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3400000003

第3章 旧学宗师(2)

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他以战斗的文章,鼓动风雷,掀起惊天巨浪;他仗义执言,不畏文祸,不苟且偷生,敢“以一人与一政府为敌”。

此外,章太炎的“疯癫”与“疏狂”,在民国学术界也是出了名的。他曾经扬言:“吾死以后,中夏文化亦亡矣。”他的学问淹通博洽,造诣精深,堪称灵光岿然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创立的“章氏国学讲习会”,门下弟子无数,为传播国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激进学者,不废讲学

章太炎不仅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革命家。只要前脚迈出书斋,他就恣睢放纵,常常会做出一些激进的行为。他不怕杀头,不怕坐牢,想鸣就鸣,想吼就吼,想骂就骂,想咒就咒,图的就是个酣畅淋漓。

1902年,章太炎流亡日本期间,住在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馆,并与孙中山结交。他极力牵合孙、康(有为)二派的关系;同时通过日本的中介,接触到西方哲学、社会学、文字学等领域的学术著作。当年夏天回国后,他重新改定《訄书》(即《訄书重订本》,1906年于东京出版铅印本,改用此前邹容的题签),并计划撰写《中国通史》,与梁启超同为现代中国“新史学”的奠定者。

此间,他参加上海爱国学社。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指斥清帝;又为邹容《革命军》作序鼓吹,遂发生震惊中外的“苏报案”,激怒清政府,被捕入狱3年。1906年,章太炎赴日本参加同盟会,继任《民报》主笔,主持《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在此期间,章太炎主张“以国粹激励种性”,“以宗教发起热情”。他发表在《民报》上的文字,以佛理说革命,主张“革命之道德”。此外,他还撰写《中华民国解》,是“中华民国”国号的创始者。自1905年起,章太炎不仅在《国粹学报》上发表若干学术文字,还在东京开设国学讲习班,“宏奖光复,不废讲学”。

晚清“苏报案”期间,章太炎曾经在法庭上与审判员当庭对峙。对于他在《革命军序》中所写的“载湉小丑”触犯清帝圣讳一事,他说:“我只知清帝乃满人,不知所谓圣讳。而且按照西方的法律,人们是不避讳的,所以我直接写载湉,没有什么不对。再说,从字的意思来讲,小丑两个字中,丑字本来作类字,或做小孩子解,所以小丑也就是小东西或小孩子,并没有诽谤的意思。”章太炎从文字学的角度辩说,听众席上掌声雷鸣;而无知的审判员一头雾水,非常尴尬。在这样一位学识渊博、雄辩滔滔的“案犯”前,他们简直不知道怎么审判才好。其中一位审判员突然悟出,章太炎是海内外著名的学问家,肯定是科举正途出身,便小心翼翼地探问:“您得自何科?”章太炎听此问题,更觉可笑,故作糊涂,高声回答:“我本满天飞,何窠之有?”“科”与“窠”同音,“满天飞”即浙江方言“老布衣”的意思。又一次引起满庭哄笑。

辛亥革命以后,革命政权被袁世凯窃取,章太炎追求的民主共和理想为帝制复辟所代。1914年1月7日,章太炎因刺讥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被袁氏软禁于北京龙泉寺、钱粮胡同等处。他虽在苦闷中独处,但得闲时,即对其思想学术进行认真的整理。在此期间,他复取《訄书》增删,更名为《检论》,对儒学的认识又较以前深化系统。

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社会失序、信仰危机、道德失范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章太炎大力宣讲国学,主张分清儒学中的精华与糟粕,提倡儒家道德中的优秀成分。章太炎认为,弘扬国学与尊奉孔教,二者有根本之区别;前者是积极继承,扬弃创新,后者是消极保留,迷信守旧。

1913年冬,章太炎在化石桥共和党本部讲学处墙上贴出一张通告,其中说:“余主讲国学会,踵门来学之士亦云不少。本会专以开通智识,昌大国性为宗,与宗都绝对不能相混。”章太炎倡导用儒家道德补西方物质文明的不足之处。他对比了孔子、老子、庄子的思想,以为“老、庄虽高妙,究竟不如孔子的有法度可寻,有一定的做法”。至于佛家,虽然也讲心,但“不切人事”。通过比较,章太炎以为儒家道德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不足。

