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2200000006

第6章 篆刻流派解析(5)

齐白石篆刻的风格主要表现为朴野刚毅、雄肆淋漓。他的篆法,将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秦权量、汉将军章等金石文字参以小篆,化于无形,变为己有,将古篆书写为较易认识的简体篆,并适当参用隶法,以行笔尚方,纵横平直,促上舒下等神采为特点。他的章法十分紧凑而舒展,印文高低参差,斜直错落有致,气势纵横。他的刀法,不受墨底所拘,以意行刀,一刀到底,极少修饰,刀痕爆破壮观,气势充沛。总之,齐白石的篆刻艺术,在篆法、刀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创造,加上他的绘画风格的影响,形成了朴野刚毅、雄肆淋漓的印章个性之美,形成了流派,影响深远,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开创了中国篆刻史上新的一页,为现代篆刻艺术的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

叶为铭(1865~1947),字盘新,又字吕三,号叶舟,原籍新州,世居杭州。善篆隶,能镌碑。治印宗法秦汉,融会浙派。精金石考据之学。与丁仁、吴隐、王福庵创立西泠印社。著有《广印人传》、《金石家传略》等。

黄宾虹(1865~1955),原名质,字朴存,一字予向,中年更字宾虹,晚年署虹叟、黄山山中人,安徽歙县人。著名山水画家,诗书画印均工,并精金石鉴赏。篆刻初学浙派,后师徽派巴慰祖,晚年朴拙老辣,得自然天趣。对古印奇字多作考证释难,并编有《宾虹草堂藏印》四集及《美术丛书》传世。

罗振玉(1866~1940),著名学者,对甲骨文的研究颇多贡献。

童大年(1874~1955),原名,字醒,一字心庵,号性涵,上海崇明人。流寓杭州,后居上海。精研六书,书善四体。精刻印,广学秦、汉、明、清,融会碑刻文字,刀法劲健,以切为主,布局疏密间时有灵气。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著有《依古庐篆痕》、《童子雕篆》。

赵古泥(1873~1933),名石,字石农,别字古泥、泥道人,江苏常熟人。初从李虞章、沈石友学篆刻,乃得亲炙缶庐艺事。后又转益多师,变缶庐园转而为廉厉,自成一格。妻金氏能琢砚刻碑。有《赵石泥印存》等书传世。

赵时(1874~1945),字献忱,号叔儒,晚号二弩老人,浙江鄞县人。精金石之学,藏三代彝器五十余件。工画马及花卉。篆刻工丽典雅。有《三弩精舍印存》、《汉印分韵》六卷、《古印文字韵林》等书传世。

陈衡恪(1876~1923),字师曾,号槐堂,朽道人,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诗书画印均工。曾得吴昌硕传授,与齐白石过从甚密。虽天年不永,然其卓越才华和杰出成就,不失大家风范。有《摹印浅说》、《染仓室印存》等书行世。

李苦李(1877~1929),名桢,字筱湖、晓芙,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南昌。父镜湖,从学于赵叔,故从小受家庭熏陶,继承赵氏流派。平生对书画篆刻钻研甚勤,功力盖深。四十后曾从吴昌硕学印,得其真传,有印集传世。

丁辅之(1879~1949),名仁,字辅之,号鹤庐,浙江杭州人。工书擅画,对甲骨文深有研究。篆刻用刀劲健,布局安详。编有《西泠八家印谱》等书。

王福庵(1880~1960),原名寿祺,号维季,字福庵,变作福厂,晚号持默老人,浙江杭州人。精篆隶,饶有金石气息。治印从秦汉印入手,旋深邃于浙派,并熔铸众长,形成园浑雅隽而恬静的艺术风格。平生治印甚多,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为现代篆刻史上著名的印家。著有《福庵印存》、《麋研斋印存》等书。

