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2300000003

第3章 秦始皇陵:用整个帝国来陪葬(2)

秦始皇陵墓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只要你手中有权,天下万事可成。秦始皇死于公元前210年7月,在第五次出巡途中,病死在沙丘平台,也就是今天的河北乡县的。同年九月葬入骊山之陵。秦始皇死时,陵墓尚未完工,但地宫已基本布置停当。秦二世胡亥将秦始皇遗体安放到富丽堂皇,而又神秘莫测的地宫之后,便继续命令四十万民夫封土垒丘,前后达两年之久,从而出现了如此庞大的一冢巨土。据说,秦始皇陵墓原本设计时,顶部是平的。但当工程正在进行时,关东的起义军打进了函古关,二世仓促之中,只得草草平顶完事,以便把修陵的人的当作帝国的士兵,到函古关去应付农民起义军。

于是,二世俨然违反了副民的遗愿。

整个秦始皇陵的外部造型,是由秦始皇生前亲自规划设计的。秦始皇设计的这个造型呈四棱锥体,有两层含义,一是以东、南、西、北四面,指代四方天下;二是借四方以喻春、夏、秋、冬四季。

秦始皇很不想死,所以,他梦想能长生不老,可一旦不能实现时,他也要做地下君王。他天真地设想,自己死后,也会精神永在。他很怕后世不能永保江山,万世为帝,所以才把陵冢设计成四面体,以图将四方天地,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形成普天之下,仍以死者为中心的荒唐格局。想到了四方,接着就是春夏秋冬四季,周而得始,永无穷尽,以千年万年,永远主宰着这个他以为能够主宰的世界。

这是一个没有做过皇帝,并且不知道事物发展规律的人天真的幻想,但这并不是最滑稽的,最滑稽的是他对陵墓高度的设计。

据说,秦始皇本打算把他的陵丘的高度要达到九千九百九十九尺,上下共设九层波浪,他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两个。

在古代,人们对苍天有过无数的猜测和幻想,后来,“九层天说”的观点占据了上风。这种说法认为,上天共有九重,这就是上上天、上中天、上下天;中上天、中中天、中下天;下上天、下中天、下下天。各层天的规格不一,所住众神地位也有差别。其中上上天最高,其居九天最顶,乃天帝玉皇之住所。天帝统御着九天诸神,而九天诸神又分别按职责管理着人间世界。

生前的秦始皇就狂傲,其飞扬跋扈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以至于自比玉皇大帝。他把自己的陵冢设计成九千九百九十九尺高,意即自己死后会与玉皇大帝平起平坐,甚至还有凌驾于玉皇大帝之上,成为上九天,中九地,下九阴曹,九中又分九层的天地阴间一切的主宰。

而“九层波浪”的设想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想法是取九为最大的阳数,喻含“久久长远”之意,以保佑他赢家江山子孙万代为帝。

但是,据说秦二世草草完工之后,本想平定战乱继续培土,无奈天下太平后,天下已经不是赢家的天下了。据说,当他下令停工时,恰好修了三层波浪,这无意间给他留下了灾难的先兆。秦王朝从秦始皇开始只能延续三世,事实证明,果然应验了:秦朝自秦始皇传二世,再传三世子婴,恰好是三代帝王。

这虽然只是偶然,但后人在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时,往往将这种偶然因素当成了诸多必然因素的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古人对风水的重视。

始皇陵的忠实守护者

在长期的中国帝制时代里,当朝的统治者对前朝或隔代的帝王的态度和做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出自偏狭的意识一概否定,恨不能“掘地三尺”,令人遗忘;第二种是出自笼络人心的需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后者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前朝帝王陵墓妥加保护,安排守陵并举行祭祀礼仪。但这又取决于对先王先帝的评价而定。一般而言,若不是新统治这大脑思考错位,都会对前朝帝王采取第二种态度。他们认为,死者对自己已经不构成威胁了,倒不如故作姿态以抬高自己,教化后人。

秦始皇陵在西汉的保护是从汉高祖刘邦开始的。刘邦临死前,下诏给秦始皇守冢,除收揽民心用意外,其有点滑稽的讽刺意味。刘邦这此列入守冢的前六位前代帝王和贤者,秦始皇竟居于首位。说明建立统一的汉家政权的刘邦还是承认拥有四海、澄明宇内的秦始皇之功绩的。西汉守护秦始皇陵,大概维持到王莽时期。王莽后,赤眉造反大军入关,汉家帝陵多遭到掘毁。东汉都城迁出关中,后又遭董卓之乱,割据混战,导致三国鼎立。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五月下诏:“昔高祖创业,光武中兴,谋除残暴,功昭四海。而坟陵崩颓,童儿牧竖践踏其上。”随之规定在两帝陵“四面各百步,不得使民耕牧樵采”。至于这位荒淫奢侈的魏明帝的诏书是否执行,无关紧要,但他把前后汉两位开国之君,当作“谋除残暴”的英雄,却是代表当时人的看法。基于此,秦始皇当然地成为该诛的“民贼”,其陵墓任意践踏、耕牧就可想而知了。

