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8500000005

第5章 经典新读(4)

在《三国志》中,虽然周瑜在战争中“亲跨马掠阵”时的确中了一箭,曹仁听说他卧病不起,便“勒兵就阵。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三国志》中并未提及南郡为刘备所得,况且赤壁之战以后,周瑜还领南郡太守。“一气”之事,从何说起?在《三国演义》中,周瑜的计策实施后,却被孔明识破而留下“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笑柄。试想在当时,刘备羽翼尚未丰满,周瑜的计策若当真被吴侯采纳,恐怕整个历史都得改写了。在《资治通鉴》中的记述是,刘备后来知道了周瑜的这封上疏,叹曰:“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而孔明“谏孤莫行,其意亦虑此也。孤方危急,不得不往,此诚险途,殆不免周瑜之手!”可见他自己也不大放心呢。孙权把妹妹嫁给了刘备倒是真有其事,这种政治婚姻可以说是任何朝代都不稀罕的事,历史上的孙夫人,应该是一个值得同情的牺牲品。

所以说,小说终归是小说,并不是历史。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舌战群儒和草船借箭纯粹是作者虚构的,而赤壁之战根本是周瑜和鲁肃的功绩,和诸葛亮则毫无瓜葛。而借东风更是算不得什么。因为11月起东风是常事,不仅诸葛亮知道,周瑜也知道,曹操也知道,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生活常识,说不上是诸葛亮通晓天文的缘故。羽扇纶巾也并不是诸葛亮的专利,这种白羽扇是当时名士的必备之物。依年龄、级别来说,白羽扇更应是像周瑜、鲁肃这样的人的标志性物件,而不是如今诸葛亮一个人的专属。

陈迩冬在《闲话三分》中说,周瑜“这个人对孙氏忠;对朋友谅;划策有绝招;风头足;名声好;加上人漂亮;夫人更是美人……那些碌碌之辈自惭形秽之流难免不生嫉妒之心。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

袁枚《随园诗话》谈及有人因在诗文中说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话被人一直讥为笑柄;又有人在奏折中用了这句话被清帝免了职。这实在令人哭笑不得,因为,分清历史和小说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鲁迅、胡适这样的文学巨匠在评论《三国演义》时都为周瑜说过叫屈的话。

在历史上周瑜较诸葛亮年长寿薄,成名也更早,两人实际根本没什么关系,更谈不上什么三气周瑜了。其实历史演义小说和历史有所出入乃是常事,但像《三国演义》这样千古流传,人人开卷有益,以致完全取代了正史而被当成确凿可信的历史记载,从而改变了整个民族对那一段历史的认识。关于这一点,可能是罗贯中自己也始料未及的。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是不容质疑的。但对于历史,人们应该抱着正确而严谨的态度。华夏五千年中乱世动荡,群雄纷争不断的时代有很多。但只有三国时代获得了最高关注和最多的争论。时至今日,三国的浪潮还在不断影响着后世的人们。所以,我们要实事求是来看待历史,理应还周瑜一个本来与清白!

从“温酒斩华雄”看关羽形象的升迁与神话

《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的片断,表现了关羽赫赫武功的第一个重要情节:诸侯联军讨伐董卓时,董卓部下勇将华雄先是斩了鲍信之弟鲍忠,继而打败联军先锋孙坚,接着又连斩联军几员将领;在各镇诸侯大惊失色之际,身为小小马弓手的关羽奋勇请战,当他提着华雄之头回到中军帐时,曹操为他斟的酒尚有余温。

其实,这是个典型“张冠李戴”的情节。历史上虽有斩华雄之事,但真正的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那位华雄的手下败将孙坚。《三国志·孙破虏传》写得明明白白,孙坚确曾被董卓军击败,但“(孙)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董)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自宋代以来,民间形成了“尊刘、贬曹、抑孙”的褒贬倾向,孙吴集团的人物在三国故事中往往充当陪衬,而且每每又被贬低乃至于丑化。

在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和元杂剧《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中,原本是“勇挚刚毅”、“有忠壮之烈”的孙坚,被描写成一个看不起身份低微的刘关张而自己却无多大本事的官僚。特别是在郑德辉所撰的元杂剧《三英战吕布》中,孙坚的形象更是遭到严重丑化,被描写成一个骄横倨傲、色厉内荏的草包,一个武艺平常、好吹牛皮的小丑。当吕布前来挑战时,他假装肚子疼,不敢出战;后来勉强出战,又被打得大败,丢盔弃甲而逃;张飞夺回盔甲,孙坚欲斩张飞泄愤,真是好气又好笑。这般随意的描写,显得可信度不足。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吸取了《三国志·孙破虏传》的主要内容,描述了自告奋勇担任先锋、斩胡轸、拒绝董卓联姻之议等情节,表现了孙坚“勇挚刚毅”的一面。

