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9700000007

第7章 在法国(2)

公元1733与1734年,经过了许多的穷困之后,他出版了对启蒙运动首度有贡献的书籍,其形式为自英格兰寄给希锐特的24封信。这些信在公元1733年译成英文而在伦敦发行,书名为《论英国书札》。如果在法国出版原文本,则要冒着作者与出版者两个人丧失自由之危险。伏尔泰乃删除掉一些段落,试想得到政府许可,以刊印剩余部分。结果遭到拒绝。他乃再度在鲁昂秘密出版。可是他警告出版者若雷,不要让任何书在那时候流传,但早在1734年初,几本以《哲学书札》为名的书便已流传到了巴黎。有一个盗印者得到了一本,而在伏尔泰不知道的情况下大量刊行。当时,伏尔泰正与夏特莱夫人前往距巴黎190英里的奥顿地方附近的蒙略堡参加黎塞留公爵的婚礼。

这本书以四篇谈论英国教友派的信开头。伏尔泰指出。虽然这些教友派信徒没有教阶组织,没有僧侣与圣礼仪式,然而这些信徒,却比他所见过的其他任何基督教徒,更能信守基督的教训。他叙述也可说是想象着去访问一位教友派信徒:"亲爱的先生.你受过洗没有?"我这样问着他。

这位教友派信徒回答道:"不!我其他的主内弟兄也都没受洗。"

"那么,"我喊道,"你们都不是基督徒了?"

"我子",他用一种温和平静的语调回答说,"不需要发誓,我们是基督徒,同时想做好信徒;我们不认为基督教的精神在于那洒在人头上,渗有一点盐的冷水。"

"哎,天啊!"我抗议道,"别提这种不虔诚的话,你可以忘记耶稣是由约翰施洗吗?"

"我的朋友,别再发誓。……基督固然自约翰那儿接受洗礼.但是基督本人并没有再为任何人施洗礼,我们并非约翰的信徒而是基督的信徒。"

我再说道:"啊!你这可怜虫呀!怎么你情愿在那审判之地熬受火刑!"

"你受割没有?"他反问道。

我回答我没有那种荣耀。他最后说道:"那很好,你是一个未经受割的基督徒,而我则是个未受过洗的基督徒。"依照那个对白中教友派信徒的说法,受洗就如同受割一样。乃是基督未来之前的旧习俗,而这已经被基督的新福音所取代了。伏尔泰又对战争加了一段话:我们应该再也不要从事战争,这倒并不是因为我们恐惧死亡,……只是因为我们并非豺狼、老虎或是牛头狗,我们是人,是基督徒。我们的上帝,嘱咐我们要去爱我们的敌人,……他当然不会要我们渡过海洋,去割断我们弟兄的喉咙.只为了那些披挂着红衫的凶手,戴着两尺高的帽子,而在撑开的驴皮上用两枝棍子敲出噪音,用以募集市民。而且,当得胜之后,整个伦敦夜明如画,天空漫布着烟火的火焰,而大气中也回响着赞美诗、教堂钟声、风琴声以及大炮的声音,实际上,我们在静静地哀悼那些造成大众欢乐的屠杀。法国由于强迫所有法国人信奉一种信仰,而几乎摧毁了它自己;然而伏尔泰也过分夸大了英国对于不同教派比较宽容的作风。"这是一个有着许多派别的国度,一个英国信徒就如同一个自由人一样,可以依循着任何他想要选择的路到天堂去。"伏尔泰又就英国教士与法国教士比较两者间的道德,因而庆幸英国没有寺院主持长的存在。"当英国人闻悉在法国以道德颓丧闻名的年轻人,借着种种阴谋策术晋升到大主教高位,然后作些情歌,更日以继夜地大宴宾客,……并自称为十二使徒的继承人之时,他们应该感谢上帝,他们幸而生为新教徒。"