西晋的短暂统一,却伴随着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关中几乎近于无人管理。十六国时期,长安虽然曾一度作为前赵、前秦和后秦的都城,其中的后秦曾招致汉族名儒,出现过暂时的安定。但对皇陵的保护并没有什么建树。只有在北魏太武帝于439年统一北方后,才出现了近百年时间的相对稳定局面。

魏高祖孝文帝于太和九年(495年)九月,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随之下诏“三公及位从三公者,去墓三十步”不得种植树木。第二年,除遣使以“太牢”“祭汉光武、明、章三帝陵”外,又下诏“汉、魏、晋诸帝陵禁方百步,不得樵苏践踏”。由此可知,北魏迁洛阳后的护陵措施初期还是从对百姓的抚恤开始的。孝明帝于熙平元年(516年)八月曾下令保护古帝诸陵,诏曰:“古帝诸陵多见残缺,可明赦所在诸有帝王陵墓,四面各五十步,勿听耕稼”,所谓“诸有帝王坟陵”,应该是包括有秦始皇陵在内的。因为关中不但处于北魏的版图中,而且拓跋氏已经汉化。在此之前至西汉丧乱,前后长达五百年之久,那些“先贤列圣”的陵墓不知有多少遭到毁坏!

到了隋朝,隋炀帝尽管一生很荒唐,但他即位初在保护帝陵方面还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大业二年(606年)十二月诏书曰:“前代帝王因时创业,君民建国礼尊南面,而历运推移,年世未久,丘垄残毁。自古以来,帝王陵墓可给随近十户,免其杂役,以供守视”。居住在帝王陵墓附近的十户农民,被免除了隋政府的杂役,既不脱产,又能兼护陵墓,可说是两获其利的好办法。

唐朝的护陵和致祭,前后有些变化。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下令:“自古明王、圣帝、贤臣、烈士坟墓无得刍牧。春秋致祭。”可到了唐高宗时,则放弃了对始皇陵的保护和祭祀,所持理由是“贞观之礼无祭先代帝王之文”。显庆二年(657年)六月,礼部尚书许敬宗等奏本,提出根据行状,确定祭祀的五条标准,即:法施于人、以死勒事、以劳定国、能御大灾、能捍大患。据此,“始皇无道,所以弃之”。到了天宝七年(748年),唐玄宗在兴庆宫“受册徽号。大赦天下”,他一高兴,对三皇以前的帝王在京城立祠庙的同时,包括“忠臣义士、孝妇烈女、德行弥高者”在内,广泛地进行了一次调整,并使“历代帝王肇迹之处”的郡除置庙外,还增加了配享。这次明确了“秦始皇都咸阳,以丞相李斯、将军王翦配”,终算是给了他以“合法”的地位。

李唐王朝经过黄巢起义的打击,从根本上动摇了统治根基。但农民军的叛徒朱温降唐后,又于公元907年篡唐,建立起后梁王朝。自此出现的五代十国,就再一次开始了割据混战的时期。陕西的关中地区同广阔的中国北方一样,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等五个小王朝,约半个世纪的时间。前此的帝王陵墓,无人管理,成了荒冢。以政治投机为能事的军阀温韬,在后梁时任节度使兼领静胜军,于藩镇七年内竟盗挖了所有的唐陵,“取其所藏金玉”,成为有名的罪在不赦的“盗墓贼”。秦汉陵墓之所以辛免兵匪的浩劫,并不是这些人发什么善念,而是他们知道这些陵墓早已破坏过,比不上挖唐陵盗宝来得“保险”。尽管如此,秦始皇陵仍然还是处于“樵采不禁、风雨不避”的坠毁状态。

北宋时,各个皇帝很重视对“前代帝王陵寝、忠臣贤士丘垄”的保护,可说是历代王朝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宋太祖赵匡胤刚一登基,于建隆元年(960年)就下诏郡县,要其置户守陵,对“坠毁者修葺之。”随后,对包括秦始皇在内的历代帝王陵墓明确各设置守陵两户,而且要“三年一祭以太牢”。过了十年,宋太祖又下诏对两京、凤翔、雄、耀等州内的二十七个帝王,准备了法服、常服各一袭,重新安葬,并要“所在长吏置祭”,理由是这些陵墓“常被盗发”。第二年,不但“增前帝王守陵户二”,还“发厢军千人修前代陵寝之在秦者”。北宋修陵见于记载的还有两次,而且相隔的时间都很近,足见其重视的程度。这两次就是:真宗咸平元年(998年)十一也诏:“葺历代帝王陵庙”;景德元年(1004年)十月诏:“修葺历代圣贤陵墓。”

宋朝之后,元蒙入主中原。这些少数民族统治者在政治排除压制汉族,其在文化上基本也是一片荒漠。由于民族歧视心理,不但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保护理所当然地没有什么远虑,更谈不上有什么措施和行动。元世祖竟放纵许多混蛋“擅发宋诸陵,取其宝玉,凡发冢一百有一所”,真是官盗合一、兵匪不二!

