可以有心得,而其所以不得者,有故矣。

盖世之君子,厌常者必喜新,而恶夫异者则又不乐语怪。不知人能放开眼目,固无寻常而不奇怪,亦无奇怪而不寻常也。经世之外,宁别有出世之方乎!出世之旨,岂复有外于经世之事乎!故达人宏识,一见虞廷揖让,便与三杯酒齐观,巍巍尧、舜事业,便与太虚空浮云并寿。无他故焉,其见大也。见大故心泰,心泰故无不足。既无不足矣,而又何羡邪!若祗以平日之所饫闻习见者为平常,而以其罕闻骤见者为怪异,则怪异平常便是两事,经世出世便是两心。勋、华之盛,揖逊之隆,比之三家村里瓮牖酒人,真不啻几千万里矣。虽欲淡,得欤?虽欲“无然歆羡”,又将能欤?此无他,其见小也。

愿公更不必论湔磨刷涤之功,而惟直言问学开大之益;更不必虑虚见积习之深,而惟切究师友渊源之自。则康节所谓“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者,当自得之,不期淡而自淡矣,不亦庶乎契公作人之微旨,而不谬为“常惺惺”语也邪。

答刘宪长

自孔子后,学孔子者便以师道自任,未曾一日为人弟子,便去终身为人之师,以为此乃孔子家法,不如是不成孔子也。不知一为人师,便只有我教人,无人肯来教我矣。且孔子而前,岂无圣人,要皆遭际明时,得位行志。其不遇者,如太公八十已前,传说版筑之先,使不遇文王、高宗,终身渭滨老叟,岩穴胥靡之徒而已,夫谁知之。彼盖亦不求人知也,直至孔子而始有师生之名,非孔子乐为人之师也,亦以逼迫不过。如关令尹之遇老子,拦住当夫,不肯放出,不得已而后授以五千言文字耳。但老子毕竟西游,不知去向。惟孔子随顺世间,周游既广,及门渐多,又得天生聪明颜子与之辩论。东西遨游既无好兴,有贤弟子亦足畅怀,遂成师弟名目,亦偶然也。然颜子没而好学遂亡,则虽有弟子之名,亦无有弟子之实矣。

弟每笑此等辈,是以情愿终身为人弟子,不肯一日为人师父。兹承远使童子前来出家,弟谓剃发未易,且令观政数时,果发愿心,然后落发未晚。纵不落发,亦自不妨。在彼在此,可以任意,不必立定跟脚也。盖生死事大,非办铁石心肠,未易轻造。如果真怕生死,在家出家等无有异。目今巍冠博带,多少肉身菩萨在于世上,何有弃家去发然后成佛事乎!如弟不才,资质鲁钝,又性僻懒,倦于应酬,故托此以逃,非为真实究竟当如是也。如丈朴实英发,非再来菩萨而何?若果必待功成名遂,乃去整顿手脚,晚矣。今不必论他人,即今友山见在西川,他何曾以做官做佛为两事哉!得则顿同诸佛,不理会则当面错过,但不宜以空谈为事耳。

答周友山

所谕岂不是,第各人各自有过活物件。以酒为乐者,以酒为生,如某是也。以色为乐者,以色为命,如某是也。至如种种,或以博弈,或以妻子,或以功业,或以文章,或以富贵,随其一件,皆可度日。独予不知何说,专以良友为生。故有之则乐,舍之则忧,甚者驰神于数千里之外。明知不可必得,而神思奔逸,不可得而制也。此岂非天之所独苦邪?

