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7400000005

第5章 《时务报》

[创刊时间]1896年8月9日。

[创刊地点]上海。

[创办背景]

当“强学会”及其刊物被查封后,改良派力谋重振旗鼓,决定继续创办报刊以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1896年8月9日,黄遵宪、梁启超、汪康年等又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内粱雇超担任主笔,汪康年任总经理。麦茁华,徐勤、欧榘译、搴炳旗(太炎)等参加撰述和编辑工作。这是一份旬刊,形式如线装书,每期20余页。所刊登的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文章,深受思想开明的士大夫和新兴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欢迎,有些官员甚至封疆大吏也以订阕《时务报》为时髦。潮广总督张之澜还曾称赞《时务掇》“识见正大,议论切要,足以增广见闻,激发志气……实为中国创始第一种有益之报”,并与湖南巡抚陈宝箴饬令所辖各府厅蝌县订购。给各级官员及书院学生阅读。该报销行量最多时高达17000余份,创造了当时图内报刊发行量之最高纪录。

1897年,《时务报》创始人之一的汪康年从内部排挤粱启超。在汪康年的控制下,该报言论迅速收敛并日趋保守,两《时报务》也因此而日益衰落。

康有为、梁启超于心不甘。1898年7月,他们为夺回这一重要舆论阵地,上书给光绪帝,请求将《时务报》改为官报,由粱启超专门负责。汪康年则迅速变招,在《时务报》出至第69期后,将其改名为《昌言报》,并于8月17日出版第1期。汪的这一举动遭到了康有为、梁启超的抗议,但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康、梁逃往海外,《时务报》终未能恢复出版,而汪康年的《昌言报》在1898年11月也停刊了。

作者汪康年小传

汪康年(1860—1911),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穰卿,晚号恢伯。光绪进士。张之洞幕僚,两湖书院史学斋分教。中日甲午战争后,愤励变法图存,欲化愚弱为明强。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参加上海强学会。次年与黄遵宪办《时务报》,自任经理,延梁启超主编。曾著文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力言中国宜伸民权,重公理,尚创作百贱安闲,尚改革而贱守常。后改办《昌言报》,不久停刊。1898年创《时务报》于上海,旋易名《中外日报》,拥护清政府实行“新政”。曾支持上海人民反对法人侵占四明公所公墓。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俄军久驻奉天(今沈阳)不撤,他愤然腾电中外,慷慨力争。1904年任内阁中书。1907年在北京办《京报》。1910年(宣统二年)办《刍言报》。有《汪穰卿遗著》、《汪穰卿笔记》等。

[创刊词译文]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根除闭塞求其通畅,这样便有利于发挥舆论阵地的作用而使天下清明。

国家的治国措施,老百姓不知道;老百姓的疾苦,统治者也不清楚。

本报为一些有识之士所办。对世界各国最近发生的事情,及时翻译成国文,让读者就可以知道国际当前的形势和一个国家兴衰的原因。就不至于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详录各省新的政见,可使读者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而反对者就会少一些;收集载录政府与各国交涉方面的事件,可使读者知道国家的政体不建立完善,就要受人欺辱,不懂得法律,就会被人愚弄;所以发愤学习吸纳新的知识,才能不忌以前因无知而受的耻辱;登载政治、艺术和一些学术方面的知识,可丰富读者的知识范围,使其耳聪目明。而不至于拖着八股文章或一味醉心于考据论证诗词典章而自得其乐,以至于空谈而自以为了不起了。

[焦点评析]

汪康年在创刊词中申明“去塞求通”之宗旨。列述西方国家报业的发达,“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认为“无耳目,无喉舌,是日废疾”。不了解世界形势,不闻不问国内大事,这是“有耳目”等于“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这是“有喉舌”等于“无喉舌”。起“废疾”,助“耳目喉舌”,就要依靠报馆。报馆是“去塞求通”的利器。文章还对报纸的体例作了说明:“广译五洲近事,则阅者知全地大局与其理盛弱亡之故,而不至夜郎自大。”

