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800000031

第31章 太平盛世弄清影,文坛造及于人间 (2)

第三篇 第二章太平盛世弄清影,文坛造及于人间 (2)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欧阳修对于他所提拔的人,就像一个严格的老师,好与不好,皆一视同仁。如果说范仲淹建造了宋王朝文化的学府,那么欧阳修就是荣任的第一任校长。虽然文化的学派不可能只有一流,在文学、史学、儒学的主张上,宋代的文人都有自己的倾向。但是这就像近代的新文化运动一样,人与人文化主张不同,但是各派的主张都是新文艺时代的一个层面。欧阳修开启了一个文人应实实在在做人的时代,其人其文,皆正心正身,一派初心。他宁愿永做醉翁,一面酒不醉人人自醉,一面众人皆醉我独醒,雾里雾外,一切看得通透、参了玄机。作为宋代文化史的明星之一,他从不曾落在人后。作为一位文人,他展示了士大夫应有的气节,从“不摧眉折腰事权贵”,这一点影响了此后数代文人及文化的发展方向。而宋代文人所展现的绝世风骨,乃历代文人不能相比,实在应该记欧阳修一大功。

昔人已作灰烬,弹落青史一抹红尘

曾有一口缸,掉进了一个人,缸被砸了之后,里面的人虽然得救了,但是外面砸的人,却又把缸补回去,然后自己跳了进去。不用仔细作想,这人便是司马光无疑。柏杨曾这样评价他:司马光是一位正统的儒家,反对任何古代所没有的东西,反对任何改革现状的措施。这种评价给了司马光,也没有说错。只不过,如果单单把“顽固”一词赐给他,不给他留任何辩论的余地,恐怕司马光也会哀怨千年的。

宋神宗赵顼在位年间,宋王朝内部出现严重的危机。国家正亟待改革,王安石应运而出了,宋王朝迅速掀起了熙宁变法的改革之风。此时的司马光正值青年,在欧阳修的推荐下擢升为翰林学士兼御史中丞,在改革风中本可以做一番事业。但是他却与王安石站在了截然不同的角度。王安石的变法,激进革新,忽略了一些传统固有的情况,几乎触动了赵氏王朝祖宗留下来的所有治国规矩,在司马光看来:“先王之法,不可变也。”

站在当世的角度,司马光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变法旨在在于减轻农民处境问题,但是许多关于赋税的政策反而演变成强制摊派给农民的徭役,使他们的生活更困苦。许多贪官污吏利用此次变法,趁机搜刮地皮,专干坏事。一时间变法大失民心,怨声载道。司马光反对了曾是自己好朋友的王安石,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他过于坚持宗法,作为士大夫,已经沦为思想僵硬一派。在司马光看来,治理天下就好比对待房子,坏了要加以修整,只要不是严重毁坏就不用重新建造。改革要稳妥,因为“重建房子,非得有良匠优材,而今二者都没有,要拆旧屋建新房的话,恐怕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了”。他的迂腐观点,却是当时士大夫的集体看法。

不过,司马光一开始是对新法抱着看看再说的态度,后来发现问题,才开始用激烈的言词弹劾王安石。两人由莫逆之交,发展到互相攻击,用司马光的话来说,最后变成“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的死对头,在无休止又无效益的争论中同归于尽,王安石戴上“熙丰小人”的帽子被千夫所指,司马光则作为反对王安石的元祐(宋神宗之子宋哲宗第一个年号)守旧党,背上“元祐奸党”的罪名被后世唾骂。

司马光一辈子维护了帝王宗法,落得千古骂名,然其政治生涯,却也不见多么痛快。王安石下台了,他最后也下台了。而他在朝时,曾应神宗的要求整理了一部治国的“圣经”——《资治通鉴》,也没有得到帝王的垂青,不能不说,司马光是不走运的。司马光曾说:“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他没想过图名,却一直想立志建功立业,成圣称贤,他用15年编纂了《资治通鉴》,内容翔实,评论中肯,是一部地道的史书。唐太宗的诤臣魏征曾言: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历史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就是最好的治国借鉴。《资治通鉴》起草于熙宁变法之前,神宗亲自起名作序,给了这本史书不一样的性质——政治文献,“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当新党当权时,下令查禁《资治通鉴》,有人警告说,因序为帝王所作,如果查禁了,将是向皇帝挑战,新党才惶然而止。就是神宗那篇奇妙的序,让一部宝贵的历史巨著保存并得以流传了下来。

