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4600000008

第8章 张弛有度,以“德行”顶住八方压力(3)

在云南涉外事件上,如果左宗棠按照朝野上下的意思,将事情做绝,不留余地地先下手为强,果断灭了索斯诺夫斯基一行人,恐怕不仅仅会惹怒俄国,给西北增加不必要的压力,更没法筹到四百万斤“便宜货”军粮。

有些时候,我们的确应该敢爱敢恨,该出手时就出手,但在出手之前,一定要像左宗棠一样,明确你所面临的压力,分析你所面临的形势,搞清楚你所面临的状况,然后再做决定。

很多时候,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比左宗棠遇到的“间谍事件”还要险恶,但给别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生机和希望。自然界里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给别人留有余地,就是让自己多个选择,将原本严峻的、剑拔弩张的形势巧妙地转化成“温馨模式”,用智取在战略上击败对手!

就连左宗棠这样狂妄不羁的人,都懂得留有几分余地,忍着压力将计就计。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拒绝这一策略呢?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无论身处什么环境、身在什么职位,都难免会与人发生冲突,此时不妨向左宗棠学学,分析形势,找出最好用最高超最有效的对策,在给对方留有几分余地的同时,巧妙地将其引入“套中”,让对方主动成为你的“盟友”。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古人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原本就不是虚构,在左宗棠的手中简直是“不败宝典”!

6.不断学习,面对强压才能临危不惧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大凡在压力下仍坚定前行的强者,都懂得不断学习,强化自身硬件设施,增强竞争力。作为众多强者中的佼佼者,“抗压之神”左宗棠有更多的“充电”经验可供分享。

在左宗棠生活的年代,中国思想领域中,程朱理学仍占主导地位,曾盛极一时的乾嘉考据学也余热未消,这两种热门学术思想要么过于空疏,要么烦琐至极,严重脱离实际,堪称“无实际用处学术之最”。

与此同时,一些敏锐、开明的地主阶层知识分子,不堪忍受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所带来的压力,开始抛弃无用之学,转向社会现实,掀起“经世致用”之学的热潮,如龚自珍、魏源、陶澍、林则徐、贺长龄等人。他们批评程朱理学的空疏、乾嘉考据学的烦琐,主张“以经术为治术”,将为学和致治联系起来,发展出一种更加实用的学术思想。

当时,外国列强虎视眈眈,国内社会亦暗藏危机,“心忧天下”的左宗棠深感忧虑,他迫切希望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为国效力,有所作为。

正是在这一期望的主导下,左宗棠逐渐发现传统的辞章举业对日趋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毫无用处,所以,他开始寻求“实学”,注重经世致用,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广泛阅读当时所能得到的有益国民生计的“有用之书”上来,并同陶澍、贺长龄等众多经世致用学者有着密切往来。这段时间的“充电”,让左宗棠一生受益匪浅,奠定了他压不垮的巨人之身的根基!

道光二十年(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以清王朝的失败而告终。左宗棠对此激愤不已,又想到中国民族大批读书人正致力“无用之学”,纵然“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数十载,仍难以解救民族于危难之间,左宗棠十分忧伤。

于是,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写道:“学问不求益身心,文如昌黎,诗如少陵,总为玩物丧志,何况以有用日月徇不可必得之科名邪?”又说,“大抵吾辈着述,必求其精审,可以自信,然后可出以示人。若徒以此为噉名之美,则其书必不能自信,不能传久,枉用功夫,殊无实际,何为也?近人着述,多简择易成而名美者为之,实学绝少!”他认为,做学问必须以有益身心、有实际用处为目标,否则,即使你诗赋文章写得宛如妙笔生花,都是“空洞无物”。这样一辈子下来,也难以在个人修养上有什么进步,无法做出什么实际成绩,更别提在压力下爆发小宇宙了!

当时的中国之所以落后,主要是因为缺乏掌握科学技术的实用人才,这是传统的八股取士教育制度造成的。

左宗棠认为中国与外国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中国之睿知运于虚,外国之聪明寄于实”,“中国以义理为本,艺事为末;外国以艺事为重,义理为轻”。他提出,当务之急,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洋务,培养一批“聪明寄于实”的有用人才。

在他看来,中国人才本胜于外国,只是醉心道德文章,不注重艺事,才变得相形见绌,只要扭转这一社会风气,培养一批精通洋务的人才,那么外国人施予的压力必然可以轻松消除,中国自然能够摆脱列强挟制,谋求自强!

