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3400000009

第9章 魏武帝曹操高陵之谜

魏武帝曹操在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死后他的高陵位置也成了大家讨论不休的话题。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终年66岁。二月,其长子魏文帝曹丕遵照曹操生前遗嘱,将其遗体运回邺地安葬。自宋朝以来,曹操的墓不见了踪影,之后一种又一种说法出现了。

曹操是东汉末年至三国前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一位集奸诈狡猾和大智大勇于一身的乱世奸雄。不过这位一代枭雄却是薄葬的忠实提倡者。

建安十年(205),曹操平定冀州后,突然颁布禁止厚葬的命令。建安二十三年,曹操提出古人葬所一般是挑选十分瘠薄的地方,他为自己选定了寿陵,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他还确定了自己下葬时的一些原则,说只要送终衣服四筐,“题识其上,春秋冬夏,日有不讳,随时以敛”。又说金珥珠玉铜铁之物,一件也不要。曹操死前,还遗令天下在其葬毕后,全部脱下丧服,大家还是各司其职,不要离开自己原来工作的场所,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坟墓里也不要埋藏金玉珍宝。魏文帝曹丕听从了他的嘱咐,全部照办。曹操提出薄葬的原因,有人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大概是主要的。如果天下安定,国富民实,想必他也不会主动提倡薄葬的。不过对厚葬的悲剧,即陵墓被盗的恐惧大概是薄葬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一个月后,魏文帝曹丕遵嘱将遗体运回邺地安葬。曹操被葬到哪里去了? 《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在其生前就已筹建陵墓了,其位置大约在西门豹祠的西面,周围有公卿大臣的陪葬墓。不过邺地西门豹祠实在太多,周围几州都有西门豹祠,要想找到确切的曹操墓显然是有困难的。

后世有人依据晋朝陆机《吊魏武帝文》引的曹操“遗令”“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一语,认为曹操墓就在今临漳县西面的丰乐镇西门豹祠一带。而事实上丰乐镇的西门豹祠建于北齐天保年间,陆机指的肯定不是这里,说不定当时就在附近不远处还有一所西门豹祠。也有人认为陆机引的“遗令”有可能是假的,并不可信。

由于找不到曹操的墓,人们就浮想联翩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冒了出来。后代《舆图备考》、《方舆纪要》等认为,曹操死后害怕后人发掘其陵墓,设立72疑冢,使人真伪难辨,疑冢从临漳县的讲武城起,直至磁州为止,一座座如小山布列。他们强调72座墓中,必有一座埋葬着曹操的尸体。有关专家认为,这种说法的出现大概是从宋代开始的。因为自唐之后,曹操墓园逐渐荒废,陵上没有任何标志,人们只见农田一片,而不知陵墓的真实位置。宋代以后,曹操在人们心目中渐渐成了奸臣的形象,大家都想到了他狡诈的一面,遂有了72疑冢的说法。范成大、俞应符、京镗等人都写有“疑冢诗”。如范成大说疑冢在讲武城外,“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闻说群胡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俞应符说:“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用余机到丘垄。”丑化曹操的倾向愈浓烈,72疑冢就更成了他奸诈欺世的罪证。