对于“斩华雄”一事,罗贯中作了较大改造,将它加在关羽的头上。这样处理,对孙坚来说仍然很冤枉,但《三国演义》写到他“因袁术不发粮草,军心动荡,华雄趁机偷袭而败”时,仍不失英雄本色;而对关羽而言,“斩华雄”一事让他因此威名大振,实在是一大幸事。由于罗贯中巧妙地侧面描写,层层烘托,虚实结合,将关羽勇猛无敌的气概写得十分传神,这一情节被公认为《三国演义》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篇章。

关羽其人,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特殊。关羽在世时为别部司马、偏将军、汉寿亭侯、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前将军,死后被刘禅追谥壮缪侯。可是在千年之后,被一再加封为武安王、协天护国忠义大帝。关羽居然成了“武圣人”,能与“文圣人”孔子齐肩为圣。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民间,关公更被神化。佛教尊他为“伽蓝神”,道教则奉他为能降神助威的“关圣帝君”。民众对关公的膜拜更胜于孔子,视其为武神、财神和保护商贾之神。清代,关帝庙遍及全国各地,仅北京城内就有百余处。旧时常于春节、夏历五月初九至十三日、六月二十四日祭祀之。现时,东南亚华人及我国南方众多商家店铺也有常年供奉者,且这种供奉之风近几年又由南到北逐渐蔓延。

关羽故事在民间能得以相传?应该说,它是源于民间祭祀崇拜关羽活动的伴生形式。据考,在汉代民间,有祠祀忠臣名将之风俗,如中原祠介子推、荆楚祠屈原、吴越祠伍子胥等。人们祭拜关羽,传颂他的故事,从而也使他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正是民间形成普遍的关羽崇拜,封建士人也接受和宣扬关羽崇拜,才得以促成封建统治者加封关羽为“王”。朝廷追谥更刺激民间的关羽崇拜活动,关羽故事也进一步演化,元代成戏,直至《三国演义》成书。这部章回小说开山之作所塑造的关公形象,对“关公造神运动”起到了重要影响和促进作用。《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覆盖面之广大与历史跨度之久长,几乎是其它历史著作无与伦比的。其间,关公艺术形象的感染力也是异常强烈的。书中的核心精采部分更多地来自长期千锤百炼的民间口头传说,关公的形象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艺术提炼与升华,它反过来又广泛深刻地给整个社会以关公完美形象的艺术感染,以至到16世纪关公成为至高无上的神祗。

历稽载籍,名将如云。为何唯独关羽能被敬之为圣、尊之为神?

“关羽崇拜”现象的产生可以说是基于当时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真实关羽的良好德行。

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有“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之称,“并有国士之风”。他一生有众多事迹表现出很高的德行。《三国志·关羽传》中说:“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这足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赤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其忠义之气,浩然天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表现了关羽知恩图报,信实至诚;“杀颜良”、“收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他勇冠三军,英武神威;“尽封其赐,拜书告辞”,可见他淡泊名利,磊落光明;“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说明他明辨事理,刚直不阿,不结私情;“羽尝为流矢所中……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其侠情豪气、毅壮意坚之态震撼人心。

《三国志》中也有大段文字刻画了关羽刚而自矜之态:“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与书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正是因为关羽“刚而自矜”,使糜芳、傅士仁等“素皆嫌羽轻己”,“咸怀惧不安”,终于导致他们的背叛而关羽自己也遭斩身亡,似乎这是关羽的性格弱点。但在一般民众眼里,关羽出生布衣而能“骄于士大夫”,其自重不卑反而是值得钦佩的人格。

历史上关羽的真实事迹和德行,是关公形象的基础,也是人民群众歌功传颂、百世不衰的根基之所在。

第二,关羽在世时与将士和民众的特殊关系。

关羽一生,有雄威、有功绩、也有德行,但他曾投降曹操,这是君子立身成仁之大忌。

关羽变节一事,《三国志》多处记载:《魏书·武帝纪》“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蜀书·先主传》“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蜀书·关羽传》“曹公禽羽以归”。可见关羽投降曹操确实。再者,关羽采用“降”的方式以自全,还不只这一次。《三国志·吴主传》载,关羽在麦城被围,“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后终因被擒而斩。假想,关羽如有“玉碎”之志,孙权何以“诱之”;如无“瓦全”之意,以其神威怎能被“擒”;无“降”又“遁”的前因,岂有“擒”而“斩”的后果。

但是,关羽虽失节,而人民群众并不因此而唾弃他,反而为粉饰“降曹”而做出了“约三事”、“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会”等许多文章。这种“偏爱”的特殊原因何在?