1922年4月1日到6月17日,章太炎应江苏教育会邀请,在上海主讲国学,每周一次,共讲10次。当时,听者云集,约三四百人。章太炎撷菁采华,用浅显易懂的方法引领初学者入其门径。有的听者后来回忆说:“十次课之后,胜过闭户读书三年。”

1932年3月24日,章太炎在燕京大学讲《论今日切要之学》,认为在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历史学可以唤起青年的爱国之心,研究历史学最为切要。

同月31日,章太炎应北平师大研究院的历史科学门、文学院的国文系和历史系的邀请,演讲《清代学术之系统》,对清代学术思想进行条分缕析,作了全面评述。

4月22日到26日,章太炎用3天时间,在北京大学国文研究所讲《广论语骈枝》。

5月29日,章太炎在青岛大学讲演,发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的精神,激励青年学子增进人格修养,增强爱国之心。秋天,他南行苏州,继续讲学。

1933年1月,章太炎、李根源、陈衍、金松岑等人仿效顾炎武读经会,成立了国学会。国学会以“扶微业,辅绝学”为标榜,组织讲学。章太炎还起草《国学会会刊宣言》以告天下,强调砥砺名节,振起末俗的精神。

同年3月,章太炎应无锡国学专门学校邀请,赴无锡讲学。无锡国专为当时的国学重镇,始办于1920年,初名国学专修馆,著名学者唐文治为馆长。1928年改名后,唐文治任校长。无锡国专师资雄厚,当时著名的国学名家陈衍等人在此多次讲学。3月14日,章太炎在无锡国专讲《国学之统宗》:“今欲改良社会,不宜单讲理学坐而言,要在起而能行。周、孔之道,不外修已治人,其要归于六经。六经散漫,必以约持之道,为之统宗。”“社会腐败,至今而极,救之之道,首须崇尚气节。”“余以为今日而讲国学,《孝经》、《大学》、《儒行》、《丧服》,实万流之汇归也,不但坐而言,要在起而行矣。”

次日,他又在省立无锡师范学校演讲《历史之重要》和《春秋三传之起源及其得失》,认为“人不读国书,则不知自处之道;不读史书,则无从爱其国家”。他指出:“昔人读史注意一代之兴亡,今日情势有异,目光亦须变换,当注意全国之兴亡,此读史之要义也。”此外,读史还有扫除“空谈之哲学、疑古之史学”的意义。

创办章氏国学讲习所

1934年秋,章太炎举家从上海迁至苏州。冬天,他在苏州锦帆路50号挂起《章氏国学讲习会》招牌,筹备设立讲习会。在章氏国学讲学会筹备期间,他还组织了章氏星期讲演会。从1935年4月到9月,共讲9期。除星期讲演会外,章太炎还利用间隙组织读书会,集弟子于一室,逐章逐句,扎扎实实,通读全书。1935年9月16日,章氏国学讲习会新学舍落成,正式开讲,标明以研究国有文化、造就国学人才为宗旨,讲习期限2年,分为4期。学程为:

第一期:小学略说、经学略说、历史学略说、诸子略说、文学略说。

第二期:说文、音学五书、诗经、书经、通鉴纪事本末、荀子、韩非子、经传释词。

第三期:说文、尔雅、三礼、通鉴纪事本末、老子、庄子、金石例。

第四期:说文、易经、春秋、通鉴纪事本末、墨子、吕氏春秋、文心雕龙。

当时在章氏国学讲习会授课的教师,除章太炎本人主讲外,还有门人朱希祖、汪东、马宗霍、马宗芗、孙世杨、诸祖耿、潘重规、黄焯、潘景郑等。章太炎的老友王小徐、蒋维乔、沈瓞民等也来作讲演。教学行政事务由章夫人汤国梨、孙世杨负责。

