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7200000017

第17章 司马家的更替(3)

司马绍也不知道王敦已经死了,心里还在紧张,所以就许给沈充高官厚禄希望他倒戈投降,可是沈充知道司马绍绝对不可能放过自己,所以根本懒得答复,却领着最后的一万兵马,跑去跟战败的王含会和!

七月十七日,各路勤王大军陆续抵达,司马绍这边的实力越来越雄厚。钱凤和沈充知道已经不能再等了,越等下去对方的人就越多,渡过秦淮河向首都宣阳门发动猛攻,关键时刻,却被前来勤王的刘遐和苏峻率军击溃。

这时候,人们已经很多日子没有见到王敦了,所以军队里谣言四起,都认为王敦已经死了,所以很多将领逃的逃,投降的投降。

王含和王应商量着逃跑,可是两人意见不统一,结果他们跑到了族人荆州刺史王舒的地盘上,王舒把他们捆绑起来,扔进长江里面淹死!

钱凤和沈充又来也全都被人捉拿,全都被杀!

司马绍让人挖开王敦的棺材,把他的脑袋砍下来,然后挂在朱雀桥上,也算是明正典刑了。不过王导一家人,仍然是该做官的做官,该发财的发财,完全没有受到半点影响,仿佛王敦根本不是他家人一样。

不过司马绍也够倒霉的了,公元322年登基当时24岁,当了四年不到的皇帝,公元325就撒手人寰了。史书上说,司马绍很聪明,而且做事儿果断,是司马家很难得的一个人才,如果能够多执政一些年,说不定司马家真有复兴的希望,可是没想到,居然这么早就死了,也许是司马家的运气真的已经到头了吧。

司马绍死的时候皇太子司马衍登基,当时年纪才五岁!五岁的孩子自然是没有办法处理朝政上的事情,唱儿歌都听不懂,还当皇帝,简直就是笑话!这样的局面,一个就是用辅政大臣,可是从前面的那些事情来看,辅政大臣是一个也靠不住的。所以这一次,群臣们主张让太后庾文君垂帘听政!这样一来,东晋的朝政大全,也就落在了外戚的手中。

跟东汉时期一样,太后一旦掌握了权利肯定要依靠自己的娘家人,这次权利落到了太后的哥哥尚书令庾亮的手中。

所以很快庾亮和司马家族之间就又发生了内斗!

当时南顿王司马宗对庾亮专权非常不满意,加上庾亮利用自己的权利把他从辅政大臣的位置上拉了下来,随便弄了个骠骑将军的空头衔,赋闲在家。所以打算发动政变,把当权派干掉。而庾亮也感受到了司马宗的威胁,也打算把他收拾掉。

司马宗要想发动政变不太容易,可是现在掌握了大权的庾亮要对付他那可就太简单了,忽然有一天,就给他扣上了一顶“谋反”的帽子,然后派人把他杀掉!而且不让他的家族继续姓“司马”而改姓“马”,等于完全是给逐出了族谱,再也不可能翻身了。

司马宗死的这件事儿司马衍小朋友根本就不知道,当时才五岁的孩子哪能懂得什么事儿,又一次一边吃冰糕一边就问庾亮说:“前些日子经常看到的那个白头发的老公公在哪里呀!”

庾亮愣了一下,然后就说:“因为他谋反所以被砍头了!”

这个五岁的小孩,也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就冒出一句不符合自己年龄的话来,哭着说:“舅舅说别人谋反就把人家杀了,如果有一天有人说舅舅谋反,那我该怎么办呢?!”庾亮顿时脸色大变!

东晋的灾难是一个接着一个,刚刚摆平了王敦,苏峻又闹了起来。在对抗王敦的过程中苏峻立下了大功,所以也就趁机吞并了王敦的部曲,趁机壮大了起来,这个时候,苏峻屯兵在历阳,距离首都只有一天的路程,而且为人越来越嚣张。

当时东晋的征服,其实就是个大小军阀组合在一起的独联体,比三国时代也好不到哪里去。苏峻既然得势,就有了不臣之心。偏偏庾亮是个蠢材,苏峻还没有想要造反,他却不自量力非要把他除掉。

当时很多人都劝他忍耐,而且温峤等人也打算带兵驻守在首都附近,但是庾亮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只要把苏峻弄到中央政府一刀杀了也就完了,结果苏峻可不是个笨蛋,不但没有来中央,而且果断的武装叛变。

