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6500000004

第4章 心理卫生与健康(4)

“诱发原因”指引起心理疾病的直接压力,或心理创伤事故。例如,亲属的死亡、经济破产、意外损失或伤害、身患严重疾病,以至发现罹致不治之症、婚姻家庭的失调或破裂,以及其他突发性的不幸事件“大难临头”式的突然降临,等等。诱发原因是客观外在的近因、导火线性质的致病原因。

那末,体质原因和诱发原因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生活事实证明,二者经常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当然,二者中任何一种原因,从理论上说,都足以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不过实际上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里比较少见。心理疾病在西方现代社会被称为“现代病”、“社会病”。在西方,绝大部分的心理疾病都是由于不合理的社会生活作用于脆弱的个体所引起的。

那末,是不是上述这样一些原因,可以使每个“不幸的”遭受者,都会“毫不例外”地必然要发生心理疾病呢?生活实践表明,绝非如此。大多数人都是具有能够接受打击、适应环境和应付事变的充分能力的。因而对一般人说来,上面讲的各种因素,并不足以直接地引起心理疾病。可是对于心理疾病感受性较高的人说来,任何具有“诱发”作用的事件(刺激),往往都足以构成“病因”。这一点后面再谈。

心理疾病有哪些表现

(1)“机能性失常”。行为上虽然有失常的表现,可是在生理上却找不出原因,可以说是纯属于心理性的,而不是生理性的。因此,这类心理失常,又可以叫做“心因性失常”。

(2)“机体性失常”。由生理上的疾病,尤其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比如,因脑震荡等所引起的脑外伤后遗症,大脑炎后遗症、脑动脉硬化、脑肿瘤等脑部病变,以及内分泌腺功能失调等原因,所引起的行为失常。这类行为失常和机体的生理变化有密切的联系。

这后一类失常主要是医学研究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要研究的是第一类“机能性失常”,或者叫做“心因性失常”。

有些学者为了简单明了,把机能性的心理失常,按照轻重程度又分为两小类:轻的叫做“神经病”,重的叫做“精神病”。象焦虑、健忘、多重人格、恐惧等等,可归类到“神经病”的范畴里;而妄想、幻觉、情绪紊乱、精神分裂、躁郁等可归类到“精神病”的范畴里。

谈到这里,我想再一次提醒青年朋友注意一个提法,即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最好避免用“神经病”或者“精神病”这类带有刺激性的字眼,因为我们毕竟不是从精神医学的角度,而仅仅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讨论问题的。

先说所谓的“神经病”吧。神经病虽然又可以叫做“心理神经病”,但在症状上却和神经系统毫无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类行为失常,虽然叫做“病”,但却大部分都还没有达到需要住院治疗的程度。这些患者大多是遇到心理上的挫折和冲突后,长期不能妥善解决,才造成了持久性的情绪紧张或焦虑,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日常生活实际中可以看到,这类心理疾病患者,尽管经常有想要逃避现实的行为倾向,可他们毕竟还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学习和生活着。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还以不屈不挠的态度,想方设法同他们所遭受到的种种困难相对抗。因而可以说这类心理疾病的患者,只不过在生活适应上,比起一般正常人来困难些罢了。

再谈所谓的“精神病”。这种病比起神经病来,情况要严重些。主要表现为:人格更为紊乱、更缺少完整性;很多行为脱离了现实生活的轨道;现实生活里的大部分规范,对他们失去了约束力;而他们自己也几乎完全地失去了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如若从发病原因上来探究,那么精神病也可以分为“机能性精神病”和“机体性精神病”两种。“机能性精神病”是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缺乏生理上的原因;“机体性精神病”则是由生理原因所造成的,严格讲,它已经不能算做心理疾病了。因此,从心理学角度要讨论的所谓的“精神病”,是讨论那些由机能性障碍所引起来的“精神病”。机能性精神病,绝大多数都可以比较容易地预防和治疗好。

心理疾病的三个发展阶段

人们产生心理疾病时,大都有个从浅到深、从轻到重的发展演变过程。我们若是了解到它的发展过程,就会有助于判断心理疾病患者究竟“病”到了什么程度,然后,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心理疾病大体上,有如下三个发展阶段。

(1)初期阶段。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主要表现是,接受身体的内部或外部刺激后,会直接地、甚至是立即地产生“反应性”(也可以叫做“应答性”)变化。例如,惊叫、否认、不予理睬、心悸、血压升高等现象。属于这一阶段的“患者”,一般会表现出如下一些情况:

①有的“患者”自我解嘲。他们的行动往往好似无意识地、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做的;甚至会“自欺欺人”式地为自己的行动辩解,认为自己的行动是合理化的、理想化的。例如,自己干了一件蠢事,当别人批评或劝阻他的时候,他反倒振振有词地说什么:“你不懂!”“你外行!”……等等。

②也有的“患者”转移目标。他们往往用另外一种虚假的情感来代替、掩饰他的真实情感。例如,失恋时,用回忆对方的全部“缺点”来冲淡爱慕、思念的感情。

总之,心理疾病刚刚发作的时期,他们给自己寻找排泄心理阻塞的出路,寻找逃躲心理遭受风暴冲击的避风港。

(2)中期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疾病“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主要表现为不适应性的变化。心理疾病的先兆,越来越显著了。他们一般会表现出如下一些情况:

①情绪反应强烈。例如,恐惧、焦虑、愤怒、抑郁、内疚、羞愧、怨恨、委屈,甚至有癔病性反应、妄想症反应、强迫性反应和疑病性反应等等。

②行为变化强烈。例如,肌肉紧张、颤动、口吃、用手敲桌子、失眠、拼命地抽烟或喝酒等等。

③生理变化强烈。例如,厌食、口干、胸闷、干咳、心动过速、心区疼痛、脸颊潮红、多尿、尿急、多汗、月经不调、乳汁减少等等。

(3)后期阶段。这是真正的疾病阶段。在这个时期,患者随着来自身体内外刺激的强度、时间频度的不同,以及每个人的人格特点的不同,会出现各种不同形态的精神症状,严重的会轻生自杀。象这样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应该向精神病医生和变态心理学专家求助。至于心理健康学只能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出发,帮助一些心理疾病初期“患者”,防止症状恶化到后期阶段。

怎样正确对待心理疾病

自古以来,心理疾病被认为是“疯病”;心理疾病的患者,也就被当成是“疯子”。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误解!误解的来源,就是人们对心理疾病缺乏科学的认识和了解。心理疾病在人们心目中,往往形成两个主要的思想障碍:一个是对心理疾病过分地害怕恐惧;另一个是认为心理疾病是“可耻”的、让人厌恶的疾病。现在,随着精神医学的向前发展,人们对心理疾病认识的加深,这两种错误的观念,正在逐渐地得到纠正。

那末,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心理疾病呢?

(1)要在思想上破除害怕心理疾病的不健康心理。这就需要在思想认识上,明确两点:

①要相信心理疾病是可以治好的。不错,造成心理疾病的原因比较复杂,疗效也比较缓慢。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心理疾病患者的病理活动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它看不见、摸不到,主要靠患者自己主诉,靠治疗者去观察辨认。但是,话又说回来,心理疾病比起生理疾病来,也有有利的方面。那就是心理疾病通常不容易危害人们的生命,而且大部分都可以不用吃药、打针就能治好。得了心理疾病的人,只要善于了解自己,增强能够治好的信心,懂得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技术,那么,迟早是会治好的。

②要相信心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于在后天生活经验当中,一些不良的适应成了习惯所造成的;而由于先天的遗传所造成的心理疾病则极为稀少。因此,当人们掌握了足够的有关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后,人们就有信心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从而增进心理健康。

(2)要在思想上破除认为心理疾病是“可耻”的观念。

①对心理疾病患者,不要歧视或鄙视。心理正常的人,对心理失常的人往往讥笑、讽刺、厌恶、疏远,“羞与为伍”,远远地躲开。结果使得心理疾病患者本人形成了自卑感,“自以为耻”和“讳疾忌医”,怕人家说他有病,不愿主动、自愿地向别人倾诉他们心中的积郁、烦恼、苦闷,而且对别人戒备、怀疑、恐惧,这样一来,心理失常就会加重。所以说,心理健康的正常人,对待心理疾病患者,绝不能歧视或鄙视,应该多接近他们、体贴他们、关心他们,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友谊之手,同情他们的遭遇,帮助他们治好心理疾病。另外,还应当看到,心理失常不仅仅是某个人的不幸,对社会也是个损失,使社会失去了一个能工作,能创造财富,能做贡献的人,也给家人和社会增加了负担。所以,我们每个人除了自己要保持心理健康、防止心理疾病产生以外,还有义务帮助那些已经心理失常的人早日恢复健康。