第八封信将伏尔泰式的短剑转向法国政府。只有英国民族才设法借着抗拒国王而来节制国王的权力,……最后才建立了这一明智的政府,在这政府里,国王虽有权做一切善事,但双手却被束缚着无法做恶事。(这里伏尔泰回想起费内隆的《泰莱马丘》一书中的名句)……无疑地,在英国树立自由代价也甚昂贵,专制的偶像被浩浩的血海所淹毙了,然而英国人并不以为他们为着良法付出过大的代价。其他国家并不是没有同样的乱世,只是他们为着争取自由所洒下的鲜血。徒然更使他们的奴役巩固而已。在英国,人身保护状禁止任何未书明理由的监禁,并且要求陪审团的公开审判;而在法国,人民却有秘密拘捕令。伏尔泰早在孟德斯鸠14年之前,即提到并加以夸大、赞美英国政府里某种"分权"的存在.以及国王、贵族与平民三者间工作的调和。他又指出,在英国,没有任何税捐得在未经议会同意下课征,也"没有任何人,由于身为贵族或僧侣而得免于缴纳某种课税"。在英国,贵族家庭的子弟得从商或从事其他职业,而在法国:商人常常听到他们那一行被人轻蔑地提到,他们倒愚不可及地为此而腼腆。然而,我倒真不明白,一个涂粉抹彩的贵族.他知道国王确切的起卧时间,他在国王面前虽然仅只是担任奴仆的角色,但却装扮着很伟大的神态,……或者是一个商人f就像是伏尔泰在英国的主人法尔克纳能够使国家富裕,将订货远送到苏拉特印度西部的一座城市)与开罗,对整个世界的快乐具有贡献。这两类人中,谁对国家较为有用。最后。伏尔泰在为法国奠下的一个改革计划里宣称:事实上,英国的宪法已臻于完善的境界,因此,所有的人民都恢复了在几乎各个王朝里受到剥夺的自然权利。这些自然权利包括完整的人身自由与财产自由、新闻自由,由独立人士组成的陪审团审判所有刑事案件的权利,严格依据法律条文接受审判的权利,以及丝毫不受烦扰地公开表明他所愿信仰宗教的权利。伏尔泰一定也知道,只有一部分人享受到这些"自然权利";人身自由并不能避免那些新闻恶棍的毁谤,在宗教与政治两方面,言论自由也都有限制;非英国国教者与天主教徒都无法参与公职;而且,法官可以接受贿赂而犯法。他并没有将英国不公正的实情予以揭露,他只是利用英国作为一个鞭挞的工具,以怂恿法国人反叛国家与教会的压迫。今天,这些权利在文明国家里之被视为当然,正可说明18世纪的成就。

对现代思想的影响同样重要者乃是伏尔泰时对于培根、洛克与牛顿的称道。他将博林布鲁克对马尔伯勒所下的评语转移到受人指控的培根身上:"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伟人,我想不起他究竟曾否犯过任何错误。"他又补充说:"这个伟人是实验哲学之父"--这并不是因为培根所做过的实验,而是基于培根对于促进科学研究之有力呼声。狄德罗与达朗贝尔即因而称赞培根为那部《百科全书》的主要启导者。

伏尔泰的第13封信几乎都在谈论洛克。他在洛克身上所发现的,不仅是取代灵魂神话的科学心灵,而且是一种内涵的哲学,追溯一切知识到感觉为止,将欧洲思想从神圣的启示转向人类的经验.以为真理独一无二的来源与基础。他也赞同洛克的意见,认为物质可能使之思考。这一看法尤其梗塞在法国检查人员的喉中,而与该书之受指责大有关系。这些法国检察官似乎预见到了拉梅特里与狄德罗的物质主义论。伏尔泰拒不承认是唯物主义论者,但是他把笛卡尔(公元1596至1650年,为法国哲学家及数学家)所说的"我思,故我在",修改成为"我是个实体.所以我想。我别无所知"。

第14封信劝告法国人从笛卡尔学说中释放出来,转而去研究牛顿。"在英国,一般人对于这两位思想家的意见是笛卡尔只是位梦想者,而牛顿则是位圣人。"伏尔泰推崇笛卡尔在几何学上的贡献,但是他对于笛卡尔学说中的宇宙观,却无法彻底了解。他承认,在牛顿论古代的年历与《启示录》的文章里,有些事情近乎梦幻,或至少近乎催眠。伏尔泰和祥地指出,牛顿所以写这些,乃是为了"安慰人类,以免他高高凌驾在他们之上"。伏尔泰本人发现牛顿的东西相当难于了解,但是牛顿葬礼时政府与科学界里的卓越人才,使他决心去研究牛顿的《原理》一书,而成为牛顿在法国的使徒。这里,他也撒下了《百科全书》以及启蒙运动的种子。

