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1300000008

第8章 徐世昌:活着的曹操(1)

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曾对父亲说,徐世昌是曹操,袁世凯不语。事实上,父子二人都知道徐世昌就是一位活着的曹操。他由举人而进士而成为翰林庶吉士的“正途出身”的文人,最后又当上了民国大总统,可谓之一代奸雄。徐世昌世情练达,在前清时就官运亨通,民国后更是白日飞升。凭借着游刃有余的“智谋”,在逊清遗老中,他活的是最舒坦的一位。

一展抱负为晚清效力

明清两代,翰林官是文化层次最高的文人群体,清代翰林官是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但由于科举考试时间的固定化,导致清代翰林官日益壅滞,出路困难。晚清的捐纳与军功,对包括翰林官在内的整个科甲正途官员造成了更大的冲击,使翰林官的出路面临着更大的难题。翰林官集官僚和学者双重身份于一身,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理念,进则跻身庙堂,辅佐国君之政务,退则隐居于民间。翰林群体成员居于士人顶层,可以说享尽风光。但是在清朝晚期,又另当别论。

徐世昌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以晚清封疆大吏而任民国总统者,唯袁世凯、徐世昌二人。不知道袁世凯的恐怕不多,而不知徐世昌者恐怕不少。袁世凯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乃窃国大盗,祸国殃民,故而臭名昭著,为世人所不齿;而徐世昌一生则力主和平,智谋出众,不仅在晚清时期官居要职,即使是清朝灭亡后仍旧在政坛游刃有余。因此比起袁世凯的出名,自然远远不及。

徐世昌靠科举起家,出身翰林,清末时位极人臣,民国时又官至大总统,成为国家元首。其曾祖、祖父在天津为盐商,故又落籍天津。清道光年间,高祖徐诚为河南南阳知县,卒于官;祖父思穆,任河南中河通判,在卫辉府安家。世昌出生于卫辉府府治汲县。七岁时,父亡故,寡母隐忍持家,虽家境贫困,却宁可典当家产,也要延师教子,并亲自督课,尤重德育。

徐世昌16岁时开始课人兼自学,以经营薪米;17岁因善书小楷,随叔祖父充县衙文案及家庭塾师;18岁为某知府治函札兼会计,以文会友;24岁为准宁县知事治理文牍,遇袁世凯,一见倾心。袁见徐青衣敝履,虽不修边幅却神采飞扬,谈吐间,显露出勃勃雄心与满腹经纶,不禁赞道:“菊人,真妙才也!”

当时徐世昌无钱赴应天府应多试,袁世凯即赠银两百两,使他得已成行,并金榜题名。四年之后,世昌又中进士,先援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援编修。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张之洞、翰林院掌院学士李鸿藻都曾为其师长。

尽管编修为七品官,俸银甚少,但是徐世昌是个极有眼光的人,尽管在翰光一住就是9年,他却从未办过一次学差、试官之类有利之事。反而积极结交,疏通上下,同时勤苦读书,关心时事,作好各方面准备,以待时机。

当时的翰林院是中国封建社会为科场尖子而设的最高机构,凡以科举进身之文士,无不孜孜以求。但由于大学士李鸿藻,认为徐世昌“虚矫过人”,因而不得宠难以发达。但徐世昌向李介绍袁世凯,通过李鸿藻,袁为李鸿章所常识,向朝延推荐他督练新军,却成为袁世凯发展的起点,同时也成为徐世昌仕途中走向发达的转折点。

在翰林院徐世昌坐了十年冷板凳,终于在第十年转机来临了。当时袁世凯向清廷奏请徐翰林兼管新建陆军稽查全军参谋军务营务处总办(相当于秘书长兼参谋长),徐欣然就任。虽然编制、原职、级别均予保留,但总是以高就低;徐世昌却毅然离开翰林院,全力以赴,总揽全军文案并参与机密,袁世凯不在时且代理其职。从此成为袁的得力智囊。为袁世凯的升迁,再启用出谋划策,提供了有利的参谋。

