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200000018

第18章 上篇 赏识限度与惩罚分寸 (1)

赏识孩子一定要有限度

自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出版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赏识教育也成为家庭教育中一个热门的话题。

周弘老师的著作是非常有力量、非常感染人的。他通过自己对女儿周婷婷——一个聋哑孩子的成功教育实践,提出了赏识成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就是说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应该说,赏识教育的提出对于中国家庭教育而言是一剂良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们习惯了对孩子指责、挑剔、贬低,孩子即使有了进步也被要求“不要骄傲”、“好上加好”,如果不如人意就更不用说了。缺乏赏识、肯定、赞美的激励机制,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显得动力不足。

但是,在大批父母以“赏识”为圣经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指出“赏识教育”的局限所在。在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中,赏识作为一种手段是必要的,运用得当,它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赏识毕竟只是众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既然是手段,它就缺乏作为一种模式来推广的根基。周弘老师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特殊教育作为出发点的,在这个领域里,赏识可能比其他任何手段都更重要;而对于一般孩子来说,赏识不可滥用。我们需要认识赏识的作用,但也不能把赏识作为万用万灵的法宝。

孩子是需要赏识的,但赏识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否则“赏识”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毒品,单纯的赏识将造成教育的灾难。

首先,赏识不可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绝不等于“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换句话说,“赏识”其实改变的并非孩子的现实,而只是改变了孩子的心理感觉。如果对赏识缺乏必要的控制,无限度地对孩子一切方面“赏识”,孩子的心理感觉与孩子的现实便可能出现很大的差距。这时,孩子便可能满足于“赏识”提供给他的幻梦,而不愿去面对现实。

这还不单单是我们常说的“被表扬冲昏了头脑”,更重要的是,如果父母过于强调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潜能,孩子的一种本能反应可能是让潜能永远成为潜能,他不愿意尝试着去使之成为现实。为什么?因为恐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看起来更聪明,当自己真的在别人心目中显得“更聪明”之后,我们又盼望保持住这种良好的感觉,我们会惧怕做事,因为它可能打破这个美丽的肥皂泡。在一部最近火热的韩国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细节:男主角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绝对不要夸奖你的孩子聪明,要是那样,他们就永远不会学习。

其次,赏识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孩子的手段,它之所以有效,一个重要的心理前提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讨大人欢喜,每个孩子都信任大人的权威;而这又埋下了一种危机:如果一味用赏识满足孩子,并让孩子一味期待大人的赏识,最后可能导致一种“赏识依赖症”。原本,赏识孩子是为了激励孩子努力,可后来却转变成孩子努力是为了获得大人的赏识。他们奔跑不是为了前面的目标,而是为了身后拉拉队的喝彩;父母当然乐于充当孩子的拉拉队,但问题在于,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发现,身后的拉拉队已消失不在,这个时候,他们还有信心和动力跑下去吗?

危险在于:许多孩子已经养成了因为表现良好就期待奖赏和刺激的习惯,他们念念不忘表扬,因为做好了一件事情而想得到金色的五角星,父母的夸奖或者金钱奖励。在整个童年以及少年时代,他们或许会是父母老师心目中的宠儿,但一旦长成,成人的赏识失去作用,他们便或多或少地感觉失落,他们没有学会从自己的行为本身获得满足和动力,他们没有学会自己为自己加油。

打个也许不恰当的比方,“赏识”有点像精神上的兴奋剂。它的确可以让人精神一振,力量倍增,但如果使用不当,它对身体的健康也是有害的。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醒:“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一味地赏识,就会演变为一种‘精神鸦片’,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孩子‘赏识’这种鸦片的。”

●运用赏识的第一条原则:让孩子自我赏识

每个孩子都需要赏识,但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使用“赏识”。我们需要就赏识这种教育手段提出一定的原则、标准和尺度,再好的药也有个分量限制。

运用赏识的第一条原则是:帮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动力。或者说,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赏识,而不是依赖外来的奖励;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做该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

以下是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激励自己行动的几个简单办法:

1.改变表扬用语的代词。

戒掉孩子依赖外部赏识的一个最方便的方法是在你对孩子的表扬中改变代词:只要把“我”改成“你”,把“我”(父母)对你(孩子)的表扬改造成你(孩子)对孩子自己的表扬。这种简单的变化去除了赞许声中的强调色彩,而是更多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

如:“你今天这么用功,我真为你感到骄傲。”

改为:“你今天这么用功,你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

2.鼓励孩子自己表扬自己。

我们可以从早到晚告诉孩子我们是多么为他们骄傲,但孩子们迟早总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动力前进。有些孩子完全依赖成年人的赞许,连怎样认可自己都不知道了。帮助他们的一个简单办法是指出他们做得正确的事,然后提醒他们从内心承认自己。

比如,你的孩子在做了一件错事后主动承认错误,这时,你可以告诉他:你这样做需要非常大的勇气,你应该对自己说:“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一件了不起的事。”

你可以教孩子玩一个自己跟自己谈心的游戏:让孩子自己给自己起一个名字,一个爱称,并且在心里这么称呼自己。这可以是一个显赫的头衔,比如“××总统”,也可以是一个甜甜的昵称。

告诉孩子,当他们感觉疲倦、烦躁、懒惰的时候,就自己对自己说话:“来吧,小机灵鬼,只剩最后一道题了,我们一起把它做完吧,我知道你一定行!”

