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1400000003

第3章 歪曲的艺术(2)

周亚夫不但罪了皇帝,还得罪了皇帝的老婆。当然,还得从景帝的老母亲窦太后说起,窦太后有一件心事,那就是她的兄弟当初在她当皇后的时候没有被封为侯,而当她成为太后的时候,想要封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她没有这个权力,按她的身份也没有这个规矩。所以,她提出要封王皇后的兄长王信为侯。景帝立即表示同意,可周亚夫不同意。周亚夫援引成规说:“想当年高祖皇帝曾做出规定,不是皇帝刘姓子孙,一律不得封王;没有在战场立有战功的,一律不得封侯。谁要是不按规定封了王或是封了侯,那就天下群起而攻之。王信虽然是皇后的兄长,可他没有在战场立过功,如果封他为侯,不符合当年高皇帝的规定。”周亚夫所说的这段话是依据刘邦当年与群臣杀白马而所发的誓言,目的就是让群臣与皇帝共同管理好刘氏江山。周亚夫这么做当然是正确的,即使是景帝听了,也是沉默不语。他当然不敢违背祖宗成法,所以,王信就没有被封侯。王皇后知道这件事情后,当然会大怒不已,周亚夫的危险又增加了一层。

周亚夫不但得罪了皇室成员中最重要的两位,还得罪了一位诸侯王。这事还得从七国之乱说起。七国之乱时,梁王刘武站在朝廷这边,七国想要攻长安就必须要从梁王领地过。所以对梁王的军事行动频繁而有力度。周亚夫被任命为讨伐元帅后,梁王向他求救兵。周亚夫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景帝报告说,暂时先让梁王拖住吴王(七国之乱的首脑),他有一套计划可以摧毁七国。景帝当时同意了他的计划。

可七国被平息后,梁王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就非常怨恨周亚夫。每次来朝见,都在景帝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这些坏话里大都是诬陷的。而诬陷的内容大都跟周亚夫功高震主有关。可景帝因为对周亚夫有成见,就相信了这些话。

结果,周亚夫不但不讨景帝的喜欢,反而还让景帝疑心他有造反的心思。等于说,周亚夫当时在汉帝国朝廷中所处的地位已经相当孤立、非常危险了。可周亚夫却不懂得保身之道,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尤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他居然没有察觉到山雨将要袭来。

汉帝国的历史上有几大冤案,周亚夫案是其中之一。皇帝苦心经营地诬陷大臣,这并非是首例,也不是最后一例。但如景帝诬陷周亚夫这样的案件毕竟还是历史上少有的,原因就是那句“地下造反”的名言。即使这句名言不是景帝亲口说出来的,也是他授予的。

周亚夫的儿子买兵器是事实,但兵器这一事实跟谋反这一事实相差万里,从那句名言中就可以看出,景帝出色地完成了诬陷者的一项技术手段:把事实歪曲的让人瞠目结舌。

周亚夫的经历让人想到了大宋年间的另一位位极人臣者。此人叫卢多逊,是太宗时期的兵部尚书。宋太宗是通过什么方式从皇帝宋太祖那儿得到皇位的,这个即使在今天也很难说清楚,有一个斧声烛影的说法,但事实跟名字一样虚无缥缈。不过,宋太宗对外的说法却是很肯定的,他即位的根据是金匮之盟。

太祖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生了五个儿子,长子赵济,早死,追封邕王;次子就是太祖;三子是太宗赵匡义;四子赵廷美;五子匡赞,早夭,追封夔王。宋朝建立,赵匡胤封三弟为晋王,四弟为魏王。据太宗的说法,杜太后曾经重病,临死前派人找来太祖,并召宰相赵普进宫。她问太祖:你知道自己是怎么得的天下吗?太祖回答说,是凭您老人家的恩泽得到的。太后说,错了。你能得天下是因为后周用小孩子来当皇帝。所以,以后你死了,要把皇位传给弟弟。太祖是个孝子,只好同意。太后便命令赵普把这个记下来,藏在金匮里,作为以后皇位传承的凭证。