黄保钺(1880~1968),字蔼农,号青山农,别署暖庐,福建长乐人。

楼村(1880~1950),原名卓立,又名虚,字肖嵩、辛壶、新吾,号玄根居士、玄补居士、麻木居士,浙江缙云人,久居上海。诗书画均工,篆刻得吴昌硕指授、中国艺专校长。晚年世居杭州。著有《意庐诗草》、《清风馆集草》、《楼村印稿》等。

孟昭鸿(1884~1947),字方陆,更字方儒,号放庐,山东诸城人。清代庠生。收藏碑拓甚富。工诗文,善书法,自成一格。治印,胎息秦、汉,又略参高凤翰、吴昌硕,印风苍劲厚重,书趣笔意甚浓。著有《放庐印存》、《放庐藏印》、《汉印文字类纂》、《围城日记》、《放庐诗稿》等。

吕风子(1886~1959),江苏丹阳人。

寿石工(1885~1950),号印丐,浙江绍兴人。久居北京,工诗词,善篆刻。治印早年从浙派入手,旋私淑赵之谦、吴昌硕。编集取名《蝶芜斋》,五十岁后折服黟山人黄牧甫,形成晚年独特风格。有《寿石工印存》传世。

吴隐(1886~1942),原名金培,字石潜,号潜泉,又号,浙江绍兴人,客居杭州。勤研六书,篆刻接续浙派并受吴昌硕教导,印风苍粹。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又精制印泥,曰“潜泉凶泥”。编有《印存》、《古陶存》、《印学丛书》等数十种。

唐醉石(1886~1967),名源邺,字李侯,号醉龙、醉石山农,晚号醉翁,湖南善化人,世居长沙。治印从浙派入手,上溯秦汉,直到晚年所作未脱离浙派规范,排字匀称,用刀稳健。1932年前曾将历年作品钤拓四册名《醉石印稿》,1933年出版的《现代篆刻集》有他的专集。

王献唐(1890~1960),名,号凤笙,以字行,山东日照人。著名考古历史学家,曾任山东大学、齐鲁大学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山东图书馆长。精考古、善诗文,古器鉴别无一不精。工篆书、治印有逸趣,书意甚浓。著有《齐鲁陶文》、《临淄封泥》、《两汉印帚》、《五灯精舍印话》、《那罗延室稽古文字》等。

谈月色(1891~1976),女,号悟定、珠江老人,广东顺德人。

钱瘦铁(1896~1968),名厓,字叔,以号行。江苏无锡人,所居曰“瘦铁宦”、“梅花书屋”、“峰青馆”、“磅礴轩”、“芋香宦”、“翦松阁”、“契石堂”、“董宝室”等。20年代赴日本开书画研讨会,工画,山水、花卉兼精。曾任上海美专国画系主任。书善篆隶。篆刻受教于吴昌硕,不囿师门,自成面目,作品古雅拙朴,苍劲浑厚。建国后,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有《钱瘦铁作品集》。

王个簃(公元1896~1989年),原名能贤,字启之,江苏海门人,居上海。工诗书画。篆刻初得李苦李指授,后经李苦李介绍遂为吴昌硕弟子,朝夕随侍,得天独厚,运刀、布局出自师授,而不规以师法自囿,印风苍涩古朴。有《个印集》行世。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等职。

潘天寿(1897~1971),原名授,字大颐,号阿寿,别号雷婆头峰寿者、寿者等,浙江宁海人。著名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擅篆刻,印风古雅劲拔、超逸有姿,但为其画名所掩。

朱复戡(1898~1991),原名方义,字百行,号静堪,后名起,号伏堪,原籍浙江宁波,1898年生于上海。精金石书画诗文,幼有神童之誉,吴昌硕惊叹为小畏友。治印取法乎上,超越时流,开一代宗风,影响海内外印坛。有《复戡印集》出版。

