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000000056

第56章 张琦大战青溪岭

第五十四回 张琦大战青溪岭

却说洪皓自金密奏顺昌之捷,金人震恐丧魄,所遗燕地重宝珍器,悉徙而北,意欲弃燕以南。朝廷中外闻洪皓之奏,皆上贺,以为中兴在即。

却说兀朮至陈州,愤怒不息。其平日所恃以为强者,因顺昌之战,十损七八。数诸将罪过,皆鞭之。遂还汴京,遣郦琼与葛王乌禄屯毫州,以备宋兵追袭。约撒离喝出泾州,分刘锜之势,自与一班胡将屯汴京,将报顺昌之役。却说撒离喝在凤翔闻兀朮战败,约以出兵,即与部将鹘眼郎君、孛堇哈哩寇泾州。吴璘听得撒离喝兵出泾州,与杨政议曰:“近日哨报顺昌之捷,金人挫刃。兀朮又会胡众复出,我同君驻兵大虫岭,候敌虏来寇,一鼓破之。”杨政依其计,与吴璘夹山而营。撒离喝与众从渭河而进,闻宋兵屯大虫岭,即率步骑,登高觇吴璘寨栅,因谓所属曰:“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此难与争也。”乃引兵趋?州。?州守将田晟知的,即遣骁将张琦,引兵五十,拒之于青溪岭,仍差人会胡世将来援。田晟自守在泾州。

却说撒离喝人马前抵青溪岭,张琦教军守寨门,自领三千骑迎敌。正遇撒离喝,张琦骤马横刀来战撒离喝。交马不数合,忽岭侧两彪军杀出,上首孛堇哈哩,下首鹘眼郎君,率胡兵却抄在张琦背后,把琦围在垓心。琦死战不得脱,折兵大半。正危急之间,喊声大起,西北角一彪军杀来,乃胡世将遣来救援王彦、杨从仪也,与张琦夹攻金兵。撒离喝不知地理,恐中宋人计,与众将乘势杀奔凤翔。至泾州,又遇田晟据山为阵,逮虏壁未定,奋兵击之。金人前后受敌,大败落荒逃遁。田晟夺其兵马甚众。撒离喝拔寨,连夜走还凤翔。时岳飞亦以其军长驱以鬫中原,纠合两河忠义,东援刘锜,西援郭浩,又遣李实、牛臯相继出敌。张宪败金将韩常于颖昌,遂复淮宁府。郝晟复郑州,张应、韩清复西京,杨遇复南城军,乔握坚复赵州,金府尹李成弃河南遁走,他将所至皆捷。自是宋军大振,虏寇不暇为谋矣。

却说金将韩常战败于张宪,遣人诣汴京取救。兀朮遣辽将苗酋应之。苗酋辞了兀朮,领数万人马来援颍昌,遇张宪于滑州。两阵对圆,张宪横枪勒马立于门旗下,骂曰:“反复羯奴,今日将来送死!”苗酋大怒,舞刀直取张宪。张宪举枪交还。

二人战上数十合,城北一派鼓声,韩常抄出阵后,两壁夹攻,张宪不能抵挡,跑马望城西而走。金兵乘势追袭,张宪率众走上大枫岭屯扎。苗酋以精兵围之。次日,岭上宋兵看时,见胡骑漫山塞野,队伍甚是整齐。宋兵不敢下岭。宪密遣人求救于张浚张俊听知张宪被困,即遣统制王德引兵援颍昌。王德引兵二万人,前抵颍昌。正值金人围逼张宪,王德喊声而进,苗酋勒马来迎。两下混战,王德以步军往来冲突,杀死金人无数。

