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100000022

第22章 舞台上的多味人生——经典戏剧与曲艺 (1)

广为流传的京剧

众所周知,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说起京剧的来历,就要追溯到200多年前的乾隆年间。

1790年,乾隆皇帝庆祝80大寿,召集全国各地著名的戏班进京贺演。寿庆之后,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的精彩表演受到大众的喜爱,乾隆留他们在京献艺。

1830年,湖北楚调(汉剧)也进入北京,汉剧与徽剧出于同源,因而时常合班演出。汉剧是西皮调的唱腔为主,徽戏以二黄调为主,这两种腔调同台演出,相互取长补短,并不断汲取当时流入北京宫廷和民间的秦腔、弋腔、乱弹和昆曲等戏曲的精华部分,同时又根据观众的要求和北京的语言特点,创造出全国各地都能听懂的戏剧语言——韵白。这样京剧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在全国盛行开来,它成为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大均在其他戏剧之上。

京剧形成之初,老生最受重视,出现了“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但到了民国初,旦角开始受到重视,出现了“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京剧和其他剧种相比,更突出戏曲集中、概括和夸张的特点,表演时色彩感和节奏感更强,形成了唱、做、念、打一套独特的风格体系。

柔慢、婉转、优美的昆剧

昆曲原名“昆山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朝起,始称“昆曲”,现在人们普遍称其为“昆剧”。说起昆剧起源,还要追溯到元末。

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同一种戏曲,地方不同,唱法也就不同。当时,南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元朝末年,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加以改进,称之为“昆山腔”,这就是昆曲的雏形。

明朝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他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等乐器伴奏,造就了集众家优点于一身的昆腔。

昆山人梁辰鱼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昆腔作了进一步改进。他还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极大地扩大了昆曲的影响。于是,昆腔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

明末清初,昆曲又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园,成为现今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形态。昆曲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妙趣横生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用光照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戏剧。大约诞生于西汉时期,它又称“羊皮戏”、“灯影戏”、“图影戏”。它发源于我国的陕西,但清代时,在河北一带颇为盛行。

“皮影”顾名思义,它是用皮革做成的,其中又以牛皮和驴皮的材质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

皮影戏多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人物也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并且在唱腔、剧目上和地方戏剧相互影响。不少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的表现艺术多和地方戏剧类似。

在皮影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根据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材质不同等因素,皮影戏形成了很多类别和剧种。其中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为著名。

轻快优美的黄梅戏

黄梅戏是一种“自唱自乐”的民间艺术形式,也是一个为老百姓所喜爱的剧种。至今为止,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黄梅戏早期叫“黄梅调”,因主要曲调起源于安徽怀宁黄梅山而得名。旧时,黄梅山一带是荒州穷县,有不少以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他们往往走街串巷,摆场说唱。

约在清朝乾隆年间,这些民间艺人以大别山的采茶歌、推歌和江湖上流行的渔歌等花腔小调为基础,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因其婉转流畅,优美动听,易学易唱,很快由黄梅传至周围地区,其中一支传向安徽。以后,在黄梅采茶调的基础上,形成以演唱“两小戏”、“三小戏”为主的民间小戏。后又吸收“罗汉桩”说唱艺术,并受青阳腔和徽调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一个独树一帜的剧种。

黄梅戏的代表剧目主要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玉堂春》等。

颇具民间气息的秧歌戏

在我国北方,逢年过节,大街上的秧歌队载歌载舞扭着秧歌,为节日增添了不少热闹和喜庆的氛围。秧歌这种戏剧形式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秧歌戏,又称秧歌剧,它是我国北方比较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它起源于宋代农民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即“村田乐”,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在流传的过程中,它不断与民间舞蹈、杂技、武术等表演艺术相结合,在每年的正月社火时演唱带有故事情节的节目,叫“闹秧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孕育和形成了秧歌戏,也就是由小旦、小丑等扮人物,唱小曲。

清代中叶,一些地方上的秧歌戏在不同程度上借鉴和吸收了当地梆子戏的一些表演成分,逐渐向地方大戏演变。

抗日战争时期,各个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新秧歌剧运动,改革了秧歌戏的音乐、表演、装扮,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戏剧形式——新歌剧。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的秧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雅俗共赏二人转

在东北,人们茶余饭后喜欢看二人转。二人转是东北最典型的民间艺术,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是文化人还是不识字的人,都对它津津乐道!