建国以后,考古专家对这些疑冢进行了调查,发现从晚清以来被老百姓盗掘的这些墓葬,大部分是北魏、北齐时代的王公要人墓,里面皆有尸骨,有的甚至有二至三具。曹操设疑冢的目的是怕后人盗墓,不可能每个墓内都有尸骨。这些墓大多是有墓志的,志石大小虽然不同,但个个都详细介绍了墓主人的姓名、性别、籍贯、年龄、官职、业绩、死亡时间、下葬地点等,其中有齐献武帝第八子、第十一子、安丰王妃冯氏、魏兰陵郡开国吴郡王云州刺史景公等。一些史学家推测,72疑冢可能是曹操生前所设,主要是为了迷惑后人,而北朝的这些王公命妇是“坐享其成”。但也有专家认为,曹操的疑冢其实是宋元人的不经之谈,是值得怀疑的。1988年3月,国家有关部门正式作出结论,长期以来在民间传说是曹操72疑冢的河北磁县古墓群,已查明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是134座,已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也有人认为,以曹操的智慧,既然能弄出72疑冢迷惑世人,使人不知其葬处,其真墓必定不在其中,而是在另一个人所不知的地方。那么,这第73座墓究竟在何方? 有人认为曹操的墓不在地上,而是在漳河的河底。魏文帝颁布过《止临淄侯植求祭先王诏》,内中说:“欲祭先王于河上,览省上下,悲伤感切。”既然祭于河上,就有可能墓在河底了。这种说法到了清代就被演绎开了。一本叫《坚瓠续集》的书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均说,在河底发现了曹操冢,不过地点不同,前者说在临漳,后者说在许昌。《坚瓠续集》把此事说得有鼻子有眼:“顺治初,漳河水涸。有捕鱼者见河中有大石板,旁有一隙,窥之黧然,疑其中多鱼,乃由隙入。数十步得一石门,心怪之,出招诸捕鱼者入。初启门,见其中尽美女,或坐或倚或卧,分列两行,有顷俱化为灰委地。内有石床,床上卧一人,冠服,俨如王者,中立一碑,渔人中有识字者就之,则曹操也。众人因跪而斩之,磔裂其尸。诸美人盖生而殉葬者,地气凝结,故如生人,既而漏泄其气,故遽成灰,独操以水银殓,其肌肤尚未朽腐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演义故事,信不信由读者自己决定了。

一种观点认为,唐代以前曹操高陵的具体方位人们是熟知的,根本不是什么历史之谜。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收有南朝至唐代内容涉及高陵的诗歌29首,均未谈及墓的真伪问题。1998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现了后赵建武十一年(345)鲁潜墓志一方,上有文字云:“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从这块墓志来看,后赵建武年间高陵在地表还有墓园,不然怎么会有“西北角”? 曹操虽曾说不封不树,但看上去没有得到彻底的执行。

曹操葬高陵后,有关部门根据汉制在陵上设祭殿。文帝黄初三年(222)的诏书说“高陵上殿屋皆毁坏,车马还厩,及服藏府”。曹丕还约见于禁,派他先北诣邺谒高陵。还让人在陵屋内绘上关羽战败于禁的图画,于禁一见,发怒而病死了。这些事例可知,高陵上确有殿堂,不过不久就被毁坏了,但陵园似乎存在了很长时间,至少当时还有一片树林。《乐府诗集》中所收吟咏高陵的诗歌几乎都写到它的树林。唐太宗也曾在贞观十九年(645)率军征高丽途经邺地,“自为文祭魏太祖”。至少到这个时候,曹操的墓还是人所周知的。《通鉴》胡三省注谈到曹操的高陵在邺城西,并引曹操遗令说:“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唐《元和郡县图志》“相州邺县”条说,魏武帝的西陵在“县西三十里”。元代纳新的《河朔访古记》等说在邺县“西南三十里”。

这种观点认为,曹操的高陵位于邺城西南约30里处,西门豹祠西原上。西门豹祠在安阳县丰乐镇一里处,遗址中有很多汉砖汉瓦当,据考证在曹魏时就已存在,当是曹操所指的西门豹祠。如此,高陵应当在安阳县安丰乡高穴至渔洋一带,高穴村的村名或即因高陵而来,高穴也许是高陵的隐语别名。鲁潜墓北临漳河,其南面不远处即魏武帝陵。这里是一片广阔的农田,正东十四五里处是西门豹祠,此处应是曹操的长眠之地。