无念已往南京,庵中甚清气。楚侗回,虽不曾相会,然觉有动移处,所憾不得细细商榷一番。彼此俱老矣,县中一月间报赴阎王之召者,遂至四五人,年皆未满五十,令我惊忧,又不免重为楚侗老子忧也。盖今之道学,亦未有胜似楚侗老者。叔台想必过家,过家必到旧县,则得相聚也。

答周柳塘

伏中微泄,秋候自当清泰。弟苦不小泄,是以火盛,无之奈何。楼下仅容喘息,念上天降虐,癨为大地人作恶,故重谴之,若不勉受酷责,是愈重上帝之怒。有饭吃而受热,比空腹受热者何如?以此思之,故虽热不觉热也。且天灾时行,人亦难逃,人人亦自有过活良法。所谓君子用智,小人用力,强者有搬运之能,弱者有就食之策,自然生出许多计智。最下者无力无策,又自有身任父母之忧者大为设法区处,非我辈并生并育之民所能与谋也。盖自有受命治水之禹,承命教稼之稷,自然当任己饥己溺之事,救焚拯溺之忧,我辈安能代大匠斫哉?我辈惟是各亲其亲,各友其友。各自有亲友,各自相告诉,各各尽心量力相救助。若非吾亲友,非吾所能谋,亦非吾所宜谋也。何也?愿外之思,出位之诮也。

与耿司寇告别

新邑明睿,唯公家二三子侄可以语上。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此则不肖之罪也。其余诸年少,或聪明未启,或志向未专,所谓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则为失言,此则仆无是矣。虽然,宁可失言,不可失人。失言犹可,失人岂可乎哉?盖人才自古为难也。夫以人才难得如此,苟幸一得焉,而又失之,岂不憾哉?

嗟夫,颜子没而未闻好学,在夫子时固已苦于人之难得矣,况今日乎?是以求之七十子之中而不得,乃求之于三千之众;求之三千而不得,乃不得已焉周流四方以求之。既而求之上下四方而卒无得也,于是动归予之叹曰:“归欤,归欤,吾党小子,亦有可裁者。”其切切焉唯恐失人如此,以是知中行真不可以必得也。狂者不蹈故袭,不践往迹,见识高矣,所谓如凤皇翔于千仞之上,谁能当之,而不信凡鸟之平常,与己均同于物类。是以见虽高而不实,不实则不中行矣。狷者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如夷、齐之伦,其守定矣,所谓虎豹在山,百兽震恐,谁敢犯之,而不信凡走之皆兽。是以守虽定而不虚,不虚则不中行矣。是故曾点终于狂而不实,而曾参信道之后,遂能以中虚而不易终身之定夺者,则夫子来归而后得斯人也。不然,岂不以失此人为憾乎哉?

若夫贼德之乡愿,则虽过门而不欲其入室,盖拒绝之深矣,而肯遽以人类视之哉。而今事不得已,亦且与乡愿为侣,方且尽忠告之诚,欲以纳之于道,其为所仇疾,无足怪也,失言故耳。虽然,失言亦何害乎,所患惟恐失人耳。苟万分一有失人之悔,则终身抱痛,死且不瞑目矣。盖论好人极好相处,则乡愿为第一,论载道而承千圣绝学,则舍狂狷将何之乎!

公今宦游半天下矣,两京又人物之渊,左顾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抑求之而未得也,抑亦未尝求之者欤?抑求而得者皆非狂狷之士,纵有狂者,终以不实见弃,而清如伯夷,反以行之似廉洁者当之也!审如此,则公终不免有失人之悔矣。

夫夷、齐就养于西伯,而不忍幸生于武王。父为西伯,则千里就食而甘为门下之客,以其能服事殷也。子为周王,则宁饿死而不肯一食其土之薇,为其以暴易暴也。曾元之告曾子曰:“夫子之病亟矣,幸而至于旦,更易之。”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以德,世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元起易箦,反席未安而没。此与伯夷饿死何异,而可遂以乡愿之廉洁当之也?故学道而非此辈,终不可以得道,传道而非此辈,终不可以语道。有狂狷而不闻道者有之,未有非狂狷而能闻道者也。

仆今将告别矣,复致意于狂狷与失人失言之轻重者,亦谓惟此可以少答万一尔。贱眷思归,不得不遣。仆则行游四方,效古人之求友。盖孔子求友之胜己者,欲以传道,所谓智过于师,方堪传授是也。吾辈求友之胜己者,欲以证道,所谓三上洞山,九到投子是也。

