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3500000009

第9章 君道之——明晰臣之优劣(2)

夏侯玄对乐毅的行为是这样评价的:“通过乐毅的《与惠王书》,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既通晓智谋权变,又能按礼义善始善终处理大事的人。有崇高理想的人,其目标是兼济天下,他们是不会被眼前的小利迷惑,仅仅把兼并敌国作为目的的。乐毅的目标不在于兼并其他国家,他更不想为使燕国强大而不讲道义。他是个蔑视小利,不求小成的人,他的志向是统一天下。他一连攻克齐国七十余城,是为了运用机谋,使四海为之震动;围攻两座残城而不伤害百姓,是为了使他的仁义之心远近闻名。他的这个做法很像成汤和周武王:通过广布恩德来影响其他几个国家。乐毅此举充分表现了他的深谋远虑,用对两城围而不攻的办法,收拢民心以待齐国内乱,使即墨、莒城的民众怨恨其君,这样就可以等待齐将田等人归顺了。让仁义的光辉普照东海之滨,瞩目华夏大地,使我的恩泽有如春风,让普天下的人民像春草一样受到滋润,感激燕王的恩德,这两座城池就会闻风而降。这样一来,帝王之业就可以大功告成了。可见,乐毅为了这两个城池迟疑滞留,其目的却是想尽快取得天下。对于后来情况发生了意外变化,完全是时势弄人,是天意使然!当时如果乐意以狂暴的大军进逼,用凌厉的攻势洗劫,屠杀两城的居民,把自己的残暴不仁暴露于天下,虽然两城也能攻取,但那样一来,称王图霸的伟业就会越来越远。乐毅是知道莒城、即墨可以速战速决的,但他顾忌的是城虽可破,千秋大业却被破坏了;他也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但他更清楚大业不成与时局变化,结果是一样的!由此看来,乐毅不屠灭莒城、即墨,是他太深谋远虑了。”

乐毅辅佐弱小的燕国,在攻取了齐国七十余城后,包围了莒城、即墨却不急于夺取,意欲让其走投无路之后以义征服,这充分表现了他的仁义,但因此就认为他的谋略有多么高明,甚至比诸葛亮更胜一筹,未免有失偏颇。

以张辅之言说乐毅是:“用五国之兵,讨伐齐国,不能算是强大;在济水西岸混战一场,伏尸流血,不能说他仁义。而诸葛亮文武之德兼而有之,懂得待时而发。刘备以知人之明,三顾茅庐,咨询济世创业的谋略,孔明奇策有如泉涌。接着到东吴说服了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抓住赤壁之战的大好形势,辅助刘备夺取了四川。到刘备临终之际,把军政大权委托给了他。孔明在天下纷扰的局势下,扶助幼主刘禅即位,建立政府机构,以文治内,以武卫国,然后广施仁政,使全国老百姓都受到实惠。诸葛亮是真正的大仁大德,无人能比。况且诸葛亮行军打仗的时候,路不拾遗,秋毫无犯,他的军队是名副其实的仁义之师,即使最后未偿大愿也令人景仰。这从读他的遗文《出师表》,就可以明白他的志向、谋略和仁义是多么的宏大了。孔明的名声之所以能名扬天下,主要有赖于他能将功劳记在下属身上,部下有失误就引咎自责,看到别人有长处就服从,听了正确的意见就改正,他胸怀之坦荡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孟子说庄生:‘闻知伯夷的气节,贪婪的人会变得廉洁。’所以即使奸臣了解了孔明的气节,也会变得廉洁。可以说孔明的德行和谋略几乎可以和伊尹、吕望一争高下,乐毅是不能与之相比的!”