甲午战败,清廷痛定思痛,决意整编新军。袁世凯此时奉命练兵于天津小站,邀徐世昌佐理,徐世昌欣然从命,立即到新建陆军营务处公干,此后果然时来运转。徐世昌在翰林院十年的修炼,逐渐领悟到,仕途困顿的主要原因,就是乏人赏识,无“通天”的途径。而袁世凯得到大学士李鸿章赏识,并向朝延推荐其督练新军,终成其腾达之起点。因而当年徐世昌毅然投身小站,实是押宝式的以身相赌。对于袁世凯而言,当时尚未发迹,有翰林来充幕僚,对提高身价,有益无害。可以说这一步棋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徐世昌到任不久,袁世凯即因克扣年饷、诛杀无辜而被人告发,军机大臣荣禄与陈奎龙负责查办。这反而给了徐世昌机会。因为徐与奎龙为同榜进士,私交甚笃,于是便出马为袁世凯打点,并得以“乞恩姑从免议”,使一场大祸消弥于无形,袁世凯自是对徐世昌感恩不尽,更加刮目相看,此后常常委以重任。

可以说徐世昌与袁世凯是贫贱之交,且又长袁四岁,所以袁世凯以兄称之。二人又历经了此次磨难,袁世凯对徐世昌更是信任有加,委实倚重。在小站练兵工作虽只两年多,但徐世昌一来受到袁的高度信任与尊重;二来是翰林出身,受到其他将领的尊重,皆称之为师;三来徐世昌工作勤奋,自学军事及英语,先后编写了《新建陆军兵略存录》及《操法详晰图说》十三册,以新传统筹全军训练及教育,成绩卓著,声望很高,从而奠定了自己在北洋军队中仅次于袁世凯的地位,也达到了“以文修武、以军功进身”之目的。

历史评价小站练兵,是中国军队走向近代化的里程碑,客观的说袁世凯、徐世昌二人皆功不可设。而徐世昌更是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近代化军事理论,制订了中西结合的军制、法典、军规、条令及战略战术原则。后来的“北洋三杰”即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皆是从小站新军中成长起来的佼佼者。

徐世昌不仅有政治野心,更有着爱国热情,他在翰林院时曾因甲午战败,与数十名同事联合弹劾李鸿章;到了戊戌变法之际,徐、袁都曾积极参与了维新运动。但因当时人微言轻,未能有所作为。参与练兵后,随着袁世凯在朝中地位的提高,徐世昌的地位亦水涨船高,其才华与热情逐步得以施展。

自庚子年即1900年之后,列强先后进驻中国,清廷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难时期。很多仁人志士不甘沉沦,试图挽救将倾的清廷大厦。清廷也一度实行新政,企图力挽狂澜。当时徐世昌以朝廷新进,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历任巡警部尚书、邮传部尚书、军机大臣、东三省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内阁协理大臣等要职。其间曾殚精竭虑,不乏善政。还与袁世凯共同推出了中国最早的巡警制度,对巩固国本,防止外患,民安其业所起的积极作用,历史应该给予正当的肯定。徐世昌在任邮传部尚书时,曾采取雷厉风行的手段,为中国铁路、电力、邮政、航运等事业的发展,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凭他一人的才智很难匡复大清,不久之后,大清王朝就土崩瓦解了,而曾经并肩战斗并提拔赏识徐世昌的袁世凯成了它的掘墓人。

发展东三省抵制日俄对东北的控制

徐世昌显然是个有铮铮铁骨的晚清遗老,他既不像袁世凯那样,为一己私欲吞噬革命果实,企图做实现自己做皇帝的野心。也不像有些遗臣那样投靠列强,买主求荣。清亡后没有,清朝晚期也没有,这是位始终如一的忠臣。

颇值得一书的,是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年,徐世昌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赴东三省,任总督兼管东三省将军事务时的政绩。

东北三省,是清朝的发祥地,清朝入关之前就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因而东北可以说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徐世昌上任时,东三省在十年之内连遭俄、日两强盗三次大洗劫,山河破碎,民生凋残,国土沦丧,满目疮痍。此番朝廷命徐世昌赴任关外,无疑是亡羊补牢之举。徐世昌的才干在这一时期尽显。他向清廷提出《通筹东三省全局疏》,洋洋十万余言,显然对于治理东北,已然成竹在胸。

徐世昌甫以到任,便先从改军政为民政入手。同时,大力举贤任能,尤对留学归国人才予以重用,并向全国招揽时务人才,使东北三省“一隅之地,人才济济”。对于贪官污吏,则严厉打击,杀一儆百。仅仅上任数月,即查清并处理案犯数十起。一时间好评如潮,声名雀起。

