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0700000004

第4章 永恒的刘姓江山——汉高祖遗嘱(1)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史记·吕后本纪》

吕后问高祖曰:陛下百岁之後,萧相国既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所立的遗嘱可谓环环相扣,百密无疏。这两道遗嘱不但是汉初政局的直接反应,也是汉朝后来发展的指示灯。人事安排的遗嘱使汉朝刘氏江山得以稳固,而白马之盟,更是让刘姓江山延续了三百七十年。刘邦遗嘱的成立,有一小部分是对秦朝历史的反思,更大一部分是对当时形势的总结。

1、人事安排的玄机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四月中旬,六十二岁的刘邦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到来。此时朝廷内外,皇宫内外气氛很不正常。皇宫外的重臣们知道皇帝不久矣,但无计可施;经常在刘邦病榻前伺候的吕后不知夫君到底还有什么打算,也是忐忑不安。

一天晚上,她走近刘邦,试探地询问还有什么遗言,刘邦不回答。她只好以政治家的身份追问道:“您死后,丞相萧何再挂了。谁还能承担百官之主的重任?”

丞相一职在秦时就已经成为百官之首,他是名副其实的政府首脑。而皇帝只不过是皇族的首脑,一个皇帝如果不是昏庸透顶,那他对丞相一职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丞相为皇帝服务,但却直接管理百官,也就是政府。皇帝可以任免丞相,但不能直接指挥丞相。如果说,皇帝是一个国家的代言人,那么,丞相就是让这个国家运转起来的指挥人。也就是说,皇帝不过是一个橡皮图章,真正起作用的是丞相。

所以,一向有政治头脑的吕后开门见山,直接把最关键的问题挑了出来。刘邦虽然生理已将死,但大脑仍很清醒。于是,他说出了第二道遗嘱。

他回答吕后:“曹参。”

吕后又问:“之后呢?”

刘邦道:“王陵。”但随即又补充道:“王陵这个人有些迂愚刚直,可以让陈平帮他。陈平智慧有余,但是难以独当重任。所以,一定要用周勃来帮他。而周勃可以作太尉。也许外人会认为周勃缺少文才,但是客观地说,将来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

吕后心里有些不高兴,尤其是最后一句话,什么叫安定刘氏天下?她又问道:“这些人都死掉,谁还能代替他们呢?”

刘邦高深莫测地回道:“我也不知道,你又何必知道呢?”

该年该月二十一日,刘邦死在长乐宫,政治家吕后秘不发丧,她把理由说给幸臣审食其听:“朝廷元老大臣当年都与皇帝平起平坐,北面称臣就怏怏不快,现在要让他们在我儿刘盈面前俯首称臣,心中定然更是不服,若不统统将他们诛杀灭族,天下恐难安定。”

审食其没说好也没说不好。但被曲周侯郦商听说这件事后就大叫不好,他告诫审食其说:“太后要杀人,绝对不好。陈平、灌婴在荥阳有大军十万,樊哙、周勃在燕、代有大军二十万,若闻诸将遭诛,必定连兵回攻关中。到时候,大臣内叛,诸侯外反,高祖基业就烟消云散了。”

审食其听罢,立时感到事态异常严重,不敢有丝毫耽误,急忙进宫去找吕后汇报。吕后不愧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她能分清事情的轻重,从而改变了初衷。

于是,她按照刘邦的遗嘱,在萧何死后,任命曹参为相。之后又陆续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周勃为太尉。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刘邦遗嘱中所提到的几位可以重用的大臣以及他们的排名顺序:曹参-王陵-陈平-周勃。

曹参,是刘邦坚定的追随者。在对秦军、项羽及叛军的无数次战斗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并非是他被刘邦看好的因素,刘邦之所以看好他,是因为此人好黄老之术,并懂得进退周旋之道。果然,曹参接任相国后,无为而治,“萧规曹随”。