②每个人都有可能罹致心理疾病。任何人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等条件下,都可能会有某种程度的失常的表现,而且也有可能得心理疾病。只是在某些行为偏差上,有程度不同的分别罢了。况且所谓“失常”,还有不健康的失常和健康的失常的区分。因此,任何人都不必为自己“幸免”心理疾病而庆幸,也不必因为“人人都有可能心理失常”,而产生恐惧。

1980年,美国出版了一本轰动一时的畅销书,书名叫做《寡人有疾》。作者是两个人:一位是名叫摩西的美国纽约州的医生,另一位是名叫克劳斯的作家。他们两个人对多年来所搜集到的美国历任总统的健康状况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美国历任总统当中,有许多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患有不同的疾病。单纯有生理疾病的(严重的肾脏病、口腔癌、中风瘫痪、小儿麻痹、皮肤癌、肺结核、天花、风湿病、高血压、栓塞性心脏病等等),这里姑且不去讲它;在心理上有失常现象的,甚至可以说是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为数也颇为不少。比如说,林肯除了一目失明、有头痛症外,还患有忧郁症,在他的第一位夫人死后,他沮丧抑郁,几乎疯狂;第七任总统杰克逊,除了患有严重的偏头痛,一目失明,一耳失聪外,还患有精神沮丧症;麦迪逊有歇斯底里性的癫痫病,如此等等。

《寡人有疾》这本书结尾处写道:“‘有病’与‘失能’,不可混为一谈,有病的人,未必一定失去办事的能力。历代美国总统中,尽管有不少人在身心两方面健康欠佳,但却能对国家有所贡献。”

我想,年轻的朋友从《寡人有疾》所介绍的事实,应该受到两点启发:一是倘若有谁在生理上,或者是在心理上患有失常、病态以至疾病,完全没有理由悲观、沮丧。因为在身心方面健康欠缺的人,并不等于是失去了在事业上获取成功所需要的能力,他们照样可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对社会和国家会做出贡献。二是有些心理失常是健康的心理失常,不要和不健康的心理失常混为一谈。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扼杀天才或者自暴自弃,自我埋没。

心理疲劳与心理疾病

青年朋友可能对“心理疲劳”这个词儿感到很生疏,也许从来没听说过。的确,人们经常爱讲身体疲劳、生理疲劳,但却很少讲心理疲劳。那末,什么叫做心理疲劳呢?

在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请你先回想一下,你是否感到自己有下面这样一些症状?(1)早晨起床后,感到全身发懒,四肢沉重,心情不好;(2)工作不起劲,什么都懒得去做,甚至不愿意和别人交谈;(3)工作中差错多,工作效率也低;(4)容易神经过敏,芝麻大一点不顺心的事,也会大动肝火;(5)因为眩晕、头痛、头重、恶心等等,感到很不舒服;(6)眼睛容易疲劳,视力迟钝;(7)犯困,可是躺到床上又睡不着;(8)便秘或者腹泻;(9)没食欲,挑食,口味变化快。

如果你感到自己有这些症状,那就可以说你的心理很疲劳了。因为这九项症状是心理疾病的先兆,而这些心理疾病的先兆,都是由于心理疲劳所引起的。

为了把心理疲劳和心理疾病的关系讲清楚,下面分别从几个小问题谈起:

(1)生理心理学家给心理疲劳下的定义是:在长期思考或者在和别人激烈争吵后,陷入“心力衰竭”状态的疲劳,叫做心理疲劳。心理疲劳的一般表现是:当你长时间继续不断地从事力不从心的脑力劳动后,你感到精力不支,而且劳动效率显著下降。

引起心理疲劳的原因很多。比如说,周围环境不安静,噪音多,干不熟悉或者不习惯的工作,过亮的照明,以至营养不足,低血压等等,都是心理疲劳的病因。但是,最大的原因还是心理因素。例如,烦躁、焦急、过重的心理压力等等。同样的不安静的环境、噪音、不熟悉的或不习惯的工作条件以及各种不利的外界条件,对于不同的人的心理疲劳影响,不仅仅在程度上、强度上会不相同,甚至有的人根本不会有反应作用。这就很清楚地说明了心理因素是造成心理疲劳的最主要的原因。

从临床上可以看出,心因性疾病的患者,心理疲劳的症状最重,他们最容易患神经失调或者神经紧张这类疾病。心理疲劳是心理病症的警告信号。如果不重视这个信号的意义,硬是要去闯“红灯”,咬紧牙关硬挺过去,仍然继续去干力不从心的繁重的脑力劳动,那么你的疲劳感觉会进一步加重,就有可能引起各种心理疾病。