徐世昌初掌东北之时,由于财政困窘,入不敷出。徐世昌为增加收入,便利用地利优势,积极兴办实业,与列强进行商战,以“富省、强兵、御侮”为宗旨,推行一系列新的财政政策,可归纳为设立银行,广开商埠,聘用洋员,引进外资等数举。同时强调不设租界,以确保主权。并鼓励利用“地势广衍、土脉膏腴、雨量充足”之优越自然条件,发展粮食畜牧业,不久便显现出了很大的实效。

同时徐世昌大力发展农业。经考察,徐世昌积极倡导种麦,并向种植者提供国内及日、美良种,复“首弛粮食出口之禁”。以致“三年之后,东北遍地皆麦,自给而外,兼资运营。至今三省之民奉公为麦之先农”。徐世昌还从澳洲引进良种羊和拖拉机,对促进东北农牧业近代化的进程,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徐世昌还积极发展工商业,他不仅重视科、教,还为改造满清八旗子弟的寄生习气,专门设厂办校以“化其气质”,使“八旗人才不可胜用且不必再为筹出路也”。他还抓了清剿土匪、移民屯垦,筹边安氏,修铁路,通电话等,诸此之举无不是功德无量。

徐世昌督东北仅两年时间,东北面貌便焕然一新,足见其才干不凡。为此清廷亲贵载涛赞曰:“自欧考陆军归国,经奉天(今沈阳)见马路、电灯、军警无不备具,街市焕然一新,乃宿公署,俨然欧式,益服世昌新政经画,非它省疆吏所及。还朝即力荐其值枢府焉。”世人称东北三省新政为“徐世昌新政”,徐世昌本人亦为此政绩而引以为豪。

但更值得称颂的则是徐世昌应对日俄侵略方面的态度和举措。不卑不亢,应对有度,既没有丢了中国人的气节,又没有让列强如愿讨得好处。当时之东北,处于日俄两豺狼的交攻之下,情势十分危急。徐世昌在上任前与时任北洋大臣的袁世凯设定的外交方针,一是“以保卫主权为第一急务”;二是“在具体交涉时,为了在主要问题上达到我们的目的,在次要问题上让步也许会复得必要”。徐世昌在与日本交涉过程中,对其明目张胆的侵略行径予以坚决反击,“必示人以不可攻,而后人不攻;必示人以不可欺,然后人不欺。”在卫护领土主权等原则问题上据理力争,寸土不让。打击了列强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尊严,主权完整。世昌任用与日交涉“著为功劳”的吴禄贞为“解决界务问题督办”,有效地遏制了日本蚕食中国边境领土的阴谋及“满州政策”的推行。

一次,日本人在图门至六道沟90余里钉立木桩,暗将我国领土划入韩界(当时朝鲜为日侵占)徐世昌令吴禄贞带人连夜拔去,并记上华名里数,钉立标识,使日本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徐世昌在与沙俄侵略方针所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同样取得了“已无余憾,为之欣慰”的结果。

徐世昌在东北实施近代化建设,使东北开改革之先河,在推进全国近代化进程方面,确实功莫大焉。

当时的中国本无巡警制度,该制度还是徐世昌于1902年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或是出于爱乡情愫自告奋勇在天津实施的。这也是清廷推行“新政”、徐世昌练新军的主要内容之一。徐世昌“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后备、巡警军”,以此恢复、稳定了天津局势。

从徐世昌的奏折中可以看出,创办巡警的目的具有镇压国内叛乱、维护社会秩序。1902年5月,徐世昌挑选500名新军组成第一批巡警队,任赵秉钧为总办,在天津城厢内外,东、南、西、北、中各设一局,按照地段划分管理治安。那么何以选定在天津设巡警呢?徐世昌当时就指出:“天津是北京的门户,濒临渤海,南北通衢,尤虑华洋交替之际,形势较内地尤为要紧,是非举办巡警无以清地面而清盗源;无以禁暴而安民;无以解民志民情而通国家政令。”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废除八国联军所谓的“天津二十华里之内,天津全县以至宁河县境、塘沽、北海沿岸均归管辖,不准中国军队驻扎”的规定。徐世昌进一步指出:“盖必奸宄不兴,而治民安其业;国本既固而抗外患潜消。”所以徐世昌在津门创办巡警制度与其被攻击为“工于心计”的“反革命”、“沟通反动派与人民之间的意向机构”,倒不如说是通晓世界之潮流,改革、发展并与国际巡警接轨之佼佼者,是推进闻名、发展社会的近代化举措。