明朝得了天下后,朱元璋在洪武三年(1370年)也曾遣使访查过先代陵寝,还命各行省画图上报。共计报有79位帝王,但经过礼官审定后,只确定了36位。虽然审定的标准是“功德昭著”,但其中并没有秦始皇。尽管洪武九年(1376年)还曾遣国子生周渭等31人分赴各地,视察了历代帝王陵寝的保护情况,令百步之内不得樵牧,设守陵户二人。还对经过兵戈而崩摧的陵墓令地方官督促近陵的百姓按时封培,每三年得遣使致祭一次。但其中还是没有秦始皇的份。

同样,清朝的皇帝们也似乎忘记了历史上还有秦始皇这个人。统治者曾多次享祭历代帝王陵庙,但从祀功德有加的帝王、功臣名单中均把秦始皇排除在外。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浣曾访查秦中的历代帝王陵墓,树立碑石,而惟独这巍巍乎如山的秦始皇陵前没设任何标识!其保存状况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毕浣在其《关中胜迹图志》一书中辑录了历代关于秦始皇陵的文献材料,可供人们参阅。

皇陵的不怀好意的访客

皇陵被盗掘已是中国历史里特有的文化现象之一,所以称它为文化,是因为挖掘出土的文物能让后人知道那段历史,所以称它为现象,是因为盗皇陵在中国古代屡见不鲜。尤其是秦始皇陵,它成了盗墓者最亲睐的皇陵。

秦朝灭亡后,起义军纷纷入关,曾受到严密保护的始皇陵墓无遮无掩地暴露对秦王朝满怀秦王朝满怀仇恨的人们面前。按照自古以来的说法,祖坟保存得完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后代的兴衰,何况这坟里躺着的是大家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暴君呢。

但是,如我们上面所言,秦始皇对这种事情是有所防范的,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样快,这样狂。地宫里除了结构复杂,设置了各种机关暗道外,还遍布弩矢,有胆敢盗掘进入者,即被射死;另外还灌注了大量水银,也有让靠近者中毒身亡之意。

秦朝灭亡后,项羽指挥他的部下将始皇陵地面建筑洗劫一空,然后下令挖掘陵墓。据记载,项羽将地面及地下所得之物统统运走,运东西的士兵多达30万,花了一个多月还没运完,临走项羽又纵了一把火,大火烧了好多天,雄伟的地面建筑化成了一片瓦砾。在两千多年后,考古工作者在寝庙所在进行发掘时,发现几千平方米的地面上都是炭灰和焦土。这是始皇陵遭受的第一次浩劫。

项羽东撤后,始皇陵残破不堪。《汉书》记载一个牧童在陵上牧羊,一只羊不小心掉入了被楚军挖开的洞穴中,牧童点着火把进洞寻找,结果引起大火,烧了3个月之久,地下建筑也被彻底毁坏了。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墓中的东西可能所余无几了。但是,秦始皇陵毕竟规模宏大,埋葬丰富,各种人物都心有不甘,都希望能找到一些残存,因为,两千年来除了盗掘外,也有几次明目张胆的大规模挖掘。五代十国时的统治者石勒、唐末农民领袖黄巢等都曾挖掘过,最后一次大肆窃掠发生于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系陕西军阀所为。

长期的水旱兵戈,天灾人祸,明挖暗盗,始皇陵成了荒丘一堆,无人问津了。

一直到了新中国,秦始皇陵如我们所知道的,被挖出了几排兵马俑。后来又有人主张全部挖掘,但是没有得到回应。原因是,挖出来后不能妥善保存,终成为废品。

苍天,秦始皇把他的帝国埋在了地下,却没有藏住自己的大秦江山。人间游戏,周而复始,而皇陵的命运才刚刚开始。

同类推荐
  • 历史(上下)

    历史(上下)

    《历史》,又名《希腊波斯战争史》,大约写于希罗多德住在萨摩司的一段时期,生前没有完稿,后来亚历山大里亚的注释家将全书加以整理,分为九卷,每卷都冠以一位文艺女神之名。这种格局和分卷方法沿用至今。
  •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关羽为什么要千里走单骑?曹操为什么只承认他和刘备是英雄?《隆中对》到底是什么意思?赵云为何不讨刘备喜欢?诸葛亮为什么不断对曹魏用兵?为什么天下合久必分?为什么分久又必合?为什么…… 在中国,《三国演义》使三国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历史果真如此吗?翻阅雾满拦江的这本《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你会发现,你所知道的三国简直是一点儿也不靠谱!
  • 霸行三国