虽然这是一部写给皇帝的政治、历史教科书,总结了中国历史政治沉浮与执政经验的帝王学问,让帝王反思自我的一面明镜。司马光在老态龙钟之际,曾上书向帝王推荐,希望皇帝通过观览此书,能够“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是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但是宋王朝的君王一代不如一代,没有人肯去读这本治国盛典,反将其视如粪土。

但就是这本帝王们看都不看的史学论著,让司马光在宋代文化上大大地勾了一笔,与他的政治建树相比,这部被他不辞辛劳编成的青史,成了永世的金典。其实《资治通鉴》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司马光著史治国的本意,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王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司马光以高瞻远瞩的眼光,以“不下司马迁”(梁启超语)的技法,带领他那些知识渊博的“编辑”群,对中国1000多年紊乱如麻的史迹进行了条分缕析地勾画,使之清如流水般呈现于世。连编年史的始祖《春秋》在内,中国还没有出现比它更明晰更精确的史籍。

然而,这部古往今来令无数学者文人推崇的经典著述,却被司马光一片苦心设计好的读者——宋朝统治者忽略了。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部巨著中,司马光要求当朝者,必须有伟大的胸襟,以采纳不悦耳的意见。可他自己,却没有做到纳万物而知尺度。后人因为司马光的过于保守,曾怀疑《资治通鉴》是不是值得尊敬,更有人把《资治通鉴》比作为“驯服术”,指控它专供统治阶层之用。然而伟大的文化作品功能又岂止一点,它的成就动机只不过展示了它的某一方面作用,而它横空出世之后的真正作用,却永远不能用数量和造就者最初的意图来计算。

就像司马迁编写的《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因为身负史官的责任,帝王令其编史,所以写史书是他的责任,然而如何把历史写得更加恳切并且指导后世,是由史官们的能力和人格来决定的。司马光本人虽然有迂腐的一面,但《资治通鉴》却是一部宋代时期出现的另一部《史记》。由于元王朝入主中原对中国文化的伤害巨大,宋代以前的大量文化著作和史著几乎皆散佚和消失了,倘若没有司马光,许多珍贵的史料都会消失,即使令今天的专业历史学者,具备司马光当时所具备的条件,恐怕也无法将1000多年以前的时代在史书中复原。

中国历史绵延流长,千百年的风云际会,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资治通鉴》上各式各样的行为模子,迄今仍然不断地浇铸着同类的产品。毛泽东就曾深深地爱惜这部治国经典之作,要想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政治,以及展望中国前途,怕是件很难的事情,而这部鉴典,就是了解中国历史的源头之一。可能司马光也没有料到,他编纂的《资治通鉴》,会影响如此久远。

得失随缘心无减,苏公无争文自宽

中国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宋代几乎可以荣登榜首。无论文臣武将、市井间的风流才子俏佳人,皆是儒雅之辈,苏轼作为文人中的顶级巨星,闪亮登台,向世人展露他的惊世才华。柏杨就曾经称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明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十项全能的人”,真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但是一个天大的不幸就是,他的文化造诣,恰恰是其政坛的霉运造就的,真是不知道为他欢喜还是为他忧。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饱经宦海沉浮的苏东坡,聪明一世,却得出了这样奇怪的论调。他养儿子,却不希望儿子聪明伶俐,反倒望其愚鲁,才能保证无灾无难官升高位,这其中的无奈和酸涩,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文人大多自负自己的才学,传说苏轼就是因为太过自负,聪明反被聪明误,给王安石改诗,结果得罪了王安石,被其贬了个彻底,这就是历史上无人不晓,听起来也很好笑的“乌台诗案”。

