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2400000002

第2章 第五大发明(1)

告密很可能起源于古代的上访制度,而这一时期,还不具备后人所认定的告密特点。所以,无论是告密鼻祖崇侯虎,还是告密专业人士卫巫,都不足以承担告密文化这一重大历史题材。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吃了第一个螃蟹,所以告密史上应该留下他们的恶名。

从“肺石”说起

想要了解告密的起源,就必须从一块石头说起。

宋人沈括在游览长安古宫那个著名的景点时,发现了这样一个物体:形状像寺庙里敲击用的响石,但比响石更大,颜色赤红,长达到八九尺,形状如下垂的肺。如果你阅读过《梦溪笔谈》,你就知道,沈括是个无所不知的人。据他观察此物体所得出的结论就是记载于《周礼》卷66《秋官·大司寇》篇的肺石:“以肺石达穷民,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在沈括看来,肺石是“使百姓的冤曲达于上。”推究其意,原是伸冤者敲击肺石,然后站在它的下面三天三夜,最后,官员才肯见申冤者。而之所以做成肺的形状,沈括认为是为了便于垂挂。当然,古人往往喜欢象征,所以,肺主声音,声音用以表达冤情。而颜色赤红,则是“使(上告者)赤心不妄言。”

“肺石”最早运用于西周时期,如果说这就是上访的雏形,却是有待商榷的。据后来许多儒生所发表的言论,我们可以知道,早在尧舜时代,就已经有了上访现象。

尧舜时代的美好是否真的存在,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尤其是进入战国后因对现实不满,意淫出来一个尧舜时代也未可知。不过,如果真的是他们凭空想出来的,那后人应该佩服他们的想象力。据晋人孙楚的说法:“尧悬建鼓,舜立谤木,听采风谣,唯曰不足。”意思是说,尧在坐天下时,就在门外支了一面鼓,如果天下百姓谁有事情想要说给他听,就去敲那面鼓;舜比尧要细心,他或许认为许多百姓千里迢迢地赶到自己的办公地点很是辛苦,于是“立谤木”,所谓“谤木”,就是安在路边,以供行人识别道路的标志。后人又称它为“诽谤木”,当然,那个时代“诽谤”二字还不是今天的“诽谤”。但的确已经具备了讨论“是与非”这一内涵。舜规定,每个人都可以在“诽谤木”上留下想说给他听的话,或者是讨论某人某事的是与非。

建鼓,也就是土鼓,和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鼓大致相同。但“诽谤木”是什么,却让人很模糊。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还是晋朝人叫崔豹的给我们做了如下解释:“(诽谤木)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有点跟西方的十字架相象。在今天,北京天安门前的华表就是由“诽谤木”经过小小的演变而来的。

但是,无论是建鼓还是谤木,恐怕都不能催发告密者。我们知道,在尧舜时代,生产力偏底,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百姓们只在生计问题上就会忙得不亦乐乎,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告密?况且,仅拿诽谤木而言,尧舜时代,中国即使有文字,恐怕连甲骨文都谈不上,有谁能把自己的事情写在上面?

所以,“尧悬建鼓,舜立谤木”即使不是后人的杜撰,恐怕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但到了夏朝,就有史料记载,做天子的鼓励百姓来给自己和别人提意见了。《夏书》中谈到,一些官员手持浓缩了的“谤木”,但它已经变成了一种敲击乐器(上部横向的中空共鸣器为细腰鼓状,与其细腰垂直,中间接一手柄)。这些人行走在全国各地的大路、小路上,敲击它以吸引百姓来报告事情和提意见以及论某人某事的是与非。

所以如果你生在夏朝,很可能会经常听到一种乐器在路上响起,这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并不悦耳,但绝不刺耳。如果你有什么冤情或者是对某些人看不惯,你就可以走到街上拦住敲打乐器的人,对他们说出你想说的话。

据说,夏朝的开创者启不但让官员四处去寻找百姓的“心里话”,还在宫外支了一面鼓,鼓励百姓来敲打这面鼓。夏朝的历代王都一以贯之。

夏朝的统治者之所以要这样做,很可能跟夏朝的司法机关有关,由于史料缺乏,只知道中央司法机关有“士”与“理”两个单位,地方的司法机关不得而知,或许根本就没有。即使有,由于司法程序并不如后来朝代的完全,所以百姓们很可能有了事有不喜欢到地方司法机关,而是直接到中央。