张宪在岭上望见救兵来到,以敢死士凭高杀下。韩常兵大败,自相践踏,死者不可胜数。苗酋引众急退,王德遂复了颍昌。

将引兵还,又得张俊檄文到,着令提兵援宿州。王德谓张宪曰:“足下权且守住颍昌,须候岳侯来会,我提众前救宿州。”张宪计诺,王德即率所部兼程自寿春驰至蕲县。前与金游骑相遇,王德以劲卒冲破之,遂入蕲城。戒令军士偃旗息鼓,遣人于城壕俟敌。游骑绕逼城下,见内略无动静,自相谓曰:“宋人莫非有谋,勿坠其阱也。”即撤围引去。平明,王德遥望见金人退去,因潜师趋宿州。约束部士,候夜半薄金营。金兵正不知何处军到,自相惊乱。王德乘乱击之,死者枕籍。平明,金将高统军手将马秦师众骑阻汴水邀战。王德严阵,策马先济,步骑从之。德遥谓金人曰:“吾与尔大小百战,虽尔国有名王贵酋来战,亦莫不糜碎,汝何为首,敢来邀战?今日若卸甲倒戈纳降,尚留残生,不然,目下必诛。”高统军久闻王德英雄,遂投兵纳降。

德大喜,令人劝谕马秦。马秦已驰入城,闭门固守。王德怒叱其子顺曰:“尔若取不得宿州,休来见我!”王顺得令,与部将花云迭囊砂于城下,令军士攀垣而上。城上矢石如注,宋军不能近前。王顺手执蛮牌,首先登城,部下相继而进,遂拔了宿州。马秦进退无地,只得解甲归降。王德平了宿州,着令高统军与花云镇守,自以胜兵乘势趋亳州,与张俊军会于城父。张俊见王德一路报捷,甚喜,谓之曰:“足下真能克敌,待复取亳州,吾当重保君爵。”德曰:“惟愿立寸功以报朝廷,封赏非所望。”即日与俊分兵攻西南二门。城里葛王乌禄听得王德攻打毫州,谓郦琼曰:“夜叉骁勇,未易当也。”乘夜引本部人马开东门遁去。王德入毫州,请于俊曰:“称兵威已振,宜乘胜进龋”俊曰:“今诸郡新复,人心未安,待岳少保兵到,进兵未晚矣。”王德然之,遂领兵还镇江。

秋七月,诸镇连以捷音奏闻,帝下诏,罪状兀朮失信,着令西河忠义用心剿戮,仍差人赍诏催促岳飞领兵前进。诏曰:敕岳飞:金贼背约,兀朮领兵南来。刘锜在顺昌虽有捷奏,然孤军不易支梧,已委卿发骑策应。续报撒离喝犯同州,郭浩会合诸路人马,掩其奔冲。卿之一军,两彪形势相接。况卿忠义武略,志慕古人,若锐师击其中,左可图复京师,右可谋援关陕,外与河北相应,乃中兴大计。

