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1800000019

第19章 曾国藩不称帝之谜

曾国藩在太平天国运动即将推翻清王朝统治之时。弃笔从戎,通过组建湘军,掌握地方大权,最后打败了大平天国农民起义。然而,当部分人建议他利用湘军、趁机取清朝而代之的时候,他丝毫不为所动,而宁愿做一个中兴之臣。并解散了他一手组建的军队。曾国藩为何不称帝?原因有三点:根深蒂固的忠君报国思想、势所不能和有利于统一。

曾国藩通过多年的惨淡经营,逐渐把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下去了。就在湘军胜机已露,尤其是即将攻占南京时,王闾运、曾国荃等多次向曾国藩建议,利用手中掌握的湘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做一个汉族皇帝。但是,曾国藩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不但自己没去做皇帝,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他还解散了湘军,并强迫曾国荃离职回家。曾国藩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以下几点:

曾国藩根本不想,不愿做皇帝,同时,他也不是当皇帝的人。他深受晚清理学大师唐鉴的影响,脑海中忠君报国思想,根深蒂固。他起兵的目的很明确,一是保卫明教,二是保卫地主阶级利益,三是保卫清朝。他的个人追求,是做一个中兴名臣,封侯拜相,光宗耀祖,因此,尽管王闾运、曾国荃等屡次劝进,均遭到严厉拒绝。他个人自奉俭朴,清心寡欲,一生只讨了一个小老婆,对帝王生活,并无兴趣。作为一个受理教束缚很深的书生,他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儿。中国自春秋战国进入封建社会以来,所有开国皇帝和起义领袖,大都不是军人武夫,便是流氓无赖,读书人很少。秀才是造不起反来的,故中国有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谚语。有趣的历史现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学大师,从至圣先师的孔孟老夫子以来,宁可惶惶然周游列国,苦口婆心地劝说圣君贤王,替天行道,治国平天下,自己却甘当辅佐,即使是昏君懦帝,亦不敢生取而代之的野心。当时的曾国藩,正是抱着这一心态的典型之一。

曾国藩即使想当皇帝,也势所不能。当时清政府虽已衰落,特别是江南大营被歼,元气大伤,但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拥有一支以强大骑兵为主的庞大队伍,仍然部署在河南中原腹地,虎视东南,曾国藩一有动作,首先便会碰上这颗硬钉子,湘军没有骑兵,难于对付,不能不有所顾忌。加上湘军主力攻陷天京后,官兵大都积蓄了一些钱财,人心思归,战斗力锐减,能否再为曾国藩称帝卖命,毫无把握。而最根本最关键的一条,是湘军起兵,是以保卫明教和忠君保国相号召,并作为团结奋斗动力的,一旦曾国藩称帝,势将成为自己打自己嘴巴,食言而肥,不忠不义,大逆不道,丧失人心,众叛亲离。何况新从湘军分离出去的左宗棠楚军和李鸿章淮军等将领,会不会臣服曾国藩,根本是一个未知数。另外,以英国为首的国际在华势力,当时已定下扶持清政府的政策,曾国藩称帝,未必会获得国际承认。以上种种不利因素,老谋深算的曾国藩,是早已考虑得胸有成竹,因而雷打不动,坚决拒绝称帝,这正是曾国藩的高明所在。如果曾国藩头脑发热,贸然称帝的话,其后果很可能像他自己所说,被众人推上了多刺的皂荚树,落得个身败名裂的悲惨下场。在这一点上,带有草莽英雄本色的曾国荃,比起乃兄来,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湘军攻陷天京以后,太平军余部尚存近三十万人散见各地,北方东西捻军的力量正方兴未艾,西北回民起义和西南回民起义仍在发展中,清政府的统治权,还谈不上巩固和统一。在上述情势下,如果再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曾国藩拥湘军称帝东南,国内势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出现新的动乱,清政府统一中兴的局面,便难于实现,在虎视眈眈的外敌环伺下,中国统一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将比原来更糟。在这一意义上,曾国藩的坚决拒绝称帝,应该说客观上做了一件好事。

同类推荐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朦胧中芳香飘来,纯洁如水月夜白,细寻找,山崖小花独自开,泉涧霜草衰,风雨吹不败,东方即白斜雾霭,冬雪融化春徘徊,馥艳轻盈云绿黛,满山满谷花盛开,微笑中,人人钗头有花戴
  •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这片曾被儒教文化遗漏了的土地,为你深入了解西部打开沉重的大门。,她恣意挥洒着无穷无尽的欲望与渴求……著名作家高建群,在雀跃。还历史以本貌,建言,饱受风吹雨打,干旱饥馑,在呼嚎,给政府决策部门以提醒,在欢笑,在悲泣,给西部“淘金者”以建议,以《最后一个匈奴》式的历史感与洞察力,还现实以真实。为中国西部大开发鼓呼,以一个文人的视角,撩开中国西部神秘的面纱
  •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姓氏。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正是通过姓氏这一独特的方式,牢记自己的起源,延续自己的宗族。《百家姓》是中华悠久绵长的姓氏文化的精练凝聚,传播时间长,影响深远。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热门推荐
  • 妾心如宅1: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妾心如宅1: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曾经名动天下的花魁,如今豪门深宅的贱妾,传奇浮生所给予她的,是冰火两重天。乱世倾覆,帝心难测,时局诡谲,世家变迁……她洗尽铅华独守承诺,铁腕缔造家族荣耀。四个痴人,三段感情,两次婚姻,一生缱绻。逆来顺受的伎者贱妾,终成覆雨翻云的不世红颜。妾心如宅,繁华无声,门庭深冷,来者须诚。
  • 蓝猫

    蓝猫

    《蓝猫》为《邓一光文集》中的一部中篇小说选集,精选了邓一光八篇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中篇小说。《蓝猫》中的这些小说立意新颖,不落俗套,不刻意宣扬或批判,并多以人物白描为主,生动地讲述了一个个集众多矛盾为一身的个性人物,给读者留下甚有趣味的思考。
  • 修真巨擘

    修真巨擘

    莫欺少年穷,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且看一个天玄门小小的杂役弟子,咬着牙,倔着骨,忍着辱,一步步前行,终羽化飞仙,成就一方修真巨擘。
  • 废材逆袭:女王在异世

    废材逆袭:女王在异世

    她是妖界之王火凤凰。因为妖界的成王之礼而来人界历劫,附身废物小姐身上,从此废物翻身,浴火重来!
  •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2013年4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享年87岁,引发全球媒体的关注。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听到撒切尔夫人离世的消息,我十分悲伤。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一位伟大的首相,一位伟大的英国人”,“她不仅领导了英国,更拯救了英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称,美国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撒切尔是一名伟大的人物,她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 战帝系列(十五)

    战帝系列(十五)

    “人总会是要变的,如果是当年的我,你就没有机会说这么多废话。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九极教在不久的将来,仍将会成为天下第一教,不二法门将从此被取代,就像当年不二法门取代九极教一样……”勾祸得意地笑道。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重案缉凶

    重案缉凶

    “在这个世上,没有破不了的案,只有破不了案的人。任何看似完美的罪案其实都不完美,因为制作罪案的人本身就不完美。”《重案缉凶》(作者九木)收集了近年来中国最为刺激、惊险、复杂的真实案例,以档案小说的形式,深度剖析犯罪动机,完美演绎犯罪情节,并对罪犯心理做了深入的解析探讨,完整地还原了扑朔迷离的复杂案情。《重案缉凶》将给“犯罪”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权威性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