当时,前往章氏国学讲习会就学者人数极多。其中,苏州、上海和浙江人占多数;不远千里,从僻远省区来求学者也有相当数量。年龄最高的73岁,最小的18岁。有曾任大学讲师、中学国文教师的;以大学专科学生占大多数。籍贯有19省之不同。而寄宿学会里的,约有100余人。真可谓盛况空前。除正式入学者之外,尚有不少听讲者。其中有些人颇有学术造谐,如李源澄,本为廖季平弟子,又曾受教于欧阳竟无,后任无锡国专教师,因倾心章太炎学问见识,自讲习会开讲以来,不断前来听讲,执礼甚恭。

由于学员程度参差不齐,章太炎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进行分班,把金德建、汤炳正、姚豫泰、李恭、孙立本、柏耐冬等成绩优秀者录为研究生。研究生也听讲大课,同时各自选择专门研究方向,可以随时到章太炎书房接受指导。章太炎学问既博,对授业解惑热情又高,每论一事,滔滔不绝,并喜欢学生置疑。

为配合讲学,1935年9月,章太炎还创办了《制言》半月刊杂志,并亲任主编。他在《制言发刊宣言》中称:讲习会“言有不尽,更与同志作杂志以宣之,命曰《制言》,窃取曾子制言之义。先是,集国学会时,余未尝别作文字;今为《制言》,稍以翼讲学之缺”。《制言》以保存国学、研究国学为为基本特点。章太炎去世后,章氏国学讲习会继续编印。出至第47期,苏州沦陷,被迫停刊1年多时间。1939年1月在上海复刊,期数续前,但改为月刊,共出版63期。

晚年讲学,著书立说

章太炎晚年讲学,主要针对学校教育的种种弊端,端正学风,“扶微业,举绝学”。他在苏州大公园县立图书馆、青年会、沧浪亭等处讲学,“全国响应,各地学子,纷纷负笈来苏”,籍贯分布19省,“东及扶桑,南暨越裳,华夏群贤毕至,锦帆路上,车马云屯。”章太炎开讲之日,听者近500人,济济一堂,连窗外走廊也挤满了人。以后每逢太炎主讲,“诸生慕先生名,听课时无一缺席”。章太炎“一茶一烟,端坐讲坛,清言娓娓,听者忘倦,历二三小时不辍”。

有一次,章太炎在课堂上讲课讲到兴奋处,烟一根接着一根地抽。当他转身在黑板上写字时,却拿着手中的香烟在黑板上猛写,写完后也不看是否写上了,转过身仍旧滔滔不绝地讲课。另一只手中的粉笔,也被他误认为是香烟而放入口中猛吸。学生们都忍俊不禁,而他却全然不知。

章太炎到北京大学讲学时,可以容纳几百人的北大风雨操场座无虚席,来晚了的人只好站在窗外“旁听”。章太炎在北京任教的弟子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吴检斋等人,围绕着老师登上讲台,然后一字排开,毕恭毕敬地侍立在老师身旁。满头白发的章太炎穿着绸子长衫,个子不高而双目炯炯有神,向台下望了望,就开始用他的浙江余姚话演讲。估计大多数人听不懂,于是由刘半农翻译。又因为章太炎在讲话时爱引经据典,钱玄同便不时地在黑板上用板书写出。涉及人名、地名、书名,有拿不准的,担任翻译的刘半农便会与钱玄同当场商量,或者问侍立在老师旁边的其他人,就是不去烦扰老师。

章太炎晚年的时候,经常做一些演讲,也曾系统梳理过国学传统的沿革。其中最有影响的演讲都是在上海。一次是在1922年。曹聚仁对演讲内容进行了整理,集成《国学概论》一书。这次演讲以“国学之本体”、“治国学之方法“、“国学之派别”等内容为主体,分门别类地阐述了国学的源流。另一次是在1年之后,后来结成《国学讲演录》一书,分“小学略说”、“经学略说”、“史学略说”、“诸子略说”等章节。这两本书与章太炎早年演讲时整理成册的《国故论衡》有许多相同之处,只不过由于听众的不同而各有侧重。