不过,在日常生活里,有时你“感到”疲劳的这种疲劳感,和疲劳本身并不是一致的。比如,当你学习你讨厌的数学时,也许半小时你就会感到头昏脑胀,十分疲劳,可是当你看你喜欢的推理小说时,也许连续看上3小时,也不会引起疲劳感。30分钟和3小时的差别是大的,看3小时而不感到疲劳,看了30分钟反而感到疲劳,说明“疲劳感”包含有主观性和个体性。

你感到心理疲劳的,他不一定感到心理疲劳,反之也是一样。除开由于每个人的体力、身体耐力不相同之外,更重要的是,还同每个人的毅力、心理耐力和兴趣爱好、情感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差异有关,另外,每个人对心理疲劳的理解和解释,以及对待方式也会不同。不过应该说,心理疲劳和身体健康状况、体质素养的关系极为密切,“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全的体魄之中”,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2)心理疲劳不容易解除。老实讲,生理上的疲劳容易解除,一般人的经验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就能恢复体力;实在不成,休息几天或者去疗养院休养一段时间,那么就又会充满活力。可是,消除心理上的疲劳却相对地比较复杂。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你得首先找出造成心理疲劳的心理原因,如果查不出、弄得不好,心理疲劳就会拖下去,成为一种棘手的痼疾。

下面提出五点解除心理疲劳的建议,不妨一试。

①严格地掌握作息时间。工作、学习和生活都要纳入有计划的轨道,准确地、有规律地掌握你的作息时间。干什么事都不要拖拉,把平日每天的工作时间,最好控制在10个小时以内。

同类推荐
  • 潜意识与第六感大全集(超值金版)

    潜意识与第六感大全集(超值金版)

    《潜意识与第六感大全集超值金版》后半部分,作者以一种轻松的语言,对神奇的第六感进行了层层解密,并阐释了第六感产生的日常行为、心理常识,试图为人们解开那些看似合理却又令人迷惑的现象和行为,从而让人们将第六感的能量为己所用。掌控自己的生活。,本书由欧阳茉莉著,前半部分,作者以循序渐进的构思,对潜意识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什么是潜意识,如何识别潜意识陷阱,如何训练自己的潜意识,如何运用和掌控潜意识,这些知识能有效引导人们有意识地开启潜意识的能量,从而成就不一样的人生理想
  • 哈佛心理学大全

    哈佛心理学大全

    内心强大才能真正强大,心理健康才会真正健康。哈佛大学被誉为“美国人的思想库”,是诞生世界精英的摇篮,为全世界培养了众多商业名流、政治领袖和知名学者,其中包括美国总统、诺贝尔奖得主。哈佛人的成功与哈佛心理学理念密不可分,哈佛人用亲身实践启迪我们完善健康心理,享受幸福人生!
  • 最神奇的心理学定律

    最神奇的心理学定律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很多想法或疑惑萦绕心头,但我们并不了解真相。大多时候,我们不是命运的囚犯,而是心灵的囚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操控着人类的神奇力量——我们的心理!本书阐释了42个神奇的心理定律及效应,它们将引导你绕过生命中的暗礁,理性驾驭人生,驶向成功彼岸!
  • 弗洛伊德5:爱情心理学

    弗洛伊德5:爱情心理学

    此卷收录八篇论文,是弗洛伊德早期关于性本能论的主要专著。《性学三论》包括“性变态”“幼儿性欲”和“青春期的变化”三部分。《儿童性理论》对儿童期的性表现及其与心理活动、神经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论述了现代社会的性道德与文化的关系。《爱情心理学》包括三篇文章,分别探讨了男人的性变态、“心理性阳痿”以及女性的“贞洁”。《论自恋:导论》探讨了自恋的起源、本质、形式、作用等。《本能及其变化》分析了本能所涵盖的内容以及描述的方法等。《压抑》探讨了压抑的本质、因果及其与神经症的关系。《力比多类型》将人分为性欲型、自恋型和强迫型等三种。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

    本书以生动贴切、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故事,加以科学条理性的分析,讲述了各种异常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各种简单易行、具有实效的解决方法,并介绍了与你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心理及随之产生的种种行为。让你在轻松阅读中导引自己走向阳光!它具备全面性、可读性、实用性,适合作为个人闲暇或者苦闷时认识自己,永葆身心健康的心灵圣经。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造苍生