1905年9月24日,因出现出洋考查宪政五大臣被炸事件,其中也包括有徐世昌,因而清廷决心设立巡警部,徐世昌出任尚书,将“北洋营队3000人授以巡警管理各法”。随后又把督统衙门设置的“华巡捕”850人合成10个巡捕分局,组建天津沿海巡警及直隶州县巡警网络———西站、塘沽、山海关、秦皇岛、北塘及铁路沿线形成全国巡警网,参练马巡、水巡、暗巡和消防队,并相继建成拘留所、备差所、军乐队和探访队等。

天津巡警的管理是近代化的,徐世昌所进行和制定的这些措施在当时的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天津被外国人描绘成“世界上拥有最好的警察制度的城市”,是天津成为中国近代商业、工业、金融、外贸中心地位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证。

徐世昌在任邮传部尚书时,采取雷厉风行的手段,为中国铁路、电力、邮政、航运等事业的发展,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徐世昌在任邮传部尚书一年余,即1909年8月,政任协办大学士,补援军机大臣;一月后又援体仁阁大学士,系清代文臣的最高荣典,也是汉人枢臣中唯一最受朝廷信任者。

从这些政绩可以看出,徐世昌为人精明能干,有民族气节,但是他为仍处事十分谨慎,绝不骄矜,以党派示人;他既能符合潮流,大办新政;亦不疏远旧派、权要,可谓兼收并蓄,广结广交,上下畅通,左右逢源,从而为后日重掌枢要铺平了道路。早在东北任职时期,他就已考虑到清廷失势,便未雨绸缪,预谋转中退路。他为人看来,因而即使是后来清廷灭亡,他依旧官运亨通。徐世昌因此而赢得了“水晶狐狸”的雅号。

到了徐世昌重掌中枢之时,欲行新政,但苦于孤掌难鸣,于是他极力大造舆论,“助袁出山”,但清廷仍对袁世凯心存记恨,并不理睬徐世昌的保奏。直到辛亥革命义旗高举,清廷欲调北洋新军镇压革命,才不得已把重新启用袁世凯提上议事日程。因为北洋六镇,从将到兵,一直听命于袁世凯。况且即使袁回河南闲居,仍在暗中联络,遥控指挥,其势力不可小窥。

由于满人陆军大臣荫昌,指挥不灵,致使清廷亲贵更加手忙脚乱,不得不依徐世昌为袁世凯筹谋划策共同商定的六项“出山”条件,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各路军以皆归其节制,南下镇压革命。自此徐世昌终于完成了一项历史性任务。

同类推荐
  • 江湖行

    江湖行

    仗剑天涯。挥不去离愁别恨,斩不段恩怨情仇。鄱阳湖水;长安城泪;化作幽州恨。纵有《六合诀》、龙泉剑,剩下孤独酒一壶。
  • 血腥的盛唐3:武则天夺权

    血腥的盛唐3:武则天夺权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拔剑

    拔剑

    三国之后,中原大地尸骸遍野,人口锐减;到了西晋,又发生了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乘机南下烧杀抢掠。汉人从2000万急剧下降到400万。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
  • 辽金西夏:边域称雄

    辽金西夏:边域称雄

    我国宋朝时期,北方出现了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即辽、金和西夏。这三个政权称雄边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辽也称辽国、契丹,是中国五代十国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中国北部。金是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西夏原名大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长达190年,最后亡于蒙古。
  • 三国十讲

    三国十讲

    在大众文化的讨论范围里面,“三国”不过是一群杰出人才汇集的场所,没有那些人才,他们眼中就没有三国。而真实的三国,是一段时间,是一种历史,是一类共同命运。本书既有人们惯性思维下的“三国”,也客观阐述了真实的三国时代,让历史的原果实和演绎后的榨汁儿饮品共同留存于我们的记忆!
热门推荐
  • 赤脚仙尊

    赤脚仙尊

    年少的张长生在五岁掉进石洞中,获得仙缘。七岁被老神医相中收为弟子,开始学医之路。九岁拜入山南门,遭修仙者毒手却侥幸存活。他将何去何从!十岁意外的获得修仙者的物品,开始了修仙之路。十二岁,正式入得修仙门派青云派。
  • 冷帝的刁蛮妃