有人认为,曹操自己就参加了盗掘东汉帝王陵墓的行动,对前代帝王陵墓种种惨不忍睹的结局不可能不有所惧怕,他在无奈之下做出了薄葬的决定。由于实行简葬,加之陵墓不封不树,又临近漳河,而漳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曹操陵墓很有可能被大水冲毁而不知具体位置了。

近年来,有学者根据《邺乘》、《述异记》、《彰德府志》等书,结合1975年在临漳习文村发现的东汉晚期墓葬实物,得出曹操陵墓位于今河南安阳灵芝村与河北临漳习文村一带的结论。这种观点认为,今灵芝村、习文村一带,恰好在仁寿里西门豹祠之西六七里,周围都是平原,与曹操当年的遗令吻合。灵芝村、习文村一带是当年邺的中心地区,曹操为自己选墓地,不可能选择邺的边远地区。今距习文村北4里、灵芝村西北约6里处有东太平村,原名驼村,是铜驼村的简称。史载曹操陵墓有铜驼,驼村大概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关于曹操陵墓还有一种说法,在曹操的故乡今安徽亳州城南,有一处庞大的曹氏宗族墓群,人称“曹四孤堆”。有关专家认为,这里很有可能是曹操归葬亳州的墓地。

据《亳州志》和《魏书》记载,曹操死的那年,魏文帝曹丕没有去邺城,而是返故里“亲祠谯陵”。这座“谯陵”建在据说是曹操31岁时称疾返里时筑的精舍处。人们猜测,曹操为人奸诈多疑,既为精舍,又称谯陵,很可能是曹操的真实墓葬。这座陵墓在郦道元的《水经注》里也有记述,说当时还残存有庙堂、柱础、碑碣以及对峙的石阙、石马等。

笔者推测,这座陵墓很可能是曹操的家族墓地,由于后人飞黄腾达,在此进行了重新建造,陵墓地下和地上想必都会建有殿堂,摆放许多石刻。至于曹操是否埋在里面,恐怕可能性不大。当然最终结果还需待考古发掘后才能揭晓。

曹操墓究竟在哪里? 今天我们仍无法揭开这个谜底。

同类推荐
  • 吴楚争雄

    吴楚争雄

    伍子胥为吴王阖闾的大事奔走多年,如今大事都已完成。子胥一心要借兵报仇,可是阖闾总是不给子胥开口的机会,借故一拖再拖。阖闾此时最大的心事是自己的次子姬旦与长孙夫差之间的储位之争。姬旦锋芒毕露,用尽心机;夫差拜子胥为师,他隐忍谦逊,声色不露。在历经围猎风波、巫蛊冤案等等事件之后,过于心急的姬旦死在了自己的手上。但他的“密友”不知去向。此人在后来的各大事件中以多重身份亮相,此人究竟是谁?
  • 三国之兵临天下

    三国之兵临天下

    一个穿越千年的灵魂,一名卑微的少年,一辆神秘的牛车,命运交织,演绎出一段金戈铁马的传奇。波澜壮阔的三国新争霸史由此拉开了序幕。
  • 明末金手指

    明末金手指

    金手指,在如今的含义其实就是开挂,但对于来到天启六年末的张弘斌来说,却同样具有点石成金的意味。脑袋里面与一款名为‘山寨贸易系统’的链接,可以购买未来的各种山寨商品。品质或许没有保障,但在十六世纪却是绝对领先的优质产品。从常见的粮油到日化,从基础的铁质枪头到云爆弹,只要等级足够,产品随便购买。哦,还有必须要有足够的银子……莫名其妙的来到了天启六年末,眼看崇祯元年就要到来,身为一个地主老财的三少爷,张弘斌凭着家庭条件和系统本来可以有一个不错的仕途。不过文化程度没有那么高,也懒得和士绅友好相处……主要还是不想老是受窝囊气的张弘斌,果断选择了造反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难得开了挂,岂能继续委屈了自己?
  • 南宋浮生记