因为这个事情只有太后、太祖和赵普知道,所以当太宗即位,赵普旗帜鲜明地出来证明的时候,大家当然只能把太祖的两个儿子德绍、德芳撇在一边,一心一意地封太宗为帝。不过既然有这个金匮之盟,太宗之后就得由廷美即位,这个弄得太宗心理很不爽。金匮之盟也就成了把双刃剑,除非廷美从这个皇族的体系之中消失。

精明能干的赵普再次出手。他先劝太宗,难道您没有看到太祖传位给弟弟的后果吗?言外之意是,太祖的两个儿子德绍和德芳一个自杀、一个病死,都没有得到善终,自然太宗死后子孙估计也得不到什么好待遇。于是,太宗下定了决心,搬掉廷美这块传位给儿子的“绊脚石”。

方法很简单——诬陷。而罪名就是谋反,和周亚夫的案子一样,太宗皇帝也不需要有明确证据,只要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影子就足以置人于死地了。这时候,卢多逊和周亚夫一样倒霉了。赵普始终对卢尚书不友好。他跟太宗说,最近兵部尚书卢多逊和魏王赵廷美走的很近,他们好像在密谋什么。“他们好像在密谋什么”就是歪曲事实。的确,卢多逊身为兵部尚书,而赵廷美则是武将,二人之间有事情商量顺理成章。但太宗皇帝相信,二人在密谋什么。调查之下,他很快得到了两人频繁接触、密谋造反的“证据”,于是,卢多逊被判处死刑,诛九族。但他的死和周亚夫有一点不同,他的死不过是太宗皇帝敲山震虎,引蛇出洞。他真正想对付的是赵廷美。赵廷美不久后被削去一切官职,仅保留魏王名号。不久,又被太宗诬陷口出怨言,把他贬为涪陵郡公,迁往房州安置。魏王受不了这种打击,没过多久便忧愤而死。

景帝通过诬陷达到了教训周亚夫的目的,而太宗皇帝则通过诬陷达到了传位于自己儿子的目的,两人的诬陷手法可谓各有千秋。

3、石显最能事

石显是汉朝元帝时期的一位宦官,也是汉朝历史上第一个专权的宦官。石显的出身很高贵,其家族是当时的一个豪门望族。和许多纨绔子弟一样,石显可谓吃喝玩乐,无所不为。在这种放肆的生活中,不由地触犯了当时的法律。按刑律,应被判死刑。但由于其家族势力庞大,所以免了死罪,但活罪难逃。被处以宫刑,进入宫中当了太监。此时还是宣帝时期。

宣帝是汉朝比较清明的一个皇帝,所以石显在进入宫中充当一个普通的服役侍者的时候不敢太过放肆,所以,他在适应宫中生活的时候做起事情来总以谦虚谨慎为第一要务。渐渐地,他发现,宫中是个斗争相当激烈的地方,如果想要活得更好,就必须要爬到最顶层,而爬到最顶层最先要做的就是找一个梯子。石显的梯子就是一个叫弘恭的宦官。

弘恭比石显进宫早许多年,他对宫中的熟悉程度自然也要比石显高,而且,弘恭深谙懂文史与法律,在为人处世上圆滑老练。石显自从跟了弘恭后,俨然脱胎换骨。在宫中开始慢慢崭露头角。不过由于宣帝对宦官的压制,二人始终没有机会掌握一定的权力。宣帝死后,元帝继位。元帝也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但其性格中有着不稳定因素,所以宣帝驾崩前特意给他安排了三位辅政大臣。这三位就是元帝的老师萧望之和周堪,还有一位叫史高的外戚。

萧望之不但是汉帝国的一位名臣,而且还是这个帝国最有名气的一位儒家学者,其儒学之精深,道德品质之优秀,在汉朝历史上也是无人可以比肩。萧望之在宣帝时代是元帝的老师,辛苦教授了元帝八年儒家学说,从这一点来看,元帝并非是个不学无术的君王,相反,在萧望之的教导下,深受儒学影响的这位皇帝还有奋发图治之心。登基后,他对萧望之的重视程度更是有增无减。但同时,这位优柔寡断,毫无安全感的皇帝也开始重视上了宦官。石显就是在这个时候跃入元帝眼帘的。