这可能就是后来中国历史上“告御状”的起源。在后来的朝代中,“告御状”官方定名为“诣阙上诉制度”,又叫“京控”,该制度在汉代就已经实行。可以说,“诣阙上诉制度”是对常规司法程序的一个补充,由皇帝指定的人来裁决。

“肺石”制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在尧舜、三代,即使统治者大为鼓励百姓前来谈心里话,却很少有告密事件发生。这是因为,统治者是正向的鼓励,或者说,是一种设置障碍的鼓励。仅拿“肺石”来讲,告状人必须要在石边站上三天三夜,不允许饮食,也不许有休息的举动。试问,在这样的障碍面前,如果没有天大的冤曲,谁会来受这份罪?要知道,告密者都是一些投机取巧之辈,他们不可能用这么笨的方法,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煎熬。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告密者全是投机取巧之辈,一些奸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其意志力之顽强,恐非我们正常人所能知晓。我相信,在夏、商、西周时代,肯定也有告密者,偏要站在那块石头边三天三夜来达到作机的目的。但是,这种情况依旧很少见,原因就是,三代的大多数帝王不鼓励这种告密。告密虽然起源于上访制,但由于统治者的“心不在焉”而没有形成气候。

谁是告密鼻祖

自有信史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告密者应该是商纣时的崇侯虎。崇侯虎是崇国(陕西户县地区)的诸侯王,名叫虎,据说其长得就非常特别。面如锅底,下巴一部落腮红髯,两道黄眉,一双蛤蟆眼,最喜欢的事就是每天早上起床后对着蓝天厉声大叫。

从寥寥无几的正史记载来看,崇侯虎应该是纣王设在陕西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密探,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高原上的其他诸侯国。商朝实行分封制,把全国分成若干个国,每一个国都设一个头,外环方国领导人称为“伯”,中环诸侯的领导人就称为侯。外环离中央比较远,所以许多“伯”都不是太老实,崇侯虎在陕西密切注意的一个“伯”是封地在歧山的周伯侯(姬)昌。此人就是后来被千古传诵的周文王。

周伯昌是商朝的一个人物,曾与两个诸侯王鬼侯和鄂侯被纣王任命为本朝的“三公”。在一般人的眼中,能享受到这种待遇就完全可以知足了。至少周伯昌是非常知足的,但鬼侯却不这样想,他认为自己身列三公之位,并不能光宗耀祖,还应该继续向上攀登。众所周知,纣王喜欢美色,鬼侯就把自己漂亮的女儿献给了纣王。纣王当然很高兴,暗示鬼侯将来必有大大地好处。鬼侯这里还没有准备迎接好处,厄运就临头了。

据史料记载,纣王是个淫荡之人,而鬼侯的女儿不喜欢把所有时间都放在男女之事上,尤其是看不惯把男女之事当成事业的纣王所为。纣王的自尊受到了打击,立即将这个美人杀掉。这还不解气,他又找来鬼侯,把鬼侯也杀掉,又剁成肉酱。鄂侯站出来为已经死掉的鬼侯申冤,认为纣王做得太过分。纣王又把他杀了,然后把他的尸体做成了肉干。

周伯昌当时也在商朝的都城朝歌,听到这样的事后,没有为两位同道说一句话,就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崇侯虎这个时候就闪亮登场了,根据司马迁的记述,崇侯虎跟周伯昌的关系是不错的。首先,大家同朝为官,而且封地又临近,两人时常无事就会来回走动。在一次谈话中,周伯昌就把纣王杀掉鬼、鄂二侯的事说了一遍,最后很可能叹息了几下。崇侯虎当然也没有阻止周伯昌的叹息,很可能周伯昌在叹息的同时,也发了几句不满甚至是咒骂。

崇侯虎回到自己的封地后,反复考虑很久。我们知道,纣王是不鼓励告密的,所以,崇侯虎想要把告密一击必中,就必须拿出确凿的证据来。如果他是只简单地跟纣王说,周伯昌那老家伙对你杀掉鬼喉和鄂侯的行为表示不满,纣王很可能会找到周伯昌问,周伯昌看上去木讷,但在关系自己性命的问题上,绝对可以口若悬河。到那时,崇侯虎很可能会偷鸡不成反蚀米。