表面上来看,这是黄老之术和当时的汉朝政局要求的。其实,深层来讲,他不能搅动吕后掌管的汉政权,因为当时的形势是,吕后随时都会掀起一场宫廷动乱。

曹参之后的王陵,治国能力并不强,但此人宁肯掉脑袋,也会坚持原则。使得吕后往往在一些为自己家族争取利益的情况下碰软钉子。吕后在这种情况下去询问陈平,陈平是个诡计多端,并保身有术的家伙。他满口答应吕氏的一切意见,而背地里却跟周勃联系紧密。

这正是刘邦的英明之处,陈平虽然足智多谋,但他没有军权,而太尉周勃正弥补了这一缺陷。当吕后去世前后,吕氏的势力已经达到顶峰,作为丞相的陈平和作为太尉的周勃几乎被排挤得无事可干。可当吕氏一死,在诸吕欲作乱之时,陈平立即跳了出来,因为深谙保身之术的他知道,一旦吕氏得了天下,他陈平就只能等死。所以,他立即联合掌握帝国军队的太尉周勃和刘氏宗室成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灭了诸吕。刘邦说“安定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果然言中。

但是,仅凭这道对人事安排的遗嘱,刘邦就有那么大的自信保住刘氏天下吗?刘邦对吕后的了解,恐怕要远比我们深刻的多。吕后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政治家,难道仅凭这张人事安排的网,刘邦就自信能罩住吕后?

2、牵制:高超的艺术

稍有常识的人通过刘邦立的人事安排遗嘱,都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刘邦把遗嘱交付吕后,本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和秦始皇交托给赵高的遗嘱一样,这也是一个信息的单向传递,在汉初政局不稳的形势下,发生问题的概率非常之大。

尤其是当太子刘盈是个笨蛋的情况下。确切地说,太子刘盈能成为笨蛋,完全拜刘邦所赐。刘盈在童年时曾受到过两次很严重的惊吓,第一次是项羽的军队对刘邦的家乡进行大扫荡,虏走了刘盈的祖父和母亲。当时,小刘盈不过五岁,因为个子小而藏在草丛里幸免于难,但惊讶是肯定是有的。第二次更是可怕,他跟着刘邦躲避项羽的追杀,而刘邦嫌车上载重太多,影响逃命,于是按照胖瘦的次序,将刘盈姐弟从车上踹下去。那可是亲爹啊,亲爹把自己从车上踹下来送给了前来追赶的仇人。任何人都不能接受这种“连摔带吓”,从此后,刘盈有一种很“宝贵”的习惯:懦弱怕事,一遇事就如惊弓之鸟。

刘邦在太子一事上曾想过动大手术,拿下刘盈,立他最宠爱的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但是,在刘盈母亲吕后和众大臣的反对下,他最终没能成功。

在刘邦看来,因为要被废掉的是吕后的亲生儿子,在“母以子贵”的传统下,吕后的反对于情于理都过得去。可大臣也反对,刘邦就觉得很纳闷。大臣们虽然给出的理由是废黜太子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但刘邦觉得这种理由并不充分。

吕后当然有控制笨蛋刘盈的想法,而那些大臣们也未尝不作如是想。即使这些人没做如是想,现实情况也确是如此。当时的情况是,能够危及刘盈执政的势力一个是以吕雉为代表,包括吕泽吕产吕禄叔侄在内,我们称其为“后党”。另一个是以萧何为代表,包括曹参周勃灌婴在内的,我们称其为“相党”。双方都与刘邦至亲至密,刘邦实在不能将他们明目张胆地干掉。但刘邦有他自己的一套办法,这种办法也只能是流氓才可以想的出来的。

在遏止“相党”上,刘邦为刘盈培育了一位刚毅坚忍的母后,而且母后的身边还有一群能征惯战的“后党”!在“后党”的遏止上,由于萧何羽翼颇丰,威望又高,刘邦就逼其脏污自保,给他带上“与民争利”的帽子,使他得不到百姓的拥护。他同时又把吕后的妹妹嫁给了大将樊哙,让萧何不能指挥,在经过一番动作后,刘邦的预想达成了。