汪康年大胆谋求“各省新政”,“奋励新学”,他的《中国自强策》和《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也写得大胆新颖。他批判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其治多禁防遏抑之制,而少开拓扩充之意”,他明确指出:“至今日而欲力反数千年之积弊,以求与西人相角,亦惟日复民权、崇公理而已。”其具体主张是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立法与行政分离,既立上下议院,又设相臣。下辖户部、刑部、商部、农部、外部、兵部、工部、民部、海部、教部、邮政等十一部,取代军机处行使政府职权,各部大臣及各省督抚的任免,均由议院投票裁决,做到职责分明,“在事之人,有治事之权;事外之人,有监察之权”,彻底治愈专制制度下的“官邪”习气。他还大谈实行民权有三大好处:一有助于行君权,二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思想,三可以民权抵御西方列强的要挟;论证实行君民共治,符合中国的传统政治思想,不存在顽固派所说的“患权之下移”、“豪强横行,乱且未已”的问题;断言“天下之权势,出于一则弱,出于亿兆人则强,此理断断然者”。

《时务报》高举变法图存的大旗,态度鲜明,议论透彻,且文笔大多清新流畅,富有激情,因而大受读者欢迎,“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

几十年后,有人对《时务报》的轰动效应仍记忆犹新。包天笑在钏影楼回忆录》中追叙说:

《时务报》在上海出版了,这好像是开了一个大炮,惊醒了许多人的迷梦。……尤其像我们那样的青年,最喜欢读梁启超那样通畅的文章。当时最先是杨紫麟的老兄。寄到了一册,他宣布了这件事,大家都向他借阅,争以先睹为快。不但是梁启超的文章写得好。还好像是他所说的话。就是我们蕴藏在心中所欲说的一般。……一班青年学子,对于《时务报》上一言一词,都奉为圭臬。除了有几位老先生,对于新学不敢盲从,说他们用夏变夷,但究为少数,其余的青年人,全不免都喜新厌故了。

中国自有报以来,还没有那家报纸像《时务报》这样刊行不久就风靡全国,产生如此强烈的社会影响。变法运动的高涨和“诏定国是”的实现,《时务报》无疑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时务报》的创办,得到了封疆大吏张之洞的赞助。《时务报》最初的开办费,主要是移用上海强学会的余款(一千二百两),其中张之洞所捐占半数以上(七百两)。《时务报》发刊后,他又以湖广总督的名义,饬行湖北全省“官销《时务报》”,全省“文武大小衙门”,乃至“各局各书院各学堂”一体购阅,称誉《时务报》“识见正大,议论切要,足以增广见闻,激发士气……实为中国创始第一种有益之报”。但是,张之洞对《时务报》的支持不是毫无保留的,当《时务报》逾越他所认可的言论轨道时,便进行干涉和抑压。他一向不赞成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认为称“圣人僭妄而又作伪,似不近情理”,及见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引称乃师的改制说,他大感不快。更令他不安的是,《时务报》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干犯时忌”的文字。第五册“有讥南京自强军语,及称满洲为彼族”;第八册指摘倭仁反对西学为“误人家国”:第二十三册谓“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这些言辞在张之洞看来是颇为“出格”的。梁启超在第四十册上发表的《知耻学会序》,尤其令他不能容忍的是“瞽聋跛疾,老而不死,年逾耋颐,犹恋栈豆,接见西官,栗栗变色,听言若闻雷,睹颜若谈虎。其下焉者,饱食无事,趋衙听鼓,旅进旅退,濡濡若驱群豕,曾不为怪。士惟无耻,故一书不读,一物不知,出穿窬之技,以作搭题,甘囚虏之容,以受收检。”