    冷帝的刁蛮妃

    本文视频地址:?pstyle=1(话说梦第一次做视频,都不许给我说不好,谁说......谁说不好,我就把她配给龙御彦那个花心大萝卜!哼哼)“龙御彦,你这混蛋,把我害惨了!”她喊着,一盆脏水泼了过去。......“苏如墨,难道我没有告诉你,我有一个孪生哥哥吗?”“所以说......”“你认错人了!”......第一次认错,呃,情有可原。★☆★☆★“龙御彦,你这混蛋,居然敢当众轻薄我!”她上前,一顿拳打脚踢。“你发什么疯?”淡淡的语调,却有着说不出的冷肃和威严。完蛋了,是皇帝!第二次认错,呜呜,理无可恕。★☆★☆★“民女苏如墨叩见皇上,之前屡次冒犯,皆属无心,请皇上恕罪!”“哈哈哈!”,那人先是一怔,随即爆笑出声。该死,是龙御彦!第三......呃,有人故意混淆视听,这次不算......★☆★☆★“喂,龙御彦,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大家开心一下!”他转头,淡淡的,似笑非笑:“朕跟龙御彦,真的就那么难以分辨吗?”......哇啊啊啊,他们两个到底谁是谁啊?★☆★☆★“五弟,朕看你和如墨甚是情投意合,不如朕为你们赐婚,如何?”“这个......”龙御彦顿时满头大汗,他还没想要成亲呢!“呃,四哥,以后再慢慢说吧,不急,真的,一点都不急!”“好。”刺探敌情成功!紫星的帝王低头,继续埋首奏折,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嘴角逸出一丝淡淡的笑意。★☆★☆★其他情节,呃,敬请投票、收藏、推荐,然后,看本书作者慢慢道来......ps:本文慢热....非常慢.....新文《妖孽皇帝替身妃》推荐好友的文文:妖灵灵《娇娘子拐冷相公》鈕鈷祿姒兒《冷清阿哥俏舞娘夜嫏嬛《妖郎君的狐狸精》师蓝天咖啡《吸血蛇君》本文的群新鲜出炉,嘎嘎,江山如墨:13203895敲门砖,呃,就梦的名字吧!抱抱亲爱的娃娃,这是她贡献的群号,呵呵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失踪后妃:不做帝王妻

    失踪后妃:不做帝王妻

    一场莫名的车祸,她穿越了时空,顶替了那个天之骄女;他幼年的遭遇让他决定放弃青梅竹马的她,可她偏偏还是闯进了那个她不该进入的局,如此,她就不该逃出他的手心;而她与他是曾经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甚至决意抛弃一切的爱人,可一朝变换,曾经的心何在?
  • 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

    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曾国藩的启示

    曾国藩的启示

    评古论今,《曾国藩的启示》延续曾教授独特的曾氏风格,小中见大,通俗易懂,幽默睿智,微小细节中明大道理,平实讲述中显大智慧,深合古人“文章之道”,读者定能从曾国藩通过奋斗而逆转的一生与曾教授的独到解读中获得从未有过的启示与激励
  •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点面结合,图文并茂,使读者朋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名人成长经历和成功历程,更加清楚、细致地了解名人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进而达到了解名人、学习名人,同时配以“名人名言”栏目和精美的图片。用名人的事迹激励自己,本书精选了近百位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传颂最广的名人,分为先贤圣哲、帝王风骚、治世名臣、传奇名将、科学巨匠、文学泰斗、艺术宗师、民族先驱、巾帼红颜九大类,以最精练的文字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见解、丰功伟绩等,用名人的智慧指导自己。实现成功人生的最终目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美味穿越:皇上,本宫要辞职

    美味穿越:皇上,本宫要辞职

    身患重病的芯儿,在母亲的悲痛中离开了这个年代,殊不知在另外的一个朝代中另外的一格芯儿也是为在旦夕,但秦观的是一个的去离可以换来一个的重生,将于王府之中,选秀是被皇上看中选进宫中,尔虞我诈的后宫哪里是他的生存之地,又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皇后之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与神婚:狂恋三千年

    与神婚:狂恋三千年

    他是高高在上的十二祖巫,生性凉薄,为人厉狠,那放诞不羁的外表下,只愿为一名女子痴守他本是下界一名小小地仙,温润暖心,医术超群,在下界三千年,只为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她原本是一名不起眼的小偷,一次任务失败,糟小人暗算后,流落到了异世。成为了凡界大国的“九公主”,原本八竿子打不到一边的两人,却因为她顶着一张与那女子极为相似的脸而钩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