当时苏峻联合豫州刺史祖约一起叛变,兵锋十分强大,庾亮却拒绝很多将领的勤王请求,觉得自己一定可以战胜苏峻,结果双方一接触,庾亮就被打得连亲爹都不认得了,苏峻攻入首都烧杀抢掠,软禁皇帝,他自己却开船逃走了。

当时的情况,跟八王之乱的时候差不多,首都在几天之内就变成了废墟。苏峻跟王敦不一样,王敦第一次进城的时候,只是针对一部分人,而苏峻是看到谁都抢,明明白白就是个滥杀无辜的军阀。

庾亮和温峤从首都逃了出来,准备组织勤王军,但是目前在江东范围之内,根本已经没有人可以和苏峻抗衡,只有征西大将军陶侃手下还有一些兵力,但是陶侃的态度比较暧昧,不愿意和苏峻作战,打算坐观成败,说白了那个年头,只要是手底下有点兵马的没有一个不想当皇帝的。

不过幸好陶侃最后还是被说服,加入了勤王军一面!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陶侃终于率领人马开始反攻石头城,当时苏峻的儿子率领八千人和勤王军交战,结果勤王军被打败,苏峻得意忘形,当时喝的酩酊大醉,居然率领几十名骑兵出城追击,结果战马忽然被绊倒,而陶侃的部将彭世、李千两人忽然叛变,投出铁矛,正好把他击中,然后勤王军一拥而上,把他剁成肉酱!

苏峻虽然死了,但是他的部署还在,这些人跟董卓的那些部将一样,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虽然老大死了,但是仍然不肯善罢甘休,继续控制皇帝进攻首都,几个月之后,小皇帝才被温峤营救出来。

苏峻死后不久,温峤也因病逝世。

大家不要以为东晋的乱局就这样结束了,其实根本就没有结束的一天,尤其是现在小皇帝那么小,能有点实力的当然是能闹多大就闹多大了。

温峤死后,刘胤接替温峤当江洲州长,结果刘胤到了江洲之后,立即就变成了暴君,贪污受贿,横征暴敛,无恶不作,而且和右将军郭默结下了怨仇,中央政府想要把刘胤召回中央,但是刘胤不愿意放弃军权,拒绝接受!

这时候有人挑拨郭默说:刘胤不肯放弃军权,而你们两个人的矛盾那么深,他很有可能是想要对付你!

郭默一想,这个可能性非常大,所以先下手为强,于是假传圣旨,杀入刘胤的家里,砍了他的脑袋,顺便没收了他的所有财产和美女。当然这些东西不可能充公,全都弄到自己家里去了。

当郭默把刘胤的人头送到首都的时候,陶侃勃然大怒,意思是说:不管怎么说,刘胤也是朝廷大员,他郭默算是什么,怎么能够说杀就给杀了呢,要求派军讨伐郭默!可是王导不同意,因为他了解郭默的实力,现在以他的兵力割据长江上游完全没有问题。他不来捣乱就算好的了,怎么能去惹他。就算要讨伐,也应该先积蓄力量,然后才能进行!

庾亮也要出兵讨伐郭默,于是率领两万兵马到首都和陶侃会和,这一下郭默总算是明白自己的处境了,不过他还算好,没有孤注一掷的进攻首都,反而放弃了寻阳郡,打算南下豫章郡避难,这时候,勤王大军已经赶来,两军正式开始交锋,郭默被陶侃的军队击败,然后退回城内,把稻米堆积成小山那么高,向城外示威,表示自己足可以坚守好几年,根本不怕你来攻打!

这时候庾亮的大军也感到了。

两方的军队僵持了有两个半月,还是不能攻克,这时候,郭默大军的内部发生了变化他的部将宋侯叛变,逮捕了郭默父子,出城投降。陶侃就在大营门前,把郭默斩首,人头送到首都建康!

这样一来,东晋的形势才好了那么一点点,几年之内再也没有发生什么兵变或者叛乱。小皇帝也一年比一年的长大,这段岁月以来一直都依靠王导来治理国家。直到他十五岁的时候,去王导家里做客,见了王导和王导的老婆还行跪拜礼,为此引起很多大臣的不满,不过王导的地位还是无法动摇。

公元339年七月十八日,王导逝世!小皇帝司马绍此时也已经二十三岁了,下令按照皇帝的礼节安葬王导!享年六十三岁!