最后,他对帕斯卡尔的思想加以颇含敌意的批评,因而震惊了法国的宗教思想界。他本来不打算把这一批评包括在这些信札里,因为这完全与英国无关。只是伏尔泰在公元1728年将这一批评从英国寄给希锐特,这位盗印出版商将这些附列为第25封信。这使得那些崇拜帕斯卡尔并且掌握着巴黎市议会的詹森教派比耶稣会(并不推崇帕斯卡尔)更严厉地指斥伏尔泰。伏尔泰在本质上无法与帕斯卡尔相容:在这一阶段中(除了他的戏剧而外),他是个好斗的唯理主义者,感情在他的哲学里仍无地位。仍然年轻,生活广泛,在英雄式的一些艰难中享受着生活乐趣的他,反对帕斯卡尔沮丧的悲观主义论调,他说:"我胆敢负起人类的角色来反对这位巧妙的恨世者。"他反对帕斯卡尔的赌注(打赌上帝的存在比不存在要聪明些),认为"不敬而幼稚:……我必须相信一件事并不表示是对这事存在的证明"(帕斯卡尔并未认为这个赌注就是存在的实据)。他承认我们并不能解释宇宙的奥秘,或是了解人类的命运,但他怀疑,从我们这种无知中,能否推演出十二使徒的教条来。在他这段活跃的年纪里,他也不可能对帕斯卡尔向往休息的想法,给予同情。他宣称道:"人为行为而生。……不工作与不存在,就人类而言,乃是一事的两面。"

《对帕斯卡尔思想的批评》并不是伏尔泰的精心杰作,他并未打算出版这篇东西,也没有机会加以修正。尔后的一些事件,如里斯本(葡萄牙首都)的地震,渐渐转变了他年轻时代的乐观看法。尽管包括了这样一篇未经深思熟虑的附录,但这些哲学上的信件在法国文学与思想上乃是一道里程碑。在法国作品中,第一次出现了简短、机智的句子,无错处可挑的明晰、明朗的机智与充满讥讽的语句。自此以后,这些东西乃成为逾越一切谨慎否认作者身份的文学标帜;这本书与《波斯人信札》为大摄政时期到大革命时期的法国散文立下了风格。抑有进者,这在法国与英国两国知识界的联系上,构成了最坚强的一环。巴克尔(公元1821至1862年,英国历史学家)称赞其为"在18世纪历史上最重要的事实"。这是一种宣战与一幅战争地图。卢梭提到这些信件在他本人心智的启发上,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也一定还有数以千计的法国青年。同样受益于这一本书。拉斐特(公元1757至1834年,为法国军人及政治家,曾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率领法军协助美军作战)更赞誉这本书,使他在9岁时就已经成为一个共和党人。海涅(公元1797至1856年,德国诗人)认为"检察官实在不必要谴责这本书,不加指斥,人们也会予以览读"。

教会与国家、国王与议会觉得不能默默忍受这许多创伤。印书商人被送到巴士底狱,并且发了一张秘密逮捕状,无论在何处发现伏尔泰,都加以逮捕。公元1734年5月11日,一个警察官员拿着一张拘捕状在蒙略露面,但是伏尔泰也许得到莫佩尔蒂与达让塔尔的警告,已经早在5天前离开了,并已在法国国境之外。议会在6月10日颁了一道令状,凡是被发现的书本,都要以"毁谤、违背宗教及良善道德,以及对政府欠缺应有的尊敬"这一罪名,由执行公务的刽子手,在法院的院子里焚毁。