1936年春,章太炎讲完“通论之部”(即“略说”)之后,开始分部详讲,各部类均请深有造诣的专家主讲。他本人计划在经部讲《尚书》和《春秋》,并约请吴承仕讲“三礼”。1936年6月,章太炎讲完《尚书》后,又加开《说文部首》新课,准备在放暑假前讲完。不料他带病上课,劳累过度,于6月14日不幸病逝。章太炎去世后,章氏国学讲习会继续办班,直到1941年。

章太炎去世后,国民政府议决“国葬”,拨款2万元给治丧委员会。章夫人汤国梨在杭州选择墓地,得西子湖畔南屏山麓墓地,毗邻明末抗清领袖张苍水之墓。张苍水为章太炎平生景仰之英雄人物。择地即定,正待动工,抗日战争爆发,只得殡灵柩于苏州寓宅后园。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建墓,才葬于杭州。1986年,杭州市政府在此兴建章太炎纪念馆,馆中并收藏各种版本的章太炎著作和大量有关文献,已成为研究章太炎思想学术的一个基地。

【大师小传】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著述甚丰。

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痛恨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及其《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梁启超:但开风气不为师

梁启超,清末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发起者,近代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一代学术大师。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政治活动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早年曾热情参加文学改良活动,主张文学要能反映时代精神。1920年后,先后在清华学校、南开大学等校执教,并到各地讲学。先后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司法储才馆馆长等职,为培养人才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成绩。

钟情师范,广设女学

1898年,梁启超在代清政府起草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正式提出设立“师范斋”的构想。这个章程,不仅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最早的学制纲要,而且还是北师大正式孕育的开始。1902年,张百熙奉命重建京师大学堂,最先便成立师范馆与仕学馆两馆,师范馆招收学生79名,仕学馆招收学生57名。其中,师范馆正源自梁启超“师范斋”的构想。可以说,没有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就不可能有中国近代新的教育制度的诞生,也就不可能有京师大学堂,不可能有北师大的诞生。

梁启超钟情于师范教育。他专门写过一篇《论师范》阐发自己的思想:“师也者,学子之根核也。师道不立,而欲学术之能善,是犹种稂莠而求稻苗,未有能获者也。”“今天下之变日亟,教学之法亦日新。”

同类推荐
  • 宗庆后为什么能

    宗庆后为什么能

    平民出身,笑傲商海,草根首富源于厚积薄发;40才起步,60成首富,起得晚未必就赶不上集!究竟是什么让娃哈哈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宗庆后又为什么能够成为万人瞩目的中国首富?让我们跟随本书来探究一下他的成功奥秘吧。
  • 中国古代高僧传

    中国古代高僧传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在富饶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数千年来,曾经涌现出了一批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夜空中的群星,交相辉映,璀璨夺目。岁月的流逝,冲刷不掉他们的英名;朝代的兴废,也改变不了他们不朽的业绩。他们中间,有雄才大略、举贤任能的国君;有变法图强、励精图治的名相;有横刀立马、席卷千军的将帅;有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谋士;有忧国忧民、忠言直谏的贤臣……他们是我们民族的精英、祖国的脊梁。
  • 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丘吉尔大传

    丘吉尔大传

    没人怀疑丘吉尔是20世纪英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超群的政治家、雄辩的演说家、杰出的外交家、天才的画家、“现代坦克”的发明家、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费油传奇色彩的战争英雄。一生傲视群雄的斯大林由衷地这样评价他的盟友兼对手丘吉尔:“他是人类一百年才会诞生的一位大人物!”美国总统肯尼迪更是把丘吉尔视为心中的英雄,他一生致力于研究效仿丘吉尔。本书不仅介绍了丘吉尔一生的传奇经历,更有他为人处世、领军治国的技巧和谋略,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评价客观,值得一读。
  •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菩萨金乔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是新罗国17岁的王子,在战场上带兵打仗,抵御倭寇。在登基成为国王之前,意外痛失好友,自此一蹶不振,整日游山玩水,不务正业。幸而在金刚山山顶遇无名老僧点化,浅尝佛门智慧,心有所悟,国王也不当了,转身出家,法名释地藏。
热门推荐
  • 靖佳皇后