即使乐毅与孔明相比略差一筹但这丝毫掩盖不了他的权谋,他的仁义道德和机谋是值得为君者借鉴的。

四、白起善用兵,性残暴

著名的“长平之战”,使世人记住了白起,但却不是因为他用兵取胜的业绩辉煌,而是因为他的残暴,胜利的他活埋了赵国降兵四十万,在历史上算是骇人听闻的大事件。

对于白起的这一行为,何晏这样认为:“白起活埋赵国四十万大军是个大败局。这不仅是个残暴的问题,还有白起以后的戎马生涯,从此以后,白起恐怕再也难以得意了。如果赵军在投降之前就知道被活埋,这四十万人就是没有武器,也会赤手空拳抵抗到底,也是很可怕的,更何况这四十万大军都是全副武装呢?普天之下都看见投降秦国的将领被砍下的头颅堆成山,归顺秦国的士兵尸骨积为丘,从此以后,假如再与秦国交战,要死就死,谁还肯再投降和归顺?因此说白起一夜之间坑杀四十万生灵的行为实际上等于加强了六国的战斗力。表面上看白起胜利了,实则更加坚定了六国保家卫国的决心。这种做法是在进攻的时候削弱自己的优势。假如赵国万众一心动员起来再战,赵国的大元帅再出来一个马服君赵奢那样的将领,那么下一次的大战一起,秦国肯定不是对手了。况且从此以后,白起使各国都对秦国同仇敌忾了。这也是秦国为什么始终不敢再出兵攻打赵国的邯郸的原因。他们并不是害怕平原君赵胜出来当统帅,而是因为害怕各国诸侯联合起来救赵。秦国太明白这个道理了。长平之战,秦国凡年满十五岁的青少年都要拿起武器上前线和赵作战。一仗打下来,十五岁以上的军士死伤过半,秦国元气大伤。所以,从长远来看,长平之战赵国虽死亡了四十万士兵,但秦国却损失了大批的青壮年,彻底伤到了国家的元气。所以,像白起这样的人不足以称为奇将。”

白起的胜利却招致了日后战役的失败,这是兵家大忌。太多的事实都说明,强硬并非是取胜的保证,有时会转化成失败的引子。

黄石公说:“柔能制刚、弱能制强,这里的所谓柔,是指道德上的感化;所谓刚,是指窃贼似的强硬。柔弱的人会得到别人的扶助,而太刚强的人积怨太多。”由此可知,纣王当年百战百胜,但最后还是被周武王消灭了。项羽每次都打胜仗,最后一次却全军覆没,也是由于他的胜利引来了大家的怨恨,最后大家纠集起来联合战胜了项羽。汉代的学者随何说:“项羽打了胜仗,所有的诸侯都有危机感,恐惧祸及自身,就彼此结盟,互相救助,所以楚国虽然强大了,却招来了更多的敌人。”照这个说法,假若天下已定,只要一战就能解决问题,那么使用诈术一举获胜是可以的;倘若乱世英雄起四方,鹿死谁手还未定论,就失信于天下,最后一定要失败、灭亡。

白起最后的失败是必然的,他不能在客观上认识战争的性质和对抗的本质,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却失去了一个国家的安危。君者也不该如此,决策影响命运,在必要时采取一些柔弱的办法对抗对手,反而比强强对抗更容易胜利。

五、诸葛亮“为他人之胜”杀马谡

马谡是有名的战将,但却因失街亭违反军纪而被诸葛亮斩杀,事后蒋琬对诸葛亮说:“从前楚晋交战,楚国元帅得臣兵败被迫自刎,晋文公得知后很高兴。现在正值天下混乱之际,处死有智谋的大将,难道不可惜吗?”

诸葛亮无奈地流着泪说:“孙武能克敌制胜,是因为军法严明。悼公的弟弟杨干仗不听军令,同样被司马魏绛以军法论处。现在天下未定,四海分裂,战争刚刚开始,如果法令不严,还怎么东征西战呢?”

晋代史学家习凿齿并不赞成诸葛亮的做法,他说:“诸葛亮不能兼并魏国,是理所当然的!昔日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看到荀林父没有及时过河,文公没有把他军法处置,结果取得了成功;楚成王不理解得臣是为了他才失败的,杀了得臣后导致了更大的失败。当时蜀国偏处一地,人才不多,正是用人之际,而把马谡这样的俊杰杀了,起用才德都较差的人,很明显是把纪律看得比人才更重要。这种做法分明是不记取三次北伐失败教训,想成就大业,就有困难了。”