卿必已有所处,唯此机会不可不乘。付此亲札,想宜体悉。

故敕。付岳飞。

使臣接诏已去,不提。有中丞王次翁,近为秦桧互党,故凡可以为桧施设者,无不尽力为之。及闻金人南寇,恐秦桧得罪,因奏曰:“前日国是,初无主议。事有小变,更用他相。

后来者未必贤,而排黜异党,纷纷累月不能定。愿陛下以为至戒。”帝深然之。秦桧感德之,由是益安据其位,公论不能撼摇矣。

却说岳飞承诏,留大军于颍昌,令王贵守之。召回张宪,命诸将分道出战。自以轻骑驻郾城,兵势甚锐,将直捣汴京,以檄文示中原两河官吏。檄曰:契勘伪齐僭号,窝据汴都。旧忝台臣,累蒙任使。是宜执节效死,图报国恩,乃敢背弃君父,无天而行。以祖宗涵养之泽,翻为雠怨;率华夏礼义之俗,甘事腥?。紫色余分,拟乱正统。想其面目,何以临人。方且妄图襄汉之行,欲窥川蜀之路。专犯不提,自速诛夷。我国家厄运已销,中兴在即。天时既顺,人意悉谐。所在皆贾勇之夫,思共快不平之忿。今王师已尽压淮、泗,东过海、沂。马日骑交驰,羽檄迭至。故我得兼收南阳智谋之士,提大河忠孝之人。仗义以行,乘时而动。金洋之兵出其西,荆湖之师继其后。虽同心一德,足以吞彼国之枭群;然三令五申,岂忍残吾宋之赤子。尔应陷没州县官吏兵民等,原非本意,谅皆协从。屈于贼威,归逃无路。我今奉辞伐罪,拯溺苏枯。惟务安集,秋毫无犯。倘能开门纳款,肉袒迎降。或愿倒戈以前驱,或列壶浆而在道。自应悉乃旧贯,不改职业。尽除戎索,咸用汉条。如或执迷不悟,甘为叛人。嗾桀犬以吠尧,詈猎师以哭虎。议当躬行天罚,玉石俱焚。

祸并宗亲,辱及父祖。挂今日之逆党,遗千载之恶名。顺逆二途,早宜择处。兵戈既逼,虽悔何追。谨连黄榜在前,各宜知悉。

岳飞传示檄文去后,其太行山忠义壮士,及两河豪杰皆会合来归,以此备知金兵声息,并地理险易矣。

同类推荐
  • 幸福年代

    幸福年代

    《幸福年代》这部30余万字的小说真实记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有别于插队知青的另一重要群体——回乡知识青年的经历、磨难与感情生活,原汁原味再现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期陕西渭北农村的生活状貌,堪称一代回乡知识青年的心灵史诗。《幸福年代》讲述风华正茂的回乡知识青年群体,深深打上时代烙印的农村干部,淳朴坚韧而又难逃宿命的主人公一家人,青春美丽柔情似水的女子,亦庄亦谐秉性各异的乡邻,以及来到乡下手足无措的城市下放居民、经改造后释放的“战犯”和曾经的“鸡奸犯”等等,各色人等以黄土地为共同的舞台,演绎一段壮阔历史,诠释生活的诡异斑斓。本书由杨团华著。
  • 分歧者

    分歧者

    美国90后最爱】如果世界按照所有最美的特质划归五派,无私,【好莱坞大片原著,无畏,诚实,友好,博学,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还会不会有杀戮,争端,夺权,暴乱?答案你知道。因为丑恶从未消失,它只是被深深地隐藏起来,妄图在某一天爆发出来,冲毁这世界。在本书看似平静的开头后面,潜藏着令人惊讶的奇曲过程,我们所有人化身16岁少女“碧翠丝”,跟着她从安宁平和的无私派生活突然坠入分歧者的危境,突入无畏派基地,历经新生训练的血雨腥风,变身强悍理智美貌加身的“翠丝”,经历一场未知结局却至死不渝的恋爱,再跟着她走上解密分歧者之路,完成一次向死而生的蜕变
  • 黄面人

    黄面人

    一位年轻的蛇麻商,格兰特麦勒的新邻居让他又是害怕又是生气,同时他的妻子艾菲尔丝开始出现奇怪的举动。麦勒做了一定的观察和行动,认为他的妻子与他的邻居肯定有问题,而且有些东西让他心里发毛,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为了彻底弄清楚那张脸,还有妻子的奇怪举动和不安,他向福尔摩斯求助。
  • 幸福的闪电

    幸福的闪电

    单身女子蓝翎从小县城考研到了北京,工作、生活。以蓝翎为中心,存在三个三角,蓝翎、左恩与楼下的男人,蓝翎、左恩与左恩的太太,蓝翎、楼下的男人和楼下男人的太太。蓝翎是三个三角的旋涡,蓝翎与左恩之间的纠葛是真实的,左恩苦苦追求蓝翎已好多年,但蓝翎与楼下的男人之间无其实,唯存在于蓝翎的梦中和潜意识中……
  • 这个夏天