二人转多为两人同台表演,有时也可以一个人表演。二人转形成的具体时间无从考证,通常认为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小秧歌、蹦蹦等都是这种戏的别称。二人转在形成过程中融合了秧歌、莲花落、皮影戏、太平鼓、霸王鞭、子弟书、评剧、河北梆子、民间逗哏、东北大鼓、杂耍等多种成分。目前,二人转有东、南、西、北四个流派。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唱腔优美;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所以,流传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耍棒”这样的说法。

二人转在表演手段与表现方法上独具特色。表演手段上分为三种:二人(一丑一旦)对唱;一人且舞且唱;一人以不同角色唱。演员的表现手段有“四功(唱、说、做、舞)一绝(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四功“唱”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以插科打诨为主;“做”讲究以虚代实;而“舞”主要指“三场舞”。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与东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舞者则别具一格。

川剧中的变脸

欣赏川剧的时候,最为精彩的是它的“变脸”,其实这种“变脸”是川剧艺术中揭示剧中人物内心矛盾冲突的一种浪漫主义特技。

川剧,顾名思义,产生于四川的一种戏剧形式。自古以来,成都便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朝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

川剧第一个把“变脸”搬上了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川剧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上特定部位,然后用手整体涂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的变脸采用的是抹脸的手法。

吹脸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即刻变脸。《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采用的便是吹脸的方式。

说起扯脸,则稍微复杂一点。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随着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如《白蛇传》中的钵童,可以变绿、红、白等七八张不同的脸。

元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

元杂剧作家关汉卿所作的《感天动地窦娥冤》(现简称《窦娥冤》),取材于《汉书?于定国传》和干宝《搜神记》中的《东海孝妇》。这个戏剧至今仍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并通过窦娥来表达劳动人民的心声。

《窦娥冤》叙述了窦娥悲惨的一生:窦娥幼年时,家境相当贫困。因其父科考需要钱,就把她卖给蔡家做童养媳,婚后丈夫夭亡,婆媳相依为命。赛卢医欠蔡母钱,蔡母向他讨债时,被他骗到郊外,企图谋害,恰遇张驴儿及其父救下蔡母,蔡母为感谢救命之恩,好生款待这父子俩。哪知竟是引狼入室。父子强逼婆媳嫁给他二人,窦娥不从,张驴儿阴谋毒害蔡婆,不想却害死自己的父亲,转而诬陷窦娥。窦娥为了婆婆,在官府的严刑逼供下屈打成招,被判处斩刑。临刑前,窦娥发下三条毒愿:一要在刀过头落后,颈血飞溅丈二白练之上;二要六月飞雪,掩盖她的尸体;三要当地大旱三年。后来窦娥的这三条誓愿一一应验。三年后,其父窦天章出任廉访使,直到此时,窦娥的冤情才得以昭雪。

美好爱情的讴歌《西厢记》

郭沫若曾说:“《西厢记》是最完美的、最绝世的,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它是有生命之人战胜无生命之礼教的凯旋歌,纪念塔。”郭沫若给《西厢记》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

《西厢记》是由元代王实甫根据传统题材改编而成,王实甫绘声绘色地为读者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相知、相爱、相惜,为了爱情不懈斗争,最终取胜的过程。

同类推荐
  • 脑筋“过山车”之聪明转转转

    脑筋“过山车”之聪明转转转

    《脑筋过山车之聪明转转转》主要是猜谜底来开发儿童思维,可以帮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解瞬间的烦脑,在过多的娱乐中可以当作游戏来玩,可以让你有意想不到的乐趣。
  • 天文奇观(走进科学)

    天文奇观(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人体破译(走进科学)

    人体破译(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启迪青少年体验心灵感悟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体验心灵感悟的故事

    成长,是大自然最寻常的奇迹,比如一粒种子可以长成森林。成长,也是人生最朴素的过程,我们从孩童长成大人。榜样们的成长之路,也就是一条通向成功之路,我们只要愿意学习与秉承,我们也会成长——像榜样一样成长;像榜样一样成功。可以说,人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自己一定要有一个高品质的人生规划。
  • 中国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

    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怎样产生的?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又该如何解释?人类又是怎样一步步征服自然的……人们通过想象来解释这一切,于是便形成了早期的神话。这些故事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最终形成了文学宝库中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通过本书中那些生动离奇的故事,可以了解到我们的祖先对宇宙与自然万物形成过程的奇妙想象。
热门推荐
  • 亡命之徒前传

    亡命之徒前传

    本书从臭名昭著的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讲述一帮亡命徒在世界各地作战的故事。从籍籍无名到恶名昭著的故事。另:本书续集《我的佣兵生涯》已完本,新书《极限保卫》正持续更新中。希望喜欢本书的朋友能够前往观看。如果觉得不错请不要吝啬收藏与票票。谢谢。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谍影重重