张之洞认为此文“太悖谬,阅者人人惊骇,恐招大祸”,立即电饬湖南巡抚陈宝箴“速告湘省送报之人,此册千万勿送”,禁止该期《时务报》在所辖地区发行。

张之洞对汪康年频频施压,要他对《时务报》上的言论严加“检对”。汪康年原系张之洞的幕僚,对张的督责不能无动于衷。1897年11月,梁启超应黄遵宪等人之邀,赴长沙主讲时务学堂(同时兼领《时务报》主笔)。汪康年在梁启超离沪后,只好“腰斩”了徐勤在《时务报》上连载的《中国除害议》,对梁启超寄来的文章也“改正”数处,他还打算请郑孝胥为总主笔(予梁启超正主笔之名),并且改变编辑方针,报中“论说”以选登外来稿件为主。汪、梁之间早有芥蒂,汪的行为使矛盾骤然激化。1898年3月,梁启超致函汪康年声明决裂,“非兄辞,则弟辞;非弟辞,则兄辞”。汪康年自然不肯辞去,梁启超也就从此辞去主笔一职,与《时务报》脱离了关系。

“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奏朝廷,请将《时务报》改归官办,由梁启超办理,试图借官报名义,强收《时务报》。光绪帝下谕:准改《时务报》为官报,派康有为督办其事。但汪康年拒交报馆,并以“商款仍归商办”为理由,改《时务报》为《昌言报》,另行出版,只让出《时务报》“空名”给康有为的官报。康有为劾汪康年私改报名是违旨非法,张之洞则为汪辩解说:“《时务报》乃汪康年募捐集赀所创办,未领官款,天下皆知,事同商办。”“康自办官报,汪自办商报,自应另立名目,何得诬为抗旨?”与此同时,梁启超抓住汪康年在改《时务报》为《昌言报》所刊的启事中,有“康年于丙申秋创办《时务报》,延请新会梁卓如孝廉为主笔”等语,发表《创办时务报原委记》驳之,声明创办《时务报》非汪康年一人之功。汪康年据理力争,撰文相辩。双方大打笔墨官司,一时沸沸扬扬。未几,戊戌政变发生,这场争执乃不了了之。

汪康年由此也看清了康梁办报“实出于为清帝谋,亦为一身谋”。总的来说,汪康年等辈所办的《时务报》虽然流产了,然而,毕竟达到了让“阅者知新法实有利益”的目的,如今思来,“其日新月异之迹”,仍然可寻。仍然让人耳目一新。

同类推荐
  •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

    曾有一位企业领导说:“过去管理企业我主要管事,可永远有管不完的事,每件事情都需要我决策,每项工作都需要我把关。虽然我不一定比别人专业,但由于我是公司老板,是企业创始人,因此,我必须这么做。可是,我并没有取得满意的管理效果。”后来,这位企业家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发现自己的做法很愚蠢,事必躬亲是无法把企业做强做大的,必须通过管人达到管事、经营企业的目的。
  • 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1种投资智慧

    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1种投资智慧

    沃伦·巴菲特于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从小就对数字非常敏感,而且极具投资天赋,十几岁的时候,对股票的敏感程度就超过了他的父亲——一位非常富有经验的股票经济人。19岁时,沃伦·巴菲特遵从父命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老师——著名投资学理论家本杰明·格雷厄姆。1956年。巴菲特回到家乡创办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1962年,巴菲特与人合伙的公司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美元日疋巴菲特的私人资产。1964年,巴菲特的私有资产已经是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 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制度与规章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障,一个可以传承下去的企业,绝对少不了制度。无视或者经常破坏企业制定的制度和管理规则,就会被别有用心的员工、竞争对手、客户牵着鼻子走,企业就会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向心力。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企业有了制度,就有了公平,就意味着效率。而效率,则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永葆生命力的良药。所以,做为管理者,要改变通常惯用的“人治”,用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通过正确的奖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 道德经管理日志

    道德经管理日志

    身处快节奏、高压力下生活的现代人都在慨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么企业家获取事业与生活的双成功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早在2500年前的老子就为我们修筑了一条真理之路,他让我们在古老的智慧清泉中得到优渥的心灵疗养。他教会我们如何铺设一条属于自己胜似闲庭信步的人生达途。
  • 真故事真理念

