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1700000018

第18章 帝王篇(17)

鄱阳湖大战结束后,朱元璋担心张士诚乘虚来袭,只派部将常遇春前往武昌攻打陈友谅的儿子陈理,自己率大部队回应天。次年(公元1364年)春正月初一,朱元璋在李善长等人的“屡次劝进”下即吴王位,建百司官属,置中书省左、右相国。二月,朱元璋以武昌久攻不下,亲往督师,陈理遂率其太尉张定边等投降,红巾军所建立的农民政权最后被朱元璋消灭。毛泽东读到《明史》卷一《太祖本纪》批注道:

“不令诸子诸孙统兵作战,失策。”表明他对陈友谅及其汉政权的惋惜和同情,也是总结经验,警戒后人。

朱元璋作为一个卓越的军事家,善于从全局出发,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南方统一之后,如何北征,夺取全国胜利,便是摆在朱元璋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著名战将常遇春提出“直捣元都”的建议,朱元璋立即加以否定,其原因是“元建国百年,守备必固,悬军深入,馈响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他摒弃这个冒险的办法,制定的战略方针是“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藩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可席卷也。”后来战争的发展进程充分证明了朱元璋提出的战略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总之,朱元璋从参加农民起义,到夺取全国胜利,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中,表现了他作为一个杰出军事家的聪明才智,“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毛泽东对朱元璋的军事才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个评价也是符合实际的。

朱元璋这位和尚皇帝,不仅在武功方面非同寻常,在文治方面也颇值得称道。他虽然文墨不多,却很有胆识和远见,颇有点刘邦那种纳谏如流的味道。因此网罗了一大批人才为其效劳。攻克定远时曾吸收当地名儒冯国用、冯国胜和李善长;攻下应天后,亲自拜会著名儒生朱升;攻下金华后又得到叶琛、章溢、宋濂等名士的帮助。朱元璋把他们安排在“礼贤馆”,这些谋士都为朱元璋的创业建国立下大功。冯国用建议以应天为基地;李善长劝朱元璋学习刘邦,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从谏如流,不乱杀人;朱升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刘伯温提出先灭陈友谅,再攻张士诚,然后再伐中原,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等等。这些建议,朱元璋都一一加以采纳。他令将士在江阴等处屯田,“及时开垦,以收地利”,又把农村壮丁编为民兵,且战且耕,使“民无坐食之弊,国无不练之兵”。对“小明王”,他遵循“缓称王”的策略,一直保持着形式上的隶属关系,1364年,基本上统一了江南之后,才在应天宣称为“吴王”。1365年,小明王渡江时溺死,他也没有立即称帝,直到1368年,北伐中原开始,徐达兵克山东时,朱元璋才宣布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朱元璋在收揽名贤的同时,也招降纳叛,恩结降人。

这些人都在朱元璋夺取全国政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元璋的文治方面,主要是表现在明王朝建立以后他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上。

首先,实行“各安其生”的休养生息政策。元末近20年的战争破坏,造成新生的明王朝人口锐减,田地荒芜,税收减少。为了迅速改变这种局面,朱元璋告诫各地官吏:“现在天下刚定,百姓财力困难,如初飞小鸟不可拔其羽;新栽之树不可动其根,应让其休养生息,万不可扰害百姓。”“士农工商四民之业,算农民最辛苦。”因而他下令免除不少地区几年的租税徭役。有一年,还免除全国的赋税,并采取移民屯阳、开荒种地、兴修水利、种植桑棉、官府给耕牛、种子等一系列奖励生产的措施,使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他还下令减轻工匠的劳动负担,以促进手工业的发展。

其次,改革中央和地方政权机构。明初因袭元代政治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分别统管全国和地方的军政、民政、财政,权力很大。朱元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于皇帝,解决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1000多年的皇权、相权间的矛盾。在地方机构中,废除行中书省,在全国设13个布政使司(俗称省),实行“三司”制度,将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民政使管民政、财政,按察使管司法、刑狱,都指挥使管卫所军事。三司分立,隶属中央。在乡里通过户口调查和土地丈量,编制黄册和鱼鳞册,并在此基础上推行里甲制和关津制,把人民牢固地束缚在土地上。为了加强对国人的控制和监督,朱元璋还设立了由皇帝亲自掌握的特务机关——锦衣卫,实行特务统治。这样以来,全国的军政司法大权都集中到中央,最终统归皇帝一人掌握,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最高峰。

