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1600000003

第3章 对西学情有独衷的康熙

康熙年间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繁荣阶段。康熙皇帝雄才大略自是众所周知说,其不盲目排外,闭关自守,有意识地吸收一些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并重视自然科学教育,奖励研发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更是被后人称道。在中国古代庞大的帝王队伍里,他是唯一一位认真学习西学的皇帝。而在他后来的几位皇帝,均将西学视为洪水猛兽。这说明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康熙并没有将自己学习西学的精神延续下去。那么,他既然那么努力学习西学,又取得了很多成绩,从西学中,他可看到了西学的科学之处,他为什么不将这种认识传给后来的子孙呢?他为什么要学习西学呢?

1、杨光先反教案

一切事情还需要从1665年说起,这一年,清廷发生了一件事,看似很小,但却对康熙触动很大。历史把这件事称为“杨光先反教案”。

从历史对杨光先的记载来看,他年轻时就喜欢好强斗狠。崇祯时,他来到京师,抬着棺材到阙下,上疏弹劾大学士温体仁,朝野称其为奇人。明朝灭亡,他跑到江南,后又旅居京师。顺治时,他在钦天监任职。此人对西方的天文历法全凭感知,但他却是个爱国人士。面对当时西方教士在朝中的担任重职,特别是钦天监的重职,他忧患意识顿起。他上书顺治,认为《时宪历》封面不当题“依西洋新法”五个字,以此来攻击当时的天主教徒、钦天监正汤若望。可此次上书却如泥牛入海,原因是顺治帝对汤若望很宠幸。到了康熙三年,杨光先再次上书朝廷,认为这个外国人是混蛋,他骨子里肯定有着不可告人的勾当。他举例说,汤若望的《时宪历》只推到二百年就没了,意图大大的坏了,这是让大清只存在二百年啊!

他随后宣称:“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杨光先所谓的“好历法”在他心里肯定是要加上双引号的,不然,他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对好的东西这样排斥呢!

为了验证各自的天文理论,杨光先和汤若望比赛测日食发生的时间。汤在《时宪历》中预测了当天日食发生的准确时间(按照今天的算法应该是下午三点二十六分)。而杨光先也预测到这一天有日食,不过比汤若望所预测的时间早了十五分钟左右。为了验证到底是谁对谁错,两个人决定打赌,赌注是性命,谁输了谁就把命拿出来。

1665年1月16日,北京城里几乎所有的达官贵人、算命的、看风水的全部聚在一起,无非是想看个热闹。也想看看到底谁能死。

时间一点一点的在向前走,到了下午三点十分左右,阳光明媚。杨光先有点慌,按照自己的推测,太阳应该被遮起来才对。可过了几分钟后,阳光,依旧明媚。

杨光先脑袋渗出汗来,大家都知道,首先他的预测落空了。接下来就要看汤若望所预测的时间是否能出现日食,如果再过十分钟后,日食还没有出现,那么两人就都是笨蛋。

但杨光先并不想承认汤若望是笨蛋,他的目的是把汤若望送进地狱。就在汤若望预测时间到来之前大约五分钟时,忽然传出了通报时间官吏的声音:“汤若望预测的时间到!”

万里无云,阳光明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呼吸困难、全身瘫痪、躺在木板上的外国老头正期待着自己通过科学计算得出的结论能最后被事实所证明。但是,他的这种想法注定要落空。当杨光先正在擦拭额头上的汗水时,一向厌恶外国人的鳌拜早告诉了通报时间的官吏要他提前报时。对汤若望来讲,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阴谋。而对杨光先来讲,这是“中夏”齐心协力抵御外敌的最成功的一次。

正当他得意洋洋地望天时,忽然感觉太阳光不是那么强了,只是一分钟的时间,太阳被什么东西遮住了。杨光先大叫道:日食。

这或许就是奇迹,原本,汤若望预测的并不准确。可有人却帮了他的忙,而将时间提前了。从比赛规则来看,汤若望取得了胜利。不知原因的群众们都为汤若望鼓掌,他们不知道,汤若望是永远也赢不了的。