为了培养精通洋务的实用人才,左宗棠在福建创办造船厂时,特意设立了“求是堂艺局”,即船政学堂,选录一些聪明有悟性的少年子弟,教他们学习外国语言,背诵外语书籍,掌握西方算学。

同时,他还指示“华福宝”号轮船管驾贝锦泉,多多招募宁波少年,学习驾驶轮船技术,等中国自己造好了轮船,就不必再外雇了。后来,船政局制成的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下水,果然没有雇用一个外国人!此外,他还提倡多辟门径培养人才,听说广东一些乡绅聘请熟悉洋务的人教育子弟,他十分欣慰。

左宗棠还主张向外国派出“游历”人员和“游学”人员,以培养更加精通军事、技术等方面实用之学的人才。

同治六年(1867),左宗棠上书总理衙门,建议从各地通晓外国语言的商人、士族中,选拔一些人员,派往外国考察学习,继而从中选择合适人选作为外交使节。

同治十二年(1873),船政大臣沈葆桢上奏朝廷,建议派船政学生去英法两国深造,左宗棠得知以后,强烈赞同,他说:“艺局生徒赴各国游学,以扩见闻,长识解,自题中应有之义。”此外,他提出,不应该只派往英、法、美三国,凡是有长技可学的国家,都应该考虑派人前往学习。

事实证明,左宗棠的这种“充电”主张是完全可行的。光绪二年(1876),福州船政局在吴德章、罗臻禄、游学诗、汪乔年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自行设计和制造了“艺新”号兵船。这艘船造成以后,经过出海试航和检测,证明“船身坚固,机体灵敏”,让某些原本对左宗棠独立培养技术人才计划不屑一顾的中外人士惊叹不已!

左宗棠深知“充电”的重要性,他一生都致力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经世致用”之学的水平,自然也十分注重船政人才的进一步深造。

为了让船政设计人才得以“充电”,光绪二年(1876),左宗棠与沈葆桢联合上奏,请求选拔艺局优秀学生派往欧洲深造。从这时开始,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甲午战争结束为止,清朝选拔了三批学生共五十八人,分别派往法、英、德、比四国,学习造船、驾驶、化学、冶金、地质等学科,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如魏瀚、陈兆翔、郑清濂、吴德章、严复等人。这些人学成回国以后,不仅能够接替外国人遗留下来的工作,还能改进技术,设计新船。

穷经致用,是左宗棠思想的核心。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收徒授学,培养了大批经邦治国的有用人才,他对弟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把《诗》三百篇背得滚瓜烂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与人交涉,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孔子提倡学与行相结合,这与左宗棠所提倡的“穷经致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左宗棠隐居柳庄时,致力农学,亲自下地研究生产应用,推行新的经济模式,在当地曾引起强烈轰动。出山入幕,乃至入朝为官以后,他整饬吏治,修明政事,养民务本,通商惠工,制造兵器,培养人才,样样都以“务实”为原则。

左宗棠的成功不是偶然,他之所以能够在重重压力下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看到了学问必须有益身心、有益社会的学习本质,所以他专门拿出数十年研究地理、盐政、军事等知识,费尽心机创办船政局、织呢局,尽心尽力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何谓经世?即致力国家,致力社会。何谓致用?即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所谓经世致用,就是说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学得知识,以求应用于实际,往小了说,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往大了说,是为了报效国家,回报社会。

那种只懂得埋头故纸堆学习一些与实际无关痛痒的知识的人,可能会在各种考试中拿到高分,但却很难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把这种人置于压力之下,恐怕很快就被压垮了,又何谈功成名就?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左宗棠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也为后人敲响了警钟!

当我们醉心于拿各种证书、考各种研究生或博士生时,的确该好好考虑下这个问题!毕竟,不是所有充电都能够帮我们缓解压力,只有实用之学,才是破解压力之有效武器!

7.高风亮节,才能屹立不倒

说高尚,何为高尚?

同类推荐
  • 民国枭雄杜月笙

    民国枭雄杜月笙

    ,百姓俨然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在当时的大城市中,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清末民初。上海滩从来没有平静过,使得全中国被外国殖民统治者侵犯和蹂躏。举国上下官商勾结、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相较于黄浦江的风平浪静而言,繁华璀璨依旧的首属上海了,堪称商业军事重镇的上海滩成了冒险家的天堂。由于清廷当局的无能、软弱和妥协。潜伏着光怪陆离、千差百异的危险信号,本书主要描写杜月笙的生平事迹,提到杜月笙,满足了那些冒险家对于刺激和挑战的追寻和需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滩,更是具有浓烈的角逐厮杀气息
  •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书中的主人公施星灿同志是湖北省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全国税务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湖北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后简称恩施州)道德模范,被誉为“信念老人”。《人民日报》、《中国税务报》、《湖北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国内30多家媒体曾报道过他的事迹。本书通过许多真实、朴实和生动的故事及珍贵的图片反映了全国税务系统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全国税务系统我身边的好税官、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人个人、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恩施州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利川市优秀共产党员施星灿的一生。
  • 点点梅花为我愁

    点点梅花为我愁

    胡适、张学良、林语堂、胡宗南、黎元洪、冯玉祥等,他们的名字,在那些年月里,如来势汹汹的风一样,四处激荡。爱,这是一个宽广无限的字。我只和你说,男欢女爱。给你看的,关于他们的,亦是男欢女爱之爱。没有比男欢女爱更叫人沉醉的东西了。也没有比男欢女爱更叫人忧伤的了。尘世最使人情不自禁沉醉的,往往最容易令人忧伤。可是,倘若爱了,忧伤亦是无比动人。当然,这份动人,不隔了时光之河回望,望不到。再说此书中的他们。我猜不出当你望见他们的爱情——也有一些人没有爱情,一生不明爱情为何物,仅有的是爱欲——当你望见,我猜不出你会怎样思想。
  • 沃尔玛家族全传

