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6800000011

第11章 拈花微笑何为禅(10)

(8)万物一指,破除执见。如金华俱胝和尚,初住庵时,有尼三度问师,师无对。师留住,尼因师不道,离去。师叹己无大丈夫气,思弃庵出游参学。嗣天龙和尚至,师乃迎礼,具陈前事。天龙竖一指示之,师当下大悟。自此凡有学者参问,师唯举一指,无别提倡。有一供过童子,每见人问事,亦竖一指祗对。人谓师曰:“和尚童子亦会佛法,凡有问皆如和尚竖指!”师一日潜袖刀子,问童曰:“闻你会佛法是否?”童曰:“是。”师曰:“如何是佛?”童竖起指头。师以刀断其指,童叫痛走出,师召童子,童回首,师曰:“如何是佛?”童举手不见指头,豁然大悟。截指正所以断其“法我两执”也。

(9)随机应变,即事说法。欧阳修尝闻舒州浮山法远圆鉴禅师奇逸。造其室,未有以异之。方与客棋,师坐其旁。欧阳遽收局,请因棋说法。师即令挝鼓升座曰:“若论此事,如两家着棋相似。何谓也?敌手知音,当机不让。若是缀三饶五,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底,只解闭门做活,不会夺角冲关;硬节与虎口齐彰,局破后徒劳绰斡。所以道:肥边易得,瘦肚难求。思行则往往失粘,心粗而时时头撞。休夸国手,谩说神仙。赢局输筹即不问,且道黑白未分时,一着落在什么处?”良久曰:“从来十九路,迷悟几多人。”欧阳不禁加叹,从容谓同僚曰:“修初疑禅语为虚诞,今日见此老机缘,所得所造,非悟明于心地,安能有此妙旨哉?”禅家精通世法,辩才无碍,往往如此。

(10)一喝通摄五时教义。净因禅师曾偕圆悟、法真、慈受并十大法师,赴太尉陈良弼府斋,宋徽宗私幸观之。时有一名善华严者,当众问诸禅师曰:“吾佛设教,自小乘至于圆顿,扫除空有,独证真常,然后万德庄严,方名为佛。尝闻禅宗,一喝能转凡成圣,则与诸经论似相违背。今一喝若能入吾宗五教,是为正说。若不能入,是为邪说。”诸禅师皆视净因。师曰:如法师所问,不足三大禅师之酬。净因小长老,可以使法师无惑也。”师因召善,善应诺。师曰:“法师所谓愚法小乘教者,乃‘有义’也。大乘始教者,乃‘空义’也。大乘终教者,乃‘不有不空义’也。大乘顿教者,乃‘即有即空义’也。一乘圆教者,乃‘不有而有、不空而空义’也。如我一喝,非唯能入五教;至于工巧技艺,诸子百家,悉皆能入。”师震声喝一喝,问善曰:“闻么?”曰:“闻。”师曰:“汝既闻此,一喝是‘有’,能入小乘教。”须臾,又问善曰:“闻么?”曰:“不闻。”师曰:“汝既不闻,适来一喝是‘无’,能入始教。”遂顾善曰:“我初一喝,汝既道‘有’。喝久声销,汝复道‘无’。道无,则无初实‘有’。道有,则而今实‘无’。‘不有不无’,能入终教。我有一喝之时,有非是有,因无故‘有’。无一喝之时,无非是无,因有故‘无’。‘即有即无’,能入顿教。须知我此一喝,不作一喝用,有无不及,情解俱忘。道有之时,纤尘不立。道无之时,横遍虚空。即此一喝,入百千万亿喝。百千万亿喝,入此一喝,是故能入圆教。”善乃起再拜……闻者靡不叹仰。徽宗顾谓近臣曰:“禅宗玄妙深极如此,净因才辩亦罕有。”

以上十例,略见端倪。芙蓉道楷说得好:“先圣教人,只要尽却今时;能尽今时,更有何事?若得心中无事,佛祖犹是冤家;……你不见隐山至死不肯见人,赵州至死不肯告人,匾担拾橡栗为食,大梅以荷叶为衣,纸衣道者只披纸,玄泰上座只著布,石霜置枯木堂与人坐卧,只要死了你心。投子使人办米,同煮共餐,要得省取你事。且从上诸圣,有如此榜样,若无长处,如何甘得?”所以佛法只是日常应用,恰到好处之事,“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受风吹”,不足希奇。慧海传,有源律师来问:“和尚懂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般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小同也。”假使过求高深,那就不免“开口即错”、“用心即错”之讥了。