汤若望最后还是被判有罪,要处以死刑!但由于这次预测比赛的影响,加上当时北京发生了地震和太皇太后的干预,他最后保住了性命。可钦天监中的历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发、冬官正朱光显、中官正刘有泰五个人还是被斩首了。

这显然就是一件冤案,直到1669年,康熙废掉鳌拜亲政后才为这桩学术公案平反。

而当时目睹了整个过程的康熙年纪尚小,他和其他人一样,对这场并不公正的比试一点都不懂。他后来回忆说:“朕幼时,钦天监汉官与西洋人不睦,互相参劾,几至大辟。杨光先、汤若望于午门外九卿前当面赌测日影,奈九卿中无一知其法者。朕思己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愤而学焉。”

由此可知,康熙当初下苦功学科学,只是为了“断人之是非”。后来的许多事情也的确证实了他的这一初衷。他常常亲自动手进行科学观测,向大臣们炫耀自己的科学知识,出面挑选专家,自己充当“科学裁判”。

2、轰轰烈烈的宫廷西学风

康熙对数学特别感兴趣,他除了处理日常的朝政外,几乎连续用三年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研究数学方面。他聘请擅长欧几里得几何学的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为他讲解天文仪器和数学仪器的用法,又学习刚传入中国的西方几何学、静力学和天文学中有关数学的应用知识。为了听讲和阅读的方便,他命令南怀仁专门为他编写了一套教材。

那时,第一批传教士由法国出发来到中国。至于这批传教士为什么会知道东方还有个中国,还要归功于南怀仁。这位聪明的比利时人看到汤若望含冤而死,很怕自己在中国也呆不了几天,就天天写信四处邀请人来中国。人多了,好办事。这些传教士里有许多人行前便被授予“国王数学家”的称号,其中的洪若翰、白晋、刘应和张诚还被任命为法国皇家科学院的通讯院士。

南怀仁为使康熙皇帝能更准确地掌握科技知识,也为了“外人”多一点靠近这位大树,特请传教士白晋和张诚两人先学习满话,等他们达到可以和别人交流时,便教授康熙“欧几里德原理”。

每天上午,康熙派车马接送他们进宫口授文稿内容,在皇帝的畅春园里,康熙不耻下问,认真听讲,反复练习,亲手绘图。白晋和张诚在讲授的草稿中补充了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著作中的很有价值的定律和图形。

洪若翰、白晋来到中原的时候,带了浑天器等共计大中小30箱科学仪器作为见面礼献给康熙。康熙在学习中很善于使用这些仪器,也很重视。在边学习边实践中,他掌握了比例规的全部操作法、数学主要仪器的用法、几何学和算术的应用法。

1713年,在张诚和白晋的建议下,康熙在畅春园蒙养斋创建了算学馆。蒙养斋的任务是专门从事天文观测,以及编纂《历象考成》、《数理精蕴》等大型历算著作。

《清史稿》记载:“圣祖天纵神明,多能艺事,贯通中、西历算之学,一时鸿硕,蔚成专家,国史跻之儒林之列(康熙在国史儒林列传有一席之地)。测绘地图,铸造枪炮,始仿西法。凡有一技之能者,往往召直蒙养斋。”

由于用洪若翰献上的奎宁(金鸡纳霜)治愈了他的痢疾,所以他又对西方医学颇为欣赏,命人翻泽了《人体解剖学》。自从学习了算术后,他还能计算“河道闸口流水,昼夜多寡”,六次南巡,视察黄河及运河工程,并亲临治河现场调查实例;时值暮年,还主持纂修集自然科学之大成的巨著《律历渊源》。

康熙对来自西方的科技特别重视和珍惜,他常常怀着浓厚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来华的传教士先后献给康熙和他父皇顺治的观测仪器和测量仪器,康熙不是把它摆在皇宫里当作装饰品,而是经常把那些仪器找来,弄清它们的用法。白晋为了讨好康熙,甚至把法国梅恩公爵赐给他天文观测仪————大半圆仪的珍贵礼物进献给康熙皇帝。