    沃尔玛家族全传

    沃尔顿,曾经的穷孩子,曾经的仅读过普通院校的平凡学生,曾经的退伍军人……如今的商业巨擘。沃尔玛,曾经不名一文的平价商店,曾经饱受挤兑的乡间小店,曾经被对手侧目的小字辈……如今雄冠全球的商业帝国。
  • 皇后隐历史

    皇后隐历史

    ,自古以来,浓墨重彩地叙述了中国古代16位皇后、后妃复杂而混乱的感情生活和多舛的命运际遇。引领我们全景式的浏览到了在极尽华美的背后,本书即由风月讲历史,以其生动厚实的文笔,那深深隐藏着的一个极度陌生、空虚、神秘的世界,有着江山作衬景,也便有了更多的曲折、更深的悲剧性。帝王、美人与江山之间的凄婉、哀伤的悲情故事,一个极度冷漠、荒唐而又恐怖的世界;了解到帝王之家所有的宫闱秘闻和深宫皇后的隐私往事。正是因为这种爱恨情仇。本书即透过重重的礼教帷幕,只有嫉妒、荒淫、情欲、乱伦以及权诈和刺鼻的血腥味。这里没有爱情、亲情和幸福,总会提起人们寻轶探秘的兴趣,成为关注的焦点,议论的话题
热门推荐
  • 阴阳珏

    阴阳珏

    宫明珏,东凌宫家嫡系四公子唯一的“儿子”,襁褓时期的一场横祸,让她半侧身体严重灼伤,半数筋脉随之尽毁。丑陋至斯,阴阳双面,天生废柴,灵气全无,身为嫡系,却贱如猪狗。一次无情的家族审判,一次命悬一线被迫跳崖,却意外相遇改变她一生的人。历经残酷的筑筋锻骨淬体,她宫明珏就此重生。当曾经的少女褪去伪装,脱去稚嫩,修灵气,掌阵法,习炼药,风华万千,倾世惊华,引无数男女尽折腰。然而,真正引导少女女命运的却是一块碎玉。古老的碎玉解开神秘的枷锁,命运之轮从此运转。历经万年的生死大战,人应何去何从?稚嫩的双肩又当如何肩负起大道苍生之责?一笑天下倾,一怒沧海寒,一念震风云,一手撼乾坤。一切的一切,敬请关注《阴阳珏》。----我是坑爹片段分割线----“我是你的什么?”“你是我的光啊。”“啊?原来我只是灵素啊!”“这样,我就可以把你装进身体里了,四肢百骸,无处不在……”“小野猫,你可知道那些曾经见过本尊真正样貌的人如今都如何了?”“呵呵,如何了?”“灰飞烟灭,死无葬身之地。”“不过,本尊倒是可以考虑给你多一个选择……”“什么选择?”“嫁给我!”“我有一个梦,那个梦很小,小到没有爹娘,没有宫家,没有阴阳会,没有四大陆,有的只是——他。”“神又何妨?魔能如何?我宫明珏从一开始就屏退三界超脱五行,我本阴阳,阴阳本我,天地又能奈我何?”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世界军事故事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世界军事故事

    本书为青少年朋友精心挑选了世界军事故事,每则故事都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蕴藏着丰富的生活智慧,每则故事后都配有“精彩哲思”、“慧语箴言”,对故事的内涵进行挖掘和阐述,帮助青少年领悟生活真谛、人生哲理。精彩的故事,生动的文字,配上简洁大方的版式设计,让青少年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学到生活哲理,汲取人生智慧。
  • 再世武圣

    再世武圣

    平四夷,会发生什么?当历史上命运凄惨的貂蝉,征欧洲,甄宓在改变的历史中碰到关羽,笑傲天下。让大汉立于世界之颠。她们的人生还会和以前一样吗?一样的人物,当关羽在拥有比以前更好武艺同时还有现代的记忆,不一样的历史,蔡琰,弥补历史的遗憾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天封孽界

    天封孽界

    被封印的世界,可能拯救?迷失灵魂,又何时才能找寻到光明的所在?长生剑诀,修得长生,却修不得姻缘百年……且看破灭的世界里,一个坚强的少年如何手持由本源内世界凝聚而成的世界之剑,披荆斩棘,除咒战天。天既不仁,我奴苍天!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魅上绝色王爷:傻妃绝代

    魅上绝色王爷:傻妃绝代

    她是江湖第一冷魅杀手,洞房花烛却替人代嫁,他狠狠的捏着她的下巴,“本王真期待一个傻子在身下承欢的模样?”一纸休书沦落下堂弃妃,真相大白才痛苦悔恨,得到的却是她带着未出世的孩子坠落悬崖?江山为谋,才得知良人不在,拱手山河能否换回一世温柔?“娘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江山固然重要,却远不及一个你,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