首先,威胁刘盈的两股势力互相牵制互相制衡,谁也不能奈何谁,谁也不能消灭谁。相党的人如果有非分之想,就要考虑考虑吕太后;而吕家如果有人存非分之想,那必须要看看丞相是什么态度。

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在汉朝时期丞相位置的重要性,所以,只要吕氏肯按照刘邦的意思来任命丞相,那么,汉帝国就会按照这些丞相的意思向前走。

但是,刘邦的这种牵制艺术之所以能得逞,是因为他在这一道保险前早已经上了另外一道保险。这道保险就是诛灭异姓诸侯。

3、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我们还先从汉十二年(前195年)初说起吧,在这一年,刘邦击败了造反的淮南王英布,带着箭伤返回长安。这是他最后一次亲征造反的诸侯王,再过四个月,他就要死掉了。路过老家沛县时,大概是受了“衣锦还乡”的思想作祟,又或是箭伤与旅途劳顿的折磨,他坚决要住下来。并传出旨意,要与家乡父老同乐。

这一年,刘邦已六十二岁,但并没有因为年龄而使他与乡亲们欢宴谈笑的兴致减少。他找来家乡所有的人,摆下酒,放倒数口猪,宰掉数只羊,所有花消都算在他账上。就是当年欠下的许多酒钱,他也数倍奉还。在玩乐了十多天后,他坚持要走,乡亲们坚决不让,他只好又在路上搭起帐篷,痛饮三日。

中国人的乡土观念历来是世界之最,一个人在外取得成绩后必要荣归故里。当初的那位汉子项羽在灭掉秦国后,便坚持东归,并且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还乡”情结,使得许多做出成绩的中国人回到家乡后不仅仅是吃喝玩乐,理所当然,作为取得了天下这样大成绩的刘邦当然不仅是跟乡亲们吃喝那么简单了。

他先是组织了-个一百二十人的少儿合唱团,并亲自写下了“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歌词,在歌唱时,他击筑并亲自领唱完后,突然放声大哭,哭完毕,又跳起舞蹈。最后,倾吐了对故乡的深情:“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隗犹乐思沛。”

衣锦还乡,自然要作威作福一番,刘邦自然也不例外,他大肆报复了丰邑背叛他的积怨。本来,刘邦祖居丰邑,后来迁居沛邑。起事后,刘邦自立为沛公,领兵攻占丰邑,让雍齿留守,雍齿却叛归魏国。因此,荣归故里时,他免除了沛邑的赋税,却不肯给丰邑同样的待遇。与其说这是报复,倒不如说这是他在老家显示他皇帝的权威。

刘邦还乡大概是汉初政局的一个缩写,这倒并非因为他的吃喝与炫耀,而是他的那首《大风》,从文学角度来讲,这首只有三句的歌词足可以立足于中国文学之林。刘邦根本就不是文士的料,他能写出《大风》,只是在特定环境里,他的主观内心与客观现实猛烈撞击下真情滚涌下的宣泄。我们大概还记得项羽临死前写下的那首《垓下》,这两首歌都是两个武夫的非凡人生历程行将结束时,对眼前处境的强烈体验以及瞻念前景所生的忧患与困惑。

有人说,刘邦的《大风》是一首胜利者之歌,如果仔细品味其中的内蕴,就会发现,这首歌其实是一支胜利者的悲歌。

特别是最后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体现了刘邦本人对自己做了七年皇帝的一个总结,从而让我们看到了汉初政局的诸侯造反的现实,它同时也成为刘邦不久后所立政治遗嘱的思想基础。

“猛士”是谁?就是那群诸侯王,那么,他既然杀掉了那些诸侯王,当初为什么要立呢?