石显这样的人很容易会被没有头脑的皇帝所喜欢,因为他善于左右逢圆,更善于揣摩皇帝的心理和喜好。逐渐地,石显受到了元帝的重视,开始参与一些朝廷政事。萧望之在开始的时候对这位太监谈不上有好感,但也并没有厌恶他。石显对一些政事的处理倒很让萧望之满意,可没有多久,萧望之就感觉到了危机。石显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由于他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所以一旦他想建立势力,其速度则是相当迅速的。不久后,凭借多人的举荐,石显进入权力中枢,与萧望之平起平坐了。

萧望之不但道德品质优良,而且才干非常,更由于他是顾命大臣,所以当朝廷渐渐地被石显搞得乌烟瘴气的时候,他立即挺身而出,向元帝告石显的状:“管理朝廷机要的职务是相当重要的,祖宗成法,这一职务该由贤明的人来担任,可如今皇帝您在宫廷里享乐,把这一职务却交给了太监,这不是我们汉帝国的制度。况且古人讲:‘受过刑的人是不宜在君主身边的’。这种情况现在应该立即改变。”元帝不知所然,居然就把这奏章交给石显看了。石显看完,其怒火中烧自然不必想象。他决定对萧望之动手。

石显有能力,否则仅凭阿谀奉承不可能到达他那个位置。石显对帝国法律的熟悉程度可能比专门从事法律的专业人士还要强。他在历次排除异己的时候,都是从国家法律条文中找到对应的一条,让被迫害者无话可说。

但在对付萧望之一事上,石显不能从法律条文中找到任何“证据”,萧望之仿佛永远都是正确的化身,用其品德和才干证明着他的光明正大。石显只能通过诬陷的手段来达到他自己的目的。

他对元帝说:“萧望之结党营私,想专擅权势,为臣不忠,又污蔑皇上没有才德,请谒者召致廷尉。”石显的这段话编得非常好,萧望之既然要处理朝政,难免就要和其他大臣们在一起商量事情,“结党营私,专擅权势”是也。而“污蔑皇上”则是指萧望之曾多次要求皇帝不要亲近宦官,在奏章中自然会苦口婆心地提到皇帝应该聪明一点。

这一歪曲事实的诬陷之词居然就被元帝所接受了,而之所以被元帝接收,首先是因为元帝本人相信石显,其次他是个并能明察秋毫的皇帝。

不久后,元帝很久没有见到萧望之,就问石显。石显立即提醒他,几天前是您让我们把他扔进监狱的啊。元帝大惊,石显就解释说,“召致廷尉”就是扔进监狱啊。

元帝大怒,他把自己的无知怪罪到了石显的头上,并立即要求放人。石显虽然同意放人,但却告诫元帝说不能再用萧望之了。因为:“您刚即位,而您的老师就进了监狱,大臣们会认为您是有充分理由的,现在您若把他们无故释放且恢复官职,那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您的威信由此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的。”元帝想了想,同意了。萧望之虽然免了一死,可官职也被免了。但不久后,元帝觉得朝廷没有萧望之仿佛缺了点什么,就把萧望之官复原职。

萧望之满心欢喜毫无怨言地上任了,可他的儿子很气愤。他儿子认为,父亲无缘无故被捉进监狱,又没有任何理由地被释放被免职,如果这证明有罪,那么,现在被重新起用又代表什么?即使现在被起用了,当初见监狱总该给个说法吧。他儿子一气之下就上书要求给他父亲一个说法。

石显在萧望之被重新起用后还很忐忑不安,见到萧望之儿子的申诉书,立即兴奋不已。他对元帝说道:“萧望之心怀不满而指使儿子上书,他这可是犯了不敬罪……他之前就专权擅朝。所幸没有被治罪,现在居然不悔改,反而怀恨在心,唆使儿子上书,归恶于皇上。他自以受先皇旧恩,不会处罪,而怀此不敬之心。所以……”这一次,他没有说“请谒者召致廷尉”这样的官话,而是说得很朴实,“应该把他扔进监狱。”

但是,石显在说了那么多诬陷之言后,居然只是希望元帝把萧望之扔进监狱这么简单,也许有人会认为石显发了慈悲之心。事实上并非如此。萧望之反对宦官专权是朝廷上下皆知的,他绝对是石显的眼中钉。石显想要把他置之死地是必然之事。而石显之所以显出仁人的样子来,无非是他了解元帝的心理。元帝不想杀自己的老师。