这位善于讨好康熙的人在撰写的《康熙帝传》中更是大大地拍了康熙一个大马屁:“康熙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西方科学,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同我们在一起,白天和晚上还要用更多的时间自学……尽管我们谨慎地早早就来到宫中,但他还是经常在我们到达之前就准备好了,他急于向我们请教一些他已经做过的一些习题,或者是向我们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不过,对于这个天文观测仪,康熙倒是很喜欢玩他。他经常在御花园使用它,有时他外出狩猎巡幸时,就命令侍从们背着他到处奔跑,用它来测量某个山头的高度和其地方的距离。

3、《皇舆全图》的悲哀

康熙早就想酝酿绘制一幅既全面又详尽的全国地图,特别是跟俄国谈判,深感如果没有一份精确的地图,会给沙俄可乘之机。于是,在参与中俄边境谈判的张诚等人建议下,他经过多年筹备,1708年,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参加这项重大科学工程的有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法国传教士,以及多位满汉官员。十年后,具有相当水平的《皇舆全图》终于绘制完成。

《皇舆全图》一共测定了630个经纬点。它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梯形投影法,以通过当时首都北京的经线作为中央经线,比以前绘制的地图具有更高的科学性。有人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地图学的一个大进步。当时欧洲各国的大地测量,有的尚未开始;有的虽已开始,也未完成;而中国却完成了全国性的三角测量,可以说是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

但这份被人称为“不仅是亚洲当时所有地图中最好的一种,而且比当时所有欧洲地图更好、更精确”的地图在后来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

从本质上来讲,康熙的所谓爱好科学和李煜的爱好诗、明熹宗朱由校的爱好木匠活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许多人对诗和木匠活没有兴趣了。所以,有人就将这两位皇帝看成是不务正业,而科学在今天正是大行其道的时候,康熙便成了某些人大书特书的人物。

直接一点说,他也是不务正业。和那两位皇帝相比,他是幸运的:他没有因为不务正业而把江山弄的一塌糊涂,反而把江山梳理得还很好。这是因为康熙头脑清醒,他虽然爱好西方科学,但其治国思想的武器仍然是程朱理学。在教育政策上,他仍以八股取士,并颁布《圣谕广训》,以程朱理学之道德规范天下。

可以这样来讲,康熙皇帝虽然对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兴趣,并有所倡导,但并不像同时代的欧洲其他国家一样,改革旧教育制度,以近代科学代替传统的教学内容。康熙皇帝在“西学中源”的旗帜下接受一些西方科学知识,但基本的思想体系还是没有改变的。因而,在康熙时期,中国古代教育仍未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中国的科学技术仍然是以“落后”这个词出现在历史典籍中的。

和《皇舆全图》一样,康熙所学习的一切所谓科学知识都没有派上过真正的用场。个中原因错综复杂。比如他对科学的喜好更多是出于其个人兴趣,而不是为了促进发展和推广科学,“蒙养斋”只是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机构,历算书籍编纂完成后就被撤销;再如,在康熙时代实际组织科学活动的重要人物是皇三子胤祉,但雍正上台以后,胤祉受到打击,科学也就和他的主人一样被人扫地出门了。

同类推荐
  • 太平天国十四年

    太平天国十四年

    《晚清微历史系列:太平天国十四年》主要内容包括:三个不第的年轻人、上帝和他在“小天堂”的儿女们、金田树大旗,塑造一座太平理想国的浮雕、永安城中不安宁、江南江北几战场、挂着十字架跳舞的天王和诸弟们、天京周边,剑拔弩张、太平天国不太平,天京城里杀杀杀、天国没有刹车,仍在奋斗、走向黄昏夕照的半壁天国、辉煌“小天堂”的幻灭、强弩之末,天京失陷后的继续等。
  • 岳飞传

    岳飞传

    孩子们之所以喜爱《岳飞传》,白了少年头,其中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空悲切!”,是因为它展现了一代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八千里路云和月。还有岳飞那篇千古绝唱《满江红》。莫等闲,《岳飞传》汇聚英雄群像,弘扬传统文化
  • 一百个理由