    真故事真理念

    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悟到影响世界的企业经营的奥妙,受到启迪,感受世界级企业经营的秘密和真谛。本书轻松好读,融真实性、针对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紧紧贴近企业、贴近大众。
热门推荐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 重生之执子之手

    重生之执子之手

    商户之家里,有这样一对小儿女,两小无猜一起长大,大房收养的儿子负责赚钱养家,二房的小女儿负责貌美如花,二人终于顺理成章在一起,温馨过日子,谈谈家长里短,顺便把家业发扬光大的故事。
  • 末日危机启示录

    末日危机启示录

    末日之时,街道外面密布着成群的丧尸,你要防备它们冲进来啃食你,更要防备身边的幸存者,因为失去了人性的同胞远比外面的丧尸更可怕,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不惜践踏一切人间道德准则....局中局?计中计?谁才是真正的主导?本书没有异能修真,基地要塞,只有一位虽有着变异体质却副作用问题一堆的主人公,谜团重重,他能否解开?本书为您打造耳目一新的末日文。
  • 校园聊斋

    校园聊斋

    一个意外、月宫的百合仙子和玉兔双双坠入人间,在繁华人间上演了一场千古绝恋。为救广大众生、遭到东海三太子化成的蛇精疯狂报复,最终香消玉殒。小天使也受到牵连惨遭印封,五百年后、小天使在天女的帮助下解除了封印。开始了一场正义与邪恶,天使与魔头血雨腥风的战斗………………………………….
  • 捡来的富二代王子

    捡来的富二代王子

    本报讯:昨晚十时在郊区南苑发生多人斗殴事件,目前警方已将涉嫌此次事件的相关人员抓捕归案,经证实此事件主角之一系卫氏国际卫守仁的独子卫项扬,据现场目击证人评述:当时疑似为一个女子而发生争执然后双方开始发生肢体冲突,具体事宜还需警方调查。搜搜网络:卫氏公子情迷风尘女,为爱显英雄本色。狗狗网络:富二代,哪什么拯救你!啪,卫守仁气愤地将手中的报纸往办公桌上扔,现在的媒体……
  •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深处,是一种真爱。爱的表达方式不一,爱非经冬不知甜。心灵深处有最爱,不能晓悟人间温暖。有人说: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作家刘心武说: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失却这些情谊的人是世间可怜的孤独者,没有这些真情的社会只能是一片繁华的荒漠。
  • 我的闹心老妈(老妈真烦)

    我的闹心老妈(老妈真烦)

    最近,老妈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是:“林呱呱,你真不叫人省心啊!”我特想知道自己怎么不让她省心了。经过悄悄观察和琢磨,我发现老妈一天到晚神经兮兮的,不是担心我被人骗走了,就是担心我变成了坏孩子;不是担心我不会过马路,就是担心我的成绩不拔尖儿……
  • 平行空间默默爱:男神争夺战

    平行空间默默爱:男神争夺战

    他是高高在上万人敬仰的男神,她是身患眼疾视力模糊的女屌丝,七年后在医院无意重逢,勾起年少一段惹人啼笑又辛酸悲伤的爱情,倒叙的手法徐徐展开回到那个青春气盛的年代,为了正义与公平,她冒着危险与黑社会老大的女儿宋樱子杠上,两个人之间开始了一场争夺男神的战争,尽管用尽一切方法讨男神的欢心,可惜因为视觉障碍常常弄巧成拙,男神更是见缝插针的挖苦和打击她的自尊,为了追到男神,她开始了人生中一段死缠烂打的挫败时光。转眼七年过去,死里逃生的她从美国回来,再度与男神的生活重叠,原以为这一生都没有机会得到他的青睐,却在不经意中发现他在她深爱着他的平行空间中默默的回应着她......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嗜血战神

    嗜血战神

    一个历史的传奇,他伟大名字却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之中,是的他伟大但是不属于这个时代,伴随着响彻的雷鸣他将穿越到最初的人世去寻找自己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