有限史料能提供线索。《三国志》记有“羽善待卒伍”、“请诸将饮食相对”。试分析,关羽虽“骄于士大夫”,而对下属将士和民众能善待、有仁爱之心;虽刮骨疗毒也不耽误与诸将饮酒,说明关羽与将士卒伍及下层民众的交往和情感是非常融洽的。攻樊城时,“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这里的“群盗”必为社会底层民众,从中也可窥见关羽在荆襄乃至中原人民中的影响号召力很大。“羽威震华夏”,形成迫使曹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之势,这里的“其锐”恐怕不能单纯理解是关羽的军事锋芒,更重要的是民心背向的政治声势。

正是关羽在世之时,与民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使关羽有广泛而深刻的民间基础,人民群众臣服其德行,仰慕其神威,珍视其情谊,所以能漠视或原谅他的过失,能祭拜他和颂扬他,才得以使关羽故事口头传诵百世不断、千年流传下来。

第三,关羽死后人们特殊的“自责”心理使然。

关羽是蜀汉名将,镇守荆土而攻曹魏樊城反被东吴斩杀。由于关羽忠诚蜀汉、善待百姓、武功神威和良好的德行,同时也因民众对关羽父子不幸遭遇的同情,人们怀念他、祭祀他、供奉他,这是很自然的事,而且中国古代民间本有在仲夏祠祀于民有功德者的礼俗,所以人们祭关羽也应是必然的事情。

人们在关羽死后祭祀他,应该说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原因,即人们“自责”心理使然:关羽走麦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部属士卒在江陵被吕蒙占领后投降孙吴,这直接导致关羽失败被擒杀,这些叛离的士卒及家人受良心的责备反而要格外敬奉关羽。

《三国志·关羽传》记:“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陈寿在《吴书·吕蒙传》中非常详细地描述了使关羽失败的这一原因:“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这段话反映了吕蒙深知人们拥戴关羽,才下工夫施“攻心术”,不惜垂涕斩同乡而取信于江陵百姓,以情动人,还使用“反间计”以动摇羽军,终于促使“众皆委羽而降”。关羽父子被斩后果出现,这些“委羽”的“士众”及其家人百姓心里如何能安稳!回想关羽一世忠义厚恩,他们自谴自责,于是以祭祀关羽的形式来弥补自己的过失,也是寻找心灵解脱和安慰、祭告关羽的英灵以避报应。

如果认同以上情节和分析,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三国演义》中有“玉泉山关公显圣”这一章节。关公英灵不散,“还我头来!”被普净点破:“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于是关羽顿悟而去,后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这正是当时有愧于关羽的人们心理活动的写照。恐怕这也是人们何以漠视和粉饰关羽降曹变节的另一内在原因。

当然,对关羽的祭祀和崇拜活动首先只可能产生在三国之际的荆州,亦即荆楚一带。但关羽的威名在当时中原和东吴的影响也很广泛和深刻,由于曹魏和孙吴政权存在时间不长,促使荆楚区域性的关羽祭祀崇拜活动逐渐向东西南北传播扩散,从而使关羽的故事流传更广。关羽的故事最终能百世不衰、世代相传、不断繁衍,关羽形象不断提升和美化,应该说,这是人民的意愿,历史的选择。

有人说,关公崇拜是封建统治阶级精神奴役人民的政治工具。不容否认,封建王朝推崇关公和看重《三国演义》,是因为其宣扬“正统”和“忠君”思想,正好符合封建统治的需要。不过,我们更要看到,无论是关公崇拜还是《三国演义》,它们是人民群众的创造物,是中国传统道德精神的敷演物,是民族文化的产物,所以它们具有人民性和民族性。可以说,关公是中国历史上人民群众树立的一个当时社会的道德楷模。“设神礼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关公造神运动的社会效果如此久远和显著,它的人民性和民族性是其根本原因之所在,从中体现的中华民族追求社会道德规范性的愿望也是明显的。

“替天行道”大旗下的不谐调音

同类推荐
  • 擎国

    擎国

    穿越不可怕,穿越后从零开始也不可怕,但如果有个前辈比你早穿越,而且人家还当上了皇帝,你说这可怕不可怕?
  • 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大汉王朝2

    大汉王朝2

    这个帝国人文灿烂,科技发达。它发明了纸,积累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完成了农具与兵器的铁器化。中国古代传统的医、农、天、算四大学科,均在这个帝国时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