    谍影重重

    世界王牌间谍、谍战大案秘闻全记录。细说世界顶级间谍的传奇故事,直击重大火热的间谍事件,揭开间谍工作的神秘内幕。通过介绍普京的克格勃情结、“地下总统”胡佛、英国间谍女皇帕克、谍海枭雄勒鲁瓦、日本间谍东方魔女川岛芳子、谍海奸雄土肥原贤二等,从侧面反映神秘、无情、血腥的间谍人生。
  • 美人与美食:珍馐传

    美人与美食:珍馐传

    亦珍自幼失怙,与寡母生活在宁静安闲的松江小镇。散淡的生活因母亲曹氏骤然病重,戛然而止。亦珍稚嫩的肩膀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支撑起家中的生计。在小小的茶摊里,亦珍遇见欢笑与悲哀,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 武极昊天

    武极昊天

    ,神话不再是神话,神话天庭。看天骄少年如何逆天。红颜环绕,成长曲折,一代天骄横空出世,光照万古!从此,接踵而至的磨难不断地锻炼着少年的心,传奇就是这样产生!在这里没有最强,只有更强,是什么让他如此的坚强?等待他的又是怎样的结果?一切都还在迷雾之中
  • 仙女闹凡间

    仙女闹凡间

    我们可爱的三公主下凡了,看她如何闹凡尘。温柔的他,痴情的他,专一的他,花心的他,还有他……到底谁是他的真爱?
  • 责任心·快乐也是一种责任

    责任心·快乐也是一种责任

    责任是人生中必须要承担的,因为人从生下来,就被赋予了各种责任。当你年少的时候学习和成长就是责任,当你长大以后拼搏和奋斗就是你的责任,当你拥有自己的孩子以后,抚育下一代就是你的责任。每一个人都要有责任心,这是人类不同于其它生物的条件之一。这是一本讲述责任感的书。
  • 亿万小老婆

    亿万小老婆

    她是电脑黑客,他是她的新目标。
  • 毒夫难驯

    毒夫难驯

    望月皇后,育有一女,人前男装,名唤瑾玉。桃花美目,身在何处,皆有贵女,争她做夫。【黑东珠和头盖骨】瑾玉皇子在机缘巧合之下得一黑东珠,邻国公主听闻,扬言要得美男也要东珠。“公主如此喜欢,可敢与我打赌?”公主傲然道:“有何不敢?!”“公主好气魄!若你赢了,给你我的黑东珠,若我赢了,我要你——”在公主欣喜的含情目下,接着道,“的头盖骨。”“为何?!”“拿你的头盖骨当碗使!”【脑残篇】“脑残的意思就是你满脑子血雨腥风,思想残忍。”她道:“所以我说你脑残。”他点头,“原来如此,那么你也脑残,莫要否认。”“你说什么?!”“不止如此,你的父皇母后,三皇兄四皇兄八皇妹,思想都极为残暴,我可不可以认为,你全家都脑残?”“你才全家都脑残!”“不,我妹还是很善良的。”————————————————————云若梁王,府有一男,公子倾城,却是男宠。公主惧怕,皇子胆寒。貌比妖孽,心似蛇蝎。【美公子和俏寡妇】茶楼里,有绝色姿容的绛衣公子,对着一名年过而立的中年美妇示爱——“在下对小姐一见钟情,愿以十里红妆迎娶,不知小姐可否愿意?”茶楼一众看官皆瞠目结舌。“公子,你这是何苦?”美妇人掩面啜泣,“君生倾城色,我却将迟暮,何德何能......”公子弯眉一笑,“我不是以貌取人之人。”美妇继续啜泣:“能被公子看上当真是幸事,奈何天公不作美。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公子银牙一咬,“年龄不是问题。”美妇依然啜泣,:“公子美意,我心领了,但夫君虽离世已久,我却不想再嫁他人......”公子眼角一跳,“东方瑾玉,你再给我胡说八道试试看!什么叫我离世已久?还不把你脸上那层难看到死的人皮面具给我揭了!”【长发及腰篇】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和风正清,假山之后——“你何时才能不那么幼稚,我看你真是皮痒了欠收拾!”“本王之所以幼稚,乃是因为缺少管教,若能娶一王妃来收收我的骨,本王很乐意收敛。”男子的声音宛如温玉而又慢条斯理。“哦,可是找到合适的人选?”“两年前有个女子曾问我,待她长发及腰,我娶她为妻可好。”“然后呢?”“然后——”温和的嗓音在一瞬间倏地提高了分贝,“你他大爷的都长发及脚了!还不兑现诺言,要及腰才算是么?我替你一刀剪了可好!”黑夜之中,有利芒划过——“别,有话好说,别剪我头发!”*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