    这个夏天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热门推荐
  • 好妈妈育儿经(怀孕、分娩、育儿百科)

    好妈妈育儿经(怀孕、分娩、育儿百科)

    本书提供给读者的是从孩子的孕育到健康身心成长的全面可靠的科学育儿建议:0-3岁婴幼儿的基本护理方法;各生长期体格、情感、语言、运动和认知发育的标准;各种常见疾病、意外伤害及其他健康问题的识别和护理;亲子间感情交流的重要性及其方法;从早期智力开发开始,全面呵护孩子的成长,培养出健康的聪明宝宝。
  • 中国报告文学的凝思

    中国报告文学的凝思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历史作用和意义、报告文学的新闻特征及其变异、谬种的泛滥——对“纪实文学”的追问、写实文学:愈演愈烈的风潮、“史志性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的新形态、报告文学要展现刚性品格、报告文学的时代品性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三地书

    三地书

    由于过去有较长时期生活在农村,生活的贫困和想象的自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致使我喜欢写瓷实而又有质感的诗,不喜欢故弄玄虚的东西。这里的瓷实,即有生活,有感悟,有真情实感;质感,即有形象,有诗感,有艺术境界。
  • 若能相守

    若能相守

    一个是三年前的狼狈邂逅,一个是三年后的惊鸿一瞥。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男孩却在不同的时间爱上了同一个冷漠傲然的女孩,他们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渊源纠葛?女孩最终又会对谁心动?故事的最后,他们是否能够相守?若能相守,他们会怎样珍惜?若不能相守,他们又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延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从大地走向大地

    从大地走向大地

    2004年夏天,作者在养病期间无意中接触到19世纪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作品,这些才华横溢的俄罗斯画家的油画将作者带入一个优美深邃的境界,引发了作者对自然、对艺术的赞叹与欣赏、探索与思考。作者的文字淡泊宁静,却能将读者带入深远的意境,跟着作者的思绪,我们看到了一粒种子是如何成长,最后变成一艘远航的船的过程;看到了森林与海洋的对视与相溶,看到了秋天美丽宁静的树林,薄暮时分钟声中的教堂,强烈光线下的雪地与沼泽,还有从容不迫地流淌着的小溪,比肩而生的青黄的小草,这些生活中可能被许多人忽略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是一本能给人带来极大美感的随笔,给生活以希望,给心灵以阳光。
  • 新课标最佳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新课标最佳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利·费恩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利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蓓姬·撒切尔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最终,他们走出了山洞,并告诉村里人在山洞里见到了杀人犯印江·乔,当村人在洞中找到印江·乔时,他已经死了。最后,汤姆和哈克贝利重返山洞,找到了一笔宝藏,成了这个村的英雄。
  • 绝世小医妃

    绝世小医妃

    一朝穿越,她成了懦弱无能的嫡出三小姐?爹不疼娘重病还带了个奶包小妹?没关系,她一身医术在手,还怕找不到出路么?什么?大人,你那方面无能?这个……民女,也能治!
  • 那些美轮美奂的舞台剧(每天读一点英文)

    那些美轮美奂的舞台剧(每天读一点英文)

    《每天读一点英文:那些美轮美奂的舞台剧(英汉对照)》收录了莎士比亚、萧伯纳、谢里丹等文学泰斗的经典戏剧。让你在感受舞台磅礴气势的同时,学会戏里戏外做人的道理!
  • 弗洛伊德文集11:图腾与禁忌

    弗洛伊德文集11:图腾与禁忌

    本卷是弗洛伊德有关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宗教学、历史学和哲学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共包含两部作品。《图腾与禁忌》1913年出版,通过蒙昧人与强迫神经症患者的比较,推断了图腾崇拜的本原意义。《摩西与一神教》1939年出版,是弗洛伊德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一神教的本质和起源。这些论著基本上属于弗洛伊德心理哲学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