再次,整顿吏治,惩贪奖廉。朱元璋认为吏治是治国之本,元朝所以速亡,就是因为贪官污吏太多,百姓无路可走,只有铤而走险。他对大臣说:“从今日起要严立法禁,凡贪污害民之吏决不宽恕。”为了整顿吏治,严惩贪官,他制定了各种法律规程,对各级官吏的职权、任务以及应遵循的原则,都作出详细的规定,对官吏犯法也规定具体的惩罚办法:凡贪污银60两以上,处以枭首示众、剥皮食草之刑;发现贪赃枉法行为者,充军北疆荒地,自食其力;官吏御任乘公船公车者,除带随身衣物外,不可多带私人物品。如发现超重10斤受笞刑20;重者受杖刑60。朱元璋对官吏的惩治史所少见,中央、地方都设监察机构监督官吏。对犯官有五种处罚:廷杖、下狱、罚苦役、屯田及剥皮食草。各州府县衙都设皮场庙,把处死剥皮食草的贪官,悬挂在堂门两侧,使官吏出入警戒。结果,仅洪武年间,先后杀了10几万人。就连驸马欧阳伦也因贩卖私茶触犯刑律而被赐死。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朱元璋对为政清廉的官员则大加表彰。济宁府尹方克勤,为官清廉,生活简朴,一件布袍10年不换,每天只吃一餐有肉的菜,他任职3年后人口增数倍。他进京述职,朱元璋特赐宴表彰,并让他继续留任。

最后,兴办学校,科举取士。朱元璋极重视教育,多次下令兴办学校,国有太学,州有州学,县有县学,村有村学,适应不同类型子弟入学,接受教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体制。与此同时,他还主张尊孔读经,组织博学之士,重新审订“五经”、“四书”,颁行天下,作为学校读本和科举取士的依据,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全国人民的思想统治。

作为一个封建皇帝,朱元璋应该说是颇有作为的,但自然也有他的局限和阴暗的一面。他分封诸子为王,对功臣大量赐田,加速了土地的兼并,广大农民遭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在政权稳定之后,他用官心疑,常以私访及派遣锦衣卫的特务方式侦察吏民,使得君臣异心,百姓畏惧。他不经查实,妄杀功臣,屡兴文字狱,甚至一怒之下株连九族。尤其他以严刑苛法驾驭群僚,达到了残暴无德的地步。他还废除传之千年的宰相制,代之以高度集中的君权统治,把中国封建皇权发展到顶点。凡此种种,都只能堵塞言路,激化矛盾,为明王朝的统治埋下祸根。中国封建社会自宋代日益衰败后,至明代又进入极度腐朽的时期,朱元璋所确定的一系列暴虐和极端专制的制度也难辞其咎。

著名明史专家吴晗曾写过一本《朱元璋传》,很受读者欢迎。这本书的写作曾多次得到毛泽东的指导和帮助。在毛泽东中南海旧居书房里,保存有一部有吴晗亲笔题字:“送毛主席,请予指正”的《朱元璋传》的油印修改稿。书中有毛泽东用铅笔画出的多处标记。毛泽东在肯定吴晗在新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原作所修改的同时,又指出:“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点,不要写得那么坏(指朱的晚年)。”所以,我们认为这确实反映了毛泽东对朱元璋的偏爱。

十六、千古一帝千秋传颂

——清朝康熙皇帝

康熙自幼苦读,好学不倦,身体强健,骑射娴熟。

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一生勤奋治国,是清代颇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君主。

【玄烨小传】

康熙皇帝玄烨(1654—1722),清入关后第二代皇帝。姓爱新觉罗氏。顺治帝福临第三子。母佟佳氏,汉军都统佟图赖之女。顺治十一年(1654)三月十八日生于景仁宫。十八年,福临去世,以八岁孩稚继承皇位。改次年为康熙元年(1662)。二年二月,生母去世,由祖母博尔济特氏(孝庄文皇后)抚育。