在获悉伏尔泰安全到达洛林之前,夏特莱侯爵夫人在给朋友一封信中这样写着:"如果我晓得像他这样一个健康又有想象力的人,被拘禁在监牢里,我都不能有足够的坚毅力,继续这样想下去。"侯爵夫人与黎塞留公爵夫人也列名在一些有封衔的贵妇名单上,请求赦免伏尔泰。掌玺大臣同意,如果伏尔泰否认是这本书的作者,他就可以撤销那道拘捕状。他当然知道伏尔泰就是本书的作者,但情愿被套中在这诡计里,他是那些政府官员中,从另外观点而想缓和检查制度的一员。伏尔泰也轻易地就答应否认是该书的作者,这自然是个值得原谅的谎言,而且,这本他所否认的书,事实上也未得到他的同意而发行,他在写给戴吉永的信中说道:他们说我必须撤回我的意见,很好,我可以公开声明帕斯卡尔永远是对的:……所有的教士都很和蔼而公正无私;……僧侣既不骄傲,也不诡诈而声名狼藉;至于宗教裁判,更是人性与容忍的一个辉煌胜利。那道拘捕令因而撤销,但规定伏尔泰必须与巴黎保持敬意的距离。伏尔泰乃在边界一个城堡穿过一个城堡.受到了许多贵族的欢迎,这些贵族并不都很虔诚,也根本不喜欢专制而中央集权式的王权。他接到一张前往荷尔斯泰因(德国北部一地名)宫廷定居的邀请信,而且能够得到每年1万法郎的津贴,但是他未答应。同年(1734年)7月,他退居到香槟锡雷地方夏特莱夫人的庄园,在那里成为他情妇以及他情妇先生的自费客人。展开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三、在锡雷的田园生活

锡雷是法国西北部豪特·马尔纳区的一个具有230户居民的小村落,距离洛林省只有几英里远,伏尔泰的侄女德尼夫人,在公元1738年时曾描述其为"一块可怕的孤僻处所,距离任何一处有人住的聚落,都在12英里以上,那是一块全是一片山巅与荒地的乡野"。也许伏尔泰就爱上了该地的孤僻的地位.在这个静静的地方,他可以研究科学、撰写历史与哲学,也可以让法国政府将他遗忘,或者,如果碰到法国政府要干扰他的话,他能够在一个小时内逃到洛林去。

伏尔泰所寄住的城堡乃是一座13世纪所残留下来的颓塌建筑,夏特莱家人很少使用,很久以来就不适于文明人的居住。侯爵根本没兴趣也没钱加以整修,伏尔泰乃借给侯爵4万法郎,年利率为5分,但不用偿付,以便整修这座庄园。有几间房子收拾得能够让人居住,伏尔泰于是迁入,更增加了一间新的卫屋,并督导其他房舍的重建。11月,侯爵夫人随身携带着200件包裹住进这座城堡,并且又修正了伏尔泰的整修结果,以便合乎她自己的趣味,她大半的成年生涯都在宫廷或其附近度过,而热衷于读书及忠于重婚生活。侯爵大人时而与夫人及伏尔泰共同生活,直到1740年为止,侯爵文雅地独住在一个单人的房间,并在不同的时间进餐。但1740年以后,侯爵大多数的时间都置身在军伍中。整个法国莫不讶异侯爵这种成人之美的态度.而更讶异这对情人的忠贞。

同类推荐
  •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本书是世界财富巨擘摩根家族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信集。它本来是不愿公开的私人信札,是以遗嘱形式密藏的贵重珍品,并且“透露了太多的摩根家族创造财富的秘密和商业的智慧,是培养伟大企业家无可比拟的教材……”。
  •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大军事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军事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战争,也许是人类历史上变幻莫测的一种现象。正因如此,那些在战争中用兵如神的大军事家便令人惊叹和折服。他们的性格特点与战斗故事被人久久传诵。
  •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的编选,吸收了《怀念萧红》与《萧萧落红》两书的重要文章,在篇目的排序上分“身世”、“婚变”、“纪念”三辑,同时,还首次将怀念,悼念萧红的诗词选人回忆录中。在涉及萧红、萧军、端木婚变回忆录的选择上,保留各种不同说法,立此存照。
  • 中国古代贪官传