    一百个理由

    在当今的世界环境里,对于中国来说,面对如一只海龟般趴在太平洋风涛里、总是令人难以琢磨的日本,需要警惕,需要谴责,也需要和平共处。《一百个理由》中,作者引用丰富例证想要说明的是:中国有一百个理由谴责日本,也有一百个理由与日本和平相处。中国欲一扫近代以来的耻辱与颓唐,走向民族的全面复兴,非得通过日本这道心理门槛;在很大程度上,这道门槛将考验中国能否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国家。与此同时,日本要洗去孤独与暧昧,成长为世界性大国,更是绕不过中国这道道义门槛;在某种意义上,这道门槛成了判断日本能否重铸为一个政治诚信国家的试金石。所以,这一百个理由,给中国,也给日本。
  •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再谈国民性

    再谈国民性

    《再谈国民性》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君臣、军阀、精英、老百姓等的所作所为。张鸣先生深挖这干人留下的历史碎片,以第三者视角重新审视,既不漂白,也不抹黑,尽可能还原各路历史人物的面貌,再现当时大小事件的实况,让更接近真实的国民性浮现出来。不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民性,就难以了解现在的中国。张鸣先生所述所论,皆从为人处世常识出发,用意想不到的角度观察,以举重若轻的口吻揭示历史中为人忽略的扭曲之处,说理透彻、思想厚重,让人从中读出一份历史的启示。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中卫文化纵横

    中卫文化纵横

    文化,需要热情培育、城市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时空平台,其文化的厚度在于积累,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品味,离不开民众的热情和关切,也离不开政府的给力和培育。
  • 绮罗魅世香:四嫁千金

    绮罗魅世香:四嫁千金

    她重生为凤府的病西施,南宫家的退婚,往日承诺重提,让她不得不嫁给傻子王爷……侯爷之子为她中美人局,被父斥逆子,天下人讥笑,他却不改初衷……凤曦在阴谋漩涡中求生,回首灯火阑珊处,谁是真心,谁是假意……
  • 拒嫁豪门:训服亿万大亨

    拒嫁豪门:训服亿万大亨

    她不过是三围标准了点,脸蛋漂亮了点,竟然被帅总裁相中,塞进车里拉回别墅……还,还逼她做他未来宝宝的妈咪?该死的老天爷,又给她上演人间悲剧,让她不得不签了这卖身契……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谦卑的人有福

    谦卑的人有福

    人生在世,为人处世是一生的必修课。做人是一种学问,处世是一门艺术。做何种人,如何做人?本书精选了季羡林、王蒙、蒋子龙、铁凝等名家的经典作品,带您重新认识谦虚、善良、减实、克制、礼貌等道德品质,让您学会打造良知这张行走世间的通行证。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篁君日记·雨后·长夏(沈从文小说全集)

    篁君日记·雨后·长夏(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短篇小说集《篁君日记》《雨后及其他》《山鬼》《长夏》《不死日记》《呆官日记》《男子须知》《十四夜及其他》。该集子小说发表于1928年9月至1929年3月,这一时期是作者创作力爆发时期,各类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都能看出作家的笔触趋于成熟。
  • 捕获钻石老公:帝少独爱小萌妻

    捕获钻石老公:帝少独爱小萌妻

    出门要带脑,在家要防盗。方雨晴为义气替姐妹报仇,不怕死的找上大总裁沈凌轩。自以为计划天衣无缝,开过房拍了照还当快递去派件。不雅照的流泻彻底激怒了可怕的男人,你想玩就陪你玩。大灰狼和灰姑娘过招,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沈凌轩:“用爱杀死你是最好的武器。”方雨晴:“可以爱死我,杀我就免了。”
  • 妈妈也有想妈妈的时候

    妈妈也有想妈妈的时候

    我以为妈妈是港湾、是依靠、是最后的壁垒;却发现,她也曾是别人的孩子,也渴求关爱和宠溺。我以为爸爸是头顶的天,是身后的树,能永远用最有力的手臂给我支撑;却发现他也会变老,老得需要我去呵护和照顾……妈妈也会想妈妈,爸爸也会变老,再坚强的人也会脆弱无助,我们要抓紧时间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