福临临终时,遗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代理国政。辅政期间,继续进行统一全国的斗争,派兵追击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四月杀之于昆明。

三年,派兵会同川、陕、湖广三省兵围攻鄂西坚持抗清的大顺军余部,刘体纯、郝摇旗李来亨等战死,又捕杀浙江海上坚持抗清的张煌言,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基本结束,清王朝从军事、政治、经济多方面对全国的统治逐步形成。在此期间,辅政四大臣中逐渐形成鳌拜专权跋扈,欺凌幼主,结党擅权的局面。六年,玄烨“躬亲大政”,八年五月,清除鳌拜及其同党,开始掌握实权。

玄烨亲政后,先后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并粉碎了西北厄单特蒙古准噶尔部上层分子的分裂阴谋,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三藩”都是降清的明将,吴三桂封平西王,留镇云南;尚可喜封平南王,留镇广东;耿仲明及其子死后,其孙耿精忠袭靖南王爵,留镇福建。各拥重兵,势力坐大,严重威胁清王朝的统治。康熙十二年,玄烨在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等的支持下,果断地下令撤藩,令“三藩‘各率所部归辽东。十一月,吴三桂举兵反,主力出贵州,掠湖南,分兵攻四川、江西,不久,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广西将军孙延龄起兵响应。玄烨毅然命将出师,进行征讨。在历时八年的平乱战争中,年轻的玄烨表现出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他利用政治分化和军事压力迫使尚、耿二藩脱离吴三桂。

招降陕西从叛的王辅臣,同时迅速平定内蒙察哈尔右翼王子布尔尼叛乱和北京城内杨起隆反清起事以安定后方,从而使清军得以集中力量与吴三桂主力相持于湖南,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

随后,玄烨又进行了统一台湾的斗争。起用原郑芝龙部将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准备进军台湾。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率领水师两万余人,大小战舰二百余只,一举攻占澎湖,台湾失去屏障,郑氏军事力量损失惨重,郑克塽(郑成功之孙,郑经之子)、刘国轩等向清军投降。玄烨支持施琅在台湾设官兵镇守的建议,否定了臣僚中弃而不守的谬见,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台湾府及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率兵驻守台、澎,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同类推荐
  • 朝花夕拾(天津人民出版社)

    朝花夕拾(天津人民出版社)

    鲁迅作品,历来总是强调其战斗的一面,而忽略他文学中闲适的一面,优美的一面,甚至游戏的一面。新版《朝花夕拾》精选鲁迅先生48篇优美有趣的散文,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朝花夕拾》,儿时美好记忆牵挂一生;第二部分,选取鲁迅先生随手拈来美文小品,余闲时,赏玩风筝、秋叶、江南雪;第三部分,看先生风趣妙谈古今历史;第四部分,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在先生笔端随波荡漾,静谧安好。请阅读这些鲜活的文字,认识一位活生生的鲁迅,欣赏他的好玩,丰富,优美,温柔。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在新文化运动中是独树一帜的。他作品中的“伤感”与“颓废”迅速打动了那些刚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下脱离出来,却又陷入彷徨的青年的心,“沉沦”几乎成了战乱时代青年苦闷忧郁的代名词。本书不仅收录了郁达夫以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一个人在途中》,脍炙人口的古体诗,表露心迹的日记等,还还收录了一些郁达夫与亲人、爱人及友人来往的重要书信。另外,在分类上,编者没有根据以往广义的散文概念进行分类,而是把游记和自传单独编排,以求用更清晰的视角让读者领略郁达夫散文的魅力。
  • 世界最美的散文

    世界最美的散文

    本书提炼的散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此外,每一篇散文更是加入了编者的心路花语,与读者分享。一篇美文就是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让你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则故事就是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帮你开启生命的智慧之光……优美的散文,教会我们用心去拥抱生活,用爱去燃点希望。期望读者在品味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
  • 永远的驿站