    靖佳皇后

    为了拯救战乱中的姐妹,她屈辱的委身给了敌国的皇帝,也为了可怜的姐妹们,她成了他的妃子。她以为自己不会爱上他,但在金殿之上,坐在他的身边,看着一地向他和她参拜的,他宠幸过的美人时。她竟有些不舒服,“怎么这么多……真是种猪!”
  • 弑情

    弑情

    一朝穿越,失去所有记忆,穿越后,在家人的照顾下,感觉到亲情的温暖,这来之不易的温暖,却被自己亲手毁灭!“珩,这个女人是谁?”狼狈的出现在王府,四周质疑声也不去理会。只是直视着当初说要对自己一生一世的人。“兮儿,你还不觉悟吗?芡挽才是我心爱之人。”端齐珩环抱这新婚妻子丞相之女全芡挽,看着面前质问的人满脸戏谑。镇远将军独女,元若兮,受尽宠爱,又和当今手握重权的珩王爷情投意合。人人称羡的命运在一夕之间全部破灭。大婚之日,将军府上突然出现的禁军,一道就地处斩的旨意,那大红的绸缎染上的都是血,更显妖艳,家人牺牲性命换来自己的逃脱,但这一切才只是开始...本该是自己的婚礼,而现在却变成破坏他人美满婚姻的坏人。将军府被灭门,亲人一个一个在自己眼前被杀,心爱之人迎娶她人。原来所有的柔情都是假象...而身上的这身红衣更显得是讽刺,那是用自己亲人鲜血染成的,多可笑啊?!一切都是眼前这个人造成的...都是他...都是他!!!是他让自己家破人亡...是他让自己变的这么不幸!!!“端齐珩,今日我元若兮所承受的一分痛,他日定要你千倍万倍来偿还,你我情份犹如此玉——恩断情绝!”★★★再见面时,她早已是封妃大典上的主角,皇帝的宠妃——凌玥侧脸,勾唇,她笑得风淡云清。看见一脸僵硬的端齐珩,好心开口询问,“王弟,一切安好?天下负我,我亡天下,情若阻我,我必弑情!!!*****************************************************喜欢就=【收藏】+【票票】+【留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醇厚香浓的地道东北菜

    醇厚香浓的地道东北菜

    搜狐博客访问量超过1000000,崔怡用真挚的心为你呈现独具匠心的地道东北菜,红红火火的味道酣畅淋漓的体验。跟热爱美食的她学做最正宗、最地道、最经典的东北名菜,崔怡倾情传授经典东北家常菜烹调技巧。健康、美味、保健……东北菜中最经典的传统菜式,给你“原汁原味”的大师级口感。
  • 伤魂

    伤魂

    龚合国是“我”在新兵连认识的铁哥们。一次,“我”为新兵们请命,得罪了班长。起初,龚合国还跟“我”一条心,不久却“变节”了,二人的情义也至此决裂。很多年后,战友沈从武偶然联系上了“我”,他说龚合国早就转业到地方政府机关工作,不过现在人已废了。更让“我”想不到的是,龚合国竟然在他的家乡上演了一出堪称惊世醒人的活报剧,他独创的“频道论”至今仍被大家津津乐道,而他和他所在的小城里的官员们有一天忽然懵懵懂懂地去“集体自首”,更是荒诞离奇……小说充满了黑色幽默,发人深省。
  • 教你学自由体操·技巧体操

    教你学自由体操·技巧体操

    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自由体操·技巧体操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自由体操·技巧体操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又广泛借鉴了其他的权威版本。博采众家之长。宋词和元曲的选择则是对各个时期、各种题材的作品衡量斟酌。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元杂剧文学成就也很高,挑选可接受性强、浅近明白之作入书,但我们尽量侧重选择活泼灵动、浅俗直白,本书所选篇目以普及性为要,并能够使欣赏者毫无间隔感的元散曲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