    魔造苍生

    一个魔,却处处得道,八方来助。他的运气真的就这么好吗?一个人,却时时受阻,四面楚歌。他的人生难道就这么凄凉么?一颗心。却次次碎裂,一世沉沦。他的感情是否就这么脆弱呵?无数的宇宙,空间不断交战吞并,百家争鸣,万族林立,一个强者的崛起,不仅需要无尽的杀戮,还需要历遍轮回苦,尝尽苍生难,苏磊一个尝尽苦难,受尽折磨的少年,能否挣脱命运的枷锁,打破轮回的桎梏,冲破冲冲阻碍,站在众生之巅,创出属于自己的苍生之界。
  • 废材逆天:绝色大小姐

    废材逆天:绝色大小姐

    被逐出家族?被全镇耻笑驱赶?成为整个家族的耻辱,这还不止,爹爹不疼,庶妹设计让她身败名裂被逐出家族!很好,庶妹打压,她要让这些愚蠢的人类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废物!”(没有最雷,娘亲不爱,只有更雷,现代特工精英庞飞茹穿越成安宁镇最出名的废物大小姐,雷雷更健康!)
  • 重生: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祭

    重生: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祭

    《重生: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祭》是河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关仁山为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而作。当此三周年纪念,关仁山先生将诸多稿约置后,潜心闭关,为四川人民创作出这部荡气回肠的长篇力作,小说跳脱了同类作品的一般模式,站得更高,从中华民族大爱传承生生不息的角度,讲述了一个从唐山到汶川到玉树千里驰援传递爱心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从更高的层面来表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大爱的力量,歌颂了感恩、奋进的时代精神。
  • 重生之农女生活

    重生之农女生活

    她在地府徘徊千年戾气冲天一朝穿越农家女努力奋斗奔富康只为寻找前世为她而死哥哥的魂魄没想到在这个异世她会被家人亲人友情爱情所感化重活一世农家女一飞冲天
  • 穿越之武林绝色盟主

    穿越之武林绝色盟主

    侯府深深桃花妍,慕家有女初长成仗剑红颜回眸笑,策马红尘啸江湖迷糊女生魂穿倾月王朝,变成慕王侯府小千金,一时激起千层浪自小才华横溢京城扬,第一才女美名赚,惹得太子澈王刮目看计筹白银百万救灾民,巧解国危封公主,王侯公子提亲乱谁知诡计暗中起,姐妹相煎何太急只怨恋上“双哥哥”,一腔深情随水流无奈人生多坎坷,落入江湖起风波。前路艰险难预测,红颜依旧笑春风。恩怨情仇一笑泯,绝色盟主震天下叹只叹自古多情空余恨,最难消受美男恩慕无双叹:盼只盼,下辈子不要为兄妹,朝朝暮暮永相随太子锐问:如果,此生只娶你一人,你可愿为我后?澈王爷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此生,必娶你为妃!楚君少默默凝望她,说:不求占你一颗心,不论你心中有无我一席之地,这辈子,生生死死陪着你司空幻回眸浅笑:只要你喜欢,我愿意陪你到白头花弄影邪邪一笑:小野猫,你别想逃,这辈子我跟定你了洛星辰怒视她:小样儿,敢忽悠我!说,你还有几个情人?我排第几个?不说大刑伺候某日,众老公又为谁是大爷争论不休大打出手,绝色盟主立于一旁仰天长叹:我这造的哪辈子的孽呀,老公太多搞不定啊!一个老公刚刚好,二个三个烦人了,四个五个不得了,六个七个翻天了!哀叹间,众美男齐聚过来,个个脸上张灯挂彩惨不忍睹,齐把矛头指向她:你说,到底谁是大爷谁是二三四五六七爷?某女干笑,后退:大爷做饭二爷扫地三爷四爷洗衣裳五爷六爷带孩子七爷给我捏肩捶背洗脚丫!说完赶紧夺路逃,身后传来吼声一片:丫的别跑!竟敢把我们当丫鬟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1卷)》内容简介:作为一本诗歌读物,《读诗(第1卷)》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从华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立的伟大事业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这位美国首任总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政治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一生正直、勇敢、坚强、深明大义且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 演讲金口财

    演讲金口财

    拥有高超的演讲技能是每个人的目标。怎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掌握演讲技巧,勇敢地面对任何场面呢?《演讲金口财》将告诉你如何掌握这些技巧,让自己一步步实现目标,让自己从此冷静、自信地站在所有人面前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