他必须要有所调查才行。据后世的一些知识分子说,周伯昌是个仁义到家的人,在他的封地,他把三泽对外开放,让百姓进去狩猎砍树,又免征各种税收。歧山之地,商人们发大财,农夫也发财。对于一些孤寡老人,周伯昌颁布各种法律条文,维护他们的基本权利。如果仅仅做到这点,周伯昌还不能称之为仁义之王,他不但对活人这样好,对死人也不例外。连挖坑的时候挖出无主的尸骨来,他都命官吏用公款安葬它,这就是后世赞叹不已的“泽及枯骨”。

崇侯虎在经过一系列调查后,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告密者。有史料记载他的告密原话为:西伯大行仁善,诸侯都十分拥戴他,这样下去将不利于大王您啊!(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

不过,这个告密版本很可能是假的。据《左传》记载,歧山封地的政府曾发布过这样一条政令:搜捕逃亡者,捕后严厉制裁。这说明什么?这就说明周伯昌领地的百姓不安分,居然从世外桃源逃跑了。他们为什么要逃跑?很可能是周伯昌心有二志,如果真的心有二志,在那个时代,仅靠仁义就能实现?绝对不可能。

周伯昌肯定会大肆敛财,只有钱财充裕,才能招兵买马,才能把“异志”付之实践。于是,崇侯虎的告密原件很可能就是:周伯昌把自己领地的百姓搞得生不如死,大肆积攒钱财,图谋不轨。

事实上,第一告密版本,并不能让纣王相信。毛主席就说过,纣王这个人能文能武,就是说,是个非常有才能的王。在他的时代,千百个诸侯都听从他的调遣,凭他的智慧,他不能认识不到,靠仁义就真的能成就一番事业。众所周知,一个人想要成大事,就必须够狠。儒家的那些读书人认为,仁义可以得天下纯属扯淡。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者都是通过暴力手段达到目的的。

所以,崇侯虎的告密原本很可能是第二个版本,纣王在听到这个秘密后,立即将周伯昌捉来,扔进了羑里城。这可能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监狱。在原始社会,如果一个人犯了罪,就会被捆绑起来扔在荆棘丛生的地方,或者象牲畜一样地赶到圈牢之中,地点和形状不固定。纣王可谓是监狱的创造者。

据古文献记载,周伯昌在羑城被囚禁了七年。在这七年时间里,已经很老的周伯昌并没有闲着,而是发奋治学,专心研究上古伏羲的八卦,进而演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编成了《易经》,所以,司马迁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之说。由此可见,监狱是最好的读书与创作的地点。

崇侯虎在告密后,并没有得到纣王的特别关照,他依旧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当他的侯爷。当周伯昌在监狱里演习《易经》的时候,崇侯虎正在专心地盯着陕西高原上的那些诸侯们,在那段时间,他肯定告了许多人的密。而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自有信史以来中国历史上的告密鼻祖。

不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勇气可嘉,但首创者未必都能得善终。在成为告密鼻祖的七年后,周伯昌的儿子来到朝歌,希望纣王能放了自己的父亲。纣王当然没有那么好说话,有人对他说,周伯昌这个人善于预知未来。在纣王看来,这种人就是巫师。但是纣王不相信。在商朝历史上,纣王这个人很特别,他之所以后来得到“纣”这个恶称,跟他违反商朝的传统有关。商朝以巫术立国,上至王侯,下至百姓,做什么事之前都要占卜一下,如果占卜得到的结果是坏的,那无论这件事有多大油水,都不会去做。但纣王却不这样,他在那个时代就认为这是迷信,不足取。所以,商纣时代,一向吃香的巫师的生存环境都不怎么样。

不知纣王是不是喜欢恶作剧,他把周伯昌的儿子剁成了肉酱,包成包子送给了周伯昌。按他的想法,你周伯昌不是能预知吗,那就看你是否能预知包子的馅是你儿子的肉。如果你真的不吃,那我相信你;如果你吃了,那你就是个骗子。

结果,周伯昌一面吃着自己儿子的肉,一面叫好。纣王哈哈大笑,把周伯昌给放掉了。但在放掉周伯昌之前,纣王又搞了个恶作剧。他对周伯昌说,“我为什么要囚禁你?因为有人告你的密,那小子就是崇侯虎。”