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正是王安石变法时期,变法失利后,王安石又在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苏轼在诗文中透露出对新政的不满,因为他是文坛领袖,一呼百应,所以社会上立刻大肆传播对新政推行不利的谣言。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之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交代他以前写的诗之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来苏轼在御史台狱受审。自汉代以来,御史台别称“乌台”,所以此案又称为“乌台诗案”。而又一个关于“乌台诗案”有趣的传说,就这样活脱脱地出现在后人的笔记之中。

相传苏轼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当时王安石不在,苏轼见他的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看了半天,心道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于是提笔一挥,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苏东坡到合浦后,闲来无事出去溜达,遇见一群小孩子围在花丛前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苏东坡出于好奇,便走过去问他们在喊什么。小孩说他们是叫虫子快点出来。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便问小孩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又问旁人,这是什么鸟?旁人说:这叫明月鸟。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这故事的真伪倒是没有人知道,不过恐怕是杜撰,但却说明了一个问题,苏轼乌台落狱,又被贬到地方,多多少少与王安石有关。有人认为,因为苏轼不利王安石的新政推行,王安石才将其贬谪了。两人之间是否有恩怨,许多人说不清楚,但苏轼却是因为被朝廷御史李定、何正臣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给害了,甚至认为该将其处以死刑。苏轼在御史台内遭到严刑拷打,他自认难逃一死,没想到最后却“逃出生天”,神宗大赦,将其流放到黄州(湖北省黄冈县)。后人便把这桩案件的诉状和供述书编纂为一部《乌台诗案》。

同类推荐
  • 布袋沟

    布袋沟

    本书是湖北农民作家文库之一种。作者李旭斌,透过跨越了好几个时代的农民古三的视角来看乡村的变化,展示从解放前直到当代农村社会的巨变。
  • 间谍先生:复仇者

    间谍先生:复仇者

    惊动世界四大情报组织的间谍小说大师福赛斯!福赛斯在英国军情六处秘密工作二十多年,6岁开坦克,19岁成为战斗机飞行员!他对世界各国的间谍手法了如指掌,是美国中情局、以色列摩萨德重点关注对象!同时,他也是爱·伦坡奖得主,8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累计销量超7000万册!间谍的世界,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1995年,一名美国青年在塞尔维亚惨遭杀害,凶手神秘消失,却仍让人谈虎色变。6年后,凶手出现。死者家属重金寻找“复仇者”,必须活捉凶手。“复仇者”为别人复仇,也为自己复仇。然而,复仇计划在一开始就被泄露。身份神秘的凶手,不仅早已获得政治庇护,就连美国情报机构,也全都是他的人。“复仇者”单枪匹马,一步步逼近目标,却发现自己正被卷入一个精心设置的陷阱中……
  • 雷米悬疑神作:心理罪之暗河

    雷米悬疑神作:心理罪之暗河

    当红女星神秘失踪,绑架者寄来的不雅影像暗藏玄机。千钧一发之时,如何破解那阻止灭顶之灾的密码?他,是携手并肩的战友,还是心怀不轨的豺狼?测谎仪前,老友叙旧瞬间变成斗智的战场;日夜轰鸣的冰柜中,是地狱般的景象;从未营业的浴宫里,除了站着死去的他,还有另一个微弱的心跳。荒凉寂静的山林里,绝望的呼救声只换来天地间心照不宣的沉默。
  • 参仙圣娃

    参仙圣娃

    许世俊在创作中把情思赋予想象的翅膀,将人、仙、禽、兽及自然万象融入笔端。人参仙子是地能入,是树能上,是水能进。书中写了作为人间缩影的神界的矛盾与斗争还表现了神与人一样的七情六欲,记录了神界的婚丧嫁娶、生离死别、生杀予夺的生动斑斓的世俗生活。
  • 匆匆那年(全集)

    匆匆那年(全集)