所以,石显就对元帝说:“我们只是把他投进监狱,只要他有悔改之心,可以放了他,让他回家养老。”元帝这才勉强同意,但这一次与上一次不同,上一次他可以以自己不知道“召致廷尉”是什么意思为由来让老师释怀。而这一次,却是他亲自下的令。萧望之也不是没有进过监狱,但上一次是突然被捉,没有来得及想儒家教义关于君子是否可以容忍被小人陷害而又进监狱被狱吏侮辱的事情。这一次他有时间思考这些人生与尊严的问题。所以当皇上派来的人围住他的府第,使者向他宣读了逮捕令后。萧望之立即就想到了自杀。

他的一位弟子也劝他说要保持名节,最后的方法就是现在立即自裁。萧望之仰天长叹道:“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然后就让人拿来毒药,喝下去死掉了。据说元帝得知自己的老师自杀后,捶手震惊:“果然杀吾贤傅!”然后是连续几天吃不下饭,哀哭声感染左右。

但他并没有定石显的罪,石显在这个政治舞台上还要活跃很久,即使他后来下场凄惨,却也不是元帝的事情了。

事实上,汉朝对诬告罪的法律规定相当严厉,诬告和杀伤人一样为重罪。就在汉宣帝元康四年,朝廷下诏书规定,80岁以上的人犯有其他罪行,都可以不予处罚,惟独诬告和杀伤人,仍然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由此可知,诬告罪在汉帝国统治者那里的重视程度有多重。但仍旧不能避免出现石显这样的诬陷份子,而且还是贯犯。所以说,在帝制时代,诬陷罪是否是法律打击的对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接收者皇帝的素质。如果萧望之遇到的皇帝是宣帝,那么,石显的诬陷永远不可能成功。石显在诬陷上的天分也就不可能被施展出来。

4、折奸侯燕广

东汉第二任皇帝明帝在位时,一个叫燕广的布衣被封为折奸侯。“折奸”二字给人的第一印象很不好,因为里面有个“奸”字,幸好,前面还有个“折”字,大概意思是,燕广这个“侯”是通过揭发别人的奸情而受封的。但事实上,燕广是通过诬告才得到的这个侯。

此事说来话长。东汉建立后,在诸侯王的问题上,仍旧执行西汉所定下的基本国策,那就是封宗室子孙到各地为诸侯王。开国皇帝光武在位时,明帝的哥哥刘英被封到楚地为王。楚地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湖南湖北和江苏西南部,在东汉时期,这个地方完全可以用兔子不拉屎来形容。而刘英所以得到这样一块地方,全是因为他的母亲不被宠爱,能得到这个地方,刘英已经是心满意足了。光武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刘英离开了洛阳到楚国去当他的诸侯王。在汉朝,想要把诸侯王做好,其实并不容易。虽然在西汉时期,武帝通过推恩令大大削弱了诸侯王们的势力,但由于当年的通信与交通都非常不发达,诸侯们独占一地,到底在做什么,身在中央的皇帝还是非常在乎的。刘英来到楚国后,深知王位来得容易失去也很容易,所以就采用了一种看上去非常有效率的方法来让皇帝放心,那就是崇奉黄老。他命人在王宫内设置了黄老牌位,晨祭昏祀,以示崇敬。一时之间,楚国的许多上层人士都和他一样的崇信黄老。

同类推荐
  • 挖历史(第二辑)

    挖历史(第二辑)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挖出历史正能量。《挖历史》MOOK,乃不定期历史连续出版物,兼具杂志和图书二者属性。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挖历史》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挖历史》(第2期)除了有《挖历史》第1期马勇、岳南、张耀杰、杜君立、傅国涌、蒋丰、王跃文、周海滨等知名历史学者外,还增添了解玺章、冯玮、金满楼、金纲、袁灿兴、袁南生以及丹尼尔·华蕾、罗伯特·谢伟思等国内外知名历史学者加盟。
  •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这本书便是从多如牛毛的历史事件中精选出来的最重要的108件世界大事。因此它可以被认为是世界史的浓缩本。本书通过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重温事件发生的历史过程,知晓它发生后所产生的历史意义。正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读者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汲取营养,获取有益于人生的经验。
  • 大风起兮(上)