纣王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人知道。很可能是这位能文能武,才干卓越的王也不喜欢打小报告的人,又或者是,像周伯昌这样连自己儿子的肉都分不出来的人没有什么大碍,告诉他,他也不能做什么。不过据历史记载说,周伯昌是推算出了那包子里的馅就是自己儿子的肉,但他必须要吃,只有吃了亲生儿子,才能有活路。况且,他儿子多如牛毛,吃一个也不算什么。

后来的历史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周伯昌回到歧山后,发奋图强,招兵买马。在经过艰苦的准备后,他有了与中央对抗的实力。宣布起兵后,先是攻破犬戎、密须、阮、共,然后就把矛头对准了告密鼻祖崇侯虎。

崇侯虎当然也不是吃醋的,他经营崇城多年,该城的防御设施庞大而坚固。但架不住周伯昌军队的猛烈攻击,再加上周伯昌制造了几种云梯、临车、冲车等先进的攻城器械,结果,崇城被攻下,崇侯虎力战,请示过周伯昌,看是否可以投降。但周伯昌坚决不允。所以,只好力战而死。

据说,周伯昌在杀掉崇侯虎后,每天都睡不安稳,一闭上眼就看到告密鼻祖站在自己床前,披头散发,看着自己冷笑。

这说明崇侯虎虽然是个不耻的告密者,但对于国家而言,他还是有功的。也就是说,为了维护国家的统治,这种告密当然应该受到鼓励。所以,崇侯虎觉得自己死的冤枉,我们也从周伯昌“撞鬼”这件事上看出,周伯昌杀崇侯虎并不是那么正义的。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极为深厚。汉语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一脉相承地记载下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风起云涌,而成语则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精练、准确……
  • 革命烈士书信

    革命烈士书信

    本书中收录了大量革命烈士的书信。其中有这样一段,1921年高君宇与石评梅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们从相知到相恋,感情甚笃。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经常鸿雁传书,表达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的追求。此信是高君宇写给石评梅的一封回信。作者以改造世界的志向和积极奋斗的人生观,勉励女友和青年们勇敢地追求光明。书中除了这篇《给石评梅的信》,还收录了《给佩卿贤甥婿爱弟的信》、《给鸣时的信(一九二七年)》、《就义前给熊竹生的信》等共计七十三封信。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晏子春秋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晏子春秋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晏子春秋》在编写中体现家庭藏书计划的理念,依据市场需求分批出版,所推书目遵循从“基础”到“拓展”的延伸,体现层级深入的理念,展现家庭藏书的层次。内容遵从经典,约请国内古代文史哲领域的专家把关,具有权威性;形式追求现代,采用双色印制;全面照应“经典藏书”理念。
  • 大清棋情录

    大清棋情录

    倾力打造中国第一部长篇围棋文化言情小说。以江阴“抗清三公”的后人恩怨为线索,叙述大清乾隆年间,中国围棋最强时代的人文传奇故事,善解跨越两个地球的情爱纠缠。水墨江南,情迷棋中,小说家言,专家达人不必深究。
  • 1627崛起南海

    1627崛起南海

    担心穿越之后势单力孤难以实现雄心壮志?梦想回到古时称霸一方却无机会大展拳脚?为了英雄霸业,为了三妻四妾,怀着不同心思的各路人马聚集到一起,义无反顾地踏入另一个时空!VIP读者群378375510
热门推荐
  •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老婆,难伺候

    老婆,难伺候

    叶晓秋,香港最大的黑帮组织麒麟门当家大小姐,一直不愿继承黑帮,直到父亲莫名丧命,且当天被同父异母的哥哥和嫂子卖给了人贩子,她一夜蜕变。当她强势归来,查清父亲的死因,她才明白原来她心目中的他居然是父亲死因的策划人。真是可笑,她甚至为了他还想要脱离黑帮。但是她带回来的拖油瓶是怎么回事?想方设法的讨好她,甚至一句话就能挑起她的怒火。片段一:“老婆,咪咪小。”褚晏指着叶晓秋的胸部,一脸的嫌弃模样。“你再说一遍。”叶晓秋凶神恶煞。“不说了。”褚晏害怕的缩了脑袋,摇着头。片段二:“老婆,送给你。”褚晏献宝般的从背后拿出一束花和一盒巧克力献给叶晓秋。“哪儿来的?”叶晓秋狐疑的看着他。“一个妹妹送的,她说今天是情人节。”褚晏老实交代,对老婆他从不撒谎。“扔了。”叶晓秋气急攻心。片段三:“先生,夫人偷潜入境被海关的警察扣押了。”褚晏从座位上弹跳而起,继而又坐了下去。“海关警察?”褚晏笑了笑。“去把海关总署的署长请过来,我们要叙叙旧。”“明白。”当晚,叶晓秋便被无罪释放且由署长亲自护送回家。
  • 嫡女谋:锦然倾城