答耿司寇

此来一番承教,方可称真讲学,方可称真朋友。公不知何故而必欲教我,我亦不知何故而必欲求教于公,方可称是不容已真机,自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矣。

嗟夫,朋友道绝久矣。予尝谬谓千古有君臣,无朋友,岂过论欤?夫君犹龙也,下有逆鳞,犯者必死,然而以死谏者相踵也。何也?死而博死谏之名,则志士亦愿为之,况未必死而遂有巨福邪?避害之心不足以胜其名利之心,以故犯害而不顾,况无其害而且有大利乎。若夫朋友则不然:幸而入,则分毫无我益,不幸而不相入,则小者必争,大者为仇。何心老至以此杀身,身杀而名又不成,此其昭昭可鉴也。故予谓千古无朋友者,谓无利也。是以犯颜敢谏之士,恒见于君臣之际,而绝不闻之友朋之间。今者何幸而见仆之于公邪!是可贵也。又何幸而得公之教仆邪?真可羡也。快哉,怡哉,居然复见忄思忄思切切景象矣。然则岂惟公爱依仿孔子?仆亦未尝不愿依仿之也。

惟公之所不容已者,在于泛爱人,而不欲其择人,我之所不容已者,在于为吾道得人,而不欲轻以与人,微觉不同耳。公之所不容已者,乃人生十五岁以前《弟子职》诸篇入孝出弟等事;我之所不容已者,乃十五成人以后为大人明《大学》,欲去明明德于天下等事。公之所不容已者博,而惟在于痛痒之末,我之所不容已者专,而惟直收吾开眼之功。公之所不容已者,多雨露之滋润,是故不请而自至,如村学训蒙师然,以故取效寡而用力艰,我之所不容已者,多霜雪之凛冽,是故必待价而后沽,又如大将用兵,直先擒王,以故用力少而奏功大。虽各各手段不同,然其为不容已之本心一也。

心苟一矣,则公不容已之论,固可以相忘于无言矣。若谓公之不容已者为是,我之不容已者为非,公之不容已者是圣学,我之不容已者是异学:则吾不能知之矣。公之不容已者,是知其不可以已,而必欲其不已者,为真不容已;我之不容已者,是不知其不容已,而自然不容已者,非孔圣人之不容已:则吾又不能知之矣。恐公于此尚有执己自是之病在。恐未可遽以人皆悦之,而遂自以为是,而遽非人之不是也。恐未可遽以在邦必闻,而遂居之不疑,而遂以人尽异学,通非孔孟之正脉笑之也。我谓公之不容已处若果是,则世人之不容已处总皆是,若世人之不容已处诚未是,则公之不容已处亦未必是也。此又我之真不容已处耳。未知是否,幸一教焉。

同类推荐
  • 袁天罡与推背图

    袁天罡与推背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袁天罡略传;袁天罡墓地之说;袁天罡与李淳风;袁天罡叔父袁守诚;初出茅庐;拜师孙思邈;给武则天算命等。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在汉代出现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奇书,这部书虽然在当时默默流传,世人很难理解它的奥秘;但唐代后名声大振,宋代时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丹经之祖”、“丹中王”,可谓古今炼丹第一书。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埋剑英雄传

    埋剑英雄传

    东汉末年!十常侍练就《鹤顶无双谱》威震朝野,引发了何后董后的娘家之争。在何进董卓二人的逐鹿下,董卓灭何进、从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直至三足鼎立。建安十三年,曹丕称帝,国号大魏,将汉王朝末代皇帝放逐塞外,而当年十常侍所创之功《鹤顶无双谱》也随着末代皇帝放逐塞外……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散文诗经典之作。该书1996年1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堂吉诃德(下)

    堂吉诃德(下)

    主人公堂吉诃德因沉迷于骑士小说,决定外出历险,做一名行侠仗义的骑士。他找来同村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他的侍从。他三次外出历险,作了许多可笑之事。最后他被化装成白月骑士的朋友打败,放弃行侠游历,回家不久后病倒。临死前,他醒悟到自己迷信骑士小说之过。
  • 重生之嫡高一筹