一切事情又都该从秦始皇说起。

4、猛士都已死去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围绕分封与郡县的问题,秦帝国的大臣们展开了激烈的论争。秦始皇最终选择了李斯提出的郡县制,理由是,天下之所以苦战不休完全是因为有侯王。

刘邦在与项羽争斗的四年里,也实行分封制。一个人再愚蠢,也不至于才有过的前车之鉴而看不到,刘邦之所以分封,的确是迫不得已。为了争取与项羽对抗的力量,他只能把一些手握重兵的人封为诸侯。在这一时期,他封了如韩信、彭越等八个异姓王。可他同时也实行郡县制,就是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同时,他已将自己的领土设置了十八个郡。

也就是说,刘邦开始并没有分封异姓王的想法,这也成为天下大定后,他逐个诛杀异姓王的理论基础。刘邦本就是一无赖,他既然可以不受传统意识和规范的束缚,根据政治的需要实施分封,当然也可以不受传统意识和规范的束缚,根据政治的需要削除诸侯。

之所以说刘邦不受传统意识和规范的束缚,是因为他所封的王并非是按照一定规则和制度来分封,而是完全出于政策与策略的需要。确切地说,这些被封的王完全是刘邦的一件工具。“王”这个尊贵而又权威的字成了刘邦随意的脱口之物。

同类推荐
  • 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承载着三千年华夏历史的《史记》,全面地展现了帝国的治乱兴亡、朝代更替、庙堂权术、江湖生存的原始形态,贯穿其中的则是智谋、心力、情感、品质等人性文化的潜规则。知源流,明因果,识人性,观成败,历史的经验正可以用来弥补人性的弱点,让我们游走于世情的边缘,寻找属于自己的心路历程。
  • 兴明

    兴明

    主角回到明末。灭李自成,拒金虏,扫荡草原,发展资本主义,与西方列强争霸。
  • 中国历史1000问

    中国历史1000问

    炎黄子孙们,让我们翻开历史,拂去岁月的灰尘,寻找创世祖先们开辟中华民族生存、发展道路的历史足迹吧!本书以时间为序,从远古的史前文明说起,一直叙述到公元2010年年底,在所有的同类书里是时间跨度最大的,这也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其次,本书与同类书相比,虽都是选取历史片段、勾勒历史故事,但本书的选取面非常宽泛,从而使本书的信息量颇为庞大,这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再次,本书在叙述时,力求尊重史实,不妄加评论,让读者做阅读的主人,去思考、去感悟……这是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最后,本书在讲述一些历史故事时,不仅考证了正史,也辨析地引用了一些稗官野史、逸闻琐事,从而使本书的叙述角度更为客观,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 重生武大郎

    重生武大郎

    穿越了!没有成为王侯,没有成为神仙妖怪,悲催的成了武大郎!幸好是少年,于是侏儒式的武大郎经由现代菜鸟调教,长成了八尺大汉!上梁山,战土豪,斗官僚!现代人在战火纷飞的乱世能否成就一番霸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秦朝那些事儿

    秦朝那些事儿

    蹒跚着潮流历史的脚步,挣扎着传统思想的禁锢。铿锵着真挚情感的倾诉,释放着疯狂燃烧的温度。
热门推荐
  • 乖乖女孩冷宝贝

    乖乖女孩冷宝贝

    他们的相遇是场意外,却在不经意间留下了牵连。他,帅气冷俊,没什么可以难得他,却赢不了乖乖牌的她。还在不知不觉中,对她动了真心。她,天生的乖乖牌。一切却因他的闯入而改变。明知道他们是不一样的人,可还是让他偷走了自己的心。他,一直守护着她,只希望她开心快乐。甚至愿用生命换她幸福。她,他是她生命中最要的人,因为日久天长才会萌生爱意,可是她很清楚,他不爱自己。那么她能找到只属于自己的幸福吗?情非得已的改变,无法预料的事情,让一切都改变。他们都不在是最初自己了。五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她却牵着别人的手。让他不知所措。他们能否跑掉一切负担,只为彼此幸福。五年后,他们还能牵手到白头吗?
  • 所念人,所感事