邓散木(1898~1962),原名菊初,字散木,以字行,别号甚多,有铁、钝铁、老铁、又号无恙,三十后自号粪翁,四十后始称散木,晚年因病削一足,故号一足,又有楚狂人、山人居士、无外居士、郁青道人、天祸且渠子等别署。上海人,晚居北京。能诗词,善书法,师萧蜕庵,博临诸碑帖,各体皆能,尤精篆书。中年所书洒脱放纵,晚年复归含蓄蕴藉,功力深厚,娟秀典雅。偶作画。篆刻师赵古泥,行刀亦冲亦切,布局参用封泥特点,疏密有致,极善应变,印文融籀、篆、隶于一体。自言,平生艺事,篆刻第一。著有《篆刻学》、《书法百问》、《欧阳询三十六法诠释》、《书法学习必读》、《三长二短印存》、《厕简楼编年印稿》、《癸卯以后锲迹》、《钢笔字写法》以及《邓散木诗词选》等。

来楚生(1902~1975),原名稷勋,字凫,又字初生,号负翁、一支、非叶等。所居曰“安处楼”、“然犀室”。浙江萧山人,久居上海。画工花鸟走兽。书宗汉、魏及晋、唐诸家。篆刻胎息古玺和汉印,布局重书法意趣,行刀不拘小节,通过破残斑驳来表现古朴浑厚;行草印款驱刀如运笔;肖形印,大都粗犷洗练,突出神和意,得汉画像堂奥。作品有《来楚生画集》、《来楚生印存》等。

陈巨来(1904~1984),字安持,浙江平湖人。处世胸怀坦荡,不畏权势,仗义敢言,乐善好施。工诗,书法秀雅。精篆刻,为赵叔孺弟子,初究心程邃、汪关、巴慰祖,后致力于古玺和秦、汉印,对圆朱文最尽心血;作品清秀明快,形式多样,印文娟美,分朱布白规划工稳,用刀劲挺而极尽细腻之事,圆朱文造诣最为著称,赵叔孺誉之为“近代第一”。治印生涯长达六十余年,刻印逾万方,艺名蜚声海内外。著名书画家张大千、溥心畲、吴湖帆、叶恭绰等人的用印,浙江、安徽、广东、四川、上海、北京等地博物馆和图书馆的收藏章,多出其手。著有《安持精舍印最》、《印话》等书。

罗福颐(1905~1981),字紫溪、梓溪,七十岁后号偻翁,浙江人上虞人,罗振玉之子。自幼嗜好金石文字和篆刻,十七岁时曾摹古玺印精品成《邦庵仿古印草》。精文字学。刻印宗秦、汉,旁及宋、元,作品秀润娟美,深得古人法度。曾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局咨询委员、西泠印社社员。生平著述甚多,有《古玺文编》、《汉印文字征》、《西夏文存》、《印史新证举隅》、《封泥证史录》、《古玺印概论》以及《古玺印时代鉴别例证》等。

吴朴(1922~1966),字朴堂,号厚庵,浙江绍兴人。早年居杭州,后居上海。吴隐从孙。擅金石鉴别,工书法。篆刻师事王福庵,取两周、秦、汉及宋、元,又宗浙派印风,曾选摹古玺精品成《小玺汇存》;所作,刀法烂熟,布局紧凑工稳,圆朱文印极为娟秀,无滞板之感;白文印时用魏石经字体,挺拔而古茂多姿;印款,后期取法汉简和魏晋写经,别具一格。为西泠印社社员,著有《朴堂印稿》,又与人合刻出版《瞿秋白笔名印谱》、《古巴谚语印谱》、《养猪印谱》等。

陈子奋(1898~1976),福建长乐人。精篆刻,自成一格,工稳娟秀。

沙孟海(1900~1992),名文若,以字行,别署沙村、古荒、兰沙等,浙江鄞县人。诗文从同里冯君木,书法篆刻从吴昌硕,其篆刻在青年时代即深得缶老神韵,后参以战国玺、汉印文字入印,自成一家。其所发表之印学论文,多有创见。曾任西泠印社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著有《印学史》、《沙村印话》等书。