总之,他们强调“自觉”,不必通过比量思维而直探诸法的实相,在人生种种矛盾阻碍的观念海中,借助悟性,悲智双运,行解一致,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把人们积极应世的心意活动,引向丰富生动、错综复杂的现象世界中来,进而使人们领会彻天彻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精神,不致我执蔽心,只会向外驰求满足,而能消受一种超脱圆满的生活。为陷入文字名相戏论中不能自拔的人们,开辟了一个新的精神世界。

三、禅风、学风、文风三者的融合

禅宗的思想方法即所谓“禅风”的发展,向有两种显著的变化,一为文字禅,一为看话禅,二者互相渗透。他们善于“绕路说禅”,专在语言文字技巧上用功夫,有时走向辞藻修饰的道路,采用了偈颂、诗歌等文人学士所喜爱的形式。对于语言运用尤其透彻洒脱,生动活泼,简要精通,兼而有之。尝谓“有解可参之句,乃是死句;无解可参之句,才是活句”。这对诗论的启发,尤为深远。

历代禅师与文士间往还尤密。张说尝问法要于神秀;王维取名字于《维摩诘经》,尝为六祖慧能撰碑文,诗饶禅味;李白耽道而传“宴坐寂不动,大干人毫发”之句;杜甫崇儒,亦有“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之咏;白居易晚耽禅悦,受偈于鸟巢;裴休师友于黄檗、圭峰;李翱之谒药山,则悟“云在青天水在瓶”。柳宗元、刘禹锡之为六祖大鉴撰写前后二碑,及与释浩彻、文约诸人流连谪宦之乡更是禅林雅故。至宋,禅风尤盛。如东坡之共聪觉“论无情话”而献偈;山谷之参晦堂,闻木樨香而悟道,见秀师“以艳语动天下人淫心”被诃;荆公且谓“吾只以雪峰一语做宰相”,“这老尝为众生作什么?”(此段引语,均见《冷斋夜话》)名士谈禅,高僧说法,几乎成为唐宋以来的风尚。

文人学士和禅客们长期接触、互相影响的结果,在扩大和提高古典诗歌的题材、境界以及句法、格调方面,都显出新的精神面貌;使诗歌创作,能于玄言、山水、田园之外,推向“理趣”的新境界。自寒山、拾得、梵志等说理讽喻诗的出现,和禅师们“看话头”,说偈悟道方式的流行,大大地为诗人们打开了吟风弄月、寻诗觅句的新路。诸如东坡之与参寥、守诠、仲殊,荆公之与清顺,山谷之与惠洪,梅村之与苍雪,乃至晚清诗人之与八指头陀(寄禅),抹月批风,唱酬甚盛。这些都是文学史上的佳话。

禅师当机煞活,首在不执著文字,句不停意,用不停机。眼前风景,世上波涛,信手拈来,俱成妙谛。临济的“一句三玄、一玄三要”的提法,曹洞“参活句”的门风,都给诗人们开辟了新的途径。圭峰说:“有因悟而修之解悟,有因修而悟之证悟”。取境不同,悟道则一。诗亦如此。禅家最忌粘皮带骨,死煞句下;诗人亦忌事障、理障,入而不出。沧浪反对“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谷隐所谓“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尽是死门,终非活路”是也。以下就诗人禅客相互影响,转益多师,因而提高诗境,形成别调等方面举例证明。

例一:灵云初在沩山,因见桃花悟道,有偈云:“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沩山览偈,诘其所悟,与之符契。乃曰,从缘悟达,永无退失。他日,山谷有诗云:“凌云一笑见桃花,三十年来不到家;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涯。”灵云作凌云,用《南史》“凌云一笑”语,故知名相空、文字空、毕竟空也。山谷此诗,脱胎换骨,可谓诗道两悟。