    永远的驿站

    按其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其一为人文景观、遗迹,如《崇武古城》、《封闭与开放的土楼》、《走进四堡》等,作者凭藉这些历史遗存表达了加强国力、走向开放及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热切愿望。其二为历史人物,如《民族英雄郑成功》、《世纪侨魂》、《睁眼向洋看世界》等,书中共收录这方面的文章15篇,通过郑成功、陈嘉庚、林则徐等人物的风云际会,尽情讴歌了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义精神及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热门推荐
  • 伐仙

    伐仙

    如风一样的自由,谁也不能束缚,我的命运,只有我自己主宰,谁也无法阻拦我脚下的路,冷月刀法,七位兄弟,打造我独一无二的强者之路,所向披靡,勇不可挡!
  • 听刘墉讲为人处世

    听刘墉讲为人处世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侧重分析家庭对个人成长,以及其对个性塑造的影响,令读者充分认识自己;第二章主要强调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明确肯定自己,完善自己;第三章探讨人作为社会人该如何与他人相处、维系人际关系,更好地发展自己;第四章是对第三章的进一步阐述,从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生,纵向来讲一个人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梦想、获得成功。
  • 清客

    清客

    一笔好字不错,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醉,四季衣服不当,五子围棋不悔,六出昆曲不推,七字歪诗不迟,八张马吊不查,九品头衔不选,十分和气不俗——溯流五百年,体验遗失久远的生活趣味,贼道三痴倾情力作——《清客》。
  • 拽丫头惹上酷首席

    拽丫头惹上酷首席

    18岁的她被父亲出卖,只得日夜与恶魔相伴。初恋被毁,母亲去世,让她几近崩溃。尖锐的水果刀指向他的胸口,她大喊:“你为什么不去死!”而他只是淡若撒旦般的浅笑:“傻丫头,我死了谁来折磨你呢?”
  • 心灵鸡汤精粹版6

    心灵鸡汤精粹版6

    也许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放弃,又不断得到的过程。关键是要学会放弃,因为放弃,也是人生的一种选择。放弃意味着什么?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逍遥旅

    逍遥旅

    他拥有千亿修真者羡慕的先天五行之体,他拥有狂怒而能量激增的特殊体质,他还拥有重伤后能量大增的怪异的身体,他难道只是一个普通的较强悍的修行者而已吗,他的真正的身份连他身为神界五大巨头之一师尊都探不清楚。他的真正的身份是什么呢?他的任务将会是什么?这一切都不从而知,只能靠他本人一步步的去探索。没有最豪华的打斗场面,只有更豪华的打斗场面,请您细细品来!
  • 绝宠毒医妖妃

    绝宠毒医妖妃

    苏琉贵为将军府嫡女,却遭深爱之人背叛,重生为王府贵女苏素。面对小娘责难,三皇子退婚,她临危不惧,以雷霆手段震慑府中庶出子女,寻访鬼医,修的一身毒术,更是妙手回春,治好卧病多年的生母。宫中妃子急症,她遭人设计,被迫入宫,却不想自此闻名、宫宴之上,多位王侯示爱,她一一谢绝,偏生找上以风流闻名的二皇子,以色侍君,迷惑他弑兄杀父,争夺王位,借二皇子之手生剐前世仇人谢言。她救出被困在北渊的南昭太子慕容凌,隐藏身份,助他平定天下,两人之间情愫暗生。天下太平,她随中毒已深的北渊二皇子归隐山林,却不料终于慕容凌偶遇。面对她的旧爱与新欢,她该如何选择?
  • 财道

    财道

    中国首部财道小说,《新京报》、《金陵晚报》、《莽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11家媒体同时推出。本书演绎人生命数奇情,平视当代富豪巨贾,探究中国财道智慧。这是一部关于金融奇人、奇事、奇情的奇书。它演绎了一出出财运和命数的故事,写尽了男女之情在财运和命数之间的彷徨纠葛。作者葛红兵在小说中引进了真实案例,有很强的社会写真、客观纪实的倾向。同时小说中崔钧毅以“义”为中心的财道思想,老范以“舍”为中心的财道思想,武琼斯以“取”为中心的财道思想贯穿书中,读者或许从中能得到深刻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