方介堪(1900~?),一字文渠,浙江温州人。受业于赵时。篆刻初从吴让之入手,后专攻秦汉,对汉玉印研究尤深。早年钩摹《古玉印汇》,蜚声印坛。又钩摹玺印文字,编成《玺印文综》,为玺印文字字典。其仿玉印作品,功力精深稳重。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等职。

冯康侯(1901~1983),原名强,别署老康,室名意在斯楼、可叵居。广东番禺人,晚年居香港。广征博取自成一家,为印学粤派之继薪火者。工山水,精四体书,尤长于篆书。影响海内外印坛,有《冯康侯书画印集》传世。

诸乐三(1902~1984),名文宣,号希斋,以字行,浙江安吉人。幼嗜金石书画及篆刻。得吴昌硕赏识,遂为弟子,工写意花鸟,书学石鼓钟鼎甲骨文字,擅于将石鼓文,琅琊台刻石笔意参以甲骨文入印,苍郁浑厚,缶老曾有“乐三能得我神韵”之评语。有多种书画集行世。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

马瑞图(1904~1979),原名允甫,字万里,号曼庐,晚号大年,江苏常州人。桂林美术专门学校创始人。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余人,著名山水画家。篆刻饶有新意。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

韩登安(1904~1976),原名仲镜,别署耿斋,所居书斋曰:“客膝楼”,浙江萧山人,世居杭州。幼清贫而好学,二十四岁拜师王福庵,后入西泠印社。精篆书,治印以浙派为基,兼取众长,自成面目。有《明清印篆选录》及《浙江印章石之研究》等。

同类推荐
  • 化学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化学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本书基于向青少年们介绍化学常识的基础,将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汇集在一起。并且分别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同时,还介绍了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体现出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的重要意义。
  • 激光聚焦

    激光聚焦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碧水蓝天畅想曲

    碧水蓝天畅想曲

    《碧水蓝天畅想曲》:“荆楚作家走乡村”是由湖北省作协2007年开始推出的系列大型文学采风采访活动,是倡导作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学“品牌”活动,旨在通过组织作家走进农村采访、创作,反映我省农村改革的前进历程和成就。继2007年、2008年、2009年活动将采访主题聚焦于“农村扶贫”、“先进名村”和“旅游名村”之后,今年,“荆楚作家走乡村”采风活动,把关注重点放在了农村环保问题上。二十几位作家通过调查走访,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绿色生态画卷,结集为25万多字的报告文学《碧水蓝天畅想曲》一书。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篆刻知识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篆刻知识

    讲述了篆刻方面的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生动具体、趣味盎然。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 低碳旅游:你的习惯改变的是地球的命运

    低碳旅游:你的习惯改变的是地球的命运

    低碳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低碳生活也不仅仅是一种时尚,它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一件利在千秋万代的大事。节水、节电、节气,摒弃高碳模式,崇尚低碳生活……就是身边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可以让低碳生活变为现实,让我们为低碳环境、绿色地球作出自己的贡献!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白云蓝天、雾霭流岚、花香鸟语、蝶舞莺飞……如此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的呵护。不要让小河的水总是恶臭,不要让机动车的尾气令人掩住口鼻,不要让草丛里的塑料袋不计其数……让我们牵起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使地球更美丽,更精彩。
热门推荐
  • 如何做好精益生产:JIT生产实务手册

    如何做好精益生产:JIT生产实务手册

    Just In Time(简称JIT)是丰田汽车公司首创的,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地进行生产的一套高效、灵活的生产模式。此模式被美国理论界誉为“精益生产”。如今,以最低成本生产最高品质产品的JIT生产方式,已成全球企业公认的竞争撒手锏。JIT生产方式,通过对生产的精确计划与综合控制,通过看板管理、品质管理、设备管理和采购管理等措施,实现生产的同步化、柔性化、均衡化,从而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 天才卦师