    阳光灿烂的高中校园里,开朗的陈寻喜欢上了孤寂的方茴。在20世纪90年代末,感情懵懂的他们,偷偷经历了一系列刻骨铭心的快乐生活。进入大学后,活泼的陈寻因不耐性格冷清的方茴,不耐猜测她的敏感哀愁,而与美丽大方的沈晓棠走到了一起。知晓真相的方茴,无法忍受眼前的事实,便带着巨大的悲伤,远赴澳大利亚。多年以后,方茴终于放下内心阴影,过上了平静的生活。然而,有一天,电话里又出现了那个熟悉的声音。匆匆而逝的时光在那一刻仿佛静止……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的24堂课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的24堂课

    主动工作,提升个人的品牌价值;自动自发,走向卓越的行动法则。选择一份工作,就是选择一条前进的道路,这条道路要凭借我们自己去开拓进取,主动承担事业中的荣誉和挫折,将它们视作工作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不要逃避,不要退缩,主动承担,勇于进取!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第五部队

    第五部队

    当国破家亡,当山河破碎,当强敌入侵,当一个民族面对生死存亡,我们需要的是最血腥,最狂放,最张扬,最能激发起每一个士兵不屈、不败战魂的铁血英雄!我们需要的,是一支以坚攻坚,以强克强,强大的可以让任何强敌为之却步的铁血雄师!这是一部描写中国第五特殊部队创始人传奇一生的小说,这是一部贯穿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战,再现战火飞扬的血之篇章。请每一个中国军人,牢牢记住那个时代的英雄,留给我们的两句话:宁为战场亡魂,不做亡国之奴!
  • 重生之予美何处

    重生之予美何处

    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乃天花也,为世间所无。她是拘那含佛悟道时生后那颗树上开出的金色波罗花,芳香极美,翌晨即萎。在大梵天王将她摘下献给佛以后的冗长千年,始终沉睡在花中,不解人间事。建武十五年,九月初七,她从憩居在波罗花中的幽魂变成南国权势无双的孟光长公主。片段一: 前世女子靠在床畔,垂着眼看着给她把脉的男子。“你看看我,那些佛像有什么好的,你看看我,我是你娶回来的妻啊!”男子温和的笑了笑,不为所动。“你若好好爱我,我就让他们广修佛寺,我让南国的子民都去爱你的佛。可是你爱我好不好?”男子收回搭在女子腕间的手,淡淡摇头,道:“殿下,我早已说过,我心中只有佛祖。”“那好,你就把我当做佛祖来爱,否则,我就···我就让你生生世世都不能潜心向佛。我会烧光南国的佛寺,杀光南国的和尚,族灭求佛的百姓,我会让你悔不当初。”女子笑了笑,似是玩笑,又似是誓言。片段二:今世萧元皱眉看着景行止,过了一会儿说:“老师何出此问,不过本宫倒是觉得可以比着老师来挑驸马。”“真的?”“当然,学识只能比老师差一点,容貌得比老师差上一大截才行,免得招蜂引蝶,武功倒是可以与老师比肩,不过行军打仗,一定得比老师强。对了,他家中最好没有人信佛的,我这辈子,一听见有人念经,就头疼。”“这,有点难,我尽量。” 片段三:  “你杀了他?景行止,你杀人了?” 萧元看着景行止手上拎着的,还睁着大眼的头颅,简直像是在做梦似的。“你可以不杀他的,你是和尚啊!你忘了出家人慈悲为怀?”“元儿,我不是和尚。”“那是什么?”“身心都背弃佛的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也可以约见奥巴马

    你也可以约见奥巴马

    六度分隔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指的是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因而可以说,其实我们与美国总统以及与任何一个我们想……
  •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收录了许地山的散文、小说与小诗作品,再分开排列,不仅方便读者阅读,而且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欣赏许地山的创作风貌。许地山前期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和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散文名篇《落花生》等一批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异国风味和异国情调。后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危巢坠简》,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许地山的创作得益于他坎坷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这使得他的创作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 水往高处流

    水往高处流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