    重生之嫡高一筹

    她是名门嫡女,因生母早逝,处境艰难。病重时,她才知道,青梅竹马的男子,自开始就是逢场作戏,只等她死后,与庶妹成亲。致命的打击之下,含恨而终。潋滟重生,她立志改变命运,活出嫡女风采!恶奴胆敢吃里扒外?欠调教!让她自食恶果、叫苦连天。庶妹挑衅滋事?欠收拾!惩罚得她跪地求饶为止。继母心机深沉,暗中算计?那就斗!斗得她低头认错、百般讨好才算完。一步步修得玲珑手段,恩仇尽报,夺回本该享有的一切。风华展现之时,前世负心人变成痴情人,妖艳美男也相伴左右。这一世,她可要擦亮眼睛,选一个如意郎君。--重生前,负心人对她说:“此生我欠你的,来世有缘,定会偿还。来世我定不负你。”重生后,负心人对她说:“我眼中、心上只你一人,今生今世非你不娶。”--重生前,某男对她说:“卫昔昭,你就是个痴物、蠢货!”重生后,某男对她说:“卫昔昭,你可否多一点真心,少一点聪慧?”她明眸流转,悠然笑道:“不可,那会让我变痴变蠢。”---男主心声:从娘家斗到了婆家,与为夫就不必斗了吧?女主心声:夫君当然不是用来斗的,是用来调教的。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宦门毒女

    宦门毒女

    薛仪作为京都刑部侍郎家的嫡长女,在府中过得如同下人。生命终结那一刻,换了新的灵魂,亲娘早逝,亲爹不疼,嫡母刻意怠慢,嫡妹嚣张阴险,还有嫡母兄长一家子在后。上辈子身为政客,她习惯了呼风唤雨,这辈子!权力!地位!她都要!便是要将欺她辱她之人狠狠踩在脚下,踏着别人的尸骨往上爬!比阴狠毒辣,她只会比她们更加残忍卑鄙。想要寻得靠山,她步步为营涉入朝政,欲引诱当朝储君上钩,却怎么也没想到引来了那包藏祸心、残忍扭曲的王爷!待到储君找上门来,不得已,只得做个双面间谍,顺带谋得一番好婚事。明面上她是乖顺温柔的王妃,背地里和名义上的小皇叔为非作歹,狼狈为奸。通往权谋之路,从此阴谋诡谲、杀机暗现!可——每天这变态爬她的床调戏她算是怎么回事!若是早知道会遇到这么个大变态,她早在灵魂穿来那一刻就恨不得引刀自裁!自挂东南枝!
  • 污点

    污点

    小说作者既是行动者,又是书写者,还是思想者。他一手用枪,一手用笔,集战士与诗人于一身。他把经验的亲历与人性的剖析结合在一起。他的长篇小说充满正义的激情、直观社会的勇气和法的尊严。小说讲述了一个文物失窃案如何历尽千辛终被破获的故事。其中有动人的爱情故事和感人至深的亲情……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寄小读者:让成长美丽飞翔

    寄小读者:让成长美丽飞翔

    《寄小读者》是著名作家肖复兴给小读者的50封信。作者以温情的笔触,续写“爱与成长”的主题,在娓娓动听的叙谈中,与小 读者们分享人生的感动与经验,让小读 者们在爱的阳光中,成就丰富而高贵 的心灵。
  • 科技传承

    科技传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谁说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谁说泱泱华夏就要被人各种科技吊打?获得逆天外星科技传承,这是一代华夏科技王崛起的经历!脚踢不列颠,吓呆战斗民族,玩坏咖喱国,让日岛企业颤抖、南海诸国谄媚……而当他已经站在地球的巅峰时,这货终于抢了思密达人的经典台词,在某个夜晚,在全世界的人面前,手指星空,豪言壮语:“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好吧,上面牛皮吹大了,其实这就是个极为不负责任的幻想黑科技发展的故事……PS:公布个书友群号:242639816欢迎大家来吐槽,逗乐,吹牛,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