在王导、温峤的帮助下,五岁的小皇帝熬过了最难熬的十七年,成长成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真皇帝,这也不得不说王导的确是没有私心的,不然的话,像这样的小正太能够安然长大,而且还能获得权利,最近几百年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不过从种种迹象来看,王导都不是一个特别正直的人,他应该是天生属于官场的那种人,善于和稀泥,谈起话来头头是道,除了贪赃枉法,别的缺点不多。而且人缘很好,也就是史书上说的“素有威信”王导就凭这几个字已经逃过了好几次杀机,别人都能杀,只是没有人敢来杀他,原因就是人缘好。在官场上人缘混的那么好,意味着圆滑,做官圆滑就是不尽责,大家应该明白这个意思了吧。希望以不得罪人的方法来永保富贵,于是有必要忠君爱国的时候,他就忠君爱国,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反方也不会把他如何,官儿还是可以继续做,富贵还是一样一样的!

世上的聪明人很多,但是聪明而又成功到王导这个份儿上的就不多了!

同类推荐
  • 听余秋雨讲文化

    听余秋雨讲文化

    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相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区域历史来寻求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意蕴,以及人格的构成与人生的真谛。
  •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这本书便是从多如牛毛的历史事件中精选出来的最重要的108件世界大事。因此它可以被认为是世界史的浓缩本。本书通过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重温事件发生的历史过程,知晓它发生后所产生的历史意义。正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读者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汲取营养,获取有益于人生的经验。
  • 蛮书

    蛮书

    中国唐代记述云南地方及民族史的著作。亦名《云南志》、《云南记》、《南夷志》、《云南史记》。唐樊绰撰。全书10卷,记载云南自然地理、城镇、交通、里程、物产,特别是对南诏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云南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作了系统的阐述,是唐代有关云南的专著及研究唐代西南民族历史最重要的著作。
  • 吕著中国通史(全集)

    吕著中国通史(全集)

    《吕著中国通史》以传统国史为据分上下两编,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政治历史的变革。在叙述理乱兴亡的过程中,夹叙典章制度、个人点评,倾注了吕思勉先生一生的真知灼见,能够给读者提供中国历代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知识,是最权威、最经典、最完整的中国通史著作。
热门推荐
  •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菩萨金乔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是新罗国17岁的王子,在战场上带兵打仗,抵御倭寇。在登基成为国王之前,意外痛失好友,自此一蹶不振,整日游山玩水,不务正业。幸而在金刚山山顶遇无名老僧点化,浅尝佛门智慧,心有所悟,国王也不当了,转身出家,法名释地藏。
  • 相恋在左,心痛在右

    相恋在左,心痛在右

    Angel以为爱情是个美丽神话,原来所谓的爱情终究会输给回忆,最后惟有一片唏嘘,和相恋在左、心痛在右的传说……爱恨情仇,尽在其中。
  • 潇洒四季满年华(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潇洒四季满年华(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青少年必读著名诗人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读著名诗人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王爷,回头爱

    王爷,回头爱

    她,一个因白血病死亡而魂穿的现代女高中生,到古代后除了头发特长外没啥特长,但是却是一位乐天派,有时会耍一些小聪明,有时脑子一热就天不怕地不怕。他,异世界大秦王朝二皇子,18岁便被封南王,骁勇善战,令敌国闻风丧胆,引无数少女芳心暗许。她,是他休掉的发妻,他,是她初吻的掠夺者。她说他是高傲的公鸡,他也曾对她不屑一顾。可是慢慢的他却在她的小聪明和小计量里慢慢陷入……
  • 星尘

    星尘

    苏浅星是一个私生女,跟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她,虽然有着家境富裕的父亲,却从来没有享受过温暖和关爱,过着窘迫的生活,在常年抑郁的母亲自杀之后,满怀恨意的她为了报复争夺同父异母的妹妹喜欢的人,然而一场意外的车祸,让一切的故事有了出人意料的反转。3年后,一个叫纪墨卿的少女作家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她有着一双跟苏浅星一样布满伤痕的眼睛。
  • 异界幻龙

    异界幻龙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众神历四千五百二十六年的中秋,唐灿懒洋洋地坐在树杈上,仰望着头顶即将相交在一起的两轮圆月,诵出了一句不属于这世界的诗句。其实他心里很清楚,不但这句诗不属于这个世界,连他自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