    所念人,所感事

    我们真的要过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有时候,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有时候,回头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儿,方能彻底理解生活,方能在旅途中长大。一个城市,几个男女,几段爱情故事,落幕!
  • 胡适传

    胡适传

    胡适,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影响颇大的历史人物,他是新文化的战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思想历久而弥新,他的影响在海峡两岸十分深远。本书以史家之思、作家之笔为胡适立传,使读者对胡适的一生有深入的了解,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史传之有褒贬评赞,自古而然,也是史学工作者的职责。评论的关键,在于“出以公心,实事求是”八个字。须以传主行实为脉络肌肤,做到理由事生,浑然一体,不谀不诬,公允精当。笔者有志于此,对胡适一生的思想业绩,褒其所当褒,贬其所当贬,惟求按实而论,析理居正,作客观公允的评价……
  • 巴山旧事

    巴山旧事

    各地反抗斗争风起云涌,民众纷纷聚集万全洞、迫使土司头目投降官兵。容美宣慰使田旻如走投无路、畏罪自缢,中原巴国是一块神秘而又浪漫的土地,土司统治终于土崩瓦解,但是他们却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同样精彩的历史和传奇。内外交困之下,在这里生活着的土家族儿女们虽然很少被外人所关注,丹妹为了让田虎一心制服王爷、战胜土司。《巴山旧事》记载着一个巴地广为流传的故事,土家儿女田虎和丹妹喜结良缘,可是王爷公子却追逼丹妹,要按土司王法施行初夜权。王府家丁强掳新娘,追杀田虎。危急关头,改土归流得以推行。,自己舍身赴死、跳进油锅,化为照亮人心的天灯。土司的野蛮残暴和倒行逆施终于激起山民的强烈义愤,邬阳关发生兵变。 在这里不仅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智慧与善良,而且他们还具有独特的武风和情感
  • 不做王的替身妃:凤头钗

    不做王的替身妃:凤头钗

    四年前,女扮男装的独孤小九救了亡命公子的宋玉,二人相识生情。走时宋玉送给阿九一枚非同寻常的凤头钗,作为婚约之物。两年前,卫国公主国破家亡跳崖,落入川息江,崖头留下一枚凤头钗。*南风卷帘,柳絮翻飞,而许诺为我别上凤头钗的意中人,始终未见。*最遥远的距离,我在你面前,你却不认识我。*若说无情,君又为谁辗转不眠。若说无心,又是谁为卿纵身跃下。*你来了,轻易穿过我的心房,我为你放弃一片城。人生若只如初见。偶相遇,浅相识,深相思,终难忘……【轻寒公子】完结文《萌妻休夫:腹黑王爷小哑妃》新文《驯夫小野妃:腹黑王爷难搞定》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黄色童话书

    黄色童话书

    《黄色童话书》是一本39篇童话组成的小集子,由著名学者、童话创作人安德鲁?兰编著。收录了著名童话《皇帝的新衣》《变驴的洋白菜》《雪女儿与火儿子》《魔法戒指》……那些美丽动人的想像伴随多少人走过他们的童年?那些扬善避恶、催人进取的情节是多少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在这个集子中安德鲁?兰先生将为我们展现他的彩色神奇世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装傻的智慧

    装傻的智慧

    本书将以轻松的文笔,有趣的知识,找出适合装傻的时机和方法,带你解析生活,最终让你领悟装傻的智慧,告诉你应对方法,没有故作高深的人生哲理,避开人生道路上的礁石,发现隐藏的陷阱和机会,直驶向成功的彼岸。,真实的案例让你在体验阅读的快感同时。成功解决棘手的问题,教你把握其中的分寸,没有华而不实的励志口号
  • 水秀山明

    水秀山明

    本文讲述因为意外变傻了的原心狠手辣腹黑卑鄙的男主与嚣张跋扈傲娇任性霸气外露的女主展开的一段狗血小白的爱情故事。通过讲述这个爱情故事,展现出在爱情面前智商和骄傲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