例二:朱熹《春日绝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此与《鹤林玉露》所载某尼悟道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异曲同工,春花一片,满证现量,自然灵气,惝恍而来。东坡诗:“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杨诚斋诗:“不须苦问春多少,暖幕晴帘总是春”,意亦同此。正如僧达观撰惠洪《石门文字禅序》所云“禅如春也,文字则花也。春在于花,全花是春;花在于春,全春是花”了。

例三:船子和尚有偈云“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说明万事万物的波动性,可谓透彻生动,而元遗山论诗绝句引用之。寒山《树先林生》诗:“皮肤脱落尽,唯有真实在”,状经霜老干,以喻人性精灵,十分净落。药山首用以答石头之问;山谷《别杨明叔》诗,再用此语。诗人禅客心意相通如此。

例四:禅师看话头,有时也取诗人名句来接引。如袁觉尝语客曰:“东坡云:‘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山谷云:‘惠崇细雨芦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旁人谓是丹青。’此禅髓也。”又杜牧“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诸句,尤为禅师们所乐引。

例五:禅家转语,翻进一层。北宗以树、镜为譬,而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南宗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后之善为诗者,皆祖此意,谓为翻案法。香山《寄韬光禅师》:“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东坡《游西菩寺》诗,略翻其意为“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其尤著者。

例六:元遗山《答俊书记学诗七绝》云:“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最为切当。因为诗和禅道有联系也有分别。禅家破除文字,不过借为启发,初不著意于此;诗家得其一味,句中有眼,受用不尽。东坡诗:“若言声在此琴中,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正借《楞严》“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之旨,说明物质运动矛盾统一的规律。

从上述几例中,可见诗有禅趣、禅语入诗、以禅喻诗三者的实践,在宋代已达到怎样成熟的阶段了。

其次,在“以禅喻诗”新诗论的提出和发展方面。东坡、山谷夙通禅学,不但在诗歌创作实践上,吸取禅语入诗,而且在理论上,也有明确的表示。东坡《送参寥诗》:“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山谷《再次韵杨明叔》小序:“以俗为雅,以故为新”已见绪论。吴思道晚出,《学诗诗》进一步主张“学诗浑似学参禅”。他主要继承东坡“悟入”的论旨,略参山谷“句法”,而为后来吕本中的“学诗当识活法”、严羽的“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的说法,导夫先路。本来妙悟与活法,向为东坡、山谷、茶山、放翁、诚斋等所乐道,风会所趋,至沧浪始提升为比较完整的体系。沧浪自称“参禅精子”,说“以禅为诗,莫此亲切”,“是自家实证实悟者”。一则曰“造句须圆”,再则曰“须参活句”;又说:“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这些都是“以禅喻诗”的基本概念,也是总结几百年来诗人实践、禅客谈诗的经验,并受当时禅学影响而创造发挥的诗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其卓越的地位。溯源竟委,其间踪迹宛然可寻。

自然,禅宗是在吸取“义学”的精髓而又摆脱“文学”的束缚,以一股“革新”精神,在与本国传统文化互相结合融合的情况下,逐渐演变,不断发展而广为流传。禅者质朴,不尚博雅多闻,“义学”辞章可观,而此则代以语录。它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既有传承,也有创新,以其独特的面貌呈现于中古以来错综复杂的思想生活领域。那种独立思考漠视权威,返求诸己、顺乎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体系,无论在积极或消极方面,都曾给每一时代的人心,投下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在中国哲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它深刻地揭示思维与存在的根本问题,提出了许多有力的反证,给予人们以新的启发。使人们得以解放思想,摆脱教条,把精神生活推向另一个充满自信和活力的世界,而且也增进了语言文字的新鲜活泼感,这是禅宗在历史上起进步作用的一面。

禅宗的“不道之道”与“无修之修”

冯友兰

一、禅宗的“不道之道”

禅宗自以为他们所讲的佛法,是“超佛越祖之谈”。其所谓:“超越”两字,甚有意思。他们以教门中的各宗为“教”,而谓自己为“教外别传”。他们是从一个较高的观点来看教门中的各宗的,所讲的佛法,严格地说,不是教“外”别传,而是教“上”别传。所谓上,就是“超越”的意思。