    大风起兮(上)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农家子弟,他和他的一帮哥们弟兄们,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旋风,搅起了一股股漫天的历史尘沙,将喧赫一时的大秦帝国刮得片甲不存。从此,我们的华夏民族被叫做“大汉民族”。这位农家出身的草莽皇帝,就是大汉的开国君王刘邦!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公元一六五八年,明代最后一个小皇帝,南明小朝廷由广西贵州退入云南,在吴三桂,卓布泰的围追下,逃往滇西边境,晋王李定国在贡山伏兵,不料大理寺卿卢桂生告密,李定国大败,高文贵等四将战死。永历帝退入缅甸,后被缅方执拿,送给吴三桂。公元一六六二年四月被吴三桂杀于昆明。时晋王李定国,巩昌郡王白文选仍率部转战滇西,闻永历死讯,李定国病故,白文选降清。李定国部将杨容将蜀王刘文秀所献的十六万两黄金藏在道人山,欲图东山再起。多年后吴三桂反清,杨容下山投吴三桂......寻朱明后人。南明王朝始建于广东,流转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直在马背上流亡,至永历帝死,前后近二十余年,史称“马背王朝。”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重生之黑道冷妃

    重生之黑道冷妃

    桃月宴,做事雷厉风行,杀伐果决,却遭门人背叛,命绝身亡。桃月宴,沥粤丞相嫡亲女儿,头脑弱智疯癫,任人欺凌,却被庶妹毒打,香消玉殒。当命运的齿轮转动,强大的灵魂依附在丞相府痴傻嫡女的身上,风云变幻,光芒万丈。丞相嫡女,痴傻弱智?那就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精明强干!二娘绵里藏针?无所谓,她的行为准则是锋芒毕露!庶妹拳打脚踢?以暴制暴,是她桃月宴的风格!她冷漠、冷冽、冷傲、对敌人毫不手软,斩草除根,一双冷眸风华绝代,惊动天下!剧透NO.1宫宴月弦太子一身红袍,长相俊美绝伦,身后数十名护卫,整齐划一。桃月宴一双美眸定定的看着月流觞一眨不眨,两人目光交汇,一个饱含激动和泪花,一个带着疑惑和探视,“夜离,是你吗?”剧透NO.3桃月宴正百无聊赖的喝着茶,身边一众属下叽叽喳喳闹个不停,须臾间,门外走进的两人,让桃月宴手中摩挲着茶杯玩味的看着。“怎么,听说你在找我?”沥楚痕半天没有回过神,呆愣的神色看着桃月宴呢喃:“怎么可能,你竟然是。。。!”桃月宴慵懒的吹了一下沾了水珠的指甲:“怎么不可能?”“桃月宴,你让朕找的好辛苦!”剧透NO.4一对可爱双胞胎,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连城战线,逼婚!凌瑄一本正经的看着自己的娘亲,煞有介事的道:“娘亲,你会答应爹爹的对吧,你看爹爹这么可怜,明明这么英俊,却没人爱,娘亲你要是再不爱他,爹爹就活不起了!”凌傲一脸老成的摇头:“哎,妹妹算了,咱们都做了这么多年没爹的孩子了,你就别为难娘亲了!”紧接着,“宴儿,我不为难你!”帝王龙凌说话带着颤音,那姿态委屈死了,但是天知道他忍着笑快要抽筋发抖。随后某皇帝给双胞胎打了个眼色,左右手分别拉着两个小家伙,背影出奇一致,低着头迈着看似艰难的步伐,肩膀下垂,毫无生气的落寞感觉向外走去。“你们三个给我站住!”某女磨牙声响起。女强,一对一!
  • 易经的智慧(大全集)

    易经的智慧(大全集)

    《易经》广泛记载了我国上古时代的经济状况、社会生活状况,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畜牧养殖、生老病死、诉讼征伐、婚丧嫁娶、祭祀、经商、天文历法等诸多内容。因此,它不但是一本哲理书,也是一部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具有较高的史学研究价值。《易经的智慧大全集(超值金版)》对《易经》原文进行逐一讲勰,无惊世骇俗之论,无虚远玄妙之谈,没有天方夜谭的奇闻,没有照本宣科的套话,作者力求古今通鉴,史论结合,举一反三,启人遐思,借古圣智慧,益今人心力,值得一读。
  • 朱门嫡影