    嫡女谋:锦然倾城

    因为出版文改动较大,出版名为《凰途》她将那富丽堂皇人人羡慕的宅子当做家,可那个家让她头破血流,无处躲藏。她将那府上的人当作亲人,可那些亲人却将她在乎的人一个个的送去阴曹地府。她处心积虑想要的安稳,所以也将修订版作为第二卷发上来,好啊,好的很!可惜天不亡她,乱葬岗里竟然没有死,那些欠她的,这一回她都要夺过来,各位看官随意。新动态会第一时间在里面发布【某玲新浪微博~~搜索(木子玲说),最后迎来的却是毒酒一杯,那些她恨的。么么哒】(欢迎亲们去看某玲另一本仙侠师徒宠文《徒儿爱你、师父请放心》)======,势必都要抢回去。她不能再输了天下,输了他!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智慧书(青少版)

    智慧书(青少版)

    本书本着尊重原著并取其精华的原则,总结了葛拉西安的智慧精华,以故事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将适合于现代环境下的处世智慧阐述出来。本书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十二卷的分类,在每一节中呈现原著的精华,并结合实际进行了论述,再以故事的形式增强趣味性和哲理性,最后在原著的基础上为青少年朋友们总结出了实用的处世策略和方法。本书旨在帮助青少年朋友们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与价值观,并提供有效的处世策略与方法,为以后完善自我、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 中宫

    中宫

    四个人扮演了六个不同的角色,她心里是有感觉的。“宫里的人和事一直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谁是主子,谁是奴婢。”没有人敢热她,每个人都有着二份感情。,我可以忍受任何的痛苦,原来我心里是有你的,所以她总是可以说出一些足以去死十次的话。自从自己懂事开始,自己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我可以什么都没有,臣妾会一直陪在你身边。——幕歌他是个落难的皇子,每个人都带着面具而活,我为什么不能拿走你的,就是不要在做人。皇子是最有威望的皇子,将来最有可能成为一国之君。他是皇子,她就是不听。也许是他自己心里也不确定,讨好他的人挤破了门槛。她原本是富家千金,但是那段记忆就像是一场梦。我这一生亏欠了很多人,可是为什么就是做不到。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所以才会让听的人毫无感觉吧。“皇上,为了生存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那段过去是自己最大的伤痛,在外人眼里他是个冷酷的人。我的生活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他的爱。是因为当初犯下的错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吗?为什么我感觉到你不再爱我,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我对你那么好,即使是利用与背叛,我都不会让你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就算你不喜欢臣妾,可是就是忍受不了他不喜欢我。我很想知道他对我到底是什么感觉,因为我不相信他对我没有感觉。——幕歌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一生会是这样的度过,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做树做草,臣妾也会一直守在你身边的。——若儿为什么你现在不开心了,但是我不会亏待你。”她知道他不会听进去自己说的话,亏欠了很多东西,是我永世都还不完的情。我以为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别人,所有人都说我做的事情害了他们。我想每一个人都过得很好,但是我每天都看着他们痛苦的活着。——若儿我多希望生活可以这样一直继续,甚至会讨厌自己,为什么你离我越来越远了,这一切到底算是什么。只要你做好一个妻子应该做的,可是我下不去手。可是为什么你就是不知足,可是自己就是想他知道,你就是不理我,我觉得你不在乎我,为什么能感到你的关心?——四皇子原来你真的不爱我,如果你是爱我的你不会这么做。为什么你不再爱我了,她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得到的。原本是二对恋人,可惜那时我没有珍惜,错过了你是我这一辈子最大的错。——四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