    中国古代贪官传

    古今中外,治阮大铖国之道,治吏为要。吏治清则国脉旺,吏治浊则国势颓。毋庸置疑,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诸多腐败的源头,为害最烈。而吏治腐败的基本形式是贪污受贿。
热门推荐
  • 万古霸主

    万古霸主

    吾乃日曜煞体,战天、战地、战鬼、战神!望目天下之间,全是吾敌!帝?草芥尔!女人?吾不缺!吾只缺一战,斩天地,碎大道,破阴阳、除五行,重塑新天地!吾乃万古霸主!尔可敢与吾一战?哈哈哈哈!
  • 双生庶女

    双生庶女

    分别寄养在两个姨娘名下的双生姐妹同时出嫁,名动锦城;姐姐才情绝艳,妹妹温婉如玉;姐姐嫁的是昌邑侯府的俊美无铸的世子爷,妹妹嫁的是备受皇恩的世袭郡王爷。都说相爷好福气,谁料洞房花烛夜,新娘却是换了人;晴天霹雳,姐姐成了人人称羡的郡王妃,她成了侯府厌弃的扫把星。成亲三载,苦于无子,被迫为妾;这还不算,与小叔乱伦?与外男通奸?一纸休书,砸在脸上,伤在心间?一杯鸩酒,灌入愁肠,了却余生?不!休书,她可以收,收得毫不犹豫,这样的夫君,不要也罢!鸩酒,她不能喝,喝了枉成冤魂,天大的冤屈,她还没伸!可是,贴身的丫鬟,竟然帮着灌她毒酒?双生姐姐含笑踩在她身上洒下化骨水?是她看错了么?原来,一切都是她的亲姐姐搞的鬼:被推破相,嫡母惨死,姨娘升位,上错花轿,三年无子,乱伦通奸,休书鸩酒…当初的好,一切都是假象。为什么?因为一样的容貌,姐姐不讨家人欢心,她却能逗得家人开怀;一样的容貌,姐姐要嫁给性格暴躁的侯爷世子,她却能嫁给身份尊贵的郡王爷;一样的容貌,姐姐后院姬妾成群,她却独受夫君的宠爱…有谁甘心?是嫉恨蒙了双眼!易谨宁恨极而笑,隐忍着鸩毒带来的疼痛,看着自己的双脚渐渐被化骨水化去,狠狠发誓:若有来生,此生所受,我定千百倍报之!一觉醒来,她已重生,一改温婉,犀利决绝。姨娘恶毒,她更狠毒;亲姐伪善,她更伪善;庶妹刁钻,她更刁钻;来吧,看谁更会演戏!可是,还有一个人更会演戏,她的半傻子瞎子夫君,那就…一起演吧。玩转朝堂,整死妖精,铲除祸害,揪出害群之马!害我元凶,不甘落马,水落石出,爆料惊天秘密!落魄夫妻,惨遭追杀,横扫劲敌,看我坐拥江山!然而,当一切尘埃落定,竟不知哪里又冒出来一个双生妹妹。抢她的夫君,夺她的后位,还要死要活说她才是真正的易谨宁…【精彩语录】妖异美男来爬墙,她撤了梯子,指着墙角的狗洞,“你,适合从那里出去!”太后懿旨赐婚,她爽快接旨,“不就是个半傻子外加睁眼瞎子?我嫁!”与亲姐同一天出嫁,她不慌不忙,心道,“这回你要跟我换夫君,我还成全你!”洞房花烛夜,她将夫君暴打一顿,独占大床,“爬狗洞的,不准睡我的床!”【精彩对白】书房篇:某王爷正在闭眼作画,王妃进来道:“咦,干嘛闭着眼睛画?”某王爷睁眼,闪亮的眸子流光乍现:“我是瞎子!”某王妃上前,指着那副美人戏猫图:“为什么要把人的皮肤画成绿色,把猫的爪子画成人的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玉玲珑之全能王妃