    朱门嫡影

    重生又来,姊妹狠毒,她亦变得魔高三丈。为了他种的情根,她是相门嫡女,为了改变命运一雪前耻。爱意已断绝,却因命中带煞被弃之如敝屣。最后惨死于爱人之手……她是现代女高材生,却不料渣男竟对她情有独钟,傀儡太子、俊逸王爷、神秘公子,亦不是她,皆对她用情至深,是阴谋还是爱情?是重蹈覆辙,受人指点却一朝穿越,还是佳偶良缘?她寻他而来,他又会不会随她而去?命中的他又到底是何人?且看朱门嫡影为你展开一幅朱门深宅中的锦绣画卷。庶母阴险,她见招拆招,寻找命中眼带朱砂的男子。--情节虚构,她是她,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瓜田李下女当家

    瓜田李下女当家

    什么?敢借钱不还?好吧。姐姐我揭人瓦一揭一个准。不要怪我,女子当自强。什么?迂腐书呆不吃不喝?老姑娘没人要,【推荐新文《侍婢倾城:暴君不温柔》】什么?敢往她的南瓜里装石子?好吧,没关系,姐姐家粪池里的粪也还剩了不少
  • 斜风

    斜风

    历史在1855年走向未知,是赤潮席卷新世界,还是依旧无法把握命运,柳畅在斜风中前行英雄血,美人泪,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我能改变的不仅仅是历史而已紫钗恨2012架空历史新作
  • 把话说到点子上

    把话说到点子上

    本书列举了不同场合与不同的人交谈时,可以运用的各种的说话技巧,让你在最短的时问内,用最精练的语言,引起对方的兴趣,打动对方,说服对方,使你在面对领导、同事、朋友等各种各样的人时,都能应对自如,巧妙地把话说到点子上。
  • 农家王妃太逍遥

    农家王妃太逍遥

    顾如瑾,现代第一鬼医,却因飞机失航穿越异世,落入悬崖底下成了无人问津的山林野蛮女。萧夜寒,元夏国人人敬畏的鬼王爷,杀人如麻,冷若冰霜。一次暗杀身负重伤不慎跌落悬崖,砸破某女辛辛苦苦盖了三个月的茅草屋。她秉着医者父母心救了人,然后理所当然使唤当劳力,日子过得舒坦又惬意。“萧夜寒,给你报恩的机会来了,带我上悬崖。咱们两清!”“嗯,带回王府,送柴房!”野爪太锋利,先磨磨性子,再好好调教!顾如瑾炸毛,养金丝雀啊,找错人了!于是她逃了……当日,通缉令遍布全城,鬼王萧夜寒全城通缉一女子,据说是这样写的:离王府出走某暴力女一枚,看似软妹子,内心硬汉子。虽面若桃花顾盼倾城,却为人野蛮恶毒,做事毒,嘴巴毒,心更毒!有能人者将其带回王府,重重有赏!然后的然后……她成了元夏朝人人羡慕的女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骂公主逗皇子,皇宫内外横着走!有人要挑衅?离王府几百侍卫齐刷刷一站,挑衅者灰溜溜跑了。有人要比斗?离王亲信军队几万人一出,比斗者目瞪口呆傻了。有人想攀关系?行,先过问离王妃再说。什么,离王在哪里?某男人抱着娇妻爱不释手,本王很忙,一直没空!白天忙,晚上更忙……本文一对一,盛宠温馨路线,男女主身心干净!喜欢的赶紧跳坑吧!
  •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精选了冰心所作的散文。主要内容有、笑、梦、闲情、好梦、往事(一)(节选)、往事(二)(节选)、寄小读者(1923-1926)、再寄小读者(1942-1944)、再寄小读者(1958)、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像真理一样朴素的湖、小橘灯、忆意娜、一寸法师、樱花赞、一只木屐、尼罗河上的春天、腊八粥、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童年杂忆、我和玫瑰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