    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伟大帝国和伟大历史人物,从政界领袖到军事强人,从历史学者到商界精英,持续地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研究和阅读。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所引领的法则,至今仍在深刻地塑造着我们今天的现状。《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中,著名元史专家孙钥洋在新近权威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权威、全面、立体地再现了历史上最庞沛的帝国--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的历史,也即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兴衰史。
  • 三国之妖才

    三国之妖才

    中午,太阳晒着吕睿的屁股,掌门令牌被吕睿的脚趾勾着!徐庶在门外说:“大人,丞相又找你了。”房内,曹节摇晃着吕睿说:“夫君,快起来,父亲又派人找你来了!”“爹爹,曹丕舅舅找你上朝呢!”“咳咳,苦命啊,又要上朝,哎,没办法,为了家人,谁叫一个是我岳父,一个是我大舅子。”曹操:吾婿多谋,孤百年后,可为托孤之人!诸葛亮:大魏鬼才郭嘉,毒士贾诩,智计荀攸,王佐荀彧,狼顾司马,吾皆不惧,唯妖才吕睿乃我大患!孙权:江东基业,毁于一江湖游侠!陈寿:文信侯,吕睿,字不凡,性懒惰,智计百出,天下俊杰!80后吕睿穿越三国,当个妖才谋士,弄个掌门玩玩,搞个候爷当当,没事弄下发明,欺负千古风流人物........等等,更多精彩,尽在三国之妖才
热门推荐
  • 卑鄙的圣人:曹操2

    卑鄙的圣人:曹操2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想在你心里买栋房

    想在你心里买栋房

    又名《视妻如宝:帝少的亿万宠婚》电视访谈节目的现场。“雷小姐,听说你从10岁起就开始辍学环游世界?请问你看过最美的风景是什么?”雷宝焙凝思,“最美的风景?那应该是个男人吧。”“啊?男人!”雷宝焙一笑:“是我的王。”她的王,就是她眼中最美的风景。那个桀骜不驯的黑帮世子,12岁辍学,用六年韶光,陪她环游世界;18岁消失,用四年争夺,让她成为魅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后。23岁回归,亲自将后冠戴在她的头上,并在全世界的媒体面前宣誓:“这辈子最想做的事,就是以整个有生之年,许你一世纵容。”如此视她如宝的男人,她不知道,天底下还有什么风景,能够比他更美!但是……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独霸王宠:祸水夫人魅君心

    独霸王宠:祸水夫人魅君心

    她生于深秋,却让桃花于瞬间绽放,百鸟朝凤而来,预示她将会母仪天下!然而智者却说,她命格奇特,本命宫被桃花星所占,注定她会引得天下生灵涂炭……乱世中,她姿容绝色,不发一言,静静地看着春秋的争霸因她坍塌,是否真应了智者所言,她,是个祸水?
  • 做生意要会算计

    做生意要会算计

    很多人总想赚钱,却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做生章,有些人做生意如鱼得水,可是对另一些人却导致破产、精神崩溃乃至走上自我毁灭的不归路。在做生意之前你必须了解是否具备成功的条件,做生意成功的一般条件包括:自律、自强、识人能力、管理技能、想像力、口才、毅力、乐观、奉献精神、积极人生观、客观、推销产品(服务)的能力、独立作业的能力、追求利润的方法。
  • 改变你一生的小故事(增订版)

    改变你一生的小故事(增订版)

    想一想在平日的生活中,你是否因为找不到明确的人生目标而感到彷徨无依?你是否因为周遭环境的困扰而倍感焦虑,怨天尤人?又是否因为信仰的缺失而时刻感到处在人生的边缘?如此种种心灵困惑和迷惘究竟应当怎样解决呢?本书为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和出口。本书精选了上百个通俗易懂、发人深省的寓言及哲理故事,并在每个故事的结尾处加入笔者的体悟,力求用平实生动、明白浅近的语言阐发深刻的人生哲理,使人读后如闻金石之声,豁然开朗。
  • 凰倾天下之养女要逆天

    凰倾天下之养女要逆天

    【墨墨第一次写文,知道有很多不足,谢谢亲们的支持,文中一开始可能有些乱,越往下会越好的,墨墨会加油。】她,沫千舞,来自华夏大陆的绝代强者,说风是雨,一变穿越到了苍穹大陆,听都没听过!什么?养女?逆袭的我你高攀不起!亲情,那是什么?本是拿真心对待,不料是要拿她血祭,那就看你如何血祭!养女背后是你惹不起的神秘身份。等等,后面跟着的男人是谁?他,人前清冷如月华之神,淡漠高贵,人后对她宠溺无边,独宠她一人。当一身红衣的她与一身玄袍的他在火海冲天相视“天下也只是我不想要的东西而已。”他狂傲出声。“我就是你的天下。”她挑眉回应,你要不要?嗯哼!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