告诉孩子,当他们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不管最后的结果怎样,他们都应该在心里赞赏自己:“哦,泰山,我知道你已经做了你应该做的,而且做得不错。我知道你下次会做得更好。”

3.强化孩子的自我激励。

把孩子对自我的肯定稳定下来,并且加以强化。这非常重要,孩子们可以从中领会到:自己的努力和良好的行为是一种很好的奖赏。?

有多种办法可以达到这个效果,这里只简单提出几个:

记一本成功日记:给孩子一本日记簿,让孩子至少每周一次花几分钟时间写出(或画出)自己获得的成功。告诉孩子,成功的定义是:自己对自己作出的任何改进,以及为这种改进付出的努力。

让孩子给自己写信:鼓励孩子在自己行为良好或尽了自己努力追求成功的时候,写一封信给自己。在写信的时候,他可以随意使用一个他喜欢的身份,比如自己的父母,比如班主任和校长,也可以是某个电影中的英雄。在信里,他应该描述自己认为好的行为,并且对此提出赞赏和鼓励。

让孩子自己给自己设计一份奖品。在家里准备一些类似彩色纸、画笔、颜料、碎布等物品,告诉孩子,他只要做了一件令自己骄傲的事,并且对父母描述自己所做的事,就可以自己为自己设计制作一份奖品:图画、贺卡等。

●运用赏识的第二条原则:在孩子做事过程中赏识

不能将“赏识”简单等同于“赞扬”或“奖励”,如果说后两者更多地针对孩子已完成的良好行为、已取得的优秀成绩,目的是给予孩子肯定的评价;那么,赏识的更大的作用应该是针对孩子做事的过程、努力的过程,目的是让孩子有信心坚持下去。

周弘老师有一条非常好的经验,是值得每个父母学习的。“总让孩子努力,却总不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他哪来动力呢?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有个诀窍,不妨称为‘够苹果原理’:跳一跳,够得着。父母必须在接纳孩子目前成绩的前提下,承认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面对孩子每一次的成功与失败,要像最初教孩子说话和走路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要把尺度定得太高,要定在孩子够得着的范围之内。让孩子在成功的良好感觉下轻松愉快地飞翔,否则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行。”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提出下面几条建议:

1.为孩子设定“小目标”。

不要认为赏识一定要怎样夸奖孩子,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设定一个“够得着”的小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赏识,而且这种情况下的赏识不会产生“副作用”。

有一个故事:某个炼钢厂员工生产效率低下。一天,公司总裁到工厂视察,他询问了当天日班工人的产量,把这个数字写在身边一块大大的黑板上,除此之外再没说一句话。当晚,夜班工人看到这个数字,当他们知道这个数字代表的意思后,决心一定要超过这个产量。果然,第二天清晨,原来的数字不见了,在黑板上的是一个新的、高得多的数字,那是夜班工人的产量。日班工人又不服气了,他们努力干了一天,终于又一次改写了产量。就这样,工厂的生产蒸蒸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故事中,工人并没有从他们的行为中获得什么实在的好处,正是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和力量。

设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跳一跳,够得着”是很好的形容。如果孩子不需要跳起来就够得着,那就失去了目标的意义。但如果跳起来也够不着,那就不能让孩子获得成功和自信,反而可能让孩子感觉沮丧。

这个目标如何设定,第一,父母应该对孩子的能力和现实条件有一个正确认识,切忌急于求成;第二,在目标设定时应该和孩子一起决定,这样不仅能听取孩子的意见,也能让孩子更有积极性;第三,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况把握不准,最好与孩子的老师商量;第四,可以考虑给孩子设定一个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得着的目标,周弘老师为女儿设定的目标是背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强化孩子的目标意识。让这个目标在孩子心中扎根。比如可以把目标写在墙上悬挂的黑板上,或者用彩色纸写了贴在墙上。如果目标有一定的时间限度,那么再给孩子一本“目标日历”,目标应该完成的那一天被显著地标明。

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在晚上睡觉前问自己一个问题:今天,我为我的目标做了些什么?不要求孩子记日记,但鼓励孩子在“目标日历”上写点或画点什么。比如画上一张笑脸。

同类推荐
  • 让孩子吃点苦的30个建议

    让孩子吃点苦的30个建议

    作为父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让孩子吃点苦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是一句流行了很长时间的“教育名言”,但这句话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真理,它只适合用于某种特殊的场合。对今天的绝大多数孩子而言,尤其是那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大多都是在父母长辈的百般呵护中长大的,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苦,所以,还是应该让他们吃点苦的好。要知道,不让孩子吃苦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尽管很多父母都明白这个道理,但遗憾的是,这些父母并没有把这种教育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 做偶像老爸老妈