例如:公元前597年,晋景公命令荀林父率军与楚国在邺地打了一仗。荀林父大败回国后请求自杀。晋景公想答应他,士贞子劝阻说:“不可以。晋楚城濮之战时,晋军占领了楚军大寨,整整吃了三天楚国的粮食。晋文公仍旧神色忧郁。左右随从说:“有喜事还忧虑,如果有了忧愁还能高兴吗?”文公说:“楚国的元帅得臣还活着,总是忧心忡忡,高兴不起来。困兽犹斗,何况是一位国相呢!”等到楚国杀了得臣,晋文公喜形于色地说:“这是晋国的再一次胜利,楚国的又一次失败呀!”从那以后,楚国有两代之久国力衰弱。现在上天或许是要给晋国一个大警告吧!再把荀林父处死,让楚国得到双重的胜利,晋国从此以后恐怕就不行了。荀林父侍奉你,处理国务的时候竭尽忠诚,回家休息的时候想着弥补过失。他是国家的栋梁啊!这样的忠臣,为什么要杀他呢?他这次失败,如同日月有日蚀、月蚀,怎能损害其光明呢?”晋景公听从了他劝告,恢复了荀林父的职权。

军纪严明固然可以增强军队团结,进而增强其战斗力,但如果军队缺少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领导,这个军队的纪律再严明,也不会有出色的战绩。与纪律相比,人更重要,忽略了人的重要性,只强调纪律,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会战无不胜呢?这样的军队不就是“无头的苍蝇”吗?

故诸葛亮杀马谡可能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

六、成也商鞅,败也商鞅

商鞅作为名臣,他的功绩在于他能徒步游说秦孝公,带着帝术、王术、霸术三种策略,破坏了六国的合纵辅助秦成就了霸业。但在他治理国事、施行霸术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有失偏颇之处,值得为君为臣者汲取教训。

刘向说:“商鞅为使秦国富强,在内发展农业,对外让有战功的人受赏晋爵。不阿谀权贵,不脱离普通百姓。《尚书》所说的:‘没有偏心,不结私党’,《诗经》所说的:‘周朝的治国之道像磐石一样公平坦白,像箭一样正直无私’,就是像齐景公时的名将司马穰苴那样善于激励将士,像周朝的创始人后稷那么善于发展农业,都比不上商鞅。这才是秦兼并诸侯的主要原因。”因此荀子说:“秦国四代人都取胜,不是靠幸运,是靠谋略。”

许多君王成就霸业都是因为他们善于运用智谋。如曾称霸一时的齐桓公能信守诺言,自柯邑会盟之后,各国诸侯无不佩服桓公的信义;晋文公在围攻原邑的时候,与城中居民约定,三日城不下,就领兵而去,后来果然如期退兵。文公的这种作法,取得了各国诸侯的信任,所以赢得了盟主地位。这都是桓公的谋臣管仲和文化的谋臣咎犯的智谋。

商鞅的智谋帮秦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受到了秦王的重用,可是商鞅主政后,却开始背信弃义,不仅背叛了公子印也背弃了与魏国的约定,用计谋打败了魏国。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的强暴无信,谁都不敢与之建立友好关系。商鞅自以为懂得王霸的道理,但就他所做的事来看,完全是不伦不类。

所以,商鞅虽然有智有谋,能使国家保持一段稳定和和谐的发展,但他却不是一个合格的霸者辅佐。周朝的召公实施仁政,死了以后,后人思念他,做了《蔽带甘棠》的诗来歌颂他。召公曾经在甘棠树下休息过,人们因怀念他不忍心伐树,更不用说会伤害召公本人了。管仲夺取了伯氏的骈邑三百户,伯氏也毫无怨言。得政后的商鞅对内实行严酷无情的刑法,对外穷兵黩武,东征西伐,最后车裂身死。从他的经历和功德来看,作为霸主的辅臣,他还不完全称职。但惠王杀他也不对,作为君者应当在重用商鞅的同时,施行宽容平和的法律.广施恩德,取信于人,才是成就霸业者的作为。

这些历史经验无不说明,以商鞅的做法,对内立法严酷,对外背信弃义,是不能做霸主的良相的。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秦孝公急功近利,只求速成不听商鞅的劝告,也是有过错的。商鞅的做法也有屈从于当时的形势受孝公制约的原因。所以不能否认商鞅也是懂得真正的霸术的。

所以,对于商鞅的功过,为君者都有可以借鉴的地方,他的功在于统一了国家的法令,而过则在于施行法令的手段太严厉,使臣子、邻国从惧而怕之到惧而远之,因此,实行法制时懂得适可而止对治理国家很重要。