    天才卦师

    靠着遗传的特殊血脉和家传的半部遁甲天书,他毅然决定从事算命师傅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一纸卦辞断世事,十指遁甲演天数。且看一个吊儿郎当的现代卦师,展开他传奇般的都市人生。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纽带

    纽带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白公馆

    白公馆

    《白公馆》通过1931年-1939年间白公馆袍哥老大白行之家庭的命运沉浮折射出了社会的变迁,真实地营造出那个年代的社会图景和市井沧桑。20世纪30年代的重庆,可谓冒险家的乐园,灯红酒绿的三不管地带崛起不少英雄好汉,袍哥帮会三教九流龙蛇混杂。于是,刀光剑影中纠缠不清的恩怨情仇,英雄美女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在这里轮番上演,演绎出一个个令人回肠荡气、肝肠寸断的人间活剧。最终,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有的人投奔了光明,走向了延安;有的人则在亲情与大义面前凸显出了人性的光芒。
  • 鱼跃农门

    鱼跃农门

    投身农家的杜小鱼发现,原来小农女真不是那么好当的…… 地少要买田,没肉吃要开源,看病看不起要自个儿学医,除了种大米外还得寻找合适的经济作物,总之,纯靠天吃饭绝不靠谱! 所以,她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农书绝不离手,种田高手绝不放过,杜小鱼相信,只要努力,日子总能越过越好,一切都取决于态度! (新书闺门春事已开,求收藏求推荐!)
  • 我是新兵2:兄弟

    我是新兵2:兄弟

    三个新兵继续他们的嬉笑怒骂,继续创作他们自己的军旅传奇。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经历,依旧是当年的肆无忌惮和勇敢率真,依旧执著向往心中的梦想、纯粹的友谊与爱情,明明可以免试进入部队,非要跟别人一较高低,还给团长来了个反修理,较量还末结果,就被派往大山深入面对真枪实弹的毒枭,三个都挂个彩,论功行赏的大会上未来得及看到奖章,就很点儿背遭遇大地震,马上停蹄赶往灾区,本想趁假期发挥余热,正在兴头就被派往执行国家安全保护任务。部队选择了他们,而他们也选择了不离不弃。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重生之前妻要改嫁

    重生之前妻要改嫁

    现代重生文有一种女人,她既没有惊艳的容颜,也没有令人着迷的魔鬼身材,却偏偏对男人有着致命的吸引!一场穿越,使她重温校园时光!一场盛宴,命运之轮由此开始运转!那个优雅慵懒的危险男人说:“不就是一个瘦弱的女人么,怎么就刀枪不入?”一向冷竣高贵漠视万物的男人说:“她是最了解我的女人!”温和儒雅的韩国男人,“我曾经拥有过她,却没能留住她!”冷酷如同少女偶像的男人,“她是永远高不可攀的女人!”吸引有的时候只是一种味道,一种感觉!那种极致的诱惑的确是令人无法抗拒!——————片段一:沈卿冷笑一声,撇了他一眼,下了床,问道:“宗政先生,您不觉得您是在啃嫩草吗?”宗政苍眸中立刻变得清明起来,挑起一边眉问道:“你是说,我是老牛?”片段二:“你的表现,实在不像一个不满20岁的小女生,你能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吗?”她扭身看向宗政苍,语气轻松的说道:“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过借尸还魂?其实很简单,就是我附到了沈卿身上!”宗政苍呆在原地,“借尸还魂”?嗯!这样倒是说的通!不对,哪有这种事?居然敢耍我!他捏紧手指,暗自咬牙!哼!可别落在我手里!片段三:“看这次我们谁胜谁负!”林正扬说的颇有自信。“谁赢倒是不知道,不过我敢肯定不会是你胜!”“哦?这么肯定?”林正扬挑眉。“看结果罢!”沈卿笑得自信。——————本文纯属虚构,禁止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