    玉玲珑之全能王妃

    这一定是在拍古装戏,场面还蛮大的,应该是个大片。“哎,哎,等等,我不是演员,你找错认了,演少爷的那个不是我,你看,我连演出服都没有,还是不要浪费表情了,又没有摄像机!等正式开拍的时候你在演啊!要我陪练可是要收费的哦!”什么?嫁给他?嫁给一个比女人还漂亮的男人,那不是等于自杀吗?什么,你没病,装的?敢骗我!小样,你当我是垃圾筒,脑子里装的是废物啊?尊贵的王爷,请您收好!不知道这是什么?这是离婚协议书,我要休了你!签字画押,尽快,我赶时间!~~~~~~~~~~~~~~推荐好友的文:姐姐老婆好狂野箫明明
  • 高效能人士的成功法则

    高效能人士的成功法则

    具有高效能成功素质的人,到哪里都是人才,到任何岗位上都会受到重用本书综合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的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人才学、成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出了高效能人士成功背后的黄金法则,这些法则会帮你发现成功的真相,更深刻的理解社会、人性和竞争的本质,合理运用它们,成功会越来越近...
  • 球在脚下

    球在脚下

    足球是赵亚宁无法割舍的,只要球在脚下,他就不会放弃对足球的梦想。他坚信勤能补拙,一定能踢出最好的足球。别的天分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中,只有勤奋,能够创造上帝都无法估计的奇迹!赵亚宁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这样的信念,也是这样的信念,让他叱咤足坛!
  • 生活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生活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养”这个词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养出好皮肤,养出健康,养出好气质。本书向读者分享了在日常的美肤过程中应该注意怎样的问题,有哪些简单的方法来改善我们的肤质?减肥成为现代人的必修课,盲目的减肥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那么怎样做到健康减肥呢?减肥又有哪些小妙招?养生最好的是食疗,可食疗也必须根据人群的不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怎样才能吃出健康?书中还为您贴心的讲解了餐桌上的一些礼仪以及在进餐时出现意外情况的应对方法。让您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优雅。
  • 萧十一郎

    萧十一郎

    萧十一郎是各来去无踪、潇洒浪荡的“大盗”,为人侠义、忠诚。风四娘告诉他,武林中人人窥伺的神秘宝物割鹿刀进入中原,一时江湖上烽烟四起,萧十一郎屡屡被人嫁祸,深深卷入这场风波,但也由此结识了武林第一美女、世家公子连城璧的妻子沈璧君,从此萧,沈,连三人开始了恩怨纠缠的一生……
  • 却风归之凤皇于飞

    却风归之凤皇于飞

    时值乱世,晋朝南迁,北方群雄并起,几大势力分别有慕容氏燕、苻氏秦、拓跋氏代、姚氏羌。秦天王苻坚在国相王猛的辅佐下一步步发展壮大,在收服了姚氏一族后,打起慕容燕国的主意。慕容一族满门才俊,除去燕主慕容俊,尚有太原王慕容恪、吴王慕容垂、范阳王慕容德等兄弟。慕容俊早死,大权落入太后可足浑氏手中,可足浑与吴王不合,幸慕容恪从中周旋,吴王才免受非难。然慕容恪在攻打洛阳时亦染病死去,燕国内部顿时风云诡谲,而外部同时遭到秦国袭击,节节败退。慕容垂挂帅出征,一举得胜,有功高盖主之嫌。可足浑不能忍耐,决计害之,慕容垂被迫逃亡秦国,得到苻坚优待。燕国丧失能将,狂澜不能挽,终至灭国。是时,凤皇十一岁。
  • 红楼幻梦之天上人间

    红楼幻梦之天上人间

    读红楼,常感意难平,以手中拙笔,抒胸中块磊,纵横天上人间,也要给林妹妹一段不一样的人生!说什么天意如刀,不过是几个糊涂家伙的一场争斗…那神仙一般的人儿,怎忍心让她泪尽夭亡。纵有那天命难违,我也要逆天改命…她,林黛玉,万年寂寞里唯一伴我的一抹绿色,我保定了,那怕为她颠覆了这三十三层天,杀尽满天神佛…他,天界最神秘的仙人,为救我,不惜倾尽热血,为护我,不惜与天为敌,这份深情,又岂是滴水恩之比。为他,我愿舍弃一切,只为跟他并肩,天下地上永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