    南宋浮生记

    本文以古代历史为背景的穿越类作品,主角谷永宁是21世纪的现代人,在江边的一家修理厂里和一群人发生争执时,被人推到了江里,意外穿越到了宋朝。利用21世界的技术,他生产出了皇上需要的浸水不会模糊的纸,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技术。走上军队生活,利用火药技术,发明了各式火器,缴叛贼、杀敌寇,成为著名的抗金大将,名垂青史。
  • 水经注

    水经注

    《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的著作。从书名来看,此书是另一种叫做《水经》的书作《注》。事情的确如此,三国时期的一位已经不知名的作者写了一本名叫《水经》的书,内容非常简略,全书仅1万多字,每一条写在此书上的河流,都是公式化的:发源、简单的流程、入海,或在何处汇入另一条大河。
热门推荐
  • 匪事

    匪事

    战后中国,满目疮痍,一次偶然,让三个世界的男人相识,不同的经历,殊途同归。三个没落的男人,三个不同的故事,身份颠倒,场景转换,最后的子弹又射向了谁?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美人权术

    美人权术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被迫隐匿于尚书府邸。还君明珠,当他们的命运有了交集......暗潮涌,本是永乐帝女,风云动,杳然无期。豪气凌霄汉,玉叶金枝。他,荆棘满怀天未明。原是方孝孺公十族血案遗孤,她,终生以刺杀朱棣为己任。,母妃惨死。因宫闱惊变,长风吹客愁
  • 重生之侯府嫡女

    重生之侯府嫡女

    前世,幸福美满的姻缘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她,身份高贵的侯府嫡女,为心爱之人倾尽所有,全心付出。功成名就时,心爱之人竟与她亲妹联手设计,毁她清誉、夺她亲儿,害她受尽苦楚…葬身火海之时,慕容雨咬牙切齿,对天狂吼:“若有来世,无论上天入地,为人为鬼,慕容雨绝不会放过你们!”再次醒来,她重生到了六年前,是母亲与哥哥过世的三年后,更是她命运的重大转折年…这一世,且看浴火重生的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掌握住自己的命运,将前世背叛过她的那些人一一斩尽杀绝…
  • 无上焚天

    无上焚天

    谁人敢拦?天若有怨,葬之何妨?神纹天下,我若灭世,八荒六合唯我独尊!一个蚍蜉王爷的心声…………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出逃99次:邪王的吃货狂妃

    出逃99次:邪王的吃货狂妃

    想要穷睡到太阳红,想要富早起去织布。裴妙妙一朝穿越成了卤肉店的富二代,本以为能冠名堂皇的享尽天下各种肉的美味。哪知她居然有个未婚夫,还是个高大上的王爷。为了自由,为了吃肉,开始了漫长的逃婚生涯。直到第九十八次被逮住,她不耻下问。“为什么你每次都能抓到我?”某男笑如春风,气定神闲。“你包袱里的肉香味一条街都能闻到。”素手一拍额头,她恍然大惊。“真是成也肉也,败也肉也。”
  • 后来

    后来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本书告诉我们:生命最需要的是最精神的能量,亦即心灵温度;教育之道在于心灵,温暖心灵是教育的核心,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是温暖的,他的大脑潜能就会自然激发与拓展。说有温度的话,做有温度的教育,上有温度的课……
  • 郡主问情

    郡主问情

    无边无际的草原上,一队人马马不停蹄的奔驰着。风呼呼的带着浓郁的草香味飘飘荡荡在马蹄踩踏之处,不一会儿就整个弥漫起来。火红的太阳此时已褪去了一层炙热的光晕,徒留眩目的微姿之势将整个草原笼照在日暮之中。“停,前面是沼泽。”本是领路人的瓦卡在看清了前面的地势之后,及时的收慢了放马奔腾的速度,可他大声的呼叫并没有阻止住那两个焦心似焚的男人,和他们身后紧随着的忠心侍卫家仆。……