同类推荐
  • 为人处世曾国藩,立业成事胡雪岩

    为人处世曾国藩,立业成事胡雪岩

    会做人,得以在职场上纵横捭阖;会做事,得以在事业上扬名立万。曾国藩,胡雪岩,当代人最需要学习的两位古人。看曾国藩如何从一个小山村里走出来,成为清廷倚重的大员;看胡雪岩如何从一个米店小伙计,成为一位受慈禧召见的“红顶商人”。
  • 思考帽与行动鞋

    思考帽与行动鞋

    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终生无所成就,他们都过平庸乏味的生活。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公司都盈利微薄甚至亏损,他们的平均寿命不超过7年。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有钱人都不曾充分享受过财富带来的幸福,他们有的根本不及享受就在疲于奔命中与世长辞,有的在年老时已将财富挥霍殆尽重新做了穷光蛋。这个苠界上的大部分夫妇,他们相爱了3个月,吵架了3年彼此忍耐了30年……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因不在于他们不够聪明,不够努力,而在于他们没有做好两件事,思考和行动。思考谁不会呀?行动谁没有呀?哦,对不起,我在本书里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什么是真正的思考和真正的行动。
  • 狼性法则全书

    狼性法则全书

    在这残酷的竞争环境和微利时代,学习狼性生存法则势在必行!市场经济波涛汹涌,诡谲多变,外国企业却在我国纵横捭阖,蚕食市场,鉴于此,我国大大小小的企业,面对来势汹汹的市场竞争,于是将狼性精神作为了企业强势管理与实战营销的誓师号令,为企业竞争决胜和强劲发展注入了震撼的动力。
  • 自己对了,世界就对了

    自己对了,世界就对了

    这是一本教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的暖心励志书。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路过我,我路过你。世界太大,生命这样短。要把它过得尽量像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才对。卢思浩说:有人喜欢你,有人讨厌你,但都好过有人妄加定义你。在你年轻的时候,你必须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别人眼里是好是坏随便他们,你要做的,就是把这种生活方式过成无可取代的样子。 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无可替代。活着不是为了取悦这个世界,而是为了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取悦自己。我们精心策划了这本书,专门写给独自站在人生路口犹豫不前的年轻人。
  • 素质的打造(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素质的打造(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有些人将旅行视为生活,有些人的生活就是旅行。生活在京都的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旅行,每天都在发现。曾几何时,我们都被庸庸碌碌的生活磨损了敏锐的感性,忘记了这世界的许多美好。偶尔沉淀下来,想写下一点什么,才发现很多值得留恋的东西。将每天见到的事物记下,或摄影、或涂鸦,一把茶壶、一扇窗,点滴记下,都是生活。生活的味道就此氤氲地发散。
热门推荐
  • 低腰裤

    低腰裤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总裁大人,我不嫁!

    总裁大人,我不嫁!

    沈凌夜皱眉:“江小暖,胸这么小还穿什么胸衣。”江小暖撇嘴:“这么小也没见你没少摸……”******沈凌夜:“江小暖,去做饭。”江小暖:“不做!”沈凌夜:“要么吃饭,要么吃你,自己挑一个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了后不后悔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不看你一定后悔~
  • 低调总裁二手妻

    低调总裁二手妻

    如果,可以选择,安然宁愿一辈子再也见不到齐御,她要把那些美好都深藏在心底,一个人偷偷回忆。可,缓缓转动的岁月车轮,仿佛偏离了正常轨道,竟然让两个像平行线似的人,再次相遇。初春,感冒的高发期。医院里,到处充斥着刺鼻的消毒水味儿。安然暗自庆幸来得早些,还捞着一把椅子。点滴已被扎上,滴答滴答的液体,规律的流淌进血管。“偷得浮生半日闲”,她笑了一下,乐在其中,心里暗想,这有病也不是坏……
  •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成功故事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成功故事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要有付出才能有回报,所以人一定要勤奋。那么样付出,付出在哪里?这一点很重要。勤奋的道理也一样。所谓走捷径或找机会就是讲这个道理。因为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脑力有限,你用在什么地方或一段时间内在什么地方付出,回报就会出现在哪里。
  • 错嫁王爷