所谓“超佛越祖之谈”,禅宗宗门称之为第一义或第一句(《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云:“若第一句中得,与祖佛为师。若第二句中得,与人天为师。若第三句中得,自救不了。”(《古尊宿语录》卷四)但“超佛越祖之谈”是不可谈的,第一句或第一义是不可说的。《文益禅师语录》云:“问:‘如何是第一义?’师云:‘我向尔道,是二义’。”《佛果禅师语录》云:“师升座,焦山和尚白槌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乃云:‘适来未升座,第一义自现成。如今槌下分疏,知他是第几义也?”禅宗常说:第一义不可说,因为第一义所拟说者不可说。《怀让禅师语录》云:“师乃白祖(慧能)云:‘某甲有个会处。’祖云:‘作么生?’师云:‘说似一物即不中’。”(《古尊宿语录》卷一)南泉(普愿)云:“江西马祖说:‘即心即佛。’王老师不恁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传灯录》卷八)《洞山(良价)语录》石:“云岩(昙晟)问一尼:‘汝爷在?’曰:‘在。’岩曰:‘年多少?’云:‘年八十。’岩曰:‘汝有个爷,不年八十,还知否?’云:‘莫是什么来者?’岩曰:‘犹是儿孙在。’师曰:‘直是不什么来者亦是儿孙’。”(又见《传灯录》卷十四)第一义所拟说者不能说是心,亦不能说是物,称为恁么即不是,即称为不恁么亦不是。如拟说第一义所拟说者,其说必与其所拟说者不合,所以禅宗说:“有拟议既乖。”所以第一义不可说。

如拟说第一义所拟说者,其说必不是第一义,至多也不过是第二义,也许不知是第几义。这些说都是“戏论”。僧问马祖(道一):“和尚为什么说即心即佛?”曰:“为止小儿啼。”曰:“啼止时将如何?”曰:“非心非佛。”(《古尊宿语录》卷一)百丈(怀海)说:“说道修行得佛,有修有证,是心是佛,即心即佛”,这是“死语”;“不许修行得佛,无修无证,非心非佛”,这是“生语”(同上)。所谓生是活的意思,这些语是生语或活语,因为这些语并不对于第一义所拟说者有所肯定。说非心非佛,并不是肯定第一义所拟说者是非心非佛。说非心非佛,只是说,不能说第一义所拟说者是心是佛。

凡对于第一义所拟说者作肯定,以为其一定是如此如此者,都是所谓死语。作为死语的人,用禅宗的话说,都是该打的。《宗杲语录》云:“乌龙长老访冯济川说话次,云:昔有官人问泗州大圣:‘师何姓?’圣曰:‘姓何。’官云:‘住何国?’圣云:‘住何国。’龙云:‘大圣本不姓何,亦不住何国,乃随缘化度耳。’冯笑曰:‘大圣决定姓何?住何国?’如是往返数次,遂致书于师,乞断此公案。师云:‘有六十棒。将三十棒打大圣,不合道姓何,三十棒打济川,不合道大圣决定姓何。’”(《大慧普光禅师宗门武库》)

禅宗亦喜说重复叙述的命题(拖拖逻辑)。因为这种命题并没说什么。《文益禅师语录》云:“师一上堂,僧问:‘如何是曹源一滴水?’师云:‘是曹源一点水。’又云:‘上堂。尽十方世界皎皎地无一丝头。若有一丝头,即是一丝头。’又云:‘举昔有老僧住庵,于门上书心字、于窗上书心字、于壁上书心字。’师云:‘门上但书门字,窗上但书窗字,壁上但书壁字。’”

第一义虽不可说,“超佛越祖之谈”虽不可谈,但总须有方法表现之。不然则即等于没有第一义,没有“超佛越祖之谈”。其实说第一义不可说,这就是用“遮诠”说第一义。说“超佛越祖之谈”不可谈,这就是用“遮诠”谈“超佛越祖之谈”。因为人们若了解为什么不可说不可谈,他也就了解第一义,了解“超佛越祖之谈”了,这就叫“不道之道”。

中国画画月亮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圈,一种办法是在白纸上涂些颜色作为云彩,在云彩中露出一个白圆块,这就是月亮。这种办法叫烘云托月。它不直接画月亮,只画云彩,用云彩把月亮托出来,这可以说是不画之画,用佛学的话说,前者是用“表诠”,后者是用“遮诠”。