    做偶像老爸老妈

    在孩子的眼里,凡是比他厉害的人,他都称为偶像,所以他们有很多偶像,家长首当其冲,理所当然成为他们的偶像。《做偶像老爸》实际上,每个孩子的心中,父亲会是他的第一偶像。父亲爽朗的笑声、豁达的胸襟、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偶像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偶像老爸要在很多方面“考核过关”,才能在孩子心中保持“光辉”的形象。
  • 独生女孩怎么养

    独生女孩怎么养

    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正确的教育方法做支撑也许家长所期望的“凤”就无法展翅翱翔。本书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根据独生女孩成长的特点,从生活习惯、完美性格、生存能力、身心健康、情商教育、美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并针对独生女孩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等弱点,为家长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完善女孩的性格,塑造女孩的优良品质。
  • 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随着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只生一个孩子。只生一个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可以把各方面的压力与负担减到最小,但是在教育的问题上,却经常遇到棘手的难题。初生的婴儿无疑是一张白纸,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白纸上描绘出什么图案,染上什么色彩,都由父母决定,因为,孩子的性格来自父母的教育,而性格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更需要在繁忙的时候,抽出一点时间,为孩子塑造健康的性格,发掘他们的潜能,不但充当他们的长辈,还要充当他们的朋友、哥哥姐姐,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也让他们在和谐的亲子氛围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让他们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能够从容面对。
  • 好父母 教能力

    好父母 教能力

    《好父母·好素质:好父母 教能力》主要内容包括:能力比分数重要;智慧做事的能力;高效学习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等。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你的推销能力价值百万

    你的推销能力价值百万

    本书从四点坚守出发,选取了中外若干个推销场上的著名故事和经典案 例,并对里面的要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希望读者诸君能从中有所受益,使 自己的推销能力得到显著增长,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自己的百万之梦。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杜先生求婚记

    杜先生求婚记

    杜先生第一次求婚的时候,满心期待她能在看到戒指的时候出现小女生的表情,结果没有。杜先生第二次求婚的时候,用了最传统的方式,温馨的烛光晚餐,单膝跪地,正打算说话的时候,他未来老婆沉沉开口:“又是蜡烛又是下跪,你当我死了么?”等到第三次求婚的时候,杜先生咽着口水蹲在他未来老婆的床前,等到她一睁开眼睛便不假思索地说:“替我做早餐吧,帮我洗内裤吧,一起进坟墓吧,我是说……嫁给我吧。”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玉石文化保持着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难以比拟的,其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堪称东方艺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全面介绍了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绿松石四大玉石的文化故事。
  • 宝刀

    宝刀

    《宝刀》的故事由“我”从民族学院分配到家乡说起。“我”毕业回来,风尘仆仆,一出长途汽车站,就看到了韩月。她和“我”一同毕业于民族学院,也被分配到这个远离世外的小城市,但她的经历很丰富,曾是学院里风云人物刘晋藏的女朋友。刘晋藏,融合汉族和藏族长相优点的混血儿,他的老爸在军分区有相当的职位,所以,他活得相当潇洒,女朋友一大堆,而作为汉族人韩月,则突出重围,成为追逐刘的胜利者。但刘晋藏最后因贩卖文物而没能毕业。我就是和这样的女孩,一同分配在这个被群山包围、汉藏杂居的小城市工作,然后就平平淡淡地在了一起,结了婚,但一直没有孩子。生活就是这样,平淡,单调,如从山野里定时刮来的风。
  • 毒医皇后要逆天

    毒医皇后要逆天

    她是男装女身,亦正亦邪的鬼面医师,只要她高兴:皇宫的宝贝,乞丐的饭碗,青楼的头牌,擂台的佳婿,她都要弄来玩玩。他是才貌兼备的女人杀手:朝堂上的太子,江湖里的剑客,或气宇轩昂或淡漠如斯,都让蓝国女人魂牵梦萦。“喂,玉器公子,就你那张钟馗脸,还少女杀手?!”“哼,一个娘的像太监的男人,也配得到春香楼头牌的初夜!?”一朝为了国家的安定,他成了她的主帅:“傻小子,天塌下来,还有我给你撑着;她成了他的小兵:只要我活着,你就别想死。。。。。。
  • 经济热点面对面

    经济热点面对面

    中国的经济到底是怎么了?经受了这些打击和考验,中国的经济会大幅下滑吗;通货膨胀率还会上升吗;中国的石油安全吗;中国的粮食安全吗;中国的中小企业能起死回生吗;中央政府会怎么办;宏观政策会走向哪里?这些原是经济学家们关心的话题,在这一年都成了老百姓迫切想要弄明白的问题。
  • 买卖王妃:娘亲是我的

    买卖王妃:娘亲是我的

    天才制香殒命权势钱财下,一朝穿越,她是为救家人爬上王爷之床的罪臣之女,一纸上诉王爷大罪,带着儿子索要精神损失费!皇权之战,他立她妹妹为妃,却赐下她毒酒一杯!饮毒酒,摔金盏,浴火重生!钱财?权势?统统踏在脚下!归来之日。丑颜笑看:“这皇后之位多少钱?本宫……要了。”乱世风云。双龙夺香,各显神通,金玉小儿叉腰直指:“娘亲,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