    霸行三国

    梦回千年,是命运的恩赐还是内心的执着。英雄齐聚,是时势的需要还是信念的召唤。新书《汉末逆流》,不可错过的铁血三国小说。
  • 微观历史:1957-1965

    微观历史:1957-1965

    本书汇集了作者于20世纪50年代在天津、北京上大学时,和60年代前期刚参加工作时的几本日记,记述了当时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个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大学青年教师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热火朝天的时代风貌,集中反映了当时大多数的普通高校老师和学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 一本书揭秘王朝更替

    一本书揭秘王朝更替

    新奇、厚重、感怀、坦荡……给你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带你走进历史,千古帝王叹息。本书用最新的历史观念和较全面的史料,揭秘王朝更替的玄机、奥秘、传闻和真相!,滚滚历史红尘。集中描写每一个王朝灭失的故事
热门推荐
  •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名人:交友之道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名人:交友之道

    朋友可以影响我们的人生。好朋友能温暖我们的心灵,在关键时刻给我们激励和鞭策;坏朋友却使我们的生活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正确的交友之道是青少年时期必须要掌握的。本书精选的全球各界名人关于交友之道的精彩文章,篇篇都是切身体悟,句句都是良语箴言,内容包括何为真正的友谊;朋友都有哪几种,如何辨别和结交真正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以及与朋友相处之乐等。阅读名人的交友故事,体会友情的温暖与感动,让我们收获生命中最真挚的朋友。
  • 村路像条河

    村路像条河

    久留在心底的陈年旧事,普通人的朴素情怀瞬间跃然纸上。本书《村路像条河》精选了作者近七十篇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过的精美小小说,篇篇构思精巧,在作家们看似漫不经心地回忆里,视角独特,读来亲切可人,走进各色人等的内心世界,回味无穷。或悲或欢或苦或乐或恨或爱地去感悟逝去的岁月,记忆是一个作家最为宝贵的财富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箭定天下

    网游之箭定天下

    老板的一道冷箭让他怒闯新域,然而,等待他的又是一道道的冷箭——明里、暗里、笑里、怒里、敌里、友里……而他,只是淡淡的笑着,将藏在身后的劲弓悄悄拉满……别人的箭只能让他受伤,他的箭却能……箭定天下!
  • 红楼梦中梦之瑕不掩玉

    红楼梦中梦之瑕不掩玉

    九天之外,离恨海边,有一仙境,亭台楼榭,玉树琼花,紫气迎其上,清泉石上流,看不尽的鲜花神草,品不完的玉液琼浆,赏不够的良辰美景,说不尽的神采飞扬。原来这里就是掌管世间风月的仙姑警幻仙子的住处……太虚幻境。太虚幻境里面住着的都是些翩跹女儿,有的是早就成仙的,有的是正在修炼的。有的是花精草魂,有的是肉身飞升。警幻仙子本就是个不落世俗之人,心中完全没有了红尘中的情爱,只剩下一颗惦念天下女儿的慈悲之心……
  • 先秦时期的权谋游戏

    先秦时期的权谋游戏

    此书淋漓展现了历史的治乱兴衰、人物的成败得失:最深刻的儒家智慧,从征服人心入手,谋圣而不谋智;最刻毒的法家智慧,以法、势、术为核心,用阴谋和强权控制民众;最圆融的道家智慧,通过“不争”,以心智王天下;最超脱的佛家智慧,在面对在世与超世、做人与成佛、求佛与求己中选择追求内在本心……
  • 语言的陷阱

    语言的陷阱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以心御魔

    以心御魔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意欲平凡的孩子——张雨。遭受世界折难、堕入红尘迷惘。为了复仇堕入妖道,哪知自己苦苦追逐的仇恨竟是梦幻泡影!从此抛名弃姓,更名逆无名。又遭受际遇,被赋予逆天的使命。意欲平凡的张雨本不愿背负逆天之命。谁知天意弄人,一波又一波的磨难挫折,一次又一次红尘的陨落……从此,他怨天恨地,誓要逆天改命,追溯那凄美的身影…踏破三十三界,征讨天外九天……
  • 千古谚语大观

    千古谚语大观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富于高明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个人认为谚语的妙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藏谋略于只言,指迷津于片语,以微言见大义,以前车为后鉴。
  • 参仙圣娃

    参仙圣娃

    许世俊在创作中把情思赋予想象的翅膀,将人、仙、禽、兽及自然万象融入笔端。人参仙子是地能入,是树能上,是水能进。书中写了作为人间缩影的神界的矛盾与斗争还表现了神与人一样的七情六欲,记录了神界的婚丧嫁娶、生离死别、生杀予夺的生动斑斓的世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