二、禅宗的“无修之修”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热门推荐
  • 中宫

    中宫

    四个人扮演了六个不同的角色,她心里是有感觉的。“宫里的人和事一直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谁是主子,谁是奴婢。”没有人敢热她,每个人都有着二份感情。,我可以忍受任何的痛苦,原来我心里是有你的,所以她总是可以说出一些足以去死十次的话。自从自己懂事开始,自己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我可以什么都没有,臣妾会一直陪在你身边。——幕歌他是个落难的皇子,每个人都带着面具而活,我为什么不能拿走你的,就是不要在做人。皇子是最有威望的皇子,将来最有可能成为一国之君。他是皇子,她就是不听。也许是他自己心里也不确定,讨好他的人挤破了门槛。她原本是富家千金,但是那段记忆就像是一场梦。我这一生亏欠了很多人,可是为什么就是做不到。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所以才会让听的人毫无感觉吧。“皇上,为了生存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那段过去是自己最大的伤痛,在外人眼里他是个冷酷的人。我的生活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他的爱。是因为当初犯下的错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吗?为什么我感觉到你不再爱我,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我对你那么好,即使是利用与背叛,我都不会让你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就算你不喜欢臣妾,可是就是忍受不了他不喜欢我。我很想知道他对我到底是什么感觉,因为我不相信他对我没有感觉。——幕歌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一生会是这样的度过,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做树做草,臣妾也会一直守在你身边的。——若儿为什么你现在不开心了,但是我不会亏待你。”她知道他不会听进去自己说的话,亏欠了很多东西,是我永世都还不完的情。我以为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别人,所有人都说我做的事情害了他们。我想每一个人都过得很好,但是我每天都看着他们痛苦的活着。——若儿我多希望生活可以这样一直继续,甚至会讨厌自己,为什么你离我越来越远了,这一切到底算是什么。只要你做好一个妻子应该做的,可是我下不去手。可是为什么你就是不知足,可是自己就是想他知道,你就是不理我,我觉得你不在乎我,为什么能感到你的关心?——四皇子原来你真的不爱我,如果你是爱我的你不会这么做。为什么你不再爱我了,她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得到的。原本是二对恋人,可惜那时我没有珍惜,错过了你是我这一辈子最大的错。——四皇子
  • 九天剑神

    九天剑神

    ps:已有百万完本作品《醉掌玄图》,却出现意外,从此踏入了另一个世界。也是自此开始,亲们放心收藏本书…,本以为能温馨美满,高考在即。寒窗苦读,高考功成,逆世而修。薛凌用经历与鲜血,闯荡九天,薛凌却遇到魂妖袭击,颠覆了认知和思想等级划分:奠基、蕴莲、凝神、通灵、龙门、证道、万象、问鼎…
  • 万界战皇神

    万界战皇神

    “五尊降临”——“万魔沉浮”。“邪恶克星”——“唯我五尊”。这几句话代表着五位“万界战皇神”拥有的超乎想像的力量,也代表着五位“万界战皇神”注定要与邪恶的魔皇展开一场场神圣大决战!这五位“万界战皇神”就是:拥有超越一切无限力量的“至尊超神皇--傲天帝斯”,拥有无限毁灭力量的“至尊毁灭皇--龙奇”,拥有无限创造力量的“至尊创造皇--幻天异”,拥有无限光明力量的“至尊光明皇--圣辉”。
  • 相府庶女之吾兄妖孽