    错嫁王爷

    我穿了,我竟然真的穿了,还直接被架着去拜堂,新郎却是一只猪?!老天,我竟然沦为猪的新娘,不要开这样的玩笑吧?半夜醒来,猪相公却摇身一变成为绝世冷美男,这……这是怎么回事?
  • 巨商书架

    巨商书架

    世界商业世子最不为人知的财富秘密,没有人能经易地抵制名著的诱惑,更没有人会拒绝财富与智慧的造访。比尔·盖茨因为一本书成为哈佛最成功的辍学生;亨利·福特说被一本书“洗脑”是自己的运气;有一本书,拥有令人无法不相信的神奇咒语;有一本书,被查禁70年后再次激起财富思维的风暴…… 这些书都是全球商业巨头财智书架里的珍藏。《沉思录》——两千年前古罗马皇帝用灵魂书写的智慧独白;《道德情操论》——《国富论》之外,亚当·斯密的又一传世经典;《不抱怨的世界》——出版30天内,全球有600万人加入“不抱怨”运动;《秘密》——全世界都曾注目这本书的出版;《唤起心中的巨人》——世界顶尖激励学大师的潜能学著作;《失落的致富经典》——全球亿万渎者都在阅读的百年财富古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美国政府公务员、公司员工、军队官兵的装备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出版当年即突破100万册,40余年经久不衰;《硅谷禁书》——从硅谷起家的百万、亿万富翁人人部凑过此书 。
  • 傻瓜王爷睿智王妃

    傻瓜王爷睿智王妃

    他是傻子,天下人尽皆知。她是第一美女,第一才女,谁不仰望。皇上一纸婚书,她们却成为夫妻。…不堪羞辱,新婚当天她自杀。男友背叛,小三戏弄,她心脏病发当场毙命。于是带着狼狈的灵魂她来到异世。…再次醒来她是傻瓜三王爷的王妃,受伤太深,她无欲无求不喜不怒接受着上天一切的安排。可是,他却将她宠进天上地下,她要什么他必会做到,只要她开心哪怕天上的月亮都摘给她。她忽然觉得他不傻,他只是单纯了些,他爱她并且永远不背叛她,女人要的不就是这样吗?幸福一生有何不可。他爱她,那么她护他,全天下只有她可以叫他傻子,别人若叫那她就让他永远不能开口。片段一新房中,她掀开盖头淡漠的看着眼前的相公,一个傻子而已,也好以后到是少了些麻烦。“睡觉。”她躺在床上拍了拍了旁边的位置,然后闭眼就睡。不知所措的他快速的躺下又快速的抱住睡在旁边的新娘,嘴边小声的呢喃。“父皇说娘子是天下最好的东西,母后说娘子一定要好好爱,皇兄说一定要抱着新娘不然让她跑了。”片段二那钢铁柱子圈成的牢房,四周弥漫寂寞的气息,安静,似乎如死寂一般覆盖她的心。反观一生,假如她死了会不会有人为她伤心,或流下一滴眼泪。黑暗的深渊,一声巨响从不远处传来。她抬头,一个有些傻气的男子拿着带血的刀,血红的双眼紧紧的锁着她,站在门口处不动,最后竟然流眼泪了起来。“老婆~我来救你啦。”良久他才哭腔的说了这么一句。她一笑,谁说她死了没有人伤心了,至少还有一个傻子。想知道一个傻子如何爱一个女人吗?成魔成佛,倾尽天下。想知道一个女人如何爱一个傻子吗?护他陪他,傻看红尘。枫的完结文推荐,喜欢的亲可以看看。(太后有点贤)好文推荐》》》什么,她是他的人。说话拽文拽词,虽然是帅哥,但是,她咋看着都想要抽他。(老公,装斯文)他为了她,最终选择血染江山!(独宠残后)她从来不拈花惹草,只是为什么…门外来了那么多找她算账的妖孽(妖孽六君)邪君你竟然敢以貌取人,羞辱本姑娘,哼,看老娘怎么教训你!!(丑女戏邪君)终有一日,我定要用我手中的银针,一阵阵刺向曾经伤害过我的人的咽喉,让他们发出绝望的低呼!(医手遮天)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