    相府庶女之吾兄妖孽

    刚出生时因病弱被师父抱上了尼姑庵六年一过不知人间险恶的小尼姑又被踢下了山*相府内,阴谋诡计,阳奉阴违,处处危险。后母姐姐都出手,好生危险有木有!半月一过,回到相府的小尼姑安然无恙依旧活着。阴谋诡计呢?巧计陷害呢?这不科学!*一只小手,忽的从中截断,一下子抓住了他的手,转头一看,正是一个面目干净可爱的小娃娃,小手轻轻的捏着他的手腕却丝毫动弹不得,他挣脱了半天也挣不开小尼姑笑颜可爱,甜甜的开口:“施主,打打杀杀很没有教养的,君子动口不动手,万事皆休,以和为贵才是君子之道,施主您说对么?”小尼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大眼眯成月牙状,看起来无害又天真。我佛慈悲,身为佛家弟子,必须心存善念不可杀生,不可害人,切记渡人渡己*小尼姑醒来的时候愣了约莫能有一炷香才从迷茫中回过神来看了看自己纤细修长的五指,她咬着手指努力的回想,才清醒的意识到昨天发生了什么。她的秘密,被发现了…被哥哥发现了!心怀慈悲的小尼姑困扰的想着嗯…灭口吧!*【片段】当小尼姑醒来时,发现自己赤条条的坐在浴桶内抬头,妖孽哥哥笑眯眯的蹲在旁边,将下巴抵在浴桶边缘之上。小尼姑眨了眨眼,妖孽哥哥跟着眨眨眼,笑:“是我救醒你的哦。”小尼姑低头一看,愣住。“啊啊啊啊——”凄惨的叫声响起。门外姐姐和后娘捂脸,娘嘞,作孽哦,被那样的妖孽盯上。*心怀慈悲小尼姑VS妖孽妹控阴险哥哥的故事本应该降妖除魔的小尼姑表示…天下没有比自家哥哥最妖魔的玩意了!!!伪兄妹,不乱伦。群号:85969061
  • 职场读心攻心操控术

    职场读心攻心操控术

    在工作或者竞争的场合,我们运用非言语行为判读人心,目的是看出对方“自在”还是“不安”,然后运用简单的问话技巧,使对方说出自己不想说的话,然后再通过恰当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如何洞悉人心,掌握操控人心的心理策略,对一个人的社交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我们精心编著了这本书,教你从对方的外貌、姿态、表情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巧妙看透他人。不必等别人说出口,你就能通过相关的外在表象看透对方的心理,然后运用非语言行为,对他人产生一定的影响,让自己的职场生存如鱼得水。办公室里的读心攻心操控术,可以帮你懂得如何运用非言语行为,改变别人对你的想法,为自己在职场中开辟出一席之地,并让自己成为升级加薪的热门人选。
  • 绝世药圣

    绝世药圣

    混分阴阳,宙划万界。天凌大界,地域无疆,万族林立,这是一个盛世的典宴,精彩,从这里开始……焱凌,偶得远古传承,以药入手,掌魂为尊,握八荒之势,伏万界之力,一步一印,独尊成圣!
  • 云上的日子

    云上的日子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重生武大郎

    重生武大郎

    穿越了!没有成为王侯,没有成为神仙妖怪,悲催的成了武大郎!幸好是少年,于是侏儒式的武大郎经由现代菜鸟调教,长成了八尺大汉!上梁山,战土豪,斗官僚!现代人在战火纷飞的乱世能否成就一番霸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名动河山

    名动河山

    帝王心术II——————八年前,天下四大名公子之一的四公子悄然退隐,八年后,隐迹在一个小镇上当一个平凡教书先生的四公子却还是逃不掉天下的纷争,面对天下十三国争相的延请,千万里破碎的河山,他该何去何从?温婉可人的侍女,名动神京的花魁,妙绝天下的医术,纵横千里的剑客,倾国倾城的美人,神秘无比的宝藏,还有那一双隐藏在幕后的黑暗之手,一切,都因为一个人的诞生,而变得不同!敬请关注寂寞继《帝王心术》之后2008年夏的又一力作——帝王II,之名动河山!————寂寞新书《止武》已经发布,书号:1174240。新书是玄幻类型,比历史更加精彩,敬请新老读者支持!谢谢!下面有八通,可点击直达!
  • 绝世妖妃:第一女幻师

    绝世妖妃:第一女幻师

    灵力全无?笑话,她暗含神力幻兽多多外加上古神兽精血淬体谁人能比。貌丑无盐?放屁,待她风华尽显闪瞎了所有人的眼。佛挡杀佛,她魂归异世大陆莫氏宗族灵力全无的废材莫云荼。她会让自己的姓氏成为另一个神话。宗族舍弃?无碍,魔挡诛魔是她的人生信条,人若犯我就地砍死是她的行为准则,且问:谁敢争锋?月黑风高,云荼选择引爆飞机玉石俱焚。再次睁眼,某妖孽摸黑爬床,“喂,你的……在干嘛?”“为夫只是想用自己的长短,被亲妹妹和未婚夫背叛,试一下你的深浅而已!”不怕妖孽耍流氓,就怕妖孽变成狼,还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大色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